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

2016-01-12 08:45: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教学案例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小马过河》教学案例

片段一: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参与。

师:同学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认真倾听,老师有读错的音请帮忙纠正,然后再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吗?

生:好!

(生一听要帮老师正音,要评价老师,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竖起了耳朵,认真听师读)

师读完后,学生个个举器了小手,有的说老师普通话太标准了,没有读错一个字,有的说老师读的非常有感情。有的说老师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动物的话,太有意思了,有的说~~~~~~~~

师:你们真会评价!谢谢你们对我的夸奖。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 生:想

师:下面你们就试着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能行,开始读吧! (生自由大声或轻声读,师巡视)

师:自由读完后,能知道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吗?

生: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师:这篇课文较长,一个人全篇读下来很辛苦你们说说还可用什么方式来读?

生:老师,分角色读吧。

师:行!女生当老马,男生当小马吧。另外在找两位同学分别作老牛和松鼠,老师也不闲着,来读叙述语。好了,下面请你们做好自己的角色,让我们合作愉快!

(生特别喜欢分角色这种形式的朗读,又是和老师一起合作,因此个个精神抖擞。)

片段二:读后感悟,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

师:此时你就是小马,我就是你的妈妈老马,我在家里等着你呢。你从磨坊回来回对我说什么呢?

(一听到老师做老马,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纷纷离座到讲台前与我对话,他们特喜欢这种情境,把我叫成了妈妈,他们很开心,因为这样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显的很亲近,此时教室里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生: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

(我摸摸生的头)

师:你真不错!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生:妈妈,你说的对!什么事都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

(我对生竖起了大拇指)

师:太棒了!孩子,你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生:妈妈,下次我一定记住你的话,遇到问题时要多动动脑筋,再去试一试。 (我连连对着生点头)

师:是呀!是呀!孩子,以后可要多动动脑筋了。

生:妈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所以孩子,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试试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瞧瞧!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呀!有时课堂上创设一种情境,给学生心理上的放松,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二: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并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2.实践活动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别其他的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

教、学具准备:

师:“东、南、西、北”字牌各一张。

生:每个学生画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并指出窗户的方向。搜集资料:辨认方向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猜看。

谜语: 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

师:是什么?(太阳)

(看课件)

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板书:东)

师:除了"东",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板书:南、西、北)

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 板书课题 :“ 认方向”

二、合作研究,探讨新知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的好朋友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小朋友们,你知道他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

(小明的前面是东,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师:找到了东面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西面,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剩下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面对东面时,右手的方向是南面,相对的一面就是…? (北)

填书后校对。

师:观察图上标出的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位置关系?

(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面对东方,右边是南,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

三、游戏激情,巩固新知

1、找到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在哪儿呢? 师:国旗的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在黑板上贴上“东”)

师:面向东,背后的方向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方向?左边呢?

(分别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南”、“北”、“西”)

师:谁来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找找小明背后的方向。 师:你知道小明背对着的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背后的方向大家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是其他的两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呢?如果能确定右手的方向,那另一个方向能不能确定?

3、通过活动找右手方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右手的方向。(全体起立)

师:请大家右手侧平举,跟老师一起转一转,说一说。

(1)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2)刚才我们按东南西北的顺序转了一圈,下面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样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自由的转几圈,一边转,一边说一说记一记右手指向的方向。

(3)(取下教室里的“方向标”)

师:现在你还能说出右手的方向吗?

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4)(增加难度,打乱顺序)

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

(5)(增加难度,只想不转,在板书上圈点)

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

西 东

4、发现找右手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面对的方向和右手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 师:东往下数一个是?西往下数一个是?北呢?

5、(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分别找一找图中其它两个方向

师:现在你能找到图上其它两个方向吗?

同桌互说。

汇报。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

师:这是小华房间的平面图,你能找到小华房间的东南西北分别在哪吗? 师:为什么没办法找?

师: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才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

小华住的房间窗户在南面,你能说说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吗? 师:现在你能确定哪个方向?

请同学们先在图上标出东、西、北面,再和同桌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的?

师: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师:你知道你家的阳台在哪一面吗?

师:人们一般都希望阳台面向南面,因为南面的阳台,有充足的阳光,日晒时间比较长。

师:昨天大家制作了自己房间的平面图。下面每个人先根据房间里窗户的方向找到其他的三个方向,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指名上台说一说。

2.想想做做

(看图片:校园一角)

师:这是哪儿?

这是老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拍下的,你知道这是操场的什么方向吗?为什么?操场西面有什么?

师:那操场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分别有在哪里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想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边看录象,一边说一说。

(按顺时针的顺序,放映操场的四段小录象,中途暂停,分别说说画面停在

操场的哪个方向,每一面有什么。)

3.想想做做

师:刚才我们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很快地找到了东方或西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认方向?

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用北极星来认方向。北极星总是指着地球的正北方。

(2)看树的枝叶,茂盛的向南,稀疏的向北。

(3)看年轮,年轮宽的向南,窄的向北。

(4)指南针可以辩认方向。

师:当我们在大海上航行,在沙漠中旅行迷了路,天气又很糟糕时,有了指南针,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了。小朋友们你们会用指南针吗?

教师演示使用指南针。

师:书上也告诉了我们几种辨认方向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填书后汇报。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谁交上好朋友?

(东南西北)

师:确定了一个方向,怎样来找其它三个方向呢?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先找出相对的那个方向,再找出右手的方向。)

六、课外活动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找一找东、南、西、北四个朋友分别在哪里。

课后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首先要确定一个方向,再找到其它三个方向。

如何根据一个方向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本课教学生分两步来辨认。第一步找到相对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第二步找到右手的方向。这是难点中的难点。需让学生理解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这个难点。第一是通过学生在教室转一转,说说面对的方向和右手指向的方向,让学生亲生经历,感受这两个方向的关系。第二是通过补充的三组小练习,让学生合作讨论右手指向的方向,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这是教师的预设,但是从课堂上“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发现,学生掌握仍然不

够牢固,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课后反思,是否可做如下改变:

1、在总结“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的规律之前,想办法让学生把“东南西北”这个词牢牢的记在心里,板书上同时出现“东南西北”,让学生更容易感受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往下数。

2、总结规律之后,要让学生记一记。如:教师说面对的方向,学生说出右手指向的方向。先按东南西北的顺序顺着说一说,然后跳着再说一说。通过这个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右手的方向和面对的方向的关系。这样可能会达到降低错误率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案例设计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二年级一班:龚晓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4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4,3×5,9×2,4×6,5×7

第二组:4×4,3×9,7×4,3×8,8×4

3、讲故事,展现信息。

(出示主题图)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3个一群,5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你们看,他们在回家路上多么高兴啊!(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①、首先,我们来看看笑笑和淘气在图上到了什么。

②、仔细看图,你能把你自己看到的情景讲给同桌听一听吗?

③、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书写学生提的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一共有几只猴子? 2×6=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5×2=10(朵)

一共有多少只狐狸? 6×2=12(只)

„„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先说一说2×6表示的意义,再在图中寻找,哪个情景表示的2个6或6个2 )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4题。

(第3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板书: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一共有几只猴子? 2×6=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5×2=10(朵)

一共有多少只狐狸? 6×2=12(只)

反思:《回家路上》这一课是让学生复习乘法的意义和应用2——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用一些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画面展现了许多数学的信息,采用 “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首先,我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图中的信息(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所见,再在小组内采用“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兴味盎然,积极思考发问并认真解答。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四: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并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2.实践活动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别其他的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

教、学具准备:

师:“东、南、西、北”字牌各一张。

生:每个学生画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并指出窗户的方向。搜集资料:辨认方向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猜看。

谜语: 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

师:是什么?(太阳)

(看课件)

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板书:东)

师:除了"东",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板书:南、西、北)

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 板书课题 :“ 认方向”

二、合作研究,探讨新知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的好朋友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小朋友们,你知道他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

(小明的前面是东,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师:找到了东面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西面,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剩下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面对东面时,右手的方向是南面,相对的一面就是…? (北)

填书后校对。

师:观察图上标出的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位置关系?

(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面对东方,右边是南,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

三、游戏激情,巩固新知

1、找到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在哪儿呢? 师:国旗的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在黑板上贴上“东”)

师:面向东,背后的方向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方向?左边呢?

(分别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南”、“北”、“西”)

师:谁来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找找小明背后的方向。 师:你知道小明背对着的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背后的方向大家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是其他的两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呢?如果能确定右手的方向,那另一个方向能不能确定?

3、通过活动找右手方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右手的方向。(全体起立)

师:请大家右手侧平举,跟老师一起转一转,说一说。

(1)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2)刚才我们按东南西北的顺序转了一圈,下面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样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自由的转几圈,一边转,一边说一说记一记右手指向的方向。

(3)(取下教室里的“方向标”)

师:现在你还能说出右手的方向吗?

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4)(增加难度,打乱顺序)

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

(5)(增加难度,只想不转,在板书上圈点)

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

西 东

4、发现找右手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面对的方向和右手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 师:东往下数一个是?西往下数一个是?北呢?

5、(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分别找一找图中其它两个方向

师:现在你能找到图上其它两个方向吗?

同桌互说。

汇报。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

师:这是小华房间的平面图,你能找到小华房间的东南西北分别在哪吗? 师:为什么没办法找?

师: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才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

小华住的房间窗户在南面,你能说说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吗? 师:现在你能确定哪个方向?

请同学们先在图上标出东、西、北面,再和同桌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的?

师: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师:你知道你家的阳台在哪一面吗?

师:人们一般都希望阳台面向南面,因为南面的阳台,有充足的阳光,日晒时间比较长。

师:昨天大家制作了自己房间的平面图。下面每个人先根据房间里窗户的方向找到其他的三个方向,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指名上台说一说。

2.想想做做

(看图片:校园一角)

师:这是哪儿?

这是老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拍下的,你知道这是操场的什么方向吗?为什么?操场西面有什么?

师:那操场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分别有在哪里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想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边看录象,一边说一说。

(按顺时针的顺序,放映操场的四段小录象,中途暂停,分别说说画面停在

操场的哪个方向,每一面有什么。)

3.想想做做

师:刚才我们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很快地找到了东方或西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认方向?

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用北极星来认方向。北极星总是指着地球的正北方。

(2)看树的枝叶,茂盛的向南,稀疏的向北。

(3)看年轮,年轮宽的向南,窄的向北。

(4)指南针可以辩认方向。

师:当我们在大海上航行,在沙漠中旅行迷了路,天气又很糟糕时,有了指南针,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了。小朋友们你们会用指南针吗?

教师演示使用指南针。

师:书上也告诉了我们几种辨认方向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填书后汇报。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谁交上好朋友?

(东南西北)

师:确定了一个方向,怎样来找其它三个方向呢?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先找出相对的那个方向,再找出右手的方向。)

六、课外活动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找一找东、南、西、北四个朋友分别在哪里。

课后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首先要确定一个方向,再找到其它三个方向。

如何根据一个方向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本课教学生分两步来辨认。第一步找到相对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第二步找到右手的方向。这是难点中的难点。需让学生理解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这个难点。第一是通过学生在教室转一转,说说面对的方向和右手指向的方向,让学生亲生经历,感受这两个方向的关系。第二是通过补充的三组小练习,让学生合作讨论右手指向的方向,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这是教师的预设,但是从课堂上“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发现,学生掌握仍然不

够牢固,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课后反思,是否可做如下改变:

1、在总结“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的规律之前,想办法让学生把“东南西北”这个词牢牢的记在心里,板书上同时出现“东南西北”,让学生更容易感受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往下数。

2、总结规律之后,要让学生记一记。如:教师说面对的方向,学生说出右手指向的方向。先按东南西北的顺序顺着说一说,然后跳着再说一说。通过这个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右手的方向和面对的方向的关系。这样可能会达到降低错误率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五: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六:201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大考

2014—2015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分) 姓名 成绩 4×5= 8×4= 6×3= 52-36= 10×2= 13+18= 3×3= 9×3= 85-27= 24+49= 36-19= 42-7= 30-25= 24+15= 5×9= 3×8= 91-15= 12+59= 9×2= 38+45=

二、看谁最聪明(35分)

1、6+6+6=18相同加数是( ),加数的个数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2、4×6=24中,算式读作( ),4是( ),6是( ),积是( )。

3、将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 )二十四 五九( )

( )二十五 二六( )

4、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 ) ( )

四八三十二 ( ) (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4=8 3×( )=3 ( ) ×( )=18

( )×( )=12 4×( )=( ) ( ) ×9=36

6、1元=( )角 1角=( )分 4元5角=( )角

1

4元=( )角 5角=( )分 70分=( )角

50角=( )元 6元7角-1元9角=( )元( )角

三、列竖式计算:(18分)

36+14+48= 91-25-49 = 49+38-15=

56+34-22= 86-27-19= 84-56-19=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求3个8的和,用( )法计算较简便。

①加 ②乘 ③减

2、航航有18个气球,比璐璐多9个,璐璐有( )

① 27 ②9 ③16

3、不能用4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是( )

①1×4=4 ②2×2=4 ③4×4=16

4、1枝钢笔8元,1个笔记本4元,笑笑有10元,要买这2样东西,还差(

①2分 ②2角 ③2元

5、姐姐有1元8角,买练习本用去5角,还剩( )

①1元3角 ②1元2角 ③1元

2

五、我是公正小法官。(5分)(对的画“√”,错的画“×” ) 1、6+6+6+6+6,列式为6×5。 ( ) 2、6+6可以写成6×6。 ( )

3、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意思不一样。 ( )

4、加法是乘法的简便运算。 ( )

5、每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算式。 ( ) 六、解决问题(17分)

1、变形金刚

4+4+4+4 = × =

1+1+1+1+1= × =

6+6+6+6+6= × =

2、第一行:

第二行:

3

5、

比文具盒贵22元 4元 是4个订书机的价钱

(1) 一个文具盒多少钱?

(2)一个书包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解决。

爷爷 小明

(1)、妈妈今年多少岁?

(2)、爷爷比妈妈大多少岁?

4

妈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七: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安排了“数一数”等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会乘法的必要性,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枷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教材在“儿童乐园”“动物聚会”等内容中,都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可以存入“问题银行”,在适时的时候进行处理。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 数 一 数

第1节(总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景,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过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方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有多少个熊猫”?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熊猫?可以怎么数 ,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二、活动二“有多少个O”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O?可以怎么数 ,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三、活动三“有多少个方格”

1、教师出示方格图

2、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四、活动四“有多少个苹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列出6盘、10盘、15盘一共多少个的算式。

2、列出100盘有多少个?你会算吗?能列出算式吗?你有什么感觉呢?

3、智慧老人说: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想知道用乘法怎么表示吗?下节课再学。

课题 儿童乐园

第2节(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1、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2、教师提问:每人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

3、揭题:连加太麻烦,研究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1、示儿童乐园,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2+2=8

3+3+3=9 ;4+4+4+4+4+4=24; 1+2+3=6

3、教师介绍用乘法表示第一算式:

2×4=8,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称。

4、由学生选择后三个的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讨论1+2+3=6?为什么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活动三:找一找

1、 找一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

2、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引导学生说一说3×4中4从哪来的?

活动四:

小结:乘法的意义

课题 有几块积木

第3节(总第3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玩过积木吗?其实积木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积木中的数学问题。

二、活动一:“有几块积木”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2、说一说,列一列。

3、为什么这样列?

4、师生小结。

三、拓展练习

1、练一练“一共有几人?一共有几瓶?”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再列式,得出结果。

2、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全班核对。

3、小狗送信

学生自己独立送信,集体反馈。

4、一共有几人?

先让学生搞懂题意,在独立列出算式,计算,核对。

四、课堂总结,作业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题 动物聚会

第4节(总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乘法运算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设计)

一、看一看、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教材第8页“动物聚会”图或黑板上的挂图。先在小组内讨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再由一个学生回答。

2、评价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和结果,并请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进行运算。

3、评价该生的答案,同时指出正确答案。

二、练一练、说一说。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第二部分“连一连”。

2、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评讲。

3、表扬学生,继续引导:6+3呢?

4、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9页“说一说”的图画,再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图画的意思,最后独立列出自己的算式。

5、请一位学生说一说2和3的由来。

6、评一评。

7、观察教材第9页第三题,看清题意,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计算。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数一数与乘法练习

第5节(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意义;乘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举例子说明。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略)

2、填空。

(1)4×6读作( ),表示( )相加。

(2)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

3、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3+3+3

(2)、7+7+7+7

(3)、9+9+9+9+9

(4)、1+1+1+1+1+1

三、扩展练习。

判断。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比较简单。

2、5个4 相加得9。

3、3×2和2×3表示的意义相同。

4、4×3只能表示4个3相加。

四、课堂总结。

第 二 单元 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 数松果

第1节(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八: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题:谁的得分高

第 周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有:

(1)20+30+40=90 (2) 2 4 5 4

4+1=5 + 3 0 + 4 1

90+5=95 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

(3) 2 4 (4) 2 4

3 0 + 3 0

+ 4 1 _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 + 4 1

__________

9 5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给以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是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用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知道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六、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2 4 2 3

3 0 4 4

+ 4 1 + 2 9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 5 9 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七、作业:练习本

课题:秋游

第 周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课后反思:

五、教学实施过程:

1、开放导入。

瞧,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生1:

90 45

—45 —25

45 20

生2:

90

—45

45

—25

20

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1)方法分析:

教师提示: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一)我能行,出示并解决问题2。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

秋游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45+25=70 90—45—25=20

90—70=20

七、作业布置:练习本

课题:《星星合唱队》

第 周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引导。】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总结提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九: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北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陆海燕

教学内容:第56~61页两道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你知道吗” 目标预设: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想欣赏一下吗?(多媒体显示图画)你觉得这些建筑物怎么样啊?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回答。

师:是啊,这些建筑物是多么的奇妙美丽,在建筑上都采用了对称的构造方法,因此它们具有一种美------对称美(板书:对称)

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吗?(学生举例)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对称的事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如果我们将这些对称的事物画在纸上,所形成的平面图形又有何特征呢?(出示平面图)大家想研究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请各小组取出1号信封中的材料,自由开展研究,然后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探索,老师巡视。)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发现的?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图形对折后,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大小、形状一样,叫完全重合(板书),中间的折线是一根轴,有谁知道它们的名称? 生:叫轴对称图形。

师:真棒,和数学家想的一模一样。

( 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以前已学过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师:(出示9个平面图形的图)请同学们猜一猜。谁是轴对称图形?

师:想个办法验证你的想法,好吗?

(学生活动)

师:大家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真聪明。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了清楚的认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生活中再去寻找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这里有六个方面的图形1、国旗图案2、英文字母3、汉字4、阿拉伯数字5、交通标志你想研究哪一方面呢?先考虑一下?请大家按自己的兴趣到临时小组里去研究吧,请各组派一名代表作好记录,并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们在音乐声中分组活动)

交流反馈;媒体演示。

三、动手动脑,创作收获

师:老师想为大家露一手,请同学们看仔细了,猜猜看,老师剪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怎么知道的? 有道理吧?你们怎么想?

师:那么你想自己来创作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吗?

师:让我们进入创作室,考虑:做什么、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把作品展示出来,谁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作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四、总结谈话,欣赏延伸。

1、谈谈收获

2、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媒体演示)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陆海燕

著名哲学家赵鑫珊曾讲过:“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学科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美的因素,就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数形结合,动态展示,学生感知“外在”美。

所谓“外在美”就是通过学生的眼睛丰富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的美、形的美等,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美。在这节课上,一开始,教师就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浮现出一幅幅雄伟、漂亮的世界建筑图:艾菲尔铁塔、南京中山陵、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在绚丽的色彩中、悠扬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些建筑的构造特点。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感知美,老师又出示了几张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的图片:如飞机、风筝、蝴蝶等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课桌、看衣服、看脸孔,呀,学生们惊奇的发现:生活用具、人的面容、衣着也存在着数学中的对称问题,包含着说不尽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

二、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学生发现“内在”美。

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美还体现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分析、比较、综合,然后抽象概括,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取知识的内在美。本课时在学生感知对称的基础上,分小组拿出信封内的实物图形,“如果我们将这些对称的事物画在纸上,所形成的平面图形又有何特征呢?动手研究一下。”学生们打开信封,有的动手折一折,有的动手画一画发现图形的左右或上下的形状、大小等完全一样,即完全重合这一概念。在明确了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后,老师又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物体:1、国旗图案2、英文字母3、汉字4、阿拉伯数字

5、交通标志6、京剧脸谱,进行小组间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新知,体验到了数学学习中那种内在的美感。

三、积极思维,动手操作,师生共创“对称”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创作环节。老师的“露一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老师能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我也行。于是,有的学生用画一半的方法进行,有的学生用上了美术中的印染法,也有的学生在格子纸上画,有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忙的不亦乐乎。在作品展示

时,让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大红喜字,绿色松树、粉色花朵、兰色唐装、黑色轿车……真的是精彩纷呈,好一个“对称”美的世界。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麒麟中心小学 张陆萍

[案例]:

师:(出示教材第34页第5题的情景图)学校准备添置一批体育器材。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周老师带了1000元钱,想买24个篮球,三种篮球的价格分别是:28元、38元、48元。她带的钱够买哪一种篮球呢?

师:(当学生跃跃欲试时)尽管大家急着想说,但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忠告:有时我们刚刚所讲的估算方法在这一题中并不一定适用,希望大家慎重考虑,可小组合作讨论,寻找出适合这一题的估算方法,好吗?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拿定注意。那好,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组认为周老师带1000元能买到24个48元的篮球。24≈20, 48 ≈50,20×50=1000 所以周老师带1000元够了。

生2:我们的想法和他们一样。

生3、张老师,我计算了一下,发现24×48得1152,所以1000元买不到这种篮球。 生4:我认为周老师买24个28元的篮球合适,因为把24看成30,28看成30,30×30=900,所以周老师买28元的篮球合适。

生5:周老师买 28元的篮球也太便宜了,质量也不够好,我猜周老师买的是38元的篮球。

师:你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你能说说理由吗?(学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那我们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或猜测呢?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计算!”

师:那好,我们一起用计算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在下面嘀咕着: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师: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那这样估算比较合适呢?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间讨论)

师: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白了把24看成20,少了4个,把48看成50,多看了2元,可实际上4个需要200元左右,因此1000元买不到这种篮球。

生:我是这样估算的,把48看作50,用50×24得1200,所以不够买。而把38看作40,用40×24得960,把28看作30,用30×24得720,所以我认周老师的1000元买38元的篮球比较合适。

师;象刚才的这道题,如果用刚刚所学的方法,就认为带1000买48元的篮球够了,或买28元的篮球也行。实际不然,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 师总结:估算的方法很多,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哪一种进行,否则的话误差比较大,而且会脱离生活实际。关于其他的估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其他方法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评析]: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教师基于这一理念,将一切学习活动置于问题情景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比如上述教学片段是例题后的拓展,是非常有价值的。用1000元购买24个3种不同价格的篮球,买哪一种合适。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认为用1000元买48元的篮球够了;有的学生认为买24个28元的篮球合适;有的学生通过猜测认为买24个38元的比较好,价格适中;他们理由都很充分。合作活动,集体交流,学生对周老师到底选哪一种篮球更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觉得这也可以,那也行。这时同学们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在教师身上,期待着教师的评判。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契机,适时的引导:到底谁的看法合情合理呢?还得自己去验证?一语道破梦中人,学生情不自禁的拿起笔计算起来,他们忍不住嘀咕起来:“咦,这么会这样呢?”。

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领悟到:课堂中教师要放大细节,使学生内心自然而然的产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想法、经验的真实暴露。我们要包容、接纳学生错误,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常常敬佩盲人凭借一根木棒探路的本领,我想这是盲人在无数次失败中修炼出的本领,而今的孩子徜徉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一帆风顺地朝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和培养创新型学生背道而驰。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总是充当“拐杖”,放心大胆地把“拐杖”丢弃,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让她们自己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比如估算和计算产生误差,不符合生活实际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去探索:造成误差的原因。由于学生的思维受例题教学的影响,他们的思路陷入了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通了,各种奇思妙想都会涌出来。通过再度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方法很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我觉得并非只有流光溢彩的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才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力量源泉。公开课中不敢露脸,名老师也怕涉及的计算课,看似枯燥,也可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在闭门造车,而是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浑然一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篇十: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一)》PPT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试卷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案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70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