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2016-10-22 12:33: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共7篇)《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徐俐俐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这本书使我有很多感触。书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一篇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徐俐俐

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这本书使我有很多感触。书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话让我 掩卷沉思,刹那间勾起了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满情豪情。如今岁月的流逝不仅在额头碾了个皱纹,也磨光了心中的锐气和激情。长久以来,对教师的职业虽然谈不上 “心如止水”,也再难有激情澎湃。但拜读全书,赫然间,似乎又找回了些什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之梦!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十几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这些理念的,是作者诗人般的热情、哲人般的思维及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冷静的沉思,更有对当今教育的切肤之痛、刻骨之爱。读完全书,仿佛有一个人在大声地对我说: “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改革需要充满理想、激情、诗意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虽不求成名成家,在教学上有多少建树,但总觉得做一名能静下心来思考、站起身来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首先,读书是第一要素。让心灵沐浴书香,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建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根基。阅读是心灵深呼吸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更是教学信息“源头活水”的需要。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因此,读书是何其重要。其次,不断尝试,竭力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个性特色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努力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坚持实践与创新,坚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一个个前程远大的个体,我们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让所有孩子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学生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

心。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促进老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创造得更加辉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努力边教边学。争取更大的进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大全(8篇)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二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靠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门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各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所充盈着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展现了作者在把握整个教育的时间序列与空间联系基础上的教育百年观。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

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篇二:《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篇三:《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作文】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不禁产生困惑:如何上好数学课?带着困惑,我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个词概括我的工作态度,那就是认真。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这无疑要求我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语文?课堂是基点,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激烈的男女擂台赛总是让他们忘了下课,即使下课也意犹未尽。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爱动脑筋了,会动脑筋了,胆子小的敢上台了,胆子大的俨然一个小老师。他们每一个会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个摇头皱眉使我【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时调整。正因为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与学生交往中我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及时指点,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利用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记得我最早接触的是人教论坛,在那儿碰到了很多优秀敬业的老师,他们和我一样年轻,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这无疑给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由看教案发展到看论文,由此我成了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慢慢得到进步的。

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经常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一本书上讲到教师应当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我不一定能行遍万里路,读遍万卷书,但我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读书、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这便是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我的真情告白。

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又是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认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篇四:《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我的理想》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三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傅家中学 王庆娥

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上篇使我感触很深,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且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总之,我读了教育类这书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教育类的书籍,但在这几年没怎么看过,是因为没有,可现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时都会看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有些随机带到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当前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朱教授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读了几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浅。

上篇 教育理想展望理想教育探寻

第一章 我心中理想的学校 一、有特色的学校 二、有品位的学校 三、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四、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五、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六、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七、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第二章 我心中理想的教师 一、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三、善于合作,善于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八、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第三章 我心中理想的校长

一、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珍惜学校的名誉 三、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 四、具有宽广胸怀、感召力和凝聚力 五、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促发展 六、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七、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 八、使学校有优美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 第四章 我心中理想的学生 一、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 二、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 三、自信自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 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 五、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 六、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五章 我心中理想的父母 一、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二、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 三、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培养孩子特长 四、以平等身份对待孩子 五、以身作则,一诺千金 六、永不对孩子失望,绝不使用侮辱性批评 七、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 八、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教育 第六章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 一、重视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 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 四、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 五、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 六、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 七、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八、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 第七章 我心中理想的智育 一、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 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面对个性,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四、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六、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 七、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智育途径 第八章 我心中理想的体育 一、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二、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 四、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 五、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胜不骄、败不馁 六、让学生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八、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 第九章 我心中理想的美育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三、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四、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 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七、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十章 我心中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一、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态度 二、鼓励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五、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 六、培养学生的计划、工作、社交等“关键能力” 七、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

八、有优秀的师资和具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四篇

理想在彼岸,我们遥望着,奋力摆渡。如果没有理想主义之风帆,教育之舟如何远航?

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家灿若星海,在战乱与苦难的底色之上,理想之花争相绽放在最美的地方??校园,绚烂而高贵。合上书页,耳边回想着一个世纪过去依然响亮的声音,感受着理想主义的诗意和温度。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八位教育家部分经典演讲辞和文章,那些教育大师们,也许他们的教育思想不尽相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寻,对人的精神与价值的不懈求索。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蔡元培,他指出健全的人格分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胡适,一生坚持民主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科学实证,在当时充满专制色彩的社会中,他艰难而又孤独的坚持无疑是愚昧空气中的缕缕清风。?我们今日必须坚决的信仰:五千万失学儿童的救济比五千架飞机的功效至少要大五万倍?,这是那个时代的异响,更是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呐喊??国要强,国民教育是根本。

张伯苓,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堂、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以?公??能?为南开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张先生所言之?大公?,正是现代社会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在孩子心中埋下?允公?的种子何其可贵!?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朴实的语言阐释了学校培养学生?能?之目标。张伯苓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体育,尤其可贵的是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如今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正是他遥望的理想。张先生竭力提倡各种课外活动,学术研究、讲演、出版、新剧、音乐研究会、体育、社团,多么活泼多彩的教育情境,百年前的声音依然鲜活。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读这一章,尤喜张先生在1944年为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之特刊所写的<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金亨颐,致力于探索师范学校的办学,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的平民教育三大方式。

陶行知,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教育理论核心观点,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陈鹤琴,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儿园的创办者,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完整体系,提出?活教育?思想,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的直接经验的获取。其<谁是成功的教师>一文中,提出了几种评量教师品格的量表,并且引入、分析了美国当时最新的教师自我评量的量表。

叶圣陶,我国语文学科建设的先驱,执笔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小学国语课本,为我国现代语文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朴实的教学观,经过时间的过滤,更显其价值。

教育大师们满怀热忱地铺设着现代教育之路,让人全然忘了校门外弥漫的硝烟,本书导言中写到,?百年暌隔,归来时我们不觉有一点生分,却似故人相见亲切而温馨?,穿越时空,聆听一个世纪前不见纤尘的最为纯真的呼唤,亲切是因为相识,先辈们对教育理想的仰望和践行启蒙了中国现代教育。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二)

文/杨承毅

最近,阅读了高港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

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试看今日之神州,竟有几所学校重视体育,竟有几位教育者重视体育,竟有几位家长支持体育?轻视体育,轻视公正阳光的体育精神,轻视群众体育,轻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此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究竟有何用?

晏阳初先生写道:最切合实际之教育为农民教育。先生一生为平民教育呐喊,实在是教育的良心。()教育本是一颗良心。然而,君不见,平民教育今日何在?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大行其道,实在是拜金的幽灵在校园里产下的怪胎。何日教育有良心,且看农民子弟教育。

教育,我们目光在远方,在未来。教育,我们的脚步在当下,在现在。然而,教育,我们的灵魂又在哪里?在这些分明已经过去的文字里。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学生有所偏见,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待差生,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好反馈;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在不停地追寻着,在追寻中我们跨进了新世纪。在新世纪中我们呼唤,呼唤着能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新教育,一种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能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同样的关爱。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五篇

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好。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在这里我要介绍自己体会最深的五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四、教师要与家长常沟通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时候才联系,而且多半是作业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本书就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二)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三)

<教育魅力>一书是教育界名声赫赫的于漪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钥匙。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书中于漪老师和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的迷人的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地体味到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大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腔真诚。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经久不息,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读罢此书,做为一名教师,我更要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育教学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六篇

[篇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自己几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惭愧和内疚。“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疑问。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教育教学读后感。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

教育专著读后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第七篇

[篇一:<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专著读后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篇三:教育专著读后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篇四:教育专著读后感]

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书,收获安静的富足<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读完<爱的教育>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 ,纯洁起来。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集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还有许多的人:如,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篇五:教育专著读后感]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他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本书对学校美术项目活动的组织策划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体例科学,内容全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粗读此书目录,对该书已有了大概的了解。

本书以中西方美术基础知识为铺垫,围绕中国画、油画、漫画、版画、铅笔画、水彩画、水粉画、年画、工艺装饰画、雕塑、剪纸、篆刻、书法等12个种类展开,分别对每一个美术类别细化,从种类概述、工具材料、技巧方法、全面深入的进行阐述。

本书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多方面重点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训练,努力使他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欢笑中陶冶情趣,并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使他们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最终到达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目标。

本书的意图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陶情操增长才智、提高能力、沟通人际、适应社会以及改善知识结构,掌握使用技能等效果。在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中,他们通过接受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的有益教育,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到达提高思想文化的综合素质,这对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适应时代腾飞的新一代人才有找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细读本书章节,方才发现本书乃是一本盗版书,不知购书的领导可否知情,书中不但删除了文字描述的所有图片,让读者读其书不知所云,而且多处段落前后颠倒,语序紊乱,实在是耗费读者时间与精神。

哎……

[篇六:教育专著读后感]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告诉我们,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单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音乐能力。

器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眼、耳、手、脑的协调动作。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读<器乐项目活动组织策划>这本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在器乐作品赏析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无论欣赏器乐录音还是欣赏现场演奏,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例如,有这样一节器乐欣赏课,教师让学生们欣赏器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号角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号角声、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器乐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器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二、在器乐演奏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良好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演奏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首先要结合器乐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歌唱的要求比较类似,要求站立垂直,精神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演奏,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另外,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掌握好缓吸缓吹、缓吸快吹、快吸缓吹、快吸快吹的基本演奏呼吸练习法。

(二)培养扎实的演奏技巧,打下审美基础

器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演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演奏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器乐表现力,进行演奏的基本技巧、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基本练习的重要性不能忽略。它除了提出学生位置及方法外,目的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趣的音乐氛围,并体现“情”字的诱导过程。即,练习曲的选用要与所学乐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相匹配,以便把学生的感情“领”入作品中,做到“情”字贯穿音乐课的始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断、连音相结合的演奏方法,还为演奏处理打下很好的基础。演奏得正确、熟练、每支练习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习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粗暴式演奏、不按指法规律、随意换气等演奏等问题,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当然,器乐教学过程中也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重视演奏技巧是为了提升审美的演奏能力,教师同样要重视在演奏中以情带声。脱离了审美的器乐教学将会使乐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挖掘乐曲本身所存在的内涵来进行渗透教育,通过音乐旋律的色彩、力度和速度,去演绎每一首歌曲,使器乐教学真正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

三、在创编主题活动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实践,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情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带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音乐是创造的艺术,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创造活动,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形象地激发,抓住学生瞬间的直觉感,培养即兴创造,鼓励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精心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学生的直觉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器乐创编教学要的是孩子们对音乐瞬间直觉的创作灵感,而不是排练再排练的精彩表演。我看过成外附属小学的一节器乐创编课:教师用报纸、布条将自己打扮成原始部落的居民形象,课前请学生带来了各自准备打击乐器(自制沙锤、三角铁、石头),教师原始部落的形象,时而稀疏、时而密集、时而跳跃、时而沉重的鼓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围着教师,体会着,敲击者着,想象自己成了原始部落的居民在音乐中尽情的自由地舞动、敲击。教师演奏得陶醉了,学生舞得更陶醉了,这个场面十分闪亮。又例交大附小的另一名老师上的“爱劳动”单元,有一个学做的创造活动,教师找了一些扫帚、抹布、水盆、拖布等创设了一个劳动情景,然后请学生们考试大扫除,发挥想像,玩一玩,制作各种音响。于是玩着想着,创作结果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法估量的,他们用扫帚和和拖布发出了的“刷刷”“嗤嗤”声,让水盆敲出欢快的鼓声,让抹布摩擦发出了“沙沙”等等。欢快而幽默的劳动场面顿时呈现在眼前。此时,教师真是无比佩服和赞叹。即兴创作之火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留下了一个个教学的闪亮点。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在器乐教学中多思多想,就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培养造就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音乐能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心中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7050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