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

2016-01-11 09:49: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

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

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

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

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

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数学广角)里面有座„数学城堡‟,你们想进去玩

一玩吗?(课件出示:城堡图)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

生:有!

(课件出示)守门老人说: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请学生齐读)

师: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

生:12或21。(板书)

师:“有可能是1或2吗?”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题中要求是两位数,1或2是一位数。

师:那么12和21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师:既然1或2是不可能的,那12和21你能确定哪个是密码吗?

生:不能。

(课件出示)守门老人又说: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的较小数。(请学生齐读)

生: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因

此,我先出示1和2两个数,利用开门密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尝试学习

第二道门出现。(课件出示:我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

成的。)

1) 这可有点难度了,你先猜猜可能是几?(12、23、33等)

2) 大家这么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3) 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

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

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二)、展示交流

汇报一下:你们找到了几个数?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一个组到前边来汇报,要求2个人一起来。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

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

反馈:1、(漏写的)

2、(多写的)

3、(比较凌乱的写法)

4、12、21、13、31、23、32 共6个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两个数字交换一下。

5、12、13、21、23、31、32 共6个 (固定十位数)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从小到大,1、2、3轮流放在十位上。

6、21、31、12、32、13、23 共6个 (固定个位数)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一小一大,1、2、3轮流放在个位上。

教师组织逐个分析:这是哪位小朋友写的?你们同桌两人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有顺序的写法可以请学生多说几遍:“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你再来说一说?实在说不清可以

请学生上讲台摆一摆。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三)、点拨提升

师:看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一些,为什么?(有规律)假如用1、2、3、4来组成几个

不同的两位数,你觉得采用哪种方法来写能写得又快又好?(第5、6种)

师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很有顺序、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师: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你们说是几呢?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是从第5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点击“23”,媒体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为承上启下,又让学生找出密码数:23,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任务二:帮照相。(练习二十四第1题)

谈话:数学城堡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3、任务三:送图书。(练习二十四第2题)

谈话:数学城堡为了丰富你们的学习知识,又送你们一些图书,请看有哪些图书呢?

4、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2)课外作业:0、2和3可以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明白考虑问题

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需要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

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搭配(一)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不重复、不遗漏固定个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二: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中至小学 迟佳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法学法选择: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二年级*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迟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哎呀,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们帮忙安装上吧!注意,这门上的两颗星星颜色可不一样哟。

师:怎样装呢?

生:红黄,黄红。

师:我们装上试试(红黄,门没有反应)

生: 黄红!

师:会是黄红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是”)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我们来交换一下它们的位置!

师:你们可真聪明,大门打开了。

二、探究新知

1、哦,数学广角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师:有超级密码锁!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生:随机说

师:我听到了,21同学说重复了好几遍会不会有的数还没找出来呢?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我们思考下按顺序把他们列出来吧!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资料袋,拿出里面的1号题和数字卡片,四人合作,两

个同学思考摆一摆,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对数据整理记录在答题纸上。操作的时候思考下排列的顺序,有多少组就写多少组。(提供9个格)

师:谁愿意起来说说你们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摆了哪几个两位数?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 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

另外一个两位数。 12、 21 、23、32、13、31

②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13、21、23、31、32

③ 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生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 揭晓答案:32 。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破解达人!

三、巩固练习

1、为感谢破解达人,狮子大王决定将百花园里最美的鲜花送给大家。

这里有红、黄、蓝3种颜色的花,男生和女生只能分别选一种,都有哪些不同的选法呢?

思考一下,把你选花的方案在2号答题纸上表示出来。设计之前,先思考下加粗的两个黑框里应该填什么。

生汇报:

师:能说说你是借鉴了黑板上的那种方法吗?

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知识不仅仅是数字,也能在图形和色彩中运用啊!

2、带上美丽的鲜花,我们到智慧屋瞧瞧吧!

用0、2和5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口答。

6种排列方法,但符合条件的只有4种。02和05不是两位数所以不在正确答案里。

(告诫学生在有序排列的同时还要做到对答案进行恰当的筛选果。)

四、应用拓展

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

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请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下。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生:摆造型,摆位置„„

师:要照相了,笑一笑,1、2、3咔嚓!

师:赶紧换一种坐法再照。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这么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了。

五、课后延伸

师:小朋友们,握下手回到座位上吧!每两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几次手?哦,同学们有的说3次,有的说6次,其实这是下节课的内容,我们留到明天再来数学广角研究。

六、回顾总结

师:在今天的旅途途中你都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七、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有序搭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2 1 2 3 3 2 3 2 √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固定个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三: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P97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

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

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故事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们

听到过吗?在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羊村里,想去看看吗?

生:想。

二、新授

1、师:瞧,喜羊羊它们为了防止灰太狼进村,在羊村的大门上装上了两把

密码锁,我们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

学生可能回答:有

师:我们先解第一把锁。喜羊羊给了我们一些提示:第一把锁的密码是由1、

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师:密码有可能是„„?

学生可能回答:12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可能回答:21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提示,媒体演示用两张数字卡片排列成的12、21,教

师并板书。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师:大家真棒!门的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那应该是几?

学生可能回答: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解第二把锁,喜羊羊又给了我们提

示:第二把锁的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个位

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不一样。

师:你们读懂题意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意思就是说从1、2、3这三个数字里选择两个来排成两位数。) 师:猜一猜这个密码会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12、13、23„„

师:有这么多答案啊,那么谁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么多可能一个不漏的写下

来,请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一写,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

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写出了几种?

学生可能回答:3种,4种,5种,6种„„。

① 师:有哪几种可能?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

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 12、 21 、23、32、13、31

②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13、21、23、31、32

③ 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生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师: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

你们说是几呢?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是从第二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点击“23”,媒体演

示锁打开。

3、试一试。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

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完成小精灵给你的又一

个任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媒体出示)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小精灵所在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

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巩固练习

练习

师:同学们用连一连的方法完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每次上衣穿一

件,裤子穿一件,有几种穿法?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七、板书设计

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固定个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四: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和组合》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和组合》教案

课 题: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 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排列

1、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可别小看里面的知识,有时喜洋洋遇到困难,也要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呢。

故事:话说在这一天,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把它关在了狼堡里,灰太狼为了阻止喜羊羊救美羊羊,就篡改了羊村大门的密码,以及为自己的狼堡大门设定了一个超级密码。喜羊羊为了救美羊羊,必须要过两道大门,小朋友,能帮帮它吗?

2、羊村大门提示一: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

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

生:12,21

交流想法。

板书:12 21 标上:十位 个位

师小结:这两个数的十位和个位交换位置也成了不同的两位数。

师:刚刚小朋友将1和2组成12和21两位数,那密码到底是哪个呢? 提示二:不是12

生:21,不是12就是21。

师:你们真聪明,都用到了下节课要学的知识。

3、羊村门打开了,喜羊羊气冲冲地跑到了狼堡,还有一个超级密码在等着他去破解,看,写着什么?

提示一:密码是由1、2、3组成的两位数

师:由数字1、2、3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请小朋友拿出练习本写一写吧。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才能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生独立完成。

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

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那怎样才能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呢?老师有几种方法要介绍给你们。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① 定十位法 ②定个位法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12、13、21、23、31、32 21、31、12、32、13、23

板书:定十位法 板书:定个位法

十 个

1 2

1 3 十 个 2 1 3 1

1 2

3 2

1 3

2 3 2 1 2 3 3 1 3 2

③交换位置法

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中选择2个数,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

外一个两位数。

板书:交换位置法

12

21

23

32

13

31

在讲解这三种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读一读这些数字,感受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提示二: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

揭晓答案:32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大门打开了,老师真为喜羊羊和美羊羊开心,老师更为小朋友开心,因为小朋友用你们聪明的头脑帮喜羊羊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

师:我俩握了几次?(1次)

师:我和他握,他和我握,每2人握一次手,3人共握几次手?

4人小组合作。(3人握,1人数。)

指一小组上台握手,集体交流次数。(谁和谁握?握了几次?)

你能用图来表示吗?每个人可以用什么来代表?

(三角形表示,直线表示)

三、区分排列和组合

师:数字1、2、3是3个数,小朋友握手也是3个人,为什么1、2、3能摆出6个数,而握手只能握3次呢?

师引导:组成的两位数是有序的,比如,1和2能写成12和21。而握手你和他握他和你握是一回事,没有顺序的。

四、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小朋友那么聪明,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闯关?

1、 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2、抽奖(拓展练习)

你能重大奖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

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

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出示所有结果:同学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

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 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五: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搭配(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

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课前预习: 学生从红、黄、蓝三色中任选两色给T恤和裤子涂色,每一件

只能涂一种颜色,能涂几种就涂几种?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2能写出

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

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

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

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

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无序的。

②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

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③用数字1、2能写出12、21;用数字2、3能写出23、32;用数字1、3

能写出13、31。

- 1 -

第 周 第 课时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

来。

5、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

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完成小精灵给你的又一

个任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媒体出示)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小精灵所在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

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完成课本99页的第1~2题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固定个位

- 2 -

第 周 第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德育渗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预习:用1、2、3能写出几道得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同一个算式里加数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人民币学具。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有3个数5、7、9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学生汇报(黑板演示)

二、探究新知,提升认识。

1. 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 请人完整地说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 得数有几种可能?请你写一写,画一画,自己试试。教师巡视,

选取典型案例。

(3) 过程交流,渗透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和小伙伴说一说。教师巡

视倾听,选取典型案例。

(4) 全班交流:得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

(5) 回顾过程,体会方法:解决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呢?我们一起来

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好方法。

(6) 对比分析提升认识。

用5、7、9组成两位数和用5、7、9选2个数求和。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师: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

师:握手代表着友好,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在生活中,握手的情景随处可见,(媒体出示)比如朋友见面互相握手,表示祝贺时会相互握手,大到国际友人之间的握手,国家领导人相互握手,小到小朋友握手都在表达着友好,其实握手中也有许多数学奥秘,想不想知道?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学生汇报表演。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 3 -

第 周 第 课时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与排数不同,交换数的位

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

四、应用拓展,深化探究(15分)

1.搭配衣服

师:赛前想请小下面我们一起到“游艺宫”去看一场乒乓球比赛(出示课件)运动员在比朋友帮个忙,为他们搭配衣服。愿意吗?

(课件出示)有几种搭配的选择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2):上衣 1号和裤子1号,上衣 1号和裤子2号,上衣 2号和裤子1号,上衣 2号和裤子1号。

师:运动员们穿上你们搭配的漂亮衣服,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去观看比赛。

2.乒乓球比赛

师:三人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三个人要打几场比赛呢?

师:运动员的参赛激情很高,如果有4个人参加比赛,那又要打几场呢?

3.买奖品

比赛结束了,老师想给他们买些作业本,买一个作业本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

五、总结延伸,畅谈感受(5分)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玩游戏,也观看了精彩的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原来生活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六、作业:第99页第四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之组合) 12 16

- 4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六:2013年人教版版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九、 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既 “数学广角”。“猜一猜”这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存在难度。

教材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材难点:推理过程的叙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3、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七: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共13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八:2016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第(八)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九: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 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

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 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 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

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篇十: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二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51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