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2016-12-27 13:32: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共7篇)陈丹青谈绘画与教养【名家谈教育】陈丹青谈绘画与教养2014-06-09 宝宝阅读【新微友】点击图片上方的“宝宝阅读”→关注【老微友】点击右上角菜单,转发或分享至朋友圈或微博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陈 丹青: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希望能帮助到你。

陈丹青谈绘画与教养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一篇

【名家谈教育】陈丹青谈绘画与教养

2014-06-09 宝宝阅读

【新微友】点击图片上方的“宝宝阅读”→关注【老微友】点击右上角菜单,转发或分享至朋友圈或微博

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

陈 丹青: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 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我上午在公寓旁边走,像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 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五岁。

小朋友提问:您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好萝卜,英文也不行,中文也不行。我的问题是,好萝卜到底是什么?

陈 丹青:你就是好萝卜,我是老萝卜,你是一个小的好萝卜,还没有长大,正在长。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话,可能有点极端。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 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我的观点跟他一样,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扼杀孩子,让他变得不像一个孩子。人越长大,越是一个 变坏的过程,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也不看花儿,

不看树。脑子里只想挣钱,想当官,想把别人弄下去自己爬上去,所有的人就是想挣钱,做生意。所 以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就不可爱了,所以趁你们现在还可爱的时候说说话。

提问:我对您刚 才的这个话有一点不认同。在我身边的确有一些成年人依然没有失去童心。我今天带来两个孩子,一个是我的孩子,另一个是美术老师的孩子。美术老师在体制之内 不能完成的事情,就自己开班来做,教孩子们画画,跟他们说你们学的不是画画,你们学的是用你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你们需要用你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之后学 着用手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画出来,所以你们画的不是世界,是你们的心。我觉得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些孩子们的童年才得以保护,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不沉 寂。

陈丹青:你告诉我好消息,我希望是这样,谢谢。

提问:我受那位老师所托,想把您今天讲的内容录下来,但我非常笨,不会用手机录音。

陈丹青:我也非常笨,我不会说合适的话。

中国家长要克服“家长欲”

提问: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中,怎样克服这个时代,让孩子成为一个像您说的那样,有独立思想的孩子?

陈 丹青:好问题。我想先得克服自己,比如我克服自己的方式就是,我看到周围的那些画,有些我喜欢,大部分我不喜欢,太教条了,不真实,不感动我,我不要那样 画,我想办法画出真实的感动人的画。第二,中国家长有一个趋势需要克服,就是不要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他是他自己,他有他的才能,他有他的爱好,可是你一 时看不出来。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问他的孩子应该怎么学画。问题不在这个地方,问题是他是否了解他的孩子?他在不在冷眼观察孩子,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这时教育就开始了——如果可以叫做教育的话。所以家长最要紧的是冷眼看,然后带着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带他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 方。所以我想第一要克服的是家长自己的“家长

欲”。“家长欲”是很可怕的。我蛮怕看到家长的,现在孩子苦死了,一天到晚被逼着学钢琴,学古筝,学英文„„ 这时候有一个最可怕的东西丧失了,他们长大会恨你们,说他没有童年,一天到晚在上课。我自己所处的年代是另一回事情,非常匮乏,也非常无聊,没有什么地方 可以去,也没有东西可以看。我小时候,九岁的时候得到的第一本画册是美国画家画的动物画技法,全是马。我特别喜欢马,我父亲看我喜欢马,就给我买了那本 书,我到现在还能画得出马的骨骼。我不是很了解现在的孩子,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还有一个选择问题。

对低年龄的孩子说概念,非常有害

小朋友:我没有喜欢的古代艺术家,虚谷先生的画我很欣赏。

陈 丹青: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并且会厌烦。 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什么大师,艺术,美„„都不要给他。我不喜欢孩子半大 不小就能说会道,全是大人教他的词,不像孩子。我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不太会说话,很简单的词,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废话,更没有空 话。可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春节联欢会上的孩子,和一些比较优秀的被选出来的孩子,满口空话、假话。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

第 二,孩子10岁至15岁的时候,要特别观察他们,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哪些事拽都拽不走他,打他他都要做。如果这个时候,他正好喜欢画画,喜欢音乐,喜欢 写作,或者是喜欢科学实验,家长就要带他到好的环境,能够耳濡目染,周围有同样的孩子,这对孩子非常重要。至于所谓美术史、古代、现代、这个派、那个派, 我想差不多要到初中以后孩子才开始对这些词语、这些概念感兴趣,而且有理解力和判断力。这是我的认识。

我 在世界各国博物馆总是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人抱着婴儿在逛博物馆,其实婴儿在睡觉,但我觉得这个胎教非常好。带孩子到很嘈杂的饭店或商场去睡觉和在博物 馆睡觉,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二,国外小学生和中学生会全班去博物馆,不是浏览,而是有专业的老师在那上课,学生很自由地提问。但在国内,我经常看很多父母 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大人自己也不太喜欢,但觉得这是

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带孩子去,我觉得这个是最可怕的。对小孩而言,身教大于言传,如果父母真的很 爱这件事情,小朋友得到的讯息是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很多时候是父母让孩子弹钢琴,自己根本不听音乐。

我 听到说有的孩子崇拜我,其实那个孩子只是从媒体上听说我这个人,按照孟子的说法,所有的小孩,在童蒙时期,最崇拜的人是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这个角色是 很难当的。人是模仿的动物,同时又是一个下载的动物,电脑有下载这个词,所有小孩子的脑袋,你带他到任何场合,无论是开心事、伤心事,他不管懂不懂,他已 经下载了。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所以爹妈真的不好当,你不经意间已经在教育孩 子,或者已经在毁坏这个孩子。

在孟子说来,孩子最初孺慕至亲,然后慢慢转移到亲戚身 上,但现在都是独孩多,不可能有舅舅或者阿姨,所以再大一点孩子会喜欢同学,男生喜欢男生,女生喜欢女生。慢慢地男女生互相喜欢,这里有很重要的智力和感 情变化,大人要密切关注,但不要打断孩子,孩子特别怕他正在一个过程中,爹妈的话来了,他又不敢不听。

插话:现在的孩子听话的少。

陈丹青:我觉得现在孩子太听话,可能在家里非常猖狂,完全拿他没办法,可在场面上孩子都太听话了,太乖了。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坏着呢,一塌糊涂。孩子们有话说吗?

小朋友:你小时候坏到什么程度?

陈丹青:我只能告诉你我坏到什么程度,爬树、翻墙、自行车放那弄倒,还有别的更坏的我就不敢说了。比我坏的孩子还有,我不想说一些你们会下载的讯息。

我很迷茫,幼儿教师究竟要怎么当?

小朋友:我想问为什么中国的漫画不及日本的漫画?

另一个小朋友回答:中国的漫画,主要是按照古代的神话故事画,日本的漫画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在画。

陈丹青:可是日本人也画孔子,也画岳飞,也画三国演义,你看过吗?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小朋友:没看过。

陈丹青:你去找找看,日本很多卡通画是根据中国古典传说来画的。你为什么觉得中国的卡通没有日本的画的好?

小朋友:我在爱奇艺上看很多日本的动画,就觉得他们的人画得特别生动,情节也很好玩。

陈丹青:这个孩子刚才说的就是艺术批评。孩子的判断力永远是对的,他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有意思,那个没意思,孩子的判断总是对的,可惜我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

小朋友:我想问关于画画的问题,您有什么技巧吗?

陈丹青:我现在有一些技巧。我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正在临摹我们那时候的卡通,就是赵子龙、关公,骑在马上打仗这些。那时候不懂技巧这句话,我画得跟它很像就可以了。你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你正在画画吗?小朋友:老是画不好。

陈丹青:你有画得好一点的东西没有?你一定有一样东西是画得很好的,我画人画得很好,可是我不太会画风景,每个人的才能是很具体的,很多画家并不会画所有东西,他只会画一两样东西,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画得不好。你什么东西画得比较好?

小朋友:人物。

陈丹青:咱们一样。

提问:我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幼儿老师,我现在特别迷茫,我究竟教给孩子

观《陈丹青出走》有感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二篇

观《陈丹青出走》有感

梅颖

看了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似乎很多人都开始抨击我们的体制,教育体制,说它如此这般的不正确,不合理,不能真正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总之,它是糟糕的。诚然,看完这段视频,我也有一些难过和悲哀,为那些文化分差几分而不能进入清华园学习的学生以及当今选拔人才的体制。但是,同时我也想到,对于改革这件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肯定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逐步完善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需要不断不断地修改,才能真正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人们。

视频中,陈丹青不明白学艺术的人为什么非要懂经济和英语,只要学生的艺术成绩达标,为什么清华不能接受他们。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这个先例开了,为陈丹青教授开了,让他选拔了他自认为优秀的人才进入了清华学习,那么,对于别的导师是否也可以自己挑选自己的学生?如果可以,你能否保证,每一个导师都能像陈丹青那样真正是在选拔人才、搞艺术,而不是以此为渠道营私腐败,赚取一些灰色收入呢?如果不可以,这又是否公平?是的,对于那些因文化课不合格而无法进入清华学习的学生,我们都感到很惋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选拔考试已然是最公平的,至少,在今天,我们还未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体制之前,是这样的。就好像“高考”一样,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挤向同一根独木桥,大家都抱怨这样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体制太不合理。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制度前,“高考”制度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合理,因为,至少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选拔,保证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事实上,虽然大家都在说体制要改革,但它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说改就能改好的。这里面大大小小多少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将会引发的问题恐怕不是我们外行人能够轻易能了解明白的。而且,我们的体制也的的确确在努力向着改革之路前行,前段时间,新闻中明确指出教育部以后可能要实施两种不同的高考模式:一种是文化类的,与原来的高考性质相似;另一种则是技术类考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与改革!而且,以后英语考试也将逐步从高考中脱离开来,逐步变为社会性质的考试。所有的这些都是体制的一步步改变呀!我们是否也该明白,真正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东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创作出来的,是必须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的探索和各方面千锤百炼的磨砺,才能最终诞生出来的! 我想,陈丹青出走清华的事件虽说没能真正意义上促成体制的改变,但是或多或少它应该还算是敲响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警钟的,推动了体制改革的脚步的。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整天盲目的抱怨我们国家的体制如何和何,而是应该认真想想怎样去做,才可以让它变得更

合理,更美好。并且,在我们羡慕西方文化教育制度如何先进之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意识到它们能变成今天的这般模样,必然也是经历过崎岖的改革之路的,而我们只不过晚了一些罢了。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向着正确的改革方向前进,前面的路一定会更加精彩!

陈丹青: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三篇

陈丹青: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原载“博客中国”

【人物志】陈丹青,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画家。1953年出生于上海,17岁到农村插队,期间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于油画系;同年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为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后因不满招生制度而辞职。近年来在绘画之外,陆续推出多部著作,均一纸风行。

多面陈丹青

先做一道选择题。陈丹青是:A.海归,B.教授,C.画家,D.作家,E.公众知识分子。 只要你知道这个人,或者根本不知道,但你做了这道题。任意选项,或者全选,都会有人告诉你:恭喜你,答对了!但陈丹青显然不愿意接“公共知识分子”这顶帽子,他说:“中国连真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公共知识分子’?”。

2001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公众人物”的陈丹青,在一个公开场合,激扬地说:“我们小时候在弄堂口,要是看见如今长得像谢霆锋这样的小白脸,二话不说过去就是几个嘴巴,不为别的,谁叫他看上去那么小资产阶级呢。”

2008年,这个身份复杂机智而敏锐的人,在接受《怀尧访谈录》独家专访时,仍旧口无遮拦:“在国外,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多少年过去了,陈丹青还是那个陈丹青吗?他的多重身份,仍在决定着公众面对的选择题:他是多面的。

海归

1982年初,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陈丹青移居纽约,在异国他乡度过了18年的“洋插队”生活。他曾表示,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我第一天到美国,就面临一个生计问题,我必须卖画讨生活。”

吴怀尧:1978年你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两年后毕业留校,工作一年。这是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经历。这些人日后分成两拨,一拨留在本土,另一拨出国。你们这一代海归相比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以及五十年代留苏学生,有哪些根本差异?对于现在大学生出国热怎么看?跨过门槛,意味着创造与超越。你的出国,是不是一次跨过门槛的过程?在国外,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丹青:我对出国热没有看法。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本该出入自由,改革开放只是将事物恢复应有的状况。在国外,最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吴怀尧:这种说法让人诧异,能否阐述一下?

陈丹青:中国有老百姓,但没有公民,有人口,但没有现代人的概念,此外,各阶层全是无比严密无比细腻的奴主关系:主子原先就是奴才,奴才则巴望有一天当主子,你仔细想想,不是这样么?

吴怀尧:我很好奇,为什么从纽约回来之后,你的胆子变得如此之大?是什么让你口无遮拦?你如何平衡艺术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

陈丹青:我少年时就口无遮栏。可那时没人找我说话,文革时哪有媒体啊,即便有,凭什么找我?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胆子。和纽约市随便哪个说说写写的家伙比,全中国的人差不多都给摘除了胆囊。我从不自称艺术家,更不是知识分子,用不着“平衡”。中国连真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公共知识分子”?

吴怀尧:那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陈丹青:我从没想过给自己定位。“定位”这俩字也是近年回国后才知道。为什么要定位?定了位,人生就安稳、就有价值了么?我听不少人动不动就说“我是作学问的”,“我研究这一行一辈子”,我就心里想:傻逼!

吴怀尧:如果说你的愤怒是一种高兴,那么幸福是什么?

陈丹青:到我这年龄,活着,没病,就什么都好。我不会去想:啊!我的生活与精神最近怎样怎样„„不会的。我只是活着。

吴怀尧:我注意到,五月汶川地震后,你为赈灾所绘的油画《中国的山川》在一场慈善竞拍中以165万元拍出。有媒体报道,这笔善款将全部捐助给汶川地震灾区,用于建立多所希望小学。这些小学,你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吗?

陈丹青:为什么要用我的名字?我从未想过。我也不知道这些钱会不会拿去盖小学,甚至不曾指望钱会用在灾民那里。只是我得做些什么,不是为了灾民,只为心安。

吴怀尧:一个人用什么名字,或者接受什么样的名字,自有其特殊含义。从字面意思来看,“丹青”是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我很好奇,你的名字的来历——是父母取的吗?如果是,那他们太有先见之明了。

陈丹青: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弟弟名叫“丹心”。父亲是抗战那代过来人,相信“精忠报国”,信奉“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父亲给我们兄弟俩起这对名字,当时哪料到我喜欢画画。

吴怀尧:据我所知,你的父母经历过战争,逃难,你的祖父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打了半辈子仗,你的岳父也是军人,也打了半辈子仗。你虽然生在和平年代,但所受的教育都和战争有关。小时候看的电影都是战争,然后经历“文革”,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对你性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丹青:我对苦难会敏感。但“苦难”这个词现在被说滥了,惹人讨厌。当我说对苦难敏感,意思是说:苦难是美的,假如进入艺术的话。我喜欢画悲剧主题。孟德斯鸠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活得像个人。

吴怀尧:你是上海人,上海曾经经过很多年的殖民文化的熏陶,经过风月流水的涤汰,你觉

得这样一座历经过苦难的城市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或者说,什么样的艺术会适合上海?

陈丹青:除了殖民时期的建筑,“殖民文化”对上海曾经有过的“熏陶”早已被淘洗干净了——不论这种熏陶是负面还是正面的。民国的上海艺术家作出了全中国最 “洋气”的作品,七十年代上海给出全国最左的无产阶级文艺——八个样板戏有四个是上海创作的——现在上海的艺术,整体上既不洋,也不左——我甚至不清楚上海提呈给全国哪些作品。譬如现在上海没有一部惊动全国的电影。这种情况已延续十年以上了。可是在三四十年代,包括七八十年代,全国都在等待上海出品的电影。

吴怀尧:前几天我倒是看了一部电影,叫《海角七号》,台湾的片子,看完后宝岛是个美丽温情有梦想的地方。最近你也写了篇《日常的台湾》,说台湾人情好,早期时定居纽约,不以为珍贵,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台北,就处处看得稀罕。在地理面积上,台湾算是弹丸之地,但是却接连出了不少厉害角色,诸如李敖、柏杨、侯孝贤、邓丽君、白先勇、周杰伦等。如果我说,台湾是目前中国最有文化或文化氛围最好的省份,你会同意吗?

陈丹青:一个省份不能和整个中国的“文化”或“文化氛围”比较,但台湾出人,不是因为文化氛围,而是相对大陆,比较自由,比较地没有遭遇文化上的毁坏与劫难。你去问问台湾有头脑的文化人,都对台湾不满意。

吴怀尧:在评述王家卫的时候,你说他“一看就是一个流氓”,很多人奇怪你为什么这么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能否为大家推荐三部你觉得必看的电影?【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陈丹青:媒体喜欢耸动,在我全部讲演中只摘取这句话,并予夸张。那是形容词,表示一种泼辣大胆的影像风格。事后家卫请我吃饭,我说媒体只用这句话,他说对啊,不是流氓你怎能拍电影!即便从电影故事看,事实上欧美多少电影以黑帮流氓作主题。

我喜欢各种类型的电影。没有一种类型是好的或不好的,要看拍得好不好。我很难推荐“三部电影”,那样会对不起其他好电影:好电影太多了。

教授

2000年,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05年,因对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不满,他愤然辞职,由此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同年杂文集《退步集》出版,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

吴怀尧:你25岁时考上美院,其时正好是“文革”后各地高校全面恢复招生的1978年。据说在考大学的前几天,你突然被取消考试资格,真有这事吗?坊间还流传一种说法,那年你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你在外语考卷上写下“我是知青,没有上过学,不懂外语。”随即交卷,离开考场,真是这样?

陈丹青:具体情况就像你所知道的一样。但考试前几天忽然被取消资格,完全没这事。那时国家拼命鼓励所有年轻人考试,每个县委公开发放申请表,谁都可以填表申请。国家十年不招生,急坏了。

吴怀尧: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要改变这种考试制度,关键点在哪儿?对此你是否抱有希望?

陈丹青:我对制度的改变与否,不抱希望,那是许多人的饭碗,不能随便改动。我对出人才不绝望。人才是挡不住的。

吴怀尧:你小时候是乖孩子吗?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翻墙越界手腕子给大人捉牢了的经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打架与被打的经历?

陈丹青:我小时候很乖,听话,又很顽皮,叛逆。我想现在也差不多。媒体夸张了我的判逆。许多记者一见我,发现完全不像他们想象的样子,他们大概以为这家伙是个疯子。

吴怀尧: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女人是否值得尊重。毕达哥拉斯说:她们有三个神圣的名字:起初被叫做女儿,接着被叫着新娘,然后被叫着母亲。能否说说你对女性的看法?

陈丹青:上帝创造男女。我对女性谈不出什么要紧的话,太多人已经发表过意见了。我也谈不出对女性的“看法”,一个男人对女性不是抱有看法,而是被吸引,或不被吸引——这要看你面对一位怎样的女性。我不会对太宽泛的词语发表意见:“女性”一词什么都没说出,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和一位五岁的女孩,都是女性,但你希望我回应的显然不是这俩年龄段的“女性”。

吴怀尧:那我们来谈男性吧,今年11月23日晚上,在北大的百年世纪大讲堂,你和贾樟柯围绕电影《小武》展开对话,台下座无虚席,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提问也很踊跃。退场时,我看见有个男同学冲着台上大喊:“我爱你!”看得出,不少年轻人对你很是崇拜,不少听上去“很深刻,很哲学,很迷茫”的问题,你也面带微笑,耐心作答,你当时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陈丹青:我喜欢小孩,喜欢看见年轻人。中老年人要么对年轻人讨厌——年轻人处处提醒他们,你老了,快死了——要么看见年轻人会高兴。我属于后一种吧。我年轻时,凡是对我们笑的,善意的中老年人,我也会喜欢。

吴怀尧:既然这么喜欢年轻人,那你有生之年,还会参与体制内的教育吗?

陈丹青:体制不变,我不会参与。

画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丹青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他的“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轰动,并获得持久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画家身份都不会被忽略。

吴怀尧:1979年你在拉萨画的《西藏组画》共计七幅,由于它们意识形态,以写生般的直

接和果断描绘出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画作公开后,轰动一时,被誉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现在回头看,你自己如何评价《西藏组画》?它们的命运如何?二十多年来,说起你,大家总会想到《西藏组画》,这让你感到得意还是尴尬?

陈丹青:我觉得人不应该评价自己的画。

吴怀尧:去年你的油画《国学研究院》以1200万元落槌;不久,《牧羊人》以7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几轮叫价,最后以3200万元卖出;这种价格,很多明清时期的画作都达不到,对此你怎么看?很多人都以为艺术家一天到晚在数钱,实际情况如何?

陈丹青:我对太过疯狂的事情,说不出看法。疯狂不需要看法。目前不少幸运的艺术家可能是在数钱,但我自己知道,艺术家并不是天天在喝咖啡。真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工作狂,而且独自工作。有谁会看见艺术家独自工作的情形呢?工作是不能展览的。

艺术市场问题的误区之一,是媒体总要问艺术家,完全错了,应该问买家和卖家,那是商场的事物,作品只是货品,理论上和一双皮鞋或一支口红一样。

吴怀尧:相比国画,油画毕竟是舶来品,但为什么国画就是卖不过油画?

陈丹青:国画被认为是纸本的,油画是布面的,物质,以及保存的久长,似乎是价格的一个理由,当然,那是西方给出的理由。问题是中国在太多事物上认同西方的准则。董其昌与委拉士开支同代,可是董的作品在拍卖行的起价甚至不如今日哪位中年画家。而委拉士开支要是有作品流入市场,可能数倍于我们一次拍卖赢利的总和。

吴怀尧:画家黄永砯称美术馆为坟墓,他说美术馆展出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僵尸,不可能在美术馆里学到艺术。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请说说你对美术馆的理解和定义。

陈丹青:美术馆的确是坟墓。一个没有坟墓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黄永砯认为学不到东西,我没意见。没有一个场所能够让你学到或学不到“东西”,只看你想不想学。我喜欢进美术馆,但不会想到学什么,只是喜欢走进去看,发呆。我对美术馆无法给出定义,我只是看见,一个有美术馆的社会与没有美术馆的社会,大不一样。就目前而言,我们没有美术馆,现在的国家美术馆只能叫陈列场所,不是真正的美术馆,更没有“美术馆文化”,那是一个专业,“美术馆学”就像“图书馆学 ”一样,一整套观念和方法。现在的中国美术馆就是轮流租场子付钱,画马马虎虎挂起来,大家热闹一场,就算玩儿过了。

吴怀尧:美术界近十多年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画家村”现象。先是圆明园画家村,继而是798艺术区,还有现在已经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京郊宋庄画家村、上苑画家村,这些“画家村”村你关注吗?你觉得它们的崛起和衰落,和艺术有关系吗?

陈丹青:自从资本主义兴起,画家不再受雇于王朝、贵族、教宗,个体的自由的艺术家出现了,于是变成波希米亚人。北京艺术家群体和窝点再对不过,这种动物自会寻找栖息聚合的区域,然后创作。一件创作能否成为艺术品,能否被确认为艺术品,前提是你得持续创作。

吴怀尧:你认为齐白石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国画家。那么吴冠中呢?这位对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在央视《大家》上谈艺术时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怀念民国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四篇

在一次交谈中,您提示说:民国范儿并不像现在的影视剧那样,但可以到民国电影中去找,请进一步说说。

陈:我喜欢看样子。所谓“民国范儿”,先是一种“样子”吧,和如今满眼所见不一样。今人要“看”民国,只能是照片和影像了。去年的电视剧《潜伏》,有点像的,但民国的真滋味还在民国老电影:《马路天使》、《小城之春》、《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时的导演和演员不知道什么“民国范儿”,他出来就是啊。(其实所谓的“范儿”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散发的气质吧,无论外面如何精心修饰都无法代替的)

你们新周刊今年发了一幅难得的照片,是胡适在美做大使,几个绅士婌女围着他,各人的装扮,姿态,室内的陈设,全是对的——单是这张照片,可写一篇民国与共和国文化差异的大论文——可是拍摄那一刻,他们哪在乎民国不民国。现在各驻外使馆,你见过吗?

近年拍的所谓主旋律电影,那份肉麻,我宁可看五六十年代的《南征北战》、《鸡毛信》、《董存瑞》,一股活气:那才是货真价实的革命电影。“革命范儿”,也早没啦。你听听现在唱的老歌红歌革命歌,别说装腔,靡靡之音也不如,那是革命的自我调戏、自我作贱啊。

正宗的革命范儿,是民国之前的国民党,当时俗称革命党。革命党闹革命,没功夫弄文艺,所以民国文艺倒是民间生发的,有感情,有豪气,但是没党气。听过1953年前后电影《上甘岭》里的大合唱《祖国万岁》吗?至今还是歌颂共和国的压轴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边住,

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种歌词的写法、爱国的爱法,其实是民国的。当时的词曲作者与合唱演员,是民国人,歌声里那种情感,也是民国式的,此后这等朴素真挚的歌词硬就是写不出来——到六七十年代,革命歌一股戾气,现在的唱法,那是又土又俗的妖气了。

我们想像中的民国范儿属于一种误读?您曾经说,民国范儿到文革才结束,中共高层都有民国范儿。

陈:别以为民国范儿属于“反动派”,弄得装扮蒋介石毛人凤的演员们挤眉弄眼瞎琢磨,其实第一代第二代中共高层站那儿,就是一群民国人。毛泽东1893年生,民国元年十九岁,1949年五十六岁。你把五十年代中南海照片和国民政府的黑白照片对比看,何应钦啊、李宗仁啊„„党气虽有不同,“范儿”大致一

类。国共仇寇两度合作,原是同学同事关系,平时隔壁邻居,白天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追同一个女子,一家两代就有两党:邵力子傅作义陈布雷的儿女,都是中共的人。蒋经国在苏联还写过公开信声讨他爹。毛周临死惦记对岸的故人,那都是老上级老朋友啊。

两党作风彻底改变,是到文革了。部分原因是服装的变化。蒋比毛早死一年,同期的照片,蒋宋夫妇穿中山装和旗袍,大陆这边,毛江二位忽然穿上解放军绿军装,那是共产党自己设计的,民国时期,共军军装就是国军军装嘛,只是朴素破旧一点,几位大帅不戴美式大盖帽而已。共军是到抢占东北后才设计自己的军装样式吧,这要考证,我不清楚。然而服装和扮相是要命的事情。民国二十年代的热血青年向往一套北阀军装,四十年代的时髦小子穿美式大衣,六十年代末,哪个红卫兵小子穿一套黄里泛白的解放军旧军装,姑娘瞧见,就扛不住了。美国普普艺术和法国学生运动都把绿军装视为红色中国的符号,八十年代崔健单挑绿军装上台喊摇滚,不是没道理,照符号学观点,那才是正宗共和国小子,一无所有。

你会说,服装不能代替气质,没错。国民党元老不去说了,共产党起事那拨人,都是有脸有谱的范儿:朱德是忠厚的军阀气,周恩来是辅佐的宰相气,李大钊是典型的儒相,瞿秋白是刻骨的亡命书生气,陈独秀根本就是康梁那代大逆子,生得晚了,气概一点不输,犹有过之„„二流的角色也是有声有色:康生那张明末东厂脸,许世友简直是明初的武夫相„„搁在古代,这些脸谱可就进了三国水浒,说书唱戏作演义了。

如今的军政舞台,你排几个像样的脸谱给历史看看。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老照片,我从毛周身后的人缝里仔细瞧,各省民主党派那些老人的面相架势,如虎如豹,都是真角色,满以为从此可以协商下去呢。后来一批批蔫了,但譬如章士钊,还给用着,还常活动:早先他是陈独秀的辩护律师,又暗送经费给毛润之,念老交情,文革初他还试图协调毛刘关系,文革中期周恩来安排他密使香港和国民党人员接茬„„

文革后,民国“范儿”沉渣泛起了:很多民国老人都还活着呢。

依您总结,民国范儿是个什么范儿?

陈:1979年我在北京的什么演出场合远远看见当时的侨联主席廖承志。迟到了,穿着肥大宽松的中山装裤,一脸疲倦而宽厚的官相,被前呼后拥走过座位当中的通道,和人握手点头,谈笑风生,十足像个老爷。你想啊,虽然他在共和国做了三十年大官,但他爹是民国元老,他是第一代民国老革命的公子哥,大少爷,从小看惯两党大老,自是民国的气度。前年读到一篇他的下属的回忆,果然说他一天到晚开玩笑,为此还做检讨,检讨时仍旧开玩笑,说是临死前再说一句,逗大家笑笑,然后跳进棺材去。

这就是民国范儿。如今的高官会是这般做人说话吗?

可是老牌共产党员有的是这范儿。单是特务系统,李克农喜欢养狗打猎,康生在延安穿美式皮夹克,还精于搜刮文玩(最近去世的漫画家华君武也会打扮,叼个烟斗,皮大衣敞着,雪白的羊毛围巾,他在延安时期的照片穿着破棉袄,可是一脸神色是上海滩前卫艺术家公子哥)。周恩来不必说了,重庆南京时期,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时期,美国人见那范儿,就有认同感。周的父祖辈是被选派迎候南巡圣上的地方豪绅,所以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实是晚清的世家子弟。如今外交官见外宾,全套西装领带,头发专门弄过,还是又土又呐,放不开。前时退休外交官吴建民指说驻外官员说话言语贫乏,其实很难怪的:二十年来,再高层的官员学者也是小科员一路看眼色混上来,谈吐气象,自是不济。(到了再后来,即是建国之后出生的那一拨人,再把上述人士的装束完全照抄,却会显得不协调,少的就是自然而然的“范儿”)

但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民国前后出来举事的家伙,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成败不论,忠奸另说,你譬如汪兆铭,诗词了得,美少年,居然弄炸弹,搞暗杀(蔡元培也干过同样的事),捉住判死,清朝官员念他才俊,给他免了——清朝的范儿也是性情毕露啊——再譬如胡兰成,浙江乡村穷孩子,学历背景全没有,出来指点江山,有学问有文采。现在嵊县胡村出来个穷小子,也就是打打工,写写手机短信吧„„民初张国焘陈公博他们去广州,年纪轻轻,满脑子革命见解,廖仲凯,就是廖承志他爹,干瘦老头,直接带着小伙子进国民政府面见孙中山,说是你们讲讲吧,什么主张,他们就冲着国父大大咧咧说。民国的有志青年见了大人物,心里脸上,没遮拦。五四那天,张国焘为首的学生队伍准备前往天安门,校长蔡元培出面劝说,给小张跑上来一把档开,领着队伍就出校门了。

抗战之际,群情滔滔,也是蔡元培出面申说政府万难,结果学生竟然拥上去拖着打。蔡先生是怎样的资格与人格?经此一事,身心倶伤。

清末民初,中国民间冒死犯禁的猛人太多了,成了要命的基因遗传,49年后,遗传错位了。林昭,57年阳谋初起,没她的事,实在因为看不过所谓右派同学被围攻,忽然她就跳上桌面,大声喝断,和那些围攻者激辩,还当场念古诗。你想想,一个苏州的女子,二十几岁,浑身是民国的刚烈,她的上代就有民国的烈士,而她后来果真拿命抵了自己这股气。她在狱中也有柔弱愁惨之时,留有诗文,言辞凄然,情同秋瑾姑娘——共和国时期多少不安分的少年,包括部分红卫兵,都以为是在继承先烈遗志,都有一脑们子被灌输的革命记忆,谁也不会想到那是民国记忆,他们仿效崇敬的中共烈士,是民国范儿啊。(文革之辈,学到的就是一腔热血的外壳而已,那些优雅的风骨却荡然无存)

那年《色戒》播映,我遇见余光中夫妇,余夫人说,我们民国的女子是有烈性的。《色戒》那位烈女子的上代,也是烈士,和林昭一样,一门之中,两代人喋血成仁。

现在的七零后八零后总算摆脱这致命的记忆了。掐断历史是要动刀的。张志新喉管给切了,但你知道林昭的待遇吗:她在单人囚禁时整天叫骂,狱卒专门制作一个头套,封住她的嘴脸,吃饭时解开,饭后再给严严实实套上,睡觉时也戴着。指挥家陆洪恩当庭叫骂,直接把他的嘴撕了,去刑场路中再给击落下腭,发

不出声。切喉管是医学进步,并不止张志新,1979年我看过官方报道,总共四十多人犯被切割,其中包括文革后执行死刑的人。

民国若是个时间定义,从1912年开始到1949年就结束了。若是个空间定义,它气息未绝。您是如何定义民国的?

陈:民国那股气,不是民国才有。清灭了,但是清朝上朔整个古代的那种士子气,那股饱满的民风,其实都在,都顺到民国来了。民国是新朝,是古老国家的庞大转型,民气格外强旺,不然哪来那么多前仆后继的乱党和烈士。关于清末民初的叙述,解放后弄得只剩鲁迅一个文本:在他的小说里,那个时代暮气沉沉,老朽不堪,可是你想想清末革命党那份嚣张、那份咄咄逼人,康、梁,还有徐锡麟、谭嗣同,舍我其谁,敢作敢当,是个腐朽时代的征象么?鲁迅自己,说话之猛,诅咒之毒,又岂是孱弱的国民所能为。他曾形容神州大地是“无声的中国”,其实在他的时代,中国吵闹得很哩。1915年胡适回国后,上下古今发议论,才二十六七岁,成名后每周择一日,家门敞开,各色人等进去和他摆龙门阵。今之网友或许讥为作秀,可今人哪来那股阳气。现在二十六七岁的博士生留学生,也就整天缠绕论文格式,排列关键词。

民国作为国体,是短命的,粗糙的,未完成的,是被革命与战祸持续中断的褴缕过程,然而唯其短暂,这才可观。一个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大致框架,就是那不到三十年间奠定的,岂可小看。单说民国的大学教育,今时休想望其项背,当年浙江的中小学教师是李叔同丰子恺叶圣陶,绍兴镇的中学校长,会是周树人。近时读出版业巨子张元济往事,他好像是前清的举人吧,49年新政权催其北上共与国事,老先生既疑且惧,几度上书推却,用的是汉赋的辞令„„民国是丰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的国家景观,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只可惜民国的整体风范,民国的集体人格,才告确立,才有模样,就中止了,改道了,无可挽回。(民国的书信乃至日常对话,都有一种通俗却不是韵致的味道,我辈是无论如何都学不来的)

民国的前因,是在清代——清晚期,所谓白话文,所谓现代传媒、现代教育、现代习俗、现代价值观,包括初期工业、交通、邮政、商业等等,都出现了——民国的后果,则延伸到1949年之后。气数断绝,那要到文革了。毛泽东说:文革是共产党对国民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继续斗争。我小孩子听着,吓得出汗,我们不是戴着红领巾天天升旗举手要接班吗,怎么还没斗完,现在想想,他很清楚,49年前认识他、了解他,与他平视平坐的许许多多老辈,都还活着哪。

我是到了九十年代回国一看,才回过神来:我小时候,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甚至部分八十年代,满大街是民国人(十三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包括彭真李先念杨尚昆等八老,哪个不是民国人?)很简单,我辈的家长,民国青年,我辈的中小学老师,还是民国青年。为什么大家怀念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教育?原因固然很多,关键一条,那时各大学主要教授都是民国的文人。我上美院时,左翼老前辈如鲁迅的学生江丰,为聂耳填词的许幸之,都还在食堂打饭吃,北京城里,梁漱冥钱钟书沈从文杨宪益,都好好活着呢。现在毛主席应该放心了:他的同代人都死了。

要说空间定义,除了殖民时期建筑和古代建筑,全国目前可看经看的楼宇殿堂,譬如清华、燕京(即今之北大)、北师大,南京的中央大学(即今之复名的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当然,还有中山陵,全是民国人设计的(部分是洋人设计)。这些年有钱了,中国的大学建筑张牙舞爪,不伦不类,哪像是斯文之地。(在上海四年,复旦或是交大的本部,并不森严,但是一走进去,在古朴的木桌木椅之间,在细碎的树叶剪影之间,自有一种大学的气度,而我生活四年的交大闵行新校区,则犹如一个楼盘)

再者,话语算不算空间?所谓白话文,现在公认最好的白话写作是在民国,而民国上乘的白话文是清末旧白话,渊源上溯宋明。49年后,尤其是79年迄今的白话文,白是白了,然而无文,眼下你举得出一位文体家么?这是大题目,还得另说。

听说您收藏有老照片,有名人如蔡元培的,也有普通的如上海棚屋女人的。能否给我们讲讲,看图说话一下。【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陈:我有一件原版照片,是蔡元培和眷属站在那里,穿着呢大衣,边上站着鲁迅要好的浙江老同乡许寿裳,一副忠厚相,介于旧时乡村读书人和到外面做事后的现代草莽气。我小时候家里的浙江亲戚就是那模样,他俩是因为德国日本留过学,自有一种沉稳豁达,不可言传。

另一幅照片是美国记者1949年拍的上海苏州河边棚户人家的中年妇女——上海没有比住河边棚户更底层的人了,小学里有钱孩子骂人,就说他家是棚户区——可你瞧那女子,干干净净,头发用水油蓖过,梳得一丝不苟,很好看的发髻,双手正在衣襟扣那斜到腋窝的盘扣,给太阳照得眯眼,面容饱满好看,甚至有点富泰,一点不贱、不自卑。现在瞧见农民工和城管队动辄殴打的盲流,我就想起小时候邻居穷人家规矩,平时出来头发梳梳好,衣服整齐,干净见人。真的,那位棚户女子立即叫她扮演宋庆龄,虽不合格,也比《建国大业》里的国母更对。不是演员不好,是没见过民国妇人的起坐言谈,即便装扮都到位,还是没感觉。我记得直到文革前,随便哪个贩夫走卒都是有模有样,小职员之类,头发中间分条头路,像周立波那样梳得精光。文革开始人斗人,全疯了,那才叫斯文扫地,不顾颜面——从此中国人的模样,江河日下,不可收拾了。(本人很是欣赏旧时印在烟盒上或者火柴盒上的那些民国女子,丰腴的奔放中带着深邃的眼神,才不过几十年光景,宣传画上全变了毁天灭地的工农兵)

民国时代的商人、教授、文员、流氓、工农、女性,甚至儿童„„各有范儿,山东出版的《老照片》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大致是民初到三十年代,民国风最鲜明,四十到六十年代进入模糊期,形神扮相多有重合,文革到八十年代,民国气完全消失,代之以共和国类型。我听美国学者说,文化人类学家曾用人物影像作世界范围各区域调查,以百年为跨度,研究现代化过程中人的面相、精神和气质,据说中国人的脸百年变异最巨大,最深刻,前后难以辨认衔接。可惜我无法找到这珍贵的资料。(有机会一定要借这本《老照片》看看,视觉是最直观的感受)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文字版)------ 陈丹青的演讲稿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五篇

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文字版)------ 陈丹青的演讲稿

陈丹青

我觉得这是个好话题,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但是如果记者问我,我会答不上来,因为现实和历史这两个词不容易定义,可能指过去了已经不在场了或者不奏效了就叫历史。而现实就是还在,还有作用,还在发生,可能就是现实。讲下去可能就会有点错位跟民国这个概念。我记得1966年文革爆发,毛泽东狠狠地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革命派和*河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继续斗争。那一年我13岁,带著红领巾,而且共和国也已经有17岁了,我听了毛泽东这麽一番话心惊肉跳,我想怎麽民国还没有过去,国民党还在?这是我小时候的印象。现在我明白毛泽东其实没有错,他那一年70多岁,除了逃到台湾的那部分国民党,他的许多民国的朋友和敌人都还活著,曾经顶撞过他的,比方,梁漱溟,曾经杀过共产党的李济深都住在北京,一大群民主人士第三势力还有他的同志们,而毛泽东本人,包括周恩来、朱德一大伙共产党领导曾经就是国民党员,在国民政府做官,当著蒋介石的面喊蒋委员长万岁。所以毛泽东想起民国和我当年13岁一个小孩听见民国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一想起来就是一大群使他不安的活人。1976年文革结束距今也整整35年了,远远超过毛泽东回想民国的时间距离,我们或者可以问文革是历史还是现实。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30多年来我们的文人和出版社都在做历史研究,出历史书,在座诸位也想必喜欢读历史。读历史为了什麽?我想克罗齐说的那句话还没过时,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年算是藉辛亥百年,我们有理由在市面上公开说民国,为了尊敬今年另一个大的纪念,我特地钻到电影院去看了一场《建党大业》,看完以后手机就来了几条短信,其中有一条非常聪明,把建党和民国一块纪念了,大家可能读过这个短信,我再念一遍。「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军阀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游行,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可随便抓人,权利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总之这部电影拍著拍著一不小心把部分民国史拍出来了,我猜韩三平同志没有想到这份效果。言归正题,虽然这条短信既谈到历史又明明指向现实,简直已经回答了论坛的话题,但是我不能念一条短信交差,所以赶紧清理我很可怜的历史知识,看看民国哪些往事已经过去了算是历史,哪些往事还在算是现实。

先说成为历史的那个民国。首先民国的战乱过去了,我们几代人何等幸福,60年来没有遭遇任何外敌侵略。文革的武斗当然是毛泽东所说的继续斗争,但是死伤者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员,而是和在座一样年轻的男女。昨天听秦晖先生说起广西的武斗,他亲眼看到当时的高射抱平射和在越南用的炸药弹,当时他十几岁,武斗过后就清理现场,巨大的瓦砾堆,只要闻到臭味就可以掘起一个尸体,但这个小意思,跟民国的战争不能比。其次,半殖民地时代过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区域完全消失,虽然现在上海、武汉、南京、天津等市政府竭力刷新法租界英租界所有好地段好房子为旅游业赚大钱,但是像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鲁迅这样的闯祸胚子再想闹事就没有地方可以躲了,即便赖昌星逃到加拿大还是乖乖地飞回来戴手铐。再其次,中国的分裂过去了,民国时期或者先后或者同期,有过南京政府、有过武汉政府、有过瑞金苏维埃政府,有过延安政府,有过重庆政府,还有过满洲国,东北的满洲国有东三省的铁路网,忽然归张作霖管,忽然归日本人管,忽然归苏联人管。今天全国的铁路畅通无阻,新建的铁路线和载客量是民国时期的几十、上百倍,虽然最近发生动车追尾暴死几十个人,但成绩绝对是主要的。你们不相信吗?反正我是相信了。

再再其次,国家的弱势完全过去了,民国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空军和海军,要靠美国人和苏联人帮忙,后来匆忙培养了自己的空军飞行员,几乎在对日爱国保卫国家的空战中全部死光。我们的空军非常棒,都活著,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当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马上要问世了。此外民国的多党政治彻底过去了,但这个是敏感的问题,我不敢说。我敢说的是民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完全过去了,蔡元培的北大、梅贻琦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竺可桢的浙大绝对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他们要是想当校长,先得通过层层审查,接著慢慢混到正局级或者副部级才能填写申请表听候审查。蔡元培为陈独秀假造学历,梁启超延聘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再也不能得逞。民国出版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也过去了,像张元济、王云五这样的出版大亨再也不必辛辛苦苦自己开办商务印书馆之类,邵飘萍、史量才这样亡命的记者和报业大王再也不会被枪毙被暗杀。当今中国的出版商、记者、撰稿人一律享受新闻出版总署的保护,非常安全、非常正确、非常和谐,所有人都很乖,很懂事,绝对不怕被枪毙被暗杀。

最后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巨大事项也成为历史,那就是古文教育,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繁体字等等构成的汉语语言生态成为历史了。在民国所有识字的人既懂文言也懂白话文,既用繁体字也用当时通行的简体字,随著民国的消亡,汉语的生态永远消亡了,我们当世只有白话文,只有简体字。民国许多其他事物都成为历史,永远过去了,一部分是历史进程本身,比如现代化。一部分是政治原因,比如无所不在的禁止。但限于发言时间不能一一列举,现在我来快速列举民国仍在今天奏效的部分现实。

比如据说民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贪污腐化裙带关系,今天所有被指控的民国腐败者远远无法和共和国贪官比。从资料披露,一项被认为巨贪的宋子文不但没有怎麽贪污,而且是个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就算他财富不很清楚,但和今天随便哪个被揭露的地方贪官相比,简直羞煞人。当年为蒋介石负责运送黄金到台湾的一位老先生,我忘了他的名字,我在三联周刊看到他的报导,没有贪污过一分钱,死了以后他的存摺拿出来只有8万美金。至于裙带关系不用我来说,今日权利格局的血缘背景一点不比民国时期更稀薄,如果需要证据我希望学者做统计。民国社会层面世俗生活的状况一度被剷除,之后近20多年大规模卷土重来,比如色情业,比如赌博、比如走私、比如黑社会,都带渐渐与民国接轨。此外改革开放30年,凡私人生活逐渐被允许拓展的空间,都是民国生活形态的死灰复燃。比如选美、比如时尚、比如娱乐、交际、享受、奢侈等等,这些我认为都是好消息,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我们今天时代的稀罕事情,民国时期早就有了。这种活泼可喜的生活形态,有的远远比民国时期土,因为有教养的阶层消失了,有的远远比民国更洋,因为民国人还没机会领教西方二次现代化以后的种种新花样。

时间关系,以上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类比十分粗糙,不淮确、不可靠,希望专家批评指教。但是坦白地说,我以为民国对于今天,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为什麽?因为60年来我们成功接受了空前成功的愚民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要让你知道过去,直到你对过去漠不关心。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历史感,没有现实感,对共和国不了解,更不了解民国。 30年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真正要紧的是历史要从娃娃抓起。最近听说秦晖他们在做大学生的一个调查,请大学生自己做,题目叫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说请今天的80后、90后向父母或者祖父母追问民国的往事,这是了解民国最最有效、最最人性的方式,因为民国就在每个家庭。刚才马世芳就说了他的家庭,我们大陆有很多这样的家庭,我的父母就是民国人,诸位的祖父母也是民国人,就在你们家。可是问到一半,据说就有家长出来阻拦,不要再问了,也不愿再说。为

什麽?就是害怕历史提醒现实,因为今天的现实害怕历史,以至历史也害怕今天。因为民国的历史就是活人,所有民国的过来人迫于现实迴避历史,不谈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普遍的现实。所以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个好题目,你是爹妈生出来的,你不了解爹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民国生出来,可是共和国的老百姓不了解民国,长期不了解不说就不会想了解,不想说。长期的不说几代人不说,等于没有这回事。(比如80后,比如89年出生的孩子,别说1949年前的民国,连1989年北京发生什麽事绝大部分不知道。我们的爹妈也未必知道,你们在北京的爹妈可能知道,但是他们不愿说。)这样子不说、不说、不说,每个家庭都孩子瞒著往事,整个国家对人民也瞒著往事,瞒得久了,30年、60年瞒下来,将来还会瞒下去。你现在到马路上抓一个小青年或者小姑娘你问他你要不要听听民国,他掉头就走,根本没有兴趣。所以我觉得民国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现实。但是今天在座的年轻人比较不一样,大好秋天哪裡不能去,你们要跑到这裡来听民国,什麽意思呢?你们还是来了。谢谢大家。

陈丹青语录摘抄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六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陈丹青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2、音乐好在倏忽,所谓时间的艺术,灵界的艺术。

3、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4、今天,全国的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5、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6、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7、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8、我迷恋一句话的上下文怎样连在一起,连的巧妙,你怎么读都会动容,都会服气。这是书写的秘密。你改一个词,效果全没了,修辞很重要。

9、互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10、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

11、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12、绝大多数中国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

13、前面说了,鲁迅之为鲁迅,还在于他周围的价值,没有他的周围,哪来鲁迅。他的敌友是当时顶优异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实的影响面。

14、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15、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6、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

17、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18、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19、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20、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21、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

22、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3、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24、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25、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26、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谢谢天,谢谢地。

27、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28、“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29、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30、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

31、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32、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33、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34、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十四小时扳着个脸。

35、在这一场巨大的阳谋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们几代人,独尊鲁迅的真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无知,使我们不怀疑,使我们盲从意识形态教条。

36、我希望中国的有钱人穿的奇怪的要命,过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艺术是这样出来的。中国必须有这么一群怪人,过非常不真实的生活。

37、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38、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

39、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40、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41、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42、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43、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44、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45、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46、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47、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常态,是否失去底线。

48、我珍惜

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49、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50、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51、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52、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53、人人生而平等,那时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

54、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

55、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56、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

57、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

58、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人群传达经验。

59、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以上是关于陈丹青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
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第七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2、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

3、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4、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

5、我希望中国的有钱人穿的奇怪的要命,过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艺术是这样出来的。中国必须有这么一群怪人,过非常不真实的生活。

6、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7、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8、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

9、今天,全国的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10、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人群传达经验。

11、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2、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13、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14、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十四小时扳着个脸。

15、音乐好在倏忽,所谓时间的艺术,灵界的艺术。

16、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17、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18、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19、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

,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20、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人了解我了,有那么一两个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21、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22、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3、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24、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25、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26、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2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28、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29、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30、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31、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32、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33、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34、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35、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

36、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

37、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38、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

39、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40、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41、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谢谢天,谢谢地。

42、绝大多数中国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

43、人人生而平等,那时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

44、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45、互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46、前面说了,鲁迅之为鲁迅,还在于他周围的价值,没有他的周围,哪来鲁迅。他的敌友是当时顶优异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实的影响面。

47、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48、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

49、我迷恋一句话的上下文怎样连在一起,连的巧妙,你怎么读都会动容,都会服气。这是书写的秘密。你改一个词,效果全没了,修辞很重要。

50、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

51、在这一场巨大的阳谋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们几代人,独尊鲁迅的真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无知,使我们不怀疑,使我们盲从意识形态教条。

52、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53、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54、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常态,是否失去底线。

55、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56、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57、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58、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59、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

以上是关于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陈丹青 评论 陈丹青艺术评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陈丹青,为什么还没教养,怎么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7966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