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如……尤其造句

如……尤其造句

2016-02-17 09:05: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如……尤其造句篇一《如同造句》 马路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如……尤其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尤其造句篇一
《如同造句》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比赛跑步的运动员们听见一声枪响,便如同射出的子弹般跑得飞快 .

北方十一月的寒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刻一般. 花园里的菊花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

她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快期末考试了,李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今天我妹的打扮如同仙女一般

商场里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我们学校校园绿化得如同公园一样.

我们中华少年,如同蓝天翱翔的雏鹰.

童年如同一场梦,梦如此美丽,如此惊奇。 人生如同一场真实的梦。

这段话如同摄影照像一样,精确细致,不带感情色彩。

如……尤其造句篇二
《词语造句》

如……尤其造句篇三
《如何造句》

造句,是目前小学生的一个重要项目。很多家长都感觉到对这个训练项目比较苦恼,要么是孩子无话可说,要么造出的句子干干巴巴,毫无看头。今天,给大家一些家庭指导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孩子们及家长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作文就必须从造句开始。

第1招:词语理解是重点

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若干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组成。因此,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情色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1.

造句这个技能在训练上,需要三个多,即:多听、多思、多模仿。多听,就是要让孩子多见识好词好句,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当然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让他们能够凭借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着语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词语的含义。当我们要求他们造句时,他们才不会感觉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我多次在自己的推文中告诉各位:语文书就是范本,虽然我们对目前使用的语文书还有很多诟病,但是目前我们学习的这本教材如果能够发挥其优势,恰当地发挥好它的价值,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直接的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方法。

例如:沪教版语文书第二册书中的第22课《蜘蛛织网》中的第一节: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教学时,我就充分抓住这个句子中的三个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三个要素是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要要素,缺一不可。而目前的练习题目当中,又

有些是属于按照”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连词成句的。所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这三个要素构成完整句,是必要做的功课。下面写的是我在我课堂上指导孩子认识并学会如何说好一个完整句子的过程,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家里进行拓展性实践,应该会有借鉴意义。

步骤一:熟读这个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步骤二:依次提问(1)句子里有”谁“?(2)它在哪里?(3)它在干什么? 经过这三个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谁——蜘蛛;在哪里——农庄的篱笆上;干什么——织网。

步骤三:进一步提示,蜘蛛会织网,那如果换成”蜜蜂“呢?

有孩子答:蜜蜂可以采蜜。

我问:那蜜蜂会在哪里采蜜呢?

又有孩子答:蜜蜂会在花丛里采蜜。

我提示:除了在花丛里,还可以在哪里?

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在花园里,在公园里,在树林里……

我肯定他们的答案,并适时表扬勤于思考的孩子们。

继续提示:蜘蛛可以抽出银闪闪的丝,”银闪闪“是个形容词,是形容什么的呢? 孩子答:银闪闪是形容”丝“的。银闪闪的丝。

我肯定:对,银闪闪这个词啊,让句子变得有亮光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小蜜蜂也让它的句子变得有亮光或者有色彩、有味道呢?

孩子们答:蜜蜂在红艳艳的花丛里采蜜。蜜蜂在黄澄澄的花丛里采蜜…… 我肯定: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步骤四: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提示:如果不是蜜蜂,也不是蜘蛛,换成小朋友。你觉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朋友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孩子们的思绪飞扬起来!(后面的训练都是遵循着前面的训练拓展开去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 微课堂

多理解词语,多积累词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除了号召学生多读课外书,再就是好好钻研教科书了。于永正老师撰文曾写道”阅读不但能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够获取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当然也包括造句)的素材。这就是多读书的孩子造句难不倒他的原因所在。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的这种功夫的训练,作为家长,也一定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根本入手,引导孩子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文本的遣词造句和精彩片段的积累,低年级孩子尤其要在对好的词语的积累上下功夫。一般来说的好词语,都是在造句中充当着华彩意义的词语,就像是一首好的曲子的高潮部分一样,缺少了好词的修饰,句子再长再含义丰富那也无异于一杯白开水一般毫无味道。

找到好的词语没有那么困难,实际上,就是读书时带着思考和一支笔就可以了。读句子时,发现哪个词语不理解,就翻开字典查一查,了解了那个词语的意思,随手写一遍,可以在书上做批注。【顺便说一下,让孩子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是非常棒的一种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果读书不带笔,就相当于燕子飞过,云彩飘过,风儿吹过一样,了然无痕。如果读书带着笔,圈圈画画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也就谙熟于心了。】

例如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有一个句子“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我抓住了“连忙”这个词,一是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生字,需要重点学习,二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到这里已经发展到第二个层次了,也就是说小蝌蚪找到鲤鱼妈妈发现它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再次看到一个大

概符合自己妈妈特征的乌龟出现时,心里时着急的,所以才用了“连忙”,而这个词的理解对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也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因此,我就这个词的教学给大家一点拓展词语积累的建议。

步骤一:找到带有“连忙”这个词语的句子,孩子们用直线划出。

步骤二:提示“连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就是很快的意思。

我问:很快,对,是很快。小蝌蚪找了鲤鱼妈妈,发现不是自己妈妈,这次看到乌龟了,他们心急地游过去。所以速度要快。连忙就是表示速度快动作快。那你看老师也是很快很着急地走(我示范从门外快速走上讲台),那你们觉得我这里的快速走上讲台的动作还能换成什么词?

学生答:赶快,赶忙,急忙……

我肯定:太好了,咱们班的娃娃都是词汇丰富的好娃娃!

我的感悟:实际上不是孩子们不知道词语,也不是不理解词语,而是家长们没有用上恰当的方法启发孩子把积累在脑海深处的词汇调去出来使用。家长要耐心启发,并于同时拓展孩子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的理解是比单独的词对词的认识理解要容易得多的,所以,建议您平时在跟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多提示孩子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并指导孩子换一个词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那么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就会这正的把书读“厚”了。

第2招:词语大串连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相关的词和标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例如教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5课《两只小狮子》时,我抓住“刻苦”这个词,结合句子中的四个动词以及顿号,展开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家长不妨也在家庭中指导孩子从一个词开始,把那个词相关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就能够积小流汇江河了!

步骤一:读熟这个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步骤二:这里的小狮子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狮子而努力练习,那它会什么本领? 学生答:滚、扑、撕、咬。

我问:那小朋友们有啥本领吗?

一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肯定:嗯,本领真多。那你能像这个句子说的那样说说你的本领吗? 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问:那你学习了这些本领时,一定很努力,很刻苦,就像我们这篇课文里说的小狮子是一只用心练功的狮子。也可以用”用功“这个词描述哦!

学生点头,表示明白了。

我继续追问:那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努力或者刻苦说清楚呢?

学生: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真用功!

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写话和说话(造句)时,可以用几个相关的词语引导孩子造句。例如”湖水、倒映、高山“,这三个词都在一个语境中,就可以启发孩子写”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然后家长再进一步启发,湖水是什么颜色?(碧绿)湖水是什么样子?(平静),启发孩子把这些描绘湖水的词用进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既完整又优美了: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缺乏感受和体验的机会,缺乏的是父母总是盲目地带着孩子东游西逛的,游历的过程中,没有做一个有心人,常常在口头上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就是每到一处,就引导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所见所感。实际上如果家长做个有心人,把孩子平时游历的过程除了用相机记录下来,还应当用笔记录下来。孩子爱写,就让孩子自己写,孩

如……尤其造句篇四
《关联词造句大全》

关联词造句大全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

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论……都…… 、管……也…… 、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无不即所

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

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宁可……也、6.之所以……是因为、7.如果……就、8.只要……就、9.既然……就、10.即使……也、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

17.不是……而是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如……尤其造句篇五
《一下课文内容如和造句复习》

课文内容复习(反复读熟,理解记忆) 姓名( )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和我们一起植树的(邓小平爷爷);孝 顺的(小峰);沉着、机智的(司马光),小英雄(王二小),肯动脑筋想出称象 办法的(曹冲),乐于助人的(安东)把自己的午餐分给小伙伴吃。他们都是我 们学习的榜样。

2、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你看 大yàn北飞 天将暖, yàn子南ɡuī 气转寒。

3、你会辨别方向吗?让我告诉你:朝看 太阳 辨西东,夜望 北dǒu 知北南。

4、妈妈常常告诫我:xū心使人进步,jiāo ào 使人落后。

5、我教小红唱歌,她教我弹琴,这就叫: qǔ人之长, bǔ 己 之短。

6、《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熊日成为国王继承人的原因是:xióng日是个chénɡ shí的孩子。

7、“你怎么不学一点本领啊”,“本领”指滚、扑、撕、咬的生活技能。

8、“猴、猪、狗、狮”都是反犬旁的字,反犬旁的字都与动物有关。

9、《快乐的节日》中“节日”指:儿童节。

10、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1、火车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12、爷爷带兰兰走过了潜(qián)水桥和塑料(sù liào)桥。

13、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失物是垃圾(lājī)。

14、青藏(zàng)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jǐ)。”

15、月亮的心愿是孩子们一个不少去郊游。

16、兰兰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洗过手绢,帮姥姥挠过痒痒。

17、司马光遇事不慌张,砸缸救出了小朋友,他真是一个勇敢(yǒnɡ ɡǎn)、

机智(zhì)的孩子;王二小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孩子,小峰和珍珍是个孝顺(xiào shùn)的孩子;曹冲是一个聪(cōnɡ)明的孩子。

18、松鼠吃一个松果埋一个,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19、青蛙披着碧(bì)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0、小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小鱼的尾巴能拨(bō)水,牛的尾巴能赶蝇(y

íng)子,燕子的尾巴能掌握方向。

21、燕子捉天上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捉棉花上的害虫。

22、要下雨了,燕子低飞,鱼儿游到水面上来透气,蚂蚁搬家。

23、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24、小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

25、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26、桃子掉下来,足球掉下来,是因为地心引力。地球爷爷的手是地心引力。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树叶落到地面上、汗水往下流、羽毛球落地。

如……尤其造句篇六
《二年三册词语造句》

如……尤其造句篇七
《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造句教学研究

造句教学是语文训练的传统项目,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目前,不少教师不重视造句教学,学生所造句子以不出错为满足,尤其不重视造句的质量。其实造句是作文的基础,造句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造句教学,更不能忽视造句的质量。造句教学的缺失实际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方面。针对现状,我就如何提高学生造句质量,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一、要冲破“模式”

学生造句时,往往离不开“范句”,依样画葫芦,句式一模一样。如有位低年级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用“聪明”口头造句。全班大多数学生都造成“xx是个聪明的孩子”,和书上“丽丽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模式。而这位教师却以此为满足,不再启发学生做进一步尝试,影响了学生语言潜力的发掘。

另一位老师却不是这样。他积极启发引导,冲破“范句”模式,让学生造出各式各样的句子。当学生造“小英(小芳、小林)是个聪明的孩子”时,教师启发道:“老师会怎样称赞他们?”学生说:“小芳、小林真聪明。”老师又启发道:“能把聪明放在句子头上吗?”学生造出了“聪明的孩子会动脑筋”等一类句子。最后老师还让学生尝试说两句话。学生说:“小英很聪明,老师常常夸奖她。”学生越说越起劲。仿中求创,从仿到创,这位老师启发学生“拾级而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训练了思维,也训练了语言。冲破“范

句”模式,这是在低年级就应该注意的。在小学生的书面作文中,学生句式呆板单一,这与造句训练不无关系。

二、要堵住“捷径”

许多学生的造句,往往重复使用现成的材料。比如一个学生曾先后用“津津有味、为了、全神贯注、只要„„就„„”造出这样的句子:

①上课时,我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解。

②为了提高成绩,上课时我专心听老师的讲解。

③上课时,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

④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就能提高成绩。

这个学生很“聪明”,以不变应万变,不论什么词语,都往“专心听讲”这内容上一套就行。驾轻就熟走“捷径”,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堵住这条“捷径”。比方,你再让这位学生造句时,规定“上课专心,听讲”的内容不能造,书上和师生的“范句”不能造。堵住了用现成材料造句的捷径,新鲜句子就会产生。

堵住“捷径”,让学生选择身边的新鲜材料造句,这对作文的材料积累和选择材料有好处。在作文中,学生无材料可写或懒于选材,难道与造句一点也没有关系?

三、要不给“保险”

到了高年级,学生造句摸到了一些门道:不造复句,造单句“保险”,只要句子的主谓齐全,老师就扣不了分。个别教师教师在考

试前也会这样说:造单句就好,免得出现病句和错别字。其实,这种只求“对”,不求“好”;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的做法,影响了学生造句的习惯及质量。

如用“如饥似渴”造句,有单句也有复句:

①我如饥似渴地读书。

②昨天爸爸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一本《安徒生童话》,我喜出望外,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

试问,①和②能同样得分吗?特别是一些需要讲清楚情况的句子,如“猜测、果然、不料、神秘”等词语,造单句能行吗?如: ①天气果然发生了变化。②早晨天气晴朗,可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到了下午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中乌云密布,不一会便下起了大雨。爸爸说天气预报真准确,天气果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①句得满分,②句该评多少分?我认为对①句和②句评分不能一样。“果然”一般用于复句的后半部分,它的前半部分要交代一些情况,在什么情况下,才出现如预料的那样。学生造出①句的原因,要么对词义不理解,要么学习偷懒。因此,①句不给满分,②句才给满分。要把差的和好的区分开来,以质量优劣评定学生造句,如同作文评分一样。要么对,要么错,这种评定造句成绩的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

要提高学生造句的质量,一要冲破陈袭的句式;二要选择新鲜的有意义的材料,三要有充实的内容。这与作文教学的两个要求:一要突破“材料关”;二要突破“语言关”是很相似的,所以我想,

我们是否可以把造句放到作文教学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围绕一个词语,写好一句、几句甚至一个句群,这同围绕一句话写好一个语段,围绕一个题目写好一篇文章,有相同或相通的地方:前者是后者的雏形,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因此,我们要研究造句教学,把他当做作文教学研究的一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尤其造句 用尤其造句 尤其怎么造句
  • 1、而在…尤其造句(2016-01-20)
  • 2、尤其造句大全(2016-02-11)
  • 3、尤其可爱造句(2016-02-1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如……尤其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如……尤其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38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