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

2016-01-11 10:25: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一:思品课《我是谁》教学反思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一:思品课《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1.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我是谁》一课时,开始,我就以问题“我是谁”引出话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又提出“除了我是老师,我还有可能是谁”呢?,并出示我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我不同角色的转换为范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我不同环境角色的变化,初步感受到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为下面的教学活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指导学生学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和他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同桌议一议,再看大屏幕说一说在不同的场合都是谁,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懂得人们在不同场合角色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寻找自己及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又是谁时更是情趣盎然,学生联系自身 l、观察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并推广到实际中明白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却有不同的角色。)

,初步感知到自己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初步在社会中将自己定位。)

2.在交流、沟通、行动中明理。在让孩子们明白“角色与责任”这一道理时,我不是

简单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从师生角色的责任这一学习最贴近学生的话题展开,然后,让孩子们看书、同桌讨论、小组表演等体验性、探究性地学习,使他们在课堂实践中自己去悟出道理。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获得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在设计这课时就充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性、活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为载

体,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索和感悟。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困惑的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课程改革后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把教材

作为连接师生的媒介。教材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一种资源。因此在这堂课的时间中,我没有照搬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根据需要把内容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善教材、充实教材。在教学中,我把简单的“我是谁”这样一个话题,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人联系起来,把书本中的内容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循序渐进的从身边到社会层层推进,学生自己探究,建立意识

体验角色,运用活动将角色和责任告诉学生,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我设计了“爱心提示”这一环节,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几个活动的设计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既不枯燥、做作,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当然,学习这一课,仅明白书上的角色是不够的。因此我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分析角色,明白责任,使课本中的内容更生动,也更深刻了。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二:品德与社会《我是谁》反思1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我是谁》教学反思

2011年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这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关键是课程实施。它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通过执教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我是谁》这一课,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特点。我在设计该课教学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和呆板的格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比如,在第二个“演一演,当好自己的角色”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1)去公园玩;(2)去剧院看表演;(3)去超市购物;(4)妈妈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5)运动会上做拉拉队员;(6)今天我值日„„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如何当好不同的角色,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体验中成长。 在此环节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充当的角色,获得对角色的真实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体会角色中的经验和感受。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体验的空间。师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我力求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猜老师、说自己和身边的人、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交流、感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

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认识与提高。

3、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要求把学习的时空开放,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课的最后我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课后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进行实践体验,完成事先预设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其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打下基础。真正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能力与方法中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本课存在的问题:

1.在本课 “学生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是谁?” 的活动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呈现形式较单一,未能达到师生、生生互动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钻教材,强化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成效。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我在这堂课上评价的方式较单一,评价的语言也较贫乏。今后,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信心。

3.当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演,使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但方式方法上有待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锻炼,不断培养教学机智,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三:《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一个主题。第四单元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三个系列主题活动。前为明理,后为导行。《我是谁》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根据单元编写意图和课文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情境表演等学习方式,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体现体验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换位中感悟,使整堂课动静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平时总是说扎扎实实教语文,我感觉也应扎扎实实教品社。本课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激趣谈话,了解角色变化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3、情景表演,体验角色,当好角色

4、拓展延伸,升华角色

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知到行,扎扎实实走好了每一步。

(一)激趣谈话,了解角色变化

上课伊始,我用一个变字激趣,从水会变,到老师变,再到孩子变,让孩子们了解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的角色会发生改变,紧接着我说不仅我能变,你能变,我们身边的人也能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感受角色变化中的“我是谁”,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学习,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让他们自己发现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最后让孩子们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三)情景表演,体验角色,当好角色

活动三:演一演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提出的建议。

于是,我依据学生生活,创设八个表演情境。本环节的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由点到面,既能激发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和兴趣,又能将学生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呈现。学生在表演中去体验不同的角色,去领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的结论。

(四)拓展延伸,升华角色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检测;然后将眼光放远,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人是否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形成调查报告。

“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是《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能力要求。而这分析与运用的过程,恰恰让学生拥有了不同的观察视角,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如果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这将是学生人格提升

的重要标志。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我利用简洁、清晰的文字进行板书,使学生通过板书清楚地明白“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努力地当好自己的角色。”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四:《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郝店镇中心小学 夏珍

1、课程以前,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呆板的格局,教师与学生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师生相对独立的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品德与生活》要求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那么《品德与社会》就应该注重社会性的,所以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安全和领悟。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 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师生都只教学过程的主体。本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 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在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 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本案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之后,同学们在调查交流中明白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好学生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发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学生情感 。

3、《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本案中,学生的调查,学生的表演等等环节,却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来展现生活现实,学生们不仅动手动脑,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大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样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活动性、创造性,教师创设能引得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新的课程课堂的评价,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课堂上教师的一句“你真棒”“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行 ”等等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能力,不断学习更多自己的观念,建立新的课程目标下的教育观念,探索心得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五:《我是谁》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是谁》教学设计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一个话题。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的情况,本单元侧重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设计理念】

在组织本课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表演中体验和学习,在学习后总结和升华,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人、身处不同地点、从事不同活动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2.通过活动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自己所充当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趣味问答,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

出示题目: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

揭示答案。(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师还想问一个问题,我是谁?(板书课题) 生回答,是我们的老师。

师:既然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我”还有可能是谁?

师出示照片,并引导学生回答“我的身份”。

(1)全家人的合影。(爸爸妈妈的女儿)

(2)读师范的毕业照。(同学)

(3)学校文艺汇演留念。(演员)

师小结:我是父母的女儿,是你们的老师,是演员,我在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想一想,你又是谁呢?

二、体验活动,深入话题。

(生小组讨论。)

生汇报。(面对妈妈时,我是孩子。面对老师时,我是学生。)

师: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角色,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我们要充当不同的角色。

师: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大家一定都有点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谁愿意参加?

(教师让一个学生找4名好朋友共同参加。)

生做游戏:抢椅子。

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时可以抢椅子,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能做抢椅子的事情呢?

生:排队的时候,在公园休息的时候„„

师:看来,在不同的环境之下,我们要履行的义务也是不一样的。

投影:出示一些不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或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角色会有哪些变化?

说一说:在家里怎样做个好孩子。

说一说:在商场、学校、公共汽车上,我们该怎样做?

情景表演——体会不同场所应该怎样做。(课件显示表演场景)

(1)今天爸爸感冒了,我应该怎么办„„

(2)这周,我是学校的值周生„„

(3)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老奶奶„„

(4)去超市购物。

小组选择所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小组选代表上台表演,表演后评议他们是否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人上台表演时是演员,台下的是观众,怎样当好演员、观众和评委。)

师总结:看来我们的角色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是会变的。

三、总结概括,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由于场景的不同,我们要承担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我们不认真地承担自己的角色,那么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

生回答。

师:所以,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不同的角色。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有不和谐的音符。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的奶奶生病在家,孩子却在一旁看电视,不管奶奶。引导学生回答错在哪里。

出示“小帮手”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家庭里要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出示课件,一个小朋友在活动中不乐意和他人合作。引导学生回答错在哪里。

出示“小伙伴”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学校里要做努力学习、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3)出示课件,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跨越护栏。引导学生回答错在哪里。

出示“小标兵”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社会上要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4)出示课件,一个学生摘学校花坛中的花。引导学生回答错在哪里。

出示“小卫士”的画面:告诉同学们,在公共场所要做爱护公物、维护秩序、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的角色在随场所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而不同的场所又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小帮手、小伙伴、小卫士、小标兵,成为我们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板书】

《我是谁》课后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的时候,我考虑如果教师简单地将一个个角色的变化及责任告诉学生,学生是会顺着教师的意图接受的,但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体理念,也无法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设计了猜谜环节与表演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转换及责任。既不枯燥,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情况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但这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呢?为了延伸这一德育知识点,我设计了总结升华的环节,让学生在“小卫士,小标兵,小伙伴,小帮手”的身份中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感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一节课中仅仅明白书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变换及责任是不够的,所以课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现在的角色及现在的责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自己的责任也是会随着角色的变换有新的要求。这种抓住课上随机生成的做法,使课本中的内容更生动,也更深刻了。

在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在家里怎样做个好孩子,在商场、学校、公共汽车上,我们该怎样做?”这几个表演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对自己的言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总感觉有些做作,如有更好的活动代替,我想会使这节课更生动,更活泼,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六: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一: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我在教《我懂事了》一课时,力求创设各种情景,让儿童通过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感受自身的成长,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本课注重心情体验,特别是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课一开始,我设计的是“猜猜我是谁”,猜照片的活动,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利于拉近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成长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作好铺垫。紧接着,我又塑造了小学生这一卡通形象,借助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身的成长,引发长大的思考,通过角色理解、表演等活动,激发起学生关心体贴家人的意识和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对学生的劝说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摆在课堂的重心,由学生的劝说随机展开教学,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由“你对自己>长大了、懂事了有什么愿望吗?”一问让学生从体验长大以后的美丽憧憬,说出心中的愿望,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说出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以自己的愿望作为动力来促进孩子努力实现。

值得思考的是:课前我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调查学生最引以为荣的长大懂事了,以便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整堂课中,不能一味地只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师更应注重方法的引导,比如:怎样更好地照顾父母等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本课的设计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面向学生的生活,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篇二: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呼唤“绿色交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对本地区交通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2、让学生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

由于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设计上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谈交通好处、交通问题、行为辨析、畅想交通。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注重体验,获得真实感受。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产生情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体验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就能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比如在讲交通事故方面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到后来有点内容没有完成。如果在交通方面掌握好时间,那么后面的内容完全可以完成。因为交通事故和汽车污染讲完,同时占地、能源、交通堵塞问题也就解决了。

篇三: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不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七:论坛品德与社会画画我自己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画画我自己》教学反思

有幸参与国培计划的远程网络学习培训,给了我一个新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资深的专家教授作指点、有动手操作的空间、有展示交流的时间,在这个操练平台上,只能借助这个平台,多花一些时间,多在网络上浏览一些有用的东西,多对照比较、多与学员交流、多总结反思,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达到这次培训的目的,我深信自己一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就我执教的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画画我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敬请专家教授及各位网培学员指正点评为谢。

教学反思一、以活动促发展

《画画我自己》一课的主题是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这对于自我中心倾向还比较明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特点,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并在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能够发扬自己的优势,不断克服缺点、追求进步。本课活动丰富多样,有猜猜他是谁、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画画写写我自己、啄木鸟行动等。这些活动有课堂内的,也有课堂外(快

乐收藏包的制作、父母的话、个人小档案、自己最拿手的作品等)的;有学生内在的(啄木鸟在行动、我的打算等);有学校的(同学寄语、老师寄语),也有家庭的(父母寄语)。通过各种活动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对自我的理性认识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生动有趣的活动深入浅出地引导儿童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它告诉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像花儿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它让学生积极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正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在活动中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反思二、以过程评价促发展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正是由于课程的这一性质,使得终结性评价很难全面而准确地完成对学生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历程的准确评估。而过程性评价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关注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变化过程,完成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评价。老师、父母、同伴、亲人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鼓励与评价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教学“同学眼中的我”时,我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方法和理由,充分展示学生的长处)他还有没有别的长处?我听说你在家挺能干的,

是吗?(让大家不仅仅满足于猜中的喜悦,启迪学生从生活、学习、活动、主观能动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认识一位同学,共同发现更多鲜为人知的特长。)你好,认识你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认识你,真好。(一句句问候,让更多的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的自我认同、自我悦纳也许从这时开始走向深入。)你们对同学可真关心,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成功都在你们的眼中。听了同学们说的话,你想不想说些什么?(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心存感激,这是形成社会感的重要基础。)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唱歌,愿意和他一起一展歌喉?(如果说社会是个大舞台的话,那么学校、课堂就是排练厅,是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排练厅。他们正是在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后,才迈开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只要你继续努力,说不定会成为……(“皮格玛利翁”效应的灵活运用)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等环节的教学让儿童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同时,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满足了他们的群体归属感,增强了对自我的信心,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这正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教学反思三、师生同参与,生生互动

本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并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向学生敞开,教师在教学中是对话的激发者和全身心的参与者,而不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以“导演”的身份来控制教学,于是,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与学生整体生命投

入的过程,这里不仅仅是认知这一维度的投入,还有师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丰富情感等其他生命维度的投入,正是因为这样,师生平等对话才得以展开,对话关系才得以生成。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他们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教师呢?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思考得再周密些,准备得再充分些。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学生全面地认识,以及较强的教学调控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儿童注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追求任务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赞许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猜猜我是谁”活动。这一活动的创设,立即使学生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他们在此敞开心扉,自由发展,可谓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两者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教育亦有效地发挥了效益。在“快乐包”里不仅有全班同学的《小档案》,也有老师的。一位组长随意取回的《小档案》中,不但有同学的,还有老师的。当一位学生拿到老师的《小档案》时,立刻就猜了出来。啊,他是多么兴奋!多有成就感!不一会儿,这组的同学都欣喜地看着老师,不一会儿,周围组的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不一会儿,大家投入的热情更高了,人人都努力去猜自己拿到的《小档案》的主人。老师呢?她正拿着组长发给她的《小档案》,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呢!

教学反思四、教学设想

以后有机会教学涉及父母的课文时,课前与家长取得共识,邀请

家长参加,为家长与孩子搭建桥梁,创造真真切切的情景环境,请家长认真地、用心地给自己的孩子送上一句充满激励的话。 让学生走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拉着他们的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爸爸、妈妈,发自内心地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您!您们辛苦了!”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父母,以此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八: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 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1、课本第58页的“不同角色”从学生自己为例,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在家,在公共汽车上“我”又分别是谁?初步建立在不同的场合,自己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接着(第59页),说说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

2、第60页“该怎样做”教材呈现三个场景----怎样做好游客、怎样做好小顾客、怎样做好小观众

分组议一议,然后根据议论的结果进行表演。把一个话题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

3、第61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空间,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看看,顾客,售货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并以“我的调查报告”作以呈现。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经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师:简笔画你真聪明。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安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

(课件)(1) 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

(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

(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周五上英语课时的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课件)

师:同样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扮演老师的角色,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当好老师这个角色。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

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我的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

社会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九: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 “我是谁”教学设计

朝阳慈济学校 张维英

教学目标:

1、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观察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同不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 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难点: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认识在不同场合角色的变化。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现在我在和大家一起上课,请问我是谁呢?” 生:„„。

师:“星期六,我去看望我妈妈了,那时我是谁呢?” 生:„„。

师:“现在,教室里有这么多老师在听课,对于他们我又是谁呢?” 生:„„。 小结:看来,老师成了百变金刚了,在不同的场合里有不同的角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我是谁》。(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一:说说“我是谁”(学习新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

1、 请同学们看图片,想一想在这些不同场合里“我”是谁?(课件出示图片)

(1)在学校里——我是? (2)在商场里——我是? (3)在公共汽车上——我是? (4)在家里——我是?

2、教师请学生起来汇报并板书。 (学生、顾客、乘客)、孩子。)

3、教师引领学生们讨论——

(1)在我们班里你担当过哪些角色? (生:学生、班干部、队干部、值日生、图书管理员„„)

(2)在社会生活中你担当过哪些角色?(课件提示)

4、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充当过这些社会角色,都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我们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课件:该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该怎么做呢?

过渡:刚才大家一起了解了同学们的不同角色,那么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又担当了哪些角色呢?

活动二:猜猜:“他是谁”(认识身边人的角色)

1、 课件出示爸爸与妈妈的角色变化。

2、 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人或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担当了哪些角色?

活动三:演一演,猜一猜

出示课件,提示角色表演要求。

分小组表演,集体评价。

角色互换:

老师:(1)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对学习没兴趣,你会怎样做呢?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调皮,学习落后,你会怎样做呢?

社会实践——小记者行动

请大家扮演一名小记者,去街上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行人与文明督导员、司机与售票员、病人与医生、清洁工人与路人、交警与司机等人员,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没有?

课件出示,学习怎样去调查并写调查报告。

总结课堂: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我们是学生、顾客、孩子、还是乘客,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我是谁

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当好角色,有责任、尽义务。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篇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设计

《我是谁》 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翟亚妃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简笔画

你真聪明。

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温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人又是谁?

(课件)(1) 成龙叔叔问:我带儿子去看爸爸,我是谁?

(2)阿姨问:我带我儿子去旅游,我是谁?

(3) 奶奶问:我们一起快乐地唱歌,我是谁?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在上课,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

师: 那除了我,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听课的老师。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

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角色——责任

社会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60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