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2016-07-30 15:26: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共4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说课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化学教师江宝桃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我的说课题目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说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供大家学习参考。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说课稿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稿

化学教师

江宝桃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我的说课题目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完整,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这样的学习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线是: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凝胶的制取方法,接着再介绍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本节课分两个课时完成,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硅单质和二氧化硅。

2、地位与作用

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贯彻STS教育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含量、存在、用途、了解硅的重要用途,了解硅单质的物理性质;

(2)能说出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硅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硅性质的研究,学习利用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硅与碳的比较学习,进一步体验“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二氧化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4、 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确定的理由: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建筑、光电技术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重要。通过了解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确定的理由:高一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非金属的性质,不太会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学科思想,因此,归纳和总结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因此,本节课通过分析碳和硅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以思考与交流方式进行,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联系和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要强调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对于SiO2化学性质的教学,可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等等。

2. 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教学时要多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和插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

五、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课堂引入

展示元素周期表图片引出第四章主要研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硅、氮、硫、氯),本节主要研究硅,常见含硅元素物品比如:计算机芯片(硅单质)、沙子、光导纤维、水晶(二氧化硅)、玻璃(硅酸盐)等等。至此进入今天的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环节—硅的学习

在展示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要求进行硅的学习。通过展示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图让学生说出地壳中硅的含量仅次于氧,位于第二位;接着结合图片简要介绍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展示金刚石与晶体硅结构图,引导学生从结构决定性质角度推测晶体硅的物理性质,接着展示元素周期表图介绍硅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再展示硅单质的图片,请学生总结晶体硅的物理性质。通过交流与思考得出结论:(1)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固体

(2)熔、沸点高、硬度大(3)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接着展示一组图片说明硅单质的用途。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来决定的,请学生画出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硅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所以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这时教师请学生再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学生也很快能够发现碳和硅相邻。通过比较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会发现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均有四个电子,由此知道两者的性质应该有相似之处。接着教师提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是二者的电子层数并不相同,所以二者的性质也有不同之处。逐一完成学习目标一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

第三环节—二氧化硅的学习

对于SiO2 物理性质的教学我准备采取“呈现”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的装饰品如玛瑙、水晶项链等引入教学,并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自然、生活等联系起来,达到“学习即生活”的较高层次。从SiO2的存在和应用提出思考:二氧化硅具有什么物理性质?学

生可通过观察水晶、玛瑙等外观知道二氧化硅的部分物理性质,如SiO2质硬、

不溶于水等,此时可再通过课本插图和课件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硅的其他重要用途如制作玻璃、石英钟表、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等。接着再请学生思考:二氧化硅的化学稳定性如何?联系二氧化硅的存在和应用学生可以很快推测出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教师在肯定学生推测的基础上,继续追问“二氧化硅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依据已有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化学学习模式学生会知道这同样是由二氧化硅的结构来决定的。此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并告诉学生二氧化硅

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上二氧化硅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从古所以到今都被人类广泛的应用着,这也是为什么将硅元素称作“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对于二氧化硅的结构,从教学要求上仅对学生作一般介绍,不作拓展。对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阅读思考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形成碳酸;那二氧化硅能溶于水形成硅酸吗?

2、二氧化硅是不是酸性氧化物呢?

3、氢氧化钠溶液是用什么装置保存的,为什么?

4、氢氟酸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吗?为什么?

记忆和掌握。依据由“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学生马上会想到既然碳和硅的原子结构不完全相同,那么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结构会不会也有不同之处呢?这时教师可再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使学生明白二氧化硅的性质与二氧化碳不完全相同是由其结构不同引起的,从而对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通过这样一步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某些物质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之后通过思考与交流形式使学生对二氧化硅化学性质得以巩固。最后对学习目标二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对二氧化硅性质形成整体认识。

第四环节——迁移应用

通过针对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评测。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在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之后,请学生思考小结学习这些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如充分利用资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实物如水晶、玛瑙等),巧用对比联系(碳和硅、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比较),注重学习方法的生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化学学习模式的建立)等,通过多种活动,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非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为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第六环节——教学反思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二)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的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位于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 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硅和硅酸 ,本节课的主线是SiO2→Na2SiO3→H2SiO3。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硅的重要性质和用途与硅酸凝胶的制取方法、 硅胶用途。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温故CO2,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原始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在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说全面的体现了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

(3)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等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存在形式及重要用途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硅和硅酸性质的研究,学习利用实验和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通过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性质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养成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确定的理由: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建筑、光电技术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重要。通过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及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确定的理由:高一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非金属的性质,不太会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学科思想,因此,归纳和总结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说教法

本节课运用创设问题情景, 采用“ 引导—探究”对比推理的教学模式, 经过“ 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归纳→讨论交流→拓展研究” 的过程,达到情境激学、 目标导学、 实验促学的效果, 课堂上应用了探究、 讨论、 阅读、 分组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三、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分析:

(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遇到的学生在障碍点

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因此,在前期的教学中力图每节课逐步渗透这些思想作为铺垫,本节课通过分析碳和硅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及硅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一) 学法指导

由于很熟悉我给出的生活实例,依照性格特点,学生很乐于研究,主动参与、充分交流并主动设疑,主动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和课外、书本和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2

媒体、师生和生生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查教育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四、 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第一环节—创造情景,引入课题

[展示图片]

4

[图片引入]:充分利用书上的漂亮图片简介地球美丽外表,并让学生猜测其主要成分,顺势引出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及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并指出自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者主角的角色。

让学生找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结构简要介绍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原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生活处处皆化学。引发学生对硅及其化合物的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互相讨论。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自助学习

[讲述]由硅和碳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强调硅为亲氧元素,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是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 一、二氧化硅(SiO2)

[讲述]地球上天然二氧化硅的存在形态有结晶性和无定性及二氧化硅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沙子、水晶、玛瑙、光导纤维等,知识呈现方式为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示的形式。

[展示]水晶与玛瑙示意图:

5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三)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我们生成的地球,它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一提到硅,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二氧化硅

1.存在:自然界中硅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没有游离态的硅二氧化硅的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结晶的二氧化硅。

2.二氧化硅的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

稳定,不活泼

○1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与强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高温

CaSiO3

○2 特性:与HF的反应:SiO2+4HF==SiF4 ↑+2H2O

4.用途

(1)纯净的SiO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可以制作光导纤维。

(2)石英和玛瑙制作饰物和工艺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考点2 硅酸、硅酸盐、硅单质

1.硅酸【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1)硅酸是一种弱酸,它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H2SiO3 △ H2O +SiO2

(2)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H2SiO3+2NaOH===Na2SiO3+2H2O。

(3)硅酸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例如:Na2SiO3+2HCl=== H2SiO3↓+2NaCl,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向饱和Na2SiO3 溶液中滴入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硅胶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得到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具有强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或催化剂的载体。

2.硅酸盐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钠

(1)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或泡花碱,是一种泡花碱

(2) 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燃烧,不易被腐蚀,

热稳定性强

(3) 是无色黏稠液体,常用作粘合剂、防火剂、防腐剂。

3.硅单质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仅次于氧,全部以化合态存在;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合物中主要表现+4价。 ,

单质硅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硬度大,有脆性,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1)常温下的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

Si+2NaOH +H2O == Na2SiO3+2H2↑

(2) 高温下的反应:

Si+O

2高温 SiO2

Si+2Cl高温

2 SiCl4

4.硅的制备

(1) 工业上制粗硅

SiO

2 + 2C 高温

Si+2CO

石英砂 焦炭 电炉中 粗硅

(2) 由粗硅制纯硅

Si+2Cl2 高温

SiCl4

SiCl高温

4+2H2Si+4HCl

考点3 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对比

酸性氧化物就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部分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虽然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但SiO2却不属于两性氧化物而属于酸性氧化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四)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来自人教版必修《化学1》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盐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之前所学金属及无机盐的知识来学习硅及硅酸盐的新知识,以及二氧化碳的知识来学习二氧化硅的新知识。这节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为什么要选取硅作为非金属的开篇呢?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元素唱主角,而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所以,首先介绍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内容特点

与以往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这节课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注意知识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硅的两种化合物——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主要性质。

②使学生熟悉有关二氧化硅的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③让学生自己归纳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断加强其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外观和用途等。

②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即通过将硅的化合物与学生熟悉的碳的化合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其主要性质。

③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硅酸性质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4、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二、说学情

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深切地领会教材意图,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中学生可以主动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拉近与社会、与生活、与科学的距离。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完成。这节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我采用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对比学习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

2、学法:

由于很熟悉我给出的生活实例,依照性格特点,学生很乐于研究,主动参与、充分交流并主动设疑,主动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和课外、书本和媒体、师生和生生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查教育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四、说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为化学教学助一臂之力。合理使用电教手段,使化学教学生动形象,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的特点去揭示矛盾,启发思维。在联系生活实际、对比新旧知识、练习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真理、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五、说教学流程

1、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这一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非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通过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含量、存在,用途及重要性,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问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联系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对比其异同点。

【创设情境】1、常温下,单质碳、硅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为什么碳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单质(金刚石)存在,而硅却没有,说明了什么?硅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2、什么是硅石、石英、水晶、玛瑙?阅读75页,画出由硅石分类到玛瑙的树状分类图。

【学生阅读】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画出树状分类图。

【教师总结】总结硅石的分类,并展示二氧化硅的用途的图片 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创设情景】展示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推断二氧化硅的性质

【学生讨论】列表比较CO2、SiO2的存在、用途、结构、硬度、化学性质(与水、碱性氧化物、强碱的反应及特性)。

【提出问题、强化知识】1、 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你知道为什么吗?

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设计思路】运用构建主义原理。在已有的碳有关知识基础上构建有关硅的知识体系,这节的重点是硅及化合物,因此有关碳的内容知识陪衬,不需要具体要求,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既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又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类比Si与SiO2的结构,说明其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化学性质都不活泼,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某些反应,又一次体现“结构——性质“的关系”在此板书SiO2与水、碱性氧化物、强碱反应的方程式。此化学特性用以雕刻玻璃,举例买磨砂玻璃,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记忆。并提出思考题“NaOH、HF”的存放。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及认识水平,有利于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主要是学习硅酸:

【演示实验】 实验4-1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总结硅酸的制取方法

【学生阅读】归纳总结出硅酸的性质

【图片展示】展示硅胶 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说明硅胶的用途,

【探究实验】比较探究H2CO3、H3SiO3的酸性强弱。拓宽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提高兴趣。简要说明硅的化合物中,硅酸盐的的用途。增加生活知识。

2、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强化认识,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网络结构关系,加强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3、课堂巩固:对知识点进行重构,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习题的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达到这种目的。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多媒体的应用下降低了学习难度 ,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创设情境,极大地增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增大课堂的容量,活跃课堂,提高效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我们继续去实践、探索和总结,就会使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教学课件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现代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课堂实录用文字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5268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