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分香蕉评课稿

分香蕉评课稿

2016-01-10 17:51: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分香蕉评课稿篇一:分香蕉说课稿 《分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分香蕉评课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分香蕉评课稿篇一: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云南省新平县新化乡小学:高 滔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2、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总的教学思路可归为六个字:

引——探——讨——归——巩——拓

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境里引入新课。

探:通过小组活动探索新知,

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除法的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归:小组活动后全班进行集体交流归纳总结

巩:出示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拓:利用开放式的习题让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提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结合“分香蕉”的情境,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精心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是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和发现除法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给学生创造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多观察。除法算式的抽象概括,让学生观察图片、寻找信息来加深理解。除法算式的提出与抽象,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表示的意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说。我认为,课堂上学生的说,比“做”更有意义。“说”是大脑思维内容的具体再现,学生能既清楚又有条理的解题步骤地说除法算式的意义,对应的平均分的过程说出来,才说明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操作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猴妈妈要把12根香蕉分给它的两个孩子,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分一分的情境,符合学生帮助别人的心理,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小组里分一分。

2、说一说:

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

抽象除法算式: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课件出示:12÷2=6(根)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指名读、学生带读)

分别提问: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多次平均分的操作经验,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用小棒摆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有了正确的答案后,由教师出示相应的除法算式,是考虑到第一次出现除法算式,由教师出示规范的写法,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对于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学生对具体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与抽象除法算式的联系的理解,也就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有了现实的依托。只有解释清楚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才算是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所以应该重点让学生解释表达。)

4、想一想

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后同桌互相说。你会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板书:12÷3=4(根) 分别提问:1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自由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环节中,由教师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给了学生解释理解的空间,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解决类似平均分问题的模型,接着继续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并让学生尝试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说一说它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次平均分之后就让学生尝试写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对模型进一步的建立与巩固。)

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接着出示准备的除法算式卡片让同学们说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并说说这一算式表示什么?

5、议一议:把12根小棒,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 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小组合作——轻轻说——用除法算式表示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平均分用相应的除法算式表示这个模型的更进一步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有无声的操作,有有声的语言,有动笔的练习,可以说,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平均分的具体操作与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了很充分的联接,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会比较扎实到位。)

(三)教学效果测评(设计意图: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随堂测评,查缺补漏)

(四)拓展练习: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用到平均分,同学们来说一说。(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让同学及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反馈,系统输理知识点,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四、说练习

师:你们帮猴妈妈解决了烦恼,森林里的其它小动物也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帮忙,你们愿意吗?

1、试一试。按要求分一分再列式(课件出示内容)。

2、练一练。(课件出示“填一填”、“看图列式”等题。)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围绕重、难点,巩固新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反思

分香蕉评课稿篇二: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一 教材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下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了平均分的意义。“分香蕉”是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从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能表述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表述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二 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此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情景引入---探索新知---交流理解----归纳巩固---拓展提升 情景引入:在于激发兴趣。

探索新知:主要通过小组活动探索新知。

交流理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理解除法的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归纳巩固: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巩固新知识。

拓展提升:教学中充分利用开放式的习题让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提升

在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三点。

1.图式演示,从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我结合“分香蕉”的情境,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精心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结合一体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用一体机演示12根香蕉的平均分法,不仅操作性强,而且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上板展示自

我能力的表现欲。

2.板书示范,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中,我随着学生回答依次板书算式,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一体机展示图片,图文并茂,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除法算式的意义,突破了知识难点。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寻找信息来抽象出除法算式,进而理解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这个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清楚有条理的叙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把算式对应的平均分的过程说出来,才说明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和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 学习方法

根据小学孩子天性中好奇、好探究、好分享的特性,在教学中我从操作演示---合作探究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操作演示: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进行平均分,动手动脑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合作探究:多种分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他人经验,进而反思与提升,学会思考。

四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分一分

师: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用小棒来代替香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一分吧。

(2)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分法?

(3)议一议

师:还有没有其他分法?

(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一体机演示12根香蕉的平均分法,不仅操作性强,而且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上板展示自我能力的表现欲。)

(二)学习新知,理解掌握

(1)认识

师:12根香蕉不管怎样分,每份都同样多,这种平均的分法可以用一种运算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法

(依次展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读法,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理解

师:你能说一说12*2=6(根)中每个数的意义吗?

9教师配合一体机演示,学生根据图示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运用

师:现在,你们能把刚才这些不同的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在一体机板书算式,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一体机展示图片,图文并茂,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除法算式的意义,突破了知识难点。)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4个内容

1.列式,进行知识辨析。一体机展示图片,通过12*3=4(根)和12*4=3(份)两道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平均分的过程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填空,巩固新知。填空练习中再次让学生巩固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3. 看图列式,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

4. 拓展深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解决过程,我注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同时在一体机交互展示,即展示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又加深了知识理解。

四 总结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个环节让同学及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反馈,系统输理知识点,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分香蕉评课稿篇三: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知识目标: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 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流程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 ★ ★ ★ ★ ★ ★ ★ ★ ★ 15÷3=( ) ★ ★ ★ ★ ★ ★ ★ ★ ★ ★ ★ ★ ★ ★ ★ 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评课稿篇四:分香蕉说课稿

《分香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平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 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 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飞行表演”—— 有余数的除法。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师导语:

《西游记》大家看过吗?

《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一些水果来到花果山给小猴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带回来了什么水果。(出示:分香蕉图一)

带回12根香蕉准备分给猴子吃,(出示2只猴子)

要分给这2只猴子吃,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帮帮猴子分香蕉。(板书课题:分香蕉)。

你们说怎样分才是公平呢?

生:要“平均分”才公平,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什么叫做“平均分”?

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探索新知

1、分香蕉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下面请你们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想想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a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b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汇报一下。(请生到讲台上来演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你们分得的结果小猴子很满意,可是你们可知道这个猴子分香蕉的问题还可用算式来表示呢。就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A、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板书:12÷2=6(根)

B、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读呢?

“12÷2”读作:12除以2。(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C、在这个算式里,12,2 和6各代表什么呢?请学生对照算式与猴子纷纷香蕉的画面,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算式中的12表示有12根香蕉;

2表示有2只猴子;

6表示每只猴子分得6根香蕉。

(3)变式练习

师:如果来了3只猴子,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根香蕉?(教师增加1只猴子)

怎样用算式表示: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根?

生:12÷3=4(根)

师:说一说算式里的12、3和4分别表示什么?

生:„„

师:如果再增加1只猴子,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根香蕉?(教师再增加1只猴子)怎样用算式表示: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根?

生:12÷4=3(根)

师:说一说算式里的12、4和3分别表示什么?

生:„„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分香蕉活动二: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出示情境图

师:孙悟空看着小猴子看到想吃香蕉的样子,还想考考小猴子。如果答对了小猴子就能吃上香蕉。

题目是: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出示分香蕉图二)

(2) 分一分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助小猴子分一分。

(3) 汇报交流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一下你分得过程:边演示边说 师:这道题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2÷4 = 3(个)(教师板书)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里的12、4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有一共有12根香蕉,4表示每个盘子放4根香

分香蕉评课稿篇五:分香蕉说课稿

金龙寺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稿 说课人:欧阳淑芳 说课时间:2011年 10月20日

分香蕉评课稿篇六:分香蕉说课稿3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说课稿

一、根据学情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平均分,并会对一些较大数目(48、50)等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表内除法。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二、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算式的简洁性,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和难点:用除法算式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香蕉纸片、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根据我师教学特点,结合我校教学模式,我在本节课中的教

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适时点拨,敢于放手,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习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 分钟左右)

谈话导入,播放小猴子Boots过生日片段,用它喜欢吃的香蕉来招待他的客人,引出课题。让学生们猜猜看小猴子Boots是怎样分才公平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20 分钟左右)

1、小组合作,分一分(摆出自己的猜想)

A、分香蕉活动。学生分,教师在教室巡视。

B、小组代表汇报演示

①、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整语言对分的结果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突破除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2、认识除法算式

谈话导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1、通过各种方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读法、写法。

精讲内容

①、除号、被除数和除数

②、除法算式读写法,板书:12÷2读作:12除以2。让学生自己读,领读。如若学生读法出现问题,可由学生纠错。

3、引导学生观察“12÷2=6(根)”和“12÷6=2(份)” 还有“12÷6=2(根)”有什么相同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其它分法,说说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本环节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可以只让学生说说就行。

5、课中操(1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依据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拍手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形象展示平均分。】

(四)、巩固运用( 分钟左右)

1、课件出示两只小猴子带来的巧克力蛋糕,每个蛋糕上插5根蜡烛根据情境图填空,列除法算式。( 分钟左右)

把( )根蜡烛,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根。

列式:

÷(根) 2、分糖果,编数学问题。( 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在变化中深化,同时为吸引孩子注意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这一环节特设计神秘礼物来奖励学生。】

五、说板书设计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

贴图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贴图 12 ÷ 2 = 6(根)

┇ ┇ ┇ ┇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12 ÷ 2 读作:12除以2

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2份。 12 ÷ 6 = 2(份)

贴图 贴图

分香蕉评课稿篇七:分香蕉说课

《分香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平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 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 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师导语:

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带回12根香蕉准备分给猴子吃,(出示2只猴子)

要分给这2只猴子吃,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帮帮猴子分香蕉。(板书课题:分香蕉)。

你们说怎样分才是公平呢?

生:要“平均分”才公平,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什么叫做“平均分”?

生:„„

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探索新知

1、分香蕉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下面请你们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想想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a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b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汇报一下。(请生到讲台上来演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你们分得的结果小猴子很满意,可是你们可知道这个猴子分香蕉的问题还可用算式来表示呢。就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3)变式练习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分香蕉活动二: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出示情境图

师:孙悟空看着小猴子看到想吃香蕉的样子,还想考考小猴子。如果答对了小猴子就能吃上香蕉。

题目是: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出示分香蕉图二)

(2) 分一分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助小猴子分一分。

(3) 汇报交流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一下你分得过程:边演示边说

师:这道题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2÷4 = 3(个)(教师板书)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里的12、4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有一共有12根香蕉,4表示每个盘子放4根香蕉,3表示要3个盘子。

师:刚才我们大家知道了这个算式的读法,那么算式里的12、4和3又叫什么呢?

师: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多次操作探索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区分不同分法的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二)、体验感悟(练习题)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大家把书翻到38面,看38面下面的试一试。

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师生评议。

2、填空

(1) 算式6÷3=2 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 算式8÷4=2 算式 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三、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师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面练习二的第1、2题。

分香蕉评课稿篇八: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评课稿

评课人:徐颖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知识与能力:注重了基础知识(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方法)的传授;基本能力(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以教者的引导(学生看、学生想、学生算、学生判断)为主线,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去观察、去发现、去概括,缺少学生在新知学习时的自主尝试和探究、合作与交流、主动发现与建构知识。情感与态度:教者试图结合书上画面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但未击中核心,将计算置于生活实际之外,未能有效地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数学,学好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本堂课的教学程序来看:

一、复习部分第一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为新知的学习起到了铺垫过渡作用。第二题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让学生回忆退位减法的具体过程。本环节建议:第一题练习完后再次建构知识,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第二题练习完后,应鼓励学生拓宽渠道,追求简单方法,以免借一和个位数相加再减出现差错,为后面计算的简便方法提供经验。

二、新授部分:提问引导学生看图描述场面的壮观,但要揭示核心,渗透思想教育。收集数学信息应让学生描述中国()票、巴黎()票。信息收集后应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自主尝试性练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建构知识。

三、练习。层次性强:基本练习→深化练习(判断)。针对性强、题量适中,有效促进了对基本知识(竖式算法)的巩固。建议练习中应注重强化提问,以便更加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外题型还可丰富一些。如:文字题、应用

题。将计算置于生活中才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总之,本堂课展露了教者较为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较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好,是一堂成功的数学教研课。建议今后的课堂教学能尽量体现新课改理念。能尽量体现新课改理念。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评课稿

评课人:郑舟兴

在这次课前操练学习中,我校数学科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听了刘芳老师上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来看,总体感觉是授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很强。在这里,我就对刘芳老师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一

课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深钻教材,精心设计,突破了重、难点。

万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为学习亿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对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感到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领会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时,连续退位减难度很大。授课教师为了减缓难度,使孩子能较容易地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学生已有知识做为铺垫,趣味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不够减,再向百位借()。”这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理解“退()作“()”,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值得借鉴。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在算法和算理的探索中,让孩子们采用图片(我们一起走进云南、昆明的美景中遇到的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

本节课在理解算理和算法时,设计了估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去估计结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感受并总结出多种算法。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估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算法,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归纳、板书或演示,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

三、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一节纯计算课,纯计算课的教学往往是很枯燥乏味的。如何将纯计算课的教学上得有声有色,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积极参与呢?这是一个广大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情境创

设方面,执教教师花了一定的心思,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这节课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落实了知识点的训练;教师的教态亲切、大方,语言儿童化,亲和力强等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刘芳老师用到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思维方法,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探究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探究出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真实、有效,不管在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下,都可学可用,在纯计算课的教学方法上作出了示范,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学习、借鉴。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

“10的加减法”评课稿

 评课人:郑舟兴

本堂课落实三维目标的情况:借助旧知(10的分成)的复习,引导学生对点子图的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表达、计算能力。教者通过直观图形、语言的引导,激励、调控手段的组织,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直观形象→抽象的数学符号);教者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励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华老师选择了以直

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出示一组动物图片。学生帮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我适时板演小动物图片,使其一一对应。对已有知识( )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学生先是根据猴子和大象的分法列式,从上面的两加两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经历了上面的分发过程,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所以适时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一定能够辨别出、分是最公正的分法。由此强调和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

数学虽然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思想的渗透却是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适时进行的,此处老师询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尽量公平,懂得谦让。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短,为此课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儿歌,即复习巩固了新知识,也锻炼孩子们的手口协调能力。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灵活多样。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孙老师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游戏练习、深入巩固。出示水果卡片,并创设情境。小猴子一次只能买十个水果,可以有几种买法?

想到方案的孩子到板前去摘果子卡片,指名说一说他的方案对不对,例如:小猴子可以买( )个菠萝和( )个苹果,你认为符合猴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在审视别人方案的同时也做到了知识内省。

分香蕉评课稿篇九:比大小评课稿

《比大小》评课稿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意义,会用词语(。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记忆这3个符号,并能正确使用。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训练孩子们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陈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个人素养很高,在课的把握上非常到位,目标设计十分清晰,教学思路明确,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很具有亲和力。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

1、课堂一开始,陈老师让学生齐读“课前准备歌”,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并通过欢快的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形式非常的好。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大闹天宫”引出猴子分水果而入题,老师提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搜集信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设分桃子、分香蕉、分梨有趣的故事情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了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抽象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得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3、学生对口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顺口溜方便学生对这些符号的记忆。利用这些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化解了记忆中的难点。

对于一位新老师,我作为一个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还要提出以下的建议:1、老师在明确每一个要求时语言必须明确。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学生听明白再去行动。2、多使用表扬性的评价语言,课堂语言可以再用丰富,可以再自信放开点些。在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用到了很好、不错、很聪明这样的字眼,我觉得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可以评价学生你的小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个秘密、你的小脑袋瓜转得真快,想法真是新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多使用一些小贴画鼓励表扬学生。3、无关的信息不要过早的去涉及,比如本节课中过早的让学生打开数学书。4、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放慢语速、减低声音,问看哪个同学表现的好,并且给予奖励,这样学生才能有表现的欲望。5、对于新信息让学生先去尝试表达,学生表述不准确时老师再去示范。比如老师让学生说主题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这个地方老师直接解释什么是数学信息,并先示范,我觉得倒不如先让孩子去说,学生说不准确的时候老师再去纠正。

分香蕉评课稿篇十:幼儿小班社会说课稿:小不点分香蕉

要求:

1、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构造,味道,科学食用方法,生长地方,谁栽培。

2、 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3、 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制作香蕉。 教学准备:

1、 实物:一串香蕉,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

2、 彩色油泥和棕色,绿、黄纸。

香蕉的故事(课题一)

教学课程:

1、 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提问: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2、 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数数有几根?每人发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

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摸在手里怎么样?知道怎么吃法

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

提问: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

3、 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教育幼儿不乱扔乱抛,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

小不点分香蕉(课题二)

教学过程:

1、 出示小不点家的场景。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塔积木或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 音乐门铃响,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 (分香蕉)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想:数数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

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正在和面粉的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 。”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 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他是怎 么做的?

5、 行为训练:老师: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 大家,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面前,用模拟动作比划请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6、 谢谢小哥哥,再见!(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分香蕉评课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ppt 分香蕉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分香蕉评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分香蕉评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1224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