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

2016-01-10 16:17:1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一: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一: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教室里便一片嘈杂声,每个学生只顾自己说自己的,根本没认真去听他人的看法,造成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混乱无序的局面。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合作学习意义,当好“指导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煅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 行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一轮的小组合作模式就体现出来了。老师积极、真实地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教师不是CEO(首席执行官),而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将会在教师的不断探索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二、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

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课堂的组织形式。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的合作学习教育不均衡(如城乡差距),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还是有限的,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仍会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难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合作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合作活动。

6、提高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的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有“形”而无“实”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一些问题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信息与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比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这样,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从“尝试——合作学习”逐步走向“养成——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后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对此,我的策略是:首先对初始年级学生要求每天写“数学日记”,重点记录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作好记录(预习日记、合作日记、复习日记、作业日记),角色以小组内每天轮流,通过记日记使学生认识、体验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什么和关注什么?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任务)。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以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课本为例,如“日历中的方程”、“100万有多大”、“认识百万分之一”、“字母表示数”、“你今年几岁了”、“一定摸到红球吗”、“镜子改变了什么”等内容比较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进行设计和选择时,要符合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教育价值。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不宜太多或太少,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如《一定摸到红球吗》这一课时,教学“摸球”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要求:

3、教师要善于研究,力求合作学习形式多样化。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创新的精神,而成为新课堂的首选,但合作的方式不能以一个模式固定下来,而要追求多样化。每一次合作学习都采用同一模式,这会使学生由“新鲜”变为“厌烦”,而使课堂索然无味。

合作学习可以有多种方式。如:(1)合作小组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如:利用骰子与同伴做下面的画小虫游戏:必须先掷出6点,才可以画出身体,然后就可能按照任意顺序接着画出以下部位;掷出5点画头;掷出4点画尾巴;掷出3点画脚[一次画一只];掷出5点以后,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画眼睛和触须,掷出2点画眼睛,掷出1点画触须[一次画一根],先画成整只小虫的小组获胜。问题:①共掷了多少次骰子才画成了小虫?②在本次游戏中,有哪些确定事件?和哪些不确定事件?)。(2)小组共学式,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算,在做中学(如:“100万有多大”中测的小组活动一、活动二;“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制作„人口图‟”等课题学习)。(3)合作小组活动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和十四巧板,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想到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通过研究姓名中的轴对称汉字,想到了所认识的汉字、26个英文字母、十个数字等轴对称。(4)合作小组调查实践,如统计内容的学习,统计活动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而对统计结果的评价也因人而异,通过充分的研讨,广泛地交流各自的观点,必然能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

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对策:

(1)自言自语——对于要讨论的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自问自答(准备阶段);

(2)两人对话——同桌间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小范围合作,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按各自不同角色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各司其职,“统一”小组意见;

(4)组间交流——各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使全体同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如这样一道思考题:一根长10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腰长分别是几厘米的等腰三角形?我们都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腰是相等的,于是“0<腰长<5”。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巩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同时复习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这样,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学生可能会从整数边长去思考,即使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可以想出几组答案,成绩好的同学还能发现,边长为整数的三角形可能是有限的,当边长不为整数时,三角形的个数也会是有限的吗?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时就会很涌跃、主动。进而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计插入这么一个问题:“××同学在交流时他是怎么说的?”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主体意识。

5、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于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竞争,那就尤如一盘散沙,分不分组都一样。为此,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必须给每个小组成员及每个小组加以评分,以确定其在组中,在班中的名次地位。

评价应运用多维评价,呈现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的特点。

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但又可多重结合。

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

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二: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感悟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感悟

学号:073310100008 姓名:蔡金平 指导教师:王荣珍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我们教师不应该单纯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亲自探究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对于学生的思维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 ;评价制度

1. 引言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形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合作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的采用,由于它可以更好的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是大部份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促进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形成等方面的效果显著,很快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是当代的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知识,多数教师在课堂中都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大部分数学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足够的知识,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教室里便一片嘈杂声,每个学生只顾自己说自己的,根本没认真去听他人的看法,造成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混乱无序的局面。使合作变成了教学的一种形式,失去了合作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使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2. 小组合作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1]。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我们不光要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得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采取师生合作。从我们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如果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成为一堂成功的课。为了让学生能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去,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把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去,其中小组合作是我应用的最广的,这样一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课上更加的活跃,兴趣大增,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小组合作的具体实施

小组合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下面就具体的阐述具体的方法与实施的过程。

3.1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这样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变成了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中心,老师得为学生服务。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互动的积极性与效果也更显著。如何让小组合作在课堂中有效的实施呢,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交往观。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把课堂互动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任务的内容。

3.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分配的时候,不要单一的只是就近原则,让小组是自由组合,让学生们和他们愿意一起合作的小伙伴进行合作,学生进行分组后再由教师进行调整,使分配更进一步的合理,让一些不利的因素尽可能的避免,比如说有的学生在一起是不是只是为了方便说笑,特别要好的朋友在一组里反而不能更好的分组学习,所以教师进

行调整.

3.1.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能使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分组的调整的时候要将同组的成员合理的分配,要有优等生和待优生,让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向优等生学习,在和优等生的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并且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在小组的合作中,要求向优等生学习并且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增强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1.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在小组的合作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而这个能力是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断的培养才能提高的。小组的合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思维想象的能力的培养,教授学生不管是简单的知识还是创新知识,学生都要多运用联想的思维,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得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拓宽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小组的合作中,各个成员智慧的结晶,每个成员都各抒己见,形成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多角度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通过一个问题可以发现多个问题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分享出来,能多角度的了解知识,拓展视野。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多方面的交流使得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组的合作中能够健康积极的交流,让学生在其中享受乐趣,真正的提高自己。我们要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任务积极的响应并且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的合作中能充分的发挥,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使小组的合作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小组成员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享受从中的乐趣,增进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尽可能多的完成数学课程的任务。

3.2加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

小组合作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合理得被广泛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合理正确的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参加小组合作的同时,尊重新理念的整合运用。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应该为自己的小组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要其它同学都积极的参加小组讨论而个别学生却去干别的了,等到大家得出结论后一听就当做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小组合作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教师在进行编组的时候又会面临很多问题,小组太小,提供的信息量就会不足;小组太大,就会导致一些偷懒的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班级成员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类,分组的大小也要按小组成员的性质来分,适合什么样的组就分什么样的组。这就要求我们课桌的摆放一定要灵活,这样更便于分组,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和互动。

3.2.1.合理分组提高自信

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开启经历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划分好学生学数学的层次,包括个性以及诸多方面的观察,研究,正确把握学生的层次,合理分组,真正做到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

我们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合理的分组。我们不能把优秀的学生全分在一组,我们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编组。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可以激发一些懒散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为了自己的小组能取得胜利,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中去。一旦他们的小组获得成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教师的分组千万不能出现一边倒的态势,这样会导致个别小组一次胜利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我们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3.2.2 通过合作学习更快提高成绩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没有错,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好教室的作用,就必须将教室变为学室,在教室内通过有效的课堂,充分发挥有效的小组合作,能够合理安排小组进行合作,教师能积极引导,使每堂课都精彩,能够上好一堂高效的课。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以老师依据自己的经验的认识,把课本知识按照自己的意愿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活的知识的途径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自己内在的经验却被束缚。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我们提出了合作学习,其中小组合作是是最好的释放学生的经验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了。老师把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供各个小组讨论。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各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会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得到问题的结论。各个小组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公布出来,老师再对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评判,评判后全班再一起讨论,最终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课堂效率会变得更高,课堂也不再是单方面的教与学了,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激烈的讨论场所,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得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成就感,使学生可以更快的提高成绩。

3.2.3 通过小组合作构建课堂新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建立课堂教学新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而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这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传统都是教师研究教材,再将教材将给学生,而新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关系要求学生去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参与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是把教师作为中心点,教师通过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备好课后,直接的把课本中新内容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直接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像是一个盲人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他们也就缺乏思考了,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低,一些学生甚至会觉得学习就是在不断的接受与吸收老师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长时间下去有的学生会变得厌学,觉得学习英语太乏味了,没一点意思,干脆就不学了,导致学习成绩非常的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教育家都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模式,为了更好的把学生放到中心位置,我们大部分老师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新模式,其中小组合作最能体现这种新模式的重要意义。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得到满足,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这样才可能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小组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的交流他们的意见,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互相竞争,在互助中提高,在竞争中进步。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姓名:温永清 单位: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详细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电子邮箱:wyq_7515 联系电话:13948517515 邮编:011500 QQ: 417733152

【摘要】 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后,每人都有两种想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实现脑力资源共享,形成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关键字】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学习效率 ;优化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也是根本的事业,必须随同社会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数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大到宇宙之深邃,小到粒子之微妙,无不折射出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课堂的45分钟有限时间,把数学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成了我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采用了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实践,也有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并未真正地同社会的现代化接轨,虽然近年来教育教学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但课堂教学仍旧沿袭着传统的“口授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没有完成质的改变,如此往复,数学这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就会局限于单调的数学与枯燥的图形之中,不少学生发出了“题海无边,回头路断”的慨叹。

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同感身受,学生时代对于一成不变的学习是那么地厌倦,因此我们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走出空间狭小的座位,化“观察背影”为“面对面轻松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合作交流,互相探究,来一次思维的大解放。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后,每人都有两种想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实现脑力资源共享,形成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二、小组的建制与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分好组呢?我认为教学创新要从细节抓起,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传统意义上的分组,就类似于一个过滤分流的过程,它本身就存在几个弱点:首先,把中游学生分流出去,使他们既不去帮,也不被帮,在小组中没有主体地位,让他们的内心中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心理,无疑这对于成绩正在徘徊的他们来说,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其次,在待对帮扶过程中,总是难免给成绩靠后的学生一种心理压力,背着包袱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曾在《半月谈》杂志上阅读过一则调查报告,许多接受调查的成人都认为在上学时被帮助有压力,认为不公平。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我们应当理解他们的想法,这对于他们的发展也有好处。

所以,我对原有方法进行改进,采用阶梯促进的方法,让成绩较好者作小导师,管理中游学生,让中游学生再做小组长,帮助学困生。可以逐级地巩固基础,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向更高一层攀登,又可以给他们一个可行性的目标,一个超越的对象。这就好比爬山登石级一般,每个学生都不会停滞,他得到了后方的助推力,导致任何人也不会半途而废,因为前方的伙伴会施以援手,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策略是方法之本,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又该如何呢?

其一,我们所倡导的新课堂,应当是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方针的课堂,应当是运用创新方法,主意培养学生主人意识的课堂,应当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的课堂。我们应当让学生摆脱对老师授课的依赖,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深度理解剖析课本知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和规律,完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从而提升能力。

其二,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症结之一,就是我们常说的“题海战术”。学生不但要面对一周几节的习题课,更令人犯怵的是,课下还有成套的各类习题,这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时间,也成了许多学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又如何让学生摆脱题海的困扰呢?我想我们的教学应当注意方法性和实效性。以少量的但经典、考点的习题作为模板,进行训练,鼓励学生探究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创新解法等,有的放矢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其三,在小组的建制与职责中谈到,要注重理解学生。那么在互帮,互助方面也要讲究一定策略。例如,对于积极、开朗的学他们会在组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从而共同促进;但针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要让组内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有集体归属感,从而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重获自信,并掌握适当提升成绩。

其四、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并掌握合作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小组合作交流的要求

对于新的学习模式,不能只吹一阵实验风,而应该进行探究,使之能持续进行下去。我进行了这样一些探索:

﹙1﹚预习:多数学生认为预习极其简单,不过是把课本阅读一遍,把几个空格填好,更进一步就是做些简单的习题。事实上,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他可以让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提前认知,了解课堂所应该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圈点批画自己的疑难之处,以便课堂上抓住重点高效学习。

﹙2﹚课堂学习:遇到需要合作学习的课题时,让学生先揣摩几分钟,后再让学生单独琢磨几分钟,而后在单位时间内小组交流,各组长间交流,具体要求做到:提出问题有价值,解决问题找方法,小组讨论声音低,全班展示大声说,紧张有序效率高,互帮互学不保留,从而把知识融会贯通,共同提升能力。

﹙3﹚课后练习和思想:课后练习,我只要求组内根据我所列考点进行出题,在进行检测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疏漏与不足,然后对症下药。课后思考、要有趣味,有这样一个命题:“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许多学生不知是正是误,我就把这个疑问留作课后思考题,第二节上,第三小组的同学既没有计算也没有作图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原因只是他们在值日时发现了两只水桶提手弯度不同,长度却相近,由此激发了兴趣,从而只用一截细铁丝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有兴趣,自然能得心应手,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提升成绩。

五、小组学习的好处

通过实践,我和所教学生都体验到它的好处,我把它归结为以下几点:

﹙1﹚省时省力:小组合作学习自课上至课下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课上不用老师的嗓子承载“高负荷”,学生也不用因为枯燥无味的说老是变得身心疲惫;课下,也不用每天花上个把小时去解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习题,同样可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2﹚人际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让我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合理分组也让他们集思广益,淡化了优劣差异的心理压力,充分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集思广益,从学习中获得自信,收获快乐,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与活动能力,这对于心理敏感期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注入了“我能行”,“我要学”的正能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

立性及社会的适应性。

(3)互查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自觉的自我反思能力,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4)竞争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作用,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不足之处

一切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组合作讨论在自身优越性明显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时效;

(2)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3)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4)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到展示时坐享他人之果,导致班级呈现两极分化;

(5)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从而导致课堂时间紧,当堂教学进度完不成,从而教师为赶进度,草草收场,合作没有结果。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内容放入合作学习中”,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要立足当下,保持“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使得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

[2]田万海 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3]李玉琪 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4]吴 斌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7)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四: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区中心校和学区中学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辞。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与引领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尝试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简单的汇报一下: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

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通过两年的实践今天我从三方面方面进行反思: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两个提高)

(一)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初一我是尝试着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使用,通过一年的

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质的飞跃,初一(1)班:平均分101.3,初一(2)班:平均分102.5.着足以说明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

初二我是采用了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不

但保持了初一强劲势头而且有所突破。优生更优、中等生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学生素质提高了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

解。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展示出来。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2、合作学习时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少

3、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时机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无序

5、自身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学生个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

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就匆匆地“被合作”了,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留给学生足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我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

3. 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合作学习要把握机会、灵活安排。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

习方式。例如,学反比例函数画其图像时,这时组织学生6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列表时的注意事项,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多得。

(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4.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组内分工必须明确,1号是组长:他是老师的缩影,负责组织学习、讨论、归纳。2号是纪律委员:负责组内的纪律,提醒监督没有进入状态的学生回归正常的学习轨迹。3号是发言人;负责汇报组内的观点,展示组内的探究成果。4、5、6号为组员。

在这里浅谈一下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即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协助者,所以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定期召开合作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

答。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五: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北陶镇李元小学 刘东来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小组构建,分工协作

小组构建有如房子的结构,结构好坏是决定房子质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均衡。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6人小组来说,应该有2名优等生,3名中等生,1名

学困生。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力。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则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圆形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如果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

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例如:1、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2、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适度挑战性的内容,是学生产生学习激情的最好的“催化剂”,难度要控制在“跳一跳就可以摘果吃”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努力的去摘。来之不易才难忘,太难太易都会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说,选择恰当的内容才是合作学习中成功的关键。

但是,再好的剧本没有好导演,也不会成为惊世之作;再好的跑车,没有好车手也不可以开到最快最精彩;再好的内容,没有正确的指导,也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

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一涌而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后来谁也不知说了什么。因此,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树立团体意识、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带有团队性质,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小组成员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是个有机团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是只是简单的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小组合坐学习”,那只会方便学生上课交谈,差生坐享其成。成为最为失败的课堂。而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即擦出智慧的火花,又激发学生的潜能,团体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六: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

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 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 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 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 力.

一,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 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 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 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 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 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 合起来;②把 256 分成 200,50 和 6,再算 347+200+50+6;③把 347 分成 300,40 和 7,再算 256+300+40 +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盒学具,里面装着不同长短的 小棒和一些接头,要求小组合作拼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完以后,再一起完成探究学习单.学生们在 组长的协调下,组员们分工明确,两三个合作搭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共同完成了学习单.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每组都派出了代表汇报经过他们小组讨论出来的结论.通过动手实践与思考,学生很 容易就发现了正方体的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的 12 条棱分成 3 组,每组 4 条棱长度相等,或者其中 的 2 组棱长度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在自主欢快的合作氛围中探 索到了知识的规律.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 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 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 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

客的小朋 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 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 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个同学当客 人,一个同学分糖果.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 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 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在这个分糖的 正 方 体 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 数"的道理.

三, 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 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 3,5,7,(),(),()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 明有怎样的规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发表了自 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得到了启发,因而找到了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 9,11,13,使这 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 2;还可在括号里依次填入 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 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 1……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 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 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 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 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 面积单位的作用 单位 换算 面积单位的进率

单位统一 面积大小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 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

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 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既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 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 契机,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七: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区中心校和学区中学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辞。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与引领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尝试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简单的汇报一下: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

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通过两年的实践今天我从三方面方面进行反思: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两个提高)

(一)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初一我是尝试着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使用,通过一年的

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质的飞跃,初一(1)班:平均分101.3,初一(2)班:平均分102.5.着足以说明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

初二我是采用了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不

但保持了初一强劲势头而且有所突破。优生更优、中等生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学生素质提高了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

解。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展示出来。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2、合作学习时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少

3、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时机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无序

5、自身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学生个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

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就匆匆地“被合作”了,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留给学生足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我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

3. 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合作学习要把握机会、灵活安排。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

习方式。例如,学反比例函数画其图像时,这时组织学生6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列表时的注意事项,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多得。

(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4.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组内分工必须明确,1号是组长:他是老师的缩影,负责组织学习、讨论、归纳。2号是纪律委员:负责组内的纪律,提醒监督没有进入状态的学生回归正常的学习轨迹。3号是发言人;负责汇报组内的观点,展示组内的探究成果。4、5、6号为组员。

在这里浅谈一下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即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协助者,所以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定期召开合作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

答。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八: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宜平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小组构建,分工协作

小组构建有如房子的结构,结构好坏是决定房子质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均衡。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6人小组来说,应该有2名优等生,3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力。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则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圆形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如果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例如:1、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2、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

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适度挑战性的内容,是学生产生学习激情的最好的“催化剂”,难度要控制在“跳一跳就可以摘果吃”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努力的去摘。来之不易才难忘,太难太易都会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说,选择恰当的内容才是合作学习中成功的关键。

但是,再好的剧本没有好导演,也不会成为惊世之作;再好的跑车,没有好车手也不可以开到最快最精彩;再好的内容,没有正确的指导,也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

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一涌而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后来谁也不知说了什么。因此,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树立团体意识、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带有团队性质,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小组成员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是个有机团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

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是只是简单的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小组合坐学习”,那只会方便学生上课交谈,差生坐享其成。成为最为失败的课堂。而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即擦出智慧的火花,又激发学生的潜能,团体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九: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教法与学法

SHANDONGJIAOYU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用三种

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组内成员可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例如,七年级数学概率部分中的“游戏公平吗?”一节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利用上节课的转盘A,设计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你还能设计另外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吗?

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在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

的高度,测量时,一般6~8人分一组,在组长的认真组织下,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有关数据,有的负责做标记,有的负责做记录,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学生兴趣高涨。这时,我再出示题目:

为了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小明在阳光下测得一根垂直于地面的长为1米的竿,其影长是0.9米,当他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为2.7米,落在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则树高是多少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让学生站在靠近墙壁的地方,理解落在墙壁上的影长与落在地面上的影长的含义———比例关系,很快地得出图形,准确计算出树高,并且每组成员又按要求写了实验报告。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注意培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

40

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的习惯。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精神,让每人都有机会讨论结做主持人,承担本组内的交流、果的发言、汇报等。小组活动时,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教师深入参与小组活动,充当咨

几点做法与体会

□威海市古寨中学

王晓霞

孙风云

不同的合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时,针对有的学生虽然开动了脑筋,但仍没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经过一系列讨论、探讨,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得很精美,有的设计得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人意,设计很

复杂,尽管如此,我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自我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评价。

询人和参与者的角色,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各组内每位同学对问题达成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

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自我探索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成功则是自我探索提高的结果。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二人小组合作学习

即同桌二人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这种合作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是在学习内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的。进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差的小组中,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汇报学习成果。

3.多人小组的合作学习

对于课外社会实践或课外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我一般把学生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并指定正副组长,职责是组织本组活动秩序,对组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收集活动的结果。我们曾进行过多次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前后四人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学时,教师要把问题设计得有梯度,有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教育感悟

设法点燃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火花,当他们鼓足勇气尝试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他们暂时落后的时候,我们要给予莫大的鼓励;当他们成功的时候,我们要给予真诚的喝彩。

———高唐县梁村中学二学部

南风华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李秀芹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感

实验感知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重视学习小组“领头人”的培养

(1)重视学习小组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喜欢当小干部的爱好,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最好的同学为领头人、小组长、副组长、组员四人为一个单位,小组中“领头人”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2)还要对领头人、小组长、副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各自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3)领头人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表扬批评,组长检查监督副组长配合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技能是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逐步形成的。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例如(1)小组交流发言时要举手(2)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3)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4)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前小研究。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图形有哪些?(2)能用多种方法

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有哪些?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又如教学垂直与平行,设计课前小研究(1)用两根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有那几种摆法?试试看。(2)把摆出的图形画在本子上然后分类,看能分为几类?(3)垂直与平行这一内容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着解答。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例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在学生合作交流课前小研究(1)用两根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有那几种摆法?试试看。(2)把摆出的图形画在本子上然后分类,看能分为几类?(3)垂直与平行这一内容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着解答。教师走进每个小组先观察学生的操作,然后让较弱生叙述摆法及分类,让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分两类一是相交(垂直、不垂直)二是不相交(平行、不平行)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是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四)、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试验成功体验首先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新授课教学时,课前小研

究的设计应有老师的设计变为学生的独立设计。其次把以往的大量的做练习题和做试卷的家庭作业变为新课前的小研究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放手让学生设计课前小研究然后再交流,交流事发有一名学生提出:生活中我们都见过那些条形统计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回答:平面或立体单试纵向条形统计图、单式横向条形统计图 、平面或立体复试纵向条形统计图、平面或立体复试横向条形统计图。合作学习已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有如教学数学广角中的统筹安排问题、烧水问题、卸货问题、赛马问题,教学新课前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解及决问题,教学新课时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以开火车的游戏形式汇报交流,由原来的教师板书变为学生板书,每次板书都有三个小组进行比赛,从板书中看出学生对知识在各小组中互补,并在互相竞争中树立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小组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五)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应围绕着学生课前小研究的设计,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既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例如评价分为小组平和个人评,如果个人得优5分就给小组加1分,以每节课、每周评、每月评,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交流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教学应主要由“全班性的讨论”和“分组讨论”这两个环节组成。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与交流学习”

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成果类型: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感

教师姓名:李秀芹

所在单位:奇台县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13239899903


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相关热词搜索:小组合作感悟 体现小组合作的游戏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数学课交流小组合作的体现和感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06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