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几和几教学反思

几和几教学反思

2016-01-12 09:34: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一:几和几教学反思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几和几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一:几和几教学反思

“几和几”教学反思

榆中县一悟小学 张德翠

几和几,是教学5以内数的组成,是为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上课了,我在简单的导入之后便让学生开始分小棒,但是当我说出“请小朋友们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之后,却发现一部分学生一片茫然地看着我,我当时心理就琢磨着:是不是他们对于“分成两堆”的意思并不理解呢?的确,有的学生对于我的要求根本没有理解,他们不知道分成两堆是什么意思,自然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我尝试着这样解释: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就是把小棒分开来,分成两份,并结合着手势,希望学生可以明白,但是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还是依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做。而且我在教室中走了一圈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把4小棒分成了2和2,这可能是由于我前面所说的“分成两堆”中的“两”所起的误导作用,他们只能想到把四根小棒分成2和2。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脑子中搜索着一切可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可是却一无所获。本来打算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并上讲台摆一摆,然后抽象出4的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一部份学生只想出了一种分法,第二,学生并没有理解分成的意思。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新课却还没有讲完,最后我只能自己把小棒的分法演示给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4的组成,再让学生观察分的规律,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一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上得非常不成功,学生显得很被动,一直处于接受的状态,没有很主动地去做。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主要从两个方面

来反思我的这堂课,并简略地谈一谈解决策略:

一、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无法理解

可能是在课前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我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分成两堆”这个意思,结果在实际上课时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我想这是我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对于我所提的问题理解起来很困难,他们不知道我要求他们做什么,我也无法明确地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如何向学生提出能让他们听得懂的问题,是我当前应该努力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还是得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什么都懂。学生如果不懂,教师就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智力差或是听讲不认真,我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听得懂我说的话。一年级学生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茫然无知,对于上课常规、作业要求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好,尤其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相对城镇的孩子可能习惯更加差一点,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我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该正确去引导,去培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该去了解他们,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决定采取“给小朋友分花”的方法来教学数的组成,即几和几。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上课听讲特别认真,老师想把4朵红花分给他们俩,你们能帮老师把这4朵花分给这两个小朋友?你打算怎么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呢?经过这样的一番导入之后,同学们都举手要帮老师分,我先让他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红花,试着自己分一分,学生很快就利用手中的小棒分起来,并且出现了不同的分法。这样一来,学生

自然而然地便把小棒分成了两份。随后要做的便是交流总结,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总结作准备。我先拿出4朵红花,再让听讲认真的两个小朋友上来站在讲台前,然后指名学生上讲台来分一分,首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分的过程,先给第一个小朋友几朵花,再把剩下的给第二个小朋友,于是便把4分成了几和几。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先请把4朵花分成1和3的学生上来说,再请把4朵花分成2和2的学生说,最后再请把4朵花分成3和1的学生说,让学生明白分的时候可以从小到大开始分,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让学生找到分的规律,这样便能从4的分成迁移到5的分成上,那么2和3的分成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关键还是得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样是教学数的组成,我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如何使学生明白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我想这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数的组成中,由于经验的欠缺以及对学生的不够了解,导致我在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之后却依然找不到良好的解决策略,无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使课堂出现了严重的瘫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显得很无力,没有有效的办法来扭转这一局面,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要做的便是课堂语言的运用,如何说得简单

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二步,是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与练习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找到所学知识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解题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再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只关注个别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机会,所以,通过总结,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课后便能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三步,是要关注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渗透接下来的一些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即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的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二:教学反思——几和几

教学反思

数学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几和几》 徐颙 2011.01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三: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几和几-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几和几》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几和几,就是教学5以内数的组成,这主要是为了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不用实物操作,采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指这一天然教具,将其贯穿可的始终。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情"激"学"。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

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1、本节课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猜测、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数学教法,使学生无法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乐趣,给人留下的是“数学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刚开始上的课。

这次的教学例子使我真正认识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很大原因就出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应使课堂上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应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像鱼儿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2、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

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师向学生提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研究内容:“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活动中,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活动,做足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等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三、几点思考:

1、如何向学生提出能让他们听得懂的问题,是我当前应该努力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还是得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什么该懂。学生如果不懂,教师就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基础差或是态度不认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听得懂我们说话,了解我们想让他们回答什么。一年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茫然无知,对于上课常规、作业要求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好,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该正确去引导,去培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该去了解他们,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2、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我想这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要做的便是课堂语言的运用,如何说得简单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二步,是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与练习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找到所学知识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解

xiaoxue.xuekeedu.com

题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再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只关注个别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机会,所以,通过总结,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课后便能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三步,是要关注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渗透接下来的一些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即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四:《几和几》教学设计—曾玉兰

《几和几》的教学设计

____曾玉兰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有序的思考。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欢迎吗?来,掌声表示一下。(学

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热烈的掌声!你刚才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慢动作示范一下?

学生慢动作拍掌

师:像这样两只手有分有合才能拍得响。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会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数的分与合,也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或者几和几组成一个数。

板书课题:几和几

二、教授新知

1、探究学习4的组成

师:其实,我不仅请了这么多位老师,还请了你们的两位老朋友,看,他们来了。 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图片

师:老师这有一些小红花,你能帮我送给他们吗?数数看,有几朵? 学生数。

师:把4朵花分给他们俩,你会怎么分?把4朵花分给两个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分

法呢?我们一起来动手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师:分好的小朋友请举手。

请学生汇报

生1:我把4个小圆片分成了1和3

师:4朵红花,我往左边移1朵,也就是把数字4分成了1和3。(板书)你的分法可真好,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生2:我把4个小圆片分成了2和2.

师:那我再往左边移1朵,这是把4分成了几和几?

生:把4分成了2和2。(板书)

师:真棒,还有吗?

生3:我把4分成3和1.

师:看,我再往左边移1朵,把4分成几和几呀?

生:把4分成了3和1. (板书)

师:小朋友们想到的分法可真多!刚才是怎么分红花的呢?

总结有序思想。

师: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这就是4的组成,跟老师读。

跟读,学生分男生女生读。(8’)

2、游戏巩固4的组成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这个游戏叫对口令,我说1,我对3,1和3组成4。(我们对一对4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之后,同桌之间玩(3’)

3、探究学习5的组成

师:小朋友表现得这么棒,又为喜羊羊和美羊羊争取到了一朵红花,现在是几朵?

(5朵)数数看,是5朵吗?

学生数

师:5朵花要分给两个人,要怎么分呢?把5朵花分给两个人又有多少种分法呢?还可以借助你的小圆片来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用小圆片摆。

生汇报

生1:我把5分成了1和4。

师:5朵红花,往左边移1朵,是把5分成了几和几?

生:1和4。(板书)

生2:我把5分成了2和3

师:5朵红花,再往左边移1朵,现在是分成了几和几?

生:分成了2和3。(板书)

师:还有吗?

生3:我把5分成了3和2

师:再往左边移1朵,把5分成了3和2。(板书)

生4:我把5分成了4和1

师:再往左边移1朵,把5分成了4和1。(板书)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这些是5的组成,请跟老师读。

老师领读,提问读。(6’)

4、“猜一猜”游戏巩固5的组成

师:小朋友这么棒!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学得最好!

游戏:猜一猜

师示范,小朋友当小老师来玩。(5’)

5、课堂休息

师:小朋友把花给喜羊羊和美羊羊分好了,他们俩可高兴了,要请你们一起唱歌跳舞了!

放《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学生唱歌跳舞,休息。(3’)

三、课堂练习

1、老师把黑板的板书擦掉一部分,请学生填一填 (3’)

师:糟糕了,可恶的灰太狼,趁着小朋友休息的时候来捣乱了,擦掉了一些,怎么办呢?

学生填

师:团结的力量可真大!伟大的灰太狼也被我们打败了,勇敢的一(2)班小朋友,你们有勇气做下道题吗?

2、出示“我会连”(3’)

师:这是一道5的组成的题目,为什么1个红的要和4个黄的连起来呢?还有几和几组成5?谁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说一说?

请你连一连。(写出题目要求)

3、拓展题“写一写”。

师:看来你们不仅勇敢,而且很聪明。可这个题目有点难,不知道聪明的你敢不敢试一下呢?

师:先填写哪个方框呢?为什么?再填写哪个方框?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我会写”

四、总结 (2’)

这节课知道了什么

4’) (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五:《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解放路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创意教育”之“数学概念教学”研究手记

学科 数学 班级 二年级 教师 郭娟娟 2012年12月19日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六:九加几教学反思

《九加几》教学反思

长寿桥小学 陈未鸣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教学重点是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难点是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几个环节进行反思分析:

复习准备环节是复习数的组成,指名或开小火车口答: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观察出“都分出了‘1’”,为学习“凑十法”做了较好的铺 垫。不足之处在于设计的习题是按顺序填空,易使学生直接按规律报出答案,而 没有一个数的分解的思考过程,应该打乱题目顺序,将学生的思考重点放到“几 可以分成1和几”上。另外提议:重点处“都分出了‘1’”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最后教师说出的“10加几就等于十几” 这句总结性的话很重要,可为后面学习新知做下很好的铺垫。

学习新课环节,在例2摆一摆,算一算中,首先,学生提出的新方法:移动2根小棒,和9凑成11,11再加上5得16,应该给予肯定,充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其次,不要让学生单独摆小棒,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有几种摆法,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再汇报。这样就同时培养了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例3算一算中,是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说计算过程,有学生提出另种方法:例如:先想到10+7=17,再想到9比10小1,所以答案也小1,得16。不应仅仅局限于“凑十法”,其它的好方法应该给予肯定,充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在引出新方法环节中,我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学生每说一个算式,我就写下一个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得数,说完整后,板书显示为: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找规律,得出更好的计算方法:

T:看看所有算式的第一个加数,发现了什么?

S:第一个加数都是9,没有变。

T:那么第二个加数呢?

S:第二个加数不变化了,是逐个增一。

T:真不错,那么和呢?

S:和也随着变化,也是逐个增一。

T:我要问一问你们,“1”这个小朋友跑到哪里去了?

S:“1”到9里去了。

T:太好了,小朋友们真仔细,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和的十位与个位,你又能发现什么?

S:十位上的数都是1,个位上的数是逐个增一

T:对了,而且和的个位上的数还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你们发现了吗?

4、总结新方法:因此,我们在做9加几的计算时,得数的十位就是1,个位就是第二个加数减1。

分析此环节:设问时要细、要多,并且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不要只请一个 学生,通过反复来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记住规律,并学会如何一步一步自己去找规律。“‘1’到哪里去了”是一句重要的话,不可漏掉,多让学生说说,使学生能真正了解“‘1’到9里去了”的实质。

游戏环节是“摘桃子”,全体抢答,抢答的方式能使全班人人参与,但前面的练习不提倡一起回答,而要逐个回答,防止一些学生不动脑筋随便跟着报个答案。

最后的课堂小结,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

题。我们还学会了一种更新、更快的算法,就是:得数的十位都是1,个位等于第二个加数减一。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9加几的问题。其实教师的小结应点到为止,不要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应限制学生的算法。

总之,在教学新方法的时候,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掌握得不是很好,从 中看出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常规教育进行得不够。应该将奖惩措施落实下去。还要多进行小组讨论。新课部分上得太快,应该充分展开。应该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的新方法,并抓住课堂上的这些机会,对方法进行扩展。在算法多样化上:可让小组互相说一说,找出各种好的方法。在算法优化上:再让小组比一比,选出认为最好的方法。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再出示结果,最后进行小结。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七:分与合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一:分与合>教学反思

昨天晚上在网上看了一些前辈有关这课的反思,>收获很多。课题为分与合,还是值得回味的。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了分的过程,忽略了合,而合的过程就是下一节加法的基础。由于班上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这节课我是以零基础来给学生上的。从学生的上课状态、作业情况来看,比前几节课要好一些,看来备课的第一步还是要备自己的学生。

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有层次性的,而且对后面的学习加减法、退位、进位都有影响。比如进位加法,凑十法,就是把两个数合成事,退位减法就是退一当十,然后把十分成两个数,减去要减的那个数。

这节课没有使用课件,直接用小磁铁在黑板上演示,效果不错。小磁铁简单又熟悉,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老师的问题上。而动手分的过程,比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分教师配合板书,学生也容易理解。5可以分成2和3,用语言说是这样,但在数学里为了更加简洁,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表示5的分成。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5的分成式。

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能够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二:分与合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第七单元的2-5 的分与合。在这节课之前我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也反复修改了一些内容与细节的地方。按道理上下来会还不错,可能是趣味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习惯仍旧有待提高。

现在就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反思一下: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受“ 分与合” 的内容,在此之前虽然有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不用具体实物操作能说出2-5 的分与合,但在语言表达上和对分与合本质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例题教学的是4 的分与合,接下来的“ 试一试” 便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5 的分与合。教材把2 、3 的分与合放在“ 想想做做”, 可能编者认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只在练习部分体现了出来。但我却把这个内容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在把两支铅笔用两只手来拿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分,怎么分成两部分,建立“ 分” 的初步概念。接下来要他们分三支铅笔,引导他们交换铅笔的位置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分法,为下面“ 一种分法两种写法” 做铺垫。这样下来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要顺利得多。

接下来的例题是以书中的小猴分桃为背景,要学生自己用学具圆片代替4 个桃子,两只手来代替两个盘来分一分,然后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字的分与合。层层递进,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也扎实,特别是语言表达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最后安排了一个

观察环节,要学生观察1 、3 和3 、1 两种分法有什么联系,为后面5 的分与合埋下伏笔,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5 的分与合中要突破“ 一种分法两种表达” 这样一个重点,教材是用的摆圆片,两个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不同。但这有些耗时,而且在课堂上要每个学生观察到也不是很现实。刚好我们的一只手的手指就有5 根,为教学5 的分与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而且当用手指表示出一种分法后,把手反过来马上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分法。每个学生都能发现“ 手指是同一种分法,但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 。

在课堂中的每个问题都必须要细化,仔细揣摩,问到点上可节约相当多的时间,为孩子的思考指明一定的方向。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辨能力、理解能力还不强,问题更要具体而不死板。

另外在每节课结束后都应有一些总结性的语言,在这堂课中最后不能只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5 的分与合” 这样一笔带过的话,这不是总结,只是陈述而已。可具体到谁分成了几和几等,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效果。

篇三: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互动,使得原本比较抽象得教学设想变成了生动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并解决,而且更建立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经过这节课,我也有不少的体会。

1、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谈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5的“数楼”,而是通过猜一猜,自己设计“数楼”等一系列的活动,逐渐掌握。

2、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本课例中我也是比较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让他们在小组中,在班级中把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当然,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不仅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我就借助小熊猫乐乐的身份不断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3、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仅仅评价只是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最好能评价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等。也许是我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也许是学生年龄小,总之我感觉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尽人意。毕竟,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不断的加强指导。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八: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学习了2—9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例如: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摸珠子,我来猜剩下几颗珠子,经过这样一猜一摸,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学10的分法的有序性时,我在珠子图上画一画、涂一涂,示范、引导给大家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在后面的巩固游戏活动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学策略。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让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本组其中一种分法,让小组长汇报小组内同学的每一种分法,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说中理解,说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与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节课中动口说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台展示10的某一种分法时,要边摆边说;组长汇报时,要说说组里其他同学的每种摆法分法;学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10的每种分法,让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10的分与合,更好的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最后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拍手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与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九:《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1-5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感觉自己在教学中犯了一个较大的错误。

课本中把“几和几”排在了前面,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5的分法。在讲课时,我拿五支粉笔,让学生把粉笔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逐步总结出来,并画在黑板上。然后,我把从2到5的分法全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我的用意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能较快的运用)。

这让我想起前年数学奥数辅导时的情况——我总是特别注重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经常好心地为学生总结出了各种数量关系式,让学生记住。遇到什么问题,就运用什么关系式。可是有时候,恰恰是这些数量关系式把问题搞得很复杂,让学生头脑发昏呵。现在反思一下,很多数量关系式究竟是提高了知识的概括水平,还是降低了知识的概括水平?

概括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发现、对比、总结出来,要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所以,自己要在这方面下一些心思,让学生去归纳,而不是自己去告知,去干一些拔苗助长的傻事。

几和几教学反思篇十: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在这一单元中教材先安排孩子们学习1—5的数的认识和5以内加减法内容,之后安排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可以说孩子们对数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有较好的理解图意能力,这样对于0的认识和加减法便有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先让孩子们理解0的含义,接着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3句话来说说图意,最后抽象出0的加减法。同时我在此堂课还将着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习惯。 整堂课的反思如下:

一、本课的设计是先让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是关于0的加减法教学。用故事、做游戏等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有关0的加减法蕴含在0的认识中。,通过课堂教学我认为我的设计是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智发展水平的,而且可让教学效果良好。

1、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和“起点”。我通过猜数和小猴子吃桃子的环节让学生深刻感知“没有”的含义,并且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可以用0表示的现象,对“没有”的意思进一步深化;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相对比较难,教科书上是直接用直尺引出,那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正式接触过直尺,也没有用直尺测量过物体,所以我认为用直尺引出0表示“起点”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我用小兔子跳远图,起跳的地方就是起点,可以用0表示,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

2、理解了0的两种含义,我让学生进一步体验0 的数序和大小关系。我设计了数字宝宝跳舞跳乱的场景,让学生到黑板前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数字卡片。这样更好得帮助学生建立0的数序。整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谁都想来摆数字。

3、书写数字0。我特别注意0的书写格式,通过我的范写,然后让学生说如何才能把0写得漂亮,再书空,最后在书本上进行书写。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4、0的加减法教学。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能很好得说出主题图的意思,比如“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0只”。算式也能快速列出3-3=0,同时也能很好得理解算理。接下来是一个小练习,原来有4个圆片,去掉了4个,还剩4个。学生也能很好的说出题意,列出算式4-4=0。然后我让再列几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举例说5-5=0,6-6=0„„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新发现,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后得出:两个一样的数相减,得数是0。好,这是问题就来了,试教时,学生会列式计算,但是就是观察后得不出结论或

者语言表达不清。于是我在正式上课时,尝试用图形来表示□-□=0,事后,经同事提醒,用图形替代,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改进提问,比如让学生观察单个算式3-3=0,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可能学生能够说出“两个一样的数剪一剪,得数是0”。接下来的0加几和几加0都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5、注重对教材改进,书本出现仅是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他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得出4+0=4。这样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很多孩子并不能十分正确得理解题意。于是,我在课件出示时,在两片荷叶之间加上了一个大括号,这样就很好得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大括号就是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学生在说主题图意思的时候就变得顺理成章的事儿。

6、最后,我设计的让学生了解0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写法,让学生多一些数学文化的素养。 从整体来看着堂课,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够很好得参与到课堂,积极举手发言。同时我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倾听的习惯。最后学生在开小火车的环节中,能够快速计算0的加减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几和几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 1、《水的净化》教学反思(2016-01-09)
  • 2、龙里格龙教学反思(2016-01-09)
  • 3、肺活量教学反思(2016-01-1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几和几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几和几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81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