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2015-12-22 05:28: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一《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读站着上北大有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一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川通服德阳分公司 魏翔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12年本科毕业典礼上发出的感慨,是谁让他说出如此发自肺腑的话,是一位保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年轻人。

他叫甘相伟,07年9月2日,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北大学子一起,踏进了他心目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不过不同的是,别人是新生,而他是以保安的身份来北大就职,每天面对过往的学子和教授,让相伟心中那颗不安分的种子开始生长,保安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修行,一次难得的升华,每一份工作都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他处在保安位置,在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面前,并没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相反虚心请教,去旁听讲座,常人认为北大课堂与一名保安毫不相干,而相伟却将宝贵的学习资源收入囊中。

他的自传读后受益匪浅,颇有所感。父亲早逝,从苦难中走出的相伟,用血泪为我们书写了一位不屈的人,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因为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财富,生命也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激发潜能,生命的确贵在有痛可受,正因为此,他才如此珍惜当前的工作,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常言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朝向何方,步履沉重也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种从苦难中磨砺出的坚持,锲而不舍的决心,即使自己处在团队的最低层,也要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善于从领导或同事身上发现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激励自己。勤能补拙,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更需要看清空洞价值观,一种忽略了自身价值而一味寻求包装的价值取向,即使得到了社会地位也是稍纵即逝的。

相伟的拼搏历程也体现出一种创新理念,出生不重要,所处的位置不重要,但你的方向和方法是重要的,如果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相伟一辈子都只能是个保安。在确保工作顺利完全的情况下,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站岗的休息时间去旁听讲座,相伟抓住了别人没有抓住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并善于总结自身未完善之处,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对当前处境进行分析以至改观,这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更好体现。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断自我完善也能体现 人生的辉煌。

我们的血液里应该流淌一种叫做自立自强的东西,让我们能放开视野,能够承受肩上的重担。在工作的路上不断拼搏,在拼搏的路上不断求知,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断自我完善,方能一路清晰,步步为营;用求知的眼光在工作的路上以创新的思维努力拼搏,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二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月浦三小 钱祎晨

“北大”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有着许多的疑惑:为什么站着上北大?谁这么幸运上北大?......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他叫甘相伟,07年9月2日,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北大学子一起,踏进了他心目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不过不同的是,别人是新生,而他是以保安的身份来北大就职,每天面对过往的学子和教授,让他心中那颗不安分的种子开始生长,保安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修行,一次难得的升华,每一份工作都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他处在保安位置,在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面前,并没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相反虚心请教,去旁听讲座,常人认为北大课堂与一名保安毫不相干,而他却将宝贵的学习资源收入囊中。

读了这本书后真是让我受益匪浅,颇有所感。一名普通保安,竟然不屈服命运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演绎了小人物不可能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他就是一个鲜活的草根传奇。

常言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朝向何方,步履沉重也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种从苦难中磨砺出的坚持,锲而不舍的决心。想想现在10岁的我,更加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可有时我们却不满足,抱怨学习太累,抱怨压力太大,真是不该。

相伟的拼搏历程也从中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创新理念,出生不重要,所处的位置不重要,但你的方向和方法是重要的,如果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相伟一辈子都只能是个保安。在确保工作顺利完全的情况下,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站岗的休息时间去旁听讲座,相伟抓住了别人没有抓住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并善于总结自身未完善之处,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对当前处境进行分

析以至改观,这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更好体现。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断自我完善,也能体现人生的辉煌。写到这,不禁又想起了一本书《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讲述了北京大学建校百年来第一位残疾女博士生郭晖的故事,郭晖十二岁那年,因为误诊,她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高位截瘫的病人。从此,她离开了学校,从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开始自学,经过二十二年的苦读,她完成英语专科、本科的课程,2002年,她获得了山东大学英语硕士学位,在2003年,她又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生。猛然让我想起原来哭笑全在自己,成败不由他人! 实际上,人生的每一次挫折也都是一种财富,关键在于你面对挫折的态度。珍惜挫折,就是珍惜生命。

我们的血液里应该流淌一种叫做自立自强的东西,让我们能放开视野,能够承受肩上的重担。在学习的路上不断拼搏,在拼搏的路上不断求知,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三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看着手中合着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他是北京大学的保安兼北京大学的学生——甘相伟。他一边保卫着学校安全,一边充分地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他每天努力工作,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甘相伟,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也曾差点崩溃,但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坚持了下来。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靠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起一个家庭?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自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学法律。他没有以挫折失败为理由和借口,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片神圣。他宁愿放弃工作的机会,也要到北京大学当保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心中一直想着要报答他的母亲,他的三爹……这本书写的是甘相伟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和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他的孜孜不倦和好学让我佩服,让我震撼……甘相伟小时候和同伴们谈论打工的事时,很多同伴都向往打工,因为那证明不用读书了,长大了。而甘相伟则更向往读书,但是等甘相伟考入他们镇上的“北大”——广水一中,但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自卑感,就连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是很不标准的。他瞒着父母退了学,去打工,第一次感到了打工的无聊,赚钱的不易,在磨练中成长……我很佩服他,他能在困难中坚强学习。而我们以一点点失败挫折就轻言失败,似乎忘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还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他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就放弃了。我们要学习甘相伟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轻易说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有利条件。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四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站着上北大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农村孩子曾经在家乡十分优秀,可是当他上了高中才发现自己的成绩与同龄人比起来根本不算好,甚至连家境也是最差的。他百般努力,最终无果,丧失信心,决定辍学去打工,尝遍了酸甜苦辣才发现人生之路之难走。重返学校尝试了许多工作,最终放弃自己手头的工作,去北大当了保安,上了北大的夜间平民学校的故事。像他这样的成功经历人人都想做到,却不知其中有多少辛酸血泪。“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科学的概括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的艰苦劳动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像爱因斯坦这样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不是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它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有一个同学叫小明,我俩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大人们常说我比她聪明,平时背一篇课文,我总比她先背会。背玩我把书一扔,就算完事;小明却拿着书一直在背,直到彻底背熟为止。结果老师每次检查背诵,她的分数都比我高。刚开始写作文时,我每次都比她写得好。后来,她对我说,她一定要把作文水平提高。因为她平时也不爱说话,所以我也不想信她的作文会有多大的进步。但她不管这些,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天写一篇作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作文水平果然有所提高。上次考试,她超过了我。这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勤能补拙,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成功花朵。六年级:哦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五
《大学何为_北大在1919_九零后的崛起_读后感_钟坚》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论坛LEARNER FORUM

大学何为

——《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读后感□文/钟 坚*

一、读书之兴趣

今年春天,有幸入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之进修部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变化及应对”专题研修班学习。在党校图书馆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是《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可能是因为我的三叔公钟灵秀先生恰是在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可能是我的儿子恰是现今的九零后;又拟或是在1919年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仔细翻阅,发现这是一本写给当下的历史书,非学术、非演义,而是新闻笔法的纪录。作者,司徒朔,原名王学永,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作为电视策划人,笃信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最终,把1919年北大发生的“新潮”事件一天一天地拼接起来,得出了一个结论:1919这一年的意义,莫过于“九零后”的崛起。也就是十九世纪的“九零后”们,经由1919年的社会动荡,开始了彼此的合作,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19年的北大,不过是个2000人的“小学校”。但当你仔细地列出一系列教师、学生、职员的名单以及他们对中国现代的意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要写一部现代中国教育史,一定会有这些名字: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傅斯年、罗家伦、王星拱、杨振声。作为校长,他们和北大、清华、南大、台大、武大以及山东大学紧密相连。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第58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如果写一部政治史,一定会有这些名字: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张国焘、邓中夏、谭平山、黄日葵、高君宇、许德珩、陈公博、陶希圣、段锡朋。

如果写一部现代中国学术史,一定会有这些名字:刘师培、黄侃、梁漱溟、张申府、冯友兰、顾颉刚、汪敬•、马寅初、毛子水、俞平伯等等。

如果写一部现代文学史,一定会有这些名字:林抒、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朱自清、叶圣陶、李小峰、孙伏园等等。

这些人,1919年都在北大,虽然有些人甚至在1919当年就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应该说,1919发生的诸多事件,既给北大带来了声誉,又给当事人以一生的影响,也给后来者尤其是积弱的中国带来伟大的“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何为大学?大学为何?

大学,古为明德之圣地。而现今,众大学和社会风气给出了一个无以反驳的答案——就业。难怪有专家说今日之大学已成为就业训练营。相信许多人都领教过各大学出具就业数据时的攀比之风。学人从大学走向社会,找工作无疑是第一位的。但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这么简单吗?诚如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可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这么简单吗?大学和学人到底该有何追求?

回到1898年之清朝,戊戌变法百日而败,人们以为经光绪皇帝下诏而开张没多久的“京师大学堂”势必关门大吉。没料到,慈禧太后法外开恩,把它留了下来。第一任管学大臣是光绪的老师孙家鼐,两年后,因罢黜光绪帝而挂冠而去,把学校留给了许景澄。1900年因闹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京,学生告假四散,许景澄奏请裁撤京师大学堂。慈禧不但准奏,还把反对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许景澄砍了头。

直到1902年,京师大学堂再次开办,管学大臣则是湖南人张百熙。在1902年12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迎来了新生182人,这也是北大校庆的来历。他给清廷的上奏中写下了“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文明之系系于此。是今日再议举办大学堂,非待整顿所能建功,实赖开拓以为要务,断非固仍旧制,敷衍到观所能收效者也。”这样,让张百熙在当时获得了“大学之父”的称号。民国之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因政府经费

43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论坛LEARNER FORUM

紧张,几经兴裁变化,校长从章士钊、马良到何•(yu)时、胡仁源,注定了命运多舛,全因为一个“新”字。

自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来打基础。在1919年1月16日,鲁迅写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亦不弱,皆学生。仆年来仍事嬉游,一无善状,但思想似稍有变迁。”

罗家伦,时任北大《新潮》杂志两大编导之一,在《新潮》第一卷上,他对当时学问界有个判断:“近来中国学问界,异常寂寞。对于世界上的新学理,几乎一无知闻。对于一切不合真理,早经世界上大学问家驳倒了的学说,还是‘奉如瑰宝’,‘视若家珍”,你说可怜不可怜?”这个说法大概出乎我们现代人的预料。这是一位后来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近代有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在23岁时的“判断”。以一学生身份公开炮轰大学及“堂堂中国学问界”,殊不知“小小的罗编辑”虎气何来?当今学界听此“狂言”,不知作何等感慨!

比罗家伦年长一岁的傅斯年,另一大编辑也在《新潮发刊旨趣书》中开篇明说:“向者吾校作用虽曰培植学业,而所成就者要不过一般社会服务之人,与学问之发展无与;今日幸能正其目的,以大学之正义为心。又向者吾校风气不能自别于一般社会,凡所培植皆适于今日社会之人也;今日幸能渐入世界潮流,欲为未来中国社会作之先导。本此精神,循此途径,期之以十年,则今日之大学因来日中国一切新学术之策源地;而大学之思潮未必不可普遍中国、影响无量。”

两位青年学子在杂志之议,可能只为求新,而北大校长蔡元培在1919年1月出版的《北大月刊》上的发刊词,则完整地阐述了其主张和意图,成为中国教育的名篇。

他说:“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研究也者,非待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待保存国粹,而好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同时,他认为要“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他说:“吾国学子承举子、文人之旧习,虽有少数高才生知以科学为单纯之目的,而大多数或以学校为科举,但能教室听讲,年考及格,有取的毕业证书之资格,则他无所求。或以学校为书院,暧暧昧昧,守一先生之言,而排斥其他…”欲罢不能,恨此处很短,不能全文照摘。蔡元培校长对当时教育之痛陈,现在我们读来,真让现代人羞愧难当。

不仅如此,蔡元培校长震古烁今的名言实有必要再温习之“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吾辈恨不能读书于那时的北大,瞻仰蔡先生之风采。

三、“九零后”们

风生萍末启以谈,何用文心别苦甘。

同学少年多好事,一班刊物竟成三。

这首诗出自著名的诗人俞平伯的回忆,讲述了当年的北大国文系学生办了三份杂志刊物:《新潮》、《国民》、《国故》。

《新潮》——英文名字“The Renaissance”即“文艺复兴”立定了三项规则: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杂志的顾问是大名鼎鼎的“海归”胡适。主任编辑就是日后“五四运动”被推选为总指挥的傅斯年。编辑有罗家伦等,抗日时曾出版《新人生观》一书。被一个人反复提及,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影响,他就是马英九。编辑部成员还有:顾颉刚(26岁)、毛子水(26岁)、汪敬熙(21岁)、冯友兰(24岁)、俞平伯(19岁)、朱自清(21岁)、叶圣陶(25岁)、杨振生(29岁)、张申府(26岁)、何思源(23岁)、康白情(23岁)、孙伏园(25岁)、成舍我(21岁)、谭平山(33岁)、江绍原(21岁)。《国民》杂志,学生们请来的指导是李大钊。《京报》主笔邵飘萍和徐悲

45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论坛LEARNER FORUM

鸿做顾问。与新潮社的人侧重学术不同,国民社的人多半是偏实行,其主要成员有:许德珩(29岁)、邓中夏(25岁)、黄日葵(21岁)、高君宇(23岁)、周炳琳(29岁)、段锡朋(23岁)、张国焘(22岁)。《国民》并不成功,当时还选用文言文,其宗旨是: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其创刊号的序言出自蔡元培。1919年1月10日正式面世的第一册封面上,徐悲鸿所画的托腮思考的青年让人印象深刻。

1919年1月26日,一本名为《国故》的杂志也宣布出世了。当天是星期六,六名教员外加几十名学生,聚会到了刘师培教授家中,宣布成立《国故》月刊,定于三月起,每月20日出版发行,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总编是:刘师培(36岁)、黄侃。编辑中有陈汉章、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康宝忠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旧派”人物。作为发起人的国文系学生还有俞士镇、薛祥绥、杨堤生、张煊、罗常培等。

看看这些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也就是那个年代的90后。当时的中国已经“西潮涌动”,但是旧浪未消,因此这是最后一批还接受了纯正传统中国教育的知识分子。从私塾到公立学校、再到北大、几乎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他们的出身都算是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官宦和读书人。幸运的是,一所秉承了现代思想,充满自由空气,以学术追求为第一,而不是养成资格为目的的大学,让他们不再是官宦少爷,而变成了追求现代人格的大学生。

相比于当下的80后或者90后,同样在殷实的家境中成长,面对信息互联网和高科技时代,喜欢出新、破格,虽然更加自信,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因接口太多资源庞杂,以及知识“薄饼化”,远没有上世纪90后的成熟和思想深度。

当时北大教授也格外的忙碌,陈独秀(41岁)、钱玄同、陈大齐、刘半农、李大钊等30-40岁左右的老青年们在编辑他们的《新青年》以及刚刚问世的《每周评论》。

四、“五四运动”中崛起

“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这是北大当时二十周年校庆的歌曲。可看出,此时的北大,领袖是蔡元培。特别有意思的是蔡元培发起的“进德会”约定了三种会员:甲等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六
《读阳刚男孩有感11》

读《阳刚男孩》有感

五年二班 赵彤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阳刚男孩》,这本书的特点在于以多种类型的故事,曲折、离奇、想象丰富,用童话、诗歌等表现方式,来唤醒男孩子心中善良、勇敢、努力、坚强、诚实和担当的品质。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好蛇索索米》,这个故事讲述小蛇索索米在冻成冰棍后被一个老头捡到当成拐杖拄回了家,小蛇慢慢地活了过来,后来竟和老头结成了朋友。后来因为小蛇的贪心,进入了马戏团,结果小蛇想回家时马戏团却不让它回家。小蛇在夜里偷偷地跑出了马戏团,并带走了一袋金币和一袋鸽子。因为这件事,老头一夜之间成了富翁。因为老头的好吃懒做而成了一个大皮球。索索米想办法帮老头克服了懒惰的毛病,最后变得十分勤奋并且爱帮助人。好蛇索索米告诉了我们,做人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心地善良。马戏团团长告诉了我们做人不能只贪图利益而忘了其他感情。

我还要说的一篇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书里的爸爸因为妈妈的挑剔而变成了拇指大小,但是他不气馁,在足球场上告诉儿子要自信自强,并指导孩子刻苦训练,最终大家赢得了比赛。

在奥运会冠军中哪个不是经过刻苦训练,付出辛勤的汗水,靠着勇敢坚强的毅力,最终获得成功的。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已经非常轻松,大家不能挑剔,要继续努力,再接在励,让世界变得更好!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七
《站着上北大》

看着手中合着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他是北京大学的保安兼北京大学的学生——甘相伟。他一边保卫着学校安全,一边充分地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他每天努力工作,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

甘相伟,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也曾差点崩溃,但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坚持了下来。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靠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起一个家庭?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自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学法律。他没有以挫折失败为理由和借口,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片神圣。他宁愿放弃工作的机会,也要到北京大学当保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心中一直想着要报答他的母亲,他的三爹„„

这本书写的是甘相伟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和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他的孜孜不倦和好学让我佩服,让我震撼„„甘相伟小时候和同伴们谈论打工的事时,很多同伴都向往打工,因为那证明不用读书了,长大了。而甘相伟则更向往读书,但是等甘相伟考入他们镇上的“北大”——广水一中,但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自卑感,就连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是很不标准的。他瞒着父母退了学,去打工,第一次感到了打工的无聊,赚钱的不易,在磨练中成长„„

我很佩服他,他能在困难中坚强学习。而我们以一点点失败挫折就轻言失败,似乎忘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还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他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就放弃了。我们要学习甘相伟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轻易说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有利条件。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八
《我要上北大》

追了北大两年了。从一个弱渣慢慢成长起来。

如果高二我没有选择北大,我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样子。

我不会因为北大而变得优秀,不会因为北大认识这么多有爱的朋友

习惯了冬天每天五点半起来背书的日子。也习惯了夏天每天五点起来背书的日子。 当每个周日休半天的时候,我默默在家演算习题,背英语。

当每个自习课的时候,我带上耳机看着一本又一本的地图册,背着一个有一个稀奇古怪的地名山名国名。熟记着每一个重要地方的经纬度。熟记着每一个非地带性的气候,熟记着季风和洋流。

当每个课间的时候,我带着耳机拿出文综套卷默默一个人刷选择题。

当每天下课放学的时候,我第一个冲出教室,慢跑回家,匆匆洗完澡之后开始演算习题。 当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匆匆在校外的摊子上买好快餐之后回家吃完后拿出文综的书开始背,历史书高三半年已经从头到尾背了3遍。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早已熟记

感谢北大给我的一切,感谢北大让我在失意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是北大人,你要坚强起来。 感谢北大给我的一切,感谢北大让我在得意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是被大人,你要继续努力。

高三上的期末,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这次考试。结果也没让我失望。

总分632分的成绩让我欣喜不已,按照2012湖北北大录取,我还差十分

寒假这么多天,每天晚上都在学习文综或者演算习题,累了困了就想想,6月出考场的时候的样子,6月出成绩时候的样子。

想想考上之后的生活,想想爸妈的笑容,于是继续努力。

物理数学多做题有感觉

一位高中女生问:学习中,如何整理问题?

答:我觉得整理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书面形式的,记在本子上;另一种是在脑子里形成体系,这个要求有些高,要通过大量的题目积累才能留下深刻印象,说白了,就是题海。两种孰优孰劣,要看哪种适合自己,就像拿着单词书背单词和看英文小说背单词的区别。另外,也要看学科。比如说生物、化学,知识点很多很细,一定要整理下来,平时多看。数学、物理等重视方式、方法,要靠平时多做题形成感觉,要达到看到题就知道大致怎么做的境界。 我的竞赛教练毛老师说:做题是付出的过程,整理是收获的过程。做了一道题对了就过去,错了就改个答案是没有任何收获的。错题要整理,正确的题要是有许多方法,也要整理。 答:初一、初二,以及高一、高二这段时间,关键靠积累,特别是语文等学科,趁早在肚子里多存点货。应试的东西可以到初三、高三再说,提升很快的。

简单题目做错是态度问题

一位初一女生问:我是参加数学竞赛的,做难题比较容易,但在简单问题上容易粗心,怎么办?竞赛和基础课如何兼顾?

答:这种问题在聪明学生中很常见,是态度问题。常有人会把粗心当作借口,觉得因此失分不是问题,其实这是最大的问题,一定要对自己有高要求。竞赛和基础课,最好坚持这样的原则:学有余力然后参加竞赛。

平时做题较多,没有太多时间的话,可以试着每天记录几道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把自己不会做的那一步之前的背景,和接下来标准答案的做法稍作记录。每到一定量的积累,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分析,把不会做的原因分类、找找关系,并重点复习这些解法。

我愿意把“学习”当作一款游戏。经常参考别人的游戏攻略,自己再总结、整理游戏攻略,与别人交流游戏心得,通过游戏竞争证明自己。这四部分便是玩好“学习”这个游戏所必须

做的,更是它的乐趣所在。

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行仔细的评估(例如时间和正确率),尽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顺序。这或许能有效帮助学习。

记笔记的速度很重要,如果因为记笔记没有跟上老师上课的步伐就得不偿失了。笔记不一定要做得多清楚美观,自己看得懂就可以,如果课堂之外再重新整理比较费时,我个人喜欢课后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在书和笔记本上将重要的部分划出,其实这也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实在来不及做笔记的,或上课听得不太懂的,多向老师复制课件,自己回家后对着课件多琢磨琢磨也是好方法。

我的语文、英语笔记就做在书上,如课文旁边的空白处。这样有一个好处,每天早读晚读时也能瞟到一旁的笔记,边读课文边回顾、思考,相当于每读一次课文又复习了一次笔记。 两位初三女生问: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数学怎么学?

答:题目要见得多,各类题都要有接触,多练很有必要。不过更重要的是,在练习的基础上能回头归纳总结,将题目归类,弄明白这一类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步骤,而不是靠撞出一题是一题。

课堂效率最重要,老师讲课时的例题应做好笔记,特别是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不能满足于做出题目,多种解法对思维的拓展有很大帮助。考试时,真的有困难的题目,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弃,自己要相信一点:只要细心,把自己应该拿下的分数都拿下了,也就不需要懊恼了,况且真能做到这一点,分数一定不会低。

一位高二学生家长问:孩子原来在初中成绩突出,学习认真,但高中不太满意,到了大考就考不好,怎么调整?

答:可能是越想考好越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放松心态去考,不要太在乎第几名这一类的目标。

(家长说,孩子考前两天做很多卷子)

考前一两周练练前一届的试卷是可以的,但只剩一两天时不建议做大量练习,而应多翻翻自己以前做的试卷,建议平时能有一个纠错本,这样考前复习方向更加明确。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九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选编

【素材展示一】

沈思,80后女孩,上高中时就立志打造中国的“苹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她努力学习,连跳两级,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她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没人家聪明就一定要笨鸟先飞,比别人多做一分才行。”

毕业后,去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攻读计算机。尽管没有奖学金,生活困难,但她咬牙坚持,系统认识互联网行业,思考创业该做什么项目,怎样做产品,怎样筹备公司等。

从美国毕业后,进入了谷歌工作。谷歌领导招聘时问她“五年以后你会做什么”时,她说:“创业。”她在谷歌“潜伏”4年,工作非常勤奋,每天只睡4个小时,从什么也不懂的学生蜕变成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管理者。

在沈思看来,谷歌两位创始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为人类创新的事情,为信念在做事情,这对她影响非常大。2007年,她开始自主创业,成立木瓜移动,并在北京、旧金山、伦敦开办分公司,开始全球化布局。目前,木瓜移动已成为全球安卓平台上最大的游戏社区。

【多维解读】

角度一:用行动实现梦想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说,当一个伟大的梦想出现时,要抓住它,并实现它。实现梦想的最好方式是付出行动,沈思没有让自己的创业梦想昙花一现,而是抓住它,并努力实现它。为此,她考取最好的大学,远赴美国深造,进入谷歌从基层做起,当时机成熟时,开始创业,最终实现梦想。 角度二:坚持是成功的资本

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持之以恒很重要,可以让人最终达到目的地,获得成功。沈思从高中时代就开始为自己的事业铺路,多年来一直默默坚持,即使遇到很多困难障碍,也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坚持是她成功的资本。

角度三:勤奋造就成功

有天资,更要勤奋,勤奋造就成功,懒惰摧毁天才。沈思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女孩,但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却是勤奋。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在谷歌工作,她都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努力,做到了“笨鸟先飞”。如果没有勤奋,她的梦想就毫无价值,创业计划就渺如尘埃,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角度四:厚积才能薄发

很多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好像是一夜成名,但回望他们走过的路,才知道是厚积薄发。草根明星朱之文在家乡田间地头苦练3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NBA赛场上迅速崛起的林书豪,用训练场上洒下的无数汗水换来了今天的辉煌。沈思也是如此,没有在计算机领域的多年积淀和探索,便不会有现在的异军突起。无数成功人士的事迹都证明:厚积才能薄发。

【素材展示二】

季羡林抄书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孤本古籍,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季羡林犯了难,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又不忍心拒绝,便让他一个礼拜后再来取。

一个礼拜后,学生如约来了。当他接过书时,感到非常意外,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信纸,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季羡林歉疚地笑道:“很对不起!我没能将原本借给你,是因为原本太珍贵了,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现在这本书我概不外借,我怕万一被人损坏,以后

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今天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尽管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是可以一用的„„”

学生一听,异常震惊,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要有多大的耐心、该有多大的工作量啊!整整一个星期,季羡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录任务。

【多维解读】

角度一:对文化有敬畏之心

很多文人墨客,大师学者,都非常尊崇祖国的文化,把文化视为最为神圣的东西。只有敬畏,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不遗余力地传承。季羡林先生对于极其珍贵的语言学古籍孤本,非常爱护,为了防止外借损坏,他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抄写整本书,敬重文化之心让我们感动。现在,很多人不尊重祖国文化,不读书,不写字,对书籍、文章、文字随意糟蹋,这种行为和季羡林先生相比,有天壤之别,应该改正。

角度二:诚信至上

为人要讲诚信,守信于人,就是守住对别人许下的承诺,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季羡林先生答应借给学生书籍,但不能借出原本,为了按时兑现诺言,他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日夜伏案抄录,付出了大量劳动。他用辛苦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孤本古籍,也守住了诚信至上的品质。 角度三:做事一丝不苟

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事情必能做得圆满。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必然是另一种结果。季羡林先生在一周内抄完一本书,工作量巨大,但他凭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几乎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有了一丝不苟的精神,再庞大的工程都不会出错;有了一丝不苟的精神,再繁杂的任务也能做得完美。

角度四:呵护追求进步的心

季羡林先生有大家风范,有博大的胸怀,懂得尊重他人,呵护年轻人追求进步的心。学生来借书,虽然有难处,但他没有拒绝,而是换一种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这种做法让学生感动,更会给他激励,让他日后更加努力学习。面对他人的请求,不宜轻易拒绝,如果是进步的,积极的,要尽力呵护,这或许是为他搭建了一个台阶,会让他上升到更高的人生高度。

素材三 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

有一些错误竟让人难以置信。如,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误写成“自我了解”,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成“下半”,等等。此外,他的《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的“蜉蝣撼树”也被挑出。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蜉蝣与蚍蜉都是虫子,但与“撼树”搭在一起,只能用“蚍蜉”而非“蜉蝣”。郭敬明是杂志《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著有《爱与痛的边缘》《幻城》等作品,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竟然是“错别字大王”。《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他作文时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

【素材解读】

1.不够严谨。作为知名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不会糟糕到不会使用汉字的程度。只是他太随意,太不严肃了,竟将一些没有仔细校对的东西搬到了博客上。没有严谨的作风,如何成大器?

2.敬畏文字。错别字,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一种态度。尤其是对公众人物和作家而言,折射出的是底蕴与修养的缺失。

【适用方向】

1.传统文化;2.过去与将来;3.习惯;4.小事;5.风格;6.敬畏汉字;7.珍惜。

素材四 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安出书第一人”。

【素材解读】

1.坚守梦想。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对梦想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一名保安,能够成为北大学子,成为作家,都是梦想的力量。

2.相信自己。作为保安,甘相伟从未向现实屈服,反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并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样美丽。

【适用方向】

1.追梦;2.信念;3.成长;4.一样的美丽;5.偶像;6.我能;7.精神。

素材五 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在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15年。张玉霞模仿邓丽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在她成了淡水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拥有大量的歌迷。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是亲自联系张玉霞登台的人。她说,最初张玉霞不愿意参加节目,“我亲自飞去淡水找到她后,发现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我把节目的盲选规则告诉她,说在听到她的声音之前,导师是看不到她的样子的。这才打动了她。”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舒淇更在微博中赞叹说:“唱出感人的心境,天生一副好歌喉!”

【素材解读】

1.执著追求。有位名人说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坚持3年,必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张玉霞为歌唱事业坚守了15年,她成功了。当我们聆听她那美如天籁的歌声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她曾经的辛苦付出与执著追求。

2.尊重最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能使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当初,张玉霞不愿站上舞台,担心的是自己的样子,后来,她高兴地走上荧屏,是因为邬稚晖导演对她的认可和尊重,使她战胜了自卑心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尊重,让生活变得无比美好。

【适用方向】

1.身边的风景;2.有一种美;3.感动;4.尊重;5.追求。

素材六 曾文寂:用写作迎战死神

一手高举着稿子与眼睛平行,一手提笔吃力地在上面记录着代表发言。2010年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重残作家曾文寂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他不得不直着脖子记录,再加上腿脚有重疾,时常抽筋疼痛,他还要不时站起来手撑桌子稍事歇息。因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一天中90%的时间,他只能僵硬地躺在床上,翻一下身都会疼痛难忍,所以他形容自己“像一具化石”。

今年62岁的曾文寂,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现在他每天拄着双拐,站在电脑前写作,“身体好,一天能写1000多字,状况差,就只能写几十个字。”28年里,他和同样重残的妻子付宇一起,克服身体的病痛和生活中的困难,坚持不懈,发表了23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4本书,并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著名作家史铁生曾为他们的书作序:“人生一世,最后发现名利财富都是空,人能够拥有的只有生命本身。但生命的流逝使得它难以实现超越时段的自我确认,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去年夏天,曾文寂联系了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他说:“我的视力一向很好,身上最有价值的器官就是眼角膜,它会让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朋友重见光明。”

【素材解读】

1.不甘平凡。曾文寂很平凡,平凡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与史铁生的遭遇几乎相同,也与史铁一样,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文字让困境里的生命焕发了光彩。

2.精神最美。在坎坷的命运面前,曾文寂是坚强的。他用文字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他愿意捐献器官,照亮他人的生命。这种不怨天尤人,发愤图强,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适用方向】

1. 精神;2.我们在一起;3.挫折;4.走出风雨;5.力量。

2013年高考必备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

[思路提示]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应学会珍惜。 珍惜你现在的拥有,别为失去的东西徒劳伤心。 拥有时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失去后才觉得可贵。 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共同珍惜。

[名言] 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要珍惜信任。这也 就是说,要珍惜儿童对人不加防备的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让我们珍惜拥有的,用眼睛好好看世界,用生命努力创造这世界。——[美]马克吐温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宋]文天祥

珍惜一切时间,用于有益之事,不搞无谓之举。——[美]富兰克林

[经典素材] 珍惜现在(时间流逝) 是否留意一些新闻报道,生命是何其短暂而脆弱,没有人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遇着一些喜欢的人,便让他们知道你的感情;遇着喜欢的事物,请用欣赏及感恩的心情对待; 遇着不喜欢的人或事,别整天牢牢地放在心底;遇着令自己愤恨的人,给他们最大的惩罚就是宽恕(这一 点相信较难做到)。但请让自己乐观地看每一天的世界,哪管明天是一片昏暗,只要每一天能令生活带一 点色彩,生活着每一天也觉无憾。 记住,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昨天,已经是过去式;明天,是将来式;今天,是现在式。请珍惜你现在 拥有的。 生活中很多东西值得珍惜(生活感悟) 人生在世,需要珍惜的东西很多,但人们往往在失去它之后,才想到珍惜二字,而这已经为时太晚了。

因而,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会使我们的生活多几分甜美,少一些遗憾,多几分幸福,少一些痛悔。 珍惜幸福。幸福都是相对的,对于失去工作机会的人来说,工作就是幸福;对于重病缠身的人来说, 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对于颠沛流离的人来说,生活安定就是幸福。依此类推,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 上进,二老健在,事业有成也都是幸福。当你在享用这些幸福的时候,千万别把它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些 幸福并未注定要始终属于你,倘若不珍惜,掉以轻心,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珍惜机遇。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者。机遇 有大小:统帅三军,横扫敌顽是机遇;普通一兵,出一次公差勤务也是机遇。

黑土地上的参天巨木固然令人仰慕,泰山之巅石头缝里钻出的高不盈尺的小树更使人敬佩,因为上天给了它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机遇, 它仍给你带来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只要你抓住并珍惜生活赐予你的每一次机遇,那么,不论成就大小, 你都应当无悔。 珍惜,就是珍重,爱惜难得的东西。那么,除了珍惜时光,机遇等之外,我们还应珍惜友谊,珍惜爱 情,珍惜信任,珍惜团结,珍惜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细小的东西也值得珍惜(陶侃惜物) :陶侃是东晋人,他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 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至今人们传诵最 多的,是他珍惜竹头木屑,搬砖治懒的故事。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母亲的正直和勤俭影响了陶侃 一生。从母亲终日劳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来之不易的道理。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 需要造一批战船。他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就下令将 所有的木屑和竹头都收起来,不准弃掉。没几天,木屑和竹头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纳闷儿。到了春节前两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雪化得衙门前到处是水,按照惯例,初一这天大家要集会,共贺新年, 到时候人,车,马来来往往,必定会将门前弄得脏乱不堪。下属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却胸有成竹地说: "去把木屑拉来垫上不就成了?"大家对陶侃的细心非常佩服,新春盛会如期圆满地结束了。 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组织伐蜀,发现缺少许多装船用的竹钉,于是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竹头 全派上了用场。

珍惜水资源

今年 3 月 22 日是第 12 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 灾害"。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世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已非常严峻:12 亿人用水短缺,30 亿人缺乏用水卫生 设施,每年有 300 万到 400 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 2025 年,水危机将蔓延到 48 个国家,约 35 亿人将为水所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与 19 世纪相比,20 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 2 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 5 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约 50%的饮用 水和 60%的灌溉用水因使用不当而浪费;约 90%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篇十
《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相关热词搜索:读北大人的礼仪课有感 读北大国学课有感 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站着上北大有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777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