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读后感

2017-08-11 09:45:51 编辑:huangtingt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冬牧场》读后感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我见过农家圈养的牛羊,却从未见过在草原 ...

  《冬牧场》读后感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我见过农家圈养的牛羊,却从未见过在草原上放牧的放牧人、牛羊以及广阔的牧场。而李娟,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从进入冬牧场开始,作者就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崇敬。地窝子是牧民们在冬牧场的住所,但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有牧民们住在那里,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而在讲到“冬宰”这一幕时,她虽然对亲眼看到生命的结束表示难以接受,却还是鼓起了勇气去直视它。从宰杀前的准备工作,到宰杀时牧人的祷告,到“一匹清晨还在旷野中自在奔跑的马儿,中午见散成堆骨肉”,“这是马儿留给我们最后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长冬的力量。”而最令大家动容的是,李娟对羊的一生的注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为挨饿而生。”

  冬牧场的日常生活十分艰苦。一家人挤在羊粪房子里这都可以忍受,最难以忍受的还是缺水和寒冷。水是生命之源,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水洗手,没有水就难以生存,虽然带来了一些吃的,但无论是吃饭、喝茶、洗手都需要水,而带来的冰有限只能在万般无奈的时候使用,因而只能向雪里要水。

  人如此,牲畜就更加艰苦了。一直困扰着牧民的是寒冷,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使人不愿出门一步,人住在地窝子里,牲畜就露天卧着,寒冷不可消解,但可以躲避。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去带着牲畜寻找食物。

  这时乐观的心是少不了的,正如居麻说的,寒冷意味着寒冷即将过去,不是因为生活幸福,而是因为有希望。在最寒冷的时候,他们想着春牧场、夏牧场的好,心中也充满了希望,我想,牧民们也正是靠着者遥远的希望来支撑自己有过漫长的寒冬的吧。

  隔着书,隔着万重山水,我好像感受到了从冬牧场传来的寒意,那种刺骨的严寒。千百年来牧民这样年复一年地生活着,正如鄂温克驯鹿部落一样,在大自然中艰难地谋求生存。

  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场,在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中算的上是最艰难的一段。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也将被放弃。

  李娟是伟大的,她在那一段艰难的日子里,在牧民的身边,过着贫困难以忍受的生活,以向我们展示在那一片土地上,那些牧民在艰难环境下的生活,对自然和生活的希望与渴求,他们远离城市远离喧闹远离我们。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柏杨的《旷野》中的一句话:“但是这个世界仍然没有变动,人们仍然往人多的地方挤,没有几个人走在旷野里,除非自己甘愿。”


《冬牧场》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冬牧场》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冬牧场》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769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