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

2015-12-30 02:53: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一《李商隐《花下醉》高考诗歌鉴赏》 ...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一
《李商隐《花下醉》高考诗歌鉴赏》

李商隐《花下醉》鉴赏

古诗鉴赏

0120 1324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

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

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刘学锴)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二
《花下醉》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三
《2013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Word版含答案》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膝盖 / 熹微 忏悔 / 阡陌 角色 / 角斗 ......

B.斑斓 / 狂澜 恫吓 / 胴体 蛮横 / 横财 ......

C.造诣 / 翌日 嶙峋 / 殉职 漂泊 / 泊车 ......

D.船棹 / 沼气 牛犊 / 赎罪 冠冕 / 弱冠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早在中日建交谈判之初,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歧便是建交谈判的拦路虎。当时,鉴于实现邦交正常化是两国外...

交战略选择中的当务之急,双方领导人为避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建交进程,约定对此“以后再谈”,此即可视为中日在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存在“默契”的滥觞。如今野田政府掩耳盗铃,臵两国默契与共识于不顾,把属于中国的岛......

屿倒买倒卖,更是走在一条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 ....

A.拦路虎 B.滥觞 C.掩耳盗铃 D.倒买倒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ks5u ....

A.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撰写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B.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宣布,维也纳医科大学成功完成了听觉脑干植入首次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患者便可出院。

C.国内北斗导航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6颗,系统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将为国内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D.作为今夏国内最火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在“高收视、高关注、高争议”中落幕,但由之引发的各种启示却仍值得众多业界和媒体的探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的发展经由宗教改革走向自然科学的研究。

②又因人文的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发展了社会主义。

③更由理性的自由思考透视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长之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导向了资本主义。 ④西方从15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精神由人文价值的追求唤醒。

⑤在此一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⑥当时的哲学家强烈地表达对入世生活的肯定,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赞赏。

A.⑤④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公讳云飞,姓葛氏,浙江山阴人。父承升,江南长淮卫千总,授武略都尉。公幼读书成童①,赴试郡中,闻母疾,弃归。武略公尝率家人十数骑猎,顾谓公曰:“弧矢,男子事也,汝能之乎?”公援弓矢,六发皆中。武略.

喜曰:“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公跪受命。

年三十,中嘉庆己卯科武举人。道光癸未科成进士,官营守备,五擢至定海镇总兵。丁父忧,去官一年,浙.

江巡抚乌尔恭额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及英吉利兵船突据定海城,巡抚乌公先见,驰书要公诣镇海,计防御。公.

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

公至镇海,请尽出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集定海溃兵,大阅海上。归与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偕往复定海城。七月,夷袭厦门,公闻之,立牒告大府:土城守单,筱峰背负海有间道,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又执不与。 八月癸巳,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

戊戌,天大雾,夷始全队逼土城,公倚睥睨,闻风帆海水声,微辨贼舻将近城,炮击沉之。夷分道攻峰、竹山,筱峰无炮,夷众夺间道下,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血流成渠。贼殊死进,公率所..

部二百余卒,持刀械步斗。夷首安突得执大绿旗麾兵进,遇公,骂曰:“逆贼,终污吾刀!”斩之。刀折,复拔所

②佩刀二,冲贼队中,至竹山门,方仰登,贼刀劈公面去其半,血淋漓,径登贼駴迸间,而有炮背击公,洞胸穴.

如碗,前后枪铳雨集,中伤数十,遂卒。

(选自《后期桐城派文选译·葛公墓志铭》,巴蜀书社,有删减)

【注】①童:指尚未通过考试成为生员(秀才)的读书人。②駴迸间:猛烈击鼓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父忧,去官一年 丁:遭逢 .

B.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 署:代理 .

C.筱峰背负海有间道 间:中间 .

D.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 薄:靠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 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 ..A B 娘以指叩门扉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駴迸间,而有炮背击公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汝能之乎 .D 儿寒乎?欲食乎 .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督耕陇上 B.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

C.大阅海上 D.复拔所佩刀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葛公出身官员家庭,幼年读书成为童生,去参加科举考试,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没有考试就回家了。

B.等到英国兵船突然占据了定海县城,巡抚乌尔恭额先发现,急速送信要葛公到定海去谋划防御事务。

C.葛公听到英夷袭击厦门的消息,立刻书面报告上级防守的形势和策略,但是上级固执而没有同意他。

D.在与英军的土城之战中,葛公率领部下,顽强抵抗,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枪炮中,表现出了他为国献身的

精神。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3分)

(2)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3分)

(3)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雅的复杂性

孙克强

①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语言为例,“文雅”本是层次高、积累厚、修养好的体现,但过分讲究辞采,难免华而不实;刻意追求古奥,必然隐晦难懂。例如汉大赋以语汇丰富、用字奇僻为尚,尤其是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简直可与字典、类书相比,读起来颇感困难。甚至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这样的文章,尽管色彩斑斓绚丽,但其艺术效果必然有限。文雅过头会变为俗,正如清人魏禧论文所说:“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眩目,正嫌有市井气耳。”将文雅强调到极端,就会产生令人反感的酸腐,必将导致变美为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其实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多矣,以至于人们常将知识分子称作“酸文人”。

②的确,有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雅和博学,在诗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或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使事用典是知识丰富的表现,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然而使事用典对于作品来说不过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可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③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所谓“求俗”是指在作品中有意使用口语、俚语等非文人化的语言或表述方式,因而显示出与一般文人作品不同的风格面貌。如中唐时人白居易将文艺作为教化工具,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其《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从而使读者容易了解接受,以达到教化天下的最佳效果。为使妇孺皆解,白诗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修饰上,力求通俗浅白,常常采用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宋人曾举其诗中俗语为例:“„亲家翁‟、„开素‟、„鹊填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除了语言的俚俗之外,白居易在诗境的构思上也求浅求俗。在批评史上,对白居易诗歌通俗化倾向评价往往是褒贬参半,有赞美者,亦有加以批评者,如针对其语言的批评:“乐天赋诗,用老妪解,故失之粗俗。”又如针对其诗境的批评:“白居易的诗……往往用很多话描述一个境界,一种形象,仿佛生怕读者不理解,不得不反复叮咛一般,因此,他的不少诗都是大白话,很少有浓烈情思。”应该说白居易的“求俗”的文学实践有得有失,本文不拟加以分析评判,举白居易之例意在说明文雅的复杂性。

④与创作中的酸腐风气相互呼应的是批评家的求雅过甚以至于走入极端的倾向。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竟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雅俗批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

⑤文雅在美学史上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创作者和批评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既有求雅而走入极端却失去文雅的基本特点者,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俚俗”的另一极端者。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同一时期对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雅俗辨析。围绕雅俗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形成了美学史上许多有趣的话题。

(选自2012年第1期《社会科学战线》,有删减)

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会导致雅俗的差异。

B.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

C.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将文雅强调到极端,一定会导致变美为丑。

D.在批评史上,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化倾向而往往得到更多人的赞赏。

E.批评家往往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

13.关于“用典”的表述中,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用典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

B.对于作品来说,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

C.有的文人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ks5u

D.有的人用典因为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14.文雅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4分)

15.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了“历时性变化的批评”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战马火龙驹

申 平

战争结束了。骑兵团开始解散。

每有一批人走,都会出现人马生离死别的一幕。而且往往他们前脚走,后脚那匹马就被地方上的人牵走了。有的去拉车,有的去犁田,有的甚至被屠宰。

马厩里的战马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了团长的那匹火龙驹,它每天孤零零地在那里发出阵阵让人揪心的嘶鸣。

大凡战马,都能粗通人意,这匹火龙驹就更胜上一筹。在战场上,火龙驹特别清楚自己所在的位臵和所担负的责任,每当枪炮一响,它都会长嘶一声,准确地按照团长的意图,带领队伍冲锋陷阵。

这几天晚上,团长几乎都在马厩里陪着火龙驹过夜。他给火龙驹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自己也会带来酒菜,他一边喝酒,一边和火龙驹说话。喝得差不多了,火龙驹就会卧下来,团长靠在它的身上,开始哼唱一些战歌,唱着唱着,人和马都会泪流满面,然后他们就沉沉睡去。

这些天,已办完转业手续的团长一直在为火龙驹的归宿奔忙。他就到处奔波,要为火龙驹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新主人。

分别的时候终于到了。这天,团长从外面带着一个人进来,他们站在火龙驹面前,用不同的眼神看着火龙驹。那人说:好马好马!真是好马!团长就说:你一定要把它照顾好,我会每月寄钱给你的。两人正说着,冷不防火龙驹突然变得暴躁不安,它长嘶一声,转过身来,连尥两个蹶子,把团长和那个人都踢出几丈开外。

它咆哮如雷,砰地一声挣断缰绳,闪电一样冲出马厩,向外飞一样跑去。

且说火龙驹冲出马厩,一路嘶鸣冲过附近的村庄。在这些村庄中,也有它的“战友”沦为奴隶。这些战马听见火龙驹的叫声,立刻像战士接到命令,纷纷挣断缰绳和枷锁,跟随火龙驹向前冲去。火龙驹身后的战马越来越多,最后浩浩荡荡竟有三四十匹。

马群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穿过田野,跑进了山里。这群野马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连山中的豺狼虎豹都不敢轻易惹它们。

山中的野马群名气越来越大了。

便有人打起了马群的主意,特别是那些失去马匹的人家,还是想把战马捉回来拉车犁地。他们开始三五成群地进山套马,但每一次都被火龙驹识破诡计,他们要么看不到一根马毛,要么就眼睁睁看着马群绝尘而去。

终于有人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一天,许多人一齐进山,他们带着一些鞭炮,还有一把军号。经过一番精心部署,他们便开始了行动。霎时间,军号声嘀嘀哒哒地响起来,鞭炮声炒豆子般响起来,山林间一时热闹起来,真像打仗一样。

一阵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烟尘腾起,马群风驰电掣般驰来。

它们在鞭炮造成的烟雾里往来奔突,高声嘶鸣,显得兴奋异常。但很快,火龙驹就似乎明白过来,它长啸一声,带着马群掉头就跑。但已经晚了,许多埋伏着的人呐喊着冲过来,他们把马群朝两个方向赶去:一面是出山的路,一面则是悬崖。情急之下,火龙驹带着马群朝着山外跑了一段,突听得轰隆隆一阵响,一些马匹掉进了人们挖好的陷坑里。火龙驹大叫一声,带着马群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悬崖。

人群号叫着从后面追了上来。

离悬崖越来越近了;火龙驹放慢了脚步,终于在悬崖边上停了下来。马们纷纷转过身来,看着渐渐逼近的人群。

火龙驹又是一声悲鸣,忽然将身子一纵,就如一道红色的闪电,直扑下悬崖去了。接下来的场面异常壮烈,让人惨不忍睹。战马一匹接着一匹,随着声声悲鸣不断扑下悬崖……

人们停止了追击,目瞪口呆地看着,颗颗充满占有欲望的灵魂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选自《野兽列车》,中国言实出版社,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题。(4分)

17.文章结尾“震撼”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18.作者在本篇小说的“创作手记”中说:“在动物身上,有许多我们人类不具备的美好品质。”火龙驹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宋庆龄在最后的日子里

何大章

1981年4月底,宋庆龄被确诊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这时传来消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决定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对于此事,维多利亚大学十分重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校园以外的地方授赠学位。

5月初,维多利亚大学的校长率领相关人员,专程远道赶赴北京。这时的宋庆龄已经多日卧床,一直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

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建议,请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学位证书。出于对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的尊重,宋庆龄拒绝了这个好意,坚持要亲自接受学位。于是大家又劝她在家里接受学位,以免路上的颠簸。对这一建议她依旧没有同意。

在宋庆龄眼里,接受学位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她坚持要去人民大会堂出席仪式。

按照仪式安排,在接受学位后,宋庆龄还要发表讲话。由于担心她的身体支撑不住,在大家的劝说下,她在自己的寓所,事先用英语录制了答辞。工作人员找来三台录音机,同时对她的讲话进行录制,然后逐个放给她听。宋庆龄自己从中选定了一盘效果最好的。

由于病势沉重,宋庆龄已经不能像平时那样乘坐自己的轿车了。工作人员为她准备了一个装有四根活动提把的轮椅,并且借了一辆后开门的旅行车。5月8日,宋庆龄被扶上轮椅。工作人员用提把将轮椅平稳地抬上车。汽车缓缓驶到人民大会堂,宋庆龄就这样坐着轮椅来到了会场。

乐队高奏中加国歌,身着大礼服的维多利亚大学校长霍华德•佩奇博士亲手将学位证书交到了宋庆龄手里。佩奇校长致辞后,宋庆龄没有允许工作人员播放她录制好的讲话,而是临时找来一份中文稿,亲自用清晰流利的英语致答辞。二十分钟的演讲精彩而得体。她说:“我接受这一学位,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把它看做是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崇敬和友谊的象征。”她温和灿烂的笑容,雍容大方的举止,使人无法想象她正在重病之中煎熬。在场的人们不会知道,这将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仪式圆满结束,宋庆龄却没有力气再坐在轮椅上。她被安臵上担架,用救护车送回了后海的寓所。

当天晚上,宋庆龄虽然卧病在床,但她仍按照礼节,在住宅楼下的大餐厅举行家宴,款待加拿大客人。有关部门安排北京饭店的一些同志参加宴会的服务工作。对这些同志来说,这是他们的份内工作,是理应做好的。

然而,病势沉重的宋庆龄没有忘记对同志们表示自己的感谢。5月11日,她在病榻上口述,请秘书代笔给北京饭店写了一封信。在这页信纸后,她还专门附了一份名单,仔细地开列了参加服务工作的18位同志的名字。

1981年5月12日清晨五点,病危中的宋庆龄突然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她对守在身边的保姆钟兴宝说:“扶我起来,我有事要做。”两个服务员搀扶她到了书房。她请钟兴宝帮她准备好笔墨。

原来,她心里还惦记着自己曾经答应过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要为《韬奋手迹》一书题写书名。

她慢慢地坐下来,凝聚起全身的力量,写了一幅。但由于身体虚弱,手抖得厉害,写出来的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她就坚持着又写了一幅,以便沈粹缜可以选用。宋庆龄靠工作人员的搀扶上床躺下,口里喃喃着:“我现在放心了。”这是她一生中最后一幅题词。

也就是在这一天,宋庆龄请工作人员安排一次宴会,她要专门酬谢精心护理她的医护人员。宴会结束后,钟兴宝到楼上卧室向她报告情况。宋庆龄躺在床上,拉着钟兴宝的手说:“这一件事,我总算称心了。”

宋庆龄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国民,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在她的心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选自2012年第6期《书摘》,有删减)

19.本文写了宋庆龄很多精神品质,请列出两种,并选择其中一种,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4分)

20.宋庆龄在最后的日子里,主要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出来。(5分)

21.宋庆龄病情恶化时,有人推测她会选择在南京中山陵与孙中山合葬,有人推测她会选择葬在上海万国人民公墓。你觉得哪一种推测合理?依据文意,谈谈你的理由。(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它与工业文明有着根本性区别。运用这一观点,请根据下面对工业文明的表述材料,提出生态文明的三点特征,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6分)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四
《2013学年 粤教版 语文选修1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9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学生用书P45~P46]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B.嗟(jiē)余听鼓应官去 ..

C.贾生才调(diào)更无伦 .D.曾逐东风拂舞筵(yàn) .

解析:选D。“筵”读“y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何肯到清秋日 .

B.可怜夜半虚前席 ..

C.如何肯到清秋日 ..

D.贾生才调更无伦 ..肯:岂肯;如何肯,表强调 可怜:可爱 清秋:秋色已深 才调:才华

解析:选B。可怜:可惜、可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规划》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此处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有关部门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不但环保局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D.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也是最受关注的热点、难点。有关专家指出,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公立医院改革标明了方向,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支柱”后加“产业”;B项,语序不当,应为“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C项,结构混乱,将“不但”调至“环保局”后。

4.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近读一本册子,发现德国剧作家莱辛的观点颇有新意。他主张“________”。即不能用画的形象去理解诗,而应以诗意的幻想去欣赏画。

A.诗中无画,画中无诗

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中无画而画中有诗

D.诗中有画而画中无诗

解析:选C。理解横线后面的一句话与C项的照应关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二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

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用简短含蓄的语句道出了热恋中的男女间心灵的默契,故而流传千古。

6.“嗟余听鼓应官去”中的“嗟”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嗟”字使诗人的心情瞬间陡转,因“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一“嗟”字既是诗人对爱情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为官不自由的哀叹。

7.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昨夜”重复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重复。前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

8.“转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说说本诗中“转蓬”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花下醉

李商隐

①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 ①流霞:原指美酒。

9.“醉流霞”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流霞”语义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

10.有人说三、四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眠花下似已达到迷花极致,“酒醒深夜后”持烛赏花却又转出新境;诗人正是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1.这首诗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句子内部“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音节和谐,深沉幽婉,写出了流莺无休止的啼啭、漂荡,寻找渺茫无日的佳期的情形。

1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自己不被人赏识重用的精神苦闷。

四、语用创新

13.在下面横线上依据上句补出下句。

无题,曲折委婉地做了——爱情代名词。

沧海月明,____________。________,难减东风无力!春蚕吐丝,盼取蓬山青鸟传音。巴山夜雨。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永成追忆。

答案:谁解庄生晓梦 蓝田日暖 神往秋池西窗剪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了金牌就成为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件事,他带了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了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的不错,第二年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个别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根据材料,针对“奥赛热”的问题,给高校和家长各拟一则建议。(每则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高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高校:高校招生应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只盯奥赛金牌。②家长: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或“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五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膝盖 / 熹微 忏悔 / 阡陌 角色 / 角斗 ......

B.斑斓 / 狂澜 恫吓 / 胴体 蛮横 / 横财 ......

C.造诣 / 翌日 嶙峋 / 殉职 漂泊 / 泊车 ......

D.船棹 / 沼气 牛犊 / 赎罪 冠冕 / 弱冠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早在中日建交谈判之初,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歧便是建交谈判的拦路虎。当时,鉴于实现...

邦交正常化是两国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当务之急,双方领导人为避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建交进程,约定对此“以后再谈”,此即可视为中日在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存在“默契”的滥觞。如今野..

田政府掩耳盗铃,臵两国默契与共识于不顾,把属于中国的岛屿倒买倒卖,更是走在一条错........

误和危险的道路上。

A.拦路虎 B.滥觞 C.掩耳盗铃 D.倒买倒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撰写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B.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宣布,维也纳医科大学成功完成了听觉脑干植入首次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患者便可出院。

C.国内北斗导航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6颗,系统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将为国内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D.作为今夏国内最火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在“高收视、高关注、高争议”中落幕,但由之引发的各种启示却仍值得众多业界和媒体的探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的发展经由宗教改革走向自然科学的研究。 ②又因人文的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发展了社会主义。

③更由理性的自由思考透视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长之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导向了资本主义。

④西方从15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精神由人文价值的追求唤醒。 ⑤在此一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⑥当时的哲学家强烈地表达对入世生活的肯定,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赞赏。

A.⑤④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公讳云飞,姓葛氏,浙江山阴人。父承升,江南长淮卫千总,授武略都尉。公幼读书成童①,赴试郡中,闻母疾,弃归。武略公尝率家人十数骑猎,顾谓公曰:“弧矢,男子事也,汝能之乎?”公援弓矢,六发皆中。武略喜曰:“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

志乎!”公跪受命。

年三十,中嘉庆己卯科武举人。道光癸未科成进士,官营守备,五擢至定海镇总兵。丁.父忧,去官一年,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及英吉利兵船突据定海城,巡抚.

乌公先见,驰书要公诣镇海,计防御。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

公至镇海,请尽出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集定海溃兵,大阅海上。归与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偕往复定海城。七月,夷袭厦门,公闻之,立牒告大府:土城守单,筱峰背负海有间道,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又执不与。 ..

八月癸巳,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

戊戌,天大雾,夷始全队逼土城,公倚睥睨,闻风帆海水声,微辨贼舻将近城,炮击沉之。夷分道攻峰、竹山,筱峰无炮,夷众夺间道下,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公手掇四千斤.

炮回击之,血流成渠。贼殊死进,公率所部二百余卒,持刀械步斗。夷首安突得执大绿旗麾.

兵进,遇公,骂曰:“逆贼,终污吾刀!”斩之。刀折,复拔所佩刀二,冲贼队中,至竹山门,方仰登,贼刀劈公面去其半,血淋漓,径登贼駴迸间②,而有炮背击公,洞胸穴如碗,前后.

枪铳雨集,中伤数十,遂卒。

(选自《后期桐城派文选译·葛公墓志铭》,巴蜀书社,有删减)

【注】①童:指尚未通过考试成为生员(秀才)的读书人。②駴迸间:猛烈击鼓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父忧,去官一年 丁:遭逢 .

B.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 署:代理 .

C.筱峰背负海有间道 间:中间 .

D.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 薄:靠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 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 .. AB 娘以指叩门扉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駴迸间,而有炮背击公 汝能之乎 .. D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儿寒乎?欲食乎 ..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督耕陇上 B.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

C.大阅海上 D.复拔所佩刀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葛公出身官员家庭,幼年读书成为童生,去参加科举考试,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

没有考试就回家了。

B.等到英国兵船突然占据了定海县城,巡抚乌尔恭额先发现,急速送信要葛公到定海

去谋划防御事务。

C.葛公听到英夷袭击厦门的消息,立刻书面报告上级防守的形势和策略,但是上级固

执而没有同意他。

D.在与英军的土城之战中,葛公率领部下,顽强抵抗,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枪炮中,表

现出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3分)

(2)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3分)

(3)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雅的复杂性

孙克强

①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语言为例,“文雅”本是层次高、积累厚、修养好的体现,但过分讲究辞采,难免华而不实;刻意追求古奥,必然隐晦难懂。例如汉大赋以语汇丰富、用字奇僻为尚,尤其是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简直可与字典、类书相比,读起来颇感困难。甚至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这样的文章,尽管色彩斑斓绚丽,但其艺术效果必然有限。文雅过头会变为俗,正如清人魏禧论文所说:“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眩目,正嫌有市井气耳。”将文雅强调到极端,就会产生令人反感的酸腐,必将导致变美为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其实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多矣,以至于人们常将知识分子称作“酸文人”。

②的确,有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雅和博学,在诗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或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使事用典是知识丰富的表现,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然而使事用典对于作品来说不过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可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③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所谓“求俗”是指在作品中有意使用口语、俚语等非文人化的语言或表述方式,因而显示出与一般文人作品不同的风格面貌。如中唐时人白居易将文艺作为教化工具,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其《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从而使读者容易了解接受,以达到教化天下

的最佳效果。为使妇孺皆解,白诗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修饰上,力求通俗浅白,常常采用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宋人曾举其诗中俗语为例:“„亲家翁‟、„开素‟、„鹊填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除了语言的俚俗之外,白居易在诗境的构思上也求浅求俗。在批评史上,对白居易诗歌通俗化倾向评价往往是褒贬参半,有赞美者,亦有加以批评者,如针对其语言的批评:“乐天赋诗,用老妪解,故失之粗俗。”又如针对其诗境的批评:“白居易的诗……往往用很多话描述一个境界,一种形象,仿佛生怕读者不理解,不得不反复叮咛一般,因此,他的不少诗都是大白话,很少有浓烈情思。”应该说白居易的“求俗”的文学实践有得有失,本文不拟加以分析评判,举白居易之例意在说明文雅的复杂性。

④与创作中的酸腐风气相互呼应的是批评家的求雅过甚以至于走入极端的倾向。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竟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雅俗批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

⑤文雅在美学史上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创作者和批评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既有求雅而走入极端却失去文雅的基本特点者,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俚俗”的另一极端者。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同一时期对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雅俗辨析。围绕雅俗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形成了美学史上许多有趣的话题。

(选自2012年第1期《社会科学战线》,有删减)

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会导致雅俗的差异。

B.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不喜欢这样

的作品。

C.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将文雅强调到极端,一定会导致变美为丑。

D.在批评史上,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化倾向而往往得到更多人的赞赏。

E.批评家往往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

13.关于“用典”的表述中,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用典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

B.对于作品来说,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

C.有的文人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

D.有的人用典因为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14.文雅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4分)

15.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了“历时性变化的批评”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战马火龙驹

申 平

战争结束了。骑兵团开始解散。

每有一批人走,都会出现人马生离死别的一幕。而且往往他们前脚走,后脚那匹马就被地方上的人牵走了。有的去拉车,有的去犁田,有的甚至被屠宰。

马厩里的战马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了团长的那匹火龙驹,它每天孤零零地在那里发出阵阵让人揪心的嘶鸣。

大凡战马,都能粗通人意,这匹火龙驹就更胜上一筹。在战场上,火龙驹特别清楚自己所在的位臵和所担负的责任,每当枪炮一响,它都会长嘶一声,准确地按照团长的意图,带领队伍冲锋陷阵。

这几天晚上,团长几乎都在马厩里陪着火龙驹过夜。他给火龙驹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自己也会带来酒菜,他一边喝酒,一边和火龙驹说话。喝得差不多了,火龙驹就会卧下来,团长靠在它的身上,开始哼唱一些战歌,唱着唱着,人和马都会泪流满面,然后他们就沉沉睡去。

这些天,已办完转业手续的团长一直在为火龙驹的归宿奔忙。他就到处奔波,要为火龙驹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新主人。

分别的时候终于到了。这天,团长从外面带着一个人进来,他们站在火龙驹面前,用不同的眼神看着火龙驹。那人说:好马好马!真是好马!团长就说:你一定要把它照顾好,我会每月寄钱给你的。两人正说着,冷不防火龙驹突然变得暴躁不安,它长嘶一声,转过身来,连尥两个蹶子,把团长和那个人都踢出几丈开外。

它咆哮如雷,砰地一声挣断缰绳,闪电一样冲出马厩,向外飞一样跑去。

且说火龙驹冲出马厩,一路嘶鸣冲过附近的村庄。在这些村庄中,也有它的“战友”沦为奴隶。这些战马听见火龙驹的叫声,立刻像战士接到命令,纷纷挣断缰绳和枷锁,跟随火龙驹向前冲去。火龙驹身后的战马越来越多,最后浩浩荡荡竟有三四十匹。

马群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穿过田野,跑进了山里。这群野马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连山中的豺狼虎豹都不敢轻易惹它们。

山中的野马群名气越来越大了。

便有人打起了马群的主意,特别是那些失去马匹的人家,还是想把战马捉回来拉车犁地。他们开始三五成群地进山套马,但每一次都被火龙驹识破诡计,他们要么看不到一根马毛,要么就眼睁睁看着马群绝尘而去。

终于有人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一天,许多人一齐进山,他们带着一些鞭炮,还有一把军号。经过一番精心部署,他们便开始了行动。霎时间,军号声嘀嘀哒哒地响起来,鞭炮声炒豆子般响起来,山林间一时热闹起来,真像打仗一样。

一阵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烟尘腾起,马群风驰电掣般驰来。

它们在鞭炮造成的烟雾里往来奔突,高声嘶鸣,显得兴奋异常。但很快,火龙驹就似乎明白过来,它长啸一声,带着马群掉头就跑。但已经晚了,许多埋伏着的人呐喊着冲过来,他们把马群朝两个方向赶去:一面是出山的路,一面则是悬崖。情急之下,火龙驹带着马群朝着山外跑了一段,突听得轰隆隆一阵响,一些马匹掉进了人们挖好的陷坑里。火龙驹大叫一声,带着马群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悬崖。

人群号叫着从后面追了上来。

离悬崖越来越近了;火龙驹放慢了脚步,终于在悬崖边上停了下来。马们纷纷转过身来,看着渐渐逼近的人群。

火龙驹又是一声悲鸣,忽然将身子一纵,就如一道红色的闪电,直扑下悬崖去了。接下来的场面异常壮烈,让人惨不忍睹。战马一匹接着一匹,随着声声悲鸣不断扑下悬崖……

人们停止了追击,目瞪口呆地看着,颗颗充满占有欲望的灵魂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选自《野兽列车》,中国言实出版社,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题。(4分)

17.文章结尾“震撼”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六
《2013学年 粤教版 语文选修1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9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学生用书P45~P46]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B.嗟(jiē)余听鼓应官去 ..

C.贾生才调(diào)更无伦 .D.曾逐东风拂舞筵(yàn) .

解析:选D。“筵”读“y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何肯到清秋日 .

B.可怜夜半虚前席 ..

C.如何肯到清秋日 ..

D.贾生才调更无伦 ..肯:岂肯;如何肯,表强调 可怜:可爱 清秋:秋色已深 才调:才华

解析:选B。可怜:可惜、可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规划》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此处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有关部门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不但环保局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D.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也是最受关注的热点、难点。有关专家指出,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公立医院改革标明了方向,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支柱”后加“产业”;B项,语序不当,应为“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C项,结构混乱,将“不但”调至“环保局”后。

4.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近读一本册子,发现德国剧作家莱辛的观点颇有新意。他主张“________”。即不能用画的形象去理解诗,而应以诗意的幻想去欣赏画。

A.诗中无画,画中无诗

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中无画而画中有诗

D.诗中有画而画中无诗

解析:选C。理解横线后面的一句话与C项的照应关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二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

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用简短含蓄的语句道出了热恋中的男女间心灵的默契,故而流传千古。

6.“嗟余听鼓应官去”中的“嗟”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嗟”字使诗人的心情瞬间陡转,因“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一“嗟”字既是诗人对爱情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为官不自由的哀叹。

7.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昨夜”重复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重复。前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

8.“转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说说本诗中“转蓬”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花下醉

李商隐

①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 ①流霞:原指美酒。

9.“醉流霞”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流霞”语义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

10.有人说三、四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眠花下似已达到迷花极致,“酒醒深夜后”持烛赏花却又转出新境;诗人正是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1.这首诗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句子内部“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音节和谐,深沉幽婉,写出了流莺无休止的啼啭、漂荡,寻找渺茫无日的佳期的情形。

12.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自己不被人赏识重用的精神苦闷。

四、语用创新

13.在下面横线上依据上句补出下句。

无题,曲折委婉地做了——爱情代名词。

沧海月明,____________。________,难减东风无力!春蚕吐丝,盼取蓬山青鸟传音。巴山夜雨。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永成追忆。

答案:谁解庄生晓梦 蓝田日暖 神往秋池西窗剪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了金牌就成为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件事,他带了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了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的不错,第二年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个别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根据材料,针对“奥赛热”的问题,给高校和家长各拟一则建议。(每则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高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高校:高校招生应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只盯奥赛金牌。②家长: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或“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七
《山东临沂市2015届高三5月三模语文真题+答案+作文评析》

山东临沂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2015.5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行人安祥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wǎng)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

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 甲 (粗俗/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 乙 (背静/寂静)的弄(1òng)堂里,也蜇居着一些文雅的 丙 (狷介/桀骜)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jiǎn)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cāo)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弄(1òng)堂 藏匿 B.粗糙(cāo) 蜇居

C.缄(jiǎn)默 气势汹汹 D.置若罔(wǎng)闻 安祥自若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粗俗 寂静 桀骜 B.俚俗 背静 狷介

C.俚俗 寂静 狷介 D.粗俗 背静 桀骜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像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诞生于农业社会,如今人们不再安土重迁,新奇好玩的事物层出不穷,但是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个人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是不可替代的。

B.“汉语热”似乎是搭上了韩国外交迅速向中国靠拢大背景下的顺风车,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期间亲切的中文问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对那些赶时间上班或有急事的违规者来说,罚十元钱对其不足为训,而一二十分钟的 “文明接力”却会因为让其彻底迟到或耽误了事情而长一个深刻教训。

D.面对创新创业大潮,作为政府科技部门,我们应顺势而为,为正在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文化部团委在3月份启动了《青春·使命》学先进促成长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深入挖 掘、发现、整理、宣传文化战线各时期的先进典型。

B.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活动后,引发了不少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的精巧和汉字的美妙。

C.这些条形的石头,被安放于何年?又默默地托付起过多少人前行的步履?俯首石阶,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D.杨丽萍从未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她所有的舞蹈全部源于自然,源自于自然山林中的风叶流云,花鸟虫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 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B.在网络时代,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

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

C.机器人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装配植保机器人,集施肥、播种、喷药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对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进行护理。

D.中俄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体现了在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的情况下,双方在维护世界秩序稳定、推动和平发展方面的协作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根据形象学的理论,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或是体现着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或是针对着这种想象,总之要受到它的制约。西方形象学研究的经验事实分为西方文明国度之间的相互形象塑造和西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的形象塑造。其中,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而是构筑一种西方文化必要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因为现代的中国形象,不论是立场和视野还是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

文化交融和共生中存在着文化本体和文化变异体两种文化形态。可以说,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这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能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可见,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并非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中国,而是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中国学界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对一个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最初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被高度美化的物质和精神昌明的综合体,例如《马可·波罗游记》里就有许多对中国物质文明夸张的渲染。但是,伴随晚清政府的苟延残喘,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被贬斥为封闭、愚昧和落后的。例如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对中国文明进行肆无忌惮地讽刺与攻击。在他眼里,所谓中国的光辉灿烂、强大昌盛等颂扬中国的言论,丝毫不值一提;而中国人的自傲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事实上中国人连美洲的生番野人都比不上„„

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中充斥着的殖民话语,对近代以来中国本土的学术有着深刻的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是对西方的一种回应。在急于扮演国际化角色的过程中,中国无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时至今日,国人仍有将西方当做正面的东西来看待,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就是好的,从而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殖民话语的勇气。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所说的那样,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随着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是形象塑造者的一个重要动机。在形象学中,每种形象都是另一种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而无论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是西方主义的产物,而更进一步而言,中国当代形象学更多的是要考虑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因为,中国乃至东方就是在西方所塑造的形象的提示和促动下巨变的。

(选自《文艺争鸣》,有删节)

6.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要受到这种形象想象的制约。

B.中国形象的立场、视野和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所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真正的意义是构筑西方文化必要的。

C.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社会功能,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

D.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他们作品中的中国是已经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7.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续编》中作者的观点就不同。

B.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而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对西方做出了回应。

C.由于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了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形象塑造者的唯二动 机变成了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

D.中西方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人们考虑更多的 是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中国形象”属于西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塑造的形象,其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

B.在文化交融和共生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学界必须应对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 对一个真实的中国。

C.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都好的人,结果就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 殖民话语的勇气。

D.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的说法是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为空格)(每小题3分,共12分)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枢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竞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选自《旧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按制狱称旨 按:按照

B.家无丈夫,自营棺椁 营:置办

C.横加窜责,卒至殂亡 窜:放逐

D.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嘉:褒扬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斩味虚□闻②州里钦□至孝③因自制棺,仰药□死

A.①以 ②之 ③而

B.①以 ②其 ③而

C.①而 ②之 ③以

D.①而 ②其 ③以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藁城/尉吴津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B.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C.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D.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征讨契丹的将领出兵不利并欺骗朝廷后,薛季昶奉命去调查,他毅然处决了统军将 领侯味虚并上报朝延。

B.薛季昶担任雍州长史后,声名卓著,前后的长官没有人能赶上他。他任职时行政严谨 清肃,备受称道。

C.在参与策划并诛杀张易之兄弟后,薛季昶劝告主事者敬晖等乘势铲除武三思的建议未 被采纳,他因此而被害。

D.薛季昶后来受到朝廷的平反和嘉奖,皇帝亲自下诏,把他同古代的一些忠臣相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5分)

(2)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花下醉

李 商 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4分)

15.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以下为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当大家以手机短信送祝福庆祝西方感恩节时,由“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教父母学会上网”等组成的新二十四孝图正在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展出,青年大学生用独特方式度过感恩节,弘扬孝道文化。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看到了由大学生绘制的新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与现代生活联系,贴近老年人实际生活需要,吸引了众多大学生驻足观看。

“本次新二十四孝图绘制展示活动是学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用这种活泼新颖的形式,弘扬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山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李梦遥介绍说,举办这个活动,是希望引导大学生崇孝感恩,培养尽孝乐孝的品质,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4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①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_____________。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八
《2015临沂市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二)

语 文

2015.5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行人安祥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

置若罔(wǎng)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

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

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 (粗俗/俚俗)的生活, (背静/寂静)的弄(1òng)堂里,也蜇居着一些文雅的 丙 (狷介/桀骜)的人生。只要听...

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jiǎn)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

街景的。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cāo)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

气势汹汹的。 ....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弄(1òng)堂 藏匿

B.粗糙(cāo) 蜇居 C.缄(jiǎn)默 气势汹汹 D.置若罔(wǎng)闻 安祥自若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粗俗 寂静 桀骜

C.俚俗 寂静 狷介

B.俚俗 背静 狷介 D.粗俗 背静 桀骜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像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诞生于农业社会,如今人们不再安土重迁,新奇好玩的事物层....

出不穷,但是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个人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是不可替代的。

B.“汉语热”似乎是搭上了韩国外交迅速向中国靠拢大背景下的顺风车,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期间亲切的中文问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C.对那些赶时间上班或有急事的违规者来说,罚十元钱对其不足为训,而一二十分钟的 ....

“文明接力”却会因为让其彻底迟到或耽误了事情而长一个深刻教训。

D.面对创新创业大潮,作为政府科技部门,我们应顺势而为,为正在方兴未艾的“草根....

创新”添薪加火,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文化部团委在3月份启动了《青春·使命》学先进促成长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深入挖 掘、发现、整理、宣传文化战线各时期的先进典型。

B.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活动后,引发了不少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的精巧和汉字的美妙。

C.这些条形的石头,被安放于何年?又默默地托付起过多少人前行的步履?俯首石阶,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D.杨丽萍从未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她所有的舞蹈全部源于自然,源自于自然山林中的风叶流云,花鸟虫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 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B.在网络时代,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

C.机器人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装配植保机器人,集施肥、播种、喷药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对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进行护理。

D.中俄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体现了在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的情况下,双方在维护世界秩序稳定、推动和平发展方面的协作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根据形象学的理论,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或是体现着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或是针对着这种想象,总之要受到它的制约。西方形象学研究的经验事实分为西方文明国度之间的相互形象塑造和西

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的形象塑造。其中,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而是构筑一种西方文化必要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因为现代的中国形象,不论是立场和视野还是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

文化交融和共生中存在着文化本体和文化变异体两种文化形态。可以说,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这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能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可见,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并非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中国,而是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中国学界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对一个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最初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被高度美化的物质和精神昌明的综合体,例如《马可·波罗游记》里就有许多对中国物质文明夸张的渲染。但是,伴随晚清政府的苟延残喘,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被贬斥为封闭、愚昧和落后的。例如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对中国文明进行肆无忌惮地讽刺与攻击。在他眼里,所谓中国的光辉灿烂、强大昌盛等颂扬中国的言论,丝毫不值一提;而中国人的自傲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事实上中国人连美洲的生番野人都比不上„„

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中充斥着的殖民话语,对近代以来中国本土的学术有着深刻的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是对西方的一种回应。在急于扮演国际化角色的过程中,中国无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时至今日,国人仍有将西方当做正面的东西来看待,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就是好的,从而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殖民话语的勇气。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所说的那样,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随着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是形象塑造者的一个重要动机。在形象学中,每种形象都是另一种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而无论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是西方主义的产物,而更进一步而言,中国当代形象学更多的是要考虑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因为,中国乃至东方就是在西方所塑造的形象的提示和促动下巨变的。

(选自《文艺争鸣》,有删节)

6.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他者国家的话语,要受到这种形象想象的制约。

B.中国形象的立场、视野和想象的主体都是西方的,所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真正的意义是构筑西方文化必要的。

C.中国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社会功能,均不是“事实的”文化的本体性价值,只是“描述的”文化的价值。

D.对西方作家而言,中国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他们作品中的中国是已经被西方化了的中国。

7.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续编》中作者的观点就不同。

B.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可避免地被笼罩在了后殖民主义世界的大气候之下,而中国的许多行为和措施都对西方做出了回应。

C.由于当代形象学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了对自我文化的确认,形象塑造者的唯二动 机变成了借助他者形象这面镜子认识自我。

D.中西方学者都把中国形象看作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权力运作的结果,人们考虑更多的 是西方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中国形象”属于西方文明为东方国家单向塑造的形象,其真正的意义不是认识或再现中国的现实。

B.在文化交融和共生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学界必须应对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面 对一个真实的中国。

C.认为西方的模式和经验都好的人,结果就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 殖民话语的勇气。

D.库利提出的“镜中之我”的说法是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为空格)(每小题3分,共12分)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

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

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枢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

钦□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

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竞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

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

(选自《旧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按制狱称旨 . 按:按照

营:置办

窜:放逐

嘉:褒扬 B.家无丈夫,自营棺椁 .C.横加窜责,卒至殂亡 .D.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斩味虚□闻②州里钦□至孝③因自制棺,仰药□死

A.①以 ②之 ③而

B.①以 ②其 ③而

C.①而 ②之 ③以

D.①而 ②其 ③以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藁城/尉吴津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B.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篇九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能扛鼎(ɡānɡ) 称心如意(chân) ..

风驰电掣(châ) .

怏怏不乐(yànɡ) .

循规蹈矩(jǔ) .

言简意赅(ɡāi) .

答案 D

解析 “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靡 描摹 始作俑者 见风驶舵

B.装祯 蛊惑 随声附和 层峦叠嶂

C.部署 辍学 伶牙俐齿 和盘托出

D.徇私 戳穿 不胫而走 重山峻岭

答案 C

解析 A项驶—使。B项祯—帧。D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虚与委蛇(yí) .妄自菲薄(fěi) . 风光旖旎(yǐ) .矢志不渝(yú) .B.谄媚阿谀(chǎn) . C.掎角之势(jǐ) . D.雄关险隘(ài) . 不寒而栗(lì) .踽踽独行(jǔ) .瞠目结舌(tánɡ) .

B.“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5.下列对《问刘十九》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的主旨是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诗中蕴涵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B.“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

C.三、四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

D.这首诗的语言热情洋溢,情味盎然。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邀请。

答案 D

解析 语言非热情洋溢,而是平淡,但平淡的语言却令人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二、拓展提升

(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Wã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6.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答案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7.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9.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白居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恨春归无觅处 除非问取黄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0.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1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


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相关热词搜索:花下醉李商隐 花下醉阅读答案 菊李商隐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花下醉李商隐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花下醉李商隐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959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