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2016-07-14 09:07: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共5篇)2014--2015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九、数学广角教学内容:104——107页,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一)
2014--2015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

九、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104——107页,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目标:

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思,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想: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安排:2课时

152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57)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第104-105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 法:引导分析,观察法 学 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常规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这2+2怎么会等于3?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板书:既„„又„„】【爸爸有两个身份,重复算了一次,板书:2+2-1=3】

3、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一类问题。【板书:数学广角】窍门满街跑,看你找不找。这节课看谁找的窍门最多?谁表现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53

师: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踢毽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跳绳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8+9=17人, 师:同意吗?一定吗? 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 跳绳组 踢毽组

师:你能把参加跳绳组和踢毽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 师: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

【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巧搭“脚手架”,也使问题的引出顺理成章。】

2、引出问题

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了跳绳小组又参加了踢毽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跳绳组和踢毽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

生:图2。因为图2有重复的部分。 师: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参加跳绳组的有几个人?参加踢毽组的呢? 生:跳绳组有8人,踢毽组有9人。

师: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觉得用哪副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贴一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把学生探究“集合图”的过程,变为教师直接给出两幅“集合图”,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两个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又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建构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也体现了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的教学理念。】

3、交流汇报

154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不管圆圈中学生姓名怎么放,但这三个重复的同学都放在重叠的部分上。

师: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是14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8+9=17 17-3=14

师:第一个表格为什么直接用8+9=17就算出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而这一次8+9后还要再减去3呢?

生: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明、李芳、刘云多算一次,因此要减去3。 生:第一个表格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表格有重复参加的。 师: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

【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对圆圈中学生的姓名位置不同的贴放,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小结,这既能让学生体会出集合图本身各部分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各个数据与集合图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反思、比较由前后两个表格所出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间的联系,又彰显出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点。】

4、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现在谁来说说这个集合图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三部分,左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跳绳组的人数,中间一部分表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右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踢毽组的人数。

师:在集合图上标示出“只参加跳绳组”、“既参加跳绳组又参加踢毽组”、“只参加踢毽组”的字样。

师:简单介绍“韦恩图”来历: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最早发明了这种图,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韦恩图。

师: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提供的信息不会像表格中那样的。 师:把例题呈现在统计表中的学生姓名打乱。

师:如果给的是现在这样的信息,你觉得“韦恩图”和文字所提供给的信息,哪一个更能清晰地表示出只参加“语文人的”、“只参加数学的”、“两项都参加的”这三者中间的关系呢?

生:用“韦恩图”来表示。

师: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便于我们计算。 师:你认为在什么样情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 生:有重复关系的,

155

师:板示课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让学生表述“韦恩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同时使学生对“韦恩图”中的认知更趋于明朗化。而把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打乱,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就为学生体会“韦恩图”的价值提供了更具有说服力的素材。】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105例2.

2、教材P106练习二十三第1、2题 3、拓展题

师:改动教材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方式为:三(1)班由8人参加跳绳活动小组,有9人参加踢毽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读题,并与原例题进行比较

【此时改动了例题呈现方式和条件,是顺其自然之举,也是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这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一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既进一步巩固、完善对“韦恩图”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时总结

师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这一策略以前你用过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册中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156

跳绳 踢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二)
2015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 )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 喜欢足球

16人 8人 15人

(1)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人。

A.15 B.13 C.10 D.9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 )人, 两种都参加的有( )人。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 )人。

四、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东东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有多少个座位?

2、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吃苹果,22人喜欢吃橘子,13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3、三(4)班同学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有36人数学获得优秀,有29人语文获得优秀,有28人语文和数学都

获得了优秀,同时有9人语文数学都没有获得优秀,三(4)班总共有多少学生?

4、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篮球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篮球比赛又参加乒乓球比赛有12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多少人?

5、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3人,两种作用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4)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6、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

7、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8、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语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9、三(2)班棋类兴趣小组中每人至少会下一种棋, 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会的有10名。这个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10、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

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11、三(5)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12、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13、学校组织40个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其中有23人擦玻璃,25人收拾房间,有11人两样活都干了,剩下的人扫院子,扫院子的有多少人?

14、同学们到动物园去游玩,参观水旅馆的有48人,参观飞禽馆的有53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21人。 去动物园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还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三)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姓名: 9.5

(一)基础题

1、填空。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 7分米=( )厘米=( )毫米 800毫米=( )厘米=( )分米

7千米=( )米 20厘米=( )毫米 20厘米=( )毫米 20米=( )分米 50分米=( )米=( )厘米 2、在( )里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面的宽是35( ) 一根黄瓜长约15 ( ) 小红身高约124( ) 小桥宽约3 ( ) 课桌高约7 ( ) 书的厚度约4 ( ) 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400( ) 火车每小时行驶70( ).

3、计算。

(1)46毫米+34毫米=( )毫米=( )厘米。 (2)4米-12分米=( )分米 = ( )厘米。

(二)变式题 1、用线连起来。

一根拔河绳长 30千米

小冬肩宽 12米

一本数学书厚 40厘米

高山—福清之间相距 8毫米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 (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 (4)6分米○485毫米

(三)综合题

1、小青身高86厘米,她再长几厘米正好是身高1 米? 2、用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 次,还剩8毫米。数学课本长约( 毫米。

测量练习题 姓名: 9.9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重50(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

2千克

50毫米

8厘米 980克 700毫米

1分米 15千米 7米 4吨

1500米 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判定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 2、 一头大象重4千克。 ( ) 3、 黑板长4米。 ( ) 4、 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 5、 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 【① 分米 ② 厘米 ③ 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 ② 电视机 ③ 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① 分米 ② 米 ③ 千米】 5、4千克( )4千米。 【① > ② = ③ 不能比较】

6、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 【① 90千米 ②、90米 ③、90分米】 7、一课桌高约( )。 【① 70毫米 ② 70厘米 ③ 70分米】 8、一个西瓜重5( )。 【① 克 ② 千克 ③ 吨】 9、 水杯 的高约1(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10、

走1千米大约需要( )。 【① 50秒 ② 12分 ③ 1时】

测量和加法练习题 姓名: 9.16

一、填一填。

1.计算物体的长度,常用米、( )、厘米或( )做单位。 2.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做单位。

3.7吨=( )千克 2千米=( )米 6000克=( )千克 800米=( )米 400毫米=( )分米 l厘米=( )毫米 4、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体重约是28( ) 一个鸡蛋约重30( ) 泰山高约1524( ) 二、连一连,你能帮帮小熊和小狗吗?

三、画一画。

1.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四、火眼金睛。(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别针长34厘米。( ) 2.一只鸡重3000千克。( ) 3.4个250米的长度是1千米。( ) 4.6分米+ 5毫米=605毫米( )

六、笔算下面各题

548+237 689+346 256+544 358+146

185+398 197+317 498+504 657+288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姓名: 9.20

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2、竖式计算

(1) 375+168=

验 算:

(4)603-497=

(7)272-157=

(10)743-489

38+62= 399-99= (2)709-425= (5)436+573= (8)806-318= (11)500-367 600+400= 360-80=

(3) 376+589 = 验 算:

(6)503-286= (9)396+454= 12)305-187 (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题 姓名: 9.22

一、口算

203+400= 780-80= 250+300= 468+32= 23+77= 78-19= 735-35= 423+0= 45+155= 0+618= 319-0= 400-153=

二、填空:(18分)

1. 笔算加、减法时,( )要对齐。

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 )。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 )位退( )再减。 2. 4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500米+500米=( )千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3. ( )+63=245 362-( )=54 4. 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和( 5. 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6. 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 7.在括号里填上“〉”“<”或”=”。

56+35( )76 8003( )800+3 285+5( )305

三、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 3. 最大的四位数加1得最大的五位数。 ( ) 4.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 5. 和是1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和30。 ( )

三、列竖式计算。

793-486 249+318 605-378【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验算: 验算: 验算:

600-395 588+468 804-276

272-157= 806-318= 396+454=

。)

)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四)
2015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 )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 喜欢足球

16人 8人 15人

(1)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人。

A.15 B.13 C.10 D.9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1

(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 )人, 两种都参加的有( )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 )人。

四、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东东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有多少个座位?

2、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吃苹果,22人喜欢吃橘子,13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3、三(4)班同学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有36人数学获得优秀,有29人语文获得优秀,有28人语文和数学都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五)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 )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 喜欢足球

168人

(1)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A.5 B.7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A.3 B.5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A.2 B.3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A.15 B.13

C.9 )人。 C.9 人。 C.7 )人。 C.4 )人。 C.10 D.3 D.3 D.9 D.6 D.9

)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练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4842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