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2016-09-22 10:47: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首古诗写的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本节课的设计的思路,就是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语言美,通过想象领会诗的画面美。通过飞扬深思融入意境,通过与诗人对话体会情感。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欣赏诗歌的“...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你。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一)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这首古诗写的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

卷。本节课的设计的思路,就是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体会诗

的语言美,通过想象领会诗的画面美。通过飞扬深思融入意境,通

过与诗人对话体会情感。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一

把欣赏诗歌的“钥匙”。运用板块式教学,使教学流程自然顺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首诗。

2感悟这首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学习鉴赏诗的方法

3领会陶渊明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情感激趣法 启发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式小组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的节奏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洁导入,知人论世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

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有这样一位诗人,他

向往和平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生活,这个人是谁呢?(让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二)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

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周 锦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精神的舍与得。(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家简介: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世称 “靖节先生”,又因为他的宅边种有五棵柳树,所以又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该诗是其中的第三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选自《陶渊明集》。

三、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明确:“归”

从何而归? 官场

- 1 -

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强调易读错的字: 秽(huì) 荷(hè) 长(zhǎng)

2、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并试着朗读背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步骤:(1)带着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读。

(2)小组内轮读,组长要组织各组成员做好评价。

(3)班级内展示读,可以小组成员集体朗读或推荐一名进行朗读。

3、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五、解读诗歌

1、自主探究

(1)让同学们借助课文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下边的词语: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2)翻译诗歌内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教师解说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2、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解析: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应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 2 -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解析: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4)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旨)

解析:田园生活虽然辛苦,但平静,充实,质朴,自然,和谐,幽美,整首诗都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作者摒弃尘俗、厌恶官场生活。

(5)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解析: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的同时有失也有得,陶舍弃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一种勇气。正确的看待得失。

六、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课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诗歌。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诗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3)诗人劳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的诗句是: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本诗的点睛之笔,作者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课后作业:把《归园田居》(其三)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首联:种豆地点、草多苗稀

颔联:早起晚归、忙碌耕耘

颈联:山道难走、露湿衣服

尾联:不惜辛苦、心愿无违

- 3 -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三)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张家川县大阳中学 张桢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其三)》这首田园诗;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还要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诗话的田园。

二、 过程与方法:

(一)课前指导: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搜集有关田园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能够用一种宽阔的视野来欣赏田园诗作。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一写对田园生活的理解。

(二)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对田园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解,老师则应做提炼与升华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咏,通过对田园诗歌的比较欣赏,真正体会到田园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园生活宁静以致远的恬淡旷达。

课程重点与难点: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讲解本首诗歌时,应该以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牵引着学生“披文入情”,再辅以优扬的音乐、美丽的图片,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重返诗意的田园。

课前指导:

1、 熟读《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并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

2、 有能力的同学写出对田园生活的理解的文章。

3、 给陶渊明画肖像。

4、找到适合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前奏:

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学们听听这首歌唱出了乡间的什么样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气氛,为学生理解本诗打下基础。

一、导语: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喜欢田园生活吗?为什么?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和得之间充满的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农民之一。《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一年后写的。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

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进作者:【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晋浔阳紫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官场黑暗,他有志不得展。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

陶渊明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自己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田之路,也给后人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以及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陶渊明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躬耕自资。这首诗写于隐居后第二年,《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三、划分诗歌节奏及了解注释: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2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huì):指野草之类。

3、带:作“戴”、披;荷(hè)锄:扛着锄头。

4、 狭(xiá):窄;长(zhǎng ):丛生

5 、沾(zhān):沾湿

6、但使:只要让;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四、明确诗歌内容:

1、提问:“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明确: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2、提问: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明确:借夕露衣沾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3、提问: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句?

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诗人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总结:这首诗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深刻的思想变化。【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五、讨论并归纳: 处于现代社会农村和城市当中的人们,对于田园生活又分别有着怎样的理解与看法?

明确:在现代社会,生活在农村中的人们,由于长期在田园中耕作劳动,身心疲惫。再加之长期处于田园生活的氛围当中,久而久之,对身边优美的田园风光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田园生活的淡雅与恬静,感受不到田园风光的优美与独特,相反,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向往、渴慕、追求。

长期处于都市当中的人们,脚踏着钢筋混凝土的地面;头顶着并不湛蓝的天空;耳边萦绕着汽车的喇叭声、人来人往的嘈杂声;心理承受着都市生活的巨大压力,久而久之,便想着去田园度假,放松心情,欣赏田园风光,增加生活乐趣。然而,因为不习惯耕作劳动的田园生活,再加之田园中没有都市的繁华热闹,所以,在田园中最多呆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四)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诵读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è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二、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家范读。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四、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屈原:“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而他选择的是“回朕车以复路兮„„之未远„„制芰荷以为衣兮„„长余偑之陆离”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拓展:

1、 陶渊明思想的溯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2、 赏析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七、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欣赏音乐: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想法。

附: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史书上记载,为了生计,陶渊明“投耒去学仕”。从29岁到41岁,13年的时间里,他曾四次奔走“学仕”。请一位同学依据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料介绍一下这四次学仕的经历。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去”。 (不久解归)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母亲去世,归家居丧。 (三年后归隐)

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结束,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职。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三年后归隐)

第四次:405年(41岁), 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80多天后就不辞而别。(很快辞职)任彭泽县令。 (81天后辞归)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出身: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 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父亲: 陶逸?曾官至太守。(早死)

本性: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对《老子》《庄子》和儒家经书的研读,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3、小结:这十三年,是陶渊明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他的一腔热情化为一片冰水。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一个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真正纯净的灵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出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所以,我们要感谢东晋社会,它没有让陶渊明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造就了一块人格的丰碑!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五)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监利县棋盘中学 何红兵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走近作者: (课件展示)

三、解读文本。

1、默读。

2、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3、自行朗读,划分节奏:(课件展示)

4、解读文本(课件展示)

5、齐读。

6、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讨论、明确:(课件展示)

五、探究文本

1、小组讨论:你认为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

2、学生找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并汇报。

(1)、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诗的味道,体会一下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吧!

(2)、学生齐声朗读。

诗的味道读出来了吗?(课件展示)

(3)、下面我们再读一遍诗歌,读出它的情味来!

(4)、(课件展示) 那么同学们感觉到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了吗?

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原因吗?让我们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和诗歌中去寻找答案。一起读一读他的《归园田居》一、三。(课件展示:《归园田居》其一)

他面对困顿生活时不抱怨现实,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课件展示)“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呢?

自由读。

3、小结:

五、拓展:

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陶渊明“归隐”的呢?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社会还会归隐吗?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任选一题: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田园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2、自选一角度(如语言、意象、意境等),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诵和默写《归田园居》(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田园诗的始祖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441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