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

2016-01-11 09:19:0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9课《基因畅想》精品课件 ...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9课《基因畅想》精品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二: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教案 语文版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课文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探究精神。

2.让学生多层面地了解基因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实验、事例,使他们明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对未来的畅想,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3.品味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畅想”一词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本文就是作者对基因(生物体遗传单位)所作的一次大胆想象。

(二)整体把握

1.从题目入手

文章的题目是“基因畅想”,理解“基因”“畅想”两个词的意思,以便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请举出你知道的与基因有关的事例。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进行科学大胆的想象的意义。

3.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结构。文中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1)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让学生自己分辨。

(2)“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的起因及探索过程。

4.用关键性问题统摄全文

结合课文,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对基因技术进行了怎样的畅想。(意在使学生学习并懂得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

教师引导、讲析课文,结合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提示:此猪非彼猪——猪身人心——抱憾而去——首开先河——计划被迫暂停——量体裁衣——健康如初。

(三)重点难点突破

1.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

2.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自由发挥,畅想未来:“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如果有,你想如何解决弊端?”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基因技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拓展延伸

作者的畅想能实现吗?我国在基因研究方面有何发展、前景如何?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四:【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课件(语文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19. 基因畅想漆孝诗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人类基因组织:是建立人体所需的化学密码或蓝图,而这幅蓝图的基本组成是DNA。DNA是一条由磷酸盐和糖组成的分子链,呈双螺旋形,即两条互相缠绕的螺旋形分子带,中间以称为碱基的横条紧扣。除了孪生子女外,每个人的DNA (脱氧核核酸)都是独一无二的。

基因:是DNA中的部分,主宰着人类由生到死的整个历程。基因只占整个DNA质量的2%到4%。其余部分称为“无用的”或“沉默的”DNA,它们的用途至今是一个谜。

染色体:人体每个细胞内都有23对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核心,其中染色体XY是决定性别的。一个人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的长度加起来,足足有1600亿公里长。

序列分析:对DNA碱基对排列的分析。科学家为了识别,以A、C、G、T来为构成碱基对的四种化学物质做标记。在分析的过程中,DNA会被分拆,然后重新组合其资料。在人体内有超过30亿个这种由化合物构成的遗传“字母”。

基因治疗:把改造了的基因植入人体内,以取代或修补有问题的基因。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五: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教师课时计划 七年级上---语文 第( )课时

课题:19.基因畅想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六: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同步练习 语文版

《基因畅想》同步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下列词语的含义吗?

(1)前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六段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全文通俗易懂,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种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出现。这类作物所有的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九千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5.划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是把双刃剑,基因作物也不例外,它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说说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表姐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举出一些转基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

王德兴

智力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致力探求的难题。人类发展史上,类似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智力超群的科学家、发明家应该更多,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人寥若辰星,太少了。

人的智力高低究竟与什么相关呢?是否与家庭遗传史有关呢?科学家、哲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曾调查过300位名人的家史,认为这些高智商的社会名流都是家族遗传的。他说,4位著名法学家的儿子中,有一个可能成为法学家,如果是普通工人家庭,要4000人中才有一个法学家。

遗传学家托尔曼为验证高尔顿的观点,曾用大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将白鼠放进迷宫“考试”,看谁进去后出来最快。然后选出最“聪明”的雌雄鼠,让其交配生仔;同时选出“最笨”的老鼠作对照。繁殖一代,考察一代,7~8代后发现,“聪明”的鼠生下子代,一代比一代“聪明”。“笨”鼠的子代,则一代不如一代。

瑞士生理学家海登,对这些实验老鼠的脑细胞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凡“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的高10%。如果将这种神经多肽的物质,注射到“笨”鼠体中,奇迹出现了:笨鼠变得聪明起来了。以富尔克为首的几位学者对245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也证明了智力与遗传密切相关。

不过,也有科学家发现,尽管是“聪明”的白鼠,若将其关进小笼子,生活富裕,但无所事事。同时,将另一只“聪明”的白鼠与其他的老鼠生活在一起,不仅有丰富的食物,还可以参加游戏活动,尽情享受。几个月后再进行“考试”,结果发现,每天生活丰富多彩的要比生活呆板无所事事的白鼠“聪明”得多。教育家凯洛夫曾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和德性。这种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必须借助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

中国著名作家夏衍说得更富有哲理。他说:“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老师和家长看成是没有发展前途、不受欢迎的学生,甚至还被学校除名。但他们发奋图强,都功成名就。当人们称爱迪生为天才时,他却用亲身的经历阐述了智力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牛顿、华罗庚等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却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在神学院是并非出众的学生,但经历了27载的考察研究,最大限度开发了自身潜在智能,写出了划时代的《进化论》。

木匠齐白石,半路出家学画画,日日磨砺,成了一代国画宗师。李时珍30年修出了《本草纲目》。歌德58年终成《浮士德》。显然,这些都不能用“遗传”来解释。

总之,天资聪慧者是幸运的,因为遗传注进了大器的胚胎。但遗传的天赋只是智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并非成才的决定因素。当然,真正揭开智力之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9.本文阐述了遗传与智力的关系。想一想,作者认为二者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6、7、8段介绍了爱因斯坦、牛顿等人成功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回答:类似爱因斯坦等智力超群的科学家太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你一直抱怨头脑不灵活,学习起来自暴自弃,那么读了此文后,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超前性。

(2)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令人害怕。

2.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这样写能扣人心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3.作者对基因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畅想。

4.提示:开放性题目。抓住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性作答即可。

5.不能去掉。这些事例是为了说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

6.有利影响:能使作物产生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给作物栽培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

不利影响:可能给环境带来危害。

7.表姐妹:本指亲戚关系,这里指与之相关的植物。这种技术:转基因作物技术。

8.提示:只要所举的例子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即可。

9.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现在的知识和德性。

10.天才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刻苦努力。

11.像他们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目标明确,坚持不懈的人太少。

12.不要自暴自弃,而是找准目标,发奋图强。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七:【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同步阅读

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到火星上去种草

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美国宇航局将于2007年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的、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落器降落火星,对火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插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落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火星的泥土中。

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20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它被插入了一些所.....

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1.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具体指代什么。

(1)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

(2)我们对此毫不怀疑。 .

2.第4段中加点的“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回答。

3.综合全文,找出“到火星上去种草”目前必须由机器人代劳的主要原因。 请

分点概括。

4.综合5、6两段内容,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

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参考答案

1.(1)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拟南芥。 (2)拟南芥能够在火星上存活。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代词的理解能力。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寻代词所指代

的具体内容。第(1)题中“它”代替的东西应在文中第4段开头找;

(2)题中“此”指代的内容在第6段开头找。

2.(1)个头矮;(2)生长周期短;(3)基因被破译;(4)具有“报告基因”。

3.(1)火星上没有氧气;(2)昼夜温差悬殊,人类不能适应;(3)湿度极低。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重点抓住第5、6段内容进行总结。

4.因为转基因拟南芥一旦在火星中存活,就能制造出一定能量的氧气,而且拟

南芥如果能在火星上存活,适应昼夜温差悬殊以及低湿度的条件,那么人类也有望适应这里的气候。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八:【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每课一练(pdf)(新版)语文版

每课一练

A.憨态可掬(hān) 偌大(ruò) 郁郁而终(yù) 濒危(bīn) ....

B.心有余悸(jì) 横亘(gèn) 簇新(cù) 前瞻性(zhān) ....

C.凋亡(diāo) 虔诚(qián) 褪(tuì)去 闲暇(xiá) ....

D.荧屏(yíng) 针灸 (jiū) 畅想(chàng) 狼吞虎咽 (yàn)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镌刻 想象 预料 培育

B.迄今 锐减 暴躁 无精打彩

C.抱憾 狒狒 克隆 善解人意

D.暂停 震撼 造化 量体裁衣

3.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迄今(到) 偌大(那么) ..

B.恒温(持久不变) 独处(存在,置身) ..

C.横亘(延续不断) 堪称(忍受) ..

D.抱憾(遗憾的事) 虔诚(恭敬) ..

4.解释下面的成语。

(1)无精打采:

(2)狼吞虎咽:

(3)温厚恭良:

(4)心有余悸:

5.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

(1)猪还特别 ,它喜欢 在你脚边,从不 。

(2)哈迪将一颗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 病人身上, 了不

同生物物种心脏移植的 。

(3)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 着一头 的猪。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4)实现上述大胆设想肯定已 。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尽管这一天还无法预料,但可以肯定已为时不远——获奖者并非就我

一人,还有许多精英。

B.每头猪耳朵上都戴着一个小小的金属“身份证”,就像个耳环,上面注

明了该猪的诸如名字、生物特征、基因种类的编码。

C.至于上述医学生物实验,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D.几年后,随着这个伟大设想的实现,“动物世界”节目肯定会给我们带

来更精彩的画面,让我们体会更剧烈的震撼。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动物中心的猪跟普通的猪不大相同,它们真是可爱极了。

B.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C.更有趣的是,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

的设计师。

D.看着那些栏杆后忠心虔诚的新猪,我曾不止一次热泪盈眶。

8.仿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加点的词语,续写一个句子。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美味的...........

食品,但买不来好胃口: 。 ...

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完成9~13题。

①因为科学实验的缘故,我1989~199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1997~199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每个月都要与猪共处很长时间。我的工作是在猪的心脏和主动脉上做各种迄今尚未开展的外科手术。我们动物中心的猪跟普通的猪大不相同,它们真是可爱极了。它们被集体圈养在偌大的房间里,蹦蹦跳跳地嬉游着,仿佛依然是住在农舍里。其实这里比农舍更尽如“猪意”:恒温、恒湿、紫外线灯和铺满地面厚达一至二英寸的碎锯末,连大小便都有固定的角落。小生灵们每天都要洗澡,因此它们浑身的细毛无论黑白,都十分光洁。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猪不光是干净,它还很重情,极不愿独处。如果技术员

将它们分别放在各自的小笼子里,或是猪群中头数锐减,它们就会整天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甚至郁郁而终。而当长长的一天过去,刚刚接受手术的猪又被送回集体宿舍,离大门很远,你就可以听到猪圈里面欢快的“笃笃”声。每头猪耳朵上都戴着一个小小的金属“身份证”,就像个耳环,上面注明了该猪的诸如名字、生物特征、基因种类的编码。每当它们经受住手术考验,又生机勃勃地狼吞虎咽时,我们就会乐开了怀。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②至于上述医学生物实验,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③我们知道,美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很先进,但令人焦虑的是能供给的器官太少,与需求极不成比例。例如,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人有近五万,可一年至多只有两千二百人可以享受到换心的造化,因为没有心脏来源,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终难圆生命之梦,抱憾而去。其实人们在很早之前就想利用动物器官来解决这个问题。1960年,哈迪将一颗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濒危病人身上,开了不同生物物种心脏移植的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上,短期地延续了他们的生命。然而新的问题又横亘在专家面前:不同生物物种的器官如何克服相互排斥而长期存活?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这是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继成功克隆绵羊后,又一惊世之作,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看着那些栏杆后忠心虔诚的新猪,我曾不止一次热泪盈眶。然而自2000年8月起,该计划被迫暂停,人体应试也大大延期,原因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自此,世界各国陷入了空前的口水战。

④我本人历来明确支持这项实验……

9.在文段①中,作者介绍动物中心的猪跟普通的猪有什么不同?

10.在文段③中,作者说“我曾不止一次热泪盈眶”,为什么?

11.在文段③中,作者提到的“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

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

12.用下面句式造句。

再过几年……更有趣的是……更有甚者……

13.以下面的句子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参考答案:

1.D【点拨】“针灸”的“灸”就读jiǔ。

2.B【点拨】“无精打彩”的“彩”应为“采”。

3.C【点拨】“堪”应为“可以、能够”。

4.(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2)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3)温和宽厚,恭顺善良。

(4)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悸,心慌,害怕。

5.(1)善解人意 偎 暴躁 (2)濒危 开 先河 (3)镌刻 憨态可掬 (4)为时不远

6.C【点拨】该句为陈述句,只是客观地叙述,并不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句末

应为句号。

7.A【点拨】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作者此处的目的是突出动物中心的猪不同于

普通的猪,所以句中的“不大相同”就应改为“大不相同”。

8.示例:(1)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补品,但买不来健康的身体。(2)金钱可以买来高级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应注意对加点字和句式等的理

解和把握。

9.(1)生活环境好(2)干净 (3)重情 (4)耳朵上都戴着一个小小的金属“身份

证” (5)善解人意

10.被猪的忠心虔诚感动。 【点拨】结合上文语境,不难作答。

11.猪身人心。 【点拨】结合⑤段倒数四、五句话加以总结易得出答案。

12.示例:再过几年,家家都拥有小汽车毫不为奇,更有趣的是这些小汽车全部

是由电脑操控,更有甚者,部分高级小汽车还具有人工智能。

【点拨】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3.本文语言特点是生动有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例句生动有趣地写出了猪

的可人之处,语言诙谐风趣。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九:【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分析

基因畅想

这篇课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故事,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由于文章的内容多处叙述了自己实验的过程,读来不仅真实可信,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一般的科学小品容易因为名词术语较多,读起来难度较大。但此文语言通俗易懂,虽有一些名词术语,但并不影响阅读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而且有些语言极富文学性,仔细品味,很有意思。例如,形容奖章上的小猪,用了“憨态可掬”;形容小猪不愿独处,作者用了“锐减”“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和“郁郁而终” 等词语,都很有文采。除此以外,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十分耐读,这是一般科技小品不具备的。例如,谈到猪十分干净时,文章写道:“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这里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用来实验的猪具有情感,而且赋予人们印象中的脏猪以人的特征。再如,形容小猪脾性时,文章写道:“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如果陈述对象不标明小猪的话,还以为是在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又如,在谈到医学专家利用基因技术给病人治病时,文章却这样写道:“更有趣的是,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真是妙语惊人,这要比形容医术高明的“妙手回春” “医术高超”等语言俏皮得多了。这些精妙的词语文章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理解。

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是十分巧妙的,作者从自己“获奖”写起,并用“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巧妙地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其实作者在第二段交代得很清楚:“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告诉读者这只是一种想象。作者的“获奖”正是对基因未来发展的想象,同时想说明这种成功已为时不远。接下去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入手,写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第四段是过渡段,自然地引出第五段——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指出“猪身人心”出现的背景和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作者认为“猪身人心”的出现是克隆羊之后“又一惊世之作,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同时也科学地、客观地指出存在

的问题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使得“该计划被迫暂停”。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基因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畅想,这就是第六段的内容。作者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畅想。作者以十分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修辞对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难题作了形象的描绘:“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就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性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这里“生物零件”的比喻使用得真是形象极了。“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说不定会像极负盛誉的商家一样亲切地送‘客’:‘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这里对成语“心有余悸’’的使用也是既准确又富有新意,很是耐人寻味。作者作为一个医学专家,能够把一个为一般人很不熟悉的换心手术过程这样生动形象、极富文学色彩而又深入浅出地描写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了语言的基础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文章的结尾作者满怀信心地指出“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告诉读者:作者对基因的畅想不是幻想更不是梦想,是能够很快实现的。

课文的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或简要介绍,或引导理解,或留下作业分组讨论:

1.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为了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我们编选了一些资料供参考,见“有关资料”。

2.课文中所叙的一些实验、一些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应

引导学生把握。

3.基因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虽然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但为了丰富

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有必要进行一次讨论。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篇十:【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教案

19.基因畅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2.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课上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

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基因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查资料理解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二、新闻导入

2003年02月15日03:28:27 新华网

新华网柏林2月14日电 位于苏格兰的罗斯林研究所14日向德新社证实,世界上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已经死亡,死因在于肺部感染。

这家研究所人员介绍说,通常羊的平均寿命是大约12年。而1996年7月5日出生的多利羊,今年还不满7岁。

展示多利羊图片

新闻链接:克隆羊多利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 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已经因为肺部感染而死亡。它的寿命才7岁,而普通的羊平均寿命在12岁左右。

多利羊诞生在1996年7月5日,1997年首次向公众披露。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认为,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在培育多利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说,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一个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利羊。从理论上而言,多利继承了提供体细胞的那只绵羊的遗传特征。培育多利羊的技术,已经成为如今培育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标准过程。 克隆动物、包括克隆人,如今成为争议最大的科学话题。在技术上,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试验了两百多次才成功培育出一个多利,而且它在2001年就被发现有类似关节炎的症状。科学家认为,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当前克隆技术的缺陷。多利的早夭,估计会进一步引发有关的争论。

克隆技术引起的关注说明基因工程对人类有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基因畅想》这篇文章,来了解基因科学对人类还有那些重要意义。

三、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解决生字、生词。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畅想。

五、概括各节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从“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1节)写起,引起对自己研究基

因猪工作的回忆(2、3节)和科学家对基因工程研究的原因和探索进程(5节),谈到自己对基因猪造福人类的畅想(6节),和这类畅想实现不远的科学依据(7节)。最后对基因工程发出由衷的赞美(8节)。

2.第四节的作用

过渡作用,暗示第五节要揭示自己做第三节所说的基因猪工作的原因。

六、自由发挥,畅想未来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你想如何解决弊端?

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基因技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七、作业

选择有关基因工程中你感兴趣的课题,并收集资料,互相阅读。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相关热词搜索:基因畅想课文 基因畅想 基因畅想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课课文基因畅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43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