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

2016-01-12 09:27: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评课表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分数)评课》,供大家学习参考。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评课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评课表

这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一堂实效性强的、结构完整的亮相课。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以练为主。练习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维的价值。练习题也非常具有层次性,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性,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这节课中,陈老师结合已学知识内容设计练习题,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练习内容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道单位“1”求对应量,以及求单位“1”的量等等。让学生根据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说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得出解题方法;知识让学生自己疏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生自己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突出了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实现师生的民主与平等关系,改变单

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以小组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课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体现了以练为主。

整节课练习形式多样,题型设计科学性,知识对比训练扎实,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练习,体会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麻老师设计的这些练习题都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增加优化训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二:解决问题.评课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内容,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判断出是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解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听了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今后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分不清用乘法还是用方程来解答,导致许多同学出错,能否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时间掌握不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一点,另外,学生的练习题量也少了一点。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课

宋贺彩科长和王丽老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两节课各有特色,下面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宋科长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填空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德关系,引导学生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尤其是分数大小的比较中,“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怎样比较大小”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体现了自主学习。 王丽老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与新理念,给我的感受也很深刻。 首先这节课的引入设计得很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孙悟空给猴子们分甘蔗,大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1/2,小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2/4,劳猴子分得每根甘蔗的3/6,小猴子说分得不公平,由此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学生自己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得出:

1/2=2/4=3/6之后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分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强调了“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等关键处。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形式多样,尤其是“小游戏”,老师说分母,学生说分子或老师说分子,学生说分母;“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等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效果也不错。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

听了李老师的一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课教者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猜想与验证,归纳再验证,巩固与应用,拓展与延伸。如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猴妈妈分饼”的故事中进行猜测,其实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让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验证,得出规律后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利用“性质”的应用再次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学生不断猜想,不断验证,再猜想,验证,学生的兴趣比较高,他们希望能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猜想,这猜想一旦被别人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增。教者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

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我认为这是本节课一大亮点。

但是,我感觉本课教学中,验证得还不够透彻,部分同学还有疑虑。如果能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一画、折一折、或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尽管是一堂旧教材的课,但在沈老师设计的课堂中,却让人欣喜的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旧教材与新理念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材简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

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1)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把教材中的陈述性教学为猜想与验证性发现。

(2)把总结式教学为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探究性学习。

(3)以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3、教学过程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练习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在新授过程中,沈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

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沈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的也是由浅入深,形式多样。既复习了新知识,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提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体现了自主学习。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

今天听了花老师《分数的性质》,不落俗套,与学生真诚对话,和谐互动,听后令人回味无穷。花老师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她通过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本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老和尚分饼的教学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是否一样多,促使学生动脑想,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让学生感知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四:分数加减法评课

《分数加减法》复习课评课

金真

今天,邬朝辉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扎实而又富含深意的<<分数加减法>>的复习课.分数加减法是建立于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并为分数的相关计算内容作指引的一块重要知识内容.

在本学期内,分数加减法的内容包括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运算法则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用分数解决问题等知识内容。

邬老师在数学设计中从基础概念入手,步步落实知识点的复习,循序渐进,学生在引导中,积极举手,回忆知识内容,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规范解题步骤、书写格式。学生跟随着邬老师逐步加深了相应知识块的认识与复习。邬老师紧抓基础概念,强调突出分数加减法算理的重要性,通过充分的练习,纠错,改错,认识错误原因,巩固算理、算法,解决了部分学生在经典易错题目中的对于知识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效地扫除了知识盲点与误区。在基础题的解决中,邬老师面面俱到,充分照顾了后进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复习,也给优秀学生起到巩固的效果。在众多练习中,一道发散性题型的设计不失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三的设计中,邬老师对于求“多少”与求“多少吨”的问题设计,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于单位“1”与“具体数”的理解与区分,通过用线段图表示的方法更直观地比较出两者不同的教学方法也非常棒。

在听课过程中,我也觉得有几点值得探讨。邬老师对基础知识的回忆与板书花费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课件制作也与板书重复了,而且回忆过程中跳跃度比较大,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性语言不够准确。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比较做得很到位,但是涉及面不广,学生讲理由时声音过低导致后面的学生基本听不到。练习三设计的线段图表示出示过早,可以由学生先自己动手画然后老师板演,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不成熟的看法与思考。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五:《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对陈思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

田娜

各位老师好,我们三年级组的陈思老师上了一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展示课,从这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陈思老师作为一位资深老师,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很有经验的前辈了,课堂整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气势,特别有范,值得我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陈老师的动手操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陈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充分准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的“分矿泉水”的这个情景中引入,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整个导入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得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了重点,就是分法是“平均分”。与此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情感品德教育,问孩子“如果有两瓶你会怎么分,学生回答是分给他一瓶,如果有一瓶就分这瓶水的一半,这虽然是个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细节,但是却体现了对孩子的乐于分享的情感教育,很难得。在分完矿泉水后有提到了分饼,一次体现分数的存在是多样的并且广泛的!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教学中,对于孩子对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包括读题的规范,陈老师的这堂课都做得非常完美。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写法时,她会特别强调要用直尺画中间的分数线,并且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是一丝不苟都以身作则全用直尺画线,又是我个人就很惭愧,为了省事就不用直尺,以致没有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在教学分数的读法时,陈老师也是很明确的说了,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有一个从什么到什么,这样的字眼,一次给学生强

调了这个顺序,这个也是我很容易忽略的,我在教学完这节课后就发现,部分孩子就容易把分子分母的位置弄反,原因就是教学时没有像陈老师那样强调读法写法的顺序。在教学二分之一时,陈老师对题目中的分法“平均分“和“它的“都先让孩子自己发现关键词,再请学生说,然后老师总结的方式再巩固,让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另外,在整堂课中,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陈老师都是会及时总结,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充分照顾了学龄期的孩子们分散接受知识的特点,把知识及时总结归纳。

第三、动手操作、探究学习。从陈老师的这堂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学习,体现孩子主体作用。虽然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尚现粗糙、交流不免差强人意、回答的也会有些零乱,但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就是在这些粗糙、勉强、和零乱中培养和提高的。本节课中,陈老师很好地运用了学生动手操作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本课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探究的经验。例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制造出自己的分数,并涂上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折法多样化就体现了,这点特别好,学生并没有拘泥与相同的几种分法,而是各展所能,分法多样,陈老师也及时反问“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让孩子们思考。在操作探究之后,又总结“首先必须要平均分,在分数线下面的表示分得的份数”,再给学生提问“这个1表示整个物体还是表示一半一份”,从而得出“整个物体用1表示,这里的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另外,及时总结”用相同的图形可以得出相同的分数,用不同的图形也可以得出相同的分数,引出下一个问题“相同的图形是否可以得出不同的分数“。整个过程的教学衔接很好,自然而言不失智慧。

第四、学习中的思维碰撞,练习中的教学智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陈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习题设计“分层测试”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层次分明,上不封顶下能保底,同时饱含乐趣。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整个教学中,综合我们年级组老师和我个人的观点,给出一些教学建议: 第一、在教学的开始,关于分矿泉水的这个过程可以用简单的除法算式展示,例如四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用4除以2得2,两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用2除以2得1,那么一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列式就是1除以2,得多少呢,以此点课题,用我们学过的整数不能表示了,引出分数,可能会更好。

第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多,也做得很好,但很多时候孩子自己动手后却没有及时的说出自己的发现或者这个过程没有说出来,所以就感觉课堂中学生缺少了一些自己总结,学生交流的过程,如果学生多说自己的操作和发现结论,那么到后面的练习,很多孩子就不仅能明白,也能表达出来了。

以上就是我对陈思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评课内容,感谢我们年级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六:分数评课稿

以学定教 循序渐进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叶老师给我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刚才听了郑老师的课,我收获很多。我用八个字来总结这堂好课:“以学定教 循序渐进”。

说起“以学定教 、循序渐进””让我想起了一个教育经典故事,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郭橐驼种树》,文章其中的一段大意是这样的:在长安丰乐乡,有一个绰号郭橐驼的人很会种树,长安富豪人家争相把他的树苗买回家去养植,有的是为了欣赏,有的是为了让它结果。人们见郭橐驼的树没有载不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向他取经,他说:“我可没有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长得很快的本领,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郑老师的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郑老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来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也不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的恰到好处

本节课,郑老师采用的是分东西的情景。 4个月饼、2个月饼能平均分,那1个月饼能不能平均分,经历了一系列数的变化,引入问题。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分月饼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

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 “探”的淋漓尽致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活动就是“用数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把数学知识发现和“再创造”出来,并能灵活的实践运用。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1、 利用学具和现实生活事例,学生进行全方位互动学习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是认识其它分数的基础,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必须让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通过情境图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中的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同时,郑老师又让学生自己折四分之一及四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以此开展全方位的互动交流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在活动中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当学生理解1/4的分数意义后,为了强化巩固,并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优化和重组教材,精心设问“图形相同,但明明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全面思考,再次经历操作——观察——发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转化迁移、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自觉创新、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得以培养。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尽可能地创造多形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教程的最后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圆片上自主探究创造一个喜欢的分数,本课中这个环节的充分展示出课堂亮点,一个孩子将圆片对折后,涂了一半,继续对折,然后思考发现:既可以把涂色部分看成1/2„„。可以看出,

学生在分数学习的活动体验中得到了充分深刻的认识。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如,在练习环节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分蛋糕的广告片段,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分数,让学生提升认识分数。能力较弱的学生借助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找到了相关分数,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通过图面能找到一个分数,甚至更多,避免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4、数学文化

5、练习——几何直观

纵观整节课,真实循序渐进,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风景。让学生记忆深刻的“分数”的表扬风情。从此,对数、对数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是一节“好种子课”。

建议:

谢谢!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七:认识分数评课稿

评《认识分数》一课

——骨干教师开放周活动

李 弋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下面我就来评一下刚才的这节课。 对于《认识分数》这个课题,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很熟悉。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用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纵观本课,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其特色,就是趣、实、活,具体体现在

一、趣

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本节课,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一半。用以前学过的整数不能表示了,很自然的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呢?

2、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

本节课,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

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如,教师组织学生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义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后,让学生自由说还想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有的说1/3,有的说1/8,1/6„„,学生又动手折长方形、圆形或正方形,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围绕学生自己折的各种1/4进行比较,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

二、实

深挖教材,步步深入,体现数学的本质属性。本课,学生对于分数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

1、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教师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这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1/2概念的过程。

2、安排学生折长方形纸并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到不仅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图形的范围,实现了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并由此展开求同思考(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的1/2),剥离1/2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属性。

3、类比迁移,折不同的图形,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再展示学生

中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涂的1/4,展开第二次的求同比较(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1”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分数的最本质的内涵。

另外,在讨论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很清楚的看清并理解了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的道理。

整个探究过程是全课教学的亮点,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

三、活

1、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一旦走进生活,就容易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容易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

练习中,教师出示了一幅法国国旗,一个五角星,一个钟表,一块巧克力,让学生说出能联想到什么分数?这些练习有机地拓展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切实体验到分数的价值。

2、活用教材,体现数学课的“人文性”。

课末,教师把广告巧妙引入课堂,把广告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内涵及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给学生。就广告本身而言,小朋友横着切一刀将蛋糕平均分成8份,体现了其思维的简约性和独创性,将自己的那一份

蛋糕再平均分成2份,送一份给第9个小朋友,则反映了孩子善良、友好的人性美。至于观察广告画面学生能联想到哪些分数,尤其是第9个小朋友拿到的1/2究竟是谁的1/2,他到底有没有拿到整个蛋糕的1/9,如果没有,他究竟拿到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必将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知识的后续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上是我阐述的本堂课的优点。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

首先,我个人认为有一少部分学生虽然能直观体悟什么是分数,但是真正说的时候,仍有不少错误,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活动操作时,把学生“做”出来的1/4,1/8等再说一说分别表示什么含义,通过多种形式如同桌说、互相说、指名说等等,进一步使全体学生巩固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另外,我觉得如果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总之,本节课课堂时间分配合理,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着眼,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工成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体悟和创造的活动。四十分钟时间一晃而过,给人留下“课虽完,意未尽”之感,是一节趣、实、活的好课!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认识分数》一课 ——骨干教师开放周活动

北新村小学 李 弋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八:分数评课

吴丹老师这节课从这从整体上看,结构紧凑,环节完整。老师的教态得体大方有亲和力。从教学目标上说,孩子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都比较好。在基础知识方面,

学生这节课认识了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基本技能上,学生掌握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在小组活动中,在折纸活动过程中,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也学习了他人的学习经验。 本课中教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在练习中去判断,哪个能用分数表示,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分析判断中得出结论,既锻炼了思维,又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本课中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在做练习时,学生用语言描述容易吧“平均分”说丢,我认为在用课件展示平均分,并出示那句话是,教师应重点强调三个字“平均分”。2、1/2是分数认识的开始,在认识完1/2后可以让学生在列举一些生活中1/2的例子,更有助于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总的来说听了吴丹老师的课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新小李占勇校长(1416673070) 14:02:38

说说吴丹的课吧,吴丹老师教太自然,亲近学生,特别是课的引入引人入胜,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之中,很好。把谁是二分之一讲完之后,这里欠缺说理的过程。也就是说二分之一是怎么来的一定给学生讲清楚,并且要让学生反复尝试着去说,同时二表示什么,一以表示什么,具体讲明白。后来学生动手教师可以看看课本是怎样说的,你的变化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导致后来学生不能说清楚,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新小李占勇校长(1416673070) 14:05:47

是让学生亲自感知几分之一是怎么来的,要大胆让学生去说,学生不能说出来你想一想学生会真正理解你讲授的内容吗?

麻小庞秀辉(1260009552) 14:12:20

宋春艳老师善于制造知识的矛盾点,如在比较两个统计图中,同年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时,发现不方便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想到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来比较。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麻小庞秀辉(1260009552) 14:16:52

吴丹老师的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而且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课堂,同时,孙悟空,猪八戒分月饼的情境贯穿了整堂课,体现了清净的整体性。 麻小庞秀辉(1260009552) 14:19:05

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一环节,吴丹老师处理的有些仓促,感觉学生没能真正学懂比较的方法。

后小张金朝(1075181951) 14:23:25

吴丹老师这节课符合“四基四能”理念要求,教师教态自然、得体、富有亲和力,课堂调控有力、适时,能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出正方形、长方形1/4,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故事引入环节采用的故事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经验和热情,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后小张金朝(1075181951) 14:30:11

课堂上的合作探究环节安排也较好。我想,如果能够在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会更有益处。

吴丹老师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强调“平均分”,让学生们明确了分数的意义, 抓住了认识分数的重点。再有就是课堂中适时地提问,很精彩。比如“为什么要对折?”和“这些图形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1/4?"这些提问都很好的突出了“平均分”。

建议:对于每一节课,大力提倡教师努力营造良好地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环节设置上不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不断锻炼,逐渐提高。吴丹老师的课,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小组动手合作分1/4的过程中,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了数学知识,在对折中进一步体会到几分之一的含义,达成了教学目标。

各位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模型有了一定认识,并且能运用其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吴丹老师,课堂大气成稳,又不乏激情。全副身心投入,整堂课呈现了师生共同学习探知的浓郁氛围

我觉得这三位老师讲授的新知识几乎全是学生们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出来的,真正做到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九:真分数和假分数评课稿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真假分数的意义、特征,能正确辨认真假分数。从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来看,她真正能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紧围绕“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这一关键要素,通过小组合作,借助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1、部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致,比较全面、具体,而且教学目标都比较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2、部老师对教材非常熟悉,能够灵活地驾奴教材,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重难点来展开,较好地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设计清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有梯度

1、部老师的课件设计很有实用,虽然不是很华丽,但很坦然、实在,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让学生分心,每一步的教学环节都已经预设好,而且没有纰漏,想点哪里就点哪里,没有一点儿的出错。

2、部老师从复习旧知到转入新知识的学习,过渡非常地自然、衔接,一例接着一例,一练接着一练,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重难点。

三、采用了研究式的学习活动和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部老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例1、例2时,当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以后,翁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谁大谁小呢?让学生独自探究,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得出真假分数的概念。翁老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很好地将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分。翁老师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再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节课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并能充分采用自学探究、集体交流的形式,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⑴整堂课,部老师始终都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每个教学环节都指名学生填一填,分一分,说一说,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⑵在数形结合方面,部老师出示的图形很直观,让学生很容易找出比1小的分数、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数。

(3)注重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部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抽象出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教学过程突出“标准”在分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是真分数、

假分数的分类标准这一点贯穿全课,经过多次的看、想、说、做,以1为标准将分数分为两大类的概念已深入学生的头脑之中,在课堂练习的多次运用反馈和课堂小结的知识梳理这两个环节中,又从运用和说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颇有兴趣地参与和体验上述实践活动。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完整的分数概念。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保证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篇十:《分数的意义》评课

《分数的意义》评课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是对单位“1”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李贞贞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突显了以下三个亮点:

1、情境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所熟悉的、易以操作的情境:测身高,由于某某同学的身高不是整数米,也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怎么办?此时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心理矛盾,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一环节情景的创设,正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着力点,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蕴涵了分数就在身边的真正含义。遗憾的是此处情境创设没有让学生真正去感受测量中所遇到的疑问,没能使全体学生激起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疑惑,以至于过渡到新课探究似乎有些牵强。

2、比较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中呈现了两处明显的比较教学法:一处是比较三组操作,教师问,为什么每个1/4表示的不同呢?激起学生的疑问与好奇心,使

学生很自然地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由于每个被平均分的总数不同,所以它们的1/4就不相同,由此引出单位“1”的认识。还有一处是在课堂练习之后学习分数历史知识之前,教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拿糖果小游戏:9个糖果,一位男生先拿1/3,接着一位女生拿剩下的1/3,为什么个数不同?再一次在实践中掌握了单位“1”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教师始终在问题中体现“平均分”的思想,但我觉得为了面向全体特别是学困生而言,应着重将“平均分”提出来加以解释并板书强调。

3、在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自主认识1/4、3/6、2/4等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究完全在学生自己自主、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习的主人”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臵。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解决问题(分数)评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解决问题(分数)评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1279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