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2016-07-30 13:26: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共5篇)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学习力成就未来环雅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考点梳理第1页分子。(4)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 (填“大”或“小”,下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一)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

学习力成就未来

环雅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二)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考点梳理

第1页

分子。

(4)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 (填“大”或“小”,下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 ,二者体积比大约为 。 (5)产生气体的检验:待两支玻璃管收集了一定体积的气体后,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现象: ,证明是氧气;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现象: ,证明是氢气。

(6)判断正负极的产物: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7)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 和 组成的化合物。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不可再分。

④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例证。

⑤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2.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特别提醒】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它的 纯度。

数=数=

。 (高频考点)

(n)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8-n个n-8价的阴离子;且n越太,

(氢、氦除外,下同),容

n的阳离子;且n,

8(或只有一层电子时最

n=2),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

第2页

汞外);有“石”字旁的是 元素;有“氵”

不是原子的1”,常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

属于单质。由

第3页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三)
2012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单元测试

姓名成绩一、选择题(50分)

1、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 0 ℃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3、下列方法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

A、加肥皂水 B、加氯化钠溶液 C、浸泡紫色花瓣 D、加盐酸 4、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 5、对一份用活性炭处理过的天然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一下,略有一点腥味 B、看颜色,清澈透明 C、这个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 D、水中不含杂质 6、下列关于水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澄清的液体 B、0℃ 时凝结成冰

C、通电下,会分解,不稳定 D、100℃时会气化成水蒸气 7、下列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的是( )

点燃 加热 A、镁+氧气——→ 氧化镁 B、氢气+氧化铜——→铜+水 加热

C、氧化汞——→ 汞+氧气 D、硫酸+氧化铜——→硫酸铜+水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不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9、在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个数不确定,不全答错皆无分,本题4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E、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F、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11、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分子大、原子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12、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子质子数为63; B、其原子中子数为63; 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其原子的质量为152

1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有(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4、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15、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2acbd B、bc12ad C、12bdad

ac D、12bc

16、分析对比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B.粒子A与B都是原子;

C. 粒子A与B都不显电性; D. 粒子A与B属于不同元素的粒子 17、 Ax+ 核外电子数为y,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

A、m-x+y B、m+x-y C、m-x-y D、m+x+y 1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19、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是( ) A.铝 B.铁 C.氧 D.硅 20、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2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氧气、氢气; B、液态氧、食用碱; C、自来水、蒸馏水; D、二氧化碳、铁

22、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刻度而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称得的物质质量与实际质量相比( )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无法判断 23、正确量取7.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 2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错误的是( )

A、滤纸对折两次 B、如果滤纸和漏斗贴的不紧,可以滴点水

C、玻璃棒引流时要靠在漏斗底部 D、如果滤纸比较大,高出漏斗边缘,则要修剪 二、填空题(13分)

1、写出He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氢气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 3、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要(2分)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5、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时,首先要以防止发生危险。 6、画出第14号元素和第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简答题(37分)[第1题共9分;第2题共5分;第3题共7分;第4题共7分;第5题共9分] 1、电解水实验如图:

①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ab所接电源类型是 ,其中b接的是电源____极,甲试管中是,是B图中的 气体,如何验证乙试管中的气体?

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在点燃氢气的实验中,验证产物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 ,会产生的现象是 。

3、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X表示 ,Y表示

⑵当X=12时,Y=

⑶当X=17时,该粒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Y=

⑷当Y=1时,该粒子易 电子,变成带 电荷的 。

4、某学生为了使一杯浑浊的食盐水变成澄清透明,利用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 ⑴ 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⑵ 指出右图的二个错误之处:

①②⑶ 该同学进行过滤后发现液体仍然浑浊,请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可能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5、小明在配置食盐溶液,右图是他称量药品时的操作, 回答问题:

⑴右上图的仪器叫 ,使用之前需要

,先把游码归零,在调节 以达到平衡。

⑵右上图中有一处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那么药品的真实质量为 。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⑶在量取水时操作如右下图,此图的错误之处在于 ,正确的水的体积是,但是水还少了一 点点,此时应使用 往里添加。

选择题答案

1——5 6——9 10

11——15 16——20 21——

24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活动导学案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重点)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

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想一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

补充: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微粒。

解释:(1)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而不是 性质。

(2)“最小”是指保持物质性质方面的不可分。

想一想: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学生活动1:(1)阅读课本P22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

(2)实验:将少许高锰酸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3)实验: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观察现象。

(4)由以上实验总结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质?

2.分子的性质: 学生活动2:揭示以下生活景象的原因: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1)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蔗糖在热水中消失了。

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22的图片及文字,思考: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3“活动天地”,思考: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二、研习展评

【任务1】 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4,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之间的变化。

2.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1)水分子的 导致了水的 变化。

(2)水分子 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 变成了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又变回

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30“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

猜一猜: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是否想过今天喝下的一口水,一个月后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是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

学生活动7:阅读课本P31页,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讨论:(1)为什么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3)是什么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

【任务2】 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2.水的天然循环的理解

【课堂练习】

1.课本P29“挑战自我”1.2题

2.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拓展阅读】香水的妙用

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想不到的是,小小的分子还曾用在战争中哩!【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曾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由于美军掌控着控制权,为避免伤亡,日军在夜间行军,但是岛上的地形异常复杂,加之夜里黑得出奇,因此行军中经常有人掉队。为了不使士兵掉队,日军一中尉把给妻子买的一大瓶香水洒在自己和士兵身上,他在前面走路,士兵闻着香水前进。结果,不但加快了行军速度,而且到达指定地点时竟无一人失踪。这真是香水巧作手电筒,分子运动创奇迹啊!

【当堂检测】

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3.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 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③微粒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酒厂很远就可闻到酒香气味,说明 。

【学习反思】 21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工净化水的方法及步骤; 2.能说出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见方法;(重点)

3.能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难点) 4.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阅读课本P25—P28,想一想如何将黄泥水净化成我们可以饮用的水?

二、研习展评

【任务3】 水的人工净化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6【实验探究2-1】

演示实验:向黄泥水中加明矾

1.沉降法(静置法):加),除去

演示实验:过滤黄泥水

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归纳过滤时的操作有哪三点要领,具体是指什么?

2.过滤法:

(1)概念:过滤是分离 和 的一种操作方法。

(2)仪器: . . .

(3)操作: 想一想:(1)某同学对浑浊的黄泥水经过一次过滤后仍然浑浊,试分析原因。

(2)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若有异味应怎样除去?【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3.吸附法:用.气味,活性炭起

4.杀菌法:用

5.蒸馏法(补充):用于和

(1)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分离组分中各物质,发生 变化。

(2) 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3)蒸馏装置:

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28中的“自来水生产过程”,归纳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取水

自来水

【任务4】硬水与软水

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7“硬水与软水”,思考什么是硬水与软水?

1.硬水: 软水: 补充实验:区别硬水和软水

2.区别:用进行鉴别,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 。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方法:

【任务5】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

1.过滤

2.蒸馏

3.蒸发

【任务6】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7,思考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1.混合物:2.纯净物:【课堂练习】1.课本P28“在线测试”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井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3.两个瓶子里分别盛有蒸馏水.硬水,你用什么方法来鉴别?

【拓展阅读】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小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占

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缺水现状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多个。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堂检测】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沉降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下列净水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过滤B.加明矾吸附C.加活性炭吸附D.加热煮沸

3.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使杂质_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再进行过滤液体: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 。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4)最后进行蒸馏: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 ___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___________。②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重点); 2.知道水分解的微观解释(重.难点);

3.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重点); 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阅读课本P31——P34,水在加热条件下和在通电条件下有什么不同?分别发生什么变化?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二、研习展评

问题引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描述实验现象。

1.现象:想一想:如何检验两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2.检验气体:(1)正极:用,现象:

(2)负极:用 ,现象:

3.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4.实验结论: (1)水由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不可分。

注意事项:(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P32

5.分子与原子

想一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1)分子: ,如:

(2)原子: ,如: 水的合成

【实验探究2-3】 水的合成

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想一想:为什么氢气称为最洁净的能源?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五)
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二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二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实录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5.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2 .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正确规范的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安全操作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过程:

概括知识,形成网络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生:(同位交流)学生汇报.

师: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是氧气的有关知识.

启思诱想,讲练结合.

1.空气的组成:

师: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1.

2.空气的污染:

师: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资料.出示课件(1):

小资料

(1)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师: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生:大气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片(出示大气污染图),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死亡,人生病等.

师: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生: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生: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师:有害气体有哪些

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请谈谈你的做法.

生:植树造林,种草.

生: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节约纸张.

3.氧气的性质 制法 用途:

师: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含量)不同.

师: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2)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颜色,( )气味的( )体.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 )故可用( )法收集.

c.它( )溶于水,故可用( )法收集.

d.压强为101千帕 压强为101千帕

e .氧气 ( )色液体( )色( )状固体

f.约—183℃ 约—218℃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判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的实验现象吗

出示课件(3):铝,硫,红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生:交流并汇报,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

(3)氧气的用途:

师: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一组物质用途的图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判断哪些是氧气的用途)

生:答略.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师: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略.

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生板演)

师:在这两个式子中,都有二氧化锰,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谁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呢

生:在(1)式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2)式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师强调: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生: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师: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用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同.

师:出示四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

生:答略.

师:其中第二幅图是最简易的装置,请同学们比较2,3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呢

生: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师:除此以外,还可用什么仪器代替长颈漏斗呢

生:注射器,胶头滴管等.

师:请同学们观察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导气管有什么不同

生:排水法是弯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

生组装并交流汇报.

师: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问题,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生看录像.

师: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

五、反思回顾,整理归纳.

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设置的目的——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设置的内容——必做题:课本P43-44 单元小结

选做题:课本P42、4

教后反思

本堂课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的授课模式,从谜语引入,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点的呈现不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是提供相关的图片,材料,通过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逐步得出答案.如: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是通过图片,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体现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根据提供的仪器进行组装,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设计成动画,制成科件展示出来,学生会终生难忘.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有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热词搜索:化学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老师课堂教学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5254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