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2016-02-21 10:04:4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一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二)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

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三)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

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跟易中天学讲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08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

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

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

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

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

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

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

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

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

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

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

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善讲故事,是《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的性质决定的,不管是易中天,还是其他主讲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说,讲故事,是电视讲座维持收视率的关键。不必举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讲故事,堪称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说“历史的灵魂是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彩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另外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做历史教

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2]台湾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堪称“深入”历史人物、课堂讲故事的成功探索。

为了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说明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打个比方,让学生加深理解,几乎是所有经验型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更是老辣。比如,在分析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战国的不同境遇时,他说:“西周时期,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诸多邦国,众星捧月般地尊奉着周王国和周天子这个共主。春秋时期,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在天下,维持国家秩序的不再是天子,而是霸主。战国时期,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既有天狗吃月亮(三家分晋),也有大鱼吃小鱼(诸侯兼并)。而且,拿掉了许多小耗子的大耗子,后来还要公开当猫。”在第六单元“继往开来”中,易教授说:“对先秦诸子,对百家争鸣,我有三个比方: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为什么是手指头?„„因为能启迪智慧”。

把枯燥的事情生动化

课堂教学要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个学科都有很多学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而要把“硬骨头”变成“香饽饽”,关键就要看教师业务功底和语言功力。教师的语言如果老生常谈,味同嚼蜡,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更加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的风格有三个境界,一个是“正说”,一个是“趣说”,一个是“妙说”。而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既有趣说,也有妙说。他独辟蹊径,运用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把历史表现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在语言的运用上,易教授有四个基本方法:

第一,借用流行歌曲。例如:“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社会早已变化,原因和环境也不复存在。只有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还在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们是该用旧船

票,还是该用新船票,或者干脆不上这艘客船呢?”;“孔子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出路。这可真是: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韩非子认为,君临天下,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有了最高权力,自然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家天下制)这样精细周密、严丝合缝的制度,怎么会面临崩溃呢?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二,借用时代化语言。例如:“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上百家讲坛,或者在网上开博客。这实在比东奔西走到处游说效率高多了”;“(孔子办学)等于一个人又办北大又办清华。这还是在册的,此外还有编制外的。比如陈亢(音刚),我怀疑就是编外粉丝。孔子的学生和粉丝这样多,他招生的时候有选择、有条件吗?或者说,孔门之中,有准入制度或准入标准吗?”;“《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最本色的,就是最美丽的呀!”;“什么叫‘使门人为臣’?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治丧委员会”。

第三,借用生活化语言:“孔子没有找所有的学生,他找的是学生干部,也就是子路、子贡、颜

回”;“这真是妙不可

言!颜回和子贡,一个

比一个会说话,一个比

一个说的好听,却一个

比一个不着调,一个比

一个不靠谱。比较靠谱

的是子路”; “用得多 的,据说是儒家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其实这是忽悠!”;“阴谋家装,叫韬晦;老百姓装,叫装蒜。但都是装孙子”。

第四,借用俏皮话。例如:“这样一来,人与天,人与神,人与命的关系就全变了,而且越来越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是越来越不把天、神、命当回事”;“如果星星的实力变得比月亮还大,枪杆子也多,腰杆子也硬,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三
《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有感》

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 找到久违的“道德”力量

——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有感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福音。由于金融大鳄的“道德”的缺失,过度“贪婪”,引发了金融海啸,殃及各国企业和平民百姓,造成世界的不和谐。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有些高官、高管经不起花花世界诱惑,“道德”的缺失,因不择手段的贪腐,受到法律制裁。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传递快捷和便利,同时带来信息负面效应,人们开始担忧的是道德水平下降,独生子女的叛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人对金钱的追求,采取尔虞我诈的手段,忽略起码的道德修养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病,造成社会不和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时代一个课题。

读了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同时,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台上这门课。如易中天讲先秦诸子百家、于丹讲论语、于立群讲《史记》等,央视“百家讲台”系列节目成为百姓的观看电视热点,实际上“国学”也在全国悄然掀起。人们需要正在寻找这一颗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璀璨的优秀文化瑰宝,找到了久违的“道德”的力量。而“国学”可以缓解及避开这些社会病。

如今在中国崛起之际,国内再次兴起“国学”热这股古风,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些地方出现久违的私塾,这些孩童们又像过去几代人一样,捧着《三字经》和《四书五经》的通俗读本读起来。这些孩子不仅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到“敏而好学”的道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好的运用起来。

“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及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加上汉赋、唐诗宋词及历史史学等和学术体系。不过,普通人理解的“国学”,就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

我认为,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弘扬了“国学”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典。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价值体系,指导人生智慧结晶。在这本书中

易中天总结了先秦诸子这笔宝贵文化遗产是:墨家关心社会,讲社会理想,追求平等博爱;道家关心人生,讲人生态度,追求自由幸福;法家关心国家,讲治国理念,追求公正公平;儒家关心文化,讲人的核心价值,追求仁爱正义。让我们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

让我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创立儒家学说,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发扬光大。自鸦片战争迄今百余年中,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空前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严重的冲击。然而,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力强盛,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地感到自身责任,开始自我反思,对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关注重视,在此背景下,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在一些大学、中学、小学开设“国学”课。在国外,如东南亚国家、巴西、美国、德国等,皆纷纷举办“孔子学院”,并在中小学开设汉语课,掀起学习汉语热潮。据了解,中国在全球至少建立100个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将开办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目前,全球学习汉语外国人已达1亿人。此举实际上是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历来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强调“仁、礼”之道,主张“仁政”的治国理念,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国学”经典—儒家学说为中华文化提供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正义、自强。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厚德载物”,“严己待人,宽以待人”;“和为贵”和“中庸”的思想,克己自制,和他人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民胞物与”,“泛爱”的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等等。这些思想都洋溢着对人类乃至万物的深沉、真挚的爱,表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这是使人、我,“小家”,“大家”:利益得到协调,友好相处,真诚合作的根本思想基础和保证。中国过去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儒家文化的克己自制、睦邻友好,和平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儒家文化在亚洲一些地区和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百姓广泛的采用,忠实遵从,对推动社会和地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儒家倡导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智慧,对于处理现代人的关系和社会纷争,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儒家倡导的“正义”思想,主张正义,而且把正义看得高于生命。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可得兼”,那就“舍鱼而取熊掌”。同样,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想要的。如果“两者不可得兼”,

那就“舍生而取义”。 的确,正如孟子所认为,正义和正义感能够塑造伟大而刚强的人格。这是义与仁不同的地方。仁爱也使人伟大,但仁爱造就的伟大是宽厚,正义造就的伟大是刚强。孟子讲的“浩然正气”,就是他要以天下为己任,以正义为担当,而且“不怨天,不尤人”;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世界最美的人,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人格的魅力。这是我们很熟悉的话,也是了不起的精神。正是由于有这样精神,我们民族才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才涌现无数为“正义”而捐躯的英烈们和社会主义建设劳动模范们。他们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儒家倡导的“自强”思想,这种思想和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中国人,当然毋庸置疑地也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易传》虽然提出了“自强”这个核心价值观,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天行健”,君子就该“自强不息”。真正做出解释的是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荀子。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具有科学精神的。他提出的“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观点,阐明了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因为统治者是什么人就会怎么样。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的观点,是荀子看待天人关系的总纲。当深受荀子影响的《易传》说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时,为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画上了一个闪光的惊叹号!这是荀子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事在人为,科学发展,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种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中国人,当然毋庸置疑地也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

我感到,企业家在激烈的商战中,最终在“国学”中找到一个港湾,既让自己休息一下,又可以在其中寻道,去发现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孩童在国学中得到熏陶获得最早的启蒙,学会如何对待父母和师长。这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多年来,我们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华复兴、崛起,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寻找失去的民族意识,他们的目的,就是寻回久违的“道德”力量。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在我国开始发挥淋漓尽致的时候,当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技巧被人们在商战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一切社会的弊端除了制度原因以外,还出于我们本身,出于“道德”的缺失,许多人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看到别人的价值,结果引起社会不和谐。

通过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感到,这些国学经典是我们祖国的精神财富,使我们看到“道德”力量的重要。这些国学经典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德育,如儒家学说经典《大学》中所言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已阐明了“道德”与个人、以及个人同家庭、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而且当我们把这些宝贵的遗产抽象地继承下来,我们也希望实现中国人民、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这个就是“和谐”。统一于我们祖国的和平崛起,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于全人类共同幸福。这就是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四
《诸子百家读后感》

诸子百家读后感(一)

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太阳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爱,当然还有点小无赖。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虽然他还很稚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虽然只是以天明这个稚嫩的孩子作为主角,不过因为被刻画的很逼真,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随着他一起犯错,一起学习,一起成熟。

诸子百家读后感(二)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诸子百家读后感(三)

之前看诸子百家的着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

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五
《先秦读后感》

读后感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

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篇六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第一部 实话孔子

第一集(总第01集)夫子何人

孔子是个学人的原因:

1.好学;2.博学;3.活学

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好呢?

1.悟性;2.贯通;3.实践

第二集(总第02集)学而优则仕

孔子急于从政的原因:

1.实施政治蓝图;2.实践学术主张;3.实现人生价值

读书为什么首选做官:

1.做官是读书的目的;2.做官是士人的正当职业;3.俸禄是士人的正当收入 孔子做官的原则:

1.天下有道;2.取之有道

第三集(总第03集)君子固穷

孔子的“三有一懂得”:

1.有准备;2.有想法;3.有策略;4.懂政治

第四集(总第04集)头号教书匠

第五集(总第05集)谁是好学生

冉有:理财专家

子贡:赚钱专家

颜回:读书专家

子路:打仗专家

从孔子和学生的故事可以看出:

1.孔子的收入不错;2.孔子的学生可以做他的管家;3.孔门师生关系像个家庭

第六集(总第06集)伤心事与玩笑话

孔子是什么人:

1.文化巨匠;2.失意官员;3.模范教师;4.性情中人;5.孤独长者;(6.众矢之的)

第二部 儒墨之争

第一集(总第07集)儒与侠

孔子和墨子的不同之处:

1.时代不同;

2.立场不同;

3.代表不同:

一、代表不同的士(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

二、代表士的不同群体(孔子代表文士;墨子代表武士);

三、代表是的不同出路(孔子代表士的未来;墨子代表士的过去)

《墨子》中以非字开头的有四篇:

1.《非攻》;2.《非乐》;3.《非命》;4.《非儒》

秦汉以前的社会阶层:

1.贵族(一、天子;二、诸侯;三、大夫;四、士);2.平民;3.奴隶

秦汉以后的社会阶层:

1.贵族;2.平民(一、士;二、农;三、工;四、商);3.奴隶

孔子和墨子的相同之处:

1.有理想;2.有追求;3.有原则;4.有底线

第二集(总第08集)孔子的药方

孔子的药方:仁爱(有差别有等级的爱)

第三集(总第09集)墨子的药方

墨子的药方:兼爱(无差别无等级的唉)

第四集(总第10集)两位侠士

孔孟之别:

1.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2.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

3.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为人张扬。

孔子是“润物细无声”;孟子是“一洗凡马空”。

孟墨相似之处:

1.墨行侠,孟仗义;

2.墨反战,孟爱民。

第五集(总第11集)三大分歧

墨子的三个方案以及引出的儒墨两家的三大分歧:

1.利害的算计→功利还是仁义;

2.鬼神的吓唬→鬼神还是天命;

3.君主的专政→君权还是民权。

孟子认为合格君主的三大条件:

条件一 【关注民生,与民同乐】三个考核标准:1.保证基本生活;2.关心弱势群体;3.与民同乐。

条件二 【了解民意,尊重事实】

条件三 【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墨子思想纲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第三部 儒道之争

第一集(总第13集)隐士哲学家

儒家和墨家的分歧:做什么和怎么做。

道家和儒墨两家的分歧:做还是不做。

儒家代表→文士或儒士;

墨家代表→武士或侠士;

道家代表→隐士。

士的两个共同特点:1.都要做事;2.都要依附于高级贵族。

春秋时期士做的事情:

1.忙时帮忙;2.战时帮凶;3.有事帮腔;4.没事帮闲。

隐士的特点:1.有本事;2.能做事;3.不做事。

道家与儒墨两家三大分歧:

1.天下有药可救还是无可救药;

2.是拯救天下还是拯救自己;

3.是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先秦道家的三个阶段和代表人物:

1.第一个阶段:杨朱;

2.第二个阶段:老子;

3.第三个阶段:庄子。

孟孙阳讲的道理的三个启发:

1.口子不能乱开;

2.局部不可小看;

3.别把小民不当人 。

杨朱:无利而无不利。

第二集(总第14集)从杨朱到老庄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发:

1.爱护天下从爱护每个人自己开始;

2.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的。

无为的内涵:1.寡欲;2.愚民;3.反智

第四集(总第16集)道之谜

庄子反对儒家仁义道德的三个原因:

1.虚伪;2.违背人性;3.破坏天性。

找回道德的三种方法:1.仁;2.义;3.礼。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不做也不想做)

下德:一、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做但不想做)

二、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又做又想做)

三、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不但自己做,还拽着别人做) 老子论道: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道可道,非常道。

德字的三种写法:

1.徝;2.憄;3.惪。

德的两种含义:

1.直;2.得。

道→规律

德→方式

老子眼中的道德堕落:

道:原始氏族社会

德:西周

仁:春秋

义:战国中期

礼:战国晚期

第五集(总第17集)老庄之别

老子和庄子的区别:

1.老子寡情,庄子善感;

2.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

3.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

4.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

老子的权谋:

1.无为而治;

2.后发制人;

3.弱能胜强。

老子:以无为求有为

庄子:以无为求无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视频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下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512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