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2016-01-12 11:00: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

《分物游戏》说课

交口县城关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说课人:武红萍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戏》这节课出自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这节课就意在通过一系列的分物活动,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正式学习除法做铺垫。

因为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均分并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语言“同样多、一样多”或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来表述对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因为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语言或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表述对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完成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

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小猪的生日,他特地邀请好朋友来家做客。大家看都有些谁?(课件出示)小猴子、小兔、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来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招待。可是小猪在想什么呢?原来他在想该怎么给小动物分食物呢?我们来帮帮他吧。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分桃子

出示两只小猴子,4个桃子。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生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课件出示平均分的结果)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让学生通过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活动二:分萝卜

出示三只兔子,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根萝卜?

(1) 用学具摆一摆(用圆片代替兔子,小棒代替萝卜)

( 提示;先数数兔子萝卜各有几个,再进行分)

(2)试着把你分得过程画出来,(选择你喜欢的图形代替兔子和萝卜)

(3)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分几个,几次分完,结果是什么?)根据学生表述进行板书

小结:我们刚才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分萝卜,虽然分得过程不同,但最后三只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

课件演示分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感知分的多样性。

活动三:分骨头。

出示三只小狗,15根骨头。这些大骨头分给三只小狗,怎样分她们就都满意了?(平均分)你可以分吗?

试一试,可以摆,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

这些是小动物们记录的他们分骨头的过程(出示三种图示)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得吗?指名表述。着重演示第三种图。(课件演示圈一圈的分法)指导学生选择简便的方法去分。

小结:三只小狗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都分得了5根大骨头,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收获幸福。

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插花。

(2)分铅笔。

(3)分气球。

(4)整理杯子。

2、拓展练习。

分桔子。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小结:

小猪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你在这次宴会上学到了什么?

(再次回到故事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平均分。)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平均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做家务说课

关键字: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说教材

我今天执教的《 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5、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2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特点,对于生动、直观的语言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引出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二年级的学生比较爱玩,于是我设计做家务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不离开乘法的意义单纯的编制。

2、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发现规律熟记口诀。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在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这个环节里我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2×1和1×2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同桌两人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2×2 ,大胆采尝试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2×3和2×4、2×5和2×6、2×7的口诀,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编写。第四层次让学生观察2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2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第五层次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3、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

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索新知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让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通过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智能得到一个和谐的发展。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本文来自于〖淘课件 网〗: 感谢原作者分享】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做家务》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课是学习2的乘法口诀,课文用数一数有几双筷子来引入问题情境,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在编2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编2口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2的口诀的规律,学习时既感到很轻松又很愉快。课件课件

低年级的学生还小,教师在做练习前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再做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在做“练一练”的第4题“4个人有几只手”和“8只手有几个手指”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对1双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导看图说话时又忽略了这个问题,就急着让学生做,没想到竟然有一些学生把4个人有几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几个手指做成8×10。

《做家务》教学反思 〖相关教学反思〗

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创设“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安适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从生活中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9双筷子是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口诀,自始自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老师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如:要想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很快地记住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数学应用与生活,宏观上引领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整堂课保证了学生探究活动的高效性。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从课的引入,“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是光荣的,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数一数千和万的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四: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画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都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再移走一根,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摸角

1、通过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去身边找角并互相指一指,这时学生只是笼统地指出角。

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再让学生指角。

2、从图片中找角,把角从实物中抽象出来。

3、让学生用手摸角,感受角。

(三)学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示范画角,并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辨别角,强化角的特点。

2、练习数角,在不同图形中数出角的个数。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2、游戏——变角,比角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学生放进抽屉,师喊123齐拿出。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能直观看出大小。

3、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通过引入比角的大小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总结全课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

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

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

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

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

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课时,我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正六边形”,让两名学生上台做滚动实验,看哪一个图形滚得远。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其中的奥秘,发现到正六边行有角,阻碍了滚动的力量,所以滚的慢,

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循序渐进地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观察角,感知角,出示主题图,指名学生到台前来指一指,说一说图中的物体哪些地方有角。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有角,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并让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角。

2、让生用纸条动手折出一个角,学生可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生观察结果和屏幕显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生概括出角组成是由1个顶点

和两条直边所组成的。并教予学生作角的标记方法。

3、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

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4、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再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得出角的两边张口

越大角就越大的结论。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利用课件出示两个能明显区分大小的角,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辨别出角的大小,但对于两个边长短不一的角,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说法不一,这时我采用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再比一比哪个角大。通过操作和展示,引导生归纳

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把它们标出来。

2、 课本第68页上的“比一比”的第(1)题。

3、 找一找下图中有几个角?

(五)、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同时布置

一些课外作业,以进一步巩固熟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①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 布置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面的东西哪些有角。

五、说板书设计(略)

整堂课设计,我始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比、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2、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着“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买电器》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

《买电器》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学习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一年级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即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买电器活动,加强估算意识,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方法,并且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感受、发现和交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计数器、口算题卡

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 是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习

出示口算题卡,学生自由回答,答对的给于奖励。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搬新家了,想要去新世纪商城买一些电器,我们和他一起去瞧瞧把! 板书课题:买电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买电器》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师提问淘气都买了哪些电器?生回答。

2.猜价格

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出每种电器的价格?

洗衣机--整百数,在400和600之间。(课件出示:500元) 电冰箱--由9个百和6个十组成。(课件出示:960元) 电视机--是由8张100元人民币。(课件出示:800元)

电风扇--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是2,十位和个位是0.(课件出示:200元)

三、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回答: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出示学生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读两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列式:500+800= (老师板书)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给三分钟时间学生交流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出各种算法。

(1)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所以

500+800=1300,(好,我们用计数器来演示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计数器

师:看来,你认真思考了.好,谁还愿意来说

(2)5+8=13,所以500+800=1300(你也很会动脑筋)

(3)800+200=1000,1000+300=1300(你结合了我们一年级学的凑十法)

(4)在计数器上拨出500,再加上800,就是1300......

(5)一个百一个百地数,从500开始再向前数出800.即1300

3.尝试练习

引导学生提出:买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钱? 列式:800-500=

让学生呢个自己说说算法,师总结算法:

(1)一个百一个百地数,从800开始数出500减掉,即300

(2)800是8个百,500是5个百,8个百减去5个百是3个百,3个百也就是300.

(3)计数器......

四、 巩固练习,提高拓展

课本练一练1、2、3

五、小结: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三位数的加减法与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相同,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只是数的范围扩放大了。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六: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及与边的关系。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②、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③、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自主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说学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摸角、

画角等操作。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认角,比较角等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是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三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四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五是认角,发展学生的思维;六是介绍角,提升学生能力。

1、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

课一开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直观感知“角”。

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2、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认识,安排了让他们在身边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

3、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4、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画角的过程把这些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5、认角,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这里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小结,将学生的方法加以及时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从教学的内容来看,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可能会很多,也会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

6、介绍角,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在介绍中归纳,形成精炼的语言,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从而达到总结的目的。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找、做、比”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七: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

《读统计图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统计表与象形统计图,本课将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达到学习的目标,乐于参加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

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整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习读统计图表,体验统计过程;体会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异同。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与观察发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定位以及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成4个部分进行。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这是阳光小学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利用简单的提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发现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直条,左边还有许多数。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与左边的数表示的意义。

2.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汇报,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最后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3.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教师总结:它的优点是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 这是阳光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张统计图和上一张比较,又

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和竖着看各表示什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 如果阳光小学二(2)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作出决策。 该环节通过认识横向统计图,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读懂统计表

1.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意义。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可能会感觉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随着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以上是我对《读统计图表》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八: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九: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买电器》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十:新北师大版二年级儿童乐园说课稿

儿童乐园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儿童乐园》。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况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以。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在教法上,我想主要采取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沟通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由地,放开的探讨,发现,之后学习新的知识。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提出问题并解决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都坐着2人,每节车厢的都是4人,„„。

师: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我们从上往下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④休息的有几人?

1+2+3=6(人)

【设计意图:结合“儿童乐园”的情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2+2+2+2=8的加数都是2。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那其它几道呢?谁来补充?

生2:我还发现了4+4+4+4+4+4=24的加数都是4,3+3+3=3的加数都是3。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发现了这几道加法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他人还有补充吗?

生3:我发现只有1+2+3=6这道算式不一样,它不是相同的数相加。

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加法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像上边这些算式,每一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点课件:加数相同),另一类是像下边1+2+3=6这类加法算式,它的加数是不同的。(点课件:加数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师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善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以铺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由加法引起乘法

师:请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2+2+2+2=8这道连加算式,在这道算式中这些加数都是几?

生:加数都是2。

师:2我们可以叫它相同加数。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有4个2相加。

师:那4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点课件)这个算式表示有4个2相加。其余的两道算式谁能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说一说?

师:你想说哪道加法算式?

生4:我说的是3+3+3=9它的相同加数是3,有3个3相加。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点课件)

生5:4+4+4+4+4+4=24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4,有6个4相加。

师:说得怎样?同意他的意见的同学拍拍手。

„„

【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形成初步认识,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初步认识乘法。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把几个相同数加起来的例子。用连加方法书写起来算式比较长,解决起来也很麻烦。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乘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乘法。

师:(指着板书)那4+4+4+4+4+4=24这道连加算式怎样写成乘法算式呢? 首先来找一找它的相同加数,它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相同加数是4。(师板书4)

师:再来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呢?

生:有6个4相加。(师板书6)

师:6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4×6(师在4和6 中间连上乘号)

师:这个像小叉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跟老师学写,左斜,右斜。

乘号在乘法算式里读作“乘”。4×6读作 4乘6(板书读作:4×6读作 4乘6) 同桌互相读一读。

【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知识上的而一个飞跃,这里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先前的经验积累。】

师:联系加法算式看一看,这里的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4就是加法中的相同的加数,6就是有6个4。

师:对,在这道乘法算式中,乘号一边4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乘号另一边的6就是相同加数4的个数。我们把相同加数4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用乘号连起来,就表示有6个4相加。那6个4相加得多少呢?板书=24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热词搜索:北师大小学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数学下册说课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1302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