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来自论语的成语

来自论语的成语

2016-02-20 09:07: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一《出自论语的成语》 ...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一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所有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一:《学而》篇 (16个)

1.1.1 学而时习之 《新成》 1.1.2 不亦乐乎 《成》 1.2.3 犯上作乱 《成》

1.3.4 巧言令色 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6 行有余力 1.7.7 言而有信 1.8.8 知过必改 1.9.9 慎终追远 1.10.10 过化存神 1.10.11 温良谦恭让 尽心上>)

1.12.12 小大由之 1.14.13 贫而乐道 1.15.14 切磋琢磨 淇澳>)

1.15.15 精益求精 1.15.16 告往知来

二:《为政》篇 (15个)

2.1.1 北辰星拱 2.1.2 众星拱北 2.2.3 一言以蔽之 2.4.4 而立之年 2.4.5 不惑之年 2.4.6 知命之年 2.4.7 从心所欲 2.5.8 因材施教 也为朱熹批注)

2.11.9 温故知新 2.14.10 周而不比 2.11.11 比而不周 2.16.12 异端邪说 2.19.13 举直错枉 同出)

2.22.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24.15 见义勇为

《成》 (重出,参后5.25) 《成》 (朱熹批注) 《新成》

《成》 P727

P591 (此篇与后篇9.25重出) 《新成》P380 《成》 P241

《新成》P457 (朱熹批注;另见<孟子.《成》 P695 《新成》P306

P479 (原句出于<诗经.卫风.《成》 P327 (朱熹批注) 《新成》P148 《新成》P18 《新成》P602 《成》 P768 《新成》P115 《成》 P51 《成》 P838 《成》 P117 P789 (朱熹批注;另参后6.21《成》 P654 《成》 P854 《成》 P30 《新成》P548

《成》 P335 (与<颜渊>篇12.22中《新成》P344 《成》 P304 《新成》《成》《成》

三:《八佾》篇 (9个)

3.1.1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成》P396 3.9.2 杞宋无征 《成》 P462 3.11.3 了如指掌 《新成》P254 3.16.4 力不同科 《成》 P365 3.17.5 告朔饩羊 《成》 P228 3.20.6 乐而不淫 《成》 P336 3.21.7 成事不说 《成》 P95 3.21.8 既往不咎 《成》 P292 3.25.9 尽善尽美

四:《里仁》篇 (13个)

4.5.1 颠沛流离 P379)

4.6.2 心有余而力不足 4.7.3 观过知仁 4.8.4 朝闻夕死 4.9.5 恶衣恶食 4.15.6 一以贯之 4.17.7 见贤思齐 4.17.8 反躬自省 4.18.9 劳而不怨 以后不再出)

4.19.10 父母在,不远游 4.19.11 游必有方 4.20.1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24.13 讷言敏行

五:《公治长》篇 (8个)

5.10.1 朽木不雕 5.10.2 朽木粪土 5.15.3 不耻下问 5.17.4 善与人交 5.20.5 三思而行 5.21.6 愚不可及 5.23.7 不念旧恶 5.24.8 掠美市恩

六:《雍也》篇 (16个)

6.3.1 迁怒与人 6.4.2 裘马轻肥 6.11.3 一箪一瓢 6.11.4 箪食瓢饮 6.11.5 泰然处之

《成》 P322 P146 (《新成》P492

《成》 P232 (《成》 P831

《成》 P167 (《成》 P769 《成》 P303 《新成》P121 成》 P357 (《新成》P131 《新成》P560 《成》 P770 《新成》P291 《成》 P714 《成》 P714 《成》 P47 《新成》P372 《成》 P531 《成》 P809 《成》 P58

《成》 P391 (《新成》P321 《新成》P337 《成》 P747 《成》 P133

《新成》P416 (也作流离颠沛,参〈成〉另参<新成>P160) 另参<新成>P115) 参后<尧曰>篇-2,相同,朱熹批注) 朱熹批注)

《成》《

6.11.6 处之泰然 《成》 P106 6.12.7 中道而废 《新成》P599 6.14.8 行不由径 《新成》P495 6.18.9 文质彬彬 《成》 P656 6.22.10 敬而远之 《成》 P329 6.22.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 P60 6.22.12 先难后获 《成》 P685 6.22.13 乐山乐水 《成》 P740 6.26.14 从井救人 《成》 P116 6.29.15 中庸之道 6.30.16 能近取譬

七:《述而》篇 (19个)

7.1.1 述而不作 7.1.2 信而好古 7.2.3 学而不厌 7.2.4 诲人不倦 7.8.5 举一反三 7.8.6 一偶三反 7.11.7 用行舍藏 7.11.8 暴虎冯河 旻>)

7.11.9 死而无悔 7.11.10 临事而惧 7.14.11 不知肉味 7.15.12 求仁得仁 7.16.13 富贵浮云 7.19.14 发奋忘食 7.19.15 乐以忘忧 7.20.16 生而知之 7.20.17 怪力乱神 7.22.18 三人行必有我师 7.22.19 择善而从

八:《泰伯》篇 (12个)

8.3.1 战战兢兢 旻>)

8.3.2 临深履薄 旻>)

8.5.3 犯而不校 8.6.4 六尺之孤 8.6.5 大节不夺 8.7.6 任重道远 8.7.7 身体力行

《新成》P599 《成》 P429 《成》 P580 《新成》P494 《成》 P719

P277 (《成》 P335 《成》 P769 《成》 P799

《成》 P25 (《新成》P408 《新成》P254 《新成》P47 《成》 P495 《成》 P203 《成》 P171 《新成》P246 《新成》P381 《新成》P159 《成》 P530 《成》 P824 《成》 P827 (《成》 P375 (《成》 P176 《成》 P380 《新成》P87 《成》 P513 《成》 P548

后7.34同出,不重复) 原出<诗经.小雅.小原出<诗经.小雅.小原出<诗经.小雅.小《成》

8.7.8 一息尚存 《新成》P534 8.7.9 死而后以 《成》 P585 8.9.10 家喻户晓 《成》 P295 8.13.11 守死善道 《成》 P575

8.14.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 P68 (另参14.26,同出)

九:《子罕》篇 (17个)

9.5.1 斯文扫地 《新成》P407 (另参<成>P588,成语相同而出处不同)

9.8.2 空空如也 9.11.3 循循善诱 9.11.4 欲罢不能 9.13.5 善贾(价)而沽 9.14.6 待价而沽 9.17.7 逝者如斯 9.17.8 川流不息 9.17.9 不舍昼夜 9.19.10 积少成多 9.22.11 苗而不秀 9.22.12 秀而不食 9.23.13 后生可畏 9.23.14 年富力强 9.26.15 匹夫不可夺志 9.28.16 岁寒松柏 9.29.17 勇者不惧

十:《乡党》篇 (4个)

10.0.1 待人接物 价批注,故编为10.0.1)

10.2.2 侃侃而谈 10.8.3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0.8.4 适可而止

十一:《先进》篇 (9个)

11.14.1 一仍旧贯 11.14.2 言必有中 11.15.3 升堂入室 P142)

11.16.4 有过之而无不及 11.16.5 过犹不及 11.17.6 鸣鼓而攻之 <成>P502)

11.25.7 理屈词穷 11.26.8 一日之长

《成》 P346 《成》 P722 《成》 P813 《成》 P540 《成》 P131 《新成》P396 《成》 P108 《新成》P41 成》 P285 (《成》 P407 《成》 P715 《成》 P260

《成》 P431 (《成》 P446 《成》 P597 《新成》P558 《成》 P131 (《成》 P341 《新成》P390 《成》 P572 《成》 P760 《成》 P727 成》 P552 (《新成》P561 《成》 P242

P416 (《成》 P364 (《新成》P531

朱熹批注,原出<尚书>) 朱熹批注) 朱熹对<乡党>篇的评另参“登堂入室”〈成〉也作“群起而攻之”,朱熹批注) 《《《成》

11.26.9 舍己为人 《成》 P545 (朱熹批注)

十二:《颜渊》篇 (16个)

12.1.1 克己复礼 《成》 P344 12.2.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成》 P291

12.4.3 内省不疚 《成》 P429 12.5.4 死生有命 《成》 P589 12.5.5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 P590 12.7.6 足食足兵 《新成》P616 12.7.7 必不得已 12.8.8 驷不及舌 12.8.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2.9.10 通力合作 12.12.11 片言折狱 12.16.12 成人之美 12.19.13 草偃风从 12.19.14 风行草偃 12.20.15 察言观色 12.24.16 以文会友

十三:《子路》篇 (10个)

13.3.1 名正言顺 13.7.2 鲁卫之政 13.15.3 一言兴邦 13.15.4 一言丧邦 13.16.5 近悦远来 成>P819)

13.20.6 行已有耻 13.20.7 言必信,行必果 13.20.8 斗箾之器 13.23.9 和而不同 13.27.10 刚毅木讷

十四:《宪问》篇 (18个)

14.3.1 危言危行 14.7.2 禽犊之爱 P572舐犊情深,舐犊之爱、舐犊之私)

14.12.3 见利思义 14.12.4 见危授命 14.16.5 忍心害理 14.17.6 匹夫匹妇 14.20.7 大言不惭 14.26.8 思不出位 14.32.9 栖栖惶惶

P31 P592 P535

P621 ( P448 P92 P79 P190 P81 P782 P412 P384 P768 P767

P323 (P496 P726 P155 P253 P145 P451

P481 ( P302 P303

P512 ( P446

P129 ( P589 P677

朱熹批注) 另同“悦近来远”,<朱熹批注;另参〈成〉朱熹批注) 朱熹批注) 《成》《成》《新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新成》《成》《成》《成》《新成》《新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二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4.【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5.【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6.【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 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7.【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8.【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 (茅盾《创造》三) 9.【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10.【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 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

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1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示例】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14.【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1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示例】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 【反义词】表里如一 【典故】《左传·文公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 “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 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17.【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1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

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示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19.【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

【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20.【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近义词】不为已甚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21.【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 【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 【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22.【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示例】我没有~的能力。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23.【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 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24.【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25.【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26.【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7.【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 【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8.【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29.【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30.【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例】刘征泰《苏步青》: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3.【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34.【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3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36.【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37.【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38.【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39.【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反义词】废寝忘食

4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

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1.【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示例】薛姨妈是个~的人,倒还易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42.【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43.【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44.【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5.【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46.【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47.【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示例】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废寝忘食

【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

48.【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9.【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示例】沙汀《呼嚎》:“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5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1.【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示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章炳麟《菌说》) 53.【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4.【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55.【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示例】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严复《原强》)

56.【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57.【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近义词】待价而沽

58.【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59.【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60.【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1.【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示例】《魏书·杨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 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梁实秋《雅舍小品·职业》:“至于弈棋,虽曰小道,亦有可观,比饱食终日言不及义要好一些。”刘心武《钟鼓楼·不是结尾》:“该讨论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既然是该办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

62.【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3.【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64.【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示例】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65.【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 【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66.【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 【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67.【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68.【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9.【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0.【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同义词】斗筲之辈、斗筲之材

71.【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三
《出自《论语》的成语》

 一:《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出处】过,则勿惮改。【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 二:《为政》篇

【北辰星拱】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众星拱北】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翻译】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再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周而不比】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出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君主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出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减了。

【举直错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出处】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翻译】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做人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出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出处】见义不为,无勇也。【翻译】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 三:《八佾》篇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出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他用六十四个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出处】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翻译】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出处】‘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翻译】‘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力不同科】力量的大小不一样。【出处】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翻译】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告朔饩羊】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出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翻译】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

【乐而不淫】指快乐而不过分。比喻表现的情感很有节制。【出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

【成事不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出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翻译】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尽美矣,又尽善也。【翻译】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

 四:《里仁》篇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出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翻译】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出处】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翻译】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与渴望。【出处】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恶衣恶食】形容生活简朴或清贫。【出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翻译】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出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劳而不怨】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出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子女尽量不长期在外地。【出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翻译】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出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翻译】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讷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 五:《公治长》篇

【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出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翻译】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出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出处】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翻译】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翻译】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愚蠢)逃避责任。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出自】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翻译】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怨仇。【出处】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翻译】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 六:《雍也》篇

【迁怒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出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翻译】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裘马轻肥】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出处】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翻译】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一箪一瓢】形容清贫的生活。【出处】一箪食,一瓢饮。【翻译】一箪饭,一瓢水。

【中道而废】半路上停止,比喻勉力而行。【出处】为不足者,中道而废。【翻译】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

【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出处】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翻译】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质朴多于文采。

【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翻译】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

【先难后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出处】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翻译】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出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翻译】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

【从井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出处】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翻译】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

【中庸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出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翻译】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翻译】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 七:《述而》篇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翻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出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举一反三】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出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期士大夫的处世态度。【出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翻译】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

【死而无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出处】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翻译】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临事而惧】遇事谨慎戒惧。【出处】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翻译】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不知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出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翻译】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无愧于心便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出粗胡】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翻译】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出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翻译】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生而知之】一是指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二是指通过生活的体验而获取知识。【出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出处】子不语怪、力、乱、神。【翻译】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应该去多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出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出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八:《泰伯》篇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出处】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翻译】有学

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出处】可以托六尺之孤。【翻译】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

【大节不夺】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出处】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翻译】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任重而道远。【翻译】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死而后以】到死之后(承担的责任)才停止,形容为了完成一种责任、使命或任务而奋斗终生。

【出处】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守死善道】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出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翻译】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翻译】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 九:《子罕》篇

【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出处】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

【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在某物体中什 么都没有。【出处】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翻译】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出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翻译】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

【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出处】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翻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善贾(价)而沽】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处】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翻译】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逝者如斯】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因倍加珍惜。【出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苗而不秀】后比喻人资质虽好,但终无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出处】苗而不秀者有矣夫。(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

【后生可畏】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出自】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出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翻译】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勇者不惧】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出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翻译】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十:《乡党》篇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出处】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翻译】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出处】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翻译】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四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第一

1.2犯上作乱

释义:犯:触犯,冒犯;上:指等级、地位高的;作乱:闹乱子。旧指反抗朝廷、官府及尊长。历史上统治阶级用以诬蔑人民的反抗、起义。

1.3巧言令色

释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别人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别人。

1.7言而有信

释义:说话算数,有信用。

二、为政篇第二

2.2一言以蔽之

释义: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4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释义:从:听任;欲:希望,想要。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2.11温故知新

释义:温:温习,复习;故:旧的,指已学过的。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比喻回顾过去,认识现实。

2.24见义勇为

释义:义:正义;为:做。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三、八佾篇第三

3.21既往不咎

释义: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

3.25尽善尽美

释义:尽:极,达到顶点。非常好,非常美。形容事物达到极为完美的境地。

四、里仁篇第四

4.17 见贤思齐

释义: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向他看齐。

五、公冶长篇第五

5.15不耻下问

释义: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虚心好学。

5.2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指做事慎重。

5.21愚不可及

释义:愚:愚蠢,笨,傻;及:达到。愚到谁也达不到的程度。形容非常傻。

六、雍也篇第六

6.18文质彬彬

释义:文:文采;质:实质。本质:彬彬:形容文雅。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七、述而篇第七

7.2学而不厌

释义:厌:满足。专心学习,从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7.2诲人不倦

释义:诲:教导;倦:厌倦,疲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7.8举一反三

释义:举:列举;反:类推,推理。举出一个,就能推知其他。形容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7.19发愤忘食

释义:下决心奋发学习,连吃饭也忘了。后用以形容学习或工作十分专心。

7.19乐以忘忧

释义:以:而。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7.22择善而从

释义:择:选择,挑选;善:好的,正确的;从:跟随,听从。原指选择品德好的人,追随他,学习他。现多指善于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

八、泰伯篇第八

8.3战战兢兢

释义:站站:恐惧发抖的样子;競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极其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8.7任重道远

释义:任:担子,任务;道:路程。担子重,路途遥远。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奋斗。

九、子罕篇第九

9.8空空如也

释义:空空:同“悾悾”,虚心、诚恳的样子;如:文言助词,作“···的样子”解。本义指诚恳虚心。后用以形容一无所有。

9.11循循善诱

释义:有步骤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擅长;诱:诱导,引导。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

9.11欲罢不能

释义:要停但停不下来。

十、乡党篇第十

十一、先进篇第十一

11.16过犹不及

释义:过:过分,过头;犹:如,像;不及:没达到,不够。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十二、颜渊篇第十二

12.1克己复礼

释义:约束自己而归于礼。

12.16成人之美

释义:成:成全,帮助;美:美事,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

12.20察言观色

释义:察:细看;言:言语;观:观察,看;色:脸色。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理。

十三、子路篇第十三

13.3名正言顺

释义: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说理充分。指言行具有充分理由。 13.17欲速则不达

释义:欲:想要;速:快;达:达到。急于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十四、宪问篇第十四

14.12见利思义

释义:见:看见;利:财货,利益,好处;思:想;义:道义。见到财货利益,想到道义。

14.12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释义: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14.34以德报怨

释义:以:用;德:恩德,恩惠;怨:怨恨。用恩惠报答怨恨。形容不记前仇,反给人好处。

14.35怨天尤人

释义:怨:怨恨;天:天命,命运;尤:责怪,归罪。怨恨命运,责怪别人。指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十五、卫灵公篇第十五

15.9仁人志士

释义: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15.9杀身成仁

释义: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原指为了成全仁德,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后泛指为了崇高理想和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

15.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远:长远;虑:考虑,谋划;近:近期;忧:忧愁。人若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15.36当仁不让

释义:当:面对,面临;仁:仁义之事,应该做的事。遇到应该做的事不推让,主动承担,积极去做。

十六、季氏篇第十六

16.1分崩离析

释义:分崩:破裂;离析:离散,解体。形容国家、集团等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16.7血气方刚

释义:血气:精力;方:正;刚:旺盛。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十七、阳货篇第十七

17.12色厉内荏

释义:色:脸色,神色;厉:厉害,凶狠;内:内心;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懦弱。

17.14道听途说

释义:道、途:路。从路上听到,又在路上外传。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7.15患得患失

释义:患:担心。未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又担心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17.22饱食终日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思考。

17.22无所用心

释义:用心:动脑筋。对什么事都不动脑筋,不关心。

十八、微子篇第十八

十九、子张篇第十九

二十、尧曰篇第二十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五
《来自《论语》中的成语》

来自《论语》中的成语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论语》是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它对我国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它这里,还产生出众多的成语、习用语和短语。下面,就对此作点辑录,以供参考。

一、直接来自孔子话语的成语

【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既往不咎】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见贤思齐】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不耻下问】子曰:“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功亏一篑】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只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过犹不及】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鸣鼓而攻】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怨天尤人】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里仁》)。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言不及义】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以人废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当仁不让】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色厉内荏】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

【患得患失】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

【举一反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理屈词穷】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内省不疚】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轻裘肥马】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善贾而沽】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循序渐进】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二、来自孔子话语的短语习用语

【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八佾》)。

【朽木不可雕也】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镂也;於予与何诛?”(《公冶》)。

【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公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宪问》)。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

三、来自他人他处

【 如履薄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

【任重而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事,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四海之内皆兄弟】司马牛扰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微子》)。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求全责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於一人。(”《微子》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来自论语的成语篇七
《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

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 助你修身养性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杀身成仁、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转发学习!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1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1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9.【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20.【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21.【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22.【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3.【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24.【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25.【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26.【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27.【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28.【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29.【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30.【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释义>看到了就害怕。


来自论语的成语相关热词搜索: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来自论语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来自论语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474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