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2016-12-02 11:23: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共9篇)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根据近三年考试要点汇总(注:课本页码为上一版教材)专题一: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篇

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

根据近三年考试要点汇总(注:课本页码为上一版教材)

专题一:

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2、宗法制:P6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3、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征(07、08):P12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

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或诏、玺)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4P9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垂直管理。 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

元:行省制。P16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及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5、皇权相权之争: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唐朝 中央: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明朝 中央: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 设军机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处。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③军机大臣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6、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监察制度最早确立与发端。

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部,每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最早地方监察系统。中央由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机构。

唐元: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明:厂卫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科举制。

利:打破贵族政治、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弊: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特别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专题二:

1、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4个历史事件)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个历史事件):

1.鸦片战争及与《南京条约》: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时间:1840年至1842年。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文化(新思想开始萌发)受到影响,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制定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了东林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由日本挑起战端。

过程: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1894年,北洋舰队仓促应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甲午军魂)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冲去,全舰军官壮烈殉国。

海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躲进威海卫,“避战保船”。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中)。结果: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列强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甲午战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国库空虚,争先恐后想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开厂设矿,修建铁路,掀起瓜分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宰割同盟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③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京津等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该条约最大特点)。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英、俄)将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1898年兴起于山东。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在天津,义和团包围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义和团运到到达顶峰。局限性表现:扒铁路、毁电线。

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7、抗日战争: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7-1938、10防御阶段;1938、10-1945、8相持阶段;1945、8反攻阶段。 九一八事变:

1931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之后,日军向华东和东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①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①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①政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军事: 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③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特点:全民族抗战。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侵华罪行包含:武力侵略、细菌战、毒气战、惨案、扶植代理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

专题三:

1、太平天国运动: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6年进入军事全盛时期。1864年天京陷落,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洪秀全思想特征: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与农民的平均主义相结合。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核心内容)的《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目的)②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③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①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②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政治上:以法治国,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发展工商业,鼓励中外自由通商,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设立社会福利机构。(无民主宪政内容) 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 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同盟会成立后在广州发动的起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采用公历等。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由参议院制定的。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由权利),确立三权分立(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政权、参议院:立法权,弹劾总统权、法院:司法权)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负责)。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最大功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最深影响);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局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五四运动:背景:国际: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华,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国内: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深。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①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运动主力是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运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②结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意义: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大功绩在于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区别在于:领导者(前为资产阶级,后为无产阶级)。

5、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①中共一大:历史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等。时间: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了中共的诞生)。

②中共二大: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做了正确的分析,据此制定了当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2年召开,最高纲领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高潮: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①背景: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③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④失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②概况: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取得巨大成功.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租界。

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7、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属于十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南昌起义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三个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一条符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8、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③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9、遵义会议(1)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专题四: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经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①大会选举产生了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刘少奇等为副主席。③对国歌、国名、国旗、国徽进行充分讨论。④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相关规定。代行宪法职能。

2、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会的指导思想)。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决定拨乱反正和审查解决党内冤假错案。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④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4、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⑴一国就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⑵实践:香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⑶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实现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行对等谈判和第三次国共合作。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是在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

1990年,台港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二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确立:

(1)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职责:了解即可。

(3)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4)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1)背景:秦统一中国;吸取西周分封制弊端。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

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4.影响:

(1)积极:西周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西周的宗法制

1.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

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他们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因此由血缘关系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②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强化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分封制) 3.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商代:铜鼎和甲骨文)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 1、皇帝制度:

(1)皇帝称呼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

(3)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

分封制的最大不同)

(4)影响:

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5)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建立起从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到地方(郡县制)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标志着封建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三、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对秦的影响:

①政治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政治的巩固和政局的稳定。但是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②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④思想文化上: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如“焚书”、“坑儒”和“挟书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权与相权 1、西汉: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同进破格选用人才,设立“中朝”(“内朝”),对抗“外

朝”, “中朝”具有决策权。(拓展: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 2、唐代:三省六部制

(1)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 (2)作用:

①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加强了君权。 ②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3、宋朝: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 1、西汉郡国并行制

(1)目的:巩固汉初的统治.

(2)原因: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3)内容:西汉初年,刘邦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4)影响: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5)解决: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 2、元代行省制度

(1)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2)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 路、府、州、县。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4)意义

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1)世官制:①时间:先秦时期 ②范围: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属于贵族政治。 (2)察举制: ①时间:汉代

②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依据:品德和才学)

③评价:虽然相对世官制有进步,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①时间:魏晋南北朝。②含义: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定人才(依据:门第)。 (4)科举制:

①选拔人才方式:考试(依据:考试成绩)。

②过程:形成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

成。完善于唐朝。 ③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知识拓展】

1、 从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

(1)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史实:①汉武帝设立“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

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2)影响:加强君主专制,但皇帝政务繁多。 2、设内阁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创立:明成祖永乐帝设立内阁。

(3)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无决策权)

(4)评价:①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内阁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拓展: 1、【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5、作用: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消极:但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3、控制了思想文化,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⑴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内部危机严重(为列强入侵提供可能性)

1、鸦片战争

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地:割 香港岛 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其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商品输出)的条款为第③、④条。 ⑵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见表格) 3、甲午中日战争

(1)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防大。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目的(资本输出)的条款为:第④条。 4、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

①赔款: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两。 ②划定使馆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条约内容中的第③条。) 三、国门洞开的影响:使中国从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三元里抗英斗争

(1)概况:1841年5月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

(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

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二、、黄海海战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爆发时间:1894年9月 (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

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珪

(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

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起因: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概况:1895年5月,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痛击日军,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军民的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此后,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史实: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4)功绩:义和团战士英勇斗争,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侵华的罪行

1、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卢沟桥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战由此开始。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害。 2、违反国际法,进行细菌战、毒气战。(如七三一部队)

3、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建立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

的根本保证,使抗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⑴初期阶段:

①淞沪会战:1937年8-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⑵相持阶段: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捐躯、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抗日。 3.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1)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2、原因:

①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②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使敌后战场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 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

④中国的抗战得到了爱国华侨的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历史地位:(重点掌握)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新民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④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

(1)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组织。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

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初步

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

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军事全盛: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

了军事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失败。 二、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重点掌握)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

(1)内容:①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②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a、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

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b、客观上由于战乱的形势,也使《天朝田亩制度》缺乏实施的稳定环境。 2、《资政新篇》

⑴背景:1859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⑵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⑶内容: 主张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①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③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④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⑷评价: ①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局限性:a 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不切和中国实际,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b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失败的标志:1864年6月,天京陷落。 (2)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提出的纲领也不切合实际)(根

原)

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4)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第二节、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过程 1、酝酿:

(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成立:1905年兴中会等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报《民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核心),平均地权。意义: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爆发:武昌起义

⑴成功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⑵爆发:1911年10月10日发动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⑶影响: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成果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民国元年。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⑴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如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目的是为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⑵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⑶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三篇

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

(注:标注页码为教材页码)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P5

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②内容: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 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周武王以及周公两次大分封)

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2(父系血缘定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此为宗族观念,受宗法制影响而不同于宗法制)

3、皇帝制度:P9(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

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朕、诏、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只有皇帝一家仍具有宗法制之特 点)。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4、郡县制:P10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 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垂直管理。 ④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 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侯 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③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

5、行省制:P13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及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 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6、皇权相权之争:(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 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后为方便中书省与门下省联络沟通,两者常联署在政事堂办公,在尚书 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宋朝中央:①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主要指行政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其行政权;②设三司,分割宰 相的财权;③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兵权。(史称“二府三司”:二府为中书门下办公地点政事堂与枢密使 办公地点枢密院,三司即为负责财政的官职,注意区别明朝地方之“三司”) 明朝中央: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 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设军机处: 最初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处。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 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③军机大臣负 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7、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监察制度最早确立与发端。 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部,每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最早地方监察

系统。中央由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机构。

唐元: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明:厂卫制度。

8、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之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

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

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科举制。

利:打破贵族政治、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 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弊: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特别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请你自行整理中央集权发展演变的过程:以秦、汉、唐、宋、元、明几朝为线索)

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之路

1、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4 个历史事件)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个历史事件):

1.鸦片战争及与《南京条约》: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时 间:1840 年至 1842 年。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视角:中国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 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美国通过《望 厦条约》、法国通过《黄埔条约》攫取在华权益。)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文化(新思想开始萌发)受到 影响,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不满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发动第二次 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交集)

结果: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公使进京、十口通商、内地游历、舰船进江、赔偿白银)

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认天条、开天津、割九龙、增赔款)

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 制定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 年,朝鲜发生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 由日本挑起战端。 过程:海战:丰岛海战(标志开战)→黄海海战(又称大东沟海战)→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陆战:平壤战役(国外)→辽东战役(国内)

结果:1895 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 亿两白银

③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开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列强侵略方式从 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甲午战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国库空虚,争先恐后想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开厂设矿,修建铁 路,掀起瓜分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宰割同盟形成,妄图瓜分 中国。中国民间出现排外性质的义和团运动,并为朝廷保守派所利用。

过程及结果:1900 年至 1901 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 4.5 亿两,加利息共是 9.8 亿两,分 39 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 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③拆大 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京津等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列强在华驻兵 之开始,日本关东军、华北驻屯军在华驻军之依据)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该条约最大特点)。

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在天津, 义和团包围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义和团运到到达顶峰。局限性表现:扒铁路、毁电线。

1900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6.抗日战争: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7-1938.10 战略防御阶段;1938.10-1945.8 相持阶段;1945.8 以后 反攻阶段。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1935 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 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之后,日军向华东和东北两个方向发动攻 击,妄图 3 个月灭亡中国。 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 多万人被杀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①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1937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之标志)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 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③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期间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国共合作,保卫东方马德里。 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

采取全面抗战(即发动群众参与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 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 陕甘宁边区。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赴缅作战(国外战场):

①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给重庆国民政府补给之重要公路,失守之后,美军开辟驼峰 航线给重庆国民政府以物资补给);

②为了支援在缅盟友英军。 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特点: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 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侵华罪行包含:武力侵略、细菌战、毒气战、大屠杀、扶植代理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

专题三:近代中国求民主之路

1.太平天国运动:(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1851 年金田起义;1853 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6 年进入军事全盛时期,随即发生天京变乱(又称洪杨之乱)。1864 年天京陷落,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 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洪秀全思想特征: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与农民的平均主义相结合。

《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核心内容)的《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 想社会(目的)②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③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 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 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 年,①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②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 革。政治上:以法治国,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发展工商业,鼓励中外自由通商,准 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 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 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 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的重任。

2.辛亥革命 兴中会:1895 年,檀香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口号,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团体。 同盟会:1905 年,日本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 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黄花岗起义:1911 年 4 月同盟会成立后在广州发动的起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2 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 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 年为民国元年。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采用公历等。 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 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颁布的,由参议院制定的。(目的: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限 制袁世凯的权力野心)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由权 利),确立三权分立(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政权、参议院:立法权,弹劾总统权、法院:司法权)的政 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负责)。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 丰碑。

(袁世凯称帝是在 3 年之后:1915 年 12 月 12 日,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并称帝,遭举国反对,1916 年 3 月 23 日,宣布退位。)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四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②马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1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

2

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1)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1)丞相的职责: (2)根源:制度本身。

(3)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5)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6)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

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2)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1)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2)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3)世袭。 2、察举制:

(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2)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4)途径:征召、举荐等。

(5)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2)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3)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1)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2)依据:文学才能。 (3)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

3

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5)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7)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前言:由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秦汉到魏晋为早期,唐宋为中期,明清为晚期。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

废除原因:宰相的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其结果是皇权加强,巩固,皇帝独揽朝纲;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朝政,

这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创立:明成祖时期。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机构,且职责不明,虽参与决策,但始终没有决策权。

2、太监参政:导致明朝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君主专制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根本原因是强化皇权;直接原因是用兵西北。 (2)设立:清雍正时期。

(3)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效率高。(小、密、快。) (4)职能: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非决策机构),完全成为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5)评价: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封建君主专制衰落的表现。 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2)评价: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加集中。 3、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近代版图的奠定:

2、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1)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管理。 3、主要措施:

(1)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2)改土归流:

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 含义:改土知府为流动的官吏的政策。 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4、评价:(清的边疆政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源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严重阻

4

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知识拓展

1、理藩院的性质:既是一个宗教管理机构,又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2、土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世袭。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入侵(国门洞开) 1、背景(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清王朝的衰落。 2、途径:(1)武力威逼,发动战争。(2)本质意图:打开并占领市场。(3)方式: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过程:

(1)侵华史实: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

注意:每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市场;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寻找出路和市场;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行动。 (2)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内容:略。

影响: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4、影响:严重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 (1)侵犯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2)掠夺中国资财,毁灭中国文化遗产。

(3)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诸多主权完整。(4)经济上: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经济命

总之,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 (1)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地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开始:三国干涉还辽。【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3)概况: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等 (4)结果(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2、民族危机加深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①背景:美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 ②原因: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 ③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④影响: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3、影响:

(1)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一系列的反抗斗争。 (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知识拓展与补充

1、南京条约中破坏了哪些中国主权?

2、马关条约中哪条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利? 3、辛丑条约中哪条对中国的主权危害最大?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

(1)原因:英军入侵;清政府无能;中华民族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2)地位(意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抗外侮的爱国精神。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甲午战败,台湾被日本割占。

(2)主要的爱国人士:徐骧、丘逢甲,以及刘永福黑旗军等。 3、义和团反帝斗争

(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无法承担反帝重任。直接原因:山东人民反洋教斗争。 (2)结果:失败。

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左中堂收复新疆

(1)背景:西方列强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北和西南内地;俄、英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企图分裂中国。 (2)经过:通过反侵略斗争和谈判收回了新疆和伊犁地区。

(3)意义: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在此之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2、黄海海战中的爱国官兵斗争

(1)爱国官兵: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丁汝昌等。 (2)北洋水师覆亡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战略的失误等。 三、知识拓展和补充 1、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在实现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缺乏应变的思想意识。

2、近代反抗西方侵略的斗争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制度;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制度的先进和军事上的强大。 3、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源在于西方的侵略。

4、要辩证地看待西方的侵略:既要看到其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也同时要看到客观上对中国的进步作用。

2015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六篇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qiāng,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015水电站实习报告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七篇

第1篇:水电站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二、实习地点:合面狮水电站

三、实习要求:

1、不乱碰电站设备,保证电站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2、认真听取电站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电站的运行方式和供电方向;

3、参观了解电站坝堤;

四、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见习,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结合起来,让我们对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认识,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除此外,见习还是我们在大学期间一门意义重大的必修课,是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见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去电力部门尽快熟悉工作,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五、实习单位简介:

合面狮水电站位于贺江中游的贺州市信都镇水口村,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合面狮水电站建成于1976年,电站属坝后式电站,主要建筑物有宽缝重力坝或拦河大坝、坝后式厂房、升压站、船筏道及灌溉渠道。拦河大坝最大坝高54、5m,坝顶长198m,溢流段净宽81m,6个溢流孔,每个孔宽13、5m,水库总容量2、96亿立方米。合面狮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的睡了枢纽1989年至1996年,电站投入资金对整个枢纽进行更新改选,对4台机组进行挖潜增容,装机从4台单机容量是1、7万Kw增加到4台单机容量2万Kw,合面狮电站总装机8万Kw。

六、实习过程及内容:

2015年5月24日早晨,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贺州市桂东电力子公司——合面狮水电站。我们的车子一进入电站小区,就感到了一份浓浓的电气独有的气息。当车子开往坝堤的那一刻,不禁觉得有一种熟悉而又神秘之感。熟悉是因为我们是电气人,神秘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实际的东西。车子继续前行,经过一条蒙阴道,而蒙阴道旁边就是奔涌的贺江,闻到的是一股清凉的河水味,是水电站流出来的味道。车子停了,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坝底。

下车时,看到的是一些工作人员在修剪电站变电区的草坪,每个人都穿着工作服和安全帽。虽然不是道闸操作、检修操作,但是凡在现场环境下工作的,都必须按规章穿好工作服和戴上安全帽,这是一种原则,一种精神。同样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严谨、严谨,再严谨。

下车之后一位主任从电站监控室里走了出来,微笑这迎接我们。他分别带领我们参观了蓄水堤坝、微机模拟控制屏、水轮机室和带负荷拉闸室。

我们分批进入水轮机室,作为后一批进入的我,首先参观了堤坝建设。我们一步一步往坝顶爬,慢慢体验这坝堤的高度。在坝顶,看着堤坝两边水面的高度差有40多米,可见这能量是有多大啊!再看看溢流孔涌出水势,叹为观止啊!

前一批参观水轮机的同学出来了,我们随后入内。

一进大厅,迎面看到的是一座U形的微机模拟控制柜,模拟控制柜正面是微机模拟控制屏。控制屏展示的是电气接线图,分别有发电机、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和输电方向指引,屏幕上还显示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安全运行时间和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分合情况(红灯代表闭合,绿灯代表断开)。旁边还有一个电子钥匙,这把钥匙是用途是控制模拟屏的指令。主任跟我们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它们质之间的联系,这跟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是一样的。

接下来主任让我们每个人都戴上安全帽进入水轮机房。进入水轮机房门口时就感到了很大的震动,这是水轮机转动时发出的震动,可以想象这水能其实很大,总共有四台机子,每台装机容量是2万Kw。当我们看到水轮机时,感觉机子并不大,何来那么大的震动?经过主任的介绍之后我们了解到,是因为上下水位差很大,水轮机机轮与水冲撞时而引起震动。主任还向我们介绍,我们所看到的发电机与三峡发电站的发电机是一样的,主要的差别是装机容量和体形大小的区别。但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认识到,其实还有一些差别是它们的励磁和绝缘水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水轮机旁边是一组组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柜,它们负责监控整个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可靠运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每台水轮机里侧都会配有一台无功补偿的发电机,以提供系统的无功功率。我在不经意时发现了水轮机旁还有一个油罐室,里面全是油缸及输油管。这里的油是用来控制发电机及其它设备的温度的,以保证设备能处于合适的温度,避免影响系统出现事故。

主任带领我们下到水轮机下层,下面带负荷拉闸开关室。室内分隔安全线、防护栏、铁栅栏和电子锁一应俱全。电子锁是锁住拉闸开关的,避免误拉闸导致安全故障,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其实还有安全防护栏拦住了我们接近开关,而且拉闸开关还是用间接长臂式的开关手柄,进而更好地保护了设备和人身安全。这里提醒着我们每一个电气人都应该谨慎操作,规范操作。

参观了这些之后,我们的见习也接近了尾声,最后我们跟带队老师及带我们参观的主任跟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记录我们的首次见习。

七、实习建议: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增加见习次数,并且参观不一样的发电站和设备,拓宽我们视野及相关知识;加快校企联系,增加实习地点及岗位。

八、实习总结:

经过一天的见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气人员应该有的素质:认真、严谨、有极高的安全的意识。希望自己以后认真学习,提高能力,个人综合素质也要向上发展,尽管自己现在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和毕业工作后,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学、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第2篇:水电站实习报告

一、前言

生产实习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印证和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学生认识社会解决实际工程及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学习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根据学院安排,我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专业的同学于20xx年10月7日至10月12日在湖北宜昌,进行为期将近一周的实习。10月7号,我们登上了去宜昌实习的火车,老式的列车载着青春的我们,旅途的奔波与艰苦并没有怎么影响到我们快乐

的心情,当然,我们不是完全为了去玩,实习就真的要去学点东西,大家都在心里暗暗地捏了把劲,因为原来在学校学的都是课本上的纯理论,现在终于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生产中的知识了。

经过了十七多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在次日早上到了江滨城市——宜昌了。然后我们被安排到了一个传说中的大酒店——梦圆大酒店!

实习前,我们已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对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的一次系统等已有所了解。因此实习除一次系统外,主要以发电厂、变电站和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以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二次系统为主。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发电厂、变电站的参观,使学生在电厂认识实习的基础上,更好地熟悉水电厂运行维护工作。

二、安全教育

经过早上和中午的短暂休息,10月8号的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实习的内容。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的安全教育了。给我们讲课的是杨诗源工程师,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杨工,他为我们讲授了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杨工在讲课的课程中特别幽默,特别生动,课堂的气氛非常好,时不时引发出同学们的开怀大笑,虽然听起来很轻松,但是作为电力人,我们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发生事故后后果之严重性。

杨工给我们反复强调电力生产企业在安全上遵循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电力供应不能有任何差池,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事关重大。

2、1、人身安全

a)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b)进入生产现场必须与导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带电体),在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安全距离分别是:

额定电压等级(kV)安全距(m)

5005

2203

1101、5

351、0

10及以下(含发电机额定电压13、8kV)0、7

在事先不知设备的工作状态情况下,需将设备视为运用中的设备(全部带有电压、部分带有电压或一经操作即带有电压的设备);对机械旋转部位、运动部位也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所有水工建筑物的栏杆、护栏(包括临时设置的遮拦或围栏)严禁任何实习人员翻越、攀爬、骑坐,楼梯禁止上下;

d)在起重机作业区域严禁任何人站立与行走;

e)所有孔洞的盖板严禁任何人踩踏与行走;

f)遇有现场道路狭窄或湿滑、照明不充足等情况,应防止跌倒或摔伤;

g)在生产现场必须按照接待实习方带实习人员指引的路线行走,严禁任何实习人员擅自行动、乱跑乱窜;

h)参观大坝坝面,实习人员必须走人行道;

i)严禁实习人员在长江游泳。

要保证人身安全,就必须做到“三不伤害”,简而言之就是“三不伤害”:

1、不伤害自己(违反安全规程、规章、纪律、条例等行为就是自我伤害行为);

2、不伤害他人;

3、不被他人所伤害。

只有切实做到“三不伤害”,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2、2、电厂设备安全

要保证设备安全,实习人员必须做到:a)在生产现场,严禁任何人动任何设备;b)生产现场严禁吸烟、携带火种;c)任何人不得进入厂房或生产现场的“警戒区”;d)遇有检修试验或设备操作等情况,实习人员必须绕道而行;e)生产场所严禁照相、录音与录影;f)严禁实习人员将包、袋及照相、录影设备、器材等带入厂房内;g)禁止实习人员动用生产场所的电话机。

2、3、着装要求

对实习人员着装的要求:

a)、实习人员衣服不应有可能被运转的机器绞住的部分;b)、最好穿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c)、禁止穿长衣服和戴围巾;d)、实习人员进入现场禁止穿拖鞋、短裤、背心,女实习人员禁止穿裙子、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安全帽内。

杨工风趣地“总结”了以上的各种规章纪律,即“让做的必须做,不让做的不能做”。他幽默的话语让参与课程的同学都不由得会心一笑,也把这些制度规章铭记于心,这些原则必然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介绍

3、1、水电厂的概述

葛洲坝水电站是中国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兼顾兴利,防洪和通航功能。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大坝兴建时,将葛洲坝挖去,为了纪念这个小岛,所以大坝取名葛洲坝。

葛洲坝水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工程,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8千米处,它的成功实践,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行了实战准备。大坝顶全坝长2606、5米,大坝高程70米,最高点109、4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回水距离180KM。整个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发电站、泄水闸和三江的二、三号船闸、冲沙闸及其他挡水建筑物。二江电站装有7台水轮发电机组,一、二号机组容量为17万千瓦,其余5台机组容量为12、5万千瓦(后经实践计算,机组现运行于13、4万千瓦)。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开工,1981年1月3日大江开始截流。6月21日三江船闸正式通航,7月31日二江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包括大江电站、一号船闸、大江冲沙闸和混凝土挡水坝等。电站设计装机14台,机组容量12、5万千瓦。1988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完成,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41亿千瓦时。工程最大泄洪量11万亿立方米/秒,发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巨大综合效益。该工程从蓝图绘制,施工建造,到运行管理均由国人之所为,它的大部分主设备以及成千上万件辅助设备,均由"中国制造"。工程总造价48、48亿。

葛洲坝水力发电厂成立于1980年11月,2002年11月改制重组,与三峡电厂成为长江电力的下属企业。

3、2、水电厂的电气部分

3、2、1、葛洲坝大江电厂电气部分

大江电厂总装机14台,单台容量为12、5MW,机端出口电压为13、8kV。发电机与主变采用单元接线。经主变升压为500kV后,送至500kV开关站。

500kV开关站

500kV开关站接线方式:采用3/2接线——选择3/2接线方式,是基于开关站重要性考虑的。因为开关站进出线回数多,且均是重要电源与重要负荷,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母线穿越功率大(最大2820MVA),并通过葛洲坝500kV换流站与华东电网并网,既是葛洲坝电厂电力外送的咽喉,又是华中电网重要枢纽变电站。3/2接线可以保证供电的高可靠性。

500kV开关站布置型式:分相中型三列布置(户外式)。

开关站有关配置:开关站共6串,每串均作交叉配置(交叉配置:一串的2回线路中,一回是电源或进线,另一回是负荷或出线),交叉配置是3/2接线方式普遍的配置原则,作交叉配置时,3/2接线可靠性达到最高。因为这种配置在一条母线检修时另一条母线故障或2条母线同时故障时电源与系统仍然相连接,(在系统处于稳定条件下)仍能够正常工作。

3、2、2、葛洲坝二江电厂电气一次部分介绍

发电机参数:

型号TS1760/220-110

SF125-96/15600

额定功率170MW125MW

额定电压13、8kV13、8kV

额定电流8125A5980A

额定功率因数0、875(L)0、875(L)

定子接法5Y3Y

额定转子电压494V483V

额定转子电流2077A1653A

磁极对数5048

生产厂家东方电机厂哈尔滨电机厂

220kV开关站的接线方式为:双母线带旁路,旁路母线分段。

将旁路母线分段并在每个分段上各设置一台断路器的原因是母线上的进、出线回数多,且均是重要电源或重要线路,有可能出现有其中两台断路器需要同时检修而对应的进、出线不能停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旁路母线分段运行、旁路断路器分别代替所要检修的两台断路器工作,保证了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两台旁路断路器也不可能总是处于完好状态,也需要检修与维护,当其中一台检修另一台处于备用状态,这样可靠性比旁路母线不分段、仅设置一台旁路断路器高。

四、参观三峡大坝

4、1、三峡概况

三峡大坝的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大效益:

防洪效益:三峡水库的调蓄,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以往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

一遇;而遇到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时,三峡工程可以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发电效益:三峡工程还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通航效益:三峡工程还使长江宜昌至重庆航段的水位上升,因而显著改善了这一航段的通航条件,也改善了宜昌以下航道的枯水季节通航条件,提升了航道年通行容量,使得大型的货运通过长江水路来往川渝与沿海更加便捷划算。

三峡工程的一些工程参数如下:

大坝形式混凝土重力坝(直线坝)

厂房形式坝后式(全封闭)

大坝全长2309、47米

最大坝高183米(高坝)

坝顶高程185米

蓄水水位(枯水期)175米;(丰水期,预留防洪库容)145米

总库容393亿m3(对应175米水位)221、5亿m3(对应145米水位)

最大落差113米

单机容量70万kW

左岸装机容量70万kW×14=980万kW

右岸装机容量70万kW×12=840万kW

总装机容量1820万kW(26台机组)

设计年发电量847亿kWh

负荷分配华东720万kW;广东300万kW;华中800万kW

电价¥0、25/kWh

回水距离650公里(175米水位,至重庆)

4、2、参观三峡大坝及体会

参观三峡大坝,首先我们了解到三峡工程架设了五级升降船闸,并正在建设供三千吨级小船快速通过的升船机,使工程上下的航道得以通航。我们亲眼目睹了40米高的巨大船闸打开的过程,并为其壮观而惊叹。然后我们到了坝顶,坝前足足有一百多米的落差,下面的工作人员细如牛毛,坝后是一望无垠的湖面,终于领略了毛主席诗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象。遗憾的是没能参观水轮发电机室和电站控制中心处。

五、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从广州出发,坐了十七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湖北宜昌,然后坐大巴来到实习地宜昌的紫阳,这是我第一次出广东省,并且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实习,让我收获良多。

实习是大学里必不可少的一课,它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我们,让我们去校验自己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离实际太远,是否真正能派上用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得知自己的知识是否足够。曾经以为课堂上讲的东西只在考试时有用,在这次实习中发现错了。像3/2接线、母线分段、双母线带旁母、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单元接线等等的知识点,它们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如果你上课时没有认真学,那么你只能对着那架在高处的各种设备发呆,不得其解。俗话说得很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你努力挤进这个门槛后,才会得知其中的奥妙。

在杨工得带领下,我认识到了“关门打狗”和“守大门”的说法,这是我第一次听这种说话,这在书上是学不到的。葛洲坝220kv用的就是关门打狗的方式,避雷器接在母线侧,这种做法好处是经济,用在雷电不多的电压等级不高的变电站,它致命缺点就是避雷器动作后,母线跳闸,所在母线侧的负荷就受停电影响了。而500kv的开关站则用守大门方式,在母线入口处每相都要装设避雷器,虽然投资大了,但是可靠性高了,毕竟500kv上带着重要的负荷,也不会因避雷器跳闸造成大范围的停电。

这次实习还让我掂量到自己的水平,肚子里的知识还是太少了。在电力这个行业里,经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没有扎实的基础又何以有机会去得到经验呢?纵然让你去做一件事,不得要领也是徒然的。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又全面的人才。在这次参观中,所有的厂房都是无人值班的,实行的是全自动化的电厂,这个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想在社会上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好好努力,打造不可替代的素质!

实习除了有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一直以来,我们作为学生,只是一味地获取知识,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之又少。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得书定是不少,而行的路却真的太少了。现在我们不光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所见所闻更是稀少,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光要学好理论,更要找机会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学习,只有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我们未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第3篇:水电站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5年6月6日—2015年6月18日

实习地点:xxx水电站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习,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结合起来,让我们对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认识;并从实习中提高我们的交流团结协作能力,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除此外,实习还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特殊的学习,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必修课,给我们去电力部门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继续深造的同学一次实践的机会。

三、实习单位简介:

xxx电站是一座位于沱江流域的小水电站,它属于四川富益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而四川富益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发、输、配、供、用、建、管”于一体的集团型电力生产经营企业,曾荣获四川省“工业企业最佳效益500强”、自贡市“工业企业利税前十强”称号,保持省级银企合作“诚实守信单位”、自贡市“A级纳税信用等级”。

xxx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库区容量有4120亿立方米,为下游农业灌溉等提供了很多方便;电站内现有三台发电机组,每台机组的装机容量是6900KW,设计年发电量合计1、73万千瓦时,供电人口100万人,受益面积15万公顷。

四、实习内容:

当我来到黄泥滩时,心情特别激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进入水电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实习。

到站当天,受到电站领导和员工的热情接待。随后,由领导给我们讲了进入厂房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规定,由于我们是进行的电方面的操作,所以需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切实尊守安全操作规程,听从安排,长能确保人身、设备、仪器的安全,避免给个人和集体造成损失。当我们了解完这一切后,正式进入实习环节。

首先,我们的任务是参观电站设备等。先进入的是厂房,厂房又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各层楼板及其梁柱系统、吊车梁和构架、以及屋顶及围护墙等。其作用主要为承受设备重量、活荷重和风雪荷载等,并传递给卞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蜗壳、尾水管和尾水墩墙等结构。对于河床式厂房,下部结构中还包括进水口结构。其作用主要为承受水荷载的作用、构成厂房的基础,承受上部结构、发电支承结构,将荷载分布传给地基和防渗等。接着我们观看了发电机组和它的一些控制设备,那些控制设备都是记录有关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比如发电机运行时的温度,压力,输入输出的电流,电压等等。黄泥滩水电站是一个的中小型自动化水电站。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检查运行状态,所以这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每隔一定时间去抄表和检查,他们边工作的同时边给我们讲解有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解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从他们口中知道了那些励磁柜用途和原理,并且了解了很多的有关检查设备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观看了巨大的水轮机,共有三台,连接水轮机的是压力管道,压力管道是指从水库、前池或调压室向水轮机输送水量的管道。观看完厂房,我们坐船观看了库区以及船闸,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船闸的构造及用途等。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先听取了站内工程师们的讲座。讲座内容为发电站的历史、水电站的分类、水电站的优缺点、水电站的组成与水力发电的流程以及入厂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等。着重对以下内容作的具体的讲解:

(一)水电站基情况:水电站建设投资大,电站建成后运行成本较低,水能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水电站机组开停比较方便可以做为调峰的职能。小型水电站对环境无大的影响,发电效率很高,能源利用率可达到80%,调节库区水量。不足之处是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坝式水电站涉及库区围堰的淹没。电站按单机容量可分为大中小水电站。组成:挡水线路、泄水线路、排沙设施、发电引水系统、发电系统工程(主要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灯泡换流式机组(黄泥滩)、出口开关额定电压6300KV主变35KV、调速装置、励磁装置、冷却系统。水力发电工艺流程原理:水的势能通过流道推动水轮机的转动(水能-机械-能电能)转子随水轮机一起转动(制动装置由汽压、油压、水压操动)。主接线一次线路连接原则:运行可靠、检修方便、连接经济。

(二)电业安检作业规程:“安全生产、均匀合作”;电力作业安全适用于:发电、变电、配电农户和其安电气设备;安规: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大于250V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小于或等于250V;安全措施分类:全部停电、部分停电、不停电;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

剩下的日子,我们按照规定,进行了水机运行、中控运行、机械检修、电气检修等实际的操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水机运行

首先了解水轮发电机的铭牌:型号SF16—1613300、额定电流611A,额定容量6900kVA,额定电压6300V,额定功率因数0、9(滞后),额定频率50HZ,相数3,飞逸转数360r/min,额定励磁电流325A,额定励磁电压260V。再观看周围的控制设备,那些都是记录着有关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如发电机运行时的温度,压力,输入输出的电流,电压等等。

黄泥滩用是是贯流式水轮发电机,对于贯流式水轮发电机有如下技术要求:

1、发电机为卧式灯泡贯流式结构,与水轮机共用一根主轴、反向推力轴承与径向轴承共用同一油槽。正向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均没有高压油顶起装置。

2、发电机采用密闭强迫行循环空气冷却系统,设有了高效轴流同机和6个空气冷战却器。

3、定子、转子绕组均采用F级绝缘结构。

4、主引出线方位为+Y偏-X方向5度,中性引出线方位为+Y偏+X方向5度。

5、发电机没有纵、横联接阻尼绕组及一个接地碳刷装置。

6、测量发电机各部位温度,在定子槽内没有18个平面钢热电阻测量元件,在正反推力轴承、导轴承及各部位温度导轴承及空气冷却器处均埋没WZC-200型温度计并没有信号测温装置。

7、发电机采用机械制动装置,制动器采用气压复位,制动器工作气压0、7MPa,在30%~35%额定转速时连续制作,制动时间约2Min。

8、发电机各部分冷却器允许最大工作水压0、25MPa,试验压力为0、4MPa。

9、发机没有4个容量为2000W的中热器。

10、发电机采用可控硅谷自并激静止励磁系统。

11、发电机没有水雾灭火装置。

(二)中控运行

利用微机控制回路的接线原理,观察记录各运行数据,主要控制方式有利用控制装置和接线回路按指定的要求控制回路,断路器控制回路(电站和变电所重要元件)。

高压断路器有手动式(交流电源)、电磁式(直流电源)、弹簧式(交直流两用电源)。

利用信号回路观察一次回路的各种状态。

事故信号分为有自动复归信号、闪光母线信号、中央复归信号。

操作机构分为以下几种:1、手动操作机构(操作作手柄)结构简单,成本少,但不能自动重合闸。2、电磁操做机构应用广泛,对电源要求高,噪声振动大。红灯指示合闸状态,绿灯指示分闸状态(状态监视和回路监视)。3、弹簧操作机构,消耗功率不大、机械闭锁。

(三)机械检修

机械检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机2、电机维护3、水系统:技术供水泵、消防水泵、水池、排水泵4、油系统:压力油泵、高压减载油泵()、地位油泵、集油泵5、气系统:中、低压空气机6、起闭系统:尾水工作门、进口检修门、拦污栅、行车、电动葫芦等等。

空气冷却循环为:风机——转子——气隙——定子——空气冷器——风筒——风机。

接力器:油压动作、接力器动作、调节活塞。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磁极装配、转子支架、转子支配、磁极线圈、轴承装配、轴承下游盖、润滑油管装配、径向轴瓦、轴承座、轴承支架、通风系统、油泵装置。

(四)电气检修

进行电气检修先,首先观看电气配电柜注意事项(转换门开关前务必先断开空气断路器然后再转换刀开关)。

电气配电柜包括:风机油泵,母线联络闸主厂配电箱,报警装置逆变电源,AC/DC220V,励磁电流互感器柜,电调用互感器柜,测量用互感器柜,发电机出口开关柜,(JY/V2-10)6000V600A主变低压侧开关柜,电电机出口开关柜,测量,调用,励磁用互感器柜升缩器(控制水量)等。

(五)参观变电站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了意志变电站和安河变电站,观看了变电站的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实物接线,同时还观看了电气配电室,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变压器的保护装置以及接线方法,各个开关刀闸所控制的器件以及原理作用等。最后观看了中控室和它的自动控制装置以及各类仪器仪表。

五、实习总结

通过短暂的实习,让我受益非浅,以前觉得书本上很空洞的东西现在清楚明了了许多,我真正的感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内涵,自己亲身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永生难忘的。从小的方面来说,我身切体会到了做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做事之前,要周全考虑到各个方面,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的,更要有逻辑思维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事情,例如:在电站中和工作人员一块实习,必须认真负责,要记录好那些数据,并且要检查那些机组的运转是否正常,记录完一定数据还要分析,这些都是技术员必须认真做好的,因为分析数据可以早发现机组运行时的一些运行即将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好检修工作,不然的话,若机组一出现故障,那损失是相当巨大的。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以从未发生过重、特大安全事故,希望他们继续保持发扬这种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第4篇:水电站实习报告

引言:

20xx年三月,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动系组织学生赴隔河岩水电站进行毕业实习。此次实习共历时一周,内容丰富,包括专业学习,设备参观,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等多项活动。此报告主要通过实习经历讲述该水电站基本概况,水电站辅助设备(油气水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水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最后论述此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想。

一、隔河岩水电站基本概况

隔河岩水电站位于中国湖北长阳县长江支流的清江干流上,下距清江河口62km,距长阳县城9km,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51m。水库总库容34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18、7万kW。年发电量30、4亿kW?h。工程主要是发电,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水库留有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既可以削减清江下游洪峰,也可错开与长江洪峰的遭遇,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使用机会和推迟分

洪时间。1987年1月开工,1993年6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5年竣工。

上游电站进水口隔河岩水电站坝址处两岸山顶高程在500m左右,枯水期河面宽xx0~120m,河谷下部50~60m岸坡陡立,河谷上部右陡左缓,为不对称峡谷。大坝基础为寒武系石龙洞灰岩,岩层走向与河流近乎正交,倾向上游,倾角25°~30°、岩层总厚142~175m;两岸坝肩上部为平善坝组灰岩、页岩互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烈度7度。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430km2,多年平均流量403立方米/s,平均年径流量127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900立方米/s,最枯流量29立方米/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744kg/立方米,年输沙量1020万t。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22800立方米/s设计,相应库水位202、77m,按万年一遇洪水27800立方米/s校核,相应库水位204、59m,相应库容37、7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00m,相应库容34亿立方米。死水位160m,兴利库容22亿立方米。淹没耕地xx38hm2,移民26086人。

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接纳的第一条较大支流,全长423km,流域面积17000km2,基本上为山区。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平均年雨量约1400mm,平均流量440m3/s。开发清江,可获得丰富的电能,还可减轻长江防洪负担,改善鄂西南山区水运交通,对湖北省及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隔河岩电站辅助设备

水电站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轮机进水阀、油系统、气系统、技术供、排水系统构成。

水轮机的主阀:水轮机蜗壳前设置的阀门通称为“水轮机的进水阀”,或称“主阀”。其主要作用为①截断水流,检修机组,正常停机。②事故紧急截断水流,实行紧急停机。③减少停机后的漏水量,关闭进口主阀。

1、油系统

油系统:水电站各机组的用油由管路联成的一个油的互通、循环的网络,即为“油系统”,包括:油管、储油、油分析及用油设备。油的种类主要有透平油和绝缘油两种。

透平油的作用包括:

(1)润滑作用:透平油可在轴承间或滑动部分形成油膜,以润滑油的液体摩擦代替固体干摩擦,从而减少设备的发热与磨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散热作用:机组转动部件因摩擦所消耗的功转变为热量,会使油和设备的温度升高,润滑油在对流作用下,可将这部分热量传导给冷却水。

(3)液压操作:水电厂的调速系统、主阀以及油、气、水系统管路上的液压阀等,都需要用高压油来操作,透平油则可用作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

绝缘油的作用包括:

(1)绝缘作用:由于绝缘油的绝缘强度比空气大得多,用油作绝缘介质可提高电器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缩小设备的尺寸。

(2)散热作用:变压器的运行时,其线圈通过强大的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变压器内不断循环着的绝缘油可不断地将线圈内的热量吸收,并在循环过程中进行冷却,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消弧作用:当油开关切断电力负荷时,在动、静触头间产生温度很高的电弧。油开关内的绝缘油在电弧的作用下即产生大量的氢气体吹向电弧,将电弧快速冷却熄灭。

透平油和绝缘油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水电站都有两套独立的供油系统。隔河岩水电站每台机组轴承及油压装置总用油量为12、2m3、为设备供、排油及进行油处理,设置了透平油系统。

透平油罐室及油处理室布置在主厂房安I段▽87、1m高程。透平油罐室的总面积约126m2,分为两间,一间布置有两只10m3屋内式净油罐,另一间布置有两只10m3屋内式运行油罐和一只10m3的新油罐。净油罐和运行油罐的容量均按一台机组用油量的xx0%选择。选用1只10m3的新油罐用于接受新油,容积不够时与运行油罐配合使用。透平油罐室地下设有总容积为xx8m3的事故油池。位于两个油罐室之间的油处理室,面积约67m2,内设3台2CY—3、3/3、3—1型(Q=3、3m3/h,H=0、32MPa)齿轮油泵。齿轮油泵的容量按保证在4h内充满1台机组的用油设备选择。其中1台作为固定供油泵,通过横贯全厂的Dg100mm的供油干管向机组和油压装置输送净油。另2台油泵则通过Dg100mm的排油干管向运行油罐排油,还可在油处理室内作其他机动用。油处理室内海设有3台ZY—100型(Q=100L/min,H=0~0、3MPa)压力滤油机。该滤油机是按一台机组所有透平油完成两次过滤需8h配备的。为烘干滤纸,还设有专门的烘箱室,布置有2台烘箱。此外,为能方便地向各机组添油,设有1台0、5m3的移动式油车。以上设备除1台油泵,2台滤油机固接在油处理室的管道上外,其他设备都可灵活地移动使用。

在安I段上游侧▽100、1m进厂大门旁边,设有活接头及专用管路,用于接受新油,新油可从油槽车通过管路自流至新油罐。

为满足消防需要,油罐设有固定灭火喷雾头,油罐室、油处理室、烘箱室等采用防火隔墙,各有独立的防火门,并设有单独的排烟设施和防火通风窗,油罐室门口设有20cm高的挡油槛。

隔河岩水电站设有4台主变压器及1组电抗器(目前预留位置),1#、2#主变电压等级为220KV,每台用油量约73t,3#、4#主变电压等级为500KV,每台用油量约85t。4台主变均布置在▽100、1m高程上游副厂房主变层内。电抗器用油量约52、5t,布置在▽100、1m高程上游侧平台上。为给电气设备充、排油,进行油处理,设置了绝缘油系统。

绝缘油罐及油处理室布置在距主厂房安装场外约40m的空地上。油罐露天布置,占地面积为240m2,系统设有四只60m3的储油罐,两只为净油罐,两只为运行油罐。两种油罐容积均按一台最大变压器用油量的xx0%选择。油处理室面积为156m2,设有3台2CY—18/3、6—1型(Q=18m3/h,H=0、36MPa)齿轮油泵,可通过Dg100mm的供、排油干管在主厂房安I段上游侧对主变进行充油、排油。油泵的容量按能在6h内充满一台最大变压器的油选取。两台LY—100型(Q≥100L/min,H=0~0、3MPa)压力滤油机,1台ZJY—100型(Q=100~160L/min)真空净油机,1台GZJ—6BT型(Q=100L/min)高真空净油机,可对油罐的油进行过滤处理,也可对各变压设备进行现地油处理。所有油净化设备,考虑到重复滤油可同时进行,容量均按在24h内过滤完一台最大变压器的油量选取。以上设备,除2台油泵,1台压力滤油机固接在油处理室的管路上外,其他设备可灵活地移动使用。为便于设备添油,配有0、5m3移动式油车一台。油处理室内有烘箱室,设有2台烘箱用于烘干滤纸。

油罐区地下设有一个事故油池,容积为240m3、4台主变,每2台之间设一个事故油池,容积为215m3、当主变或电抗器起火,必要时可将变压器或电抗器本体的贮油排入事故油池,以减小火灾危害。但电抗器下贮油池的雨水不允许排入事故油池。

2、水系统水系统:水电站除主机外的用水管路联成的一个供水、排水的各自互通的网络,即为“水系统”,包括:供水、排水的管路设备等。

1)供水分类:自流、水泵、混合供水方式

①技术供水:主机正常、安全运行所需的用水②消防供水:厂房设备、变压器等③生活用水:

技术供水的主要作用是对运行设各进行冷却、润滑(如果采用橡胶轴瓦或尼龙轴瓦的水导轴承)与水压操作(如射流泵,高水头电站的主阀等)。

消防供水主要用于主厂房、发电机、油处理室及变压器等处的灭火。

2)排水:①厂房内设备渗漏水:②设备检修排水:③厂区生活排水

机组技术供水系统主要满足发电机上导轴承、空气冷却器、推力和下导联合轴承的冷却用水和水轮机导轴承冷却及主轴水封的用水。冷却水设计进水温度为27℃。制造厂对1#、2#机要求的总水量为443、7m3/h,3#、4#机要求的总水量720、9m3/h。

本电站机组工作水头范围为80、7~121、5m,水量利用率达92、3%,采用自流供水方式为主供水方式,从位于隔河岩电站厂房侧边坡▽130m平台的西寺坪一级电站尾水池取水,经一根φ600mm的钢管引水至厂房▽80m滤水器室,再由总管引支管分别供给四台机组冷却用水。由于本电站取消下游副厂房,技术供水室布置在上游副厂房内,机组段宽为24m,单机要求的水泵供水管路较长,为减小水力损失,提高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采用下游取水单机单元水泵加压供水方案为后备供水方式。由于泵房位于压力钢管的两侧▽75、04m高程处,布置上不便于将各机组的取水管连通,故每台机组设置2根Dg350mm下游取水管,分别从▽73、3m和▽74、2m两取水口取水,以防杂物堵塞。

每台机组设有2台离心式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1#、2#机水泵型号为为250s—39,Q=485m3/h,H=39m3#、4#机水泵型号为300s—58B,Q=685m3/h,H=43m。两台泵经并联后接有2台电动旋转式滤水器,1台工作,1台备用。两台滤水器可根据其堵塞情况自动切换。在滤水器出口干管上接有2组共4个电动操作切换阀,可满足机组供水的正反向运行,防止管路堵塞。主轴密封供水主要采用全厂公用清洁水源,水压0、6—0、7MPa。同时在滤水器后取水作为备用水源,通过主水源上的电接点压力表控制备用水源上的电磁阀,当主水源消失后,电磁阀动作可立即自动投入备用水源。

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供排水环管布置在机墩围墙内,机组空冷器、推力、上导、下导冷却支路进出水管装有水压、水温监测仪表,另外在空冷器、上导、推力支路还分别装有能双向示流的流量表(3#、4#机待定),这样可根据流量表读数通过各并联支路进出管上的阀门调节其实际流量和压力。

各并联冷却水支路内的冷却水通过冷却器热交换后在机墩外汇入Dg300mm的干管,并通过Dg350mm排水总管在高程▽77、6m处排至下游。

2根取水总管进口和1根排水总管出口均设有拦污栅,栅后设有吹扫气管,吹扫气管路接口设在▽100、1m调和尾水平台阀门坑内。

隔河岩水电站排水系统包括机组检修排水系统和厂房渗漏排水系统,两系统分开设置。

机组检修排水比较单元直接排水和廊道集中排水两种方式,由于廊道集中排水方式具有排水时间短,布置、维护、运行较方便,经济合理等优点,因此,机组检修排水采用廊道集中排水方式。排水廊道宽2、0m,高2、5m,底部高程▽55、2m,贯通全厂并引至安II段检修集水井,集水井平面尺寸为5、6m×3、6m,井底高程▽50、2m。

水泵类型的选择,比较了卧式离心泵与立式深井泵两类,由于立式深井泵没有防潮防淹的问题,优点非常明显,所以,检修排水泵选用立式深井泵。

排水泵生产率按排空1台机排水容各,同时排除1台机上、下游闸门漏水量、加上其他3台机尾水6个盘形排水阀漏水量计算,排水时宜取4~6h,且当选用两台泵时,每台泵的生产率应大于漏水量。排水泵扬程按1台机大修,3台机满发时的下游尾水位▽79、8m计算。1台机的排空容各约4100m3,上、下游闸门漏水量及6个盘形排水阀总漏水量共约800m3/h。按上述选型原则,比较了2台20J2000×2型深井泵和3台18J700×2深井泵方案,3台泵方案在布置上较困难,造价比2台泵方案略高,且每台泵的生产率700m3/h小于闸、阀门总漏水量800m3/h,故选用2台20J1000×2型深井泵(Q=1000m3/h,H=46m)方案,经两根Dg350mm排水管分别排至下游▽77、8m和▽78、6m高程。经计算,1台机检修排水,其全部排空时间约为3h。排闸门、阀门漏水只需1台泵断续工作。万一在万年一遇洪水时需进行事故检修,此时相应下游尾水位为▽100m,排空时间给需9h。

检修排水泵在排流道积水时,可手动可自动控制泵的启停。排闸门及盘形排水阀漏水时,排水泵处于自动工作状态,按整定水位自动投切。

厂房渗漏排水量,参照国内同类型电站实测资料分析后,按100m3/h计算。排水泵选立式深井泵。集水井平面尺寸4×3、6m,井底高程▽51、3m,其有效容各为75m3、按水泵连续工作20min选择其生产率,按4台机满发时的下游水位▽80、2m计算水泵扬程。经比较2台350JC/K340—14×3型深井泵(1台工作,1台备用)和3台12J160×4型深井泵(2台工作,1台备用)方案,两方案均满足设计要求,但3台方案布置间距很小,水泵运行工况差。故选用了2台350KC/k340—14×3型深井泵(Q=340m3/h,H=42m)方案,经两根Dg250mm排水管分别排至下游▽77、8和▽78、6高程。工作泵为断续工作,排水时间为17min,停泵时间为45min,万年一遇洪水时由于下游水位高,工作泵排水时间需28min。

渗漏排水泵按自动操作方式设计,由液位信号器根据集水井的水位变化来控制水泵的启停及报警。

检修排水泵和渗漏排水泵均布置在安II段▽80、0高程的排水泵房内。检修集水井设有楼梯,直达排水廊道,排水廊道另一端设有安全出口直达尾水平台。为防止厂房被淹,检修集水井所有孔口均设密封盖密封。

由于排水廊道中水流速度较小,泥沙浆在排水廊道和集水井中深淀淤积,为排除这部分沉积泥沙,选用1台100NG46(Q=100~190m3/h,H=49~42m)型泥浆泵,需要时安置在▽54、0(或55、3)m平台上进行清淤,并配有压缩空气和清洁水冲扫,以利于泥沙排出。清淤工作一般宜安排在非汛期进行。

3、气系统

水电站各设备用气的管路联成的一个供气的网络,即为“气系统”,包括:供气的管路及设备等。供气部位:高压气(25-40kg/cm)、低压气(7kg/cm)①调速控制用气;稳定调速系统油压用气。②主轴密封用气;③刹车制动用气;④风动工具用气,吹扫用气;⑤调相充气压水;⑥配电装置供气:

清江隔河岩电站压缩空气系统分厂内高压气系统和厂内低压气系统两部分。供气对象为厂内调速器及油压装置,机组制动、检修密封以及工业用气等主要用户。机组不作调相运行。高压配电装置采用SF6全封闭组合电器,不要求供压缩空气。1、2号机组及1~4号机调速器及油压装置均由加拿大工厂负责供货,3、4号机由哈尔滨电机厂负责供货。本电站的高、低压空压机位于主厂房安Ⅱ段▽80、0m高程处,中间用隔墙隔开,总面积约24m×12m。

1)厂内低压气系统

供气对象为机组制动用气、检修密封用气和工业用气。压力等级为0、8MPa。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及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将制动用气与工业用气联合设置,按两台机组同时制动和一台机组检修的用气量来选择空压机。正常情况下,每台机组每次机械制动操作所需压缩空气量为0、24m3(制动闸活塞行程容积)。机械制动前后贮气罐内允许压力降为0、12MPa,按贮气罐恢复气压时间为10min来计算机组制动空压机的生产率。工业用气主要作为吹扫、清污、除锈和机组检修用的风动工具的气源,按同时使用4台风砂轮计算,每台风砂轮的耗气量为1、7m3/min。经计算,厂内低压气系统选用3L—10/8水冷型空压机两台,1台工作,1台备用。对气系统的监控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为确保制动用气,专设V=3m3、P=0、8MPa制动贮气罐两个,并配置专用管道。从制动贮气罐出口引Dg40mm供气干管纵贯全厂,经此干管引出Dg25mm的支管至每台机组制动柜。机组检修密封用气耗气量很小,也从制动供气干管上引取。另设有V=1、5m3、P=0、8MPa贮气罐一个,供工业用气之用,设一根Dg65mm工业供气干管纵贯全厂。从该干管上引支管为安Ⅰ、安Ⅱ、水轮机层、排水廊道、渗漏集水井、水轮机机坑▽76、80m高程廊道、尾水管锥管进人门▽69、28m高程廊道提供气源。

1、2号发电机电气制动开关的操作气源,由型号为W-0、35/1、6的两台国产空压机来实现。其压力为1、4MPa至1、6MPa,空压机布置在主机段▽80、0m高程上游副厂房内。3、4号机电气制动开关操作方式为电动机传动。

为满足机组尾水闸门、进水口工作闸门的检修和其它用户临时供气要求,设有一台YV—3/8型移动式空压机。

2)厂内高压气系统

主要供给调速器油压装置用气。压力油罐总容积为4、0m3,要求气压P=6、27MPa(64kgf/cm2)。为保证用气质量,降低压缩空气的相对湿度,采用P=6、9Mpa的空压机,将空气加压至6、9MPa后送贮气罐,供压力油罐使用。经计算,选用3S50-10型空压机两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贮气罐两个,V=1m3,设计压力P=10、5MPa。全厂设一根6、3MPa的供气干管(Dg32mm),然后从该干管引支管供给每台机组的压力油罐。

高、低压空压机的启动和停机均能实现自动控制,高、低压空压机及贮气罐均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过高、过低信号装置。

二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1、主计算机

配置2台COMPAQASDS10服务器作为主机,用于管理电厂运行,报表打印以及高级应用功能。两台工作站采用主机一热备用机的工作方式,当工作主机故障时,热备用机可自动升为主机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配置2台COMPAQXP1000工作站作为操作员工作站,运行人员可完成实时的监视与控制。

配置2台COMPAQPW500au工作站作为通讯处理机,一台负责与厂外计算机系统的通讯,另一台负责与厂区其它计算机系统的通讯。

配置1台HP微机作为电话语音报警计算机,提供在厂区的电话语音报警,并支持语音查询报警。

配置1台HP微机作为历史数据库工作站,用于历史数据的记录、管理等。配置1套GPS卫星时钟系统,用于监控系统的时钟同步。配置两台打印设备。用于生产管理报表打印和记录打印等。

2、操作控制台

三个操作台中,1、2号控制台给操作运行人员使用,第3个操作台用于开发和培训。

3、模拟盘及驱动器

模拟盘为国内设备,拟采用拼块结构。由于操作台屏幕显示功能很强,四台CRT显示器保证了很高的可靠性,模拟盘上的返回信号则可大量简化,设计上考虑保留主要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测量信息供运行人员进行宏观监视。设备状态信号包括机组状态指示,进出线断路器和隔离开关、6KV厂用进线及母联开关的状态指示。测量信号包括发电机和线路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母线电压及频率;系统时钟。上述信息的模拟结线布置在模拟盘中部,模拟盘其余部分将考虑布置其他梯级水电站电气模拟图,布置图见14C55-M503、

模拟盘上状态指示采用24VDC等级发光二极管灯组,测量表采用4-20mA直流电流表,频率表除4-20Ma模拟信号外,还设有数字表显示,其数字表输入可从PT供给信号。

模拟盘的数字和模拟信息将由计算机系统的专用驱动器提供。

4、通信控制单元

根据中南电力设计院所提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接入系统设计要求及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的电规规(1991)15号文审查意见,隔河岩电厂计算机系统使用两路速率为1200bps通道分别与华中网调和湖北省调传送远动信息,考虑到水电站投产时尚不能满足向调度端发送远动信息,在水电站装设一台μ4F远动终端。

本系统的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一个通信控制单元即前置处理机FEP设有四路全双工异步通信通道,两路一发两收到华中网调和湖北省调,另两路备用,另一个通信控制单元LTU与μ4F远动终端连接。

本计算机系统向网调传送信息采用问答式规约,这一项软件开发工作由国内承担,同时华中网调应将一台OM-DC模件接入其计算机系统以实现系统时钟同步校准。

5、不间断电源

主控级设备由两组不间断电源供电,每一组电源的输入由厂用380V三相交流电源和xx0V直流电源供电,每组不间断电源设备包括输入开关、负荷开关、滤波器、隔离二极管和变换器。不间断电源输出为单相220V、50HZ交流。

正常情况下两组不间断电源分担全部负荷,当一组不间断电源故障时,则全部负荷由另一组不间断电源承担,负荷切换手动完成。

(三)两地控制级

1、机组现地控制单元

每台机组设一现地控制单元,其包括数据采集、顺控、电量测量、非电量测量和后备手动五个部分。

数据采集和顺控两部分各由一个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组成,详见14C55-G001、

为了提高可靠性,事故停机、电度累计和部分轴温度在机组两个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中进行冗余处理,时不时利用顺控子系统对轴承温度进行采集和处理,这样可以充分保障子系统的实时性。

为了保证控制的安全可靠,对水机保护考虑了后备结线。其由轴承温度报警和转速过高报警点构成,它的控制输出不经过机组的微处理器子系统,仅同微处理器子系统的相应输出接点并联。后备保护结线详见14C55-G005、

后备手动控制部分是利用手动按钮和开关同自动部分输出接点并联,信号指示灯同自动部分输入接点并联,同时利用布置在近旁的电调盘、励磁盘可以实现机组的开、停、并网和负荷调整单步控制。

每台机设有单独的手动同期、自动准同期和无压检查装置、同期检查闭锁装置。机组控制自动部分和手动部分均可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并网控制。同期系统图详见14C55-G004、

为了加强现地控制功能及同期能力,可以在现地独立完成手动同期和自动化同期的操作,并在现地控制盘上设有单元模拟接线。

机组控制处理器子系统设有远方/现地切换开关。开关在远方位置时主控级进行远方控制;开关在现地位置时,主控级不能进行远方控制,在单元控制室可利用便携式人机接口设备实现现地监控及诊断,此时远方仍可以进行监视和诊断。

在后备控制盘上设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进行操作电源切换,开关在自动位置时则正电源接入自动部分输出继电器接点回路,开关处在手动位置时则正电源只接入手动控制按钮或开关回路。对某一种控制方式,只有对应的一种控制输出。

机组电量测量配置详见图14C55-P005、

2、开关站现地控制单元

开关站现地控制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断路器及隔离开关控制,电气测量几个部分。

数据采集和控制分别由两个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构成,线路电度累加在两个子系统中同时处理,以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对于500KV母线和线路设有现地手动操作,可以进行倒闸操作和并网操作。两回线路开关和母联开关为同期点,同期方式有自动准同期和手动准同期两种。

对控制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设有远方/现地切换开关,另外还设有现地手动/自动切换开关,这两个切换开关的作用类似于机组部分所述。

220KV线路和500KV线路测量变送器表计和手动操作开关布置在保护室的现地控制盘上。

3、公用设备现地控制单元

公用设备现地控制单元包括厂用电控制子系统和厂内排水及空压机控制子系统。

(1)厂用电控制单元由一套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构成,实现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功能,对于简单备用电源自动切换保留常规自动装置外,对于复杂的自动切换,如3-4段切换,则采用计算机控制。考虑信号通道的连接方便,将进水闸门和上下游水位信号划入厂用电控制单元中。

(2)厂内排水及空压机控制单元由一套微处理器模件子系统和常规控制柜构成。

①低压气系统的控制和监视

低压气系统(0、8Mpa)由三台低压空压机、两个贮气罐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三台低压空压机的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两台备用。对气系统的监控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自动监控采用LCU7控制,手动、自动相互切换,当LCU7退出运行时,切换到手动控制方式。对故障采用PLC监控。

②高压气系统的控制和监视

高压气系统由两台高压空压机(6、9Mpa)、两个10、5Mpa贮气罐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两台高压空压机的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工作管道压力为6、27Mpa。对气系统的监控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自动监控采用PLC控制,手动、自动相互切换,当PLC退出运行时,切换到手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在高压空压机机旁盘上操作,PLC则装在低压空压机机旁盘内。对故障采用PLC监控。

③渗漏排水系统

厂房渗漏排水系统由两台排水泵等设备组成,启动频繁,约每45分钟启动一次,排水时间约为每45分钟启动一次,排水时间约为17分钟,电动机采用Y/Δ接线启动方式运行。对该系统的监控有手动、自动两种方式。自动监控采用PLC控制,手动、自动相互切换,当计算机退出运行时,切换到手动控制方式,手动操作在泵旁控制台上操作。

三、水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1、系统继电保护

隔河岩电站接入电网,采用500KV和220KV两级电压,其主结线为两台机(1#、2#机)接入220KV,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单元制结线,分别向长阳变输电;两台机(3#、4#机)接入500KV双母线,一回线路为隔河岩电波至葛洲坝换流站,另一线路备用。据此,隔侧高压线路保护配置按照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的电规规(1991)15号文,“关于发送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接入系统二次部分修改与补充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进行配置。

1)隔侧220KV线路保护

目前设计中,配置PJC-2型调频距离重合闸屏、WXH-xx型多CPU微机保护屏共二块。同时考虑至发电机、变压器保护动作而220KV断路器拒动时,通过远方信号跳闸装置使线路对侧断路器跳闸。为此应在该220KV线路两侧配置远方跳闸装置屏,隔侧选用带监控系统的PYT-1型远动跳闸屏一块,为隔侧两回220KV线路共用。由于微机保护在系统故障时已能通过打印机打印出多种信息,例如故障类型、短路点距离、故障时刻(年、月、日、时、分、秒)各元件的动作情况和时间顺序以及故障前后一段时间的各相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值(相当于故障录波),故目前考虑220KV线路不再设置专用故障录波屏。

2)隔侧550KV线路保护

对隔河岩—换流站的500KV线路保护配置如下:第一套主保护兼后备保护:RAZFE型高频距离保护;第二套主保护兼后备保护:LZ-96型高频距离保护;另有RAEPA型接地继电器作为独立的后备保护,对主保护高频通道、远方跳闸通道、系统自动安全装置通道均采用双通道方式,本侧线路断路器拒动时,通过保护屏内的远方跳闸继电器同PLC接口、以双通道串联(与门)方式跳对侧断路器,两侧均采用相同方式。自动重合闸按断路器配置,为RAAAM型1相/3相、同期/无压检定重合闸。

3)220KV、500KV断路器失灵保护

按断路器配置ABB公司RAICA型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每块屏设置3套断路器失灵保护,6个高压断路器共设置2块断路器失灵保护屏。另外,500KV母联断路器失灵保护功能已由母线保护装置完成。

4)500KV双母线保护

配置ABB公司RADSS型高速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其故障检测时间1-3毫秒,跳闸出口时间8-13毫秒,其高度可靠性已为国内外运行所证实。对每回线路设置一个跳闸单元(TU),其跳闸回路已考虑了断路器保护接点接入。

5)500KV线路故障探测器

选用ABB公司RANZA型故障探测器,它装于保护屏内由RAZFE保护装置启动。它能正确地测量线路故障距离,故障点距离计算是由故障探测器内部的微处理机来承担。故障前与故障时的电流电压值都储存在故障探测器内的记忆元件中,在线路断路器跳闸以后进行计算,故障点的距离以百分数型式显示于显示器上。当线路跳闸时,可打印出故障前和故障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和相角。

6)500KV系统故障录波屏

选用美国DFR16/32型故障录波屏一块,其容量为:16个模拟量,32个开关量,模拟量考虑出线A、B、C三相电压、零序电压,开关量由保护跳闸接点启动。

2、发电机保护

采用集成电路保护,具体配置如下:

1)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于停机及灭磁。

2)定子接地保护:由基波零序电压和三次谐波电压合起来构成100%定子接地保护、保护动作后延时动作于停机及灭磁。为可靠起见,另配一套90%定子接地保护。3)失磁保护:保护延时动作于解列及灭磁。4)匝间保护:拟采用反映负序功率增量的新原理保护方式,保护动作后瞬时作用于停机及灭磁。5)负序过流:保护分两部分,定时限动作于信号,反时限动作于解列。6)过电压保护:保护延时动作于解列及灭磁。7)过负荷保护:作为发电机异常运行保护、延时动作于信号,反时限动作于解列。8)励磁回路保护:国外励磁屏上已配备转子一点接地及转子过负荷。

3、升压变压器保护

对于电气量的保护均采用集成电路的保护装置。

1)变压器差动:保护瞬时动作于停机及灭磁。

2)瓦斯保护:重瓦斯动作于停机及灭磁,轻瓦斯发信号。

3)主变温度:变压器温度达到100℃时发信号,达到120℃时动作于停机及灭磁。

4)冷却器全停:经一定延时后动作于解列。

5)主变零序电流保护:作为变压器高压绕组和母线的后备保护,延时动作于解列及灭磁。

6)过激磁保护:由两部分构成,定时限动作于信号,反时限动作于解列及灭磁。

7)主变压力释放:动作于发信。此外,根据双重化的原则,还配有发变组差动和阻抗保护作为发变组的第二套主、后备保护,分别动作于停机、灭磁和解列灭磁。

8)非全相运行保护:经一定时延后动作于解列。

4、厂用变保护

电流速断:装于A、C两相,动作于停机及灭磁。

电流速断:装于A、C两相,第一时限动作于跳厂用变低压侧断路器,第二时限动作于解列及灭磁。

四、实习收获

本次实习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周,但收获还是不少。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对水电站环境和基本设备运行有了更好的了解。

1、亲身感受水电站工作环境。优美的环境,寂静的生活,对水电站工作人员来说,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需要一定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电站运行专业技能,而且熟悉水电站工作人员的生活面貌。

2、自动化运行。水电站都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保护系统,自动化程度基本可以达到“无人”值班。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结合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水电站的辅助设备(油、气、水系统),学的时候感觉十分陌生,但一到水电站见到处处可见的油、气、水系统时,一切都感觉十分熟悉起来。

3、结合自身,设定发展目标。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并结合自身特点,发展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在于水电站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工作基本素养的形成。老师教导我们,应该从技术路线做起,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才能在水电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4、水电发展前景良好。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在我们这个能源大国,积极发展水电才能有效提高绿色GDP。虽然现在处于枯水季节,隔河岩水电站通过调整水库容量,依然可以保持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为当地提供优质水源做出的重要的贡献。

实习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也是对自己所学程度的检验。此次实习,检验出了众多的不足,譬如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工作素养欠缺等问题。我想,实习是结束了,但我们对水电知识的学习远没有结束。过不了几个月,我们就要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那时,更需要我们摆正学习的心态,从实处做起,牢固的把握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前进方向,早日做一名合格的水电站技术工程师。

第5篇:水电站实习报告

做为水利水电工程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五天的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水工建筑物有基本认识。通过实习让我们对水工建筑物的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很大的了解。同时对电站的工作模式,关中地带的灌溉系统及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从四月四号开始我们先后参观了韦水倒虹、冯家山水库、王家崖水库、宝鸡峡渠首、钓鱼台双曲拱坝、石头河水库、魏家堡引水工程、汤峪渡槽及电站、漆水河渡槽、郑国渠、黑河金盆水库等水利工程。

实习目的

对于实习,对于大三的我们还是有点陌生。但是本学期,学院把实习安排在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实习是大学里必不可少的一课,它提供一个机会给我们,让我们去校验自己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离实际太远,是否真正能派上用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得知自己的知识是否足够。通过简单的实习,让学生向技术人员学习相应的单位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并熟悉本专业的现代化技术和组织现场管理方法。为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本专业培养专业人才,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前景,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习内容

第一部分专题报告总结

12月12日下午、13日:入厂安全教育、厂纪教育,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总体概况介绍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船闸为单级船闸,一、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两座电站共装有21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大江电站装机14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二江电站装机7台(17万千瓦2台、12、5万千瓦5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7亿千瓦时。电能用分别用500千伏和200千伏外输。

二江泄洪闸是葛洲坝工程的主要泄洪排沙建筑物,共有27孔,最大泄洪量83900立方米/秒,采用开敞式平底闸,闸室净宽12米,高24米,设上、下两扇闸门,尺寸均为1212米,上扇为平板门,下扇为弧形门,闸下消能防冲设一级平底消力池,长18米。大江冲沙闸为开敞式平底闸,共9孔,每孔净宽12米,采用弧形钢闸门,尺寸为12x19、5米,最大排泄量20000立方米/秒。三江冲沙闸共有6孔采用弧形钢闸门,最大泄量10500立方米/秒。如果您是汛期到此,那么您将观赏到:泄洪闸前,洪波涌起,惊涛拍岸。巨大的水头冲天而起,溅起的水沫形成漫天水雾,即使您立于百米之外,也会感到水气拂面,沾衣欲湿;如遇朗朗晴天,水雾反射的阳光,在泄洪闸前形成一道彩虹,直插江中,极为壮观。

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国和亚洲之最。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号称"天下第一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下水船过闸的情况恰好相反。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外形结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通航标准(三江航道):

设计船队:

近期最大船队为"三驳一顶",即一艘2000马力拖轮顶推三艘1500、1000吨船梭型船队,三峡枢纽建成后最大船队为"四驳一顶",即一艘4000马力拖轮推四艘3000吨驳船的船队。

通航流量:

三江正常通航航流量:45000m3/s;

三江近期最大通航流量:60000m3/s;

大江最大通航流量:200003/s;

通航水位:

上游:▽660、5米

下游:最高水位:▽61米

最高通航水位:▽54、5米

最低通航水位:▽39米

12月13日上午:葛洲坝电气一次部分介绍(二江电厂)

220kV开关站的接线方式为:

双母线带旁路,旁路母线分段——这是二江电厂220kV开关站接线方式的一个特点。将旁路母线分段并在每个分段上各设置一台断路器的原因是母线上的进、出线回数多,且均是重要电源或重要线路,有可能出现有其中两台断路器需要同时检修而对应的进、出线不能停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旁路母线分段运行、旁路断路器分别代替所要检修的两台断路器工作,保证了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两台旁路断路器也不可能总是处于完好状态,也需要检修与维护,当其中一台检修例一台处于备用状态,这样可靠性比旁路母线不分段、仅设置一台旁路断路器高。

关站的主要配置:

出线8回:1-8E(其中7E备用);

进线7回:1-7FB(FB:发电机-变压器组);

大江、二江开关站联络变压器联络线:2回;

断路器:19台;

母线:圆形管状空心铝合金硬母线,主母线分别设置电压互感器(CVT)及避雷器(ZnO)一组。

开关站布置型式:

分相中型单列布置(户外式)。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连接方式:

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厂用6kV系统与发电机组的配接方式:

采用分支接线方式(仅3-6F有此分支)。分支接线是机组与主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或扩大单元接线方式下获得厂用电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有厂用分支的情况下,为保证对厂用分支供电可靠性,必须作到:1)发电机出口母线上设置隔离开关;2)隔离开关安装位置应正确。为提高对厂用分支供电的可靠性,在3F-6F出口母线上加装了出口断路器。这样当机组故障时出口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主变压器高压断路器不再分闸,不会出现机组故障对应6kV分段短时停电情况。

厂用6kV系统的接线方式:

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二江电厂厂用6kV母线共4段,各段编号分别为3、4、5、6,与各自供电变压器(公用变压器)所连接的发电机编号对应。

厂用电有关配置:

对发电厂来讲,厂用电就是"生命线",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可靠性。但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可靠性不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普遍采用的配置原则是:

1、电源配置原则:各分段的电源必须相互独立,且获得电源方向不得单一。

2、负荷配置原则:同名负荷的双回路或多回路须连接于母线不同分段上。

3、段间配置原则:分段与分段间应具备相互备用功能或设置专门备用段。

12月14日下午:参观二江电厂,220kv开关站,泄洪设施

12月13日下午:葛洲坝一次部分介绍(大江电厂)

500kV开关站接线方式:

采用3/2接线——选择3/2接线方式,是基于开关站重要性考虑的。因为开关站进出线回数多,且均是重要电源与重要负荷,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母线穿越功率大(最大2820MVA),并通过葛洲坝500kV换流站与华东电网并网,既是葛洲坝电厂电力外送的咽喉,又是华中电网重要枢纽变电站。3/2接线可以保证供电的高可靠性。

500kV开关站布置型式:

相中型三列布置(户外式)。

开关站有关配置:

开关站共6串,每串均作交叉配置(交叉配置:一串的2回线路中,一回是电源或进线,另一回是负荷或出线),交叉配置是3/2接线方式普遍的配置原则,作交叉配置时,3/2接线可靠性达到最高。因为这种配置在一条母线检修时另一条母线故障或2条母线同时故障时电源与系统仍然相连接,(在系统处于稳定条件下)仍能够正常工作。

1-6串的出线分别是:葛凤线、葛双1回、葛双2回、葛岗线、葛换2回、葛换1回。其中葛凤线、葛双2回、葛岗线首端分别装设并联电抗器(DK)。

1-6串的进线分别是:8B与10B并联引线、12B与14B并联引线、16B与18B并联引线、20B引线(上述各变压器共连接大江电厂14台发电机组)。例外两条进线是二江电厂220kV开关站与大江电厂500kV开关站两台联络变压器(251B、252B)的高压侧引出线。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

扩大单元接线方式——由于主变压器连接2台发电机,且1-3串进线由二台主变压器并联,所以在发电机出口母线上设置了断路器。这样当一台发电机故障时,仅切除故障发电机,本串上其他发电机仍能正常工作,最大限度保证了对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厂用6kV系统接线方式:单母线分段方式。

12月15日上午:葛洲坝电厂继电保护介绍

继电保护的对象:电力元件、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的任务:

1、故障跳闸;

2、异常时发信号。

继电保护的要求:

1、可靠性;

2、选择性;

3、快速性;

4、灵敏性。

厂房的保护:

1、机组保护:纵差保护、不对称保护、失磁保护、转子过流保护、负序过流保护;

2、主变压器保护:重瓦斯保护、轻瓦斯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过电流保护等。

12月15日上午:葛洲坝电厂励磁装置介绍

励磁系统分类(按有无旋转磁场分):

旋转磁场励磁;

静止磁场励磁:二极管整流励磁、可控硅整流励磁、二极管可控硅混合整流励磁。

励磁系统任务:

1、机端电压控制;

2、无功功率的分配;

3、保证系统稳定性。

电厂主励为交流侧串联,有自并励、自复励方式;电厂备励有3~4台,为二极管整流、他励方式。

励磁调节器(2套):

远方控制:恒机端电压调节、恒励磁电流调节、恒无功调节;

限制功能:1)强励限制;2)功率柜停风或部分功率柜故障时,降低励磁;3)过无功限制;4)欠励限制;5)V/F限制。

1月5日上午:参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第二部分、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能动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工作对象、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责任感,实习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团队精神。通过几天时间对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了解学习,我对这些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课堂学习和上坝实践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本学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另一方面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使我们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同时,开拓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2015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八篇

第1篇:高一生物必修一记忆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0、05g/mL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苷酸(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RNA核糖核苷酸(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

被动运输简单

扩散高→低××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高→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低→高√√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

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A-P~P~P

(A:腺嘌呤核苷;T:3;P: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最多)

叶绿素b(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三节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C6H12O6酶2丙酮酸+H(少)+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H2O酶CO2+H+能量(少)线粒体

③H+O2酶H2O+能量(大量)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丙酮酸酶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不同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二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2015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案
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九篇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案

高三级历史备课组

一、以三个指导思想为依据

1.依据复习要求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依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进行了第二年,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要掌握基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把握历史规律。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要以“人文性”为主。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要创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15年8月上旬-9月下旬(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15年9月下旬-11月上旬(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15年11月中-12月下旬(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15年元月-2015年3月中旬(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同时,结合学校周考练进行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15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15年5月 三轮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和要求

1.复习时间

(1)时间安排:2015年8月2日-2015年3月中旬。(如上)

2. 详细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考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五环节——周考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培,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四川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7604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