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2016-01-12 09:43: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6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 ②牺牲玉帛 ③小大之狱 ④小惠未徧 ⑤神弗福也 ⑥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

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⑩

公将鼓之

⑾遂逐齐师 ⑿彼竭我盈 ⒀小信未孚 ⒁既克,公问其故 ⒂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⑨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

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4.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委而去之 (到„ „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

C、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遂逐齐师 当余之从师也 ....

8、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9.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 ...

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

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焉 此为何若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

1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以其境过清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

书,固以怪之矣 .

四、简答题

1.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

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

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

是: 。

9、文意理解: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

(3)、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感受最

深的一点。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

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12.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1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1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7.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18.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19.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

2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2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22、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5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分哪几层意思?

参考答案

一. ①军队 讨伐,进攻 ②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③案件 ④同“遍”,遍及 ⑤赐福、保佑 ⑥参与 ⑦鄙陋 目光短浅 ⑧丝织品 虚报 ⑨倒下 ⑩击鼓进军 ⑾追赶、追击 ⑿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⒀为人所信服(信服) ⒁战胜,攻取 原因(缘故) ⒂再:第二次

二. ①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这是忠于本职的一类事,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③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④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⑤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⑥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⑦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⑧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⑨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三、1.B 2.D 3.C 4.D 5 、A 6、A 7、C 8、D 9. D 10、C 11.C 四、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2.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3. 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

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4.语言描写 议论

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1)、政治上取信于民(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如:获胜的根本是鲁庄公做到了取信于民,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并任用了曹刿这样在政治和军事上有“远谋”的人;作战时曹刿善于分析敌情和把握战机,庄公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联系实际谈感受略)

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2、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

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3.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6、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 ①政治方面:答: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②军事方面:答: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18.(此题为开放题,赞同理由只要联系到“取信于民”即可。如:曹刿从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体察民情,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方面,看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所以赞同。

19.只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可贵之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亲自参加战斗。

20、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

21、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2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4、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25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二:《曹刿论战》复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复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

3.神弗福也( ) 4.小大之狱( ) ..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

6.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 ....

7.既克,公问其故( )( )8.彼竭我盈( )9.忠之属也( ) ....

10.何以战( )11.弗敢专也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三:《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训练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训练

《左传》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们说:“有钱有势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这件事呢?”曹刿说:“有钱

有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打仗呢?”庄公说:“衣食之类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我不敢虚报,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是小的信用不能充分取得神的信任,神

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你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

不行。”齐国军队三次击鼓进军,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要驱

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先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军队。

已经胜利后,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

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兵的勇气有些衰退,第三次击鼓进军士兵的勇气全消

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他们。大国是难以预料虚实的,恐

怕那里有埋伏。我看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传说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国史料写成的 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 年间的许多史料。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

鲁国。齐强鲁弱。

2.本文的内容是: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本文战前的政治准备—

—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开始追击的时机—— 之时。

4.本文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

即政治上 ,军事上 。(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

5.概括课文各段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6. 《曹刿论战》中:

(1)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

(2)《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7.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8.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十年春,齐师伐我。(师: 伐: ) ..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 间: )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 鄙: 远谋: ) ......

4.问:“何以战?” (何: 以: ) ..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所安: 专: ) ...

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弗: 从: ) ...

7.牺(牺牲: 加: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 )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 福: ) ..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虽: 以: ) ...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忠: 属: 可以: ) ....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于: 鼓: ) ..

12.齐师败绩。(败绩: ) ..

13.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将: 驰: ) ..

1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下: 辙: 轼: ) ...

15.遂逐齐师。(遂: 逐: 师: ) ...

16.既克,公问其故。(既: 故: ) ..

17.对曰:“夫战,勇气也。(夫: 勇气: ) ...

1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 作: 再: ) ...

19.彼竭我盈,故克之。(竭: 盈: 克: ) ...

2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 惧: 伏: ) ...

2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辙: 靡: 逐: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10.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2.既克,公问其故。

1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四、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抚顺市、区历年模拟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A.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B.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 。”对曰:“○” 公曰:“○”对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曰:“○”

1.选文出自课文《 》,作者相传是 ,课文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 体史书。

2.在选文的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词,并解释这个词。

A: : ;B: : ;C: : 。

3.翻译选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

1 ○

2 ○

3 ○

4.概括选文的内容。

5.从选文的全文看,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评价。

6.试根据积累,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名言。

(1)顾炎武关于“爱国”方面的名言:

(2)陆游关于“爱国”方面的名言:

(3)林则徐关于“爱国”方面的名言:

(4)胡锦涛关于“爱国”方面的名言:

(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迹。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选文是《曹刿论战》的二、三段,《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2.找出选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 ; 改: 。

3.解释选文第二段中加点的字。

故: 再: 靡:

4.翻译句子。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内。

(1)例句:肉食者谋之。(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他们) ..

C.登轼而望之。(代词,他们,指齐军。) D.公与之乘。(代词,他,指曹刿) ..

(2)例句:战于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B.苛政猛于虎也。(比)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 ..

6.概括选文的内容。

7.选文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才能?

8.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 ”之时。

(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鄙 ;○2徧 ;○3鼓 ;○4盈: 。 ○

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3忠之属也。 ○

3.分别概括选文中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1 ○

2 ○

3 ○

4.曹刿赞许鲁庄公“忠之属也”,指的是那件事?(用原文回答)

5.曹刿在战场上“遂逐齐师”的前提是什么?

6.你认为文中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

(四)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 ) (2) 既克。 ( ) ..

2.分别选出与“故克之”中“故”和“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1) (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

C.温故而知新。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四:《曹刿论战》复习题答案 李毅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案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五:2015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曹刿论战》总复习试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曹guì(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bǐ( ) 小信未弗( ) 旗mǐ.

( )

小惠未biàn( ) 视其zhé( ) 登shì( )而望之 彼jié( )我yíng(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原名《 》,又称《 》,传说是 时期 所作。它是 史书,是一部 和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四、翻译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五、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 。

2、“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 。

3、与“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是 。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曹刿乃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险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思想境界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3、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读了本文,你感悟到做人和处事的什么道理?

4、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5、本文运用对比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六:《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练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齐师伐我( )(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

齐师败绩(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 弗敢加也(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 ) ......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望其旗靡( ) ....

既克,公问其故(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 ....

二、解释虚词。

之: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 .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故克之( )登轼而望之( )

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

于:战于长勺( )

其:公问其故(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

而: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 )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

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

五、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六、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其境过清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8、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9、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

11.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A. 既克,公问其故B. 温故知新 C.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欲擒故纵

(一)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1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

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曹刿论战》参考答案

(一)

10.(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1. 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理由合理得2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二)

11、(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三)

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参考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七:《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

3.神弗福也( ) 4.小大之狱( ) ..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

6.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 ) ....

7.既克,公问其故( )( )8.彼竭我盈( )9.忠之属也( ) ....

10.何以战( )11.弗敢专也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

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训练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

是 ,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1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是: , , 。 3《渔

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

是 , 。

4、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

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

是 , 。

5、《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_

_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_____

_ , 。

7《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 ____

_ , 。

8、《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 子 , 。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

是 , , 。

10《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是: , 。

1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 , ”一致。

13.①《破阵子》是 为 写的一首表现作者 词风的词。②表现

练兵场面的词句 ③运用比喻描写

战争场面的诗句是 ④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

是 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

慨 。 ⑤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出了许

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 。 表现 。 1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 (作者) ; ”诗

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如 (作者)

“ , 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

情 。

1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

16《出师表》中,表现形势危急的句子

①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句子:

②表明诸葛亮志趣的句子

③表明诸葛亮一生写照的句子

17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描写拾麦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

重负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

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

报效祖国的词句是 ,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军营生活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

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们

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1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

是: , 。

22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2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 2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

《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

辨: 。

2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

是: , 。

26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

27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旧”

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28.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

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

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29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

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

是: 。

30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

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 31《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

32<<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

是: , ? 3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 , 。

《曹刿论战》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语言描写 议论

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八:《曹刿论战》复习答案

《曹刿论战》期末复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这部书相传是_______时期_______(姓名)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_____体史书。

二、解释重点词:

(一)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师:军队。今常指老师,或军队中历数于军的一种编制单位等) .

2、又何间焉(间:参与。今常用义为:中间,空隙,间隔,空间或时间,) .

3、衣食所安(安:养。今常用义为:安定) .

4、牺牲玉帛(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

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5、小大之狱(狱:诉讼之事,案件。今常指关押犯人的监牢) .

6、可以一战(“可以”是助动词“可”与介词“以”的连用。可:可以,以:..

凭借,靠。“可以”即“可以凭借……”,和现代汉语的“可以”不同。今常用义:可能,能够,许可)

7、再而衰(再:第二次,两次。今表动作的重复,表又一次) .

8、肉食者鄙(鄙:鄙陋,指目光短浅。今常用义:粗俗,低下) .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自专有。今常用义:在学术技能某方面有特.

长)

10、必以情(情:事情。今常用义:感情) .

11、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常用义:忠诚) .

(二)通假字

1

“徧”通遍,普通)

(三)一词多义

1、焉

①又何间焉(呢,语气助词,表疑问) ②具有伏焉(相当于“于是”,在那里,合音词)

2、何

①何以战(什么,疑问代词) ②又何间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相当于“何必”)

3、之

①肉食者谋之(它,指打战这件事,代词) ②公与之乘(代词,他,指.

曹刿)

③公将鼓之(以代词的形式和动词结合的语尾助词,只是为了凑足一个音节。下文“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中“之”同此)

④故克之(它,指齐师,代词。下文“故逐之”中“之”同此)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结构助词,的。下文“忠之属也”中“之”.

同此)

4、以

①何以战(介词,用,凭,靠。下文“可以一战”中“以”同此) .

②必以分人(把、拿 介词) .

③比以信(用,介词)

④比以情(按照,根据,介词)

5、夫

①夫大国,难测也。(发语词,在句子开头,表议论或说明,无实义) .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 .

6、见

①见渔人,乃大惊(看见) ②乃入见(拜见) .

7、其

①其乡人曰(代词,他,指曹刿) ②吾视其辙乱(代词,指齐军)

8、师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

9、故

①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②温故而知新(旧的)

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因此,所以)

三、翻译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注]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p60)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画线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增加) B.(同“遍”,遍及)

C(使……存活) D(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啊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下列句子。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出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天时 ,地利 。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曹刿论战》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2.下列四个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肉事者鄙,未能远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曹刿论战》练习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 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四、答案

1.A 2.B

3.翻译句子:

1)(庄公)十年春季,齐国的军队进攻我国,庄公准备迎战。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心意),可以凭借(这一点)去迎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4.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

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

(4)得道。(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6.开放性题目。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 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五、答案

1、参与、案件、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通“遍”,遍及,普遍。

2、D

3、译文:1)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九:《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

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案件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3、齐师伐我 伐:讨伐,攻打

4、又何间焉 间:参与

5、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6、弗敢加也 加:虚报

7、虽不能察 虽:即使

8、再而衰 再:第二次 9、必以信 信:实情

10、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遂于外人间隔( )

2、师:①遂逐齐师(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属:①忠之属也(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4、故:①故克之( )②公问其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

5、请:①曹刿请见( )②战则请从( )

6、从:①战则请从( )②民弗从也( )

7、以:①何以战( )②必以分人( )必以情( ) 8、之:①肉食者谋之( )②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

重点词语解释

1、既 克,公问其故( )( ) 2、衣食所安( ) 3、可以一战( ) 4、弗敢专也( ) 5、望其旗靡( )

6、公将驰之( ) 7 、长勺( )

8、小信未孚( ) 9

10、彼竭我盈( ) 11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具体指)(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 , 。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 。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4个字): 。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 ①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句子是:① ②

8

, 。 , 。 9、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整体感知

1、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①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1)是本文的线索(2)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3)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②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些方面?(A、取信于臣B、取信于神C、取信于民)或(A、臣子拥护B、神灵保佑C、人民信任)

③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

④“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内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的实质是:取信于民。

⑤本段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原因(用原文四个字):忠之属也。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

2、第二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①本段用“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未可”“可矣”等表言行现曹刿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②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突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着重记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

③在遇到齐军时,曹刿为什么要阻止庄公击鼓进军?(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所,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庄公要追赶齐军,曹刿说:“未可”,后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你能否从“齐人三鼓”的现象中揣摩出齐军战时的心理?(用“三鼓”一语表现出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想急切取胜的心理)

⑦作者为什么不具体描写战争的规模和场面,反而多次写曹刿阻止鲁庄公的举止?(文章的中心是要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战争的规模和场面与此关系不大,如果写了,反而会冲淡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主次不分。)

⑧文中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说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3、第三段: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①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②“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军才第一次击鼓之时。

③“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辙乱:曹刿下车后仔细察看车印中发现的,旗靡:曹刿登上车前横木远望中发现的。)

④“公问其故”这表明鲁庄公是见识浅陋,昏庸无能的人。

⑤文中成语: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⑥鲁国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A、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B、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⑦有人认为鲁庄公虽“鄙”,却并非昏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我赞同这种说法。鲁庄公虽然目光短浅,但能在政治上做到取信于民,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为长勺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①赤壁之战②官渡之战③淝水之战。

5、(了解)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惧有伏焉(用原文,限四个字)

6、“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的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结构:承上启下。内容:暗示庄公之鄙。)

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1)政治方面(战前):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战中战后):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答:(1)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政治上)

3、鲁庄公“不鄙”表现在哪里?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4、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谋”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7、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答:曹刿有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有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冷静沉着,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8、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答:(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9、本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爱国热情 和 深谋远虑

10、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无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这没有矛盾,二者共同强调了人心所向的重要性

11、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开放性试题

1、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赞成: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有勇气的一方自然会取胜;

不赞成:过于片面,战胜不知靠勇气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二: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适时出击,适时追击,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三:统治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 (3)望其旗靡——

答:(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篇十:《曹刿论战》复习浏览题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一、文学常识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而又详备之编年史,共60卷,18万字,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写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间的许多史料(即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实词积累

(1)齐师:军队。 (2)伐:攻打。 (3)请见:请求。 (4)见:拜见。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肉食者谋之:谋划。 (7)又何间焉:参与。

(8)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安:有“养”的意思。 (10)弗:不。

(11)专:个人专有。 (12)对:回答。 (13)惠:恩惠。

(14)彳扁:同“遍”,遍及,普遍。 (15)民弗从也:听从。

(16)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17)帛:丝织品。

(18)弗敢加也: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9)必以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20)小信:信用。

(21)未孚:为人所信服。 (22)福:赐福,保佑。

1

(23)狱:案件。 (24)虽:即使。 (25)察:明察。

(26)必以情:实情判断。 (27)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8)属:类。

(29)战则请从:跟从。

(30)鼓:动词,击鼓(进军)。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34)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35)逐:追赶、追击。

(36)既克:战胜,既,已经。 (37)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38)作:振作。 (39)衰:减弱。 (40)竭:消失。 (41)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2)测:推测,估计。 (43)伏:埋伏。 (44)靡:倒下。 三、中心

记叙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四、典型问题

1. 本文写作上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请举出几例。 “三而竭”照应“齐人三鼓”。“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 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远谋。

3. 本文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

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1)他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如与乡人的对话,体现了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2)有非凡的指挥才能:如战前准备,战中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能抓住恰当的时机;(3)做事谨慎:如作战中能仔细观察敌情。

4. 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你谈一谈看法。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5.请你谈谈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启示: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大事,要掌握实情,运用智慧,灵活应对,才能取得胜利。

6.作者是如何将曹刿和鲁庄公进行对比的?

通过对鲁庄公“将鼓”“将驰”跟上文的“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国“未可”“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

2

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对了对比。 7.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8. 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9. 曹刿答话观点的根源是什么? 是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五、重点语句

1. “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 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4. 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 鲁国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鲁国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83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