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

2016-01-10 16:29: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以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年级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式来探索规律,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

3、会拼、摆、拆分各种组合图形,并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应用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行面积推导过程中蕴含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难点: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课时划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 2课时

3、梯形的面积„„„„„„„„„„„„„„„„„„„„„„„„„ 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二: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新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 3.梯形的面积; 4.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引导学生参与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灵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探索、理解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会正确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

2.利用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编排特点: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组合图形的面积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是选学内容。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材编排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突出以下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的,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每一种图形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习题的探索性加强,例如过去直接要求量出图形底和高的长度求出面积,现在则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教学的建议: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

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重视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

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

4.重视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注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学具准备要充分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图形面积公式,没有学具学生将无法完成图形的转化,也就不能找到图形转化前后的联系,无法完成公式的推导。因此学具的准备十分必要,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数学史料的介绍

通过数学史料的介绍,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数学家的不断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

课时安排:6课时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课时)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1课时)

3. 三角形的面积。(1课时)

4.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1课时)

5. 梯形的面积。(1课时)

6. 组合图形的面积。(1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教案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建议

1. 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2. 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 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 本单元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观察这两个花坛,说说它们的形状。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80页的表格中,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那咱们能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交流各自方法。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应用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教学反思:

前三个单元我一直要求学生每课预习,这种做法使得课堂内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今天的内容我同样布置了预习,效果却不太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预习后学生的动手操作少了一份探索成功后的欣喜,少了一些不同剪拼法的交流,学生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我准备采取两种不同策略进行对比实验。《三角形的面积》我不要求学生预习,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控。梯形的面积我仍旧请同学们预习,但在预习中我布置一项作业,请他们思考,除了教材中的转化方法,你还能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吗?

其次,本课不太成功的原因是今天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带学具来,他们无法参与到操作过程之中,影响了教学效果。看来带学具要反复强调,以确保教学活动落实。

内容调整:建议将练习十五第5题调整到今天教学。因为此题不仅可以巩固面积公式,而且还能加深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教学完后,可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个与指定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学情反馈:从学生做练习十五第2题看出许多学生不会作高,要及时查缺补漏。 有学生质疑

这类平行四边形如何将其剪拼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否也等于底乘高?问得好!我想如果人人都会作斜边上的高就好办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体木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3.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公顷=( )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5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十五第5题: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c、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观察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特点。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五6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五第7题。

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慢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继续拉,让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发

生变化。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师概括:木框4条边的长度没变,也就是周长没变。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底边上的高变了,面积也就变小了。

思考: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小组讨论后交流。

5.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

四、作业:练习十五第4题。

教学反思:

本课最成功之处是采用了长方形磁条教学第7题。我先将磁性长方形框架吸在黑板上,描出其形状,然后拉动框架,再描出平行四边形。通过形象图示的观察,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看来直观感受胜于说教。

虽然本课变式练习较多,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反倒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单位换算成了作业难点,看来学生原有基础知识薄弱再次成为教学的瓶颈。因此再教时,我会在基本练习中补充单位换算(已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如果练习效果不佳,我还将对所有面积单位进行梳理,对换算方法进行复习。梳理图如下:

1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0000 平方厘米

×进率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同时,还可以把基本练习中的数据适当进行变化,以此来复习和巩固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可将第2小题的高改为1米3分米,将第3小题的高改为0.4分米。

第三课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在图形中的应用。

3、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97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运用所学面积知识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清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什么相同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知识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问: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回答。

师: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这节课就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2、整理知识

运用流程图的形式边回顾边整理。

问:请同学们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出来的?

三角形呢? 梯形呢?

并作简单演示

比一比: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它们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得出: 已学过的图形 ←转 化 新的图形 ( 板书 )

师:运用这种流程图的形式把所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了整理,除了这种用图示整理知识外,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进行知识整理呢?

出示表格形式的知识整理

师小结:以后每学完一单元后,都要像这样用流程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整理,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知识回顾: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同位互批,错误自己订正。(课件出示)

(2)下面4个图形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

(3)在下面的点子图上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都和图中

的长方形面积相等。想一想,小组讨论可以怎么画?(课件出示)

(4)哪些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为什么相等?(课件出示)

(5)知识应用,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体会学习数学好处。

二、比一比我最棒: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回顾与整理,下面我们要进入本节课的第二部分 —比一比我最棒:

首先进入第一模块 —— 比一比我最棒:

1、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计算梯形的面积提问你怎样想的?

问:在解题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

4、等腰梯形面积的应用

5、求花坛的面积。

第二模块 —— 巩固练习: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关图形面积的问题,看,这五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出示五道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校对。

比一比:比较这三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第三模块 —— 比一比考考你:。

1、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2、在下面的点子图上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都和图中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学生画后进行交流。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了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五: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结合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还有求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等内容。都是在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建立了常用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既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需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获得计算常见图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体会并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大力发展数学思考。全单元编排11道例题,内容的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平面图形的等积变换

例2、例3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等积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例4、例5用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例6、例7用梯形拼出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面积计算

例8、例9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例10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例1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

单元整理与练习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全单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是例1,教学转化思想与图形转化的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策略,为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打下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第二段是例2~例7,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都通过两道例题教学,前一道例题着重于图形转化,把新图形转化成已能计算面积的图形,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后一道例题通过推理得出新图形的面积算法。第三段求大块土地的面积和求较复杂图形的面积。计量大块土地的面积如果仍然用平方米作单位,涉及的数相当大,不便于表达、交流,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或平方千米来计量。较复杂图形指的是由两个或三个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以及有曲边线的不规则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比较复杂,方法也比较多样。

全单元编排三个练习,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本单元教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必要的基本技能,尽量避免过分的重复训练,适当减轻学习负担。

(一) 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动手操作,通过图形的等积变形,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经历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提升面积计算的教学品位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不复杂。记住这些公式,按公式列算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都不困难。教材希望加强这些公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主动得出这些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各个公式的具体含义。因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育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求积计算,更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教材编写,注意了引导方向、提供条件、开展操作、组织思考、安排交流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设计,支持学生探索新知识并获得成功。

1. 创设把简单图形等积变形的情境,着力教学转化思想以及转化图形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从长方形开始的,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分别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陆续得出各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转化”是教学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学生习得转化思想,不仅能主动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而且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关于图形的转化思想与方法,先编排例1,着力把一种图形等积转化成另一种图形,感受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图形能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再在例2、例4、例6等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开展转化图形的活动,既运用转化策略解决新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又深入体会转化的意义与价值,逐渐形成自己的转化思想。

例1在方格纸上给出两组图形,每组都有两个。右边的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左边的图形稍复杂些。要学生判断同组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并交流想法。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有两点原因:一是可以通过数方格,分别得出同组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二是容易诱发把稍复杂图形通过“分割—平移—补拼”等操作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思路,发现转化得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右边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完全相同,从而判断同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教学例1,要把力量放在图形的转化上面,这是本单元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上位观念。应该让学生体会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换成较简单的图形,这样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稍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转化,常用的方法是把稍复杂图形分割成两部分,平移其中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2.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把新知识转化到已有的知识上面。

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各编排两道例题。其中,前一道例题是图

形的转化,其目的在于“化新为旧”,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后一道例题把转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相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推导出新的面积计算公式。

例2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方格纸上很容易看出,只要把平行四边形左边凸出部分往右边平移,就能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学生受方格纸的影响,会沿着竖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块,并把左边那块向右边平移,与右边那块拼成长方形。教学这道例题,应该让学生依次思考如下问题: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块?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割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能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怎样的图形?正如“辣椒”卡通那样,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梯形。又如“蘑菇”卡通那样,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上述两种转化似乎不同,其实是一致的,都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割图形,目的是使转化后的图形有四个直角,即成为长方形。

例4在方格纸上给出三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各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分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其中一个三角形涂了颜色。学生已经知道,每个平行四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在图形直观下,他们能够理解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是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十分重要的上位认识。例题要求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里的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根据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先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算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把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得到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这些活动要体会两点:一是平行四边形能够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二是求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得出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这些体会应该是例题的教学重点。

例6求方格纸上的梯形的面积。如果采用数方格的办法,能够得出梯形的面积,但出现若干个小于半格和大于半格的情况,准确得出梯形面积比较麻烦。如果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能够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也能看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分别算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就能得到梯形的面积。但是,这种方法的解题步骤较多。如果像三角形那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不难,得出梯形的面积也就不难。

可见,教材通过例2、例4、例6等题,引导学生应用图形转化策略,把暂时没有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转化成已有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诱发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的思路,形成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认知线索,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3. 提供操作活动的物质条件与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开展形象思维,形成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思路。

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是“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图形直观和图形变换是重要手段。教材大力改变那种片面重视结论、忽视过程,单纯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用眼不动手、用耳不动口的现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创新知识。

教科书后面的附页里有许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为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提供需要的图形。教材还就怎样操作给出了具体指导。例3的安排是:从附页中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数据填入教材的表格里。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例2里已经进行过,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求长方形面积是旧知识,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看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并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而算出长方形面积也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这次操作活动中,经历了直观的图形转化以及等积推理的过程,体会了一种图形的面积可以借助另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来。

例5的安排是:剪下附页里的三角形→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把数据填入表格。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二是三角形面积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附页里设计了许多个三角形,有些相同,有些不同,都可以剪下来。学生可以拼拼、试试,看哪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想想、选选,直接剪下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以后,就能算出它的面积,再除以2,就能得到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些操作和计算,让学生体验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也形成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策略——把相关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

例7的操作安排和例5十分相似,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到一个梯形的面积,体验梯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形成计算梯形面积的策略——求相关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 在个体操作的基础上安排合作学习。

例3、例5、例7这三道研究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例题里,每个学生都只进行一次图形的割补或移拼活动。同一小组的学生,会从附页里选择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进行操作,因此具有相互交流的需要与可能。通过交流,知道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只要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不再是个案的感知,而是较多实例的体会,是对图形之间本质联系的体验。这对形成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公式表达了一类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需

要在同一类的多个图形的面积探索活动中总结出来。这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与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是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

每道例题都设计了一张表格,交流以后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里填写。每张表格都有三行空格,其中一行填自己操作图形得到的数据,另两行填交流时听到的其他同学操作图形的数据。表格的内容都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转化以后图形的有关数据,如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另一部分是转化前图形的有关数据,即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原来梯形的上底、下底、高、面积。把两部分内容设计在同一张表格里,便于从数量的角度,体会图形转化前后在长度与面积上的对应联系。表格里先填转化成的图形的数据,后填转化前的图形的数据,出于两点考虑:一是通过操作,已经实现了图形的转化,转化得到的图形的边的长度可以测量,面积能够算出,完成表格的左半部分会比较顺利。二是原来图形的面积要依据“图形的形状变了,大小没有改变”推理出来,没有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就得不到原来图形的面积。至于原来图形的底、高的长度,学生有条件通过形象思维,从转化后的图形逆向推理得到。填写表格的右半部分,对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联系会更加清楚。

5. 组织推理,得出面积公式。

教学面积公式的三道例题里,都设计了三个讨论题,任务是组织起面积公式的推理活动。前面两个讨论题是关于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比较研究,归纳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面积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线段间的对应关系。这些联系,在操作活动中已有初步感知,经过填写表格有了比较清楚的体验。通过讨论,可以更加系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把握。第三个讨论题从转化后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对已有的面积公式进行等量替换,推导出新的面积公式。如: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依据图形联系的等量替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又如: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已有面积公式的代入)

=底×高÷2

其中的“底”和“高”,首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有等底等高的关系。

教材没有直接写出这些替换,留给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学生从中不仅知道了新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在数学思考,特别是开展推理活动方面,会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本单元教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六: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以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是此次最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中(一片树叶)抽象出数学问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之后,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用面积单位估计面积,或看成某个简单图形用公式计算面积)予以解决,这是应用意识的含义之一;同时渗透估算思想,培养估算意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年级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式来探索规律,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

3.会拼、摆、拆分各种组合图形,并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

4.让学生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应用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重点: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四、教学 难点: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本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发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经历推导出图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

2.注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都是将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将其转化为基本图形来计算的。在教学中,要突出“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转化思想,让学生通过操作,将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所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如计算梯形的面积,不一定要把上底、下底、高都找到才能计算。练习中就有根据上底、下底之和来计算面积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的能力,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六、课时划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

3.梯形的面积………………………………….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集体备课预案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集体备课预案

作者:孙丽娜 吕伟琴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1期

【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备课模式】

一人主备—集体研讨—形成个案。

【主备人陈述单元教学预案】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略)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圆的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中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时分配:一共分为9课时。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转化推导出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五、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难点: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策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优势: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教材的编写特点,更体现了“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的新课标要求。

第二部分:三角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难点: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

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三部分:梯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策略: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第四部分: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策略:以例题为例为了更好地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式。 采用的策略如下:

联系实际制作答题卡—小组合作填写答题卡—师生总结分割、添补法。 优势:使学生知道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

六、参备人发言后形成个案。

七、主备人宣布集体备课结束。

编辑: 赵飞飞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八: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个案设计

个案设计 1. 利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

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2.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组合图形面积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能探索解决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有些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5.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后继学习的作用:一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相对独立地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二是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学时,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突出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还要学会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避免重计算轻认识、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发挥直观操作在探索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测量、推理、验证,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量、折、剪、拼等操作活动,运用类推、转化等思想方法,探索出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重视多样化的学习,鼓励个性化的思考。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手段不尽相同。教学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的思路可能各不相同,可以互相补充,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六、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2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1)

主备人 吴海鹏

教学内容:教学P79-P81及练习十五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孕伏新知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3、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出示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理解辩诈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自主学习

(一)、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出示方格图

1、 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四、合作探究

3 个案设计

个案设计 学习割补法

1、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五、精讲点拨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1、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六、巩固提高

1、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2、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4、第82页2题。

七、小结体验

4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2)

主备人 吴海鹏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体木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3、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公顷=( )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5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5 个案设计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九:2014审订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四个部分。它们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的。这是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基础。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也是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把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来计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空间观念和直观几何已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和图形测量的经验,再加上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此,学习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中,完成对新知的构建。所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操作中学习新知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接下来学习圆的面积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在推理公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计算公式的过程。

问题解决: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比较、推理和概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9课时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

3.梯形的面积………………………………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87~88例1及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摆、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剪刀、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某社区准备要修建两个大花坛(出示教材第87页情境图)。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猜测:你觉得哪一个花坛大一些?多数学生认为不容易猜测,极少数同学猜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大。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想比较哪个花坛大,需要计算它们的面积。

3.提问:你会算它们的面积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数方格,比较大小。

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会想到用数方格的方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及平行四边形图:

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格?每一个小方格是l平方米,不满一格的均按半格计算,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数完以后会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m2。

继续出示教材第87页的长方形图,让学生数一数并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数完得出:长方形的长为6m,宽为4m,面积是24m2。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7页的表格,并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2.猜想验证。

提问:通过数方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不能,很麻烦)

引导学生小结并质疑: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格子的方法是很不方便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方便又简单?

引导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操作验证:演示教材第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像刚才演示的操作一样,同桌相互合作,动手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方法,从中再次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即长方形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得出结论: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

3.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推导过程。(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4.教学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h(板书)

5.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8页例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教师板书。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可先让学生试着做,再通过集体订正检查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作业: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例1 S =ah

↓ ↓ ↓ =6×4

平行四边的面积=底 × 高 =24(m2)

↓ ↓ ↓

S a h

教学(后记)反思: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十九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

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练习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教学(后记)反思:

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篇十: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二十九中(小学部)五年级数学学科教研课单元或小节备课要点(草) ( 2013 ——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课题研究设想 注:此表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认真填写,一式多份。 原件报学校教导处,复件分别由每位教研组成员留存,粘贴于备课本上作为单元备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 人教版多边形的面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五数多边形面积单元备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07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