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2015-12-25 10:35: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一《《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育人三部曲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一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夏益虹

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一遗产精华,发现这本书中的内容颇为丰富,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撰写: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讲述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讲述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讲述的是大学青年阶段成才修养。从书中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源自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真爱,书中的“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等语言无一不都渗透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也透露着他密切融入孩子细心做研究的精神,阅读此书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收获。

收获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亲密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描写师生关系时有其经典的话语,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真正的学校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爱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的情感、思想、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教师的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情况下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后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想想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时自己的确如同无能的指挥官,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便是因为自己与孩子缺乏沟通、没有心与精神上的交流,与孩子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互不渗透所造成的。

收获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勇于持续实践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学过程中勇于实践自己的理想。为了更好地开办快乐学校,他提前一年招收学生,开办预备班,他叫得出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连续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不断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青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表现,他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先后为3700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等等,这种不断持续实践的精神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收获三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于教育事业。虽然他也曾遇到过困难和坎坷,但他却从未动摇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自始至终都贯穿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虽然这三句简短的话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但自己到底做到了多少呢?想想现在的自己面对工作挑战性的增

强,任务的加重,因此常常会在力不从心之时心中不免有些抱怨,抱怨孩子的不听话、抱怨家长的不支持理解„„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热忱相比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品读此书,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更要学习、传承、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坚定恪守实践的教育信念,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注、认真、扎实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细心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处,努力成为适合时代发展的好老师。

以下是我从此书中摘录的一些句子,在此与大家共享互勉:

1、教育——这首先是入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3、教育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同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4、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

5、要知道,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美。

6、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7、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8、善于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精细的一种品质。

9、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能为集体生活奉献一点自己的创造。

10、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弄不好。

11、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音调。

12、不要让知识成堆地向孩子压来,不要企图在课堂上把您关于学习对象所知道的一切都讲出来。成堆地知识有可能把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全部埋葬。要善于从周围世界中只向孩子揭示某一种东西,但要做的使生活中的这一部分能在孩子面前显示出它全部绚丽色彩,你总要留有未尽之意,使孩子总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顾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

13、不要引导孩子回避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生活中不尽是欢乐,也有悲伤。要让孩子的心里也有他人的忧愁。

14、每个人能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从而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事不可以做的以及什么是必须做的,也就是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心。

15、思想来得慢的人时常富有巨大的洞察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16、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乐的精神生活。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夏益虹

在打开阅览学校推荐的暑期阅读书目中,随着眼光的逐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一书名映入眼帘,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种多么美妙、惬意的教育,孩子们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一定是快乐的,同时我心中的好奇、疑问也从心底升起:怎样做才能让教育自由呼吸呢?有什么奥妙呢?于是便选择了此书进行阅读,当我看了这本书后,让人顿觉耳目一新,书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有的是李希贵老师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展示的一个个自己亲身实践、经历过的小故事,从而展现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书中的故事和我们走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是那么的接近,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等等,李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思考、创新,他的成功应该缘于他不懈的追求。阅读此书让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给我带来了享受与震撼,而更多的则是带给了我启迪与思考。

一、“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这句简短的话,而当我读到这一句话时,不禁感慨这句话是多么朴实、简单、精辟,寥寥几语便把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解释的淋漓尽致。看似很容易理解的字眼但要真正得以实践,我想如果没有真正的那份热爱教育和孩子的真心去努力是很难能够做到的。李老师讲述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能体现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如“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 “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又如“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邃的思想、又是多么真实的工作作风。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在“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中,李老师引用了斯宾塞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回忆自己的教学管理,发觉自己是用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内心里希望孩子温顺的像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令我更清晰的认识到:管理孩子不是为了约束孩子、管制孩子,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把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品质和素养。

三、“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书中从头至尾都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到教育家一路走来,跟他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他都从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李老师一路走来,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在生活中,教师是一个长做常新的职业,如果不学习我们教师就会跟不上不同批次孩子的节奏,因为每一批孩子都是一个新课程的开始,教育永没有终点,今天的终点会是明天的新起点。想起这样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里的活水不仅仅是知识一方面还包含了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行为等更多更广泛的方面吧。

四、“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书中一句“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让我感触颇深。是呀,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不就一切变得简单了吗?作为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都琐碎、简单,每天清晨来到幼儿园跟孩子打招呼、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游戏,还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吃、喝、睡,很有作息规律,都是带着孩子吃喝玩乐,想想真的很简单,但如果要带着孩子有质量的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却绝非易事。我想这就是书中“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带给我的阐释吧,就像李老师所言: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上也能真正“自由呼吸”。

由于书中的经典话语很富有启发性,从中挑选了一些加以摘录: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2、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3、对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4、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5、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6、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二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河口小学 周小兵

最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该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而在这个三部曲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来谋取教育之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纵观本部分,两点感受颇深:

一是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和谐教育”意味着:要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要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且出类超群;要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他产生一股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他把“精神生活”范畴补充进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积极向上的需求和兴趣,能够在其积极活动中得以形成、满足和发展,使他特有的天赋才能有机会充分显露

和发挥。他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他指出,在学校里,不能只有听课、作业、考试而没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纯体力劳动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成了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我们做教师的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三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四
《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

-----奉献爱心,人道典范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小学教育来说,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句话,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有效的。十来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和真诚的,这让我对此感受深刻。你对他们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他们都感受的出来,一旦他们认定你是爱他的,他就会相信你,听你的教诲和指引。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说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校长,他认为,若是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我觉得这也说得很好,这些正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所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育领域的工

作者拜读的。

正如在开头我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句句都是经典!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认同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绝对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如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真的,这部书的每一段描述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提及都恨不能全篇引用,他不但给最基本的教育者──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了家长──这最为天然的教育者,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 这部书里的“蓝天下的学校”,“每个孩子都是画家”,以及“我们去劳动世界的旅行”都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所给我的感受和感动是我用语言所不能描述清楚的。

厚厚的一部书,沉甸甸的感受,不是一页两页纸所能写得尽的,说得清的,只能用四个字──受益匪浅来总结和收尾了!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五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读《教育三部曲》产生的心灵共鸣

尹友香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伟大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得《育人三部曲》,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教育大师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由三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构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部著作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通过这本《三部曲》,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以及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全书语言生动,精湛的教育思想通过丰富的事例层层展开,使本书具有了通俗易懂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遗产,对我国教育界现正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适用的。读着他的书,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在书中说:“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爱孩子。”大师的爱崇高伟大,大师的爱睿智温馨,大师的爱是整个心灵的付出,大师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与自我牺牲。他从18岁开始担任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他曾经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在他短短的5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确做到了——就象他的这本书里的第一部书名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和你我一 样,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

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家,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对孩子深深的爱,使他攀登上了事业的颠峰。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从书中我感悟到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问:当你一遍指责孩子愚蠢无知时,当你一次次板着脸庞呵斥孩子的无意“冒犯”时,当你一回回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你对孩子的懵懂吹胡子瞪眼睛时……你是否想到过孩子那柔弱的心灵,并细心的呵护、培育它们?你是否想过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问,换来的总是一次次的内疚。是大师的一番番话荡涤了我的心灵,是我顿悟过来:尊重是一缕明亮的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巩固孩子树立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末尾深情说道:“……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心灵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疲倦的时候。而当他精疲力竭时,孩子啊,我就尽快到你们的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大师是执着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炽热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大师是痴情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深情地热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大师更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他能被学生一辈

子如此牵挂、眷恋与信任。我立志要以大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幸福并快乐的好教师。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六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陈敏辉

《育人三部曲》这本书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写的。这本书分三个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这些语言无处不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这些语言如果没有和孩子们的亲密接触,没有一颗爱心是无法观察和总结的。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苏霍姆林斯基在描写师生关系时,也很经典,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真正的学校,是儿童集体

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爱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的情感、思想、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教师的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度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后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多么形象的比喻,看到这我嫣然一笑,有时的我们的确如同无能的指挥官,对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会感到束手无策,实际是缺乏沟通的表现.

读这本书的第二点收获是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勇于实践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学过程中勇于实践自己的理想.“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使我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呢?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更好地开办快乐学校,提前一年招收学生,开办预备班,他叫得上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接着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时间里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他能指名道姓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先后为3700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这种实践精神,如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恐怕离教育家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第三点收获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于教育事业,虽然他也曾遇到过困难和坎坷,但他从未动摇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贯穿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恪守实践其教育信念的沉着坚定性;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从现在起我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真正意义上投入到这自身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专注认真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努力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好教师。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七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今年暑假,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借着暑期闲暇的时光,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本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这三部著作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在这三部名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以散文般的文笔,夹叙夹议地诉说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细细品读,徜徉在大师的教育精髓中,我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的爱的教育,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让我不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爱孩子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从书中我感悟到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大师还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作为班主任,这点我也深有感触,只有平常多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才会走进学生的内心,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我们班上的李铭尔,也算是个小淘气,每天一到校他准会找到我打小报告,但他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对同学热心。课间总喜欢跟在我身后问这问那,我没有嫌他烦,有时表扬他回答问题大胆积极,有时指出他需要改进的不足。上个星期,他郑重的邀请我去他家作客,因为他过生日,想请我去他家品尝蛋糕。孩子的想法是纯真的,但这份情意却是值得珍惜的。能赢得孩子对老师喜爱和信任,这也是一种幸福。

二、尊重孩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问:当你指责孩子愚蠢无知时,当你板着脸孔呵斥孩子的无意“冒犯”时,当你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你对孩子的懵懂吹胡子瞪眼睛时„„你是否想到过孩子那柔弱的心灵,并细心的呵护、培育它们?你是否想过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问,换来的是内疚和反思。是大师的话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顿悟过来:尊重是一缕明亮的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巩固孩子树立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说:“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教师应化粗暴的批评斥责为关爱与信任,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确,教师的爱心、赏识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赞赏,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提醒„„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悄无声息地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效果

厚厚的一部书,沉甸甸的爱,只能用四个字——受益匪浅来概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向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方法,学习他的理念,学习他告诉我们的--如何真正地爱孩子、尊重孩子。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八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袁孔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黄岛区海之韵小学 袁孔伟

为进一步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神,巩固我校“读书实践工程”成果,寒假期间,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活动,借此契机,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一宝贵的教育遗产,这本书中的内容颇为丰富,主要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讲述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讲述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讲述的是大学青年阶段成才修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贯穿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这本书既是引领我们当一个好老师的智慧大师,又是指导我们做一个好家长的和谐使者,阅读此书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育人三部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遗产的精华,要想用一篇你读书体会来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心灵产生的震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完这本书,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我慢慢理解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同时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这与我校的“相约海之韵,成就幸福人”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也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古人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也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跟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感觉自己差的太远,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用苏霍姆林

斯基的话说:“我们教师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那就是小孩子的大脑。当你想到大脑时,就要想象这是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又不使露珠被抖落,需要多么小心谨慎。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的正是这种审慎的态度,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最精细、最娇嫩的东西——正在成长的机体身上会思维的物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审慎的态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学习的,面对这些最娇嫩、最精细的东西,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艺高人胆大,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教育事业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为了更好地开办快乐学校,他提前一年招收学生,开办预备班,他叫得出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记得蓝天下的学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怀着激动地心情等待着小家伙们的到来,到了早晨8点来了29名,萨沙没来(大概妈妈的情况不妙),也没见沃洛佳,想必是没睡够,妈妈又不愿叫醒儿子”短短几句话让我们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把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的如此细致,他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这种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的好学,凡是与孩子、与教育有关的知识他都学而不厌,这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他更像是教育界的亚里士多德,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这一点无须赘述;他还是一位诗人,蓝天下的学校和我们的幻想角中都记叙了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做诗的情景;为了孩子的健康,深入的学习医疗教育学,他常带

孩子们到田间,到牧场去,呼吸沁透庄稼馨香的空气,因为他知道饱含禾本科植物杀菌素的空气是促进健康的强壮剂。他还建议家长在孩子卧室窗外栽几棵核桃树,因为他知道核桃树能是空气中充满可消灭多种致病菌的杀菌素。哪里有核桃树,那里就没有苍蝇、蚊子。当然苏霍姆林斯基在营养学、绘画、音乐等方面也都是造诣颇深,这些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得到,反思自己,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读了此书也解决了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课堂?在《育人三部曲》中我也找到了答案,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这样的教师,把在课内使孩子‘始终处于智力紧张的状态'当做自己的成绩,这通常是通过对儿童注意力起驾驭作用的外在因素来达到的:频频提醒(要注意听讲)急剧的从一种活动转为另一种活动,预先警告讲解后马上要进行检查(更准确的说是威胁,如果你不听我讲,我就给你打2分)在阐明某一理论原理后,要求立即完成实际作业。初看起来,这些方法给人以积极脑力劳动的印象:上课形式像万花筒似地千变万化,孩子们要聚精会神的听着教师说的每一个字,教师中一片紧张的寂静,然而这一切是以何种代换来的?会导致何种后果?为了集中注意力和不漏掉任何东西,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就会使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精神不安,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瞬间,一直要学生进行积极地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比这样干更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的全部精力,在上了这样“效果显著”的课后,孩子疲惫

不堪的返回家去,他们容易发怒和激动,本来应当好好休息,可是他还有家庭作业,于是他一看到装着课本和练习本的书包,心里就腻烦”。这里面是否有你我的影子呢?这不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与我校“双主三展”的思想又不期而遇了吗?

细读此书,使我对教师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尤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更要学习、传承、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坚定恪守实践的教育信念,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注、认真、扎实的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细心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处,努力成为适合时代发展的好老师。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九
《育人 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是一部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的书籍。该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三部著作描绘了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三个阶段的成才历程,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系统。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育人三部曲》,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视,不能随意丢下一个字符。我越读越被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所吸引,我越读越能从中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是呀,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爱玩爱闹的孩子。若逐个地去引导他们、培育他们只会是事倍功半。所以,这就需要依靠班级,用集体的力量和氛围去影响、去教诲每一个成员。所以,树立良好的班风,规范班级的纪律,以及班主任的模范作用都是十分必要的。能够运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化班级成员,那么教师的教育工作也会顺水推舟,变得得心应手。

作者的一段总结写得很深刻,也很贴切——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善良情感、情感修养──这是人性的核心。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的。人在童年时期应当经历一个培养情感的学校,培养善良的学校。

这两个月读了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部分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这本书以散文般的文笔,夹叙夹议地诉说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读了这本书,我不禁被这位教育大师的教育观点所折服,他对孩子

真诚和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在苏霍姆林斯基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只有差异和不同,他把别人眼中的差生看作“娇嫩的花朵”,百般地呵护他们的自尊,肯定、赏识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

所在。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看了这本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名言和术语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响。这位前苏联的教育大家,把整个生命献

给了孩子,他的爱的教育创造了教育的神话,他不愧是一位爱的教育家。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虽然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那样的通俗,语言是那样的亲切,连书名也充满了“人”的魅力。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教育观点:

(一)“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另外,作为教师,我想丰富的学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在《育人三部曲》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我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

神”,而应该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生的心灵

读了这部著作,我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与人为真,与人为善,与人为美。这不仅是

育人的点滴经验,也是个人任教中的一生准则。

“真”,真诚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只有敞开心扉,倾听心声,才能感化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应以“真”待生。让他们觉得你可亲可近,没有任何距离感。 “善”,和气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用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去对待一切不良行为。正确评价学生的最佳方式,不应简单粗暴,而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钦佩你,从而信

服你。

“美”,美好也,即一种细腻的情感和情感修养的美(苏语)。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更能使学生积极地看待人生展望未来。即使在现实中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并不能掩盖美

好的事物,因为美在心灵,即一种内在美,让他们懂得悟美,掘弃丑陋的思想。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胸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坚守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还应企盼着“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应达到的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其实这需要我们从平常

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得到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教学实践中,我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另一方面却又不知道如何实施。知道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发展,但却常落入应试教育的老套。此时的我穿着新鞋走着老路,犹如一个夜行人,明知理想之地在隔岸的灯火阑珊处,却苦于找不到横渡之舟。带着困惑,我走进《走进名师课堂》一书,沿着齐鲁名师的足迹,学习名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探询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途径。

1、关注现实起点,彰显人文关怀

在李玲老师看来,“学习起点”的内涵是宽泛的。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同时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站在这个高度,李老师把“学习起点”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学习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已有储备。关注现实起点,彰显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开

展的各项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达到育人的目的。由此我想关注学习起点的关键在于重视学情分析,设计两种目标:一是学习结束时要达到的目标,即终点目标;二是课程学习中间要达到的目标,即使能目标。目标分析从终点目标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知识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油起点为止。学生原有的起点便是学情分析的终点。

2、深度追问“估算”育人价值 估算,作为课堂改革的新增内容,确有其价值,不仅仅是估算技巧的训练。估算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灵活运用适当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学生估算的过程应当是他们积极思维,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过程。估算教学的实用价值,就是要结合实际看是需要估多还是估少。所以,估算教学力避机械、繁杂的训练,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激励积极的学习情感,来实现育人价值。

3、“算法多样化”张扬个性

算法多样化重在创设开放、民主、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创新,从而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实施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名师们,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算法多样化之后,进行自主优化,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适用性大小有别,有的普遍适用,有的只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算法多样化,奏好三步曲:1.充分思考,张扬个性。2.同伴交流,取长补短。3.加强比较,实现优化。

《名师课堂》纪录了齐鲁名师的课堂充满智慧,正是这些智慧点燃激情,润泽生命,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为同行者照亮成长的路。

课堂要效率,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从教二十年,养成了老黄牛式的工作习惯,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我事必躬亲,一丝不苟,甚至有靠拼体力换分数的做法,这样累苦了自己,约束了学生。今年的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把时间还给学生,文化课教学的课时数锐减,使我心中一直惶恐不安,生怕完不成即定的教学内容。惶恐之余,我意识到:靠磨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篇十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这一段时间闲暇时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育人三部曲》,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这本书内容异常丰富,包含了从学生进校门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所有成长轨迹。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书中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是作者对孩子们爱的体现。他对教育完全不是以一种事业的态度,而是因为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明天,他才会去研究教育手段,研究用何种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掌握知识、培养出良好素质。

爱孩子就是要接触孩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从这句话我不由得回忆起刚教小学时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听话上去就是批评,这样孩子们会怕我,感觉这一招挺灵的,但是有时候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容,天真的想法,感觉挺后悔的,也难过。

在后来我发誓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我学着主动的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怀着童心主动和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随后的一些天中,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作为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记得在去年放暑假的时候,有一些同学还告诉我,要在假期到我家里玩,

我也感觉挺开心的,有一种成就感。

说实在话,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时便背上了沉重的作业负担,每天在学校里听课写作业,上课稍一动就会挨批评,回家后仍要写很多作业,生活单调乏味,他们走进学校没有了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其实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反思。我则非常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我羡慕他们蓝天下的学校,他们的幻想角,那是孩子发展智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源泉,他们(低年级)的学校就在蓝天下,在绿草地里,在大梨树下,在小河边,在校园的童话屋里,他们边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边听老师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去想像,自己编故事,在洁白的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及想象的画面,孩子们喜欢他们的快乐学校。

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应该担起重任,让孩子充满快乐,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

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 育人三部曲读书笔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育人三部曲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35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