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

2016-03-15 16:01:00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可是听了吕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吕老师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冯老师不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1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我曾教过两次,总感觉说教味偏浓,文字直白又拗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起来很费劲。而郭亚兰老师却迎难而上,令我很佩服。

  纵观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 情感的课堂——可贵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郭老师以“钓鱼、放鱼、悟理”为主线,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理解,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我”钓到大鱼的兴奋、被迫放鱼的无奈和依依不舍,再到最后为父亲骄傲,为自己骄傲,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层层深入,真正地理解作者通过这件事获得的启示。

  另外,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让学生想象:爸爸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从而从文字表面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明白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使本课的情感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 感悟的课堂——充分的朗读体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郭老师指导朗读很有技巧。这节课从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入手,既检查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又为下面的读好课文打好基础,可谓一举两得;之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我不愿放鱼”的语句细细品味,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再结合“金钥匙”的教学,让学生试着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地朗读。读书的形式多样,目的性很明确。

  三、 延伸的课堂——巧妙的链接拓展

  语文的丰盈与魅力是由文字、文学、文化三维合力来营造的。能否准确选择链接点,准确把握链接时机,随“需”潜入“课”,润“教”细无声,最能体现教师的语文底蕴和教学匠心。

  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你会怎么做?”使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结尾处,郭老师又适时引入《礼记·中庸》中的“慎独”一词,促使学生把文中的道理内化为警醒自身的行为准则,引领学生“走进文章”“深入文本”再“跳出文本”,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能十全十美,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文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句子——“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句子,让学生反复读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体会句中“很大的诱惑”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很大的诱惑”?相信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会有更深刻地认识。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2

  这是一篇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人的哲理性文章。课文讲述“我”十一岁时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因为不到捕捞时间,父亲命令“我”把鱼放回湖中。这件事和父亲告诫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林丽老师直奔主题,切入中心“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是个比较深奥的道理,学生比较难懂。如果一开始就把起点定得很高,随着难度的提升,就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越是深奥的课文,起点越应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拔高要求,即“低起点,高要求”,这样学生学习才能比较顺利。

  下面就本节谈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上课伊始,林老师就从中心入手,并让学生根据学法“品词句,悟情理”从中提炼出关键词“是”与“非”,并让学生结合课文解决怎么做是“是”。紧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关注“钓鱼”体会“钓鱼”之不易,放鱼之艰难。这时老师就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放鱼难的原因是:鱼很大很美,钓鱼到这条实在不容易,是几十年不遇的,而且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要“我”把这条鱼放掉实在是舍不得。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态度,体会父亲抉择的困难。最后再来让学生感悟得到的启示及父亲的告诫对我人生的影响,“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理解。这样就遵循了从戌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规律。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对深奥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整节课,林老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做到自读自悟,读悟结合。首先是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找出“我”放鱼难的原因的句子,并作旁注;还有师生合作读父子的对话;有引读“面对我的委屈,父亲还是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面对我的乞求,父亲还是说……另外还有指名读、齐读等。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分析作者心情的变化,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

  三、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感悟哲理,老师抓住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难在哪?”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体会放鱼难的三大原因 。首先感悟鱼之大 ,鱼之美,体会放鱼舍不得;而后了解钓鱼之辛苦,又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之下,体会不愿意放鱼的心理。接着,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怎样?”让学生感受父亲也在思想斗争,体会父亲的不舍。最后老师又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引导体会父亲的告诫使我受用一生的真正意义。

  四、语言提炼的精妙。

  这节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和浓浓的名人气息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对语言的提炼。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悟,老师引用古诗《江上渔者》,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以辅助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再如在学生充分感悟了放鱼难的原因后,老师让学生用“既……又……并且……还……”梳理课文的思路,又用“尽管……还是……”梳理放鱼的无奈心情。这样使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更精炼的把握。最后又引用孟德斯鸠的话“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辅助理解课文告诫我的哲理。同时老师又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感受设计成一句经典的话,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个环节中老师的示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的感悟也很深刻。

  五、自己的看法。

  对哲理的感悟,如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的生活中是否遇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如何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更能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可是听了吕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吕老师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冯老师不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还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在词语的基础教学中,吕老师先后分别渗透了三种学习方法:辨别区分法(钓—钩);找近义词法(如诱惑—迷惑,告诫—劝诫),联系上下文法(如小心翼翼,不容争辩)。在人文素养上,吕老师不论是从导语上还是在结束语中,都是娓娓道来,贯穿始终。

  二、细节处理巧妙。比如吕老师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示关于禁止捕捞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用心,原来放鱼是要让我遵守道德规则。引用俗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作者虽然舍了鱼,却获得了更大的道德收获。

  三、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吕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吕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吕老师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纵观整节课,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文课堂,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已经跟着吕老师走进文本,体味语文的味道。人文的课堂即是美的课堂!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相关热词搜索: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钓鱼的启示评课稿3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3001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