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读后感2000字

2016-06-14 12:39: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诗经读后感2000字(共5篇)《诗经》读后感5000字自由的“风”——读《诗经》有感《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

《《诗经》读后感5000字》
诗经读后感2000字 第一篇

自由的“风”

——读《诗经》有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会像后来的诗词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隐晦暗喻出来,让人要几经推敲才能晓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诗经》却不是,虽然同样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意思确很清楚,喜欢就是喜欢,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话的程度。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是说,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样貌很好看,就像盛开的桃花一样,很开心嫁做人妇,其后也会像桃花一样为夫家开枝散叶。读着诗句就仿若看见那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带笑的等着出嫁,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还有《关雎》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读后感2000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大意是雎鸠鸟两两相对的在水中的小岛上鸣叫,善良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底随着水流摆动,朝思暮想的想要追求那个采菜的姑娘,去追求,确未能如愿,就日夜牵挂,漫漫长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对着左来右去的采摘荇菜的姑娘,弹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对着挑选荇菜的姑娘,以钟鼓之乐来讨她欢心。小伙子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辗转难眠,想尽办法去取悦姑娘,如此淳朴的民风,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喜欢,而在诗经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意为“你的衣

领色青青,时时萦绕在我心。纵然我没去找你,怎么不给我音讯?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扫我兴?走来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楼上。一天没见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长。”如此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真是诗不醉人人自醉!这首《子衿》大胆直接的倾诉了女子思念爱人的焦躁心情,是多么纯粹的情感啊!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畅淋漓,让人连连惊叹!读来,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楼上美目顾盼却不见良人的那份失望与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说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经》的“风”不仅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有在在丈夫离家后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着卷耳的妇人,时刻为远行的丈夫担忧,而远行的丈夫,也确实是人疲马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听见雷声震动,而思念远行在外的君子,而且关切这至,时时感念无暇休息,因而内心情感的其望君子回家。诗从雷声振动写起,正是内心情感的其振效应,自然而贴切。而雷声响处不定,或在南,或在侧,或在下,下正是思妇心情的思念君子居处不定,反复咏叹无暇,感念君子的辛劳,这样的心情,不见思念,却更深更切,也更含蓄。

在《诗经》的记述中也不全都是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那个时代,虽然有些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挣脱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有的获得了幸福,而有的却在婚后不久,被丈夫逐渐冷落抛弃;《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最初男子借着交易来谈婚事,走时还依依不舍,并说问好吉日,秋天就来迎娶,然而娶到家后不久,女子虽过的清苦,但也是不辞辛劳,而丈夫却开始动辄打骂,女子以自身的经历劝解他人,不要对男人太痴情,男人迷恋你,可能只是一时的,;很容易就放弃了,而女子痴恋男子后,想解脱就不那么顺利了。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描写灾害年间一位遭受遗弃的妇女不幸遭遇,抒发了女子的悲伤和哀怨。诗以山谷中干枯的益母草起兴,既写出了环境的贫瘠孤寂,暗示着弃妇面临的生活遭遇和灾荒的恶劣环境,又象征了女子的憔悴。诗写她的叹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中遇到的那个不善的人造成的分离。可是,她无可奈何,只有伤自悼,尽管毫无作用。

读过《诗经》才发现,虽流传下来的诗句不多,确林林总总的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爱情追求,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守誓言,也有“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的女子的大胆反叛,这些都是抒发情感的诗句,然而《诗经》还有很大一部分记录风土民俗,单纯记事的文段。

《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蘋?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牅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本诗描述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礼记昏义》记载,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受教育:“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妇顺也”。诗直叙其事的过程,从采摘、煮,最后点明祭祀的人物,使我们得以清楚认识一种礼俗。

《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菲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本诗抒写人们的在危急的政局下,纷纷号召逃亡,表达发对残酷的暴正反的不堪忍受。《诗序》说:“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诗以恶劣的自然气候象征政局的暴虐,以狐狸、乌鸦比当政者,狐狸以赤,正如烈火,乌鸦以黑,正如黑暗。形象而又鲜明,既写出了时局的危急,双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后四句的反复,加深了主题,强化了情感,还能犹豫不决吗?时局已是如此的危急!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诗经》是属于社会下层人民的,它不会像有些诗句那样一味的为当朝执政者歌功颂德,而是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呐喊,对于真正贤明的君主同样不吝于称赞,对于奢侈浪费的贵族勇于批判。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尾一句“谁之永号”的反问。更把农民脱离剥削者的心中的向往表现淋漓尽致,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穠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候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候之子,平王之孙。本诗描写王姬嫁与齐候之子,车驾的盛大德行的不谐,以钓鱼作比或者正在讽刺,郑玄说因为“钓者有求于彼。”尽管他说是善道相求,而被钓之“鱼”岂是如愿以偿吗?顾炎武就解释:“且其诗刺诗也。以王姬徒有容色之盛,而无肃雍这德,何以使化之,故曰何何彼穠矣。”而王姬下嫁,“以树援于强大之齐,寻盟府之坠言,继婚姻之夙好”(《日知录》卷三)这乃是为了政治的原因,这必然是一方针对一方的需要,而王姬本人又怎能和顺呢?我们真要佩服诗人如微风观察了。

《诗经》最早由孔子收集成书,此说法还是可信的,后《诗经》被列为《六书》之首,这些儒家经典,每每总给人以深奥难懂的感觉,有人戏称《诗经》对于孔子来说就像是周杰伦的《双节棍》,是通俗的流行歌曲,,读完《诗经》我也有同感,我实在是很难将《诗经》与那拗口而深奥的《春秋》等书联系起来。

《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徭役,定都建国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献价值之高,令人惊叹。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一部《诗经》立体地再现了生存环境、事态人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其内容在世界古代诗歌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诗经很大部分歌唱的是百姓的平常生活,展现了一平淡出惊奇的艺术价值和写作方向,它可以称赞一位

猎人的技艺高超,可以称赞一个女人长得漂亮,也可以描述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嫁娶,写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诗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深得人们,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所表达的都是当时人民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其中的诗词大多直接朴实,没有一点的刻意修饰,于质朴中透露出深刻。用质朴的灵魂冲击吟诵者那心中的纯净之窗,使人产生共鸣。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2000字 第二篇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读后感

————————————————————————————--------------------------------------------

————2010级临本1班 范秀青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诗经读后感2000字】

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女子是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心痛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想想现代人总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追逐着,什么都是加速度。浮华的世界,浮躁的心灵,又怎能把握美及爱呢?流行语说:“审美疲劳”,再美的东西在浮躁的人心里也无法激起浪花,快节奏的生活与快速变化的世界日渐淘空人的心灵,物质丰富着服装,改变着住房,填充着肚子,却不知精神的花朵在何处散落。水中央,有花,很美,有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可是,追寻的路崎岖而漫长。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新婚燕尔,一切都将展开新的画卷。锣鼓响起来,花轿抬进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乐可以传染人,己乐人亦乐。“宜其室家”的氛围,容不得我们再去多想其他什么东西。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妆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伺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伟大的轮回。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自古有多情女子

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

《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与其沉迷于爱情不知归途或成为物质奴隶的女性相比,《氓》的女主角是勇敢而有个性的。如今,有的女性却心甘情愿做一条寄生虫,在物欲的腐蚀下丢失个性与尊严,成为捕猎者的食粮,实则可悲。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秀外慧中的女子怎么不令人倾慕?《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容貌颜如芙蓉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是同车而行的缘分却让男子神魂颠倒,青春美丽,仿若含苞欲放的花蕾。体态轻盈优美,似鸟儿在空中翱翔,仙女也就这个样子了吧!身上佩戴着晶莹剔透的玉坠叮当作响,举手投足,无不幽雅贤淑,无不德行高尚。

曾看过一部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一对男女在公共汽车上偶然相遇,终成佳缘。其实,浪漫岂止属现代人,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同乘一车,男人看到美丽脱俗的女子不禁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泛起内心的爱意。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芙蓉花一般的姑娘,天生丽质,更皆高雅的风度举止,打动人心的德行。叫人如何不想她,叫人如何不爱她?

矜持的女性故然庄重,但过分的矜持却让人感觉冷冰冰,可敬却不可爱,而那些热情坦白的女子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不做作。“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多么直白的爱情信号,“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错过好时辰。”欣赏这样的女性,能够大、胆的追求与表达。有则广告:“亮出你自己。”对,喜欢就说出来,其实古代女子这样大胆直白,是需要勇气的,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不转弯抹角,一个多么坦率与可爱的女子。现代歌曲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千年前的女子早就表白过“哥哥你大胆地往前走”。只要你求婚,我就嫁给你,多么直白的爱情表达啊!不用玩什么花样,无须故弄玄虚,女子朴实无华的爱情告白,如梅子一般开胃解渴。

《诗经》在手,那些模糊或清晰的女子形象在脑海盘旋,总想时光为何不倒退至那时,看一看白露茫茫中俏立的女子,巧笑倩兮的女子,让君子想"琴瑟友之"的女子,听一听“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女人低泣,感慨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何等迅疾,不由人挽回。 美丽的女人如诗如画如曲,聚山川大地之灵秀,一切的色彩、曲线、声响、形象、韵律与气氛,在女子举手投足间流动起来,明亮起来。 曾为《红楼梦》水做的女子醉过,为《聊斋》仙骨狐风的女子醉过,而诗经中的女子,是深深砌在灵魂里的,成为我对美的至高追求,那些月光下、稻田中、芦苇旁、水中央的精灵,穿越千年依然是最美的风景。

《读《诗经》有感》
诗经读后感2000字 第三篇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读《诗经》有感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收录了不少祭祀藉农劝桑的诗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农祭祀曲,“嗟嗟臣工,敬尔在工”则是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不仅重农,更是重视鬼神宗祀,借此宣传先祖之德,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以提升家族的声望和长治久安,以《雍》为典例,“宣哲维人,文武为后”便是对文王的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家的宗族祭祀尤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礼仪,充分体现了“颂”在于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时所唱。

《诗经》中所采录的“风”、“雅”、“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生动无比的画卷。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读后感2000字 第四篇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诗经读后感2000字。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诗经读后感2000字。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诗经读后感2000字 第五篇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读后感1500字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诗经读后感2000字相关热词搜索:诗经读后感1000字 诗经读后感500字

1、诗经读后感10000字篇一《一千零一夜读后感10000字》 诗经读后感10000字(2015-12-25)

2、诗经读后感3000字(共5篇)《诗经》读后感5000字自由的“风”——读《诗经》有感《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诗经读后感3000字(2016-06-14)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经读后感20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经读后感20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632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