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琵琶行微课

琵琶行微课

2016-09-26 09:43: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琵琶行微课(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微课》,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琵琶行微课(一)
3《琵琶行》微课教学设计

琵 琶 行

——微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浦城二中语文组 郑新强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句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2、掌握比较鉴赏法分析诗歌。

教学重点:从诗句中寻找线索,理清诗人与歌妓的身世遭遇,鉴赏“同”与“沦

落”二词的内涵,

教学难点:身份、地位差异悬殊的两个陌路人,如何在琵琶曲中成为知音,如何

在思想上形成共鸣,

教学步骤:

1、背景音乐《彩云追月》

导入:这是中国经典名曲《彩云追月》,听着这如泣如诉,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每一位读者不禁为之动容,说到音乐,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让伯牙与子期成为知音,说到知音,我们不能不谈白居易的《琵琶行》

2、提出微课堂问题:诗人为何会与一个素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 结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研讨一:“同”与“沦落”

诗人与歌妓如何找到共同的焦点,他们的情感为何能够在心灵中碰撞出火花?

板书:

身世——从繁华京都到穷乡僻壤

(同) 文艺青年 (沦落)

遭遇——从兴盛得意到落魄失意

4、研讨二:“共鸣”——琵琶声

诗人与歌妓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思想的共振?

板书:

显达——卑微。

同 怨恨

5、总结:“共鸣”——知音

6、结束:背景音乐《彩云追月》

教学反思:

诗歌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富,词句后面有丰富的暗示语,成为诗歌的精彩之处,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从关键词句入手是一个突破点。《琵琶行》中的主旨句是千古名句,言近旨远,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与思想。这堂微课教学,注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不再一处的故事理出头绪,从中看出作者的情感落脚点,由繁到简,一目了然。通过这堂课,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诗歌的一个知识点,初步学会从关键词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的学习思路。并学会运用比较法鉴赏诗歌。

琵琶行微课(二)
微课文言文

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欢迎来到巴蜀中学微型课堂,我是语文老师戴金洪!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文言文课文和高考文言文选段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类词语。

这是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重庆卷)选段统计。

重庆语文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段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并且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这占到了70%,剩下的30%中,又以政论类为主。换句话讲,在考试中,要么直接写政治人物,要么间接写政治人物。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

授官、罢官、升职、降职、调动、兼职以及辞职这些。 今天,我们首先讲解其中两类——授官和罢官。

封:任命,授职。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赏:任命,授职。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赏双眼花翎。

征:任命,授职。主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任命,授职。主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除:任命,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拜:任命,授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任命,授职。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起:任命,授职。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二是罢官。 罢、黜: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a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普一》) 削、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褫、夺、革:削除。

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左迁:古以右为尊,左迁即是降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睢传》) 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 公集·韩吏部行状》) 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另外,这一类的词语还有下车,乞骸骨。等

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

“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 暴之风稍戢。(《元史·耶律楚材传》) 即贷(饶恕)而后闻。(《新唐书》)

(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则天虽不 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旧书·列传三十五》)

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南史·郭世通传》)

八“铨选制”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如:

而翁长铨。(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九求取功名

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如:

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宋书·王缮传》) 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宋书·王缮传》)

琵琶行微课(三)
微课教案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曹晓玲

授课时间:2016-4-21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教学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教具:

教案、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们的古诗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

夸张等等。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以外,我们也会遇到另一种修辞:互文。什么是

互文呢?怎样运用互文的修辞来翻译诗文句子呢?先请大家看演示屏:

1、播放“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图片

2、教师讲解

3、学生讨论释义【琵琶行微课】

二、知识点:

1、什么是互文?

“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如何理解互文的诗词语句?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

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

正确理解语意。

3、互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的语言形式

多为两句式,也有单句式,排句式三种。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

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

达效果。

三、课堂探究:

理论知识明确之后,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从初中至高中的古诗词中运用了“互文”

修辞的一些语句吧。

初中阶段: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释义:打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一坐我旧时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释义: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释义:从东西南北的市场里买回的奔赴战场的各种装备行头。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释义: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琵琶行微课】

释义: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半夜时分,明月升起,清风吹拂,惊动了栖息枝头的鸟鹊;送来了阵阵蝉

鸣。

8、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释义:烟雾迷离,月色朦胧,笼罩着这片寒水和沙滩。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释义:日月星辰都似乎在这大海中升起落下。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释义:千万里都是大雪纷飞,冰封大地。

高中阶段: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释义:那皎洁的牛郎织女星,它们分隔得那么遥远。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释义: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与梧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释义: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都被掠夺而来。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冻得僵硬无法拉开,铠甲也冰冷难以穿上。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释义:正遇上十天之假,胜友高朋们从千里之外赴宴坐满厅堂。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7、释义:贾谊被贬谪在长沙,梁鸿被发配到海曲,不是没有圣明君主,也不是

没有遇上英明时代。

7、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释义:主人与客人都下马上船了。

四、理解对偶与互文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区别对偶与互文的关键是理解其表达内容(语意):对偶可以独

立完成语意的表达,不需要前后(或上下)内容相互拼合。而互文则必须相互拼合

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语意。

我们可以举两组对偶句式,大家比较一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王实

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如何翻译

理解呢?

前者上句极言“先忧”而下句极言“后乐”;后者则上下句皆言相思之悲、

离别之恨。这都是对偶,不用参互才见其义。上句的内容不需要下句的内容来兼

指拼合,下句的内容也不需要上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上下句都可以独立表达其

语意。所以,对偶的修辞不具备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等特点。简单一点

总结便是:对偶句应该单独的释义,而互文是互补的释义。

五、拓展与运用:(学生们自主解答)

其实互文的修辞不光是在古诗文中出现,它也常见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

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如“风调雨顺”“南腔北调”“标新立异”“吞云吐雾”

“残羹冷炙”。大家可以拭着用互文见义的方式更为准确的理解它们。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学习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一、互文的理解:

1、互文是一种汉语中特有的(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互文的翻译方式是:( ),( )。这样理解之后,我们

翻译古诗文语句时便轻松简单了。

3、互文有三种语言形式,分别为单句式,双句式,排句式。判断下列句式分别

属于哪种形式: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二、理解下列语句的释义,判断其是对偶还是互文。

1、将军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释义: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释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释义: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释义:

5、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

释义:

总结:对偶句式和互文的双句句式虽然结构是一样的,但在理解与翻译时是不同的,简单而言,对偶语句可以单独理解,下下句分别有独立的含义;而互文则需要我们“互文见义”,上下句互相补充,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表现出诗句特有的意境。

三、理解下列成语中的互文修辞,解释成语的含义。

风调雨顺:

————————————————————————————

南腔北调:

————————————————————————————

标新立异:

————————————————————————————

吞云吐雾:

————————————————————————————

残羹冷炙:

————————————————————————————

琵琶行微课(四)
雨霖铃微课设计

微课《名句赏析系列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通过理解意象,分析意境,提高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柳、风、月、酒这几个意象品赏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微课

这个微课重点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出自柳

永的《雨霖铃》。

二、知人论世

柳永,原名三变,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对北宋

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

三、《雨霖铃》内容简介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四、概括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成为名句的原因:

1.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2. 这幅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五、意象赏析

1、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2、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3、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的残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例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琵琶行》有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4、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则一醉而别。

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六、小结

综上所述,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借助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几个典型意象,含蓄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离别后的孤寂、凄清和愁苦。

琵琶行微课(五)
第二部分专题二名师微课读懂一首诗,起码要“三知”

专题二 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古代诗歌鉴赏

2016高考导航

考点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解读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名师微课 读懂一首诗,起码要“三知”【琵琶行微课】

一、知人——了解士子的人生“五部曲”

“论诗”应该“知人”,只有知人,才能把握其形象、体察其情感。但中国古代诗人数以千计,人们不可能一一熟“知”。不过好在中国封建士子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处,这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早年游学

①少年壮志:写抱负,写胸襟,显才情。

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

王昌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少年行二首》)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②广结朋友:写友情,写离情,抒豪情。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四首》)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参加科举

①科举及第:写得意,写光耀,赞圣明。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常建——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送薛蔓应举》)

唐袁皓——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及第后作》)

②科举落第:写苦闷,写惆怅,叹悲情。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杜荀鹤——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自叙》)

钱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长安落第》)

3.宦游四方

这一阶段具体体现为:思故乡,叹行役,求功名,伤怀抱,表高洁,厌战争,等等。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崔浩——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府》)

4.遭遇贬谪

这一境遇具体表现为:悲际遇,叹穷愁,悟人生,思知音,倦官场,慕田园,等等。 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渡湘江》)

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刘长卿——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

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重别梦得》)

5.归隐山林

这一境遇具体表现为:厌官场,弃功名,赏花草,游山水。

陆游——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思蜀》)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

孟郊——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感怀》)

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梅花引》)

此外,特殊情况下,还有亡国之叹(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闺阁之愁(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知言——读懂诗家语

1.要有文言意识

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因此,我们读古代诗歌,要把它当成文言文理解。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而是“可爱”的意思。

《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章”,不是文章,而是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琵琶行并序》:“弦弦掩抑声声思”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悲伤”。

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

“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会“寒冷”呢?这里诗人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移于事物之上,让事物也具有了人的触觉和感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感。

2.要懂“诗家语”

鉴赏古典诗歌,要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

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在阅读欣赏时只有了解这种时空倒置的叙事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要懂特殊修辞

在古代诗歌中,除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式外,还有互文、移情等。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是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的“移情”手法。

三、知体——了解诗歌的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和律诗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了解这个规律,在鉴赏古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1.“起”定基调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如:

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2.“承”“起”而续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以杜甫《登高》为例: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转”开生面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4.妙“合”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

[自主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斋即事

① 刘一止

②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贬官诗,抓住“琴直”“棋方”的特点,联系诗人的品格和“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的感慨,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竟“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讽刺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尾联勾勒了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

答案: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先做真题——写写你的感悟

1.(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

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现主旨的作用。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

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的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2.(2013·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感情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首句领起全诗,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太古”指远古、上古,也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2)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眠”字写。“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簟”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3)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激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

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3.(201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江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琵琶行微课》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琵琶行优质课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琵琶行微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琵琶行微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6537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