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

2016-01-12 09:31: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一: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一: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节 地图 复习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会在地图上辩方向。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

2.利用当地地图学习比例尺三要素,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3.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复习过程

(一)认真自读课本P13——P15,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1、自学导读

⑴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 、 。

⑵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纬线指示 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指向 方;在一般地图上,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按 、 方向。

⑶比例尺是指 比 缩小的程度,即:比例尺= / ;它有

、 、 三种形式。

⑷地图上,用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做 ,用以说明的文字或数字叫做 。

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表示的范围越 ,表示的内容越 。

2、教师点拨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公式:比例尺= 实际距离

方向

⑴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如何确定呢?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

图1.3-1,AB的走向是 —— 走向,BC的走向是 走向。

标的箭头指向北。如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图1.3-2,A位于B的 面,B位于C的 面。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图例

问: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①概念: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②常用图例:

注意区别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和一般城镇、洲界、国界和未定国界,铁路和公路,天然河流和运河,湖泊和水库的符号。

3、学法指导:

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公式,知道任意两个数据,可计算第三个数据;比例尺中,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方向:归纳地图上方向辨别的有关知识,便于理解记忆。如下表:

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定方向:

⑴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如:上面左图中,B位于A的正东面,D位于C的正北面。

⑵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①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如:上面右图中,A、B、C、D都位于南极点的正北。②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在极区判定方向,一般分两步: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向。地球自转方向无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

⑶只告诉经纬度的两个点判断方向,也是分两步: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例,甲地(30°S,60°W)在乙地(45°S,30°W)的什么方向。根据纬度30°S、45°S判断出甲应在乙北面,根据60°W、30°W判断出甲应在乙的西面。合起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4.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 )方向。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3、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 )。 A.1:1000

B.1:10000

C.1:25000

D.1:100000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山东地图

D.武汉地图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会有东西之分

6、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长度是( )。

A.1250

B.1250千米

C.250千米

D.750千米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

7、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幅边缘各留2厘米。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

A:1:1000000 B:1:5000000

8、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9、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10、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11、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

1:10000

12、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 D、1:24000000 13、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50千米 B、10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米

二、读图题

1、读经纬网图(如图1.3-26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点的经纬度A是 ,D是 。 ⑵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位于A点的 方向。

⑶D点位于B点的 方向,A、B、C、D位于S的 方向。

⑷A、B、C、D四个点中,太阳光终年能够斜射的有 ,有极昼和极夜的是 。 ⑸A、B、C、D四个点中,春分日最先见到太阳的是 ,日落时间最晚是 。 2、在图1.3-18经纬网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D点在A点 方向。

3、根据图1.3-19判断: ⑴A的经纬度 。 ⑵B在A 方向 ⑶C在B 方向 ⑷D在B 方向 ⑸D在A 方向

4、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请判断A地的位置。

5、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6.右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图,内容较_______。

7.下图中,公路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自学导读:

(二)认真自读课本“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P24),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1、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如图1.3-5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⑵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图1.3-5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2、等高线与等深线 ⑴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 连接成线,就是等高

线。等高线上一般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如图

1.3-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二: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三: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四:《地球和地图》学案设计初稿(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案设计初稿 (天秀中学 何佩琼 泰安中学 赖浇 李世梅)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

A、子午线 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 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

A、35°,115° 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 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 D、东经180°,纬度80°

8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图1

W 图2

°

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完成一个主题。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

学习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2)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3)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基本能力:

(4)利用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1.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2.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 昼夜交替现象

A. 昼夜长短变化

B. 四季变化

C. 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

3. 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 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 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 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

4.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A. 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四季的变化 B. 时差 C. 昼夜交替 D. 日出日落

6.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四节气。

(3) 春分月日前后,太阳直射

夏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秋分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冬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4) 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引起一年中

的变化和 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面得到 的多少不同,产生了四季的

变化。

(5) 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 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五: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会考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考点说明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识记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2、运用经纬网确定、描述地理位置。 3、运用地球仪说明纬线和经线的含义、纬度和经度划分。

4、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根据经、纬度判定某地的半球位置。 重点、难点:考点梳理,插缺补漏 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法指导:运用数据、资料,结合读图,教材分析总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知识结构

地球 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和大小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① ②

纬 特点:形状,不等长;指示方向

地 其是纬度的起点,以北是 ,用字母 表

,用字母 表示。也是 半球的划分界线

线 特殊带与带的分界线 纬线带与带的分界线

30º~60º为,60º~90º

为 。

概念 经 特点 :形状 长度,指示方向;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

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仪 线 0°经线又叫 ,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 ,用字母 表

示,以西为 ,用字母 表示。该经线通过 的旧址

特殊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经线 20°W经线,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

160°E经线, 以东是 半球, 以西是 半球

概念 经纬网

目的:为了确定地球表面 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理解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运用地图,理解并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密切相关。 一、知识结构

①自转与公转:

③五带的划分

在右下图上填写五带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界线,在右下图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带,小部分在______带。

④在左上图中标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方向。 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后,太阳直射点在向 移动,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了解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了解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式,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认识常用图例,能根据图例和注记区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一、知识结构

地图的三要素: 、 、 。

比例尺(1) 表示。 (2)计算公式:比例尺 =

(3)三种表示方式:、。

(4)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分子相同,分母愈大,比例尺_____,表示的内容愈_____,范围愈_____。

方向 (1)一般情况,面向地图,判断方向是“

_、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__ ___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__ ___方向,纬线指示__ __方向

图例 居民点 州界 山峰 沙漠 长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六:初一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初一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复习目标:考点说明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识记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2、运用地球仪说明纬线和经线的含义、纬度和经度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描述地理位置。

4、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根据经、纬度判定某地的半球位置。

重点、难点:考点梳理,插缺补漏

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法指导:运用数据、资料,结合读图,教材分析总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知识结构

地球

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和大小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① ②

,不等长;指示方向 其是纬度的起点,以北是 ,用字母 表

,用字母 表示。也是 半球的划分界线

有南北两条,是地球 带的分界线 30º~60º为,60º~90º

:形状 长度,指示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经线又叫,用字母示,以西为 ,用字母 表示。该经线通过 的旧址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经线,以东是 半球,以西是 半球 160°E经线, 以东是半球, 以西是

概念 经纬网

目的:为了确定地球表面 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理解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运用地图,理解并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密切相关。

一、知识结构

③五带的划分

在右下图上填写五带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界线,在右下图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带,小部分在______带。

④在左上图中标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出地

球公转方向。

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后,太阳直射点在向 移动,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了解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了解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式,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认识常用图例,能根据图例和注记区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一、知识结构

地图的三要素: 、 、 。

比例尺(1) 表示。 (2)计算公式:比例尺 =

(3)三种表示方式:、、。

(4)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分子相同,分母愈大,比例尺_____,表示的内容

愈_____,范围愈_____。

方向 (1)一般情况,面向地图,判断方向是“、’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__ ___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__ ___方向,纬线指示__ __方向

图例 居民点 州界 山峰 沙漠 长城

二、例题讲解:

例1.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 ②山东省 ③淄博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例2、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长度是( )。

A.1250

B.1250千米

C.250千米

D.750千米

例3. 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 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D.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例4、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读各种地形。

2、了解地图的常见类型,能正确选用地图获得有用信息。

一、知识结构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 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5.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如图1.3-8

b.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如图1.3-9 c.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如图1.3-10

d.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如图1.3-11 e.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 常用“

5.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 、 、 。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6.地形剖面图

(1)定义:

”符号表示。如图1.3-1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七: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讲义

第 1 页 共 8 页

第 3 页 共 8 页

第 5 页 共 8 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八: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自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自学目标】

1、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学会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由来,地球仪的作用。 【自学重点】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学过程】

自学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请你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2、读P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1)含义: (2)作用: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 等。

例如在地球仪上有如下表示:

蓝色代表 ,蓝色越深代表 越大;白色代表山川; 黄色(土色)代表 ,颜色越深 越高;绿色代表平原

3、读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从图上找出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并在下图上填注出来。

1519至1522年, 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是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 洋,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4、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出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例 ① ; ② ;

5、阅读图1.2,请你用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最大周长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 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 千米。 自学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阅读课本6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建构知网】

一、 地球的形状:

二、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 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 千米。

三、 地球仪是 制作的地球模型。 【学效测试】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效测试

1、首次完成环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2、地球的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 ,最大周长约 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模型是 。 4、地球的形状是: (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 5、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郑和下西洋 6、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 )

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褐色 7、地球仪的形状是 (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8、读下图(麦哲伦环球航线图)回答问题:

(1)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那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麦哲伦船队离开欧洲后,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洋,抵达他们的出发地洲。

(2)此次航行中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洋。

【自学目标】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自学内容】P7纬线和纬度、P8经线和经度、P9利用经纬网定位

1、能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自学重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自学过程】 自学任务一:纬线和纬度

1、读P7文字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纬线: 纬线呈 形状;不同的纬线长度 ;纬线指示 方向。

纬度的划分:纬度以以北为,以南为。各分°北纬用 (符号)表示,南纬用 (符号)表示。南北极各为 °。

2、读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它位于3、读P7图1.8,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自学任务二:经线和经度

1、 读P8文字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经线: 经线呈 形状;不同的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经度的划分:经线以以西为,以东为。各分°东经用 (符号)表示,西经用 (符号)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叫作 经线。

2、读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标志》,它位于3、读P9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自学任务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阅读课本P9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什么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3、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4、看右图经纬网,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1)A、B、C三点的经纬度是:

A、B、;C、 (2)在图中填注D、E、F三点:

D(20°W,30°N)、E(20°E,10°N) F(30°E,10°S)、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东半球 的点有 ;属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点 有 。

(4)按南北半球分,属于北半球的点有属于南半球的点有 。

(5)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D点位于A点的。

C点位于E点的。 【建构知网】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效测试

1、经线的特点:连接南北 ,每条经线长度 ,可围成 ,指示 。 2、纬线的特点:与经线垂直 ,每条纬线长度 ,可围成 ,指示 。 3、经度分 ,00经线以西称 ,用“ ”表示;00经线以东称

,用“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 (也叫本初子午线)和 。

4、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读做 和 )

5、纬度分 ,赤道以南称 ,用“ ”表示;赤道以北称 ,用“ ”表示,北纬和南纬的分界线是: (也叫赤道)。

6、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也叫 纬线)。

7 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8、将下列经纬度与其相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A.经度0° ①北极 B.纬度0° ②南极

C.北纬90° ③本初子午线 D.南纬90° ④赤道 9、读下列网络状经纬网图:写地理坐标。

A( , )B( , ); A是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纬度(低中高); B是__________半球。

A( , ) B( ,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组成的经线圈。 【学效测试】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自学目标】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自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球的自转

读图和课本P11—P12文字(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 地球绕着________地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4、读地图册,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各是什么时针方向旋转?

5、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6、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7、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公转

读P13地球公转的第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合作探究】

1、 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宁城宾馆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了一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某英国旅客在宁城县从事活动应以_____________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应该参照_____________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差______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_小时。为什么上述各城市的时刻不同?

【建构知网】

【学效检测】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效测试

1、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天

B.一年

C.一个月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

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 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 方向是__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

⑷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九: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学案设计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 A、子午线 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 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

A、35°,115° 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 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 D、东经180°,纬度80° 8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图1

W 图2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1年 B36小时

1.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 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D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 2. 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 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D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 4.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二、地球的公转

3.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A. 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四季的变化 B. 时差 C. 昼夜交替 D. 日出日落 6.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

气。

(3) 春分月;

夏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秋分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冬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

(4) 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引起一年中和 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面得到 的多少不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5) 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9、10、11月为南半球的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读右图“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带;带;D 带;E 带。

(2) 在图中适当位置注上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

其纬度。

(3) 填出下表所要求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篇十: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学案

七年级上册复习学案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

【知识再现】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的球体。地球的表面积________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2)比较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3)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划分:30°纬线是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

(4)五带的划分

(5)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

1

★【知识拓展】

1. 经纬网的两种形式和

经纬度判读:

在东西半球的图中判断经纬度

右图中的C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 D经纬度_____________,以上两点都位于______半球和

______半球。C位于_________纬度,D位于_______,C在D的______方向。

2

地球公转的意义及对生活的影响(课本P11 读公转示意图完成问题)

2

2、读地球自转图,完成填空。

(1)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方向________(相同/相反),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中□处,填注黑夜和白天。三个城市中,最先看到 日出的是________。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此时的济南,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前后,此时济南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___现象。 (4)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日期是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济南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日。

(5)地球由A运动至C时,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_____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_;地球由B运动至D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运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_______,黑夜逐渐变_______。

(6)当地球公转至D处时,济南、广州、哈尔滨三个城市的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_。

(7)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3

二.地图:(地图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______距离/______距离

(1)表示方式:________式;________式;_________式。

(2)比例尺的大小:A与B 哪个比例尺大? A.1/10000 B.1/5000,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_____,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______,内容越______。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_______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______的比例尺地图。如学校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比例尺的缩放: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1).判读规律: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_______地形;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_______;稀疏——坡度________。

5.___________是最直观反应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伏况。

【实战演习】

1.在右图中判断四幅图所示的地形

A_________B______ C________ D_____

4

2

考点练习

由日本“新闻之新闻社”主办的“年度十大社会新闻”评审会12日在东京举行。在此次的评选中,“3〃11大地震”、海啸及福岛核事故当仁不让高居榜首。“3〃11大地震”地震发生位置是37 25′N,141 2′E,据此完成1—2题。 1. 日本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地震

A.因为处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因为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因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D.因为处于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 日本福岛位于图1中( ) A.甲点 N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经线和纬线都是圆

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

5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七年级英语学案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学案 一次函数复习课学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图》复习课学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280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