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2016-09-10 11:15: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共3篇)贾平凹散文读后感贾平凹散文读后感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阳,走出商洛。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

篇一: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阳,走出商洛。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穿着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种惬意。后来无意中读到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组成,描写了商洛的好多风土人情和故事,描写手法和用词很平淡,我却看得很入味儿。

他在《商州初录》的《序》里面这样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下之物、喑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姚雪垠先生著的《李自成》风靡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

他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阳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

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在城市污染、拥堵的对比下,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人们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读他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忆,也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原来商洛的名字来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阳则是因为地处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卫鞅的封地,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商君。汉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隐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精蓄锐,而后驰骋中原;近代五支红军进商洛,播撒了革命种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根据地。而山阳县,则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

而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或者听说过,比如他的《黑龙口》一文,就写的是商州的一个小镇,文中写到: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这生意极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九点一到,生意摊骤然摆齐。因为从西安到商州来的车,都是九点到这里歇息,从商州各县到西安,也是十点到这里停车。于是乎,旅人饥者,有吃,渴者,有茶,想买东西者,小么零甚山货俱全。集市热闹两个小时,过往车一走,就又荡然无存,只有几只狗在那里抢骨头了。

我是从小就听说了这个地名,并且听这个地名的频率绝不低于听见商洛市的频率。因为黑龙口过去是商洛五个县通往西安的必经之地,我小时候家乡只要出过西安的人,当时都会提到黑龙口这个地方,【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加上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煞气,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结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乡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的黑龙口是两排平顶楼房,已经和他83年笔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笔下所写的是河对岸的旧址,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像我们县城老街的房子,适合以前的人们做生意,尽管已经没有客人往来,宽大的门面,墙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精美又复杂的装饰,让我依稀感觉到往日的繁华。没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国道修通了,来回虽然还经过黑龙口,但车已经不用停了。而现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没经过那个地方。读着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记忆翻了出来,那破旧却依然精美的墙上装饰,高挑的屋檐,从二楼直通河床的木楼梯,瞬时又浮现在我眼前。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他的短片散文《松云寺》也是我路过那个地方之后才读的,是第一次走通往商洛的高速时,路过一个地方时我哥告诉我,那个就是贾平凹写过的《松云寺》,只见路旁有个挺小的院落,三面已经被一所小学所包围,中间的确有棵挺大的松树,树冠像一把大伞罩着院子。回来就读了他的《松云寺》那篇短文,文中写到:松树真的像条龙。应该起名松龙寺吧,却叫松云寺。叫松云寺正好,因为松已是龙,则需云从,云起龙升,取的是腾达之意哈。 后来我自己也去近距离看过松云寺,院子很小,松树很特别,树干很粗,树皮像龙鳞,树冠几乎将整个小院罩住,看过之后的感觉就是松即是寺,寺即是松。院中石碑上说,当年王莽追杀皇族刘秀,刘逃进商洛山,躲在这棵松树下化险为夷。

他的另一篇文章《莽岭一条沟》,说在莽岭山脉,有条沟没有路牌,也从无有人丈量,里数由人嘴说,有说六十里的,有说八十里的,但人口是十分地准确:十六家。这十六户人家,一家离一家一二十里,但算起来,拐弯抹角都是些亲戚,谁也知道谁的爷的小名,谁也知道谁的媳妇是哪里的女儿。 读着这么几句,我忽然想起我一个亲戚说过的,正是这种情形,他家就在我们那儿的大山沟里面,他们那几条沟相距十几里,人家不多很稀少,谁都知道谁家的底细,有几口人啦,谁和谁家是什么亲戚关系啦,随便在哪儿碰见都像见了亲人一样,都要聊上半天,谁家有事大家知道了都会前来帮忙,比如房子这种困扰在座每一个人的大事,在他们那儿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帮忙,房子就盖起来了,不用付工钱。在他们眼中很平常的事,在我们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住的近在咫尺,却经常不认识隔壁的邻居;偶尔用一下自行车铺的打气筒而人家没要钱,我们也会觉得诧异或难能可贵。

这么多年在西安的生活,越发的觉得了家乡的美丽与可爱,每次回家觉得身心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也发现和认识了原来家乡的历史人文环境也是绚烂多姿的,而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把我带回祥和、安静的家乡,也随着他的笔端一起回忆和见证家乡的巨变,也想借此机会希望大家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静下心来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丽。

篇二: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贾平凹评传》读书笔记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解禁了。今年八月,作家出版社再版发行了他的重量级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合称贾平凹三部,装帧明亮,印刷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三部著作曾分别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8)、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7)、矛盾文学奖(2009)。再次手捧沉甸甸的大部头《废都》,每一位喜欢贾平凹作品的读者,都不会忘记当年的情景。

1993年6月,《废都》横空出世。像一个晴天霹雳,震惊了文坛,轰动了阅读界。北京王府井首发式出现了抢购,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和《艺林》两个栏目中,先后三次播放了贾平凹在北京为读者签名的热况,镜头采用高空俯拍,大全景,很是壮观。西安也出现了热购现象,十万册书同时上市,大街小巷挤满了人群。不足半年,在国内销售正版本一百万册,盗印本约一千万册。在日本、港台乃至全球华人圈,也都引起了轰动。【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接踵而至的是,评论界出现了非凡的热闹,对《废都》褒贬不一。批评的浪潮逐占上风,像厚厚的铅云滚滚而来。最干净的作家,成了最流氓的作家。翌年元月,官方以性描写较多为由禁止了《废都》的出版发行。这次文坛地震,震中虽然在文学,实际上已经波及到了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但凡读点书的人,都知道此事。这一禁就是十七年,对贾平凹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正是这件给他带来非议、痛苦、恐惧甚至屈辱的事件,却也让他成为中国纯文学界最具有知名度的作家,成为中国作家的符号性人物。

《废都》的遭遇是历史的必然,《废都》的解禁也是历史的必然。禁止《废都》不仅是因为性描写,因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比之露骨的写法并不鲜见。问题的关键在于超前,一是超前细致地描写了文明人所作的不文明之事,让人猝不及防;二是超前揭示了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迷茫堕落现象,让官方难以接受。目前解禁《废都》,自然因为当初定的罪名已不存在,进入新世纪的文学性描写已经泛滥成灾,用身体写作的作者随处可见,社会和大众心理承受力也有了增强,人们应该知道,无论哪个群体都会有迷茫堕落现象存在,何况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对情感过敏的群体。

其实,贾平凹一直是一位争议不断的作家。他说:我一生遭遇了四次大的争议,早期批我政治性不强,艺术大于思想,后来在反自由化中点名批我,又后来在清除精神污染中点名批,再就是批《废都》。对于争议的文章,贾平凹都看,值得汲取的意见也都能汲取,总结后再继续写。

贾平凹的生活历经也十分坎坷。1970年父亲遭本家堂兄诬告,打成了历史反革命,被开除公职,全家变得一贫如洗,受尽了屈辱和贫寒。1984年他的创作刚刚进入盛果期,自己却患上了肝炎,一病就是十五年,度过变相牢狱的一年医院生活。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父亲得癌症亡故,再是妹夫死去,可怜的妹妹拖着幼儿又回住在娘家。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的纠缠他,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陷入到另一种可怕的困境中,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几十年奋斗的、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身体上精神上都有着病毒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姓名又被别人叫着写着骂着。

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争议,正是这一系列的磨难,造就了贾平凹坚毅不拔的韧劲,成就了一个著作丰厚、佳作连连的知名作家。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中国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奇迹。他以五十岁的年龄写下了七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在国内和世界各地出版书超过了一百本,发行过千万册,其读者遍及青少年到中老年的各个年龄段。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贾平凹的成长与铁凝不同的是,他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在他19岁读西北大学以前,从未出过远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浸透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加之小时性格孤僻,养成了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对农村和农民的感触与感情渗入骨髓,对农村人的生活烂熟于心。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个农民,像乌鸡那样,是乌到骨头里的。

篇三: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2016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相关热词搜索:余秋雨散文读书笔记 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

1、散文读书笔记(共7篇)散文读书笔记林清玄散文选读后感(一)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题记散文读书笔记(2016-11-05)

2、散文读书笔记大全(共7篇)散文读书笔记林清玄散文选读后感(一)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题记散文读书笔记大全(2016-11-0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6287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