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

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

2016-07-11 16:14:02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供大家参考选择。

  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

  大河奔流。河水或清或浊,有急流,有险滩,有月光下的温柔,也有奔腾中的暴烈,而河流依然。逝者如斯夫,[斯夫]亦如[逝者]。长河呜咽,帝王将相、志士仁人、黎庶百姓,一代代走过,而河流依然。

  万里千年,不过就在此地此时。十丈红尘,艰辛生存,执着追求,权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阴谋与陷害,无耻与卑鄙,牺牲与成就,在昨天,更在今天,也在明天。

  [不再有时日了],因为时日已然静寂,而我们将[直活到永永远远的]。

  全书以五个主题撰写,历史、帝王、官僚、侠客与儒生、农民。

  以如何解读历史开始,进而解构历史中的帝王、官僚、侠客与儒生、农民,还原其为人的本性,促进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是对历史的解读。一个避不开的问题,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究竟是在读什么,或是思考什么?我相信有不少人是在琢磨帝王之道,权术之精要。

  然而作者在试图用自己的思考,告知我一个更为客观真实的历史观。过往的历史里面,充满了制造民心与天命,饱含了各类传闻、想象与重构,笔下的历史叙述,大多来源于记忆、回忆、追忆和谎言,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叙述的真实”多于“历史的真实”。

  解构之第一概念:帝王。亦可称呼为“天子”、“皇帝”。《汉书》是对西汉时代的记录,西汉以汉高祖刘邦为开始,历经惠帝、吕后专政,经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元帝独尊儒术,至于王莽新政。此为西汉发展、兴盛、衰亡之梗概。

  作者书中以汉武帝刘彻为主要关注点,将其还原为平常人。刘彻在摆脱了窦太后的看护后,开始思考治国安邦理政用人之要,向全国发出诏书,寻求策问。

  第一次策问主要关注了“宇宙论”、“人生哲学”、“现实政治”这三个方面。

  宇宙论:1)汉王朝立国行政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人生哲学:1)每个人的性情、命运,有的早夭,有的长寿;有人宽仁,有人悭吝卑鄙。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现实政治:1)如果想要改变社会风气、推行政令,使用较轻的刑罚而减少奸宄之事,百姓和乐,政事光明,需要怎样去做呢?

  第二次策问主要关注了帝王之道:亦究竟帝王之道是什么,究竟应当怎样做帝王?

  第三次策问主要关注当世之务。“嗟尔君子,毋常安息,神之听之,介尔景福。”人君不应当苟自安处,若能靖恭其位,直道而行,则神听而知之,将助之以致大福也。

  这勾画了一个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的帝王形象。其形象之下,是作为人该有的理性、思考和求索。

  第二个解构的概念是:官僚。如今当下,我们都痛恨“官僚”、“官僚主义作风”。官僚分好坏,好的官僚,我们称之以“明君”、“清官”、“循吏”;坏的官僚,我们称呼为“昏君”、“贪官”、“酷吏”。在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下,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清官廉吏廖如晨星。

  第三个解构的概念:侠客与儒生。侠客惺惺相惜,志向远大,行事果敢,胆气逼人。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虬髯客与李靖、红拂女的故事,点明了“结义”,桃园三结义也类似,它们都超出了血缘、地缘、业缘等因缘而起的人际关系范畴。

  儒生集仁、义、礼于一身,仁是心中的慈爱宽仁之念,义是行事的准则,礼则是行事的规范。儒生所持的根本在于仁,其论事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义,经世致用的社会政治目标与手段是礼。儒生留意于仁义之际,游文于六经之中。

  第四个解构的概念是农民。在中国传统历史的叙述中,普通百姓的身影一直非常模糊,声音也非常微弱,不仅仅是他们往往不被回忆、没有话语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被统治者,他们的生存与生活,被认为是为了统治者的,是为了王朝国家的兴衰更替,是为了国家才有意义的。

  关于普通百姓,首先从“户口”说起。汉书中写“编户齐民”,就是列入国家户籍而身份平等的人民,贵族与官员,是不纳入编户系统的。

  汉代五口之家,耕田不过百亩。汉武帝以前每亩相当于今亩的0.2882亩,则百亩大约相当于今28.82亩。亩产一石,相当于今天的27斤左右。五口之家,种田百亩,亩产一石,年收大约相当于今2700斤(米)。

  如果每月人均口粮一石半(相当于今40.5斤)计算,则五口之家全年的口粮就需要90石。田赋以三十税一计算,白石收入交纳三石三斗强;汉代五口之家的口算赋,合计约为六百钱,以粮价每石六十钱计算,约需十石粟。这样,整个家庭就已经入不敷出了,穿衣、节令祭祀、人情来往、疾病丧葬、结婚生育之类开支,就无从说起了。

  自战国以迄于西汉前期,普通农民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能基本维持生存就已经不容易,很难说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作者在书本最末,表达了对当下中国乡村的隐忧:今天的中国乡村,“神”已经死了,“鬼”都变成了官;人们用狐疑的眼光看着邻居,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在未立文字契约之前把鸡蛋借给邻居家的小闺女了。在国家看来,乡民越来越不能生活自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官,更强大的、无所不在的国家权力,更详密的法律、法规。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治社会。


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相关热词搜索:解义 断章 汉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后感:《汉书》断章解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770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