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断舍离读后感

断舍离读后感

2015-12-22 02:17: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断舍离读后感篇一《读后感《断舍离》》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断舍离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断舍离读后感篇一
《读后感《断舍离》》

断舍离读后感篇二
《“断舍离”读后感-- mervin》

“断舍离”读后感

看到这本书我才第一次听说“断舍离”这个概念,“断舍离”是让我们在生活中“丢到无用的东西”,用“断舍离整理术”来给身心减负。

可能大家看见“断舍离”三个字可能会和本书的译者一样首先会想到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这本书是将断舍离的思想运用到工作中,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舍弃思维5秒钟,9成工作变轻松”,让大家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更高效、有效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我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合上书之后,脑海里一直浮现的一个关于重要度和紧急度的表格,告诉我们真正要做的工作只有两成,本书里有一个高频词语“IN BASKET”,还有一个略显呆萌的主人公黄金崎,黄金崎所犯的错误我觉得好多身在职场的人都不会犯,但我们可能会犯黄金崎没犯的其他问题,身在职场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想太多,做太少,没有合理的安排工作,而使自己工作非常辛苦,却问题百出。

本书从深思力、风险管理力、人脉力等各方面告诉我们要为自己肩负,要舍弃,才能轻装上阵,更加高效的工作,四章的书从初级阶段讲到高级阶段,并让自己控制“无用的思考”,反观自己,我们长被工作、生活所累,并不是生活和工作本身有多么让人辛苦,而是我们想太多,为工作和生活加了很多重量,我们把那些无用的思想放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会更轻松。

断舍离的思想对我来说很新颖,而且这个工作方法也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书中给的方法,争取有效率的进行工作。

断舍离读后感篇三
《【学习】《断舍离》读书笔记》

断 舍 离

[日]山下英子 著 PPT DESIGN BY @初梦想24

什么是断舍离?

绝不需要的东西

购物时三思而后行 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 只添置必需的物品 断 断 •••

废物

收拾没用的破烂儿 卖掉、赠送物品 缩小喜好的范围 舍 舍弃多余的 •••

l

i 对物品的执念

脱离执念

了解自己,爱上自己 心情愉悦 离 脱离•••

断舍离读后感篇四
《【Nancy分享】读书笔记--《断舍离》》

断舍离读后感篇五
《《断舍离》读书笔记》

断舍离读后感篇六
《5.苏州独墅湖图书馆“思客”读书会分享》

THINKERS!

无处不在!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思客”读书会案例分享

2014年10月

智慧分享价值创造

一、缘起·思客

用户服务环境扫描与服务定位

二、探索·思客运营模式

发现·寻找·合作

用户服务环境扫描与服务定位

三、未来·“阅读·圣地”

用户服务环境扫描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定位分析

Where ARE Thinkers

空间维度……

时间维度……

思想者……

断舍离读后感篇七
《关于“消费文化”的一点读书心得》

关于“消费文化”的一点读书心得

经过对指定论文的研读及相关资料的查找,我对消费主义、视觉文化等概念所构成的研究主题形成了一定认识。于此完成读书报告,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进行分享。

“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消费社会”在西方学术界常被替换使用,但中国的学者往往赋予“消费文化”以正面的含义,而对“消费主义”持有明显的批判态度,认为后者具有强烈的道德贬义。由于本文将以中性的视角进行分析,故选取“消费文化”作为文章关键词,但不否定其与“消费主义”的部分意义重叠,并不完全否定“消费主义”同样具有合理成因及正面影响。对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实质,各国学者说法不一。从社会学角度上看,消费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杨魁[1]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全球性文化-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刘桂军[2]指出,消费主义文化作为活动和意识的合体,不仅仅是指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支配的生活方式及实践活动,还是一种正在全球获得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文化意识形态。我认为消费主义文化也是一种价值观,是身处消费社会的人们以追求日益丰富的商品和服务作为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标志的生活态度。而“消费社会”则是现今处于消费文化下的社会环境的总称,强调“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形态,以及这种形态所伴生的欲望文化、享乐主义,以及人们对中产阶级和都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强烈追求。本文将针对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成因、表现、影响及应对态度进行讨论。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对于消费文化的形成原因,学术界一直存在各种声音。在我所学习的文献中,有以下结论。首先,就其出现的前提来说,Rassuli和Hollander[3]曾总结出三个条件:第一,人们或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消费生活超越了生存消费的水平;第二,人们通过交换,而非通过自己生产,来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第三,人们往往通过消费生活方式来判断他人或自己。而Belk[4]则从反面进行分析,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消费文化产生的传统障碍包括:第一,低收入和与世隔绝;第二,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反消费主义的观念和宗教等;第三,害怕引起妒忌。结合正反两方面说法,我认为消费文化兴起的必要前提条件包括:收入水平提高至一定标准、生产生活方式及国家政策制度的变革、对消费文化的心理束缚和社会禁忌的消失。除了前提条件外,消费主义由可能变为现实则需要更大诱因。对此,学术各界说法不一,结合文献研究和中国国情,可以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资本的引导

爱德华·傅克斯[5]曾经这样评论:“没有一个思想领域,也没有一个生活领域不充斥着资本主义的需求,不屈服于资本主义的影响。”根据“资本操纵论”范式,资本为自身增值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借助广告和大众媒体等构成的文化工业[6],创造了有关“幸福”“快乐”和“消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主导权[7][8],人为地刺激和制造了各种“虚假”的需要

[9]。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段文章,描述了美国在经历经济萧条时期前,国内铺天盖地的

华美广告所营造出的社会氛围。广告主题无论是轿车、住宅还是生活用品,总能看到脸上洋溢着夸张笑容的人物形象,引导人们去感受消费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让人们体会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物产丰富,并教会人们——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可以通过大量的消费获得持续提升。这一切的背后当然是脆弱的支撑和最终化为泡沫的经济,受到伤害的自然是民众自身。但又有哪些国家可以避免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黄平[10]认为,消费主义的“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它使人们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节”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陈昕[11]指出,消费主义的特征之一是由大众媒介推动和扩散的、把所有人(不分等级、地位、阶层、种族、国家、贫富)都卷入其中的当代高消费生活观念与消费方式。李金蓉[12]认为,消费主义适应了资本增值的需要,是资本增值的一种必然结果,也是资本增值的一种主动的文化策略。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揭示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扩散对全球化进程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消费主义为跨国公司及其经济全球化获得了文化空间和心理认同,从而推进了整个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西方资本、商品及营销理念都大量进入中国,消费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动员人们购置本不需要的商品。斯克莱尔指出:“(消费主义)通过动员大众的’需求本能’,’意识首领’便创造出’幻想的’或’虚假的’需求,他们劝说人们去’购买,不要满足于自己的基本需求,而去满足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真正的和历史性的需求’”[13]。由于大众传媒的全球渗透,消费主义的力量得到极大增强,“当前能够对全球资本主义带来威胁的唯一文化反对派只剩下了宗教原教旨主义和绿色和平运动”。

此外,由西方传入的现代贷款消费制度为消费文化在中国的盛行提供了极大促进。如果说传统朴素的消费欲望属于“量入为出”,现代的人们熟练运用信用卡、贷款进行消费的行为则可用“寅吃卯粮”来形容。陈昕指出了实际的高消费和观念性高消费的差别。前者是消费者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欲望逐步走高;而后者则是脱离可支配收入基础、超出实际经济能力的跨越式消费。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行观念性高消费,一方面导致经济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也因购买过多不需要的产品而造成浪费。如今年轻人中很流行一种生活方式,名曰“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提出的概念。“断”指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指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则表示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一概念除了提倡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外,也反映出现代人过度膨胀的消费欲望所带来的拥挤不堪且充斥着无用之物的生活空间。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消费文化的盛行和人们自控能力的缺失。

2.攀比情结

除了上述情况外,郑红娥则列举出中国的特殊之处:过分重视“面子”消费,职位消费盛行,集团性或公款性消费泛滥[14]。对此我联想到中国由于“面子”和“送礼”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礼品“过度包装”现象。只要以送礼为目的,不论是食品、保健品还是工艺品,都会用工艺精美、体积巨大的礼品盒进行包装,甚至具有喧宾夺主之嫌地在礼盒内配上价值高于礼物本身的各种附赠品和装饰点缀。这使得产品价格虚高,却仍引得人们争相购买,只为送礼时面上更有光彩。这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远超出人们生存需求的购买欲望,是十分

明显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消费文化。不论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权力腐败及其衍生出得各种“潜规则”,都是人们在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攀比,是构成消费文化传播的重要动因。

对于这一点,可以与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结合理解。在他看来,超出了生存的基本需要的消费均属于有闲阶级,而超越了使用目的之外的消费则属于炫耀性消费。过去只是少数显贵的有闲与炫耀性消费,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效仿的生活方式。值得强调的是,炫耀性消费是需要被见证的,否则则无法实现“炫耀”的价值。对于这个观点,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相似的说法。在不同研究中,所提出的被模仿的对象包括有闲阶级、中产阶级、上流社会、明星偶像等,但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点即是能够负担高额消费,在社会其他阶层的追随过程中保持他人难以企及的、而且不断提高的生活档次,包括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中所体现出来的高昂价格、高贵品质或高新科技。人们这种对于对更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其目的在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展示给其他人看,包括其下阶级的人和同一阶级的人。而对于中下层阶级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对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进行效仿;沟通他们的则是大众媒介。“许多媒体和广告,实际上就是承担了把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传达给整个社会的中介功能。”[15]吴果中[16]对民国时期《良友》画报广告进行分析,认为其广告营造的家庭空间和性别空间,均是通过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来表现幸福与时尚。这些广告赋予商品各种品味与地位的象征意涵,并通过商品的消费行为对这些意涵进行转移,使消费者从中搭建文化想象和意义认同平台,从而引导消费文化的意识潮流,构建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意义空间。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他们与相同阶级的人,如邻居、同事等进行比较时,为了从自身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中构建体面的社会形象而不得不强制自己遵循更高的常规标准;而对于比自己阶层更高的人,人们会尽力跟随和模仿,不断尝试实现更高的标准;对于高阶层的人也面临同样境况。从社会宏观环境来看,每个层面的体面标准都在不断提升,即使已经超出了自身能够承担的程度。从个体角度中,每个人都具有不断追求更优越的生活的冲动;而从社会学的角度,人人均有追求体面的、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内在期盼,因为消费本身总是与一定名望、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密切相关。消费不仅仅是购买产品和服务;它已经从人维持社会生活的必需行为发展成了代表个体社会地位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3.消费偶像的带动

洛文塔尔提出了“消费偶像”的概念。他认为战前传记文学集中于“生产偶像”,是一些“给予型”的任务,包括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而战后则转向了“消费偶像”,包括体育明星、电影明星、流行歌星等“索取型”角色,尤其是对他们的私生活(消费习性、个人爱好、社交活动等)的展现。这一点在中国也有十分明显的体现。近年来,个人传记和自传类的书籍中,著名主持人、电影明星、歌星及一些其他娱乐圈名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科学家、政治家及文化名人的传记则十分鲜见。对于明星的传记和自传,往往也是图像多于文字,通过大幅经过修饰的写真照片和对个人生活的详尽描述博得“粉丝”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娱乐周刊、八卦杂志的发行量日渐攀升,手机上安装的新闻软件中也是娱乐新闻占据了最大篇幅。这些书籍、杂志和软件中所描画的是娱乐界名角光鲜优雅的生活方

式,有时更与特定商品相联系,“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消费意识形态和享乐主义,激发了公众追求消费品及隐含在气候的生活方式的冲动”[15]。

消费偶像的生活被标榜为“有品位的生活”;然而这实际上是把特定阶级的特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预设为所有人共同向往的目标,让人们追求着并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1934年的中国被社会各界公定为妇女国货年。在这一年中,妇女被推至国货运动的前台,成为运动的主角,承担起振兴国货的责任。王强的文章[17]中做出了这样的引述:“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女大学生“酒非威士奇不喝,茶非咖啡不饮,烟非英美舶来品不吸”,“内地及劳动的妇女,为都市妇女之马首是瞻,竞相模效……她们只知怎么的超过时代侈华,怎样博得人们美的赞许,而不知她们所用以美化自己的东西,是不是该买的?”这些评论指出的除了当时女子追求“洋货”而不乐于支持国货的状况(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也有男性和社会环境本身的责任,而非女性单方面的“不爱国”),更说明了人们追求不属于自身的生活方式的状态。都市女性追求西方生活方式,内地女性则追求都市女性生活方式,这样环环相扣换来的是国货的衰微和自身经济负担的加重。而对于国外也同样如此:朱丽特·斯戈在《过度花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描绘了今天的美国消费者是如何将那些收入远在自身之上的人作为参照群体的。电视广告和各类影视剧中所宣传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中上阶层甚至富裕阶层的,但电视观众将其视作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竞争性消费的强化下,美国人的消费水准不断上升,但却无法赶上被攀比者财富和消费的上升速度,因此消费者的焦虑、挫折和不满在增长。“美国人在消费竞赛中陷入了无理性怪圈”[18]。

4.国家政策变化

王宁[19]提出了“国家让渡论”,分别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无法形成消费主义的前提条件及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首先,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实现从极度贫穷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转型的目标,自50年代起制定和实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采取抑制消费、加大积累的政策;1953年起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限制人们只能获得基本消费品;此外,国家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大力鞭挞贪图享乐的思想;最后,国家还实行了以“大锅饭”为特点的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这些政策导致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了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上的限制,人们的消费能力控制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然而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迅速摆脱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激发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的政策,包括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产业比重;发展商品经济,走市场化道路,“体制外”消费资源开始获得流动空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放松对消费生活的话语控制和制裁,鼓励居民进行消费;打破平均主义政策,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此外,传统的对个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主要标准也从过去的政治评价转向经济评价,消费成为新的获取“正面”社会评价的方式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相互攀比的社会土壤得以形成,欲望水平获得了提升的社会动力。”[19]

在我看来,国家政策制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否利于人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较为严格的政策制度和宣传内容,有利于国家集中资源进行发

展,也避免了消费主义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时的产品和消费行为都是极端简朴的,但其中蕴含的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然而经过最艰难的发展初期后,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人们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也为了国家的不断前进,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市场开放和鼓励消费。这导致消费主义不可避免地作为经济主义的一个“副产品”在中国登陆,实现社会的世俗化。消费社会给人们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给经济社会注入活力,但也带来了攀比、焦虑和迷茫。这是社会转型期国家与市民的隐性契约。在各种变化的细处之上,是国家的让渡民生自由的结果。

5.社会环境变化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的概念,他在其著作《景观社会》中写道:“在那些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的一切均呈现为景象的无穷积累。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转向了表征”,并指出“景象即商品”。纵观中国社会商品市场数十年发展所经历的变化,可以发现,曾经朴素的产品和广告早已演变为具有品牌光环、带有各类延伸含义的形象,其符号价值远远超越了本身的使用价值。奢华名表所代表的是高端的生活水准和审美品位,不断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所代表的是走在科技前沿的眼光和消费能力,一线品牌的时尚服饰则代表了对潮流的敏锐目光和高层次的消费选择。通过名模的展示和明星名人的代言,人们争相对这些景象进行消费,其本身就是商品和资本。

景象商品具有引人注目的外观,让人们在视觉上首先被俘虏,商品类目的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商场内部的华丽装潢让顾客体验不断提高,不自觉地拔高自己的消费标准,以获得最好的感受和最令自己满意的商品。现在的商场或盈利场所无不求大、求全或是求特色:求大如更加宽敞的门面和更齐全的货品力图营造出消费场所的舒适和便利;求全如书店与咖啡店的结合,服装店、餐馆、电影院、娱乐场所的结合,旅游景点与餐饮业、礼品店的结合等等,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机会和消费选择,充分利用商品互补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求特色则如监狱甚至卫生间为主题的特色餐馆,充满古典和宗教气息的书店,以及用昏暗光线和晦涩风格打造出的潮流服装店等。这些设计早已脱离对商品本身真正使用价值的推广,却越来越成为商家竞争的手段,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此外,近年来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手机软件的推广以及网友的热情支持下,各类电商平台、点评网站、团购折扣活动等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切无不在为消费服务,无不营造出消费文化的社会氛围。继多年前广为人知的“月光族”一词后,近两年开始流行“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名字取自“再网购就剁手”这类口号。然而与许多其他流行语和流行群体一样,“剁手党”并非真的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在这样自嘲的口吻下继续进行消费活动,每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浏览各类购物网站,并在活动促销中买下大量不需要甚至用不完的商品。

景象社会和景象商品的出现,并非是简单地由于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商家营销手段而出现,这是整个社会形态的变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是让他们产生强烈兴趣和占有欲望、并让他们(在表面上获得的)满意度最高的产品。对此周宪[15]认为,“景象社会的出现,从文化角度说,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商业化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扩张渗透所致,进而形成了商业与

断舍离读后感篇八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推荐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阅读到这本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将会是一本对我受益匪浅的书,本来我是不喜欢看这类励志型的书的,因为我可能看到的是空洞的叙述和一个一个抽象的比喻,它并不会像小说一样,它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它没有令人仰慕的主人公。对于我来说,可能将不会有耐心去读完这本书,不过我还是开始了。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天空是灰暗的,这样糟糕的天气本应该使我抱怨,然后摆出一副糟糕的表情来迎合这样的天气,但我没有,我看到的是依然灿烂的阳光,和无限美好,我感觉到的是大自然给我的心情带来的开阔和自由。

我试着揣测作者,试着去理解,不抱怨的去生活是善,是一种怀揣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对待所有使你不舒服的人和事,要从善的角度去看待,从善的角度去争取你想要的或者你要达到的目的,对抗和压制只会让你适得其反。

不抱怨的生活是理解,要理解什么呢,要理解这世界并不完美,这世界从出现到现在就没有完美,不记得是霍金说过还是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这个世界完美,就不会有你我。要理解这不完美的世界一直是自然规律,也是创造世界的规律,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人一直不犯错,或者要求别人没有错,我们也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议论不休,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你可以直接去找当事人去讲述。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类似的情景,不是别人找我抱怨别人的种种不是,我也会找别人抱怨别人的种种不是,互相抱怨了别人的种种不是大半天,彼此得到的是不愉快的心情,而那个人依然存在着这些毛病,他并不会因为我的抱怨而停止做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事,浪费的是本可以去读一本书和互相分享快乐的时间。

不抱怨的生活不代表我们就是默默无闻,如果只是做一个无视我的周围的人,如放弃一般的无视周围的一切,那就等同于随波逐流,不去思考,不去关心,任由自己活在自己设想的乌托邦里,任由周围千变万化,我只做一个路人的心态。如will bowen 所说,我们需要用微笑代替紧张的脸,告诉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逼得意思,任何一场争吵的目的都不是争吵,而是要使对方知道我可能不适应你的所作所为,所以请你改变一下方式而已,表达之前明白自己的目的不是一场激烈争吵,做到这个可不是说不抱怨那么简单,这得多大的自控能力和胸怀,所以这个需要有意识的慢慢来。

不抱怨的生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书中讲述了作者的家庭一段经历,作者的家庭遇到了一个聊的很投机的家庭,他们两家于是开始了定期的约会,大家坐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两家就互相到彼此家里做客,后来作者的妻子和作者在谈及他们时,发现女主人总是抱怨她的丈夫怎么怎么不是,怎么让她不满意,而且有意无意的暗示作者妻子说出作者哪里领她不满。作者也对男主人做了相同的评价。作者一家意识到是该要和这家人疏远啦,因为作者觉得他们的朋友可能会让他们不幸福,使他们互相抱怨对方。我觉的我们中国有句话很适合这里的场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远离那些会使你产生抱怨情绪的人,因为我们很难改变他们,我们可能也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去改变他们,不过我们可以选择不和他们做朋友。

不抱怨并不是简单的不抱怨那么简单,并不是三个字所能完全诠释的,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心胸阔达的胸怀、是一种由内而生的美,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生活、是冷静的处事习惯。我只是这样理解,可能并不是作者本意,要说只是简单的阅读就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我觉的那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平时生活中慢慢体会,自己慢慢去实践。 也会学着书中作者说的那样,去发现自己平时抱怨的行为,然后试图去改变,我想这并不难理解,作者也有这个意思,通过他的书来让更多人来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抱怨的危害,和怎样去做到尽量不抱怨。所以呢,本书的作者Will Bowen,并不是只是写了一本书,

而是借着书的魅力发起了一项行动,一项带着紫色手环挑战连续21天不抱怨的行动,正是这个行动吧,使参加行动的人,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多么的爱抱怨,而且抱怨的如此频繁,没有参与这个行动之前,行动参与者,都是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而参加了行动之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爱抱怨的一些行为,此时行动着就处于有意识的无能阶段。大家开始慢慢刻意改变爱抱怨的毛病。我认为这是作者的成功,这种行动不会使读者只是一时的热情,而终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读者意识到的自身问题。紫色手环不是关键,它也可以是绿色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它只是一个象征,作为一个团体象征,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各自解决自身问题。

序号 书名 作者 1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 天》 卢思浩 2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安娜•昆德 兰 3 《生命的障碍》 木藤潮香 4 《杜拉拉升职记》 李可 5 《完全傻瓜指导系列》 (美)戴 维森 6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7 《心灵鸡汤》 杰克·坎菲尔和马克· 汉森 8 《谁动了我的奶酪》 斯宾塞·约翰 逊 9 《在不安的世界安静的活》 王欣 10 《梦在青春在》 俞敏洪 11 《临床护士日记》 潘夏蓁 12 《住院医生日记》 辛永宁 13 《谁的青春不迷茫》 刘同 14 《看见》 柴静 15 《秘密》 拜恩 16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张德芬 17 《优雅》 晓雪 18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 马浩 然 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 夫斯基 20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王宝

华 21 《山楂树之恋》 艾米 22 《四世同堂》 老舍 23 《活着》 余华 24 《狼图腾》 姜戎 25 《人生》 路遥 26 《善待自己》 杨建峰 27 《梦与钱的距离》 尔蒂克思 28 《明朝那些事》 石悦 29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30 《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31 《当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32 《只有医生知道1、2》 张羽 33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34 《暗室之后》 蔡苏娟 35 《血色浪漫》 都梁 36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马克 西姆·高尔基 37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 贾德 38 《失落的一角》 谢尔·希尔弗斯 坦 39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40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 卫·塞林格 41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42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43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44 《时间简史》 霍金 45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菲茨杰拉 德 46 《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 47 《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 48 《三国演义》 罗贯中 49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50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51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52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53 《人生不设限》 尼可·胡哲 54 《致青年朋友》 钱理群 55 《许我向你看》 辛夷坞 56 《浮生物语》 娑罗双树 57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儒勒·凡 尔纳 58 《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 59 《飘》 玛格丽特 60 《茶花女》 小仲马 61 《神秘岛》 凡尔纳 62 《约翰·克里斯朵》 罗曼·罗兰 63 《医学人文讲坛》 秦银河 64 《生命的脸》 [美]许尔文·努兰 65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66 《本草纲目》 李时珍 67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68 《平凡的世界》 路遥 69 《名人传》 罗曼·罗兰 70 《我与地坛》 张铁生 71 《三体》 刘慈欣 72 《藏地密码》 何马 73 《围城》 钱钟书 74 《西游日记》 今何在 75 《白夜行》 东野奎吾 76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77 《爱和自由》 孙瑞雪 78 《世界是平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 79 《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 80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81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 82 《断舍离》 山下英子 83 《搭车去

柏林》 刘畅 84 《巨流河》 齐邦媛 85 《人生》 路遥 86 《年轮》 路遥 87 《风雨哈佛路》 莉丝·默里 88 《拖延心理学》 [美] 简·博

克 (Jane B. Burka) / [美] 莱诺拉·袁 (Lenora M. Yuen) 89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 考 拉小巫 9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 芬柯维 91 《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 李 文静 92 《大学决定命运》 华子雄 93 《成功的品质》 奥利森马登 94 《梁漱溟日记(上下)》 梁漱溟 95 《第一口啤酒》 (法)菲利普·德 莱姆 96 《温暖的南极》 蒋一谈 97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 98 《写在人生边上》 钱锺书 99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 沃尔 特·艾萨克森 10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 勒 101 《当你老了》 叶芝 102 《药品真相大揭秘》 布勒希 (Blech (作), 张志成 (译) 103 《致命药方》 雷·斯丹 (Ray Strand) (作), 杨霞 (译) 104 《百年谎言:食物和药品如何损 害你的健康》 兰德尔·菲茨杰拉德 (Randall Fitzgerald) (作), 但汉

松 (译) 105 《重生手记》 凌志军 (作) 106 《药祸》 雷·莫尼汉 (作者), 尚 飞 (译者) 107 《不能吃的药》 滨六郞 (作 者), 龙蔚婷 (译

者) 108 《不生病≠健康》 帕特里克·霍 尔福德 (作者) 109 《营养圣经(最新修订版)》 帕 特里克•霍尔福德 (作者), 范志红 (译 者) 等 110 《新药研发的故事》 梁贵柏 111 《制药业的真相》 安吉尔 (作 者), 续芹 (译

者) 112 《植物名字的故事》 刘夙 113 《身边的植物(中国国家地理 博物丛书)》 邢福武主编 114 《百年谎言:食物和药品如何损 害你的健康》 兰德尔·菲茨杰拉德 (Randall Fitzgerald) (作者), 但汉 松 (译者), 董苹 (译者) 115 《图解食物药物健康搭配与禁 忌》 钱永宁 (作者), 胡皞 (作

者) 116 《亚健康与药物调理》 宫曙光 117 《食物中的降脂药 》 谢风 118 《让家人吃出健康》 范志红 119 《食品安全必知常识掌中查》 何丽 120 《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 (作者) 121 《不抱怨的世界》 威尔•鲍温

断舍离读后感篇九
《成长不可无书——谈读书》

成长不可无书——谈读书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这是一句很有名的格言。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八代子孙中出了l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2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八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读书上进,就是当今世界极成功的商界精英也无时无刻不在以书为伴.电脑业两位巨头比尔.益茨(微软)和安德鲁.葛鲁夫(英特尔)不久前便公开表示,要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一些令人激动的新事物,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长。为此,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每天晚上都在计算机网络上调阅明天出版的大型报刊的电子版,力求比别人早一步获悉新的信息。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一切渴求成长、成功、成熟的上班一族,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终身相伴,终生受益。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去年值得一读的书:

《五大品质:卓越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风里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5版 《百分百说服力》【日】内藤谊人 译者: 王俊 中信出版社 2012-1版

《创客:新工业革命》 克里斯·安德森著 萧潇译 中信出版社 2012-12版

《我的价值观》潘石屹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第一领导力》风里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1日版

《如何避免商业上的43个错误》【英】邓肯·班纳坦著 中信出版社 2012-11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 / 吴春波 中信出版社 2012-11版

《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吴钩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3版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茅于轼著 群言出版社 2013-1版

《改变2:幸运是设计出来的》【韩】延埈赫 韩相福著 郭芊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版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德】罗尔夫·多贝里著 朱刘华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01 版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赵伟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1版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美】丹·艾瑞里著 胡晓姣/ 李爱民/ 何梦莹译中信出版社2013-1版

《鱼为什么放屁》【英】佛朗西斯·古德 高天羽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13-1版

《深夜十堂》李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3013-3版

《闲来笔谭》吴官正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5版

《巧实力---权力、个人、企业和国家》【美】约瑟夫·奈著 中信出版社 2013-6版 《公司的坏话》李天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2版

《过得刚好》郭德纲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6版

《梦游木斯塘》李遥岑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5版

《看山还是山》陈晓萍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6版

《新执行》姜汝祥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7版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南勇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7版

《乐观的偏见》塔利·沙罗特著 孙成昊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3版

《疯狂:你活得越正常,越有病!》【德】曼弗雷德·吕茨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版

《时光倒影》周志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3版

《断舍离》【日】山下英子著 吴倩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7版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美】约翰·佩里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7版

《疯狂的简洁》【美】肯·西格尔著 王岑卉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7版

《实践,快与慢》【挪威】托马斯·H·埃里克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版

《北美崔哥:中国人来了》北美崔哥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8版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十二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4版

《心胜》金一南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7版

《世间的盐》高军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5版

《且以永日》安妮宝贝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8版

《印度走着瞧》许崧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6版

《明智行为的艺术》【德】罗尔夫·多贝里著 中信出版社 2013-8版

《像间谍一样思考》【美】卡尔森著,程波 , 高昂译 中信出版社 2013-9版

《看邻人火烧: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 萨苏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5版

《第三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美] 史蒂芬·柯维 著 李莉,石继志 译 2013-7版 《贪玩的人类:那些把我们带进科学的人》老多 著 科学出版社 2010-6版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罗振宇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10版

《遗失的智慧: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行事》(美)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肯尼思·夏普(KennethSharpe)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版

断舍离读后感篇十
《管控时间。提高效率,享受生活---《时间管理》读书笔记

管控时间。提高效率,享受生活---《时间管理》读书笔记

时间的多少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每天拥有的都是不多不少的24小时,管控利用好这24个小时你就可以精力充沛悠闲惬意的享受每天美好的生活;如果这24个小时你没有管理好利用好,你可能会显得比别人繁忙,精疲力尽,并且烦恼想做的或者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

昨天在早上上班的公交车上读完了哈佛工商管理口袋书系列3《时间管理》,这本书只有薄薄的120多页,包含了大量有用的工具、自我测试题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例子,以此来帮助那些有着时间管理烦恼的读者如何更快速更高效的处理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都知道北京以堵闻名,而大多职场白领因为房租的原因都选择在远郊区县租房子,节省了房租却增加了时间的成本,当住在三环以内的同事已经下班回到家吃完饭的时候,也许你还堵在北京的四环或者五环上,当三环以内的同事已经开始学习提高自己的时候,也许你刚刚吃完晚饭;而你为了不比别人少这一个小时的充电时间,你也许会在三环内的同事要休息的时候你拿起了书本,没有效率的无用功,这比别人少的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许就是你白天面对工作时的状态,积极热情还是萎靡不振。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却好像三环以内的同事 比住在五环外六环的同事多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恰巧也就是路上节省的时间。 如果你利用路上的时间学习呢?一到两个小时的坐公交车的时间是令人崩溃的,但是如果你把这段令人崩溃的时间利用起来呢?比如早上,人休息了一晚上精力及记忆力都比较旺盛,这个时候可以看一些需要记忆的专业书籍;比如晚上下班,,人忙碌了 一天记忆力及精力都不及早上,这个时候你可以看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轻松的书籍。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你是不是不会有比别人少一个小时充电时间的遗憾了?

为了管控好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应对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可以跟据书中所列出的一些方法来制定了一些方案。

一、整理和布置办公空间的工具

“来回抓挠堆积在办公桌上纸张、信件、文件和收据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如果我们可以详尽的组织和整理办公桌上的空间,是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时间的。

办公桌上放一个三格的文件夹,第一个格里放今天必须要完成的比较重要的文件,第二格里放今天之内需要完成的文件,第三个格里放本周或者本月要完成但是需要每天完成一点的文件。

给你的办公桌来一次彻底的断舍离,拿一个塑料袋,打开所有的抽屉,扔掉那些被你放置很久的工具及卡片等。

给你所有要用的工具及文件找一个恰当的位置,采购一些文具盒及归档盒并做标记,

以便一目了然,利于寻找。

二、制作实用的日程表

我们虽然都是在一个岗位上,但却并不是只有一项工作,每天我们都要做不同的工作,写计划,打电话拜访客户,开会等等,这时你需要一张待办事项清单,做一项划掉一项,并给这些待办事项你需要分出轻重缓急,而这张表对你的生活也是实用的,列出你本周本月要做的事情。

这是一本对于职场白领很实用的书,面的排的满满的日程表,无休止的邮件及电话,你可能会变得晕头转向,无法高效的完成你的工作,享受你的生活,而这本书可以帮助你重新掌控你的时间,做工作与生活的主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断舍离读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断舍离 断舍离的读后感 断舍离在线阅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断舍离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断舍离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766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