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2016-09-24 13:34: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共4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一)
【公开课优质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一.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学生板演,老师完整,归纳出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规律、近代化含意、社会转型。

二.经典考题:(明确如何考)——点明考点、设问角度、能力要求

1、(2012年江苏单科 3分)左图是十八世纪七

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 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三.经典变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生当堂完成,及时纠错,提醒审题(关键词),解题思路,所涉及考点举一反三的提问。

1.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 B )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图片的标题,组合型选择,排除法,逆向选择,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的影响,生产关系的调整。

2.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 B )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饼状图,比例结构,考点涉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影响。

3.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C)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资产阶级政治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B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折线图,横竖坐标,标题,考点涉及: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C )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大事年表图,项目栏,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无产阶级的影响,无产阶级的思想及政治运动。

6.卢梭在爱情悲剧小说《新爱洛伊丝》中,不仅发出了崇尚真实情感,贬抑矫饰理性的呼声,而且表现了厌恶虚伪的文明社会,赞美纯洁的大自然的倾向。下列作品与该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相同的是: ( C )

A B C D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图片主题,考点涉及: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治革命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不同流派作品的背景及特点。

7.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 C )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内容要完整,考点涉及:工业革命时间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与表现。

8.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D )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柱状图表,注意标题,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外来商品的涌入,中国原料的出口(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B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材料的完整性,考点涉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中国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外来文明(技术、制度、思想)的不同态度。

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二)
【公开课优质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和中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和中国

一:考点梳理

关键词: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

二:历史特征

西方

中国

三:高考热点,探究悟道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时期,

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的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

是(C)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得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

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3.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

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冶,英国在政治上(D)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B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的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6.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

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

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冶从图文

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

①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 “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四:高效演练,能力跨越

探究一:近代化之起因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得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步自觉的工具”,它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试比较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化过程的不同。

(君主立宪制提供得政治保障,资本得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海外市场得扩大,手工工场得生产技术得进步

领导力量,起步方式,社会基础。

探究二:近代化之东西之别

材料一:本书叙述的历史是一边倒的历史,主要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是这个经济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大踏步的前进的历史„„这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显然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浇筑了几百万吨的铁,穿越各大洲的绵延铁路„„芝加哥等美国中西部处女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城市,汹涌的移民浪潮,这是一出欧洲和北美强权主演的戏剧,世界被踩在它们足下,„„这段历史也是一场进步的戏曲(进步是这个时代得关键词):波澜壮阔、开明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感到满足。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现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现代化,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步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

问:简述材料一中“资本的年代”的主要特征,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况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政治: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经济:工业革命扩张,世界市场扩大,社会生活变迁

思想:理性法制思想成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中国近代化是在列强入侵下被破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中国近代化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

探究三:近代化之迷惘和阵痛

材料一: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了国民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得家庭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的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得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 材料二:【断掌工业】是摄影师罗伯特·杜瓦斯诺 于 1956年 所拍摄的一副作品,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了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机器的时代》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步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根据以上材料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2009级历史一班

学号:0903015 姓名:胡景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必修2)】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30分钟)

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 教学环节:(27分钟)

一、何为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0分钟)

1、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教师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另外还有四个条件:

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市场条件: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商品出口急剧增加,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中市场条件是必要条件,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增加,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这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引用一段话加以佐证说明: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

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提问】: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棉纺织业。

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2、工业革命的概况【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首先是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介绍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 机、水力织布机,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教师讲述】:其次是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影响是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再次是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

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1807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和英国史蒂芬孙1826制造的蒸汽机车已经英国早期的蒸汽火车。

3、工业革命的扩展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欧美国家: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教师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三、从工场到工厂(8分钟)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两图,从图片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待学生思考片刻)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表格《手工工场与工厂制比较表》,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手工工场与工厂制的区别,表格如下: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优秀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灵宝市二中 历史组 曹成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机器发明的学习,体会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等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体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一致,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专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时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讲述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等史实。本课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场景。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本课看似简单,其实内容非常重要,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之重更是不言而喻。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它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影响到一个时代,此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如果追溯历史根源,都要归根到工业革命。

2.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内容由“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部分组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始终贯穿了工业革命发展历程这一主线。从珍妮机的发明带动了机器的发明创造,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引发了对带动机器的动力探索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的以来自然动力转化到了蒸汽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使用领域快速扩展开来,从生产部门扩展到生活部门的广泛使用,交通领域诞生了蒸汽轮船和火车机车。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瓦特与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如何阐释“蒸汽机”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呢?这是需要突破的地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课本阐释的只有一段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这段话的理解却并不容易。尤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这段话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很难吃透,这也是一个教学设计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九年级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较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情景假设法和材料分析法。通过情景假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引出对工业革命代表机器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取材广泛包括图片材料、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资料得出有效信息,通过音像材料搜集有关的内容,通过文字材料总结归纳。学会从细节分析历史,从细节中体会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在环节的设计上和材料的选材上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和独创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加深认识,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材料设计的难度层次学生更容易把握课程重点,更容易参与到课堂过程中。设问具有拓展性和启迪性,能够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具有基础性的设问则能顾及全体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工业革命,如何设计出新出彩,为学生展现一个生动的工业革命过程,让学生明确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体会工业革命给英国、给世界甚至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思考了各种活动形式,搜集阅读了大量材料,从中选取有效的信息,加以修改整理排序,形成了一个基于课本,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设想。

从教学视频的选择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教学材料的选取,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的参与了工业革命一般,学完这节课,基本能对本课的重难点有所理解和突破,实现教学目的。

2. 教学方法

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有情景假设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材料分析法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本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工业革命》一段,视频比较新颖,而且文艺水平高,可以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在课程中,使用PPT课件,用生动的图片和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使整节课的节奏紧凑,学生很好的参与课程活动。最后,运用思维导图加以总结,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可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巩固。

4. 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好,老师先和大家分享我的回家故事,我家在陕西西安,考虑到经济实惠和安全便捷的因素,我每次都坐火车回家,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车这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行业及标志? 2、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发明是什么 3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学检测

新课讲述

第一环节:探源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

教师总结: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相关热词搜索: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6524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