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

2016-01-12 09:20: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一:初中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反思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数学先学后教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一:初中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林志强

来源:《中学理科园地》2012年第06期

摘 要:“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实施一年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在 “导学案”编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等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先学后教;反思;改进对策

结合近一年自身实施“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反思在 “导学案”的编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等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导学案”中导学问题设置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考

(一)存在问题

问题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不是以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本质上仍体现以“教为中心”,因而有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达标检测的设计不够科学,主要是没有注意练习的“量”和“度”。“量”多了做不完,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度”太难了,也就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目的,也就使得之前的所有努力“功败垂成” !

(二)今后思考

1. 明确目的,难易适中。首先,问题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最终解决问题起什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问题,并准确地加以表述。其次,严格控制问题的数量。选择一些繁简得当,难度适中的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跳一跳,摘得到”,以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设计如下的预习题目:

“阅读下列对话,解答问题:

小明:请聪明的你根据对话内容,求出1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各需要多少钱?

小陈问阿姨,我买1本笔记本和4支钢笔,共需多少钱?阿姨说:刚好18元;小红说:我买1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刚好6元。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问题。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问题。”

这样既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又引导学生探究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少提质量粗糙、简单重复、无关紧要的问题。如导入新课时设问,要力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接触新知识后要在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注意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

2.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问题要有层次,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在编写时对学生心中有数,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维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

二、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存在问题

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今后思考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取信息,继承文化传统,了解外部世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这种机会不只在课外也在课堂内。对于教科书上已经写清楚的许多内容,要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一一复述,讲题时也不必逢题必讲。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抓住时机,及时指点迷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化难为易,提高阅读质量,最终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局限于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还应当包括学生学会提问。首先应当强化问题意识,培养质疑兴趣和勇气,从一开始质疑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到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再到质疑书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学会问,在“问什么”“怎样问”上作具体指导,碰到一个命题,要习惯于问一问它是否是真命题;某个条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某种特殊情况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其他情况还能成立吗?等等。从而使学生走向学生问教师,问同学,问自己,最终使自己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例如有以下题目:

“食堂存有若干吨煤,原来每天烧煤3吨,用去15吨后,改进设备,耗煤量降低为原来的一半,结果多烧了10天。求原存煤量。”

绝大多数的学生解法,包括参考答案是采用如下解法的:

“设原存煤x吨

依题意得

(x-15)/1.5-(x-15)/3=10

x=45(吨)

有一位学生用以下解法

设原存煤x吨

依题意得

x/3=(x-15)/1.5+5-10

x=45(吨)

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培养的。只有把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好,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要不断地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提炼、发展,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于其中。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章内容,一节内容,一节课都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找出前后联系,谈谈学习感想。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推广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后的一个环节交流学习收获就是归纳总结升华的过程。当然,学生在归纳总结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抓不住重点,占用时间过长,内容重复,理解认识不全面等。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指正,使之逐步成为浓缩、整理知识的有效操作。

4.培养学生复习能力。“温故而知新”,科学的复习,不但可以使已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同时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尽量通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回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逐渐缩短复习所占用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认识规律和复习方法,还要要求学生制订复习计划,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用合作代替思考。课堂教学中,小组中的每一个人说了一遍,合作即结束。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用合作代替思考。说到底,这只是立足教,而不是立足于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合

作不应该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但是不能代替思考。

2.向学生暗示问题结论。在合作学习中,担心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或者不能在自己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会在学生没有讨论多长时间,没有解决合作学习的问题时,就把问题的结论暗示学生,有的甚至干脆把结论告诉学生。显然,学生得到的结论并非自己思维的成果。

3.学困生参与度不够。合作学习确实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困生就成了听众,他们往往越过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较少;同时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二)今后思考

1.精心组织,提高效率。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主要竞争方式。同时,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

2.规范行为,培养习惯。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规则,规范组员合作学习行为,培养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引领下制订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3.结队帮扶,促进合作。为了帮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所进步,促进全体组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可将小组再分成2人小小组。这些小小组由一个成绩或表现较好的与一个成绩或表现较差的同学组成。这样的小小组既是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单位,又是最小的行政单位。这样的小小组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两人面对面交流,无论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全身心投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4.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初中生源大部分来源于外省市,例如笔者所教的初一年七班共有学生58名,本地户籍的只有15名。由于外籍学生流动性较大,学习条件比较简陋,有的学习的动力不强,热情不高,习惯比较差;有的有自卑感。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既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

四、评价存在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存在问题

评价缺失或不恰当。虽然也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但却不对各组的合作学习作评价,或者即使做评价,对评价结果不加记录和处理。

评价还没有面向全体。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视对小组内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的评价,不褒扬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建立有效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人是有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存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教师要有合理评价的“水平线”,既要关注小组整体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好得多。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可采用自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贵在参与。讲多讲少不苛求,说对说错不要紧,允许学生有想法就说,有意见就提,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要克服那种只有少数学生讲,多数学生听的现象。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①教师对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提交的成果做出说明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即抽取得方式,也就是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用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②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③个别测试。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但检查学习质量时,应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操作,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定小组成绩。④课堂小测。

(本文为福建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陈埭民族中学“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教学模式研究》和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洋思经验的精髓。在学习、反思、尝试的过程中,我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谈出来以便我们共同进一步探讨和提高。

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我的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激发兴趣—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激发兴趣:无论那个学科,注定兴趣与知识的掌握有着极深的渊源。因此,教师一进课堂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提出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并出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以问题式最好,因为疑问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望。

指导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互学互教:教师评定、补充、更正是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合作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点拨。 当堂反馈:"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或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或是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训练,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教师都当堂批改指导(个别)。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并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而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预习,尤其要重视延伸性指标,布置的课外作业则要有拓宽性。

我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教师的作用:

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构建,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如同下达任务那样,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加强督查。(1)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了解、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3)明确教的方式。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

促使学生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绝不就题讲题,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教师则更正。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5、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竟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都是教学设计是要解决的问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归纳,不断创新,才能进一步探索出一条既包含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神,又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特征的新的教学之路。

在教学中实现先学后教

一、指导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例如: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时,教师可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1课文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先后写了哪几个地点发生的事情?2这些事情又是按什么线索(明线、暗线)串连起来的?3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位学者?4作者为何要弃医从文?这几道题目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能让学生初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拼命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二、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

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那充满哲理性的结尾,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对此应多讲一两句。在这一环节中,教的内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纲要求理解的,就要讲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然后上升为理论,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怎么运用。如对二重复句的分析,学生常见的错误是对第一个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然而,这是分析二重复句结构层次的关键,“一步不慎,满盘皆输。”教师对此也要多讲一点,以帮助学生如何总观全局,找出全句的第一个结构层次。在“教”的这个环节中,自然不是教师“一言堂”,老师教的方式是:先让会的学生讲,讲对了,老师不重复;学生讲得不完整,老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老师要改正。如在与学生讨论明确“鲁迅对他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对他笔下的范进所持态度相同吗”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相同,都持批判态度。”有的同学说:“不相同,前者持同情态度,后者持批判态度。”显然,这两种答案不完全正确,教师此时就要补充、更正。

由此可见,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作业”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先学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有多高。

浅谈“先学后教”的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次历史性改革与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满堂灌,四十五分钟内,学生始终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独立思考,积极质疑,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的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课改理念,它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通过“先学后教”,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先学

“先学”的核心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明确学生“先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有计划地先学每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适当超前。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盲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下的乱学,要培养学生“先学”的习惯并以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让学生的课前“先学”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先学”任务。(二)指导学生“先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不应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要“先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不同要求。应考虑内容的难易程度,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等。对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要“先学”。让优等生当好后进生的“小老师”。针对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让学生自己推导、演算,练习,突破重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潜能,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落实学生“先学”,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产生困惑、碰撞,让学生带着

问题走进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和老师点拨,让课堂变成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场所,让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在教学中讲授三角函数、立体图形认识等,常要求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后进生提出的问题让优等生先解决,教师再点拨、补充。通过“先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正确评价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教师放手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学得更好。要相信每个学生,让学生有信心,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四)检验学生“先学”,最好的效果是“作业前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对“先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先学,要明白该弄清哪些问题。学生在“先学”后,必须做出书面作业,经过一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找问题,弄清所学内容要搞懂的知识。再根据学生的“先学”确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有人认为学生 “先学”了,原来充满悬念的课堂引入没有了,只能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课本上的例题更难讲解,会的学生不愿听,不会的学生因一知半解听课中也会走神。课堂教学更难组织了。其实不然,既然学生已经“先学”了,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教学,学生的收获不是更大吗?“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教得好可以点石成金,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的高度;教不好就是炒冷饭,学生听了索然无味。这样,就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以学定教。决不能再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更要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二)以教促学。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先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更高层次地学习。

(三)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毫无所知,完全陌生,具备了建构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常规教学,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相互学习和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的再认识、再深入、再发现。

三、辅导

“先学后教”后,要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得更轻松,进展更大。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要加强个别辅导。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当好“小老师”,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予以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会发现学习方法的对错,不断调整、完善,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锻炼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练习稍难一点,部分同学就会力不从心,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会骤减;分析难点的时间就会不足,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出一条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先学”的核心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尝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也说明了一点: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能学得更好。“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里,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阶段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二、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三年级第一单元“用鼠标玩扑克牌”的时候,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1、怎样打开游戏?2、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三、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最后,学生自学后教师要收集资料,使学生自学的信息能及时反馈。通过信息反馈使学生或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在自学中,开始还不知道自己的自学方法是对是错,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三:先学后教,凸显数学本质(教学反思)

先学后教,凸显数学本质

——有感于《直线射线和角》教学

课堂改革是为了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新课堂,把学习时间让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质疑,使每个学生都能走进数学本质,使课堂具有真正的数学味。达到这种目的,教师要做的是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相互交流、提升学习力的真正课堂。

5月8日举行的区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主题就是“生本教育,先学后教”。,我执教的内容是《直线射线和角》,通过这次优质课比赛,我结合本节课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用好教材,凸显数学本质。

教师读懂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关键。那读什么呢?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后,读出教材中的“教什么,怎样教”,读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有些公开课上,有的老师干脆不用数学书,自己另辟蹊径,一节课下来,学生连书都不用打开。这样的课,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也能学会,但仔细分析能发现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没有深入地理解,只是处于记忆知识,模仿、技能训练的层面,而且有很多无形的资源浪费了,如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没有得有机的渗透。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把学生表面化的学习变成充满数学思考的学习过程。

《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课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在进行预习指导时,我就是让学生读课本,找课本中告诉你的关键句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通过预习做到先学,然后在课堂教学时以预习检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导学单是让学生自学的“拐杖”,让学生有目标预习,避免翻书看一遍就是自学了的想法。本课两次使用导学单,设计两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学习直线和射线,分成两个教学活动:预习检测和检查导学单。第二大板块是角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学,然后由学生介绍角的知识,从看课本介绍到脱离课本介绍层层递进。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自

学,学生讲解为主。

二、交互研学,凸显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教”与“学”同“做”相结合。也有利教师于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以下几点开展课堂教学。

1.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探索这个“做”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如:在教学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这两个特点时,我通过判断题“一条直线长2厘米”来落实,先让学生自己判断说理由,再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出意见,再纠错同时观看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无限延伸的特点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导的作用,老师听不同的学生发表相同或不同的见解。以练习的形式来突破知识点,老师要尤其注重纠错和评价。

2.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实施“三环四得”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板块活动的设计。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以导学单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现实”进行了“数学化”的过程 。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两个单元,分别是“直线射线”“角的知识”而在学习第一单元时要解决的问题是直线射线的特点、线段直线射线的画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如果以导学单的内容依次交流下来,新授课好像变成了交流课,而且有重复的味道,本节课我从检查预习效果入手。片断一:独立练习并反馈。

师:课前请大家进行了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效果。独立完成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怎么做的?(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第一题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这一题的设计主要为了解决端点

个数的问题。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对小老师的讲解大家都认同。

师:下面继续说一说第二题。第1小题还是解决端点数的问题,而第二小题需要突破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重点开展讲解、纠错、争议等过程,也就是经历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

这一交流的过程,老师没有用现成的导学单去框住学生学习的思维,而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以练习的形式就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进程。

片断二:检查导学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用掌握的知识来检查导学单?

第一题这里让学生个别回答,教师重点引导生活中的射线举例。

第二题图形的展示请学生讲、学生评、集体纠错,再由教师板演正确的画法。学生评价时从画法正确性和图形的标准化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而在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要求学生用图示法或表格法,这里有一定的难度,班级中只有个别学生会,所以这里也请学生进行讲解,不要求人人都会表示,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其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很容易表达清楚。在此时,教师要起引导作用,根据板书自然形成表格,让学生看到用表格来比较更清楚、直观。

以上教学片断中,虽然是检查导学单的完成情况,实际上是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特点上的巩固及更深入的学习。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交流过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将学习的方法融于无形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三种线的本质的、整体的感知,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投身于数学的探究中,体验了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化”地思考问题。整节课充满着数学味,实现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我觉得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走进了数学的本质,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为此,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少教多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相互交流、提升学习力的真正课堂。做为老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质与量,关注课堂展示、引发学生对知识或方法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真正把数学的本质体现出来,实现构建“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新课堂。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2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12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文武镇初级中学 张发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校响应上级号召,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优质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思想,我校在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校情、生情和师情,尝试实践 “ 121”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121”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学生能力。现根据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121课堂教学模式,即:复习引入约5分钟,引导自学约10分钟,释疑解惑约20分钟,训练反馈约10分钟。“121”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只给出最低限度的导向材料,几乎不参与具体的项目,当学生产生了不能用现有的观念或模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再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复习引入(约5分钟)

教师采用复习旧知,或情境等不同方式引入课题,引入应简洁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新课学习。

二、引导自学(约10分钟)

课前约十分钟教师发放预先编写制定好的导学案,依据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在此阶段,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情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制定学案,对学案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的设想,这个问题学生能否自己解答,有多少人可以自主解答,多少人需在别人的帮助下解答,决定采用什么方式反馈,由什么人反馈,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达到的哪些目的,回答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一种情况怎样解决都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引导自学中还需适时参与学生学习,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不至于让学困生掉队。

三、释疑解惑(约20分钟)

课堂中间约20分钟进行师生反馈交流,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要求做到“三讲与三不讲”即: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删除课堂的无效环节,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善导精练,反馈矫正及时进课堂。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简化教学的过程与环节。教师的讲解一定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解决问题;如仍有疑惑由教师点拨、引导,直到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四、训练反馈(约10分钟)

最后10分钟可以让学生完成学案自我检测部分的练习,或讨论小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但教师在这个环节编写练习题尤为重要。数学练习题是实际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抽象和理想化模型。学生通过练习题的解答,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拟和演习,是数学教学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编选好练习题,便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练习题不应太难,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感到数学题高深莫测;也不能太容易,一目了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编选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练习题。既要针对教学中新授知识、阶段复习和总复习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出模仿型、熟练型和创

造型等不同的练习题,又要面向全体,照顾差、中、优生,编选出基本题、提高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理解,以求全面掌握,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从中都有所得。差生不会因不能正确求解问题,而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优生也不会因自己的“余力”无处发挥,而觉得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要针对实际情况,使编选的练习题既有一定的坡度,又要有丰富的层次。突出实践性,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数学现象,如果练习题能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解释、解决某些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习题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所以编选习题时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践性,特殊性,以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在实处。

五、反思

(一)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这就体现在引导自学阶段,教师示案导学,学生明确目标,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教师巡视学习情况。在释疑解惑阶段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听讲、示范-模仿;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121”模式课堂可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释疑解惑阶段同样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在训练反馈阶段,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121”模式实践中的困惑

1、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背景掌握的不足。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有时课上所举的例子看似很简单,但对有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大脑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模型。

2、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有许多内容是纯粹的数学知识,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联系实际,这里面就有一个数学与实际联系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建模问题--将实际问题化归成数学问题,这不是所有学生很快就能形成的能力。

3、对有些数学问题学生生活经验少,教师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感知,从而埋下了隐患,后续教学想纠正和提高都很困难了。比如带学生到跑道进行实际感知,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一定有效果,但也不能一次就让所有困难生过关的。

综上所述,“121”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其闪光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须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力求使其尽善尽美。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践与反思F

附件2:

巢湖市2009年中小学数学优秀教研论文和教学案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关键是选择什

么样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

方法虽然有它的长处,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解式的教学

方法着眼于教师,教师完全是以自己设定的认知水平来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认

知背景、认知素质、认知策略的差异性。在常态的教学情境下使用讲解法进行

教学,往往三分之一的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思维,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似懂非懂,

另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听客和看客,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是学生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只需听从教师的分析咀嚼,自己

只是接受、消化,这样教学的负面影响是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技能、品质得不

到培养,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或高分低能,或依赖不成成为差生。

本人从教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尝试使用江苏

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完善,

效果明显。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探究。学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

句,明确地提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

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

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讲话

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

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疑难问题,并认真分

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②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③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当堂训练”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运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①

为了充分发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作用,每节课我还精心设计《学习纲要》,学生人手一份,每天放晚学前发给学生带回家预习有关内容。《学习纲要》主要内容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新知检测、练习检测、新知拓展、作业布置、学生小结等内容。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和感受:

1、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好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困生给予精心辅导,师生关系融洽,从而建立起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重视把教材的处理转化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和提高数学思想。围绕这个目的,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内涵所在。理解并落实这个内涵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行的,必须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共同向教材学习的民主气氛,使教材成为数学知识内容与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中介,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将教材的思想转化为自已的思想,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自已的感受和体会,将自已的所思所想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传授给学生,使教材的内容“丰满”起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纲要》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概念和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中体会并形成概念,不自觉地利用教材辅助学习,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交流。

“教会学生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是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的第一要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并由“学会”变成“会学”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人本原理,充分启动学生内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教师辅导外,提示他们可以向周围学生请教,发挥“兵教兵”优势;在新知检测和练习检测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判、完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优化课内解惑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说:“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的活动,你是一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老师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老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而已,最多十分之一,你就是特级教师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行“有疑则讲,无疑则不讲”的方针,教师少讲、少板书,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与机会多留给学生;少做示范,让学生自已探索和感悟;少站讲台,和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讲服从于学生的学,且服务于学。讲多讲少,讲深讲浅,以何种方式讲,均取决于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时效率。

学生经过长期“当堂训练”,大部分都能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作业,提高了解题速度,杜绝了以往作业抄袭的恶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与对策:

1、部分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整体效果不明显。

一方面,年青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难于胜任教研教改重任;另一方面,中老年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只有少数教师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名师创造名校,名校造就名师。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之举。学校要在教师中挑选出几位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并有一定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建专题教研组,校长亲自负责,通过设置机构,建立制度,安排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教改实验,积累经验,全面推广,我想一定能发挥出这种教堂模式的巨大作用。

2、班额大,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时效果不明显。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班额在45人左右的班级。农村学校现在的班额太大,学生参差不齐,分组活动时部分学生容易借机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兵教兵”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另外,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辅导学困生,导致少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不明显。

从近年开始,农村部分学校学生数逐渐减小,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好的教学环境。

3、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提前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因为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15-18分钟,如果不预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练习,在时间上一般很难及时完成。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在外打工,学生缺少监护,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差,如果教师督促不紧,不及时提醒,学生不预习,采用这种模式的效果就要差一点。

为此,我一般超周备课,精心编制每节课的《学习纲要》,放晚学前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纲要》预习第二天的新知内容。上课时一般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班级巡视一遍,检查学生是否预习。长期这样巡视,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按要求预习。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六:先学后教——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先学后教——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减负增效”的背景下,40分钟的课堂效益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也成了每位教师需要处置的难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它能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关键词】预习 科学方法 有效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中国也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深入了解学生,树立正确预习观

首先,小学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等等,但是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不能忽视,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教材的预习、理解、掌握能力,影响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一定要去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了解的情况,再因人而异的布置预习任务。

其次,认真钻研教材也是布置预习任务的前提。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预习,而且即使的确需要预习的知识也可有所侧重的进行预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合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第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预习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预习,既可以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又可以是学生集体的行为。对于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

有时候需要预习,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有时候则不需要预习,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到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要不要预习,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了。这些,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具有的“预习观”。

二、把握学科特点,明确预习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可见预习的作用十分重大。

1、预习让“教数学”变为“学数学”。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另外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再讨论,学生便会拿着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预习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预习使“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很多教师开始发奋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并指导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得以解决。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我总觉得教师预设的生活问题往往成人化。例如“出租车”问题,大多数学生外出时乘坐出租车一般由家长付款,学生很少自己付钱,因此这种看似生活问题实际上是成人问题,与小学生还是比较远。不妨请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合理地应

用于教学,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这当然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预习题目,使学生准确地寻找到所需资料,为实施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这样的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3、预习让“零认知”变为“有所知”。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写道: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国古代也有“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精辟论点。如果能把学习活动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就会感到亲切、自信,从而产生认知的冲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建构知识。预习就是联系它们之间的一座桥梁,预习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以便提前进入思维状态,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回忆旧知,与新知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建构新知,继而掌握新知。学生准备了一定的知识,能节省时间,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后听课,使学生的思维从“零认知”变为“心中有数”,又能做到“有的放矢”,遇有不懂的问题,遂倾注时间思考或倾听,效果明显提高。反之,没有预习,上课时一头雾水,正像有人说的:“在迷雾中寻找出口”,可是“迷迷糊糊中”很难找到“出口”,而且身心紧张,效果不佳。

三、掌握科学方法,有效进行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

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概念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① 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② 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像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区别。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③ 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

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再如预习《除法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除法与乘法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数学是姓数的,数的计算自然成了数学课中的重头戏。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

(1)看懂例题

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七:数学课改教学反思

数学课改教学反思

国庆小学郇吉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已全面实施,深入发展,在这一教学模式引领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巨大影响。我结合自己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学习及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对课堂结构的反思

首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先学后教”而言我认为:“先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而是在教师事先给出的“自学指导”下,让学生先明确任务,在一定的时段下自学相关内容,完成相关检测题,。“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教,是在学生通过先学环节中漏出问题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先让大部分学生谈认识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分布自己的答案和结果,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求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细化,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便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最后“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当堂落实”主要抓好两方面: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课堂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学习节奏,优化教学的过程,合理重组教学内容,通过具有鲜明个人组织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快乐与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对课堂效果的反思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面向了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消除了原来由于教师的忽视而导致的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

2.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指导,预习完成了大部分基础知识,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了课堂容量。

3.课堂的有效性及教师驾驭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教师角色转变,课堂

上教师讲的内容大量减少,使教师有原来传统课堂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情,及时辅导后进,及时矫正错误,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教师课堂上能主观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使得教师课堂上二次备课的时间更加充分,从而减少了教师课堂上的失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驾御水平。

4.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负担。通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课堂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到了学习不再是负担;另外通过“当堂训练”,实现堂堂清,学生也减轻了负担。

三、对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模式易学、真经难求,在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改中,却出现了诸如下列的一些问题:

1.仅靠课堂的四十分钟,对于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难以做到“四清”。

2.学生自学能力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看书仅仅是用眼睛而不用脑子,使得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形同虚设。

3.我在进行教学时,有时可能只是从模式上突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模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而对其理论、思想、策略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需要我们下大工夫去做。

4.我们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形式上,而课前、课后的一些配套的工作不是很系统。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到:

1.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进行针对性强的学法指导,努力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效率更高一些。

2.师巡视过程中,要加强对差生的关注、指导加强分层次教学的力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在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多下工夫,如:课堂上如何导、课下如何清等等。

4.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处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充分预见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愿各位老师在教学中多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教学异彩纷呈,更加科学、完美,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八:浅析“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反思

浅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反思

数学教研组

2014年10月14日我校教务处组织了“同课异构,先学后教”的

研讨观摩课,通过听课,评课使我感觉到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

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策略在交流中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我校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课堂教学模式做一粗浅的分析。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区别。建国

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会的教不会的也教,不管学生,练习和作业课都放有课后,学生负担过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自学。这一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作业练习在课上,减轻了学生负担。所以,“先教”和“后教”有本质的区别。

先学——学生在自学指导下进行自学,自学结束,通过回答问题或

板演或完成反馈练习,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这些

问题就是教师要教的内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做到以下三点:⑴积极主动按要求自学——主动性。⑵都积极参

与(讨论、板演、发言、练习、实验„„)——参与性。⑶积极讨论、

探究、合作学习——互动性。“三性”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老师调控课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水平的高低。

后教—— “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 教

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

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引导学生说、讨论、做实验,在动手

动脑中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构建

新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别问题,通过教师启发、点拨帮

助,学生在思考、解答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对于自学、讨论也无法解决

的共性问题,教师要集中讲解,集中讲解的内容很可能是重点难点内容,

既然是集中讲解,就得让全体学生都注意听,老师要么就别讲,讲就讲

通,讲明白,辅助各种手段(实验、课件等),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且做

到举一反三。集中讲解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而且要做到言简意赅,深

入浅出,通俗易懂。“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教学生,学生自己教自己,

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课堂不再是以教师

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

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这样课堂上能够省

出好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

过10-1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15-20分钟”。教师的后教主要

看以下三个方面:⑴看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视、督查情况;看教师对在学

生自学、自学后回答问题、板演等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等

课上生成的资源,所采取的策略是否得当(即二次备课怎样)⑵教师引

导、帮助、启发、点拔是否到位、恰当。⑶“兵”教“兵”发挥得怎样?

2、“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四点精髓

一是目的性非常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

的目标要求,在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中都有明确要求。二是教师主导和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

主宰者。三是每节课都有课堂练习。每节课学生都进行15-20分钟的课

堂练习,当堂测试,学生自己答自己的,不许问老师,不和同学讨论,

考试一样。学生堂堂有考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不怕考试,中

考就会拿高分。四是上课象考试一样紧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

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课下就可以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因为

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所谓“上课象考

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平节奏。考试的特点是有

规定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

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午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3.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首先我们任课教师老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程序是:激发兴

趣—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1)、“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颠覆了我们课堂惯常的认识。

新课改以前,在我们的心目中,课堂应该是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的,

教学中应该出现跌宕起伏,激情四溢,教师作为组织者,教学的主旋律

应该掌控在教师的手中,至少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

完成,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在支配着自己,上课要上出精彩,学生活

动要热闹,教学要有高潮,至少公开课要上成这样才能算是一节好课,

而且教学中时刻还得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针对这样想法,我们在上课前对上这堂课如何实践“先学后教”进行

了讨论,然后按“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开始尝试上课。在课堂上我们

的先学并非课前预习,而是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事实上通过前一

段我们的实验,也说明课前预习的效果并非很理想,学习好的孩子往往

就是自觉性强的孩子,他们肯定认真进行自学。而成绩差的学生偏偏也

就是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所以自学效果多是参差不齐的,这样还没等

上课呢,学生就有了一定差异,再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慢的就更慢了,

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们原来在每节课前都是留一定时间要学生交流

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先借助兵教兵的策略,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开展教

学活动。并且在板演时都是让差生展示预习作业,便于发现问题,使差

生不至于被拉得太远。

(2)、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课前的辅助环节和自学检测的设置。

所谓的辅助环节就是指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出示好学习目标和学习

指导,是洋思制胜的法宝之一。教师只有把目标写准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方向。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和让学生盲目地学,其效果当然是不同的。再有对于自学指导的制定,更是对于教者的考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自学指导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看什么,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时间,明确自学的要求。而对于自学指导的制定,我们要下足功夫去做的,因为学生自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自学环节是整节课的基础,这一步要是没搞好,后面的环节就难达到高效,检测时错误率就高,教学难度就加大了。所以在制定自学指导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如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如何去学。这只是一节课的开始,检测题目的设置,不能太难,应该是初步的,基本的,主要要以书本上的习题为主,量不能太大。检测的对象必须选择差生,因为他们最能暴露问题,他们的问题有典型性。要把检测作为后教的依据。教师事先的预设不可能做到准确预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3)、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嘴巴,学会克制自己。

课堂的起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

学。学生在理解或者练习时产生错误时,首先不是老师的说,而是请别的同学更正、讨论。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一定想尽各种方法要把学生教明白,我们永远不放心学生,离开我们的教他们能学会吗?而洋思的理念是,不教才是教,他们永远相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在他们眼里,只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主旋律。后教,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老师的教,而是兵教兵的另一种形式。这时教师要做的引导学生找出学生板演中的错误,要鼓励学生去说,尽量要学生去发现错误,去纠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论题,要注重揭示规律。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说依然是要先找差生说,然后由好学生补充,只要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说。这对教法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一定要在课堂上尽量克制自己,而放手要学生去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兵教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

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其次,教师集体备课、导学案的设计的实效性显著增强。教师都能认真准备、认真说课,做出水平较高的课件。再其次,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但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比如:

1.课堂教学时间明显紧张或不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容易提出新问题、发生争论,所以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

2.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何

教学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学生的“先学”还应该注重从阅读教材上下功夫,通过阅读教材,

从而理解教材内容,对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有“疑”才会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有“疑”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思想有了新的转变,对“先学后教”的教学理

念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贵之处,它实实在在,它培养学生的能力,它能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对其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由此我们深信学生是可以学会的,包括差生,我们需要的就是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创造学的机会,学会放手,学会信相信,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自学的。

为真正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

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成功还给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九:我和先学后教发言稿

我和先学后教(初稿)

来宾市武宣县黄茆镇周眷小学 覃洁华

各位同学大家好,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不成熟的教学思考我既激动又紧张。首先感谢王主任、陆明忠辅导、李连科辅导,是你们把我引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再次感谢我的好朋友黄春娟老师,以及所有帮助我的兄弟姐妹,是你们们给了我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我今天才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我的教学拙见。一直以来我的教学都是循规蹈矩,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讲学生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虽然一直追求上一节有效的课,但总是找不到一条出路。到2010年我的手机开通上网后我经常上网向名师学习,2010年的国培学习中我和黄春娟老师经常一起切磋、交流、探讨,寻求一种师生同时减负的教学策略。经过半年的学习研究2011年春学期我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赢在课堂是我的追求目标。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和先学后教”。

缘起

我相信“吃苦就是享福”能吃苦是一种幸福。2011年秋由于我们学校教师少的原因我勇敢承担包班二年级的教学任务。包班一天到晚跟着学生转,很累。逼着我去想怎么从沉重的负担中走出来,拯救自己,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管理班级,在学习中老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又能多学,采用借力式教学。记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偷懒”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所以要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权力”还给学生。 “赢在课堂”才能取得成绩。之后的日子我一直上网查找教学资料,学习名师们的教学方法,如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吴正宪教学思想、马芯兰教学法,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于永正教学法、薛法根教学法等等。我曾想尝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查了许多资料,但始终一直找不到一条出路。2012年寒假我学习继续教育书《教师怎样进行反思和与研究》时,看到蔡禁森校长的文章“不能让每个大脑偷懒”时我认真地品读起来让我茅塞顿开,看完后立刻上网查找收集关于蔡林森的教育思想及先学后教的相关资料。

认识

学习金子塔中,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而在现实的教学行为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是:教师讲授95%学生阅

读80%视听并用70%老师演示65%学生讨论45%学生实践20%学生教别人5%。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小组讨论”、“实际演练”、“马上使用”、“教别人”„„这些学习方式的效果在50%以上,以前我们会无意识地用了这些方式中的一种,当时的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学习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能力到知识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结合金字塔我们来看先学后教教学的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蔡林森校长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蔡校长把教学概括为三句话:(1)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3)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他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要从差生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水涨船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就像车行高速,既无法回头,又有时速限制,只有到了出口时(下课时)才可以松一口气。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其基本流程是:辅助环节(约1到2分钟,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约15分钟,读书看书、模仿练习、检测、提问)——后教(约10分钟,学生互相更正、师生互相讨论、兵教兵、)——当堂训练(约15分钟,即完成作业)。小学数学课的模式是“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基本流程是: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看一看(看书上例题)——记住10%做一做(做与例题相仿的练习,检测,暴露问题)——议一议(更正、讨论,兵教兵,师重点讲)记住90%——练一练记住70%(当堂作业)。

第一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还是不敢尝试。经过我们陆明忠辅导员的鼓励、帮助、指导。在2月28日学习《认识除法》时我开始了这种模式的第一课。尝试前我没有培训学生,我当时想:学生的课堂老师做主,老师还要跟你们商量?但现在想起来我错了,因为那节课我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后让学生自学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就问:“老师看那页书啊,怎么看啊?”我当时哭笑不得,在做一

做环节中我让一个后进生板演,她愣在黑板前不知怎么做…我艰难地上完了这一节课,这是失败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效果还是不好,但我没有放弃。我相信我会找得到符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反思

每天上完课后我都记下当时的感受,我一直反思:怎么会这样?原因在哪?应该在哪个环节下工夫?后来又上网查资料,看别人怎么做?第五次我把学习目标定位在可测性即学生看到的“学习目标”,只有“两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理解和运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用思考题导学例题,想着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学?我就怎么出思考题。这节课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后后就展开小组自学比赛,看哪个小组能静静地看书,自学后能完成检测题,后来课的效果比前面好些了。

困惑

之后我又在后教环节处困惑了。先学后教步骤简单易学,但每个环节里都浓缩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那么后教中怎么做才能实现“兵教兵”,会的教不会的,教师只讲学生的易错和易混点,学生没掌握的知识点。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案,“以学定教”,做好第二次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觉得效果还是不好,经过上来宾市数学论坛学习潘秀梅老师的《先学后教尝试》时我才知道我疏忽了尝试前对全班学生的培训,对小组长的培训,激励的机制不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所以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改变

在3月15日后的日子我又改变了,首先培训全班学生,培训小组长。改变观念为: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我还得跟学生商量商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

1、组织全班学生学习金字塔,怎么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学会怎样与同伴交流,强调在交流前要先听清楚要求,在交流的时候,要尽量控制声音,不能影响其它小组,听到交流结束的约定信号,要马上停止讨论;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本组同学请教,遇到本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别的小组或老师。每次交流,小组成员都要争取发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取各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多元化评价、使学生敢说、想说;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学、合作交流;及时检测先学或交流的结果;

2、培训学生怎么自学,学会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及思考题认真看书,边看例题边想边动手摆摆、画画。

3、怎么更正?在更正环节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

4、对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小组长怎么管理小组事务?培训怎么小组里怎么讨论?培训小组长让他们和组员共同完成以下任务:队名、队的口号、队的目标、队的分工即小组里说理由的顺序谁先说,得到任务时由从最后一名学生说起,互说想法,大家判断表决表决的方式可有手势、举手等;小组里谁教谁;小组里谁汇报学习情况;谁先回答问题;谁先上台做小老师。完成以上任务后我用一节课给他们小组演示交流。开始小组学习时小组里都是各做各的,我又亲自下到组里交给小组学习的方法。用顺口溜教小组长:大家齐步走一二一,大家都会

才是真的会,一个组就是一个人。每次小组学习都是先让学生个人独立学习后再给有足够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重视独学—对学---群学。莫让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每次小组学习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小组学习的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为做不好的小组找原因,让孩子们从自我观念转到集体观念,再根据各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积分。和学生约定好我们班的学习细则附二年级小组学习细则,评分尽量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每周一评出全班评出优秀小组、小组里评出优秀小老师、最积极的发言人、进步之星。制定评分标准做到加分、减分有依据。其次,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组和组之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培养孩子们团队的精神。再次,搭建组长交流的平台,让做得好的小组长教做得不够好的小组长,为小组长、小老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小组长、小老师的交流管理经验。

5、培训学生怎么做好小老师?让学生做小老师是我女儿对我的启发。我女儿四岁上幼儿园,回家后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模仿她的老师给布娃娃们上课,读书、唱歌、跳舞、管理布娃娃们的游戏而且津津乐道.我想每个孩子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管理者。喜欢模仿大人,那模仿老师上课、说话、管理小朋友就是最有趣的事情了。之后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就小组展示了,上台做小老师讲解。首先我让他们看我这个大老师是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其次训练他们在讲台的姿态,一回生二回熟,先轮流每个学生做一次老师,下面的同学指点。再大家评“这个小老师怎么样?”慢慢的学生上隐做老师了,每个学生都想过过做小老师的隐。

但直到现在效果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如何组织小组有效的互学互教、如何实现兵教兵、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这就是我的困惑,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收获

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到现在我觉的还是雏形的,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四人小组学习效果还是不好,小组合作时还是各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我想毕竟才二年级需要长期的训练,总会有一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但我喜欢上了“先学后教”。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使师生得到了解脱。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2、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4、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节省出的时间还可以进行其它方面的练习,如学习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种特长,提高素质。

是先学后教让我从沉重的负担中走出来,“忙中偷乐”。我上课虽不是很好但轻松多了,因为教师可以少讲而学生可以多学。通过在教学中尝试:“先给学生独立学习,再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授别人或请教别人。”我班涌现了一批小老师如:蒙丽蓉她能在老师不在课堂时给同学们上课、出题做作业、像大老师一样分配小老师管理班级。还有蒙乾、覃良荣、覃华养、李述裕、黄小彩、蒙金浩他们感受到教会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到台上做老师管理班级、给同学们上课是最有趣的事情。变化最大的是覃舒,由于家庭原因上学期她染上了赌博。这学期她变了,积极好学,主动学习,不再参与赌博了,在学到列如130-60=她能说出算理13个十减去6个十等于7个十就是70。进步最大的是覃俊,他是一个后进生现在能上台当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为什么”的问题。还有不喜欢与人交流的覃颖如为了学会她向组长请教了,进步之星有蒙小燕、叶江平、覃宝、黄祥翔。小磨蹭杨永林写字速度快一点了。我想通过两篇教学日记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3月26日

今天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时,出示学习目标后让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时,学生用课前做好的自制的数位表,一边看例题一边摆数,我下去巡视时看到学生一边摆一边说304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让后进生完成思考题,中等生更正,后教时先让小老师上台讲解。老师点拨:你发现数的组成由什么规律?观察304、580两个数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突出中间有0、末尾有0的怎么读?让学生上台像演讲一样说体会。才出现在比数的大小时的精彩,学生经典语言是:覃维兴说“100小于1000,因为100是一个百,1000是十个百,一个百比十个百小,所以100小于1000”覃华业说“330中百位上的3表示3个百,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00比30大270所以百位上的3比十位上的3大”。这一节课通过当堂训练,我能感觉学生有60%的学生能自学学会了例题, 课上有80%的达到了营养目标。

3月30日

今天下午天气闷热,下午的课怎么办?我让学生做书上80页的练习,按如下方式做:先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再检查两遍后---四人小组对比、校正、批改---小组完成后由组内最后的两名学生拿给老师再检查,这两名组员有错的再拿回组里讨论直到对为止。---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分任务小组展示做小老师讲解。今天的小组合作有3个小组做得比较好,他们是蒙丽蓉、李述裕、覃良荣这三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四人同步进行对较、校对,并用手势表示、举手表决,说明理由。最后我让四个小组到黑板做小老师讲解。当讲到用2、0、5、9组最小的四位数时小老师写2590,覃宝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数比你的小”小老师说:“哪个数?”“2059”小老师犹豫了好久。我适机引导到底谁对?为什么?学生小手如林,覃彩雪说:“最小的数要从小到大来排,应该是2059.”蒙丽蓉站起来说:“排数时,你要注意最高位千位不能是0。”此时我能感觉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运用这种模式来上课我的教学思维改变了,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不要想着怎么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会知识。打个比方就是: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教师带着孩子走过陌生的路;现在是教师告诉孩子,我们要走这条路,孩子自己去探一探,走一走,然后互相转告同伴该怎么走。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小组建设,关于导学的思考,

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篇十:先学后教教学数学论文

关键词: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中小学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大都着眼于把各种问题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教学质量不高,而且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学生主体的时代,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目标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学生的自学、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正适应了这种转变,它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简单回顾与本节有关的知识,或直接进入课题。

(二)呈现学习目标(可用小黑板或使用多媒体)

学习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在广度和深度上,须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揭示目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理解。

(三)呈现自学指导(可用小黑板或使用多媒体)

教师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时间和自学后检测方法。

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学自导的设计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生先学

“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地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或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进行“后教”做准备。

(五)教师后教

1、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普遍倾向性的问题。如果只是个别或极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导措施进行补救,而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教学

2、教的要求。不满足只给学生提供具体问题的答案,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知识的具体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3、教的方式。“兵教兵”的教学方式,指自学中已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进行相互讨论。老师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并对学生讨论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

4、当堂训练。当堂训练指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教师提供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不允许讨论。

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低起点、多层次,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导演

一样对学生给以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先学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有多高。

(二)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在“先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巡视和观察,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教师的“精讲”做好充分准备。

(三)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学生的个体称为“点”,学生的全体称为“面”。班级内部之间是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的。因此,题目设计要有梯度,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帮助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师还应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掌握对章节内容复习总结的方法,锻炼知识结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练习稍难一点,部分同学就力不从心,学习数学的信心会骤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反思,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找出一条适合自身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优化方案,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数学先学后教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数学先学后教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78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