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

2016-01-15 10:26:0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一《2013-2014 学年鼓楼区语文试卷答案》 ...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一
《2013-2014 学年鼓楼区语文试卷答案》

2013-2014学年鼓楼区九(下)期中试卷

语文

2014.4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

京》

(4)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7)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在古代诗歌中随处可见:马致远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有“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一句含有“马”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好逑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明月何时照我还

(5)千里共婵娟

(6)己所不欲

(7)古道西风瘦马;马作的卢飞快;浅草才能没马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汉字有着独特的行体之美、意韵之美。(4分)

(1)用正楷字把右图书法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用简体字(2

分)

【参考答案】略

(2)有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

正,做人也想它。”这幅书法作品,从字体上看,有重心平稳、

_____________、分布均衡等特点,确实给人以歌里这样的启示。

(2分)

【参考要点】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均可(此处考察楷书的特点)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憧憬chōng参差cān风雪载途zài...

B扉页fēi.

C追溯shù妖娆.ráo馈赠kuì.叱咤风云chà.锐不可当.dāng

惟妙惟肖.xiào

叱咤风云chà追溯shù相形见绌.chù锲而不舍qiè.吹毛求疵.chī恪尽职守kè.吹毛求疵chīD璀璨哺育bǔ.càn.【参考答案】D【解析】参差cān

四个均错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烦躁推崇心旷神怡意想天开

B抽搐媲美谈笑风声张皇失措

C狡黠阴霾广袤无垠应接不暇

D和煦缜密人才倍出眼花缭乱

【参考答案】C

【解析】意想天开谈笑风声人才倍出均错

【字词题目点评】南京去年采用的默写和注音的题型,鼓楼今年依旧采取这样的题型模考,且看玄武等区命题题型,如果均一致,预测今年中考会重新回顾选择题型。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园成为鼓楼教育的特色。C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是否多阅读,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D每年的植树节活动,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

【参考答案】D

【解析】

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语序混乱】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园成为鼓楼教育的特色。

【养成..习惯成分残缺】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是否多阅读,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著名的二对一题型】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四:下面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方微博的两条评论。

@583358068:“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我喜欢这个宣传口号,更喜欢这个节目!希望央视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国学绽放光芒。现在孩子太需要这样有营养的节目了,祝福选手们!

@爱瞎想的孩子:力挺这个节目。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汉字书写不仅代表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的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反映了什么现象?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3分)

【参考要点】

现象:成年人很少动笔写字;部分成年人除了考试和写名字地址等特殊场合外,很少用笔写字;

原因:1、电子输入设备和打印机的普遍使用,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2、写字输入速度较慢,且对书写水平要求较高

(2)你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请你从学生的

角度提出两条好的建议。(3分)

【参考要点】

问题:该校九年级学生整体书写水平较低,其中字迹潦草和错别字两大问题居首;

建议:(1)每天坚持练习字帖1张

(2)正确认读字词,积累错题本,减少错别字【从学生角度,两条建议均可,难度较低】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说举办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有哪些?(2分)

【参考要点】

(1)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电视节目,丰富知识

(2)提高参赛选手和观众汉字书写能力

(3)传承国学精粹

(4)引起成年人对书写的重视【解析】结合材料写出意义两条即可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

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人:指诗人自己②客:在外漂泊;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7、诗人以一个“____”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_____”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2分)

8、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参考要点】

7、悲掩泪

8、“路出寒云外”“寒云”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

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

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

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

⑥刭:割脖子。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无贵贱一与文等(.

(3)献遗其亲戚(.))(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4)辍食辞去(.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两两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

B献遗其亲戚.

C以饭不等.

D以故倾天下之士.环而攻之而不胜.其真无马邪.以塞忠谏之路也.荆之地方五千里.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12.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参考要点】

9、等:相同使:派遣遗:给予;馈赠辍:停止

10、D

11、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12、(1)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

(2)待遇不分贵贱,不分亲疏,都热情地接待他们

(3)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二
《现代文阅读》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

(摘编自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

答案 B

解析 “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的现象”。不能断定是大自然的“正常运作”。原文第一节说“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都是‘正常运作’”。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作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C.《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答案 A

解析 A项指出的论证角度欠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C.克罗宁博格采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

答案 B

解析 “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文中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①,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②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

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注】 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都:建都

B. 延: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当:占据

D. 并:兼并

答案 C

解析 当,抵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③写的是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答案 D

解析 “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

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效、垂”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2)(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访、举、当、知”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等听说光武帝镇守河北,立即驱马向北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是。”光武帝说:“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流。邓禹提议说:“刘玄虽然建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动辄有上万人,三辅也自立名号,常常聚集兵力。明公虽然有建藩辅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群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各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敬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①何处期。

【注】 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烘托),借“衰草遍地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3分)

②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与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2分)

9.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②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一句写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一句写出了因为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痛苦。(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江山如画,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3)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3·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下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抱在膝上。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三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周周练语文试题1 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周明春、董学忠 审核人:陈志君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绮丽/倚仗 下载/装载 笨坯/玉醅 ...... B.口讷/蚊蚋 渐染/间距 绯闻/菲薄 ...... C.框架/眼眶 缄默/箴言 剽悍/剽窃 ...... D.褊小/干煸 轴承/压轴 剔除/警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去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B.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曾有7位家长到法院门口击鼓升堂,要求起诉山西省疾控中心....和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而行,....他仔细地看着这花、这草、这石……

D.《孔子》的主题歌《幽兰操》首唱后,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壁垒分明,一部分人对诗....词的改变和韵律大大不满,对天后的唱功也发出“王菲老矣”的感叹;另外一部分

人却大赞“很王菲”。

3.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推动油价猛涨”的三个原因。(不含标点,18字以内)(3分)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周来一涨再涨,屡创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土耳其可能越境打击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这几天油价猛涨的直接原因。由于伊拉克的许多大型油田都在北部地区,土耳其的军事打击将影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外输。

从长远看,对全球能源供应的担忧是高油价的深层原因。国导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上个月的原油商业库存已降到5年来的平均值以下。同时北半球尤其是美国进入冬季,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美元持续走软也导致按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上升。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兑许多国家的货币比值都已创下多年来的最低,而自从美联储9月18日降息以来,美元的下跌趋势越来越快。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是在有意放任“弱势美元”,以此刺激出口的增长。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或者引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6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建立新中国。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田畴曰:“刑颙,民之先觉也。”乃见太祖,求为乡导以克柳城。太祖辟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刑子昂。”除广宗长,以故郡丧弃官。有司举正,太祖曰:“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是时,太祖诸子大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淡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黄初四年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问:追究 .B.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 践阼:帝王即位 ..C.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 秉:坚守 .D.海内鼎沸,百姓流离 鼎沸:议论纷纷 ..6.下列句子分别表现刑颙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的一项是 (3分)( )

A.①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 ②求为乡导以克柳城

B.①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 ②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

C.①以故将丧弃官 ②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D.①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 ②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刑颙被举孝廉,司徒征召,都不去就任,后来改换姓名,与田畴交往。

B. 刑颙感到现在只有太祖能够平定天下,所以投靠太祖后,亲自请求做向导来攻打柳城。

C.刘桢害怕受到曹植的礼遇,招来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所以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D. 刑颙在追随太祖之后,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6分)

(2)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表现离别之时的自然境况来自寄寓自己的离别之情。请结合诗句,

对此简要分析。(5分)

(2)“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5)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孤 石

聂鑫森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

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

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11.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2.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14.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阅读(18分)

再谈肖邦

杨燕迪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独创的艺术家,身后越难有继承者而形成“流派”,这似已成艺术的定律。这些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正因其别具一格而对后来者有无穷的吸引力。肖邦对后人的影响,显然很大也很多。可能最接近肖邦原貌的模仿,是早年的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以及早期的法国人福列。但同样明显的是,这其中没有一人曾企及肖邦音乐的那种纯净度和精粹度。

艺术家的影响与形成艺术“流派”似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艺术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多面而多样的,而且因后人对某艺术家的认识之不同会有很多的改变。而艺术流派的形成,则有某些“硬性”的指标。从肖邦的例证中可以见出,在艺术创造中最具恒久价值的,往往是最个人化的创意,而不是集体性的“流派”共同点。就此而论,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虽然让人惋惜或叹息,而其中确有某种命定的必然。

越是伟大的艺术家,其矛盾性就越深刻和复杂。不过,对于后人的理解而言,可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而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在每个不同艺术家身上的特殊性质。李斯特的矛盾性显然不同于肖邦,他在尖锐和敏感方面不如肖邦,却比肖邦更为混杂和多面——例如他的血脉中杂耍艺人的游戏和宗教超验的追求之间,就形成难以调解的冲突。最终他的风格没能像肖邦那样形成自成一体的内在完整性,作品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舒曼和门德尔松的矛盾性当然完全不同,前者是太不平衡,后者是太过平衡,因而都影响了各自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反观肖邦,他的音乐独特处在于,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被隐藏起来,好像故意引诱听众只是痴迷于其音乐外表的优雅、流畅和自如。而其实,他的音乐内部饱含着复杂的句法行进,神出鬼没的对位线条,放肆大胆的和声实验和眼界开阔的大范围形式控制。

进一步看,肖邦的出新,还在于其尽善尽美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艺术中求新并不难,真正的困难在于,在创新的同时还达到完美。创新与完美,这本身就是一对非常矛盾的价值。创新,意味着探险和开掘,因而粗糙、生硬和不足都在情理之中。而完美,在音乐艺术中意味着周全、妥帖和无可挑剔,经得起反复的聆听、演奏、解读和分析。肖邦不仅同时满足了创新和完美的矛盾价值诉求,而且他解决这个矛盾的频率非常高——在他认可的出版作品中,大多都是极富创意而又完美无缺的第一流杰作。 考虑到肖邦39岁就因病辞世,其创作盛期也就区区约二十年时间——什么是“天才”?肖邦是这一概念在艺术中的最佳注脚之一。

15、“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的原因是什么?(6分)

16、文章第三段写到李斯特、舒曼和门德尔松三个人,有什么作用?(6分)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什么是‘天才’?肖邦是这一概念在艺术中的最佳注脚之一”,为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在规则面前”为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周末练习一(教师版)2012-9-4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绮丽/倚仗 下载/装载 笨坯/玉醅 ......

B.口讷/蚊蚋 渐染/间距 绯闻/菲薄 ......

C.框架/眼眶 缄默/箴言 剽悍/剽窃 ......

D.褊小/干煸 轴承/压轴 剔除/警惕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去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

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B.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曾有7位家长到法院门口击鼓升堂,要求起诉山西省疾控中心....

和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而行,....

他仔细地看着这花、这草、这石……

D.《孔子》的主题歌《幽兰操》首唱后,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壁垒分明,一部分人对诗....

词的改变和韵律大大不满,对天后的唱功也发出“王菲老矣”的感叹;另外一部分人却大赞“很王菲”。

1.D(A项分别为qǐ/yǐ,zài,pī/pēi;B项nè/ruì,jiān,fēi/fěi;C项kuàng,jiān /zhēn,pi

āo;D 项biǎn/biān,zhóu/zhòu,tī/tì)

2.D(A项“一语成谶”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

言。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言中不吉利的事情。不合语境。B项“击鼓升堂”是用在审案子的官员身上,不适用在告状者身上。C项“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壁垒分明”比喻界限非常清楚。合乎语境。)

3.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推动油价猛涨”的三个原因。(不含标点,18字以内)(3分)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周来一涨再涨,屡创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土耳其可能越境打击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这几天油价猛涨的直接原因。由于伊拉克的许多大型油田都在北部地区,土耳其的军事打击将影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外输。

从长远看,对全球能源供应的担忧是高油价的深层原因。国导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上个月的原油商业库存已降到5年来的平均值以下。同时北半球尤其是美国进入冬季,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美元持续走软也导致按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上升。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兑许多国家的货币比值都已创下多年来的最低,而自从美联储9月18日降息以来,美元的下跌趋势越来越快。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是在有意放任“弱势美元”,以此刺激出口的增长。

3.土伊危机;供需矛盾;美元贬值(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或者引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6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建立新中国。

4. 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四
《必修一第一专题巩固练习(含答案)》

必修一第一专题巩固练习

1.请给下列词语注音

百舸( gě ) 峥嵘( zhēng róng ) 遒( qiú )劲 依偎( wēi ) ..

灰烬( jìn ) 脊( jǐ )骨 贫瘠( jí) 憎( zēng )恨 ..

矿藏(cáng) 震颤(chàn ) 倔(juã )强 迷惘(wǎng ) ...

晨曦( xī ) 沉湎(miǎn ) 懊(ào )悔 怪癖(pǐ) ...

摭(zhí)拾 蛮横( hâng ) 祈( qí )祷 磕( kē )绊 .

入不敷( fū)出 碾( niǎn)成 怨天尤( yóu )人 ..

丧( sàng )气 干瘪( biě ) 啮噬( niâ shì) 藐( miǎo)视 .

胜(shâng)任 水泵(bâng )恪( kâ )尽职守 妄自菲( fěi )薄..

妥帖( tiē ) 甄( zhēn )别 偷觑( qū) 无可依傍(bàng ) ...

瞠( chēng )目结舌 商榷( quâ) 思忖( cǔn ) 巷(hàng )道 ..

墓冢( zhǒng ) 冥( míng)思苦想 刹( chà)那 屏(bǐng )窒 .

不啻( chì) 犄( jī)角 掎( jǐ)角之势 四肢百骸( hái )..

引吭( háng )试啼 汗流浃( jiā )背 ..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也有

着极强的艺术性。

B. “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即景抒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

豪情壮志。

解析:“沧”当为“苍”

C.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万类霜天竟自由。

解析:“竟”当为“竞”

D.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候。

解析:“候”当为“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他星期天也顾不上休息,整天东

奔西跑,简直是席不暇暖。 ....

解析: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

B. 有的同学整天打疲劳仗,这是不足为训的。 ....

解析: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C.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

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解析: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

十分熟悉。

D. 她那些美妙的想法,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

解析: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 我读过因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

章。

解析:语序不当,把“因”调至“父亲”后。

B. 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开始反叛,他甚至不再那么依顺。

解析:不合逻辑,颠倒语意轻重,把“开始反叛”和“不再那么依顺”互换位

置。

C. 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

一代对立的地位。

D. 旧的道德规范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又没有

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当今社会就出现了有些人职业道德和收入没有同步增

长的怪现象。

解析:搭配不当,“职业道德”不能“增长”。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2) 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

葱葱的万杆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忘怀。

B.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

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C.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

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撕杀。

D.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我厂出口劳改产品,”李厂长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

“对于这种无耻滥言,对于他们的攻击,我们要同仇敌忾,粉碎他们的阴谋。”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五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

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

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②③①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

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从全诗来看,尾联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答:

(2)颔联情藏景中,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

答: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西江月 秋兴

程 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13.(8分)

(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4分,画线处各1分)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

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4分,画线处各1分)

13.(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

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

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

姓疾苦”,也算1分)(4分,1点1分,4点4分)

13.(1) 比喻(1分)(答对偶也可) ( 步骤一)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他们为富贵

功名而像燕子一样奔波劳碌的时候,斯文消失,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如白练

斑白。(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1

分)(步骤二)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特点。(1分)(步骤三)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尽道便休官!”假

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

露、讽刺各1分)

附注释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

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

而已。 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

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

赏析

《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这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13.(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

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1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

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六
《苏教版2015年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九 年 级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上相应的汉字。(4分)

春,有着冰消雪融的滋润,有着草长yīng飞的生机。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bāo待放的,都将千姿百态的生命yùn yù而出。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近日中国启动海外追逃国家行动,这和今年7月启动的“猎狐2014”行动一样,属于国家境外追逃整体行动的重要一环。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C.第69届联合国大会9月16日下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本届联大的主题是《落实和执行2015年后发展转型议程》。

D.为了扩展旅游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市中小学五万多名师生参加演练。

B.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

C.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城市社会风气良好与否,社会治安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有一个健康发展的未来。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③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⑤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第 1 页 共 9 页

5.名著阅读。(6分)

⑴仔细观察下面三幅插图,回答问题。(3分)

①上面三幅插图所反映的内容与_________(作者)所著《格列佛游记》有关。(1分) ②请简述与乙图有关的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通过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只有正常尺寸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2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

C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D格列佛见识了各国风情:在小人国他曾一口气吃了二十车的肉,喝了十车的酒;大人国吃的面包都是几何形状的;在慧骃国他却差点在一大碗乳酪中淹死。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时,班级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诗中有科学】晓明搜集到两句描写“八月”的诗句,请你结合诗中“气象物候”现象,解释其中的原因。(4分)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胡”指北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有意蕴】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4分)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卢纶的《送李端》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①②③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②相向:相对。③风尘:纷乱的世境。

7.⑴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

①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②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

③④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⑥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助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每感激论天下事( ) ②吾今年逾六十( )

③乃谋治第树园圃( ) ④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母在时方贫

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译文: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2分)

答:

(三)阅读陈博君的《洗涤剂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日用化学洗涤剂正在逐步地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都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但科学家们却大声疾呼:“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

②化学洗涤剂实际上是将石油垃圾开发的副产品。由于它溶于水,所以它的本质一直被忽视掉。同时由于它造价低,洗涤性能良好,所以一经发现,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用色香味的障眼法将其包装起来进入生活之中。

③化学洗涤剂的洗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因为表面活性剂有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

作用,可以渗入到连水都无法渗人的纤维空隙中,把藏在纤维空隙中的污垢挤出来。而化学洗涤剂则挤在这些空隙之中,水难以清洗它们。

④同样,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渗入人体。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5%渗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这些毒素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容易诱发癌症。

⑤化学洗涤剂侵入人体后与其它的化学物质结合后,毒性会增加数倍。尤其具有很强的诱发癌特性。据有关报导,人工实验培养胃癌细胞、注入化学洗涤剂基本物质LAS会加速癌细胞的恶化。LAS的血溶性也很强,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造成贫血症。化学产品的泛滥是人类癌症越来越多的最大根源。

⑥人类生活的都市化是无可避免的,都市生活对清洁剂的依赖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改善洗涤剂,使用不危害人体、不破坏生存环境、无毒无公害的洗涤剂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全世界高呼“环保”、“拯救地球”的呼声中,许多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海洋中。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中提炼天然洗涤剂是全人类迫不及待的愿望。远在3000多年前中东死海附近的居民就懂得用海水净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就在研究从海水中提炼的洗涤剂;80年代在日本的西药房里也可以买到医用海水洗涤剂,这种洗涤剂已接近无毒无公害的标准。在我国也曾有用鸡蛋清洗头发,用皂角泡水洗衣服等做法的记载,这也说明在天然资源中开发洗涤剂是前途宽广的。当人们逐步认识了解了化学洗涤剂的危害之后,一定会加速开发天然洗涤剂资源的步伐。

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洗洁产品呢?

⑧洗洁精对食物油脂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对皮肤有一定损伤,故每次接触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0分钟(可以戴上塑胶手套再洗涤),用完后以清水冲洗干净,并涂上护肤脂,以防皮肤老化。皮肤表面有破损,不宜使用洗洁精。

⑨用洗洁精洗餐具、食物要尽可能用清水冲净。一般不油腻的餐具,不必用洗洁精,水果、蔬菜一般少用洗洁精,必须使用洗洁精时,应先将洗洁精稀释后再使用,并注意多冲几次。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第1期)

12.“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结合全文,概括说说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的原因。(3分)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

(1)第③段中加点的“主要”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下面的表述有错误,请予改正。(2分) ...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很早就已经使用天然洗涤剂。

14.小明看了文章后,很受启发,觉得应该提醒一下妈妈,请以小明的口吻对正准备用洗洁精洗碗的妈妈说一段话。(3分)

(四)阅读刘国贤的《大时代需要大担当》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③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官商勾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

④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打倒;《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

⑤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只有..这样,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 ..

(选自《解放军报》2014年4月8日)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⑴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只有这样”中的“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郑成南的《父爱陷阱》,完成18~21题。(20分)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④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⑤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预料。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⑥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⑦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⑧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⑨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⑩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⑪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⑫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⑬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⑭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⑮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⑯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⑰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8.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七
《07年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检测卷答案》

07年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检测卷答案

一.字音字形基础检测(课本1-4册,30分)1A(无答案)2C 3A 4D 5B 6C 7(无答案) 8B 9B 10D

二、诗歌诵读和名句识记(20分)(略)

三、诗歌鉴赏(50分)

1、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此诗写于孟浩然40岁来京应进士不第后。

前人评价此诗说“结句深妙”,请结合全诗对本诗最后一句进行赏析。 本诗前三联表达了作者不第后的伤感、怨愤、焦虑等复杂的感情。2分 正因为苦闷不可排解,才有了第四联愁思萦绕、长夜难眠的情态。最后一句转到写景,却是情景交融,一个“虚”字,语关多重,把院落的空虚,静视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和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古人说它“深妙”,确实如此。4分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题目。(7分)

西江月 宋代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借指奸佞小人。在明月与浮云的矛盾中,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同意。本诗全篇贯串一个“悲”字。

首联写送别环境,点明“悲”字。颔联写送别情景,寒云暮雪,紧扣“悲”字,又包含着惜别的感情。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漂泊,知己难逢,碰上你这个知音,却又要分别,真是悲上加悲—— 更突出一个“悲”字。最后写故人已远,看不见了,只盼不久能相见;可是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仍旧结到“悲”上。

全诗将惜别和感时、伤怀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回肠荡气的悲凉之感。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独 不 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4分)

答: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4分)

答:

答案

(1) 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2)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

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

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

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

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

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其它说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①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江村: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唐肃宗上元元年,经过四年流亡生活、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来到这里,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描写了环境、物态和人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环境________ 物态________ 人情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1)和平宁静;自由温馨;无忧无虑。为尾联直抒胸臆作铺垫。(2)对暂时获得安定生活的欣喜和满足;对一旦失去“禄米”的忧虑,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酸之情。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2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D[“漏声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生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八
《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

第一部分(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3分)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黯淡或绚( )烂,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深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xiāo( )中,被镌上深深浅浅的印hén( )。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3.默写古诗文。(8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典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其中一点,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蛛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姑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1分)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3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3分)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第二部分(40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①②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 (4)皆已惮籍矣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8-10题。(8分)

手机是条“贪吃蛇”

①过去的10多年里,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已经越来越神通广大。它就像当年那款游戏中的“贪吃蛇”,在通话的“本能”之外,已经吃掉了演播上游戏机、卡片式相机,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和录音笔等设备,现在,它又咬住了电子导航、移动支付等猎物,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让卡西欧等老牌公司掘失惨重。

②个人用品也成了这只贪吃蛇进攻的目标,手环、手表、眼镜一类可佩戴设备,大有被它吞噬的趋势;就连牙刷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也被它叼进了嘴。最近,已经有生产商推出了一款电动牙刷,可以根据使用者刷牙时对手柄的压力,采集口腔中每颗牙齿的信息,在手机上生成牙齿情况的全息图,并定期生成牙齿情况报告,提出健康建议,甚至帮助使用者与牙医进行信息交流。

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路由器,人们日惯了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甚至离开它就无法正常沟通,手机依赖症和交流恐惧症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

④手机,看上去已经无所不能。当客厅里的电视、书房里的电脑、卧室里的睡眠记录仪、盥洗室里的牙刷,乃至车库里的车辆都被手机一一攻克后,谁会是电子设备们最后的堡垒?

(选自《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7期,有删改)

8.根据选文,说说手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3分)

答:

9.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10.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看上去”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折磨是一种赐予

魏清素

①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部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挑剔你,否定你。你可能会怨恨:为什幺总是折磨我?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在不知不觉地成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这些折磨恰恰成就了你。

②当蝴蝶还是幼虫时,住在一个出口很小的茧中。要想破茧而出,它必须通过那个小小的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它竭尽全力,很多幼虫因此丧命。有人觉得蝴蝶太可怜了,就用剪刀把茧上的出口剪大了一些,让幼虫很容易地从中出来。但是它们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拖着一双翅膀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小小的出口就是帮助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只有经过了出口的挤压,两翼才能顺利充血,幼虫才能蜕变成展翅飞翔的蝴蝶。

③其实,人与蝴蝶一样,也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厚度。苏东坡固“乌台古诗案”被眨黄州,身处荒凉,远离亲友,身心备受折磨。这一切,却带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思索,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突围,艺术才情也获得了整体蒸馏和升华,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峨》相继诞生,岂止苏轼,人类之明之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折磨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最大限度地考验一个人,而人生的最大值也正在此中求证。

④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面对折磨,不必抱怨,不要退缩,这些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要去祈求什么“剪刀”的帮助,那只能萎缩了你成功飞翔的“双翼”。

⑤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成长中的人,只有经历世事的“折磨”,才能迈向成熟和成功,正确地面对“折磨”,并藉此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节选自《这些事,现在明白还不晚》,有删改)

11.作者在第②段介绍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有何用意?(2分)

答:

12.依照第⑤最中的画线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蝴蝾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壤。

, , 。

, , 。

13.根据文意,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3分)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琮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刀子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田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4.文章第②殷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2分)

答:

1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6.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4分)

(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答:

(2)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术,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答:

17.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第三部分(15分)

六、诗歌鉴赏(5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七、名著阅读(10分)

19.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性格泼辣,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山泂迷了路,靠敲石头听声音找到了出口。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大人国差点被一岁的孩子塞进嘴里,还曾与老鼠格斗。

D.高尔基的《童年》以阿廖沙的成长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20.填空。(4分)

(1)在《狗•猫•鼠》中,“我”最初仇猫的原因是____;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 和 。

21.下面两幅图展现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筑铁路的画面,请根据图面提示,

概述保尔筑路的主要表现及“保尔精神”。(4分)

主要表现:

保尔精神:

八、作文(45分,含书写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江苏省宿迁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xuàn;嚣;痕。

2.⑴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⑵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

3.⑴欲辨已忘言。⑵惟吾德馨。⑶却话巴山夜雨时。⑷似曾相识燕归来。⑸八百里分麾下炙。⑹天生 我材必有用。 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⑴“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⑵示例:联考前夕,哥哥一鼓作气地将所有大科复习完毕,可仍不能举一反三。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⑶示例: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5.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

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

7.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8.①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②个人用品也成了它进攻的目 标。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 路由器。

9.打比方;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个人用品也成了手机进攻的目标。

10.不能。因为“看上去”是从表面现象而言,也许实质并非如此,说明手机“无所不能”还不是绝对的。

11.更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折磨是一种赐予”这一中心论点。

12.示例:树苗的种子,只 有全凭自身的钻劲破土而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功者的过去,只有历经苦难的折磨,才能成就辉煌。

13.不设唯一,能结合自身实际谈出具体措施即可。

14.从花的大小、形状、数量、颜色以及花开的方向等方面来介绍的。

15.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和亲情的人。

16.⑴句子中加点的“近”和“远”,生动地表现出母亲眼神的飘忽,把母亲对亲人的思念用无声的语言勾勒出来。⑵该句运用排比修辞,三个“隔着”的运用 ,把阻隔亲情的障碍展示出来,语气强烈,逐步升华,有极强的感染力。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九
《语文月考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测试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3分)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黯淡或绚( )烂,就在岁月的年轮.

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深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xiāo( )中,被镌上深深浅浅的印hén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3.默写古诗文。(8分)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2)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3)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负势竞上, 。(吴均《与朱元思书》)

(6)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可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 , 。

4.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蛛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

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姑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1分)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3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3分)

小A: 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 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第二部分(40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3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

(3)毋妄言,族矣 ( )(4)皆已惮籍矣 (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6分)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三、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8~ 11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 ..

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11.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四、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一百许里( ) 急湍甚箭( ) ..

蝉则千转不穷( ) 横柯上蔽( ) ..

13.翻译句子。(6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作者在信中描写了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又设想了追逐名利,热衷于官场的人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他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五、诗歌鉴赏(5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六、名著阅读(10分)

16.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山泂迷了路,靠敲石头听声音找到了出口。

C.《水浒传》中的108将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豹子头指的是林冲,宋江因侠义好施又被称为及时雨。

D.高尔基的《童年》以阿廖沙的成长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17.填空.(4分)

(1)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这些人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篇十
《2014宿迁市语文中考卷》

宿迁市2014年中考语文考试卷(有答案)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题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 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第一部分(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3分)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黯淡或绚( )烂,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深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xiāo( )中, 被镌上深深浅浅的印hén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3.默写古诗文。(8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典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其中一点,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蛛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姑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 出现具体时间)。(1分)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3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话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3分)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幺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第二部分(40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4)皆已惮籍矣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8-10题。(8分)

手机是条“贪吃蛇”

①过去的10多年里,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已经越来越神通广大。它就像当年那款游戏中的“贪吃蛇”,在通话的“本能”之外,已经吃掉了演播上游戏机、卡片式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和录音笔等设备,现在,它又咬住了电子导航、移动支付等猎物,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让卡西欧等老牌公司掘失惨重。

②个人用品也成了这只贪吃蛇进攻的目标,手环、手表、眼镜一类可佩戴设备,大有被它吞噬的趋势;就连牙刷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也被它叼进了嘴。最近,已经有生产商推出了一款电动牙刷,可以根据使用者刷牙时对手柄的压力,采集口腔中每颗牙齿的信息,在手机上生成牙齿情况的全息图,并定期生成牙齿情况报告,提出健康建议,甚至帮助使用者与牙医进行信息交流。

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路由器,人们日惯了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糸,甚至离开它就无法正常沟通,手机依赖症和交流恐惧症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

④手机,看上去已经无所不能。当客厅里的电视、书房里的电脑、卧室里的睡眠记 录仪、盥洗室里的牙刷,乃至车库里的车辆都被手机一一攻克后,谁会是电子设备们最 后的堡垒?

(选自《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7期,有删改)

8.根据选文,说说手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3分)

答:

9.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10.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看上去”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折磨是一种赐予

魏清素

①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部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与你过不去,处处为难你,不停地 挑剔你,否定你。你可能会怨恨:为什幺总是折磨我?可是,就在他的苛求中,你在不 知不觉地成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些,从整个人生的大格局来看,这些折磨恰恰成

就了你。

②当蝴蝶还是幼虫时,住在一个出口很小的茧中。要想破茧而出,它必须通过那 个小小的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它竭尽全力,很多幼虫因此丧命。有人觉得蝴蝶太可怜 了,就用剪刀把茧上的出口剪大了一些,让幼虫很容易地从中出来。但是它们却失去 了飞翔的能力,只能拖着一双翅膀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小小的出口就 是帮助 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只有经过了出口的挤压,两翼才能顺利充血,幼虫才能蜕变成展 翅飞翔的蝴蝶。

③其实,人与蝴蝶一样,也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只有这 样,才能增加生命的韧性和厚度。苏东坡固“乌台古诗案”被眨黄州,身处荒凉,远离亲友,身心备受折磨。这一切,却带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思索,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突围,艺术才情也获得了整体蒸馏和升华,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峨》相继诞 生,岂止苏轼,人类之明之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折磨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最大限度地考验一个人,而人生的最大值也正在此中求证。

④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 证。”面对折磨,不必抱怨,不要退缩,这些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要去祈求什么“剪刀”的帮助,那只能萎缩了你成功飞翔的“双翼”。

⑤ 蝴蝶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成长中的人, 只有经历世事的“折磨”,才能迈向成熟和成功,正确地面对“折磨”,并藉此给自己的 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节选自《这些事,现在明白还不晚》,有删改)

11.作者在第②段介绍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有何用意?(2分)

答:

12.依照第⑤最中的画线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蝴蝾的幼虫,只有经过狭窄出口的挤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蝴壤。

, , 。

, , 。

1 3根据文意,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折磨”。(3分)


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相关热词搜索: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 送李端卢纶 送李端阅读答案

1、送李端 卢纶阅读及答案篇一《2013-2014 学年鼓楼区语文试卷答案》 送李端 卢纶阅读及答案(2016-01-1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李端卢纶阅读答案路出寒云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87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