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2016-07-14 10:09: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共5篇)2012年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教材分析: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希望能帮助到你。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一)
2012年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 一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08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二)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人教2012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 化 学 年级: 教师: 时间 年下期 安岳县林凤镇初级中学

教学内容: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难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

课 型:讲述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 授时间及班级: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反思及感想:

第一单 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内容: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

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

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

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型:实验引导

六、授课班级: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

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 和 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 、 、 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 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

污染的方法: 、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③ ;④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 色 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 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 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 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

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属于 变化)

(2)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在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加热高锰酸钾

②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 型,因为 ; 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则用 型,因为 。

③收集方法 : (氧气不易溶于水)或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 ④操作步骤:

⑤检验与验满:用 的小木条放在 或 ,观察木条是否 。

⑥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先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塞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存在形式主要有 、 和 ,由于它们的 不同,导致它们在

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它们之间的转化是 变化。

1.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 的物质,它可用钻探机的钻头是由于它 ,可做钻石是由于它 。

2. 石墨是的矿物,有可用做,质软,有优良的性,可用做 等。

3. 活性炭具有性,可做冰箱__________,防毒面具,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__________。

考点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氧气充足时,发生反应: ;氧气不足时,发生反应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所以单质碳做燃料时,如果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造成__________。

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可与 物反应,夺取氧化物里的______,生成碳的氧化物。

(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焦炭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焦炭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该反应发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高温下碳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个反应都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口 ;(2)酒精灯应用 。

【易错点】①“碳”、“炭”的区别: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碳”,如________、________等,“炭”指具体物质,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不同的碳单质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 性质不同,但 性质是相同的。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或 )和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钠碳酸钠代替石灰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是,应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是,应考虑气体的_____(包括_____和________)。 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可组装如下:

①其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_________

以下,形成液封,否则生成的气体会

②发生装置内导气管应 ,

是为了 。

③集气瓶内导气管应伸到 ,是为了 。

3、收集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因为 ,又因为CO2,所以CO2不能用 法收集。

4、检验CO2的方法是 , 验满方法是 。

5、制取CO2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 CO2的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的CO2叫 ,易 ,因此可用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CO2的化学性质(“三不二水一碳一合”)

(1)此实验除说明CO2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外,也说明CO2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因此CO2可用于做__________。

(2)此实验中紫色石蕊会变成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当加热时,又会由___色变成_____色,原因是 。依据此性质CO2可用来 。

(3)此实验中,CO2使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CO2也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用于除去CO2,反应的方程式 。

(4)在高温下,CO2通过炽热的焦炭,此反应的方程式 ,这个反应需要________热量。

(5)CO2可以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因此在温室中用做__________。

注意:CO2能溶于水与CO2能与水反应,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属于___________变化,后者属于___________变化。在溶于水的CO2中只有1%与水反应。CO2水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而碳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3、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CO2 毒, 能供给呼吸。所以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干涸的深井时,必须做 。

考点五:温室效应:

1、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 、 以及氟氯代烷(又名氟里昂)等。

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两极的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__________、农业减产等。

3、缓解措施:减少使用_________,更多地利用________;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考点六 一氧化碳

1. 物理性质: 色 气味, 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比 。

注意:CO只能用 法收集,不可用 法收集,原因是 。

2. 化学性质:

(1)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CO可做_________。注意,在使用CO前必须要__________,防止 。

(2)还原性:CO可以与氧化铜,氧化铁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 。在此实验过程中,反应开始前应先_______再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________并继续通CO至室温,以防止____________ 。利用这个性质,常用CO做__________。

(3)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冬天用煤取暖,如果__________就会发生煤气中毒,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若有CO参加反应,一定要通风,目的是。

考点七 CO的CO

性质的差异

考点八 C、H、CO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比较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四)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章小结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解析

氮气 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1

而不是质量分数。

(1) 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

(3) (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2 (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C项错误。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3

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造5

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6 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

题解析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密度是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1.293 g/王,)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反应1 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3)用途;①支持燃烧,燃烧放热,取得高温,如用纯氧炼钢,用氧炔焰进行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助燃剂;②供给呼吸,缓慢氧化产生热量,供病人、高空飞行员、潜永员、登山运动员等呼吸。

点拨;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以及水溶性等顺序进行逐一描述。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但在氮气中不复燃(或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但在氯气中熄灭等),由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但氮气的化2

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点援:此题是开放式始习题,学生可以从多个例子来说明,如蜡烛、红磷、铝、铁、炭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将带火星的本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3 气。 点拨;此题是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证明或验证的题目,关键要抓住物质的特性,氧气的特性起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 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铝+氧气氧

化铝点拨: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写法注意事项:(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名称 (2)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只一种,之间用“+”号连接(3)反应条件写在“→”的上方,条件为“点燃”而不是“燃烧”。

(1)c点拨:氧气不易溶于水

(2)b点拨,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

5 (3)c点拨: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B、D点拨: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判断,特点是“多变一”。

(1)这些变化都不是化学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液化石油气。石油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6 因为燃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点拨:这是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课题3--- 制取氧气

题号

(1)过氧化氢解析 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碳+氧气

1 二氧化碳 (1)、(2)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点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同属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两个相反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分解反应符合“一变

多”。

(1)C点拨:A、D两个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B是氧化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只有C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2)B 点拨:通过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可归2 纳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常温、加热

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反应,但不是所有物质。 (3)

(3)A(4)D 点拨: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是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双手紧握容器时,水下的导管口会出现气泡,松开手后,会有少量水进入导管。 点拨:此题与物理上气体压强有关,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管内气体受热膨胀,管内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管口出现气泡;松开手后,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冷缩,管内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进人导管。 (2)防止水蒸气冷凝后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先将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3

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分。 (4)防止由于降温时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点拨:(2)、(3)、(4)都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5)可能的原因包括:装置漏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出就收集,集气瓶预先没有装水,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玻璃片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

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瓦依提江 阿米提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先辈们用什么使它变的丰富多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化学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化学上册电子课本 初中化学电子课本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化学上册课本(2012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4846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