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

2016-01-11 09:14:1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认识美术工具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第2课 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第3课 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1、 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激发兴趣。

1、小时候,你们在墙上涂画过吗?

2、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4、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5、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以趣导学

1、 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 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 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

A、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

(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三、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 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六、点评

你认为谁画得好?好在哪里?

第4课 下雨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 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 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虫躲在大树下,

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 自然界的变化。

2、 人怎样躲雨。

3、 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 书本中的插图。

2、 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二: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学设计

《认识美术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认识各种美术工具材料,认识教材中及老师准备的作品使用的是什么美术工具材料。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欣赏美术作品,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等基本美术工具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今后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了解一些美术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完成的,为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打基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本课着重于展示“百宝箱”里的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剪刀、彩纸、橡皮泥、国画工具、水粉工具、版画工具、马克笔等。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进而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三: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课:认识美术工具教案

第一课:认识美术工具

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二、学习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四、教材简析: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美术工具的绘画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把东西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1)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真有趣,工具材料任你选。

仔细看、大胆想,看的想的画出来。

(2)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注意以下要求。

A、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以及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B、鼓励学生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

C、认可学生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或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3)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八、讲评: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九、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教师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十、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十一、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学生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四: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神奇的口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及正确使用。

2、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具学具: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老师事先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袋子里。

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猜或用手摸等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说出里面放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一)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

大家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

(二)出示:神奇的口袋(让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1、剪刀2、蜡笔3、水彩颜料4、水笔5、钢笔6、铅笔7、毛笔8、油画笔9、橡皮泥

10、剪刀11、毛笔12、印13、各种彩卡等

(三)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四)作业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及它们不同性能和特点。

B、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

C、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四、讲评:

欣赏同学用各种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第二课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第四课 淅沥的小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避雨的?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

3、下雨时,我们的城市是怎样的情景?

4、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

(二)欣赏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

二、发展阶段:

(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

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

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明明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哎呀!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呀!下雨了!„„

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

想一想,明明怎么办?或者你怎样帮助明明呢?

2、请学生为明明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

明明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三)鼓励创作:你想画雨中的什么呢?

(四)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你喜欢谁的画?

五、课后拓展:

谁知道,天上落下的雨点儿到哪去了?

六、宣布下课

第五课 闪烁的烟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六、课后拓展:用多种形式、材料表现烟花

第六课 美丽的印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具学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用自然界中有文理的物品,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四、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第七课 纸风铃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

教具学具:纸杯、纸盒、小挂饰、剪刀、胶水、彩纸、彩笔、彩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2、发展阶段:

师问: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试问: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五: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认识美术工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2014年9月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六: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美术第一册教案

课题: 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 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 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 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 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 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 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

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

的要求了。

课题:彩线连彩点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1、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

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

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 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 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 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 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 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札记:

本课在演示点和线的关系时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在一张蓝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个彩色长头图钉,问学生:“这是什么?”“三个点”然后我在这三个图钉之间又扎上了许多图钉,“呀,变成一条线了。”接着我在板上随意的扎上一些图钉,请学生用毛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哇,三角形!”“太阳!”“五星!”„„孩子们再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到了“点多了可以连成线”。我又鼓励学生用图钉扎出各种图形,他们在摆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虑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机鼓励他们在画画时也要表现出疏密关系。利用了这间小小的教具,让我少费了许多口舌,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课题: 淅沥的小雨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 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

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 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 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 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课题:闪光的烟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 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 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七: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让大家认识我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星星黄、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教学准备: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我祝贺同学们成为北安中小的一名小学生。跨入新的学校,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是不是非常高兴。

认识一下我吧(简单的自我介绍),既然同学们认识了我,我也要认识一下咱们同学。

在老师眼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同学就象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多年以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老师眼里,咱们班就象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大树并粘贴)同学们就是树上最有生命力的树叶,大树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生机。

三、新授

1、感知引导 教师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在树叶上写名字,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贴在树杈上。

2、合作探索、自由创作并大胆发表 小组比赛形式,每一组抽取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 教师对语言表达简短明了、声音响亮、语言流畅的同学进行表扬。

3、畅想未来 同学们集体剪贴成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面。

教师:看我们剪贴的小树叶是大树充满力量,就象我们班级集体,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而更加有力量。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打扮我们的班级,使班级这课大树更美更繁茂。

教师和同学们一块畅想未来。

板书设计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剪贴 介绍

课后小结

第二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课时:1

教学目标: 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也是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检查工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新课

1、看一看、观察外型

教师出示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提问:这两种绘画工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2、画一画、认识特点

教师:你喜欢用那一种工具进行绘画?为什么?同学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工具。 教师:同学们,我们共同来随意的。涂涂画画,实践一下他们的不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可以很均匀的去涂色,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小组讨论实践,观察涂色后的结果,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油画棒粗犷有力,厚重,遮盖力强,可以明显的产生粗细深浅的变化,不易混合,容易修改,用尖器可以刮除表面的色彩。水彩笔柔和匀净,色彩薄而透明,几种颜色重复混合可变成另外一种色彩。

3、欣赏大师的作品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教师准备一些问题: 刚刚看到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 你觉得话化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是高兴?是恐怖?还是有点伤心?那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感受。

小结:以体验与色彩游戏为主,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舌功能美术学习的兴趣,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绘画技能、探究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板书设计:

第二课 看谁涂的更好看

油画棒 彩色水笔

课后小结

第三课 滚动乐园

课时:1

教学目标: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几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课后小结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探索干支泥性,归纳集中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教具准备: 干泥、水、铲子、木棍、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塑料袋下边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2、小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配干泥和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用什么方法泥巴才听话。水和干泥的比例搭配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活动情况。

3、小组感知体验,进行玩泥巴的游戏活动 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讲述自己玩泥巴的几种方法。

4、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 引导学生说一说玩泥巴的感受?小组思考讨论泥巴的用途?

5、引导学生收拾整理游戏场地,并清洁自己的双手。

课后延伸: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那些东西与泥巴有关?哪些东西是用泥巴作成的?泥巴的用处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和泥 捏制

课后小结: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 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

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撕纸添画形式 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小结: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课后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纸与环保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撕纸添画

剪纸

课后小结:

第六课 花点心

课时: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制作活动加深体验。初步尝试立体造型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

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八: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第一册教案

课题: 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 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 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 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 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 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 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

的要求了。

课题:彩线连彩点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1、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

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

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 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 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 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 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 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札记:

本课在演示点和线的关系时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在一张蓝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个彩色长头图钉,问学生:“这是什么?”“三个点”然后我在这三个图钉之间又扎上了许多图钉,“呀,变成一条线了。”接着我在板上随意的扎上一些图钉,请学生用毛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哇,三角形!”“太阳!”“五星!”„„孩子们再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到了“点多了可以连成线”。我又鼓励学生用图钉扎出各种图形,他们在摆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虑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机鼓励他们在画画时也要表现出疏密关系。利用了这间小小的教具,让我少费了许多口舌,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课题: 淅沥的小雨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 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

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 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 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 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课题:闪光的烟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 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 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九: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浙美版第一册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本册教材有9个单元共18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 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 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 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 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 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能力目标:

(1)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

意想象 ,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 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 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 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

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5、学生都是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时因家长疏于管教,学生的课堂纪律比

较差,需要课堂上多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刚入学的孩子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作画时初步培养

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1、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 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篇十: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神奇的口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2、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过程:

(1)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3、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4、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5、闪光的烟花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第 一 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课后思考:除了绘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来表现烟花?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 1、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太阳(2016-01-1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认识美术工具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41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