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6-09-26 13:09: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供大家学习参考。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点击查看禚洪庆 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 (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六. (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七. (2005年武汉市)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点击查看禚洪庆 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 (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六. (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七. (2005年武汉市)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 2005年济南市(课改区)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九. (2005年嘉兴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 ⑫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⑭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4分)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然审视殊无所见。 ⑫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2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 (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ãnɡ):充满。⑩徼(jiǎo):求。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躬操杵臼(弯腰) 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 视之虽如玄圭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 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

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23.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19. A 20. A B 21. C

22. 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23. 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201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5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1至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应许/里应外合 纤细/屡见不鲜 浩瀚/颔首低眉 ......

B.适当/锐不可当 剽悍/虚无缥缈 喑哑/黯然失色 ......

C.煞白/大煞风景 谀词/冻饿之虞 绯红/妄自菲薄 ......

D.行辈/本色当行 扶掖/笑靥如花 亵渎/浑身解数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滞碍 座落 明察秋毫 顶礼膜拜

B.提纲 媒介 险象迭生 寻人启示

C.诓骗 馈赠 重蹈覆辙 张皇失措

D.羁绊 掂量 风餐陆宿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1)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日下午,全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

(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左右的《蒙娜丽莎》,

(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

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

B.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

D.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临沂市旅游局获悉,临沂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6.文学常识或名著阅读填空。(4分)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除了喜剧《威

(2)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如(作者)的《荷花淀》就真实表现了冀北人民在白洋淀中的抗日生活。

(3)(他)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他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选段中。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诗经·秦风·蒹葭》)

(2),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4)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6)子曰:其恕乎!(《〈论语〉十则》)

(7;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8.扩展下面的句子,表达高兴欢快或苦闷伤感的心情,40字左右。(任选一种作答)(3分) .........

太阳发出光芒,鸟儿鸣叫。

9.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3分)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0题。(4分)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1)词的上阙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

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

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

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huì)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

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

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冻风时作 ( ) .

(2)高柳夹堤 ( ) .

(3)泉而茗者 (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①作则飞沙走石 ①若脱笼之鹄 ..

A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①红装而蹇者 ①夫能不以游堕事 ..

C.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2分)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

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垂青呢?

传统光源的困境

照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传统光源被称作“环境不友好”的光源。

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的“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以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

姗姗来迟的蓝光

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的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彩。

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光的发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的氮化镓无法去做发光二极管。

20世纪80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年,随着第一颗蓝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终于走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四)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点击查看禚洪庆 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 (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六. (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七. (2005年武汉市)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 2005年济南市(课改区)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九. (2005年嘉兴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 ⑫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⑭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4分)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然审视殊无所见。 ⑫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2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 (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五)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点击查看禚洪庆 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

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 (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六. (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七. (2005年武汉市)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

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 2005年济南市(课改区)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九. (2005年嘉兴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 ⑫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⑭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4分)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然审视殊无所见。 ⑫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2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 (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ãnɡ):充满。⑩徼(jiǎo):求。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躬操杵臼(弯腰) 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 视之虽如玄圭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 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

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23.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19. A 20. A B 21. C

22. 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23. 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十一. (2005年浙江省毕业生学业考试题

东坡画扇 (宋)何薳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踰:走出。⑨逋(bū):

相关热词搜索: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临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6557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