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2015大兴一模语文

2015大兴一模语文

2016-09-26 10:31: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大兴一模语文(共5篇)...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5大兴一模语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5大兴一模语文(一)
2015北京大兴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15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0分。每小题2分)

①概览天下沧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

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

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

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

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

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

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③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

藏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常。 .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

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

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

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

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

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

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

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

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

忌掉筷等等。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就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犷(kuàng) 沧生 ..

B. 追溯(sù) 源远流常 ..

C. 丧葬(sàng) 繁琐 ..

D. 积淀(diàn) 彬彬有礼 ...

2.下面加点词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情有独钟 造化钟神秀 ..

B.一帆风顺 直挂云帆济沧海 ..

C.吉祥之兆 瑞雪兆丰年 ..

D.随心所欲 欲把西湖比西子 ..

3.下面对语段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对“三类进餐工具”进行逐一描述,突出“筷子”使用起来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是世界

上迄今为止最有文化品位的进餐工具。

B.“筷”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竹”,书写时先写“竹”再写“快”,而“快”字是

左右结构,部首是“忄”,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

范》中规定“忄”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即。 C.民间讳俗,用“快”取代“箸”;又因“快”多为竹制,运用会意造字法,添上“竹”字头变成“筷”,“快”表声,“竹”表意;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在后边加

【2015大兴一模语文】

“子”。由“箸”易名为“筷子”的变化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

D.“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古人用以象征耿直无私的人格。其实中国人常用一花一草、

一石一木负载真情,象征人格。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就分别代表着中国传

统文化中高洁、清雅、坚韧和淡泊四种品格。其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花被赋

予的品格就是对“儒家”精神及理想人格的最好诠释。

4.“引号”除了表示直接引用之外,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突出强调、特殊含义、否定

讽刺等。下面列举的“引号”与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厨师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A.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B.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

C.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

D.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

5.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

一种餐具,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

A. 引领世界“大朴胜华”的文化潮流

B. 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C. 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需求

D. 彰显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二)填空(12分)

6.默写(自选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6..

(1)斯是陋室,_________。苔痕上阶绿,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曹操《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辛”的豪放词题材广阔又善于用典,《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南乡子》(何处

望神州)这两首词中,面对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与辛弃疾皆以孙权典故入词,

“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苏轼渴望以武力报国的壮志豪情,辛弃疾借“________”发出了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在巴西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这两句诗以景化情,恢宏壮阔,正预示着中国和巴西广阔的合作前景。

7.名著阅读(6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8~11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15大兴一模语文】

(选自《孟子·告子上》)

2015大兴一模语文(二)
2015年北京大兴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15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0分。每小题2分)

①概览天下沧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③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

的文化内涵。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

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常。 .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用筷.

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忌掉筷等等。

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就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犷(kuàng) 沧生 B. 追溯(sù) 源远流常 ....

C. 丧葬(sàng) 繁琐 D. 积淀(diàn) 彬彬有礼 .....

2.下面加点词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情有独钟 造化钟神秀 B.一帆风顺 直挂云帆济沧海 ....

C.吉祥之兆 瑞雪兆丰年 D.随心所欲 欲把西湖比西子 ....

3.下面对语段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对“三类进餐工具”进行逐一描述,突出“筷子”使用起来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有文化品位的进餐工具。

【2015大兴一模语文】

B.“筷”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竹”,书写时先写“竹”再写“快”,而“快”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忄”,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忄”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即。[来源:学科网ZXXK]

C.民间讳俗,用“快”取代“箸”;又因“快”多为竹制,运用会意造字法,添上“竹”字头变成“筷”,“快”表声,“竹”表意;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在后边加“子”。由“箸”易名为“筷子”的变化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

D.“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古人用以象征耿直无私的人格。其实中国人常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负载真情,象征人格。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就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清雅、坚韧和淡泊四种品格。其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花被赋予的品格就是对“儒家”精神及理想人格的最好诠释。

4.“引号”除了表示直接引用之外,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突出强调、特殊含义、否定讽刺等。下面列举的“引号”与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厨师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A.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B.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

C.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

D.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

5.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餐具,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筷子所承...

载的传统文化内容。

A. 引领世界“大朴胜华”的文化潮流 B. 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C. 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需求 D. 彰显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二)填空(12分)

6.默写(自选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6..

(1)斯是陋室,_________。苔痕上阶绿,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曹操《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辛”的豪放词题材广阔又善于用典,《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这两首词中,面对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与辛弃疾皆以孙权典故入词,“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苏轼渴望以武力报国的壮志豪情,辛弃疾借“________”发出了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在巴西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这两句诗以景化情,恢宏壮阔,正预示着中国和巴西广阔的合作前景。

7.名著阅读(6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8~11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

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

(选自《元史·许衡传》)

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道者多助 ..

B. 乡为身死而不受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C. 亦不睨视而去 去国怀乡 ..

D.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翻译:________

(2)帝欲相之,以疾辞。 翻译:________

10.【甲】文中乞人不食嗟来之食,是因为(1) ;【乙】文中许衡(2) ,是因为其心有主。(2分)

11.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梨树”。请依据【甲】【乙】两段文字和下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3分)

杨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荆州王密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金。密愧而出。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答: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海量》,完成第12~16题。(16分)

海 量 赵丽宏

①透明清洌的白酒,刚打开瓶盖,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浓烈馥郁的香气。那些有魔力的液体,在小小的酒杯里微微晃动,发出诱人的光彩。酒杯叮叮地碰过几下之后,饮者的嘴唇才小心翼翼地和酒杯接触。说是喝酒,其实只是几滴几滴慢慢地啜,酒似乎不是喝进肚里,而是化作又热烈又清凉、又芬芳又苦涩的气体,在叮叮碰杯声中悄悄流遍了全身。倘若有哪位豪迈之士,仰脖一口喝干杯中之物,便会赢得满桌的喝彩声:

②“海量!海量!”

③这种场面,经历得不少了。亲戚朋友聚到一起,少不了要喝一杯,每张酒桌上,也总会有一两个“海量”的角色,便平添许多热闹的气氛。不过,真正的“海量”,也实在难得遇到,能喝上八两烧酒的,似乎已了不起,而且还常常以酩酊大醉作为代价。每遇到这种场面,每听到人们喊出“海量”这个词儿,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人来,一个我所遇见的最能喝酒的人。

④那是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一个瘦瘦高高的老人,严肃的脸上一对极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密的胡须终年覆盖着嘴唇和下巴。这形象使我联想起古时的侠客武士。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一个研制耐火材料的工程师,有许多创造发明,在国内同行中也是权威........

人物。那时我还小,见到他有些惧怕,不仅因为他的形象,还因为他那种很神秘的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喝闷酒,紧锁着的眉峰中凝聚着无穷的幽怨。他喝酒有些怪,菜并不讲究,一碟花生米、几根萝卜干、几条煎鱼已经很不错。而酒总是上好的大曲,每次总是一瓶,用大碗斟,斟两次,酒瓶露了底。一瓶酒喝下肚,他脸不变色,情绪却有了一些变化,脸上有了笑容,口中还会半生不熟地哼几句京戏道白。

⑤时间长了我才知道,他是个极和善的人,而且特别喜欢孩子。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喝酒的时候,我爱坐在一边看着,一边问他许多问题。有我在,他便不再喝闷酒。他那些关于

2015大兴一模语文(三)
2015年中考一模大兴区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15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0分。每小题2分)

①概览天下沧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③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

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常。 .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

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

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

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忌掉筷等等。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

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就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犷(kuàng) 沧生 B. 追溯(sù) 源远流常 ....

C. 丧葬(sàng) 繁琐 D. 积淀(diàn) 彬彬有礼 .....

2.下面加点词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1 / 12

A.情有独钟 造化钟神秀 B.一帆风顺 直挂云帆济沧海 ....

C.吉祥之兆 瑞雪兆丰年 D.随心所欲 欲把西湖比西子 ....

3.下面对语段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对“三类进餐工具”进行逐一描述,突出“筷子”使用起来比考究

而繁琐的“刀、叉、匙”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有文化品位的进餐工

具。

B.“筷”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竹”,书写时先写“竹”再写“快”,而“快”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

“忄”,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忄”的笔顺是左点、右

点、竖,即。

C.民间讳俗,用“快”取代“箸”;又因“快”多为竹制,运用会意造字法,添上“竹”字头变成“筷”,“快”表声,“竹”表意;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在后边加“子”。由“箸”易名为“筷子”的

变化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

D.“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古人用以象征耿直无私的人格。其实中国人常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负载真情,象征人格。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就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清雅、坚韧和淡泊四种

品格。其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花被赋予的品格就是对“儒家”精神及理想人格的最好诠释。

4.“引号”除了表示直接引用之外,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突出强调、特殊含义、否定讽刺等。下面列举

的“引号”与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厨师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A.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B.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

C.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

D.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

5.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餐具,还是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 ...

A. 引领世界“大朴胜华”的文化潮流 B. 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C. 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需求 D. 彰显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二)填空(12分)

6.默写(自选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6..

(1)斯是陋室,_________。苔痕上阶绿,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曹操《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辛”的豪放词题材广阔又善于用典,《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这两首词中,面对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与辛弃疾皆以孙权典故入词,“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苏轼渴望以武力报

2 / 12

国的壮志豪情,辛弃疾借“________”发出了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在巴西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这两

句诗以景化情,恢宏壮阔,正预示着中国和巴西广阔的合作前景。

7.名著阅读(6分)

3 / 12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8~11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

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

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

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道者多助 ..

B. 乡为身死而不受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C. 亦不睨视而去 去国怀乡 ..

D.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翻译:________

(2)帝欲相之,以疾辞。 翻译:________

10.【甲】文中乞人不食嗟来之食,是因为(1) ;【乙】文中许衡(2) ,是因为其心有主。(2分)

11.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梨树”。请依据【甲】【乙】两段文字和下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

做。(3分)

杨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荆州王密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天知,神

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金。密愧而出。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答: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海量》,完成第12~16题。(16分)

4 / 12

海 量 赵丽宏

①透明清洌的白酒,刚打开瓶盖,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浓烈馥郁的香气。那些有魔力的液体,在小小的酒杯里微微晃动,发出诱人的光彩。酒杯叮叮地碰过几下之后,饮者的嘴唇才小心翼翼地和酒杯接触。说是喝酒,其实只是几滴几滴慢慢地啜,酒似乎不是喝进肚里,而是化作又热烈又清凉、又芬芳又苦涩的气体,在叮叮碰杯声中悄悄流遍了全身。倘若有哪位豪迈之士,仰脖一口喝干杯中之物,便会赢得满桌的喝彩声:

②“海量!海量!”

③这种场面,经历得不少了。亲戚朋友聚到一起,少不了要喝一杯,每张酒桌上,也总会有一两个“海量”的角色,便平添许多热闹的气氛。不过,真正的“海量”,也实在难得遇到,能喝上八两烧酒的,似乎已了不起,而且还常常以酩酊大醉作为代价。每遇到这种场面,每听到人们喊出“海量”这个词儿,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人来,一个我所遇见的最能喝酒的人。

④那是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一个瘦瘦高高的老人,严肃的脸上一对极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密的胡须终年覆盖着嘴唇和下巴。这形象使我联想起古时的侠客武士。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一个.............

研制耐火材料的工程师,有许多创造发明,在国内同行中也是权威人物。那时我还小,见到他有些惧怕,不仅因为他的形象,还因为他那种很神秘的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喝闷酒,紧锁着的眉峰中凝聚着无穷的幽怨。他喝酒有些怪,菜并不讲究,一碟花生米、几根萝卜干、几条煎鱼已经很不错。而酒总是上好的大曲,每次总是一瓶,用大碗斟,斟两次,酒瓶露了底。一瓶酒喝下肚,他脸不变色,情绪却有了一些变化,脸上有了笑容,口中还会半生不熟地哼几句京戏道白。

⑤时间长了我才知道,他是个极和善的人,而且特别喜欢孩子。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喝酒的时候,我爱坐在一边看着,一边问他许多问题。有我在,他便不再喝闷酒。他那些关于喝酒的故事是令人难忘的。 ⑥“你喝一斤烧酒就像没事儿一样。你难道喝不醉?”我问他。他笑了笑,说:“还没有喝醉过。小时候在乡下看见大人们用小酒盅喝烧酒,我想,男子汉,这样小里小气扭扭捏捏做啥。有一次,我一口气喝了三大碗烧酒,把村里人都吓蒙了。可我没啥感觉,同喝凉开水差不多。那年我刚刚十四岁。以后,我在家乡就出了名。许多号称‘海量’的喝酒好手都来找我,要和我较量较量。说起来好笑,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个个都是气势汹汹地来,烂醉如泥地去,而我总是脸还来不及红呢。”

⑦“那么,你最多能喝多少酒呢?”

⑧“我自己也不清楚。最多一次喝过四斤烧酒。那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外乡女财主带着一帮男女找上门来,要和我喝酒。那女人酒量确实不小,两斤烧酒喝下去,面色一点不变,只是不停地说话。三斤酒喝下去,她面孔发白了,话也少了,两只眼睛却红起来。那女人哪里肯服输,嘴巴还硬邦邦的:‘早着呢,才喝了三分呢!’再喝下半斤,她吃不住了。那女财主是被人抬着回去的,临走,算是讲了老实话:‘好小伙子,真海量。这一辈子,我还是头一次服输。’”

⑨他的那些带着传奇色彩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总是刨根究底地问:“这么说,你这一辈子还没有遇见过对手?”

⑩他手中的碗停在了半空中,沉吟了半晌才答道:“见过一条好汉,只是没能坐下来和他对酌。那是在

5 / 12

2015大兴一模语文(四)
2015高三语文大兴一模试题详解答案

【2015大兴一模语文】

大兴一模试题答案

一、

(一)

1、C

2、C “施耐庵”应为“罗贯中”

3、A B“因为他相信”属强加因果;C“那时的人们都有”错,原文陆抗喝羊

祜送来的药汁时手下劝谏他;D“演了一段学驴叫的小品”错,原文的意思是学

驴叫有小品的性质。

4、①深厚的艺术修养,②磊落坦荡的胸怀,③平等的思想交流与对话,④自由

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

5、“审美人格”的意义:①让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心灵宁静,有信仰;②有助于

提升民族的文化品格,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③抵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

化泛化,发现当下社会思潮中的问题。

(评分标准:举例恰当1分;答出上述任一点意义即可,1分;能结合例子

阐释意义2分)

(二)

6、B A“《废都》导引了当代小说创作的粗鄙化”错;C“让媒体退出市场机

制”与原文“不能只是寄望于市场机制”不符;D“并不是影响民族素质的下降”

错。

7、①庸俗的享乐主义盛行,人们的精神生活贫乏(抄原文“庸俗的享乐主义

盛行,人们都追求最不费力的东西,并被片刻的欲望所引导,人没有了精神的深

度、厚度和浓度”也算对)

②文学、影视、媒体为了利益迎合人们的粗鄙(抄原文“以粗鄙为卖点,

以利益为目标”也算对)

③媒体的传播效应放大并加速了“粗鄙化”(抄原文——媒体的传播效应放

大了“粗鄙”的影响面,甚至于使得“粗鄙”合理化,从而在社会舆论和思潮中

起到了特殊的导引作用;或“传媒业的粗鄙化,再次为社会粗鄙化加速”也算对)

(评分标准:每点给1分)

8 、①个人培养“审美人格”,提高审美趣味,抵抗庸俗的享乐主义。②文艺工

作者应注重艺术的教化和审美功能。③为媒体设置自我净化的激励机制(如答“媒

体应自律”“加强社会责任感”等都算对)。④政府要加强国学宣传,提高民族

文化的自尊与自信,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给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给4分)

二、

(一)

9、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

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桑弘羊之术【2015大兴一模语文】

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

10、A 暗,糊涂

11、B 阴,暗地里

12、C “颇为赞同”错【2015大兴一模语文】

13.①司马迁把秦国的强大归功于商鞅变法,而实际功劳应属于秦孝公;②司马

迁称赞桑弘羊“不加赋而上用足”,实际上桑弘羊是“设法侵夺民利”。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

14.①世主认为这些变法便于自己为政; ②世主不愿意受规谏和束缚;③世主忘

记了先主变法而亡国的惨烈事实; ④因为司马迁肯定了商鞅和桑弘羊的变法。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给1分)

(二)

15、B 此句的意思是: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对红荷的

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

16、C

17、①诗人用像冰粒一样的露水,悲泣的竹子,触动加深了心境的凄凉;(1分)

②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颠破流离,与妻子分离的悲凉;(1分)③客中苦酒,,

寒夜孤灯,表现出诗人孤独、失意之悲;(1分)④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

着,表现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但这也是诗人无可奈何,壮志未遂的幽愤。(2分)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

一体,读之撼动人心。(1分)

三、

18、A B栖qī,浅尝辄止;C破釜沉舟;D生灵涂炭

19、D

20、B “只具有游乐价值”错,此处描写仍是对“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的

解说。

21、体型庞大,寿命极长,历经磨难,躯体残缺,绿叶浓荫,生命力强(每处1

分,写出任意3点即给3分)

22、①留下许多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项羽对文化的贡献;②项羽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如果答“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也算对);③项羽为

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型和话题;④项羽成为中国人做人的价值体系中的偶

像;⑤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满足了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评分标准:每点1分)

23、①与题目和开头呼应(1分),②点出青桐古槐与项羽之间的内在联系(1

分)使文章结构完整;③卒章显志(或点明文章主旨)(1分),作者借凭吊这

两棵古树表达了对项羽的欣赏敬仰之情(2分);④揭示了游人把这两棵古树当

作项羽的象征加以礼敬,和作者评价“成为项羽故里的一脉魂”的原因(1分)。

24、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评分标准:每句1分,写错1字,该句不得分)

2015大兴一模语文(五)
2015大兴高三语文一模一模试题 精校稿

北京市大兴区高三统一练习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4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一)阅读材料一,完成1-5题。

【材料一】

审美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

人是否具有审美人格。什么是审美人格?它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审美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性,即人会更多地追求精神的满足与愉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脱物质欲望、功名利禄。注重审美人格的修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

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甲),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庭坚确切地道出了这首词的境界,它传达了苏轼精湛的艺术修养与雅洁超俗的情怀。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时代以其审美性的姿态高蹈独步,大家都会想

到魏晋时期。魏晋风度为什么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让人在追慕中对那个时代心向往之?这与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息息相关。《资治通鉴〃晋纪》记载:羊祜是西晋的领军统帅,陆抗是东吴的大将军,双方阵前交战时,羊祜对陆抗送来的美酒毫不怀疑地痛饮;陆抗生病时也向羊祜求药,并且不管手下人多次反对劝谏,也毫不猜忌地坦然服下羊祜送来的药汁。如果说嵇康、阮籍等是魏晋风度的领军式人物,那么羊祜、陆抗这种磊落坦荡的胸襟也足以在史册中留下千古美谈。不屈于俗流,保留一份风雅的心胸,王羲之也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听说来挑女婿,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反而获得了郗太尉的欣

赏,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 ”(乙)典故的来源。它启示我们,无

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豁达心胸,也许

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境界。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魏晋风流”与“盛唐之音”之所以

成为古典文学的两大奇葩,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两个时代思想交流与对话的繁盛。

《三国志〃文帝纪》有记载,身为魏国皇帝的曹丕,竟然会将自己写好的诗赋文

章寄给与敌对的吴国皇帝孙权,并且还顺带送给当时吴国的名臣张昭,这是何等

风雅的文化盛事!国家对立并不等于文化对抗,思想交流与对话能促进文学艺术

的发展繁荣。《世说新语〃伤逝》中也记载着曹丕的一则故事:作为“建安七子”

之一的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与其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的曹丕知道他的这

个嗜好,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驴叫来为王粲送行,这也是何等

快慰人心的风雅事!这则颇具小品演绎性质的故事确切地反映了身为一代帝王的

曹丕与文士们和谐平等的交往关系。曹植也有兄长曹丕的风范,喜欢结交文士,

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

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后世 (丙)的佳作。“盛唐之音”

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当时宽松的社会氛围下相对平等的思想交流与对话,这

里不得不提及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名句,这简短的一句诗浓缩地刻画了盛唐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与李白高绝千古

的艺术形象。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

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审美人格”的想象与建构,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士人的心性修养,

从而能够在喧嚣面前守候一份宁静,在流俗面前留住一份信仰。审美人格的建构,

在当下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多元文化互生的氛围中,倡导国学已经成

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国学的发展能够提升中华民族整

体的文化品格,建构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从形而下的层面来讲,国学的

提倡能够抵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泛化,发现当下社会思潮中的问题症结。“铁

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审美人格”的建构对这两个层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1、下列可替换文中甲处的熟语和填入乙、丙处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不食人间烟火 乘龙快婿 琅琅上口

B、超凡脱俗 东床快婿 琅琅上口

C、不食人间烟火 东床快婿 脍炙人口

D、超凡脱俗 乘龙快婿 脍炙人口

2、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资治通鉴》是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史,由北宋司马光组织编写。后人 将他与《史记》作者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B、《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记录魏晋风流的笔记小说,也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断代史,施耐庵受此影响创作 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D、“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与“三曹”的作品 都具有刚健悲凉的风格,文学史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

3、对文中意思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将苏轼的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于 一体,体现了苏轼的“审美人格”。

B、魏国皇帝曹丕把自己的著作送给敌方,是因为他相信思想交流与对话 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C、羊祜和陆抗即使在双方交战时期,也坦然地喝下对方送来的美酒或

药汁,说明那时的人们都有磊落坦荡的胸襟。

D、曹丕在王粲的丧礼上带领众人演了一段学驴叫的小品,可见他与王粲 有着超出君臣等级的和谐平等的关系。

4、建构“审美人格”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5、试举一例谈谈建构“审美人格”的意义。(4分)

(二)阅读材料二,完成第6-8题。

【材料二】

警惕文化粗鄙化

①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近日炮轰中国当代文学,称某些少年作家的小说粗鄙成风,往死里写脏、写丑,堪称世界文学之奇观。

②“市场为王”的时代,崇高也好,秀美也罢,有市场号召力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畅销书写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的《废都》开始,就是以粗鄙为卖点,以利益为目标。后来文坛越来越热衷于给读者端出原生态的脏、乱、丑。写作唯美的东西反倒被视为“矫情”,表现崇高、无私的精神被视为“虚伪”。中国当代文学的粗鄙化终于成为了曹文轩先生眼中的“世界奇观”!这些作家迎合人性的低劣和平庸欲求,而放弃文学的教化和审美功能的追求,实质是放弃对人性中更高贵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追求。

③不只当代文学充满粗鄙化。庸俗的享乐主义盛行,人们都追求最不费力的东西,并被片刻的欲望所引导,没有了精神的深度、厚度和浓度。于是影视剧只有“搞笑”、“滥情”和“审丑”才有市场。开放的网络世界也催生了一些粗鄙

低俗的网络语言,如“撕X”“屌丝”之类的流行语,传播到每一部手机、每一台电脑中,成为“网络书面语”。

④“粗鄙”虽然不是媒体的“发明创造”,可是媒体的传播效应,却放大了“粗鄙”的影响面,甚至使得“粗鄙”合理化,从而在社会舆论和思潮中起到了特殊的导引作用。媒体的“粗鄙”现象,首先表现为媒体的“标题党”,用语粗俗。如2013年6月28日,山东《聊城晚报》刊载题为《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的新闻报道。只有粗鄙的时代粗鄙的社会,才会产生粗鄙的传媒业,然后交互作用。传媒业的粗鄙化,再次为社会粗鄙化加速。媒体的“粗鄙”起因是由于市场竞争,而消除“粗鄙”却不能只是寄望于市场机制,当务之急是如何设臵有利于媒体自我净化的激励条件,让媒体不至于为了生存而游走在底线边缘。而面对粗鄙的网络语言的风行,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审美趣味,显然更为重要。

⑤作家冯骥才也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警惕中华文化的粗鄙化”。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且影响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因为文化的粗鄙化必将“给国民精神带来对自己文化的轻蔑、轻视和无知”。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6.下列对文意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的《废都》以粗鄙为卖点,以利益为目标,最终

导引了当作小说创作的粗鄙化。

B、当代一些文艺工作者创作“搞笑”“滥情”的作品,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会 降低人们的审美趣味。

C、为了遏制媒体的“粗鄙”,有必要让媒体退出市场机制,消除媒体的生存 之忧。

D、文化粗鄙化的最危险之处并不是影响民族素质的下降,而是会导致国民丧

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

7、结合全文分析“文化粗鄙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8、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抵抗当前的文化粗鄙化。(4分)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司马迁二大罪

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吾尝以.

为迁有大罪二。所谓大罪二,则论商鞅、桑弘羊①之功也。自汉以来,学者耻言

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则司马迁之罪也。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

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

使之。至于桑弘羊,斗筲②之才,穿窬③之智,无足言者,而迁称之,曰:“不加赋而上用足。”善乎!司马光之言也,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二子之术用于世者,灭国残民覆族亡躯者相踵也,而世主独甘心焉,何哉?乐其言之便己也。

夫尧、舜、禹,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桑弘羊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之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

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于寒食散,岂不幸哉!而吾独何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呕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

(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桑弘羊:西汉洛阳商人之子,深得汉武帝赏识,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②筲(shāo):盛饭或粮食的竹器。③窬(yǔ):门旁小洞。

9.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司马迁暗于大道 暗:阴暗 .

B、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 微:没有 .

C、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 见:被,受 .

D、庶几其成功 庶几:希望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天子赏赐给秦孝公祭祀用的肉,诸侯都来道贺

B、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

都明面上忌讳(提到)他们的名字,却阴险地运用他们的理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5大兴一模语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5大兴一模化学 2015大兴一模物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大兴一模语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大兴一模语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6541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