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2016-09-23 13:57: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课本录音》,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7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8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9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 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 罗马人的法律

专题五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

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第13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六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14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

第16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

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19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

征服

第20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 专题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第24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7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28讲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30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十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5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

第36讲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39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第4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第4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43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事业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

的先哲 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

ⅠB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三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四单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

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中国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二)
全国各地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版本

全国各地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版本

1

2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三)
中国大陆各地区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中国大陆各地区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材合一汇编,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8937064642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淘宝链接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文科综合考试非选择题得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考生的知识和智力,也取决于考生的答题方式。根据本人多次参加高招评卷工作的经验,给高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答案要点化 高考试卷评改安排在高考后的六月中旬,天气热,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评卷时间有限,要在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试卷评完,文科综合试卷由于论述性试题多,评改起来难度更大,评卷的速度问题尤为突出。在评卷质量和评卷速度两个问题上,可以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为提高速度,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⑴⑵⑶„,①②③„,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第二:答案要点要醒目 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如“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回答时,你最好能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民族性格”等内容标上序号,序号后面接着写上述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就像我在第一点中所说,改卷时,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写的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第三:答案要点要全面 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第四: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第五: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纸太短,以下内容略。更多内容,请参阅《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 人教 人民 岳麓 北师大 内容汇编》!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一、考生在答卷时一定要规范化

1.字体工整、美观,最好使用楷体字。

2.答题序号化,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

3.在规定位置答题,注意空间布局,最好从靠近上左侧的位置写起。

4.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画。

二、答题的一般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

①非常有把握的直接选。

②没有把握的采用排除法,把错误的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③组合式选择题可兼用直选法及排除法。

④答题卡不要涂错位置。

2.非选择题

①注意分析题目有几问,有针对性答题,千万不要遗漏问题。

②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注意同类知识的相互迁移。

④评价型问题的答案一般要一分为二。

⑤原因和影响类试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入手。

⑥论述式问答题一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

⑦按分值决定答题要点的多少,一般而言多多益善。

⑧解答完毕后,注意检查;有新灵感要及时补充。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作者参加高招阅卷后的体会及给考生的提分建议,已经印刷在《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的交集与并集》第101—102页。【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

第一讲 如何审题(节略)

一、审:认真审题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二、读:分析材料

明确了“设问要求”,带着“问题”读材料,是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捷径。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经不再严格依据教材,提供的常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以“材料”常是作答的主要依据。所以,答题前必须读懂、读透材料。

文字型材料一般包含三部分:即引言、正文、出处。

1.注意材料的导入语(如果有的话),有时答案就在其中,有时可以给考生提供答题方向。

2.正文是材料的核心。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史”(史实),哪些是“论”(观点、评论;史论经常出现在材料首句或末句),哪些是“概括”,哪些是“阐释”。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且)、转折语(虽然,但是,尽管,然而)、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以至于)等。第三,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一般和上句是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省略号(省略号后面的一句尤其要注意)、引号(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句号(便于判断材料有几层意思)、括号(括号里常有注释或解释)等。有时,还需注意材料中的动词。

3.注意材料的来源,即作者、时间、出处等。有时材料的出处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有时可以给解题提供背景知识,如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日期(写作日期)等。(有时,是出于学术规范。这种情况下,出处对解答问题无关。)

三、找:寻找答案的出处 略

六、部分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1.原因(背景)类:主观—客观,国内—国际,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2.措施(内容)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军事—教育,等。(过程类:导火线—起点—转折—结果—评价。近年来很少考。)3.影响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直接—间接—深远,对内—对外,等。4.作用类: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直接—间接—深远,等。5.评价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进步性—局限性,初期—后期,等。如分值较高,可采取:史实+性质特点+影响(消极和积极)+结论。6.变化(趋势)类:由„„到„„,越来越„„,等。7.体会(启示)类: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8.比较类: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角度:原因—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9.判断(选择)观点类:判断(选择)观点—阐述理由(论证观点)—总结升华,等。10.评述类:一般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的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评卷要求“多角度”论证,一般应不少于三方面论据,有时还需要中外对比。“怎么样”,分析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有没有一套书,涵盖四套教材?一书在手,囊括各种版本!亲,有的!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合一汇编,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书款通过邮政储蓄汇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8937064642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上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网上跨行转账,点击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 香君路支行)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四)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 开辟新航路

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 罗斯福新政

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五)
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全册1-8单元 电子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学习建议】【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采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这种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历史纵横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

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因不满统治者所为他周游列国,晚年

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

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

十二贤”。孔子整理《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后称为“六经”。他

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资料回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

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刚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

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

善。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

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著作《荀子》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学思之窗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道家和法家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叫《道德经》。

资料回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道德经》

历史纵横

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课,必修2第1课。

本课要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学习延伸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请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的鲁壁。据说它是秦始皇时孔子

的第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秦灭六国后,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烧毁所有

《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又坑杀了一大批儒生,儒家学派受

到沉重打击。孔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文献古籍,就把儒

家经典藏起来。这批藏书,直到汉代才被发现。

◎从“无为”到“有为”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历史纵横

萧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相国,他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他对萧何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对惠帝说:陛下的才能比高帝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说,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萧何。那么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为什么要变更呢?惠帝表示赞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曹参的做法,就是继续实行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 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在全国各地亲自选拔品行好又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

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

策》,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资料回放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学思之窗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然而,汉武帝在实行统治的过程中,并不是纯粹都用儒家思想,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例如法家主张的重农抑商,以严峻刑法统治人民等思想,也被汉武帝纳入统治思想而实行。

思考: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

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还摧

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样,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

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

得以大兴。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

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

为儒家所垄断。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

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历史电子课本 高中英语课本录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历史课本录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历史课本录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6491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