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与亲子阅读后感

与亲子阅读后感

2016-06-03 12:12: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与亲子阅读后感(共3篇)亲子阅读后感亲子阅读后感--------我和刘梓安亲子阅读的点滴“亲子阅读”这流行语,在网络上解释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而我理解的“亲子阅读”指得就是父母与孩子通过共同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让孩子体会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和延伸自身的兴趣。在这“亲子阅读”方面,...

亲子阅读后感
与亲子阅读后感(一)

亲子阅读后感

--------我和刘梓安亲子阅读的点滴

“亲子阅读”这流行语,在网络上解释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而我理解的“亲子阅读”指得就是父母与孩子通过共同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让孩子体会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和延伸自身的兴趣。在这“亲子阅读”方面,我和安仔的阅读经历就深有感足,体会甚多。 转眼间刘梓安已6周岁了,现在读大班的他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都不算是一位“优质生” ,但作为母亲的我,更注重他能快乐做好自己想做的、有兴趣的事情,其中亲子阅读就是一项他每天非常迫切要做得事项…..孩子之所以对书籍的热爱,对我来讲,真得要做足功课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我是以一种“诱惑加引导”的方式把安仔带进了图画书世界。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家长,安仔二岁左右的时候,才意示到要给他买些图画书看了,就从书店拿了几本我认为不错的书回来,摆在他面前。但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安仔竟然对图画书非常冷淡,望了几眼就再也不理睬它们了,等玩够他手上的玩具后,才转过头,一手把书一页页的撕开。当时的我既惊讶又气愤,二话不说,在他的小屁股上疼打了几下,接下来就是安仔地震似的哭喊声……当时的我苦闷极了,翻阅书籍,终于找到国内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关于如何诱惑孩子阅读的说法:“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通过反复深思检讨,觉得其实是自己少做了“诱惑引导”这步。于是找到一个好时机,他正在玩玩具,我走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拿起我之前准备好的图画书看,接着放声大笑,然后大声说:“这小青蛙真是太好笑

了,它只会在水里游,怎能想在天空飞呢……”尽量把书上情景放大点,大约自言自语说了一分钟,安仔放下手上的玩具,转身望向我,说:“安仔也看”。我假装不给他看,说这书太好看了,妈妈要看。他来劲了,跑过来把我的书抢过去,左翻下右翻下,但又不认识字,就说:“妈妈读,安仔听”。我就顺理成章地指着一个一个字给他看(尽管他还不识字),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腔调读给他听,感觉当时安仔慢慢已被图画书世界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后来我有意无意放几本书在他看得见的地方,让他求我讲故事给他听,日子长了,安仔也习惯每天都拿这些书看图画,尽管他不认识字,但我观察到他正在书中寻找图画中要表达的意思,和搜索图画世界里画得每一个小人物在干什么,自然“为什么”的问题就滔滔不绝给涌出来了。所以说想要孩子去接受什么,做好什么,最好先从“引导、诱惑”他开始。

其次,就是要进入选书顺序这环节了。书选得是否恰当,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因为这本书发挥出来的作用就有所不同。不过无论选择何种书籍,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联想。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理解了书本的重要性,书本也就成为了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安仔两岁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些情景简单、字体少的图画书给他看,目的只是希望他对书籍的基本认知就可以了。比如《小熊刷牙》,这本书共8页,从第一页吃早餐前开始刷牙,到把牙刷得干干净净,每一页只用一两个字来形容小熊刷牙发出的声音,与平时生活相接近,又有精美的图画,当然小家伙爱看了!安仔喜欢对有兴趣的书重复看几遍后就开始发问了:“我可以像小熊这样刷牙吗?” 于是,就有安仔宣告自己独立刷牙的好习惯了。

大约6个月后,通过我平时指一个字就读一个字的方法读故事给安仔听,小家伙也习惯听故事时注视我的手指的字,并认识到我正在与说话一样表达我的思

想,安仔就开始理解所阅读字的含义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会选择一些心理自助读物,且情景丰富点、字幕多点的书籍,比如《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图画书》系列,安仔就爱不释手。当他准备上幼儿园时,我会选《汤姆上幼儿园》来吸引他,让他提前感受一下上幼儿园前的思想准备;当他在幼儿园上学时受到老师批评时,我会选《汤姆挨罚》来理解、教育他,告诉他妈妈小时候也同样挨罚过,不过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当看见电视说有小朋友在大街上与大人走失时,我会选《汤姆走丢了》告诉他当你走失时怎样处理的正确方法„„

到安仔三岁多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加强他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贯注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所以又买了几本“新概念幼儿情景认知绘本”系列来转移他对故事连续性图画书的钟情。比如其中“一天中的飞机场” ,同一个飞机场景,空间角度一样,在同一时间中人物变化、情景变化都完全不同,非常丰富,让孩子静下心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刚开始看时,安仔只是好奇和兴奋,看多几次竟然可以自己“看图编故事”了,有条有理的;接着又发现这页和前一页多处不同点;图中有些隐藏微妙的地方,连我家长都没必能发现,但安仔竟然很快搜索到了,自然少不了我的赞美;有时我和他一起阅读时,他会自己沉迷进去,不再和我说话,自顾自地一直往下看,这个时候我一般不会打扰他,让他自由发挥、独立思考。所以安仔到现在都非常爱看这套书,想尽办法都要找出一个“大发现”来,那种探索精神连我们大人有时都自愧不如!

现在安仔六岁了,他不在局限于图画故事书中提问题了,有时会在生活中产生的自然现象,发生的变化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冲凉的时候会有小水珠?为什么天空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火山爆发?人喝到肚子里的水是不是就变成血液了?„„说真的,有些连我自己都无法解答,只有带着安仔直奔书店或网络上一起查找问题的答案。我要让安仔清楚:为了找到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需要不厌

其烦、不顾一切、不耻下问的精神。同时我前前后后买回几本科普书和百科全书给他看,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同与之前的图画故事书,更加丰富多彩,知识面更广泛。和安仔一起阅读各类书籍一起思考寻求答案及充分发挥他的创新思维,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亲子享受!

【与亲子阅读后感】

接着,就是寻求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尹建莉老师也提及过亲子阅读的方法:“当孩子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家长在他们讲故事时,总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给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孩子本来就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所以我一直都是‘读’故事给安仔听,比如“小青蛙神情恍惚地走来走去”不能变成“青蛙心情不好地走来走去”来讲。时间长了,安仔自然接受了‘神情恍惚’的意思。

亲子阅读只有“量”没有“质”是不行的。我记得小时候读书,老师不作任何解释,总之就要求我们先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课文,就直接提问我们,等听完回答后才进行课文解释。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种“自我领悟”阶段,比起不去思考就直接拿到答案要深刻多了!我国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这问题上也说到:“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在安仔五岁左右的时候,我就用这种方法,让他和我一起阅读多文字的书籍,反复又反复读,中间尽量不解答他的问题,鼓励他答案就在书本上,读多几次就自动与他见面了。虽然到现在为此,安仔不太接受这种阅读方法,但他也习惯性把故事内容重复看几遍再向我提问题。

亲子阅读后应多向孩子发问,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性多问几个“为什么”来加【与亲子阅读后感】

深阅读理解,不用担心可能被忽略的细微情节孩子会回答不出来,这只是我们家长的误解。记得我和安仔一起阅读完小火车托马斯系列中《飞呀飞呀飞走了》这本书后就开始我的问答环节,其中一题是问托马斯运了几次气球才完成任务的?安仔想了想,回答;“四次” 。答案是正确的,我以为这题就算结束了,谁知安仔继续补充说:“妈妈,第一次是红色的;第二次是绿色的;第三次是黄色的;第四次是紫色的,最后那次完成任务后第一个飞跑的红色气球又飞回来了。”你看,孩子的心多细啊!我只顾着读故事,真得没留意气球的颜色„„

亲子阅读要与孩子的浓厚兴趣相配对。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前苏联教育学者苏霍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形容阅读与兴趣的关系:“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我和安仔经常喜欢去书店看书,基本上安仔翻阅一遍儿童区域的书籍后肯定拿来一两本书籍要我买给他,但买回家后又放在一边不看,这个时候我不会太多干涉、责怪他,因为我认为孩子既然能在这么多书中找出这本书,证明安仔对它一定是有某方面兴趣的,只是时间问题,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安仔不知什么时候又找出这本书看了。所以我认为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最后,就是链接好阅读与识字的环节。如果我们过早地对孩子解释书中的文字,可能就扼杀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渴望,过早地强求孩子通过书本来识字,对他们是没有帮助的。展现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也会削弱他们充满活力的心理能量。安仔从小班到中班时对幼儿园开展的黄金识字不太感兴趣,认识的字没几个,作为家长打心里干急,班主任彭老师也多次与我沟通分析过,认为安仔对识字的

亲子阅读读后感A
与亲子阅读后感(二)
【与亲子阅读后感】

亲子阅读心得

前一阵子,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勤奋的故事》的书。今天我和儿子一起看完了这本书,此本书分很多章节,有业精于勤、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虚心上进、不耻下问、锲而不舍等十章节。每个章节有几篇文章组成,我被其中一篇名叫《飞翔的蜘蛛》吸引住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时无意中发现有个蜘蛛正好在结网,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新鲜好奇的事情,看得好入迷哟!蜘蛛已经结好一些了,比起整张网来可就差的远了。蜘蛛一直忙个不停,每结好一根线都很不容易,这时也快要天黑了,小男孩就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看蜘蛛结网了,哇!一张巨大无比、精致有序的网就已经结好了,而蜘蛛正躺在网中间,仿佛在品味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呢!儿子看完后在想一个问题:从房檐儿的这头到那头,那么远的距离,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呢?

这时,故事已经完了,可我却留下和儿子同样的问题。最后我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讲给儿子听,才知道,原来从房檐儿的这头,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还必须得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能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东西。然后走过空地,再爬到对面的檐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来回好多次才把一张网结好,真是杰作啊!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蜘蛛这种锲而不舍、勤奋劳作的精神感动了我。蜘蛛不会飞翔,但它却能把网结在半空中,这不只是单凭智慧可以做到的,还需要一

种顽强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蜘蛛凭着它的勤奋和执着把网织得精巧而规矩,真是不容易呀!

回头想想,是啊!一只蜘蛛都能这么勤奋的工作,何况我们这群可爱的人类呢?我们更应该要像这只勤奋的蜘蛛一样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瞧!通过这次亲子阅读我还明白挺多的,虽然他也会看书,但我并没想到给孩子看书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每次给他讲故事只是照本宣读,念完了事,从来不跟他解释为什么,也不管他听懂没听懂。但是这次我很有耐心地把蜘蛛结网的整个过程给儿子详细地讲解了,儿子听了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的亲子阅读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这种好的阅读方法对儿子将来的学习是受益匪浅的。通过这次亲子阅读,也让我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学了许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阅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好伙伴吧!

以后我会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让他在阅读中找到更多乐趣!

薛硕烁同学家长

4

亲子阅读读后感
与亲子阅读后感(三)

亲子阅读读后感

亲子阅读《卜卜熊》读后感

我的宝宝是一枚3岁的小公主,而我是一位职场妈妈,但在小孩的教育方面,我和老公都觉得应该给予孩子一些阳光的、积极的、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思想,这是我一直都想孕育的“小种子”。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跟女儿的阅读亲子绘本——卜卜熊系列《卜卜熊的雨衣》《下雨了?》。

首先这两本绘本的文字比较简短精干,读上去朗朗上口,图画非常丰富,很有画面感。我家小公主非常喜欢,因为绘本的主人公是她喜爱的“小熊”,增加了她对这两本绘本的喜爱度。

我们先整体绘本阅读一遍,然后我再带着设问性的阅读一遍,增加了画面反馈于我们的信息。比如:爸爸的雨衣破了几个洞?在哪里呀?给我穿穿吧!我女儿就会示意我,妈妈给我穿。在一周里,我们一起亲子阅读了4、5次,最近上海的天气也非常应景,同时也增加了生活中的画面感,也让小朋友体会到,“下雨?下雨打伞?”。

再分享一下在绘本中的一些小体会:多方面关注一些绘本的信息,多与小朋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尝试带着绘本走出去,身临其境。

亲子阅读 《独自成长的小幼虫》读后感

前些天,女儿拿到老师发给她的《独立成长的幼虫》这本书,心里很是欢喜。一放学回来,就嚷着:“妈妈,你今天把碗洗快点,睡觉前给我讲这本书里的故事,好不好?我很想听。”,我忙说:“好的,宝贝,你先看看图画吧!”

晚上我将女儿拥入怀抱,一起翻开这本书,我轻轻地慢慢地朗读着,女儿专心地听着、看着,不时地打断我,提出疑问:

“妈妈,什么是蜕皮呀?” “蜕皮就是小虫身上的老皮掉下来,重新长出新皮,渐渐长大呀”

“妈妈,蜗牛为什么长壳呀?” “这个壳呀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呀”

“妈妈,那什么是敌人呀?” “敌人就是„„坏人呀”

“妈妈,萤火虫屁股怎么会发光的呀,别的小虫会不会发光? “这是呀萤火虫特有的本领,发光是为了吸引别的小虫飞过来,把它吃下去。”

故事讲完,女儿问了一大串的问题,在她眼里,大自然神秘而有趣,里面的小昆虫【与亲子阅读后感】

【与亲子阅读后感】

们对她来讲更是一个陌生又新奇的事物。

如何让孩子对这些感兴趣,我想这套自然科学童话可以满足家长们这种需求。

这本以小昆虫为主的绘本,图画漂亮:绿色的森林,清澈的小溪,水里的岩石,岸边的草丛,还有卧在草上的,躲在石头下的,和树枝们长得相像的小昆虫们。线条粗细密疏有致,点点划划间,蕴育着丰富物种的大自然便呈现于眼前,这套绘本完全可以做为学习铅笔画的好范本。内容是关于昆虫们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变化过程、幼虫的生活(进食,蜕皮,生长)以及幼虫们的防身术:随生活环境这化的外表颜色,如中华蚱蜢,如和落叶相似的枯叶蛾,还有面对强敌,无法抗争,又来不急逃跑时会假死的昆虫等等。在每一章的结尾处点拨总结这些基本的昆虫知识。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绘本里的故事完全是小孩子的口吻,那些小动物有着平易近人的姓名:比如萤火虫儿小萤,燕尾蝶的幼虫叫小华,尺蛾的幼虫小尺,还有天牛小鹿等等。天牛甚至把孤单伤心哭泣的小鹿带去与他的朋友们相识,真是一个相亲相爱的世界。 这也是一套会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心灵故事。这里的故事,有着梦想,勇气和朋友。小幼虫羡慕天上的星星会在夜里闪光的小萤,在朋友的鼓励下,认识到自己会发光这件特别的事其实是件好事,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有了在天空快乐而幸福的跳舞的梦想。终于有一天像星星一样闪亮了。还有那个出生后孤伶伶,又胆怯,不过他遇到了善良的小蜜蜂和飘虫阿姨,鼓足勇气慢慢战胜自己,获得信心努力生存。我想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故事,一定也会为小华的勇气加油,一定会获得在大自然生存的信心。

在《萤火虫的故事》里,她告诉孩子不要怕别人的嘲笑,告诉孩子要善良,要努力这样才能梦想成真;《独自成长的小幼虫》里,她告诉孩子从现在起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恐惧,他告诉孩子学会本领克服恐惧;《小昆虫的伪装术》里,她告诉孩子善待昆虫,她告诉孩子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她告诉孩子各种昆虫的伪装本领。所以说,这套书应该不止是一套科普读物,更是一套儿童心理成长读物。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即使是我自己,在身边能看到的动物就很少。即使能看到,也无法看到动物生活完整的一面。这套书,向孩子们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细腻的一面。

书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动物们的故事,除了向孩子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的道理。象萤火虫的故事,就花了很多篇幅描写小萤和小袋子之间的深厚的友谊,他们玩在一起,互相帮助,倾吐心声,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离别后不断地寻找对方,欢喜得重逢。这昆虫间的友谊比起人类的友谊毫不逊色。看了这个故事,女儿一直问我小萤和小袋子然后呢,我的小袋子在哪里呢?小孩其实是很容易被故事打动的。书里运用各种方式让孩子亲近自然,朴实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童话般地想象力、丰富的视觉感受、生动的图表诠释,让孩子在不知“科学”二字的情况下,就接触它、了解它、亲近它、并拥有它,书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喜悦,也使他们的感受与认知之路更加富有成就感,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一幕! 女儿从一开始不喜欢听讲故事,到后来天天拉着我要我讲故事给她听,现在听完故事还能提很多问题,看着女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懂事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感谢书的作者和老师们的辛勤教辅!


与亲子阅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亲子共读读后感 亲子读书读后感

1、亲子阅读后感(共3篇)亲子阅读读后感亲子阅读读后感——母亲篇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孩提时代看小人书的感受又一点一滴、慢慢拾起来了。每晚,与女儿一起阅读图画书、一起朗读拼音读本,每天都会有点收获,或是发现她的一些心思、一些爱好、一些感悟,亦或是觉得拼读又顺了些、识字量又多了些。都知道阅读有很多很多作用,可以开拓孩子的想象力、亲子阅读后感(2016-05-0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亲子阅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亲子阅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473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