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

2016-02-15 10:57:4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一《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一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读书心得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前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他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

的培养等,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用“活教育”思想回答了为人父母的三大基本“学识技能”: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成为我们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用什么培养?“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把学生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学生,这也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与如今所提倡的“综合课程”又非常相似。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 ,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如陈鹤琴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一)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养成孩子懒惰性格;(三)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 “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此外,还对父母如何教孩子待人接物也做了细致研究,如他提出“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应该尊重保姆的劳动,尊重保姆的人格。做父母的应当自己善待保姆,做孩子的榜样,使小孩子也善待保姆。不要让保姆做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否则会滋长孩子的“虚骄之气”等等。他认为培养孩子应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

育的基本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家庭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鹤琴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中国儿童发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我看到了无数教育者以此为鉴,努力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培养孩子……陈鹤琴送给孩子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健康的人格!

最后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这本书是儿童的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二
《家庭教育--陈鹤琴著 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

这本书买了很久了。今天,有机会翻看,一旦静下心来,发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再次灌入我的世界里。

有些理念是平时也经常和家长们沟通的,如:

1.对于教育小孩子,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平时经常给家长们讲,用正面词汇,而不是消极否定的词汇。否则孩子的整个感受都不好了。

关于这点,讲到了冰心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冰心的,所以冰心喜欢打扫卫生,喜欢学习。来源于妈妈总是能够给予一份正面的鼓励。

2.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孩子面前取统一态度。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轻视自己的父母,书中举了吃肉的例子,因为父亲觉得吃肉不好,母亲不了解实质,又不断给孩子加肉,父母很是生气,就把孩子的碗夺走,结果就是孩子吓得哇哇哭。。。

3.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还有几点,是我自己要加强观念的:

1.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父亲在孩子生命中的作用很重要,这点我需要透过言行传递给老公。嘿嘿,不过我也相信我老公是足可以做到的。

2.做母亲的不应该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孩子。这点我有担心,或许我有了孩子我会溺爱吧。。。书中说到关于下雨天孩子不愿意上学的事情,母亲没有和父亲达成一致,结果纵容了孩子当天没有上学。

3.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孩子。这点我必须要深刻学习。首先是关于老

公的,在别人面前,不说自己老公不好的地方,即使是在家里,如果真的觉得哪些做得不好,也要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孩子更加应该做到。先从和老公的互动开始学习。学会无论何时何地,尊重老公。

4.早上和晚上都不应打骂孩子。其实在以后,对待自己的孩子早上或者晚上责骂都不好。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一大早就开始责骂,孩子必定会受到惊吓,晚上是安安稳稳睡觉的时候,受到责骂必定会无法安然入睡。

5.当小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应该重则其事,轻则其人。很多时候,在我们与成年人互动的时候,也不应指责其人格,切记不能责骂孩子的人格,就事论事。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三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仪征市真州幼儿园 惠立夏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七大特征: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

“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到嘴里去。„„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做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

“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

3.小孩子是好奇的

“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

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父母和老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去做各种事情。”

但是一定要注意鼓励小孩子做事的难度。即不要太难。因为

“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与成功因此互相为用的了。”

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到门外去就喜欢,终日在家里就十分不高兴。”

“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

“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的,也应在天然界得的,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天然界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应当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到了十余岁,儿童就喜欢结队成群的游玩了。”

7.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

“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齿,你可以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齿的小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刷牙齿也会象他这样整齐好看呢!’小孩

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的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

二、心得感悟

在学习化社会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陈鹤琴提出的儿童心理特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1.重视游戏的作用

现在课程改革强调的“活动课程”即是重视儿童游戏天性的表现。可以说,儿童生来即是好动的,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儿童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根本动力。重视游戏的作用,也是贯彻“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及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2.重视榜样的作用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喜欢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和喜欢和群的,即是为榜样和环境的作用找到了依据。可以说,儿童的模仿力是很强的,他常以自己亲近和“崇拜”的人为模仿的对象,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心理学家有实验证明:成人对儿童的影响,身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言教。所以,成人要特别注重身教的作用。同时,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也是给榜样对人的重要影响以有力的事实证明。另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已有;“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等对人的“合群”天性及交友原则的精辟论述。

3.重视启发鼓励的作用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称赞的即是重视启发鼓励作用的依据。现代教育论特别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学习和质疑的权利。教学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说要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然后顺势利导、因材施教。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是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挽救他们的过失。万事开头难,小孩子开始做事往往不会做得很好,这时候如果你听而任之不做引导,他们很可能就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兴趣了;如果你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这也正是其继续进行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在《家庭教育》的扉页有陈鹤琴1981年为儿童节的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四化”。据说在他九旬高龄,两腿已失去功能时,每逢节日,他还是与鼓楼幼儿园的小朋友联欢。可以说他是位真正喜欢孩子的人。陈鹤琴的一声奉献给了社会和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做出了成就,他是幸福的。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和奉献的机会会有很多,陈鹤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榜样。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四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班级:11学前教育2班 学号:114303214 姓名:刘慧

摘录:

一、儿童的心理:

(一)好游戏的。(二)好奇的。(三)好群的。(四)好模仿的。(五)喜欢野外生活的。(六)喜欢成功的。(七)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二、儿童的学习性质与原则:

(一)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

(二)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

(三)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

(四)要实地施教。

(五)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六)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

(七)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八)不要有例外。

(九)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

三、普通教导法:

(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就禁止他行。

(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予以适当的作事动机。

(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十)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

(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

四、卫生上的习惯:

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叫他穿。 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齿。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做,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 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

原则五:小孩子洗面须注意到耳鼻和眼睛。

原则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东西。

原则七: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

原则八: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盘匙。

原则九:小孩子吃饭时,应当要有适当的椅桌。

原则十: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须要有围巾。

原则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是要有定时。

原则十二:应当小孩子独自先吃饭。

原则十三:对于食物不准小孩子自己随便乱拿。

原则十四: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随便乱藏。 原则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将食物随便乱摊。

原则十六:小孩子吃午饭后,最好安睡一点中觉。

原则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该有适当的娱乐。

原则十八:小孩子夜里睡眠的时候,应当穿睡衣。

原则十九:小孩子不应当有人抱了睡。

原则二十:不准小孩子点灯而睡。

原则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

原则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须有定所。

原则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须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时。

原则二十四:婴儿应当终日感受外界的浓厚刺激。

原则二十五:小孩子不应当终日抱在手里。

总结:上面都是关于小孩子卫生的习惯。我们晓得,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我所以特别详详细细把主要的习惯写出来以引起做父母者的注意并以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

五、游戏与玩物:

原则一:小孩子需要有适宜的伴侣。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与动物玩弄的机会。

原则三:小孩子平时宜穿运动套衣。

原则四: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刻整理好放在原处。

原则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

原则七:玩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博小孩子之欢心,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的机会。 原则八;凡凶恶丑陋、不合卫生而有危险的玩物,一概不要给小孩子玩。 原则九: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

原则十: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

总结: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以爱子女之心太切,而对于玩物之优劣毫不加考虑,凡小孩子看见喜欢的就买给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坏的。好的玩物固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但坏的玩物是要发生危险而束缚思想的。所以做父母的购买玩物的时候应慎重一些才好。

六、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原则一: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看图画的机会。

则三: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

原则四: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原则五:小孩子应有着色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应有穿珠的机会。

原则七:小孩子应有锤击的机会。

原则八:小孩子应有浇花的机会。

原则九:小孩子应有塑泥的机会。

原则十:小孩子应有玩沙的机会。

七、小孩子为什么怕的,为什么哭的:

原则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

原则二:小孩子的惧怕有时要迁移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格外当心,使小孩子不致发生惧怕。

原则三:不要以“父亲”的名义来恐吓小孩子。

原则四:小孩子发生惊慌时,须慎防其他大的声响,以免增加他的惊慌。 原则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设法把它免除才好。

原则六:小孩子疲倦了是要哭的,或是容易发脾气的。

原则七;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绝对地拒绝他。

原则八:当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去暗示他哭。

八、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

原则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

原则二: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 原则三: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原则四: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

原则五:做母亲的不可叫小孩子打骂他的父亲以取乐,做父亲的也不可那样。 原则六:切不可欺骗小孩子。

原则七: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

原则八: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

九、小孩子怎样学待人接物的:

原则一: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

原则三: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

原则四: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

原则五: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

原则六: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

原则七: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

原则八:不准小孩子打人。

原则九: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体。

原则十: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

十、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

原则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

原则三: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查他究竟有无过失。 原则四: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

原则五: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

原则六: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原则七:小孩子弄坏东西,做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

原则八:当小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原则九:倘若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

原则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

原则十一: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责备别人。

原则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小孩子。

原则十三: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小孩子的动作。

十一、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

原则一: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原则二: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原则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原则四:不应当禁止小孩子去探试物质。

原则五: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十二、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

一、游戏的环境

二、艺术的环境

读后感:

由于班主任的推荐,我近日看了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看完之后颇受启发。3—6岁是儿童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们要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儿童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爱抚、保护、教育和影响最多,因此整个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等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三岁看到老”,可见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未来的成就。从古至今,家庭教育的书籍不胜枚举,如旧时的颜之推家训,近代的王某所译之宁馨儿,儿童鉴等,皆是以自身事例而言,陈鹤琴先生亦是,全书有一百多条举例,在其子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73条之多,由自身出发,向父母们对于家庭教育都给了具体指导。论家喻户晓,也非陈鹤琴先生之书莫属了。

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非常之大,也非常重要。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中又都是独子,可皆宝贝的很,对于现在毫无经验可言的年轻父母来说,小孩实在难养的很,也难教的很啊!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整天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让孩子学这学那,但和孩子的沟通却少了,孰不知这却给孩子以后的性格培养埋下了恶果。

看了这书,对照现如今老师家长的行为,发现现如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书中还提到艺术的环境,其中就是图画的环境与审美的环境。现在的老师常对着孩子说:“不能这样做!不要!不该这样!”等等,让孩子把画图的兴趣打消了,催残了。教室的装饰布置杂乱无章,那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犯出这样的毛病。

书中还用一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

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而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鹤琴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值得大家一看,看完肯定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五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六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学前教育名著导读

指导教师:张妮妮

姓 名:何星潞

班 级:10学前教育

学 号:1006140131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先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一书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事例丰富、真实,所提教育原则可操作性强,称得上是一本家庭教育实用手册。陶行知因而说:“在这书里面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序言本书正文共13章,另含5 篇序言及7 篇附录。第一章论述“儿童的心理”,强调家庭教育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章,讲述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原则。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提出了教导孩子的一百零一条原则。第十三章着重说明父母应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他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2、家庭教育的前提

陈鹤琴一贯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他主张家庭教育首先要从了解开始。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把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儿童具有游戏心、模仿心、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并主张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在陈鹤琴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儿童喜欢成功、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陈鹤琴提出的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根据儿童好游戏的特点,他又提出“小孩子要有适宜的伴侣,小孩子应有玩沙、玩水的机会”;“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以及“游戏式教育法”;根据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了“做父母的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的原则”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使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出真理的光芒。

3、家庭教育的原则

(1)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陈鹤琴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很自然地为子女所模仿。陈鹤琴告诫家长:由于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不加选择。

(2)养成教育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加以训练和培养。他说:“人类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3)宽严适度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与此同时,陈鹤琴还指责那些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教育。

(4)教育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那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轻视父母之心,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还要先后保持一致。

四、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在家庭体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丰富儿童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主张让小孩子多与自然、社会相接触。在美育方面,主要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三、《家庭教育》读后感

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教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冲击下所面临的变革主题显然更加复杂了,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如:市场经济变革中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问题,当代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加剧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放松与畸形教育问题等。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心如何转移,同是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家庭教育,必然有其原则相通之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开掘与转化,以促进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1、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石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开始于母亲怀胎之时。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性格和人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是道德养成的最易时期。”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之大。父母必须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孩多锻炼。现今孩子虽不愁吃喝,但身体健康问题却让人忧心,这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父母要关注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此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非常有效。父母不能过于依靠幼儿园来教育小孩,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好,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是说不懂这些知识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而是说父母若能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更明白孩子为什么时时与你作对,又是为什么不诚实爱说谎等。孩子仅仅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父母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若是父母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只能成长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3、家庭教育应合理运用游戏教导法

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快乐的、有趣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能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例如穿珠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而现今父母往往担心过多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如担心剪刀可能刺伤小孩,担心泥沙会弄脏孩子的衣服,担心孩子受凉等等,虽然孩子是安全了,却得不到锻炼,创造性也随之渐渐地消失了。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奇迹。

四、《家庭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教先从家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才成长的源头,其教育水平直接

影响到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代人的家庭教育则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精神文明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家庭教育得以有规划、高水平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造就,如何通过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国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取得成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牢固树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1、重视人文教育,教孩子做人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 ,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 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陈鹤琴强调通过教育,克服人的利己心, 使小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人们似乎天天都能 听到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人们多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却往往忽视家庭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向学校和社会输送 “良好幼苗”的源头。结果,使得家长们也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教孩子学 会做人。

当今的家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成名成家做“人上 人”的教育,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教他们关心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关心社会, 从关心家庭和睦开始;关心自然,从关心爱护花草树木开始。教他们学会尊重人、相信人、宽容人、爱护人、帮助人, 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人文教育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为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寓教于“玩”,全面发展

游戏通常被称为“玩”。“玩”是3—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也是幼儿开发智力、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中国,教育历来是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玩物丧志”等都是只看到 了“玩”对孩子“毁”,而没看到“玩”的学问。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本领,花钱、花时间都值得,而玩就是白费时间,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家长甚至把“玩”和“顽皮”相等同。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第二生命。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还可以“使脑筋敏锐”。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并在玩耍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教给他们知识。

“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加上看、听、触摸和开动脑筋,他所接触的信息往往比书本上的多。实际上,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和在游戏中。

游戏的空间是广阔的, 玩耍并不需要高档玩具。迎风而上的风筝可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会引导他 们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高速旋转的陀螺,也可能 使孩子对力学产生迷惑;剪纸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玩魔方,可以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泥巴、搭积木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游戏中,不仅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还能学到对事物的承受力;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 ,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就个性发展而言,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潜力等。就社会发展而言,它引导孩子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及规则,模拟人际关系及生活准则,大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七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

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

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注:今后将陆续写些育儿书籍读后感,正文链接会加到置顶的文章中,以便查阅。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篇八
《《家庭教育》读后感》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

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

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陈鹤琴活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家庭教育陈鹤琴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337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