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

2016-01-12 10:58: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一: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语文八上《短文两篇》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一: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语文八上《短文两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短文两篇》 一、1.C2.(1)入 见 (2)将歇 (3)欲颓 竞跃3.(1)介词,到;动词,到 (2)介词,从;连词,如果4.(1)参与 共同、一起 和 (2)找 不久5.(1)步履维艰 (2)门当户对 (3)废寝忘食6.(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盖/竹柏影也。7.B二、(一)1.(1)消散 (2)参与,这里是欣赏之意。2.(1)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奇景的人了。(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夕阳即将西沉的情景;运用借代的手法,突出了鱼儿的活跃之态。4.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5.“美”字。描写了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雾、猿、鸟、鱼等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采用了由仰而俯、由显而微、由静而动得顺序来写。6.实是欲界之仙都。(二)1.(1)考虑,想到。(2)散步(或:漫步;走;行走)2.(1)(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去。(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3.(1)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自我排遣的旷达(或遂遭贬依然旷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

《陋室铭》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10.阅金经( )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陋之有?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一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翻译下列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2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3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三: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初二级语文课文言文练习《短文两篇》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10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4分*6=24分)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

备: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

颓: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8分*4=32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1、“书”的意思是(2分)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3分)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5分)3、*2=10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__________ 沉鳞竞跃。答:

______ 10分) 分)

《记承天寺夜游》(总分10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8=32分)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3=2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2分*6=12分)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4分*2=8分)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分)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 二是 ____________ (3

分*2=6分)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5分)

6、《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10分)

《答谢中书书》

1.信 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记承天寺夜游》

1、《东坡志林》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政治家,苏洵,苏

辙 “三苏”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的苦闷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5、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

杂的感情。

6、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

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

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2课《短文两篇》复习要点

第22课 短文两篇

●考点:

1、重点字词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īn 苔ái 鸿儒ú 案牍ú 蕃án .x....t....r...d...f...淤ū泥 濯ó 清涟án è玩 .y...zhu.....li....亵.xi...b.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2、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a.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b.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3、段背记知识清单

a.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b.默写《爱莲说》第1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学家周敦颐。

●知识点:

1.体会《陋室铭》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是如何表现出“君子”形象的。景物描写、正侧面描写、类比。

2.体会《爱莲说》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是如何表现出“君子”形象的。品质、气节、香味、生活环境、牡丹、菊的对比。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五: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

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

一、基础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 ) ③藻、荇交横( )( ) ....

④怀民亦未寝( )⑤念无与为乐者 ( ) ..

2.解释加点字。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⑨沉鳞竞跃 ⑩月夜入户: ...

3.文学常识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__”。

4.划分朗读停顿:

(1)念 无 与 为 乐 者 (2)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4)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和

2.解释下列词语。

遂: 盖: 但: 寻:

3. 本文段中写景的句子是: 翻译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成语中有这个字,就是这个意思。

5.“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7.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二层,写景,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

9.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10..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11.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2.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三、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紧扣该句中的“____”字来写,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4.解释“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的意思,并分析此句在文中的作用。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6.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7.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1分)

苔痕( )鸿儒( )案牍( )甚蕃( )

德馨( )淤( )泥 洗濯( )清涟( )

隐逸(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黑词(10分)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参考答案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

(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

(二)1、(1)多(2)洗涤(3)沾染(污秽)(4)美丽而不端庄

(5)更加(6)立(7)很少(8)应当

2、(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3)这件事(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七: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整理(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新闻两则》的作者 ,字,笔名子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芦花荡》作者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派”代表作家。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3.《蜡烛》作者 , (国籍)作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 , 国作家。法国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 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 ,女,美籍华裔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锐不可当( ) 绥( )靖( ) 阌( )乡 聿( ) 鄂( ) 阻遏( ) 疟( )子 寒噤( ) 蹿( ) 仄( )歪 张皇( )失措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颤( )巍巍( ) 箱箧( ) 纳粹( ) 荒谬( ) 荻( )港 疟( )疾 珐( )琅( ) 蜿( )蜒( ) 憧( )憬( ) 高屋建瓴( ) 悼( )念 杀戮( ) 屹( )立 晨曦( ) 2.形近字 陵( ) 获( ) 崇( ) 馈( ) 淀( ) 竭( ) 凌( ) 荻( ) 祟( ) 溃( ) 绽( ) 遏( ) 珐( ) 筐( ) 砾( ) 怯( ) 箧( ) 烁( ) 3.多音字 殷:殷( )勤;殷( )红 柏:柏( )树;柏( )林;黄柏(bò) 纤:纤( )维;纤( )夫 应:应( )当;答应( ) 著:著( )名;执著( ) 三、词语积累 歼灭 阻遏 寒噤 肃穆 闪烁 耸立 肃立 恍若 惊骇 杀戮 蜿蜒 荒谬 憧憬 执著

张皇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锐不可当 永垂不朽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凄风苦雨

第二单元

一、作家作品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 2.《背影》作者 ,字 3.《台阶》作者 。 4.《老王》作者 ,作家、文学翻译家。 5.《信客》作者 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随笔》等。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谋( )死 鼹( )鼠 切切( )察察( ) 絮( )说 辟( )头 震悚( ) 疮( )疤( ) 诘( )问 渴慕( ) 霹( )雳( ) 孤孀( ) 簌簌( ) 迂( ) 蹒( )跚( ) 拭( ) 颓( )唐 交卸( ) 伛( ) 尴( )尬( ) 翳( ) 滞( )笨 愧( )怍( ) 攥( ) 荒僻( ) 取缔( ) 接济( )唏( )嘘( ) 噩( )耗 焦灼( ) 伎( )俩( ) 颠( )沛( ) 吊唁( )文绉绉( ) 粗拙( ) 琐( )屑( ) 赋( )闲 撬( ) 狼藉( ) 凹凼( ) 骷( )髅( ) 茬( ) 颠沛( ) 涎( )水 箸( ) 2.形近字 灸( ) 掉( ) 蔼( ) 槛( ) 诞( ) 躁( ) 炙( ) 悼( ) 霭( ) 滥( ) 涎( ) 燥( ) 歼( ) 忏( ) 伎( ) 箸( ) 厥( ) 拮( ) 纤( ) 阡( ) 肢( ) 躇( ) 蹶( ) 诘( ) 3.多音字 正:正( )好;正( )月 单:单( )独;单( )于;姓单( ) 称:称( )呼;称( )心;称( )东西 辟:开辟( );复辟( ) 倔:倔( )脾气;倔( )强 绷:绷( ) )带;绷( )着脸;绷( )裂 三、词语积累 惶急 琐屑 光景 踌躇 尴尬 絮说 震悚 诘问 粗拙 疏懒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迂 蹒跚 颓唐 滞笨 愧怍 焦灼 伎俩 颠沛 噩耗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祸不单行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莫名其妙

第三单元

一、作家作品

1.《中国石拱桥》作者 用桥。

2.《桥之美》作者 ,中国现代画家。

3.《苏州园林》作者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4.《故宫博物院》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5.《说“屏”》作者 ,古建筑园林专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郦( )道元 匀称( ) 惟妙惟肖( ) 刹( )那 驻( )足 轩( )榭( )嶙( )峋( ) 胸中有丘壑( ) 重峦( )叠嶂( ) 额枋( ) 御( ) 磬( ) 鎏( )金 雍( )正 攒( ) 蟠( )龙 伧( )俗 湮( )没镂( )空 阑( )干 蔷( )薇( ) 斟( )酌( ) 矗( )立

金銮( )殿 迥( )然不同 檀( )香 弧( )形 桥墩( ) 鉴( )赏 池沼 ( ) 藻( )井 休憩( ) 2.形近字

损( ) 赡( ) 鉴( ) 谢( ) 镂( ) 陨( ) 瞻( ) 签( ) 榭( ) 楼( )

缕( ) 伶( ) 銮( ) 档( ) 驻( ) 磅( ) 褛( ) 聆( ) 峦( ) 挡( ) 蛀( ) 谤( ) 3.多音字

煞:煞( )费苦心;煞( )风景 鲜:新鲜( );鲜( )见 禁:禁( )止;禁( )不住 攒:攒( )钱;人头攒( )动 轴:压轴( )儿;中轴( ) 纤:纤( )细;纤( )夫 三、词语积累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就地取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胸中有丘壑 鉴赏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斟酌 伧俗 井然有序

第四单元

一、作家作品

1.《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气象学、地理学家。 2.《奇妙的克隆》作者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4.《生物入侵者》作者是 5.《落日的幻觉》作者是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竺( )可桢( ) 翩( )然 销( )声匿( )迹 风雪载( )途臀( ) 藩( )篱 囊( ) 脊( )椎( ) 两栖( ) 褶( )皱( ) 啸 ( )聚山林 遗骸( ) 劫难( ) 追溯( ) 归咎( )

唠唠( )叨叨( ) 栖( )息 顷( )刻 面颊( ) 喷嚏( ) 萌( )发 嘈( )杂 孕( )育 繁衍( ) 蟾( )蜍( ) 河蚌( ) 濒( )临 追溯( ) 陨( )石

绮( )丽 雌( )性 腺( ) 气息奄( ) 奄 鸟巢( ) 2.形近字

榆( ) 苇( ) 濒( ) 搐( ) 衍( ) 渝( ) 纬( ) 频( ) 蓄( ) 衔( ) 隔( ) 诺( ) 藩( ) 咨( ) 骇( ) 膈( ) 匿( ) 番( ) 咎( ) 骸( ) 3.多音字

菌:菌( )类;菌( )子 畜:畜( )生;畜( )牧 栖:栖( )息;栖( )栖 率:效率( );率( )领

薄:薄( )板;薄( )荷;日薄( )西山 扁:扁( )嘴;扁( )舟 载:记载( );载( )重 脉:脉( )搏;含情脉( )脉 三、词语积累

翩然 销声匿迹 萌发 次第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花香鸟语 拍案叫绝 濒临 渗透 天衣无缝 追溯 归咎 啸聚山林 斑斓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绮丽 衰减

第五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桃花源记》作者,又名(朝代)著名诗人,世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2.《陋室铭》作者。。

3.《爱莲说》作者,字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核舟记》作者,字,明末散文家。 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家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指 “五经”指 6.《杜甫诗三首》作者,字。唐代伟大的 他的诗被称为 ,他被后人称为 。 二、字音字形 浔(xún)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隐逸(yì) 罔(wǎng)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 )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怡(yí)然自乐 骥(jì) 苔(tái)痕 鸿(hónɡ)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袒(tǎn) 矫(jiǎo) 器皿(mǐn) 椎髻(jì) 虞(yú)山 决眦(zì) 花溅(jiàn)泪 搔(sāo) 不胜簪(zān) 逾(yú)墙 邺(yè)城 妪(yù) 泣幽咽(yè) 邑(yì) 间(jiàn)隔(ɡé)无人问津(jīn) 三、词语积累 1、重点词语:

落英:落花。 甚异之:异: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缤纷:繁多的样子。 豁然开朗: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叹惋:感叹,惋惜。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 向: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志:

问津:问路。文中是寻求、探求的意思。津:

有仙则名:名 德馨:

白丁:平民。文中指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濯: 亵玩: 亵: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比:靠近。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属: 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勾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夫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未了:不尽。 眦:眼角。 会当:终当,终要。 投:投宿。 逾:越过。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 已:停止,诗中引申为完结。

3、古今异义: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大道: 孤、独: 走: 前途: 四、文言句子积累 (一)名句精华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年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二)文言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2、何陋之有?(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具答之。( ) (三)翻译句子 ;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第六单元

一、作家作品

1.《三峡》作者,其书名为注释《水经》

2.《答谢中书书》作者,字,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号,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观潮》作者周密,字

5.《湖心亭看雪》作者代)人。

6.《归园田居(其三)》作者。

7.《使至塞上》作者唐朝著名诗人。字古诗、律诗、绝句皆工。其边塞诗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山水诗活泼清新,富于优美情调。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渡荆门送别》作者。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9.《登岳阳楼(其一)》作者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 二、字音字形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夕日欲颓(tuí) 藻荇(xì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仞(rèn) 艨(méng)艟(chōng) 腾(téng)身 僦(jiù)赁(lìn) 更(gēng)定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略无阙(quē)处 襄(xiānɡ)陵 叠嶂(zhànɡ) 雷霆(tínɡ) 如履(lǚ)平地 倏(shū)尔 毳(cuì)衣 荒秽(huì) 徙(xǐ) 三、词语积累 1、重点词语:

略无:毫无。 曦:日光。文中指 。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虽: 。奔: 。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属引:接连不断。属: 。引,延长。 五色交辉: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 。

晓雾将歇:晓: 歇: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 。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战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 。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徙倚:徘徊。 2、一词多义: 四、文言句子积累 (一)名句精华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周密《听潮》)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9、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二)文言句式 1、相与步于中庭。(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三)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分类积累:

1、写两句关于。 ,。

2、写两句关于“雪“的诗句:, , 3、写两句关于“西湖” ,

4、写两句表达。 ,。

5、写一句关于。 6、写一句关于。 7、写两句关于“送别”的诗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八: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鳞( )遂( )荇( )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参考答案

一、tuílín suìxì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二)

1.(1)它的源头(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2.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4.“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5.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九:初二语文上学期《短文两篇》一课一练(含答案)

《短文两篇》一课一练(14)八上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 鸿儒( )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以调素琴: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无丝竹之乱耳。

5、对“牡丹之爱,宜科众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贵。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已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风。

6、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整体内容

7、《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文学家。“铭”的含义

是 ,其特点是 。

8、《爱莲说》是。

9、《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的“陋”与不“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

于 。

10、《爱莲说》全文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把 作为线索,将全文连缀成篇;“两个陪衬”是指用 作为莲的总陪衬,接着用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花来写三种

人: 、 、 。

三、重点文段

(一)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惟:

(2)鸿儒:

12、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

13、文中借用孔子的话来结束全文。试翻译全句,并说说作者想借孔子的话表现怎样的中

心。

(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科众矣。

14、解释一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宜乎众矣: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与“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相照应的句子是: 。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16、作者在文中借“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四、拓展训练

探究题

17、《爱莲说》一文赞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18、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者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

阅读题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茸( ) 垣墙( ) 万籁( ) ...

20、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室仅方丈 .

A、寺院的住持 B、一丈见方

(2)前辟四窗 .

A、阁子的北面 B、阁子的南面

(3)室始洞然 ..

A、像在洞里的样子 B、明亮的样子

(4)三五之夜 ..

A、三、五个 B、农历每月十五

2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不上漏

苔痕上阶绿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亭亭净植

C、不能得日

濯清涟而不妖

22、选文先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阴暗,后写它的诗情画意,这是的写法。

中考同步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三句,极交友之妙境。

27、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片断作文

28、大千世界之所以生机勃勃,那是因为有绿色植物的点缀,植物是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之湖。人们喜爱大自然,更喜欢千姿百态的植物。那么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喜爱的植物呢?请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参考答案:

1.xīn dú fán yū zhuó xiâ yì xiǎn rú

2.(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官府的公文。(3)调弄,这里指弹(琴)。(4)立。(5)亲近而不庄重。

3.C

4.C

5.B

6.(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7.刘禹锡 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8.北宋 周敦颐 《周元公集》

9.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与否

10.“爱”这一主观感受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11.(1)只。 (2)博学的人。

12.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3.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中心:表现“陋室”不陋。

14.(1)多。(2)沾染(污秽)。(3)洗涤。(4)应当。

15.(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莲,花之君子者也

16.示例:梅花。它凌寒怒放,对抗着西北风。

17.示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这说明环境对人舶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住自己。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篇十: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整理(试题)2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新闻两则》的作者 ,字,笔名子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芦花荡》作者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派”代表作家。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3.《蜡烛》作者 , (国籍)作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国作家。法国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 ,女,美籍华裔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锐不可当( ) 绥( )靖( ) 阌( )乡 聿( ) 鄂( ) 阻遏( ) 疟( )子 寒噤( ) 蹿( ) 仄( )歪 张皇( )失措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颤( )巍巍( ) 箱箧( )

纳粹( ) 荒谬( ) 荻( )港 疟( )疾 珐( )琅( )

蜿( )蜒( ) 憧( )憬( ) 高屋建瓴( ) 悼( )念 杀戮( ) 屹( )立 晨曦( )

2.形近字

陵( ) 获( ) 崇( ) 馈( ) 淀( ) 竭( )

凌( ) 荻( ) 祟( ) 溃( ) 绽( ) 遏( )

珐( ) 筐( ) 砾( )

怯( ) 箧( ) 烁( )

3.多音字

殷:殷( )勤;殷( )红 柏:柏( )树;柏( )林;黄柏(bò)

纤:纤( )维;纤( )夫 应:应( )当;答应( )

著:著( )名;执著( )

三、词语积累

歼灭 阻遏 寒噤 肃穆 闪烁 耸立 肃立 恍若 惊骇 杀戮 蜿蜒 荒谬 憧憬 执著

张皇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锐不可当 永垂不朽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凄风苦雨

第二单元

一、作家作品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2.《背影》作者 ,字,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3.《台阶》作者 。

4.《老王》作者 ,作家、文学翻译家。

5.《信客》作者 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随笔》等。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谋( )死 鼹( )鼠 切切( )察察( ) 絮( )说 辟( )头 震悚( ) 疮( )疤( ) 诘( )问 渴慕( ) 霹( )雳( ) 孤孀( ) 簌簌( ) 迂( ) 蹒

( )跚( ) 拭( ) 颓( )唐 交卸( ) 伛( ) 尴( )尬( ) 翳( ) 滞( )笨 愧( )怍( ) 攥( ) 荒僻( ) 取缔( ) 接济( )唏( )嘘( ) 噩( )耗 焦灼( ) 伎( )俩( ) 颠( )沛( ) 吊唁( )文绉绉( ) 粗拙( ) 琐( )屑( ) 赋( )闲 撬( ) 狼藉( ) 凹凼( ) 骷( )髅( ) 茬( ) 颠沛( ) 涎( )水 箸( )

2.形近字

灸( ) 掉( ) 蔼( ) 槛( ) 诞( ) 躁( )

炙( ) 悼( ) 霭( ) 滥( ) 涎( ) 燥( )

歼( ) 忏( ) 伎( ) 箸( ) 厥( ) 拮( )

纤( ) 阡( ) 肢( ) 躇( ) 蹶( ) 诘( )

3.多音字

正:正( )好;正( )月 单:单( )独;单( )于;姓单( )

称:称( )呼;称( )心;称( )东西 辟:开辟( );复辟( )

倔:倔( )脾气;倔( )强 绷:绷( ) )带;绷( )着脸;绷( )裂

三、词语积累

惶急 琐屑 光景 踌躇 尴尬 絮说 震悚 诘问 粗拙 疏懒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迂 蹒跚 颓唐 滞笨 愧怍 焦灼 伎俩

颠沛 噩耗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祸不单行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莫名其妙

第三单元

一、作家作品

1.《中国石拱桥》作者

2.《桥之美》作者 ,中国现代画家。

3.《苏州园林》作者,原名,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4.《故宫博物院》作者

5.《说“屏”》作者 ,古建筑园林专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郦( )道元 匀称( ) 惟妙惟肖( ) 刹( )那 驻( )足 轩( )榭( )嶙( )峋( ) 胸中有丘壑( ) 重峦( )叠嶂( ) 额枋( ) 御( )

磬( ) 鎏( )金 雍( )正 攒( ) 蟠( )龙 伧( )俗 湮( )没镂( )空 阑( )干 蔷( )薇( ) 斟( )酌( ) 矗( )立

金銮( )殿 迥( )然不同 檀( )香 弧( )形 桥墩( ) 鉴

( )赏 池沼 ( ) 藻( )井 休憩( )

2.形近字

损( ) 赡( ) 鉴( ) 谢( ) 镂( )

陨( ) 瞻( ) 签( ) 榭( ) 楼( )

缕( ) 伶( ) 銮( ) 档( ) 驻( ) 磅( ) 褛( ) 聆( ) 峦( ) 挡( ) 蛀( ) 谤( )

3.多音字

煞:煞( )费苦心;煞( )风景 鲜:新鲜( );鲜( )见

禁:禁( )止;禁( )不住 攒:攒( )钱;人头攒( )动

轴:压轴( )儿;中轴( ) 纤:纤( )细;纤( )夫

三、词语积累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就地取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胸中有丘壑 鉴赏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斟酌 伧俗 井然有序

第四单元

一、作家作品

1.《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2.《奇妙的克隆》作者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4.《生物入侵者》作者是

5.《落日的幻觉》作者是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竺( )可桢( ) 翩( )然 销( )声匿( )迹 风雪载( )途

藩( )篱 囊( ) 脊( )椎( ) 两栖( ) 褶( )皱( )

啸 ( )聚山林 遗骸( ) 劫难( ) 追溯( ) 归咎( )

唠唠( )叨叨( ) 栖( )息 顷( )刻 面颊( ) 喷嚏( )

萌( )发 嘈( )杂 孕( )育 繁衍( ) 蟾( )蜍( )

河蚌( ) 濒( )临 追溯( ) 陨( )石

绮( )丽 雌( )性 腺( ) 气息奄( ) 奄 鸟巢( )

2.形近字

榆( ) 苇( ) 濒( ) 搐( ) 衍( )

渝( ) 纬( ) 频( ) 蓄( ) 衔( )

隔( ) 诺( ) 藩( ) 咨( ) 骇( )

膈( ) 匿( ) 番( ) 咎( ) 骸( )

3.多音字

菌:菌( )类;菌( )子 畜:畜( )生;畜( )牧

栖:栖( )息;栖( )栖 率:效率( );率( )领

薄:薄( )板;薄( )荷;日薄( )西山 扁:扁( )嘴;扁( )舟

载:记载( );载( )重 脉:脉( )搏;含情脉( )脉

三、词语积累

翩然 销声匿迹 萌发 次第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臀( ) 花香鸟语

拍案叫绝 濒临 渗透 天衣无缝 追溯 归咎

啸聚山林 斑斓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绮丽 衰减

第五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桃花源记》作者,又名,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2.《陋室铭》作者,字。。

3.《爱莲说》作者。《太极图说》《通书》等。

4.《核舟记》作者,字

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指 “五经”指

6.《杜甫诗三首》作者

他的诗被称为 ,他被后人称为 。

二、字音字形

浔(xún)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隐逸(yì) 罔(wǎng)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 )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怡(yí)然自乐 骥(jì) 苔(tái)痕 鸿(hónɡ)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袒(tǎn) 矫(jiǎo) 器皿(mǐn) 椎髻(jì) 虞(yú)山 决眦(zì) 花溅(jiàn)泪 搔(sāo)

不胜簪(zān) 逾(yú)墙 邺(yè)城 妪(yù) 泣幽咽(yè) 邑(yì) 间(jiàn)隔(ɡé)无人问津(jīn)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八年级短文两篇ppt 八年级短文两篇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1301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