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

2016-01-11 09:08: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夜雨诗意》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夜雨诗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册 《夜雨诗意》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 夜雨诗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夜雨诗意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五:八年级语文 《夜雨诗意》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六:第一课时《夜雨诗意》

课题:《夜雨诗意》

《雨夜奇袭》

课型:比较探究

上课时间:2013--01-05-----2013-01-11

姓名: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第一课时:《夜雨诗意》《雨夜奇袭》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3、了解两种文体(抒情散文和纪实散文)。

4、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2、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

3、把握行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对夜雨所赋予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评价任务:

1、能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概。

2、能抓住经典语段赏析并体会其作用。

3、能感悟人生并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夜雨诗意》

1、题目解说。

《夜雨诗意》是一篇散文,单看“诗意”二字,就让人有种飘逸、浪漫、空灵的感觉,而 这一切感觉负载在“诗意”这个表象上,作者会有怎样的遐想呢?

2、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3、学生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

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 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

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4、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2)讨论课文的中心。

(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 着色,人因夜雨而 生情,这或许

就是历史。)

(3)赏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解析 余秋雨在《夜雨诗意》中用生命的诗意缠绵着夜雨的声响:“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专注的神情目睹着闪亮的雨点,而遥远的想象敲打着雨样的心灵,把一切黑夜里的寂寞和孤独碾碎,抛入深邃的夜空,任由时空吞并。雨,没有笑容,没有色彩,也没有张扬。所有的微笑,那只是生命的原色;所有的色彩,那只是生活的乐观;所有的张扬,那只是外物的肆掠。

5、写法借鉴

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6、比较探究

《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

(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梳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7、课堂练笔

举出事例运用排比句式印证“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 ”

二、学习《雨夜奇袭》

1、题目解说

文章题目精确地显示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及事件本身:红军与风雨交加的夜晚突袭敌军,出奇制胜,体现了革命战士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表现了他们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2、肖华(1916~1985),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少年时就投身革命,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时期,都为党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创作了《长征组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背景资料

3、文章选自《星火燎原》。文章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左倾”给党和红军造成严重后果,红军被迫长征,渡湘江后损兵过半,后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强度乌江,占领遵义,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田地。本文反映的就是强渡乌江的事实。

4、阅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

湍(tuan )急 旋(xuan)涡 扼(e)守 惊涛骇浪(haI) 麻痹(bi) 蜷伏(quan)隘口(ai) 拂晓(fu) 迂回(yu)

5、自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就课文内容来说,“夜袭”应该是文章的重点,但文章开头五个段落没写“夜袭”,这样是否冲淡了主题或者脱离了主题?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就课文内容来说,前五个段落是“夜袭”的前奏和铺垫;就表现主题来讲,“夜袭”反映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五个段落极言作战条件对红军很不利,而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的情况下尚能突发奇兵,克敌制胜,这同样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课文开始写天气阴云密布和环境的险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课文一开始写环境:“乌江岸上惊人的沉静。天口中阴云密布。”这样写战斗的前奏,为后来的战斗做铺垫。

6、写法归纳

(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条理,衔接紧凑,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2)环境描写或渲染气愤、提示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从而烘托出红军战士崇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把英勇、无畏、机智的红军战士与愚蠢、不堪一击的敌人进行对比;把历经挫折、毫不气拧、灵活变化作战方法、出奇制胜的红军战士与一经打击几溃不成军的敌人进行对比,讴歌了红军战士高贵的品质。

7、课文小结:本文通过在风雨交加的雷雨之夜,红军战士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突发奇兵,强度乌江的故事,表现并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8、比较探究

联系《雨夜奇袭》,就《夜雨诗意》有关内容发表议论。

9、课堂练笔

设定一处场景,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某种气氛。(分组完成,引导评议) 教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七:古诗苑漫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八:八上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

一、课内诗歌鉴赏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示例: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近望泰山,颈联写细望所见,尾联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顶而望的意愿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示例:这首诗主要写了泰山地域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特点。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示例:这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高大巍峨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示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力攀登,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喜悦。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示例: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示例: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 随山河依旧 可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了诗人忧时伤国之情。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仿佛令人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草木丛生人迹罕至,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身边。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示例: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让人流泪,花也好像在流泪;虽然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令人心惊,鸟似乎也在心惊。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表达作者因战乱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示例:叙事诗 有吏夜捉人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示例: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示:是被差役逼迫出来的。符合题意,应用对话描写及神态动作描写即可。。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示例: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四)归园田居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下列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含义。

答: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五)使至塞上

1.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以“征蓬”比喻自己,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不仅准确的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景象,也巧妙融入诗人孤寂的情绪。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六)渡荆门送别

1.诗句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是?

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境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答:例一: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一泻千里的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平原 ,展示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例二: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间位置逐渐变化,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诗人广阔胸襟。 例三:品技巧:借景抒情,抒发初出荆门的喜悦激动,形象表现诗人开阔胸襟。

5.

6.最后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拟人,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留恋之情

(七)登岳阳楼

1.展开合理联想想想,描绘颔联诗人的神态、心理。

答:经历了靖康之难的诗人,登上岳阳楼,看着夕阳西下的美景,不由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怀古伤今,不由心神忧愁,,他倚楼望远,心潮难平,低头徘徊,无比惆怅。

2.请谈谈对本诗颈联的理解。

答:“万里”“三年”说明诗人逃难的遥远路途和具体时间,表现漂泊不定,背井离乡的生涯,“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心中苦闷只好在“远望”

中消解。“三年”已经“多难”,“登楼凭危”更让人心生凉意。这两句诗道出了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3尾联读来含蓄蕴藉,悲凉沉郁,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示例: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诗人感伤时事,顾影自怜,无限悲恨,油然而生。

课外诗歌鉴赏

二、课外诗歌鉴赏

(一)长歌行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揭示什么道理。

示例: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葵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甚至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老,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进。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画面。

示例: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

(二)野望

1. “徙倚欲何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发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的景象

3.作者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体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

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任意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答:融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途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2.用简洁语言描绘“木叶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答: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思归哀情和前路漫漫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了了洞庭湖的壮观。

3、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

4、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五)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3、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答: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九: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2、肠断白蘋洲。——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情调悲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重内轻外,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狂气。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重用自己。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句运用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把愁搬上了船,是愁有了重量

不但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极为为自然妥帖。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的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句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1

2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4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登岳阳楼】(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书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5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十: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巩固训练试题3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镂( ) 空 拱( )形 河堤( ) 池沼( ) ....

狼jí( ) 丘hè( ) 嶙xǘn( ) 斟zhuó( ) 2、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在后面的横线上。(3分)

巧妙绝纶 自出新裁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 井然有序

惟妙惟肖 就地取材 迥然不同 亭台轩谢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4分)

(1)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2)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4、下面关于说明文知识的说法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3分)

(1)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七种。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只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

(4)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5)说明文中只能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不能用记叙、描写。

(6)说明文中所谓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A (1)(2)(3)(4) B (1)(2)(5)(6)

C (2)(4)(5)(6) D (1)(2)(4)(6)

5、改革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之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3分)

材料1: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2: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云、诗人卞之琳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3: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6、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取材,对出下联。(2分)

上联:胆大心细,赵云夺阿斗。

下联: , 。

7、诗句默写(2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8、诗词赏析(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加点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二、 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25题。

(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爆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会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的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浞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设计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9、选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3分)

10、“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什么?其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3分)

11、能否把“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改为“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为什么?(3分)

1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名,并试着至少运用其中的两种写一组句子,说明一种事物。(4分)

(二)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和长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3、“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 由此推知“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的内涵是。(3分)

1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括为 (2分)

15、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6、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画意”?下面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3分 )

(1)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2)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3)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4)卧石听涛满山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三)

(1)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2)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填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的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

(3)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质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4)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5)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40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