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

2016-01-11 10:51: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一: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一: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过程目标: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能力目标: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

教材分析:

1、歌曲《可喜的一天》。

这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影片描写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这个过程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此歌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影片传入我国,在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歌曲分为主歌(第一乐段)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前乐句4小节、后乐句6小节),旋律微微波动,节奏细密轻快,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副歌的旋律上扬,节奏扩展,给人以明朗宽广的感觉,抒发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全曲的二声部和声基本采用三度音程,但最后4小节则作同度齐唱,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齐声歌唱。

2、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作有以罗马为题材的三部著名交响曲,《罗马的松树》是其中之一部。而本课是选自《罗马的松树》的第一部分。作者为这一部分所写的标题说明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林里游戏。他们或围成圆圈跳舞;或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他们兴奋地欢叫,犹如黄昏的燕子。气氛突然转换,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博尔盖塞别墅为17世纪时罗马贵族博尔盖塞所建,位于罗马市中心,规模宏大。后收归国有,为罗马最大、最美的公园之一。乐曲采用2/8拍和急速的小快板。在前奏部分中,作曲家使用了适合表现儿童情趣的特性乐器,如钢片琴、竖琴、三角铁,奏出分解和弦、颤音和滑音,形成喧闹的音响,营造欢乐的气氛,描绘了孩子们在松林中追逐嬉戏的情景。随后,英国管奏出带有舞曲性质的第一主题。这一欢快而富有弹性的意大利民间舞曲旋律,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双簧管奏出由贯型的民间儿歌音调写成的第二主题旋律。打击乐器清亮的音色、单纯的节奏和简朴的旋律,仿佛使人们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作者当时就是队伍里的一名"士兵"。接着,圆号以欢快的速度奏出第三主题,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仅由" "三个音组成。仿佛孩子们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游戏。在乐曲达到高潮后,气氛突然急转直下,一片寂静。

3、歌曲《雏鹰之歌》。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在两小节"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调后引出了欢快的第一乐段(共四个平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头重尾的手法,乐句间的八度跳进使得情绪更加欢快跳跃。第三乐句在曲调上由低向上层层推进,生动地表现了少年儿童像雄鹰那样搏击着风雨娇健飞翔的形象。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特别是歌曲在每乐句中插入了" "

的节奏,可用拍手表示增强了少年欢乐的情感抒发。 第二乐段歌曲曲调舒展," "、" "等节奏的运用,把跨世纪的一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祖国未来的希望表现得十分贴切。歌曲在反复后句尾是结束在全曲的最高音,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

4、歌曲《叮铃铃》。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 "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前奏一开始,连续2小节的十六分音符:" "仿佛使人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气氛为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 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5"音可视为地方特色音。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表演唱《叮铃铃》、欣赏《可喜的一天》。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

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情感目标: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

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表演唱《叮铃铃》。

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

设问:

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请听:

2、聆听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1)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

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b、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曲调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在于变化音)

c、跟着钢琴再次练习演唱#4、4,#5、5,两组变化音;(也可用乐器演奏一下)

(2)跟琴模唱学习歌曲前4小节,要求唱准变化音,用手划拍演唱。

(3)自学剩下的旋律,可以2人一组互相学习,教师指导下滑音演唱。

(4)齐唱练习歌曲旋律,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个地方的演唱。

4、学习演唱歌曲歌词。

再一次聆听歌曲范唱,学习歌词演唱,同样注意变化音、下滑音两处难点的演唱。

在演唱中注意乐曲中音乐记号的演唱要求,顿音、力度记号。

5、初步用欢快的情绪进行歌曲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影片描写了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

3、再欣赏一遍歌曲。

4、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5、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6、课后小节,布置乐器作业。

7、师生再见。

课堂检测:歌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罗马的松树》、初步学唱《雏鹰之歌》、复习《叮铃铃》用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管弦乐《罗马的松树》,感受意大利民间舞曲旋律的特点。

能力目标: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旋律,掌握下滑音的演唱要求。

3、复习表演唱《叮铃铃》,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用欢快、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注意每一个音乐符号的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旋律演唱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奏稳,控制好伴奏音量。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欣赏管选弦乐《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玩耍的?

那么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教师小结:他们在游戏,有的围成圆圈跳舞,有的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这一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作者就是当时队伍里的一名"士兵")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三、初步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雏鹰活动我相信每个少先队员都不会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雏鹰之歌》。

2、教师范唱学生形成初步印象。

3、学唱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注意八分附点的演唱。

4、再次听一边范唱,一边听一边唱旋律。

5、学习第二部分旋律。

6、第三次听范唱,结合歌曲旋律一起唱。

7、学唱歌词,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复习下滑音记号、唱法。

四、复习表演唱《叮铃铃》。

1、复习歌曲《叮铃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2、为歌曲用乐器伴奏。

歌曲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五、课后小结,布置回家练习《叮铃铃》伴奏。

课堂检测:有感情演唱《叮铃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叮铃铃》合唱部分;继续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掌握演唱要点,唱好下滑音;复听《罗马的松树》、乐器演奏《多瑙河之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要求能做到节奏齐、音准、声部和谐。 能力目标:复习《雏鹰之歌》,学会用铃鼓等打击乐器用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复听《罗马的松树》,进一步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能力目标:乐器演奏练习《多瑙河之波》。

教学重点难点:

1、《叮铃铃》的合唱部分,可以在声部分配上最适当调整。

2、乐器演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

二、学习表演唱《叮铃铃》的合唱部分

1、乐器演奏低声部旋律。(该歌曲合唱部分共有10小节,由于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高声部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合唱练习的关键在于第二声部,因此可先让学生用乐器进行演奏,熟悉一下旋律。)

2、集体演唱练习低声部旋律。

3、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4、选出一部分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示范两声部演唱效果。

5、分声部进行演唱,注意人员的均衡性。

三、继续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复习《雏鹰之歌》的旋律,注意加入拍手的节奏。

2、听一遍范唱,轻轻尝试演唱歌词,学习《雏鹰之歌》的歌词;(教师在学生演唱时注意纠正,注意下滑音的正确演唱;)

3、选用铃鼓等打击乐器有规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复习《雏鹰之歌》用打击乐器伴奏。

该首歌曲带有新疆音乐的风格,因此学生用规定节奏伴奏x x x x x 效果很好,在乐器选用上可选用铃鼓、午板等轻巧一点的,可以边唱边敲边跳。

五、乐器演奏练习《多瑙河之波》。

1、先练习前16小节的第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要正确。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学会倾听个声部的音准与节奏,第二、三声部的音量要适当控制,要突出地一声部。

4、在流畅的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在吹奏后16小节。

六、课后小结,布置回家练习《多瑙河之波》。

七、师生再见。

课堂检测:吹奏《多瑙河之波》前十六小节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二: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欢乐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

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三:五年级上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查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六、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课《朝夕》

第3、4周 第二课《农家乐》 第5、7周 第三课 《足迹》 第8、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第10、11周 第五课 《故乡》 第12、13周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14、15周 第七课《雨花》 第16、17周 第八课《冬雪》 第18周 复习 第19周 《音乐宫》 第20周 考查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四: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郑州市中原区向阳小学

刘学飞

2010、9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内容:

歌曲《清晨》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五: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新东北风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让学生演唱,体验唱衬词“哎嗨”和不唱衬词的不同。(对比法)

2、师小结:东北民歌的韵味都在像“哎嗨”这样的衬词里。

[设计意图: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模唱、对比、讨论让学生体验到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3、教师示范,用鼓、钹为歌曲伴奏。

师:你想不想马上敲击它们,为歌曲伴奏?(想!)

4、课件出示鼓谱,指导学生学习拍打。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鼓谱快捷、直观,动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全体演唱并用鼓、钹伴奏。

6、多媒体播放录像《东北大秧歌》,让学生学一学、扭一扭。

7、用扇子、手绢做道具,自编动作,边歌边舞。

[设计意图:生动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秧歌动作的热情,感受到东北音乐的热情、火爆。]

五 、拓展延伸

1、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

[课件出示,视听结合更突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过渡语:东北民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来?

2、小组合作,学生研究创编歌词。

3、小组学生汇报。

4、师生给予评价。(互评,他评,自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六、结束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东北民歌的风采 ,我们是东北人,我们爱东北音乐,我们更爱东北,让我们扭起东北大秧歌,祝愿我们东北的明天更美好。”

学生扭秧歌出课堂。

嗯嗨呀

教学目标:

1、

2、

3、 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能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 了解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感受朝鲜族民歌——劳动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阿里郎》等歌曲,感受朝鲜民歌的特色。

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延长音的唱法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欣赏长鼓舞片段)

A、谁来说说?(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 ,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这就是朝鲜族著名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5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四、学唱歌曲《嗯嗨呀》

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出示歌谱)8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欣赏《嗯嗨呀》)8(有,在“嗯嗨呀”的地方)

A、(出示变色的嗯嗨呀)9其实,这种节奏也叫“嗯嗨呀长短”。 大家来猜猜这个“嗯嗨呀”会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在民歌里叫衬词,衬托歌曲中的气氛)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嗨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歌曲音乐)9看好老师的手势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愉快、喜悦、热烈)

唱了些什么内容?(农民获得丰收的热闹场面)

3、学唱衬词“嗯嗨呀”

A、歌曲中哪一句词儿最能表现劳动的干劲儿?(嗯嗨呀)

B、听老师唱唱(老师范唱第一段)

C、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嗯嗨呀”部分,其余歌词由老师唱。在接唱时要注意紧凑,中间不能停。

D、这些“嗯嗨呀”的唱法一样吗?(旋律不一样:有的往上扬,有的向下行。节奏不一样,最后两处要延长)大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画画旋律线,一起来唱唱。

E、觉得“嗯嘿呀”象是在模仿人们干什么?(劳动时嘴里哼的一种号子,能让人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唱“嗯嘿呀”时声音要怎么样?(整齐有力,能表现劳动的韵律)

F、你们觉得哪句“嗯嗨呀”比较难唱?(出示:倒数第二个“嗯嗨呀”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这样拍。我们试试看。(老师范唱)一起试着唱唱。(指名唱)

G、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延长的音)(出示:延长音)弯弯的眉毛下有只圆圆的眼睛,这个符号叫延长音记号。这个音大约要延长两拍。这儿加个延长音有什么作用?(这里的延长音记号是为了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相互打招呼,高声呼唤而应用的。“嘿”字要有号召力,声音要平稳、悠长,仿佛能传得很远。)

H、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唱一唱

I、连起来唱唱

我们边唱边把欢快的节奏加到“嗯嗨呀”处,动作要刚柔相济,幅度大些,一起来表演唱。

4、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讨论小结:前几个“嗯嗨呀”要唱得再兴奋些,后两处“嗯嗨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嗨呀”处加上动作表演。(歌词音乐)10

五、 用一领众和的形式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讨论出示:领、齐字样)11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4、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5、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精神跟音乐边唱边表演。(歌词音乐)11

6、学唱歌谱

(出示唱名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嗯嗨呀》这首歌的旋律主要是围绕哪几个音进行的呢?主要有136这三个音组成的,听老师来唱唱谱,大家在心里默唱。我们一起用慢速唱一唱。

7、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朝鲜族的民歌《唔嘿呀》,听听它的旋律、情绪和《嗯嗨呀》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欣赏《唔嘿呀》13(音调差不多,衬词相似,很欢快)

六、 教学延伸 朝鲜族的音乐细腻生动,真挚委婉,它那独特的音调和风格,让人沉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朝鲜族民歌。

1、首先来欣赏《桔梗谣》,朝鲜语又叫道拉吉,桔梗是朝鲜族人爱吃的一种野菜。这首歌唱的是朝鲜族的姑娘在山上挖野菜的场景。(欣赏《道拉基》)14听听它的节奏和《嗯嗨呀》这首歌有什么不同?(节奏很有韵律感,是三拍子的。而且速度慢了)

2、 再来听听《阿里郎》(欣赏《阿里郎》)15

歌曲在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何特点?(慢速、表现力很强、哀怨柔美)

(在朝鲜,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地都流传着旋律、结构各不相同的民歌《阿里郎》。不同的《阿里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也都是三拍子,旋律委婉,略带哀愁。讲述了传说中的妻子在等待丈夫回来,一声声呼唤丈夫的名字。)

4、 朝鲜族的民歌透着清新的泥土味道,人们通过简朴的音乐和真挚的情感让朝鲜族的民歌得到了

广泛的传唱。有一首歌我们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跟着唱唱这首歌。(欣赏《希望》)16

总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朝鲜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学唱了朝鲜民歌《嗯嗨呀》,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了解、关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唱支最美的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体会军民鱼水情

2、过程与方法:能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学会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3、知识与技巧:能说出八三拍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为歌曲打拍子。

教学重点:

能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法:

聆听——参与——探究——表现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观看有关人民子弟兵的视频,并提问学生看完有什么感受

(二)、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教师:解放军叔叔那绿色的军装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日夜保家卫国,守护着祖国的大门。边防线上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他们要为解放军叔叔《唱支最美的歌》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唱支最美的歌》,请同学们听录音范唱。听的时候,请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二是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子的?(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聆听并回答) ⒈聆听歌曲,整体感受

教师: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⒉节奏练习,掌握节拍

教师:是几几拍子的?(八三拍)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四三拍,谁知道四三拍表示什么意思?(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教师:那么,八三拍表示什么意思?(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教师:强弱规律呢?(强、弱、弱)

教师: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是几拍呢?(两拍)

教师:附点四分音符呢?(三拍)

教师:两个附点四分音符用连线连起来呢?(六拍)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六:人音版第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第九册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七: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祖国像妈妈一样》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单元围绕‚爱祖国‛这一注意,设计了《祖国象妈妈一样》、《七子之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及欣赏独唱与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欣赏内容。通过歌曲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知识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拍击三首爱国歌曲的节奏型,并能独立视唱〈七子之歌〉的旋律;在歌曲欣赏中学会分析比较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的作用;从教材开设的”音乐网站”中,独立学会”休止符”的知识.

★技能目标: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富有感情的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并能独立背唱其中一首;能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主题.

《祖国像妈妈一样》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祖国像妈妈一样》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较慢,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一乐段旋律重于抒情,第二乐段通过音型的变化,使情绪转向赞颂,曲调也变得更加热情和舒展,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及在祖国怀抱快乐成长的幸福感,情绪活泼欢乐。两首歌曲都是表达爱国感情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新节奏型 o x x x | x. | x x x || 及 歌曲旋律中7度和8度大跳的准确演唱;

●教学设计:

1.聆听、学唱。

★谈话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妈妈‛、‚我‛两个词语后,提出问题: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连线,加一个‚爱‛字。

★聆听歌曲。无视频播放两首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旨在让学生仔细‚听出‛而不是‚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揭示课题,完成以上板书设计。

★分别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这首歌里出现了新的节奏

,这是歌曲难点,而且本首歌的每一句都是强拍弱位起或者弱

拍起,这需要老师多带唱。比较而言,《长在祖国的春天里》容易唱些,可以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关于休止符‚0‛请学生翻阅编者精心设计的‚音乐网站‛自学(见教材第54页)。

★歌曲处理。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表演唱。

2.分析、比较。

这两首歌曲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后,老师将以下表格分发给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空格中,并派代表到投影前讲解。比如:

3.巩固、表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两首歌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次抒发对祖国妈妈的热爱赞美之情。歌曲可以独唱、可以舞蹈、可以几人组合表演、也可以用乐器表现。

4.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祝福伟大的祖国;复听,哼唱背唱主题,抢答祖国妈妈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再听几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最后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中结束新课离开教室。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歌词中”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组诗<七子之歌>中每一首结尾的诗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旋律优美抒情,描绘了澳门被侵略者占有,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历史;副歌部分热情激昂,表达了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澳门的简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七子是指被帝国主义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唱、齐唱的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教学设计:

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里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当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内容了解后再来学唱就容易多了。熟悉新节奏型

;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后

半拍起‛、大跳音程的音准等。

4.享受歌曲。

此环节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分享的空间。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5、教学相关资料: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澳门名称的由来: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传说,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有一艘渔船出海,突然海面刮起狂风,渔民们处于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命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地名,语言不通,使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就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澳门回归历程:澳门历来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愿望。

1972年11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联合国第27届大会决定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1979年2月,中葡两国建交,葡方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双方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1984年10月,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澳门问题将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方式解决。‛‚澳门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一国两制’。‛自此,‚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并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会谈在北京举行。经过历时9个月的4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988年1月15日,在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的同时,中葡联合联络小组正式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5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进程进入关键阶段。

1999年5月15日,199位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44岁的何厚铧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第20号令,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9年12月20日就职。澳门从此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特别行政区概况

行政长官何厚铧

面积23.5平方公里

人口43.75万人(至1999年底)

语言汉语、葡萄牙语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与香港相距40海里,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

中国开始,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南海郡番禺县的

一部分,后来又划归香山县(今中山市)。

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船队闯入澳门及附近海域,并引

发了‚屯门之战‛,但被中国守军击退。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物品,并通过贿赂地方官吏,得以入居澳门;继而又把澳门半岛一部分作为租居地,

在其租居范围内的葡人实行民族华人占97%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葡式政治法律制度。与此同时,明清政府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对葡人实行有效的管治。

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人乘机拒交地租,驱逐驻扎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相继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和凼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鸦片战争结束后,居澳葡人一改往日‚恭顺‛姿态,提出免交租金、将澳门半岛划归葡国等非分要求,并挑起事端,对华采取一系列武力行动。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指使亚马留总督要‚绝对夺取澳门政权‛,推行殖民政策。1849年,亚马留率军袭击澳门海关行台,捣毁香山县丞衙门,占领澳门半岛,1851年侵占凼仔岛,1864年再占路岛,逐步占领了整个澳门。左图为葡人于1874年新建的关闸。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此后,葡萄牙占领着澳门一直到1999年12月19日。

★ 作曲家简介:李海鹰,(1954— ),男,词曲作家,1954年生于广州。他从小喜欢音

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1970年,16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1982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estival Organization)理事。

第九册第二单元 奇妙的太空

●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宇宙》,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对美妙太空的想象力。

★知识目标:把听觉、视觉和想象结相合去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奇妙魅力,展开对声音的探索;学生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的知识点。

★技能目标: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掌握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 、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神奇的太空》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曲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科学教育题材,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

●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八: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五上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执教人:孙明霞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

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够为歌曲《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3、聆听音乐作品《晨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设想:在学习演唱《清晨》二部合唱曲时,运用不同的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强调音乐教学的审美性、情境性特征。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两声部合唱曲《清晨》

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准备:CAI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律动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CAI:晨景)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圆圆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发出淡淡的,暖暖的光,而点点星光正随着东方曙光的越来越亮而自天际间逐渐淡去。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到了!听,闹钟响了,同学们,该起床啦!!早上起床,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 CAI: 《早晨的歌》,全班律动)

二、 欣赏《晨景》

1、 欣赏《晨景》

2、 老师简介乐曲。

三、 教唱歌曲《清晨》

1、感受歌曲

(1)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

(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

(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四、参与表现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用口风琴资助学习歌曲旋律,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并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聆听与表演等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感受古筝的韵味、技巧对作品的结构的分析。感受、体验6/8拍特点

教法、学法:

1、在感受节拍特点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介绍6/8拍有关知识

2、在歌曲合唱的学习上采用了学生利用口风琴自主学习歌曲旋律、分声部、分乐句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演唱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师: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四、细听鉴赏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执教人:孙明霞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4.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5.配上伴奏。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三课时 :欣赏课《丰收锣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第三课 足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一、聆听《红梅赞》ィǖ谝豢问保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ィǖ诙课时)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3. 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

教 学 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

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

(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

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安排: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九: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

2

3

4

5

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篇十: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

第五周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重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并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磁带、书本、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常规:

1. 上课歌

2. 音阶练习:

丨 丨 丨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伴奏下,唱好全曲曲调

三、小结

第六周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歌曲旋律

2.学会歌曲歌谱

3.掌握歌曲欢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歌曲简谱,并一定程度掌握歌曲简谱

教学准备:

磁带、书本、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常规:

1.上课歌

2.音阶练习:

一、复习

1.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歌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歌词旋律

2.学生齐唱第1、3段歌词,第2、4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丨 丨 丨

3.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4.了解歌词中的大意,并用欢快的情绪表演全区。

二、歌谱学习

在已经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歌谱,逐渐熟悉简谱。

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

2. 纠正其中错误,并反复练习

3. 教师强调“4”的音高,并多次练习

4. 复唱,强调整齐音准

5. 在熟悉了简谱的一定程度上,师生齐唱,教师指出错误地方

三、小结

对班级的整体效果及学习程度进行小结,并给予鼓励。

第七周

教学目标:

1. 本课内容是反映农家生活,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学习歌曲《苹果丰收》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常规:

1.上课歌

2.音阶练习:

丨 丨 丨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听录音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教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

3. 教师伴奏,与学生轻声齐唱(慢速)

4.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5.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6. 总结游戏结果,进行小结

7. 跟教师钢琴伴奏,全班齐唱。

三、小结

第八周

教学目标:

1. 复习歌曲《苹果丰收》,使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2. 学习歌曲简谱

3. 学生感悟歌曲情绪,能唱出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歌曲《苹果丰收》,并唱出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学会并能表演歌曲简谱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常规:

1.上课歌

2.音阶练习:

丨 丨 丨

一、复习及歌曲联系

1.师生齐唱歌曲

2.重点句反复练习

3.学生齐唱,教师伴奏

4.纠正唱歌曲时出现的错误及范唱纠正,让学生多次练习

5.复唱,跟伴奏再次齐唱

二、歌谱学习

1.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教师带领学生把较难句型反复练习

3.师生齐唱

4.教师弹伴奏,学生齐唱,全曲连贯演唱

5.教师指出演唱时的错误并反复练习

6.教师弹奏,学生整体表演歌曲简谱

7.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8.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9.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三、延伸

1.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2.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

相关热词搜索:五年级快乐刮画教案 快乐的少年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五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快乐的少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67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