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2016-01-10 15:54: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教学目标】 篇一:【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篇一:【教学目标】

请在此单元格填写知识目标:  

请在此单元格填写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请在此单元格填写

【教学目标】 篇二:【教学目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图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难点解决方法: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师准备

1、课前从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和图片,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了解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

2、认真预习第16课。

【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

教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与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建立了友好关系,亚非国家的人们都很怀念他,可明朝的对外交往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激烈的冲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作一番详细的了解。

【学习新课】

一、中外交往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郑和

(多媒体课件出示郑和简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教师: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

学生2: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

学生3:人生经历,对朱棣忠诚;

学生4:宗教信仰,原信伊斯兰教,后改信佛教,有利于与亚非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交往。

教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怎样呢?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片段)

提问: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文莱具体地理位置

教师: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叙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我们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又如何呢?阅读课文,让数字告诉我们。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教师:如此多的大船去远航,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货物?

学生交流

教师: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

(多媒体出示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2—4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 学生交流

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教师: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与此同时郑和下西还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分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他们的航行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除了前面分析的郑和个人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学生交流

明初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的基础。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的发明。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他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或佛教。

教师: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大家一起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生总结: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教师: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二、中外冲突

(一)、戚继光抗倭

教师:那么当时把什么人叫作“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日本人都叫作“倭寇”?

学生:元未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教师: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有关视频)了解戚继光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经过:

学生叙述

教师: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教师: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诗句)根据诗句回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学生交流

英勇善战 。不记个人安危,不追求名利。少有大志,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教师:

我们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和戚

继光英勇抗击倭寇的壮举,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那就是澳门。

(二)葡萄牙攫取澳门

教师:早在16世纪,西欧国家相继开始殖民扩张。最早将魔爪伸到东方的就是葡萄牙。但是我们说这一时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思考: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

学生交流

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多媒体出示澳门终于回祖国图片)

教师:澳门是什么时间回归祖国的?

学生: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祖国。

【全课总结】

教师: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趋势

学生讨论回答: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外来侵略势力愈来愈强,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教师:从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能给你点启发吗? 学生回答

软弱就会挨打。

国家要强盛,经济要发展。

经济强盛直接影响外交。

【拓展】

教师:你能例举出今日中国正逐步走向强盛的事例吗?

学生1;神七问天。

学生2: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学生3: 在俄罗斯某个小学举行汉语诗歌朗诵比赛。

【课后作业】

练一练:填充图册第16课

动动手:搜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阅读量。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篇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林冲的前后思想性格变化

教学时数:预习基础上一课时

【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至少两遍

2、注音

赍发 迤逦 恁 酒馔 仓廒 央浼 庇佑 彤云密布

碎琼乱玉 提防 不省得 差拨 拽上 把石头掇开

3、相关情节,初识人物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的出场则是从第七回开始的。前三回

的回目分别是: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4、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5、参考《基础训练》中的“知识积累”部分,掌握重点知识。

6、品读赏析(合作探究)

共同赏析下面几段话,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

未知久后如何。”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侯!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

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

一地里去寻。

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

寻了一日。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基础检查

二、成果展示

三、细节赏析

“细微处见精神”

9—11节中有一些关于林冲的耐人寻味的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你能找出这些典型语句来并作一番简评吗?

四、品读体会

(1)大声读第12节,品味林冲复仇的直接原因

(2)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品味角色特征

五、小结

综观林冲的性格变化,简单地说就是由忍到反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一个字——逼。官逼民反,这恰是《水浒》的主题,也是本文的主题。然而林冲一个80万禁军教头尚且被逼上梁山,那么那些受更多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呢?所以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又岂是林冲一个呢?所以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因而这一文学形象便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六、回味悠长

林冲一路向我们走来,我们见证了他的辛酸苦楚,也见证了他痛快复仇的淋漓酣畅。面对这样的林冲,我们不想说点什么吗?请用散文或诗化的语言,写下你真切的感受。(100字左右)

七、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③“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教学目标】 篇四:【教学目标】 - 无为教育网 首页

《将进酒》教学设计

作者:刘辉

性别:男

职称:中教二级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安徽无为中学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诗歌中诗人的自我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诗达意,酒传情, 写尽人生,且听——(多媒体展示,音乐起)

悲时——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陆机《短歌行》 欢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离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合时——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

喜时——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愁时——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哀时——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醉辛。

乐时——

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李煜《渔父》 阮籍《咏怀》 李清照《声声慢》 杜甫《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欧阳修《浣溪沙》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始终是相伴相随的,诗人们因酒而忘却人世的痛苦忧伤,因酒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里尽情翱翔,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酒的不朽之作——《将进酒》,且让我们顺着这首充满酒气的诗去走进李白的人生。

二、吟咏诵读,感悟情怀。

学生朗诵,教师指导并归纳,诵读诗歌要把握情感把握节奏。 播放演员濮存昕的《将进酒》配乐朗诵。

三、解读背景,知人论世。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四、赏读课文,梳理内容。

1. (多媒体展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黄河”“白发”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课文回答,教师归纳点拨。

(多媒体展示)

河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

白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赤壁怀古》

总结:

面对滚滚东逝黄河水,李白和古往今来的文人们不可避免的感叹自然的伟大永恒,从而感叹人生的渺小。而白发一出,对于一个人而言,华年已去,韶光已逝,古人往往借白发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悲叹。 (多媒体展示)

这两个意象又分别从哪些角度展示悲情的呢?

总结:

黄河奔流——人生渺小(空间)

白发早生——人生短暂(时间)

2.(多媒体展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问一: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两个关键字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总结:

必:一定,表达了李白的自信,为叙写饮酒之乐张本。

且:姑且,暂且,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开朗乐观,在前途渺茫中坚定自信,为下文抒情铺垫。

问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读这几句诗,我们就仿佛看到那个狂放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时就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辜负

【教学目标】 篇五:【教学目标】

作者:李月贵 单位:南安一中 范围:围绕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12月版)第二册第五单元 时间:2006年12月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古代汉语之美,消除学生对古代汉语的隔阂,激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热爱。

(三)让学生感受魏晋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能力目标:

(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

(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刻画的技巧和人物语言的精妙,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三)学会分析和评判人物和事件,做到学以致用。

三、知识目标:

(一)通过阅读,掌握和巩固常见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

(二)领悟《世说新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一、选题设想: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故事集,反映了魏晋的风流。书中语言简约玄澹,既有通俗的方言、口语,也有典雅的书面语,反映了魏晋时代的语言特点。阅读此书,可以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来消除古代汉语的语言障碍,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又可以通过语言障碍的消除,反过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让学生体会魏晋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感受故事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综合素养。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和习惯。本学期第五单元中有王羲之《兰亭集序》,鲜明地体现了魏晋时代名士的生死观念。而要理解其深刻的内涵,需对其人及时代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次《世说新语》阅读活动,基于课内,面向课外,试图达到以学带读,以读促学的目的。

二、活动安排:

(一)课内导读:在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情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介绍阅读方法与技巧。

(二)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做好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

(三)研究拓展:鼓励有突出兴趣、在课外阅读阶段表现突出或交流讨论中问题未解决的学生,针对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可独立研究,也可以自由组织研究小组。

(四)成果汇报:每位学生撰写一篇《世说新语》读后感;研究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并形成书面报告;将讨论专题报告、课题报告及优秀的读后感集合成册,作为最终成果在班级内部及班级间交流。

(五)活动时间为一学期(高一下学期),上半学期以阅读文本为主,下半学期以交流研究为主;活动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内导读

(一)阐明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阅读与鉴赏”作为必修课程的两大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在附录中还明确列出了30部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当代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名著其实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对高中生而言,阅读名著更直接关系着高考和自己的前途命运。在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取材于经典名著的作文总能一枝独秀,甚至占据半壁江山。2004年,我省高考语文更直接以几位文化名人和著名文学形象为话题,要求写作。今年,我省A卷可供选择的三个话题中,有一个来源于著名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一个来源于西方著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试想,如果我们平时没有大量地阅读名著,对它们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知情,那么,我们怎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过关斩将,问鼎中原呢?

(二) 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情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见识了王羲之洋洋洒洒的文采,你可知道,他还有“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与风度?听说过谢安淝水之战时从容镇定的大将风范,你可晓得,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忠厚长者?阅读过孔融七岁让梨的感人故事,你可了解,他也是一位少年才子,机智过人,语惊四座?你知道“难兄难弟”、“一往情深”、“管中窥豹”这些成语背后有过怎样的故事吗?你知道“望梅止渴”、“七步成诗”、“道边苦李”这些故事来源于何处吗?„„那么,请让我们跟随刘义庆的清新之语、俊逸之笔,到他的《世说新语》中去探个究竟吧。

《世说新语》,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撰,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世说》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此名。它是我国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世记人记事小品文的典范,被后人誉为“清新俊逸,咳唾珠玑”(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后序》)、“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历代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它是诸多成语的来源:

《世说新语》能将许多生动的情节,镕铸成为生动的文学语言。在历代的沿用之下,许多情节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如:鹤立鸡群、难兄难弟、一往情深、咄咄怪事、拾人牙慧、管中窥豹等。

2、它是后世戏曲小说丰富的素材来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许多都经过后代小说戏曲作家的加工创作,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黄绢幼妇”、“击鼓骂曹”、“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就来源于此。

3、 它是历代的仿效之作:

《世说新语》是我国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世小品文的典范,所以仿作不断出现,有的仿其类目,有的仿其笔法,但都无法跳脱原先的窠臼。如唐有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有王谠《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有何良俊《何氏语林》、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等,清有吴肃公《明语林》、李清《女世说》、颜从乔《僧世说》,民国易宗夔《新世说》等。

读《世说新语》,掬一捧故事在手,让我们照见魏晋的风流;读《世说新语》,呷一口玄言妙语,让我们品味汉语的芬芳;读《世说新语》,听一段遗音余响,让我们追溯艺术的流衍。

(三) 介绍阅读方法与技巧:

1、常见的阅读误区:

①囫囵吞枣,粗枝大叶:

只注意有趣的故事情节,偏爱寻章摘句,忽略作品的内涵。一味追求速度,不注重思考、品味,以致阅读甚巨,收效甚微。

②咬文嚼字,钻牛角尖:

力求弄清作品方方面面的问题,过分纠缠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和艺术美的欣赏。

2、介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大体分为粗读与精读两种。粗读是快速地浏览式的阅读,目的在于对所读材料有个全面的了解。精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对读物进行仔细地读,反复地读,带着问题研究性地读。其目的是深入透彻地理解其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评论、研究和创造。阅读名著,应将粗读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最大的阅读效果。

具体操作办法有:

①浏览式阅读法:

在接触作品的初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接阅读原文,基本弄清文本大意,获取对文本的第一印象。《世说新语》由许多小故事组成,阅读时要先弄清这些故事的基本梗概。有些故事初读时便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要特别重视这些感受,可以记录下来,以供日后精读时比较研究。

②对比阅读法:

把不同读物的同一片段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动用诵读、默读、速读、细读等技巧。 《世说新语》共三卷,分德行、言语等36门,同一人物的故事十分零散。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将同一人物的不同故事作比较阅读,或将同一门类的不同人物作比较阅读,也可将《世说新语》与其他读物的同一片段做比较阅读,如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与《三国志》、《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做比较阅读。

③圈点勾画阅读法:

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作卡片,写心得等,将阅读中的感受、体验、疑问、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逐渐养成读、思、写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习惯。

[读书笔记的类型]:

A、写提要、内容概要:适合篇幅较长、情节连贯的作品,不适合本读物。

B、摘录好词、好句、佳段并赏析:可以分析语言的表现艺术,如王国维评“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文句内容的感想和思考;对

【教学目标】 篇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更多作用。

技能目标:(1)能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掌握相关技巧;

(2)能下载保存网页资料。

情感目标:(1)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培养良好的网络搜索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搜索引擎下载资料。

【教学难点】

能建立文件夹并下载保存网页资料。

【教学过程】

T: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S:喜欢!

T: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节日?

S:学生举例!

T: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节日大至可以分了几类,一是传统节日(中秋节),二是现代节日(国庆节),三是外国节日(圣诞节)。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想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吗?那使用什么方法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是最方便的的?

S:上网搜索!

T:现在老师给大家表现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去搜集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看谁找到的多!

S:操作(上网搜索)

T:指导部分学生!

对着找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传统节日;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的,可以和大家介绍一下吗?

S:学生介绍方法。

T:教师指出,这位学生使用的关键词比较的好!

去百度的帮助里看一看关键词!

介绍关键词的提练!

T:传统节日都有自己足够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来历、节日饮食、服饰以及仪式,也有相关节日的传说和诗词等;如果我想知道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我应该选择怎样的关键词呢?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以后方便学习,现在把我们搜索到的相关节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保存到我们的电脑中来,收集起来以便于下次让我们利用。你们还记得如何下载保存吗?

S:学生介绍保存的方法

1、文字与图片分开

2、直接网页保存

T:如果学生没有提到,保存网页,教师指出网页保存方法。

强调建立的文件夹要命名。

T:现在我们下载自己喜欢的节日或是节日的某一方面资料保存到文档中;然后再打开深入的研究一下!好好的学习一下你喜欢的节日资料。学习之后简短介绍一下你所喜欢的节日。

T:指导学生学习。

T:刚才我们大家都学习了一下自己喜欢的节日,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说一说你学习的传统节日的特征吗?

S:学生汇报!

T:鼓励表扬!

【教学目标】 篇七:《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熟读课文,自我感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还出现在文章的哪里?这在写作手法上叫做什么?二、品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

【教学目标】 篇八:【教学目标】__ 1.学会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目标】 篇九:【教学目标】 - 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站-首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第十册】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简析】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词语,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赵州桥),欣赏„„(赵州桥),去感受„„(赵州桥)。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赵县 设计 参加 雄伟 全部 横跨 创举 减轻 冲击力 重量 节省

坚固 美观 石栏 栏板 精美 图案 前爪 回首 遥望 双龙戏珠 才干 宝贵 遗产

师:读得真不错。上节课,我们找出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分别是„„(古老 雄伟 坚固 美观)我们已经品味过赵州桥的古老了,现在,我们就顺着课文的顺序,去品味它的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犹如朋友,亲密交谈。复习词语,让学生切实掌握字词,为下面的朗读做好准备。】

二、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雄伟”

1、句子填空,引出赵州桥的“雄伟”

赵州桥非常( )。

2、对比句子,品味数据,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呢?为什么第一句能写出赵州桥的雄伟呢?

评价语:你真会读书,抓住了重点词语!在写习作的时候,希望同学们也用上一些词语,令我们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

3、对比赵州桥与课室,感受“雄伟”。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的教室大约8米,赵州桥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呢?(6个教室长)

师:足足有6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一起读,读出赵州桥雄伟的气势。(齐读)

4、对比古代与现代的技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在今天,科技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别说是五六十米长的桥,就算是五六百米,五六千米,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有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它又是用什么造成的呢?(全部用石头砌成)

师:没有搅拌机,没有吊车,也没有钢筋混凝土,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背着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筑着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怪不得,作者感叹……

出示: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让我们用朗读,表现赵州桥的雄伟,表达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设计意图:“雄伟”一词比较抽象,单单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学生很难理解赵州桥雄伟的程度。通过三个对比,对比赵州桥与同时代的其他桥、对比赵州桥与课室、对比古代与现代的技术,把抽象的“雄伟”具体化,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呼应文章中心,并用朗读表现,体现出语文的朗读意识。】

三、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坚固”

1、发挥想象:在1400年的历史中,这雄伟的赵州桥经历过什么呢?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眼前似乎看到了那座雄伟的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这雄伟的赵州桥经历过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想一想?

师:赵州桥经历了那么多,它倒了吗?(没有)至今,赵州桥还屹立在洨河之上。赵州桥可真„„(坚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漫长的岁月中,赵州桥经历过什么,既能让学通过自己的语言,初步感受赵州桥的坚固,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设计上的两个特点,再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到底设计上的什么特点令赵州桥这么坚固,一千四百多年还屹立在洨河之上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师:现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一下,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讨论,我们很容易概括出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就是„„(师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说出特点)

出示:

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设计意图:自学、小组学、全班学,一步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

3、对比同时代的不同桥,感受赵州桥的巧妙设计,并通过朗读体现赞美之情。

师:赵州桥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来看看同时代我们国家的其他桥吧!(出示其他桥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座桥的设计最好?最坚固呢?

师:同学们,赵州桥设计这么巧妙,那么坚固,那你能用表现出来吗?(点名读) 出示: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李春的这种设计尤为赞赏。请女生读,读出对这种设计的赞美。请男生读,读出对这种设计的赞美。咱们一起读,读出对这种设计的赞美。

4、理解“创举”,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

师:的确是举世无双的设计啊。作者又是如何赞美这种设计的呢?

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一起读一读。主要红色字的词,读,再读。(创举)你们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出示:赵州桥建成前,从来没有这样设计的桥。赵州桥建成后,过了将近700年,欧洲才出现类似结构的石拱桥,如14世纪法国的赛雷桥,但后者已遭毁坏。

师:现在明白创举的意思了吗?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没有李春的设计,不可能会有坚固的赵州桥,所以作者说

出示: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没有众多劳动人民参加建造,也不可能会有坚固的赵州桥,所以作者说

出示: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表现出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吧,表达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吧。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对比,把“坚固”一词具体化,直观化,是学生易于理解。理解“创举”一词,实际上也照应了“坚固”,是“坚固”才使得赵州桥是一“创举”,是这一“创举”更显得赵州桥“坚固”。最后,再次出示文末一段,串起全文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

生齐读,再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美观”

1、理解过渡句

出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课文哪里写坚固,哪里写美观呢?(第二自然段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写美观)那能把坚固和美观调换,变成“赵州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吗?(不能,预设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总结了上文,引起了下文。)

【设计意图:通过调换顺序,让学生更易理解过渡语的作用。】

2、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生闭眼感受。

师:这句话真奇妙啊!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欣赏赵州桥的美观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感受。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

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 预设3:我仿佛看到双龙戏珠。

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真好!

3、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描写龙的句子。

师:这些龙那么生动,哪个小组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呢?请各小组练习,选择自己组喜欢的方式,用朗读表现这么生动的龙。可以齐读,可以小老师带读,可以一个个接着读,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出示: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感受,让学生从听觉和想象中感受赵州桥的美观。而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齐读,则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4、对比有无动态词的句子,感受动态词的美。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眼前仿佛看见了游动的龙呢!下面这些龙也像活了一样吗?

出示: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师:这些龙一点生气都没有。请同学们填一填,让这些龙活起来吧!

师:这些词语可真神奇啊!有了这些词语,龙就像活了一样。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上用上这些词语,让我们笔下的事物活了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龙的各种形态,也让学生知道如何把龙的形态写具体,这既关注了内容上“写什么”,也关注了写法上的“怎么写”。而空出动态词让学生填写,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重视,为下面的背诵做准备。】

5、结合图片,配乐背诵描写龙的句子。

师:这段写出这么生动的龙,值得我们背下来!

出示: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6、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师:在石头上雕刻容易吗?雕刻得栩栩如生,容易吗?这些图案是李春一个人雕刻的吗?除了李春,还有无数的……(劳动人民)

师:所以,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出示: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用朗读表现赵州桥的精美,表现桥上那生动的龙,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吧!

【设计意图:再次出示文末最后一段,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也串起了全文,达到文章的落脚点。】

四、拓展,赞美赵州桥

1、寒假到了,爸爸妈妈带你来游览赵州桥。当你踏上赵州桥,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的话,实际上也在夸奖赵州桥,符合课后练习的要求。而且这里加入口语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

师: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还有许许多多桥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展示不同桥的图片)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踏上这些美丽的桥,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设计意图:出示我国古今的桥,配合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篇十:【教学目标:】 - 诸暨新世纪小学欢迎您的光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并了解歌曲的创作与劳动的关系。并积极参与演唱形式的创编活动中。

【教学方法:】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综合教学

【教学重难点:】

1、完整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完成领唱 齐唱。

2、能唱好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节奏。

3、能编创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思路:】

1、了解劳动歌曲的风格。(知识目标)

2、领悟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目标)

3、学唱歌曲,按角色演唱(能力目标)。

4、完成演唱形式的创编活动。(内容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船工号子》。(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它是谁演唱的?歌曲叫什么?演唱形式是什么?这样的歌曲应该在什么时候演唱呢?)

2.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并简单介绍“劳动号子”的感念。

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劳动的歌曲同学们先听一下。

二、.学习歌曲

1.听歌曲示范唱。

师:说说这首歌曲你听了之后会联想到什么?

生:(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开荒种地、纺线织布.....)

2、简单介绍一下歌曲背景资料。

师:这首歌曲是陕甘宁边区在1945年全国号召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写出的这样一首歌

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3.出示歌片,解决歌曲中出现的节奏

1)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x x x | x x | 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x | 全六分音符节奏

后十六分音符+全十六分音符节奏

①拍拍念念这些节奏。

②找到出示节奏在歌曲之中的位置,并按节奏念念歌词。

2)切分节奏

①拍拍念念这些节奏。

②找到出示节奏在歌曲之中的位置,并按节奏念念歌词。

3)按节奏念第一段歌词。

4、根据节奏唱谱(节奏解决之后再跟琴的旋律音高来完成 唱谱也很容易了) 注意:不仅要唱准节奏,同时要唱好大跳部分的音,唱好“ⅰ”2”的音。

5.听歌曲范唱,生随乐轻声唱。

6.随旋律学唱第一段歌词(解决个别歌词有差别的地方)

7.歌曲中的 重音记号和“1、2房子”的使用及演唱处理。

①寻找音乐记号。

a、重音记号的使用及演唱处理。

B、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及演唱处理。

8.根据要求演唱歌曲。(全五段,第三段的衬词部分有字数上的差别特别强调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演唱内容。)

三、歌曲的完整演唱和处理。

1.按照歌曲的要求分 领唱-齐唱来完成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歌曲中除了重音记号之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让我们竖起耳

朵仔细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答。

师:有领有和,这就是劳动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2、编创演唱形式。

师:这首劳动号子有五段歌词,如果光“领-齐”这种演唱形式太单了,请同学们来想想其他演唱形式吧!

生:女生领----男生齐唱

男生领-----女生齐唱

师领-----------生齐唱

轮唱

全班齐唱

。。。。。。

3、按照学生的设计进行表演歌曲,并提示在重音记号部分要唱的有力、整齐。

四、结束。

师:同学们在课后,还可以去收集其他的劳动号子,学一学并唱给别人听听。


【教学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最牛班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学目标】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学目标】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01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