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

2016-01-31 09:42: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一《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一
《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教学教研为支撑,立足本校实际,以解决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宗旨,推动我校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整体发展,均衡发展,根据抓教研促教学,抓教研上水平的内在要求,我校教研工作以新课程为导向,以科研为先导,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平台,不断提高我校教研管理水平和教研质量,引导教师紧紧围绕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目标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提升驾驭课堂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本领,力争我校教研工作有特色、有实效,教学工作上层次、升台阶。

三、主要研究内容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二
《莫乡学区中小学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

莫乡学区中小学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局教研室工作部署,于2010年6月8日,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提对莫乡学区4所学校进行了校本教研的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莫乡学区4所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3所)地处边远山区,学校之间相对分散;汉、哈、维三个语种授课;教职工236名;在校学生达1700余人。调研中,调研组力求全面了解各校教育教学和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在这4所学校召开学校班子成员座谈会,听取学校领导的专题汇报4场,查阅资料200余份,访谈教师22名,深入课堂听课12节。在每个学校调研结束时,召开调研反馈会,反馈调研意见,肯定工作成绩,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和成绩

1、领导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思想上认同、接受并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校本教研的落实和开展。

调研中发现,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有一定的认识,为保证活动的开展,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巩留县中小学校本教研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都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制定了“校本教研方案”、“校本教研计划”。木小、阿小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以此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施。另外,各学校购进大量的课程改革辅导资料,并积极组织教师接受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完善校本教研的支撑条件。

2、各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和教师

培训活动。

莫乡中学集体备课活动已日趋完善。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集体备课2-3次,在教研组内先确定课题,大家共同备课;再讨论交流,集全组成员智慧修订成案;根据修订的教案授课,组内成员共听;再进一步讨论完善,形成共用教案。此活动内容丰实,教师全面参与,材料齐全。

莫乡中学牵头组织学区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学校推荐教师就同一课题上研讨课,学区大部分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课、讨论。另外,中学还选派了3名教师在学区中进行送教活动。丰富的学区研讨活动为学区各校的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平台。

木小开展“一课三研”的老带新教学研讨活动。即结对的师徒通过集体备课整合出教案,先由新教师执教上研讨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讨论、修改教案后,再由老教师针对同一课题上示范课,课后进一步讨论,新教师再上课的模式循环学习。此活动是以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为研讨基础,创新开展校本教研的师徒传帮带活动。

阿小开展教师说课、说教材活动。年轻教师说教材,促其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老教师选取教学中突出案例(亮点课和问题课)说课,既引领年轻教师学,同时又可通过讨论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校都能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和基础,在“课例”研究中把集体备课做为研究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3、部分学校课题研究已逐步开展,校本研究已渗入到学校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所增长。

莫乡中学申报获批了县级课题《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研

究》、《华夏歌谣唱千年》、《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后,学校各教研组以这3个课题的研究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尝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

木小申报了州级课题《课本知识与农牧区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虽然立项审核结果还未公布,但此课题已在实施中。课题负责人党辉(学校教务主任)将课题分成4个校级子课题,在各学科、各年级开展研究、讨论,搜集资料,较好的调动了全校汉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4、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调研中,通过听课、座谈,可以看出教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教学产生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

教育观念转变。无论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都有在实践中尝试新课程理念的愿望,所以大多数教师能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是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开始武装自己。

教育行为转变。大多数教师们尝试对教材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处理,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准备教具,如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教学图片等;课堂中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得到明显体现;部分学校开始开发校本课程,如:麦小开发了《哈萨克族风土人情》、中学开发了《莫乡野生动植物》等。

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逐渐减少,学生自主选择、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多;部分教师为学生设计适当

的活动,如观察、阅读、竞赛、游戏等,活动化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乐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批评、讽刺学生的现象逐渐减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校本教研与新课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少,校本教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步入误区,流入形式,亟待改进与提升。

1、领导重视不够,认识模糊。部分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对新课改和校本教研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不到位。特别是边远学校以本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等多种客观原因为托辞加以掩饰,致使校本教研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2、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质量堪忧。对农村学校适合什么路子来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指导;学校制度完善,但缺乏有效落实,活动中只能保证数量,难以保证质量;形式太多,执行的规范程度不够,实效不大。如:莫乡中学校本研究有规划、方案、审批、管理等较完善的制度,但未有效地组织教师申报校级小课题,只是依托县级课题进行研究,缺乏普及性,研究内容空泛。

3、基础组织功能薄弱。学校的学科教研组作为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单位,建设比较薄弱。部分学校的教研组长虽然自身的教研能力较强,但缺乏组织和示范能力,在教研组活动中,仍是“查查备课作业”、“组织老师开个会布置布置工作,留下记录”的老做法,组内活动内容单调,未能很好地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本组人员的实际来积极主动地

开展研讨活动,教师交流互助和合作攻关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发挥教研组这一层级的作用。

4、活动流于形式,过程疏于督查。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教研和新课改的过程中,对教师缺少有效的学习、培训和研究的质量评价。在布置教师的学习及教学反思方面,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致使部分教师钻了空子,出现了雷同甚至是别人代抄的学习心得笔记。此外,《教师成长档案》等流于形式,丧失了过程评价的功能。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校本教研的领导。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应提高对“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的认识,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同时整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机制和管理制度,营造宽松、浓厚的研究氛围。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激励机制、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积极营造宽松、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3.狠抓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问题。提高教研的水平和质量,校本教研要针对本校存在的问题,一抓到底,要真研究、真实践、真提高。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需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三
《我区校本教研调研报告修改稿》

我区校本教研调研报告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向苏

内容提要: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强有力武器。校本教研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如何让校本教研成为现代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校本教研 调研分析 学校发展 教师成长 思考建议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目前各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各片区和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建设情况以及开展校本教研的困惑和期望,总结各学区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已有的经验,发掘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亮点,探寻适合我区校本教研发展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各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为制定我区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全面实验我区有效校本教研机制提供依据,为此进修学院教科处小教部本期在全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校本教研的调研工作。

本报告分“调研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思考与建议”和“我们的行动”三部分加以阐述。

第一部分 调研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

开学以来,学院教科处小教部以集体视导和个人调研,蹲点蹲校的形式,深入到各个学区、点校和九年一贯制的独立学校开展了为时一学期校本教研工作的调查。重点走访了玉带山小学片区、石盘小学片区、唐家沱小学片区、港城小学片区、五宝小学片区、华新实验学校、新村同创国际学校、观音桥小学、洋河实验小学、劳卫小学、蜀都小学、五里店小学、黑石子小学、朝阳河小学、川江实验学校、寸滩实验学校、东风实验学校等三十余所学校。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了听课、座谈、交流等形式,从片区、点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实施策略、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获得了片区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全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研究以及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薄弱地区学校提档升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 区域板块的校本教研

我区的校本教研体现出明显的区域板块特色。第一板块是发达地区学校的

校本教研不均衡发展现象。同样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学校规模等的迥然差异,出现了宝塔状校本教研格局。一流学校一流教研,普通学校二流教研,薄弱学校缺乏教研。第二板块是本地区中下段区域学校的校本教研成“品”字形发展,地区规模学校有自成体系的校本教研,如港城小学的网状校本教研模式,鱼嘴小学的特色校本教研模式,龙胆小学的网络校本教研体系。

无论是第一板块,还是第二板块,各个片区和学校既体现校本教研的共性,更有各自精彩纷呈的个性与特色。每个片区和学校都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计划、要求、实施等管理层面一一到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呈现出校本教研“百花齐放只争春”的局面。在玉带山小学片区自主自发的校本教研推动学校“合作互助、共赢发展”的局面,虽然这种“自由恋爱型”的片区校本教研所构成的学校背景、师资状况、办学规模大相径庭,但是这种“情投意合”的原动力却极大的调动了学校校本教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片区校本教研在“热恋中”激情绽放,活力四射。在石盘学区,呈现的却是另一番“兄弟情谊”均衡发展的景象。如果说玉带山小学片区的校本教研的“自由式组合”是“情投意合”的话,那么石盘小学片区更体现了“志同道合”的意愿。这个学区学校的区域背景、办学规模、结构状况、教师构成、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片区校本教研中形成了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共同的基础、共同的愿景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合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大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港城小学片区构建的是一个中心,多元发展的网状校本教研。以港城小学为中心,辐射黑石子小学、朝阳河小学、头塘小学的校本教研,并引领该片区校本教研的发展。同时各个学校又结合自身的特点,紧紧抓住拥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研。例如头塘的书画教学、黑石子小学的青年教师打造、朝阳河小学的阅读教学等都各具特色。

二、 点校——突出个性的校本教研

我区的点校主要集中在观音桥地区。以新村实验小学、华新实验小学、观音桥小学、鲤鱼池小学、劳卫小学、蜀都小学为代表,集中体现了我区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下面以新村同创国际小学和华新实验小学为例,对我区点校校本教研的发展状况做简要分析。

新村同创国际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无论从校园建筑的设计还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办学理念的展示还是教育管理的精细,无论是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还是师资队伍的全新打造,无不体现出现代化教育的专业、精品和创新。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这统统体现在学校狠抓落实的校本教研上。

首先,校本教研的管理立足一个“精”字。引导示范“精”,教研指导“精”,落实检查“精”。围绕这个“精”字唱好三部曲:引领、示范、评比。学校的校本教研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以学科、年级组建立互助共赢的团队。每个团队围绕“精”字开展工作。团队精选好教研主题后,大家就在团队的精心组织下开展研究。人人参与,人人落实单项任务。备课、说课、说教材、课件制作、收集资料、研讨教材教法等等,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并以物化的形式外显展示,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智慧的源头活水在这里聚集。在浓郁的研究氛围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其次是教学研究追求一个“实”字。学校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学校搭建四个平台:搭理论平台,搭引领平台,搭展示平台,搭机会平台。只要有一点点创新的点子或研究的成绩,都可以获得平台的一展高下。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有趣,还是作业的巧妙设计,无论是教材教法的探究智慧还是板书设计的流线思维,无不在各类平台中一展风采。这些校本教研的“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在全校很快就转化成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使之研究实效化,真正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整体的提高。

第三,教学资源建设重在一个“用”字。学校根据资源的来源与利用,分为五个板块。一是常态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资源大多来源于教师们日常的教学成果。每位教师点点滴滴的努力和智慧都会被珍藏在这里共大家分享。无论是课件还是教案,无论是说课设计还是教学反思,您都能从中看到教师们智慧的闪光。二是优质资源库。这里主要收集的是研究课、赛课、精品课等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来自于教师的共同智慧结晶,体现的是团队的协作和风采。教学艺术的锤炼、凝结智慧的精华,成长脚印的深浅在这里都清晰可见。三是班主任资源。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的管理特色以及班级成长等等都体现在这一板块中。这里是班主任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体现最丰富的地方。四

是校本教研资源库。如学校礼仪资源、校园文化超市、学校电视台直播节目、校园网的建设、家校互动等等社会教育资源都在这里集聚。学校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又分成不同的板块共大家分享。五是学科资源的建设。这是专业资源库的最大集合。在专业资源库中又按照年级的不同进行了分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资源保障。

在这些资源中,学校将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放在了第一位。换句话说,是学校将资源的利用学习放在了第一位。一方面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了资源库的硬件建设,同时更注重教师对资源的利用和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性教师。只有让教师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校才能真正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新村同创国际小学建设现代化的一流学校还体现在现代教育的网络校本教研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占领空中教育制高点。无论是班级QQ还是班级博客,无论是班级论坛还是空中课堂的播客都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炙热的研究氛围,将学校教师至于校本教研的“火热年代”中。不仅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硬件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家长这一社会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持。家长及社会力量通过网络积极参与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来,资源的整合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开放办学,对学校发展的提质提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一流教研,创一流名校。使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个性凸显。

华新实验小学是重庆市第一批示范学校,也是江北区的窗口学校。以彰显校园文化为突出特点,实现“六年阳光教育 奠基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

立体的人文、立体的教育、立体的构想创造了富有张力的校园,铸就了坚实的校本教研根基,形成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内敛与外显相交织的清新格调。

近一年来,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有了重大的调整和改变。首先关注教师成长。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问题走向研究,推进主备式教研活动。所谓主备式教研就是建立团队,构建团队教研,校本教研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孤立行为,而是整合资源,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模式。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一个教师的主导行为进行发散、回射的立体教研网络构架,共同参与的智慧交融和成果结晶。其次,以开展“三化”课型研究为介质,打造高品质典型精品课例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就常态课规范、精品课打造、典型课例研究,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校本教研体制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了有华新特色并且可借鉴的校本教研模式。例如,语文学科教师力量的整合讲实效,做实在。数学学科以典型课例为带动解决相关问题,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提炼。音乐美术形成的团队力量推动了共同研究,研究氛围浓,创新意识好。每个学科的校本教研都有自己的特点,真正形成了特色教研,文化教研。

三、薄弱地区校本教研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诉求

我区中下段区域和学校的校本教研如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样,机遇与困难并存。五宝地区是江北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但是教育的投入一直处于上升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农网工程和远程教育,积极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特别是龙胆小学在网络校本教研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网络校本教研的特色。胜利村小学利用捆绑学校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为教师所用。无论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观念的吸收,无论是理论层面的学习还是教学艺术的技术处理,无论是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的管理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以及校本教研校级网络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发展机会。

这些地区的学校尽管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小”,但是追求“精”却是这些学校的共同做法。五宝小学在和谐教育上追求“精”,龙胆小学在网络校本教研上追求“精”,鱼嘴小学在特色教育上追求“精”,复盛实验学校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上追求“精”,胜利村小学在教育发展的细节上追求“精”,唐家沱小学在专业教师的发展上追求“精”,东风实验学校在教研网络的三级管理上追求“精”,寸滩实验学校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追求“精”,川江实验学校在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上追求“精”„„多元发展是这些地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特色中,最有亮色的要归于龙胆小学的网络校本教研。由于龙胆小学地处偏远,教师外出或到主城地区参加一次全区教研或听一次课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他们依然能够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学校保持同步,与时俱进。“合作互助、有效利用”, 激发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能及时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交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积极参与空中课堂的听课、赛课、评课。建立自己的网络教研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通过网络交流及时反馈,空中互动时常闪耀出教师们的教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四
《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绥德 马彩叶

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提纲:

一、调查的目的:

1.了解目前我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情况,发现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2.总结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已有经验,探寻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方式,为制定我校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1、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现状

2、校本研修的方法和措施及产生的实际效果

3、存在的困难及原因简析

5、改进措施

三、调查的参与范围:

1、问卷调查对象:全体任课教师

2、集体座谈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

四、调查的形式:

教师问卷及座谈

五、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案收集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初步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的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和集体座谈。同时对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已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全面、深入、科学地分析,形成关于我校校本研修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

一、 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现状

课改以来,我校始终把校本研修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上至校长下到各学科教师,每次都认真参加各种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研修”的学习氛围。我校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树立了校本研训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坚持校本研训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师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研究中提升。为了使校本研修开展有效,我校首先制定了校本研修制度,确立了校本研修内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四环节教学模式》等,重点培养教师的研修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 。我们学校的校长确实本着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教师办实事。学校的整个校本研修工作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作为校长确实考虑在先,方法措施明确。使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校长为我们教师每人购置了一台一体机电脑,开通了网络,要求教师在网上开展校本研修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在观念上的更新,在理论上的指导,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广大教师都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

的步伐,走在课改的前沿,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在课后主动反思,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改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我校的校本研训不断拓展思路,变革形式,培训中我们以转变观念为主线,强调教师参与互动,为教师提供示范。我校具体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校长亲自上阵辅导、现场教学研讨、教师论坛、教育沙龙、信息发布、骨干教师献课、同伴互助学习、学习理论文章、交流学习体会、信息技术培训,形成网络培训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开阔了教师视野,激活了教师的思维,激起了教师对理论探索的兴趣,切实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时效性。

二、校本研修的方法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我们学校始终把校本研修工作放在教师培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把培训和教研结合,实现在学习中研修,在研修中学习。立足于岗位大练兵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年讲一堂公开课,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组织教师参加每周的业务学习,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和成功实践案例,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成功的教学范例,为教师成长增加了新的推动力。

2、搭建教师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展示教师的教改和研修成果,学校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一

课多讲”“骨干教师引领课”等多个平台,实现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

3、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几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观课议课理论,先后组织了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观课议课活动,实现教师在平等氛围中和领导交流教学的得失。激发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第四,实现教学问题科研化,科研问题教学化。在小学部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立了“学生优良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在中学部确立了“新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思考”的课题,参加研究教师,在课堂中实验和收集资料,在研究中思考教学问题,实现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互相促进。

4、形成了专家引领的学习模式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校教师发现的问题非常多,当时迫切需要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我校多次聘请教研员和专家来校指导工作。县教研主任和教研员帮助我校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新的教学方法,转化了教学行为,他们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促进了教学的创新。许多教师就是这样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近几年我校有多名教师作县级观摩课,在校领导和教研员以及学科组的培养下多人论文多次获全国、市、区奖,还做了区级观摩课。

3、利用反思解决存在问题

在整个校本研修过程中反思是贯穿始终的,我们要求老师每课教后都要写教学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反思整理在校本教研本上,定期汇报交流。老师们在反思中往往能够总结

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新的设想,已备下次使用。经过这样反复地交流,使教师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珍惜每一节课,心中常念常想着教室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也使教师们注重学习,善于沟通,贴近学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研修能力。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擅长梳理问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取长补短,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稳中提高。

三、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

校本研修实施这段时间,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校本研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业务指导活动缺乏应有的学术氛围,教研活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行政化倾向明显。活动通常是传达上级教研部门工作要点、布置教学工作,考后试卷分析。教学观摩课、教学评比课针对性不强,有些课作秀成分较大,形式上越来越花哨,只能观赏,难以移植。

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教研活动主要以布置任务为主,缺乏明确的教研目的和计划,对教学问题的研讨应试成分占很大的比重。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的能力有待加强,常规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作用不强,教师的教学支持主要靠伙伴交流和网络信息;组织形式的教研活动认同度降低。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五
《关于我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调研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共同问题。校本教研就是依据这一理念而提出的一种适合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形式。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题,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研究目的,是一种将学习、工作、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学校活动和教师实践活动,是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为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近些年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2009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优秀备课组评选办法》、《备课组长职责》、《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要求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制定教学计划及集体备课安排并上交学校教务处。集体备课之后要求教师结合所教班级实际,形成自己的教案。学校为更好地开展各学科的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重新设置各学科教研组长,并制定和完善了《教研组长职责》、《新课程下校本教研制度》、《领导包学科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同时学校把每周二下午七八节作为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研讨新课程标准,研讨高效课堂模式,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等。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学习培训、研讨,听课评课、讲座。开展课题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题促研,以研促教‛也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形式。基本做到了教师们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科类较为齐全、老中青梯队化、覆盖面广的课题研究网络。

二、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调研表明,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学科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活动流于形式。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但是有许多教师抱怨,说教研是一种累,耽误了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的时间。所以活动常常是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的事,有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基本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流于形式。

2、层次较浅,缺少自我反思和剖析。教研活动时,教师们往往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开展讨论,观看录象,听课评课等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交换、经验共享这样同伴互助的范畴,缺少自我反思和剖析。

3、无专业引领,缺乏自身特色。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长久沉湎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搞教研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教师带着任务观点参加,活动方式单一陈旧,缺乏新意,无专业引领,更没有亮点和自身的特色了。

三、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那么如何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前提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主题)的原则(方式、要求):①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

翻版;②这些问题(主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 性);③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或学科组教师)都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

2、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是难以深化突破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师走向教育家(研究型教师)要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一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研究创新上会遇到技术的难题)、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以进行理论创新和操作技术上的突破,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因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有效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储备,可以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增强教师发现并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灵敏度,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操作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率。

如何引领教师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注重借鉴他人的先进实践经验呢?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另一方面我校实行‚走出去带回来‛的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必须第一时间向本学科组或是全校任课教师做汇报讲座。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第七、八节是教研活动时间,比如学校推行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学校教务处搜集有关的理论文章,印刷后发给所有老师们学习,然后研讨时间交换学习心得。

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 成性。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

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3、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

怎样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科学性呢?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一是明确校本教研主旨:‚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它们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如我们可以创建起‚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教研模式。 基本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三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对于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来说,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课堂观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比运用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研究等技术性要求更高的方式更适合。但这并不是说运用这些更适合于基层学校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就不讲技术性、科学性。而恰好相反,我们只有在实际操作上讲究科学性,才可能取得实效。

4、增强研究制度的规范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障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应该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 师专业发展

的层次性,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并做到有条不紊地具体实施,确保了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开展。

总之,只要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六
《长兴县校本教研情况调研报告》

长兴县校本教研情况调研报告

长兴县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 沈明 施秋奕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教研机制与方式。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教研工作改革的新课题,日益向纵深发展。

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全县中小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困惑、期望,总结各个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已有经验,发掘教研活动的亮点,为各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典型案例收集等方式,开展了长兴县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现状调查研究。以期通过校本教研的建设,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我们的调查:校本教研的现状与需求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为获取比较全面的数据,共涉及中小学校58所,发出问卷450份,收回420份,回收率93.3%,其中有效问卷396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就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访谈,以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从基层学校领导到教师,对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都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策略,但与新课程改革对校本教研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校本教研的现状

现状一 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上多形式、少主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的认识,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调查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分别占54%、81%),已经认识到校本教研对新课程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改进教研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见表1)

表1 您对校本教研的理解是:

另一组数据(见表2、3)却说明目前校本教研的效率并不高: 一方面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在教研活动前“查找资料,积极准备”的教师只有51.5%。,教师在教研活动注重“活动后应用”的比例(22%)远远低于“整理思路,总结心得”(59%),

即在教研活动后,教师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进”。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教研活动的形式化,主题不明确,教师无法积极准备;二是缺少相应的教研管理机制,教研活动前,只是负责的教师准备,其他人带个“耳朵”来听,把自己放在“圈”外,主动参与性不强;三是教师看到别人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赞不绝口,却很少能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

表3 在教研活动前后,您通常注重的是:

现状二 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上多常规、少研究。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教学研究”功能。调查统计的数据(见表4)反映了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臵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校本教研还是停留在常规工作上,没有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的功能。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主流虽然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教师们也有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现状三

校本教研活动资源上多外引、少内源。校本教研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逐步深入过程中,校本活动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校本活动的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占被调查的74%),基于社区或学校自身的活动资源很少(24%)。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也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教学书刊(分别占46%、48%),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占51.5%),来自专业人员和同伴的直接帮助的较少(分别占20%、26%)。 可见,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社区和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见表5、表6)

表6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您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

现状四 教师个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基层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擅长梳理教研活动中讨论的问题(43%),善于听取同事发表的意见(43%),并愿意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4%)。同样我们发现,教师们在“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偏低(31%),而“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的仅为9.6%。

表7 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您觉得自己经常或擅长做的是:

分析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其一,基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有感性认识,就能谈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缺少一定的理论学习,一旦涉及到比较深层次的理论化的内容,就不能从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进行研讨,因而更愿意“听别人发表意见”,其主动参与“教研”过程的积极性就不高;其二,不善于主动质疑,创新精神欠缺。不习惯总结和反思他人与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做法,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解剖自己的意识较弱,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质疑的能力也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时考虑的内容之一。

(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

需求一 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实践共同体”。 从问卷调查8统计结果看,教师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集体研讨比独立钻研好(85%比15%)、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95%比5%)、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74.4%比25.6%)。由此可见,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实践共同体”,专家的引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需求二 教师迫切需要合作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指导方式。教师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是:来自专业人员(74%)、来自校内专家(18%),只有6.6%、14%教师最想得到网络、资料的帮助(见表9)。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比较容易从网上获得一些资料,

但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对象,利用好网上获得的有用资料,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何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深入的、能用理论指导操作层面的研究探讨等,所有这些,广大教师需要相互作为合作伙伴,围绕教学问题共同分析和研究,有更直接的、面对面的指导。反映出教师们既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探讨、解决具体问题,又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指导、互助、反思的不断循环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而对于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教师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的有56%,选择“以课例为载体,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的有50%,选择“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也有40%。这说明基层教师对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持肯定态度并抱有很大的期望,并且希望教研员能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反映出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表10 您希望专业指导人员的指导方式是:

需求三 教师需要围绕主题的校本教研的形式。表11显示,教师们倾向“以问题为中心的集体研讨会诊”(占56.1%),喜欢“针对某一课例进行解剖分析”(占40.4%)

,希望自己成为集体研讨中的积极参与者,这反映出绝大多数老师希望通过互动提高专业水平,而对单纯的理论讲座和纯粹的听课评课比较反感。在座谈中也有老师指出,既然是教研活动,理所当然应该是集体研讨,因而不少老师也不欣赏独自单干行为(见表8)。说明随着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的合作、研究、参与等教研意识已有所增强,这也反映出当前教研员、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多数教师被动倾听的教研方式越来越“不得人心”。

表11 您比较喜欢下列哪些校本教研的方式:

需求四 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探索分层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也有

2%的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到失望,22%的教师仅仅是略有收获。因此,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探索分层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是各学校面临的新课题(见表12)。

表12 您参加教研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

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角色尚未明显改变,仍停留在过去个性化的研究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因而,教研活动的效果也不理想,没有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于是教研活动之后,总有人感到“令人失望”。如何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形成支撑校本教研活动持续有效运转的教师共同体,仍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我们的行动:校本教研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教学中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教研制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以及各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校本研究正一步步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象上从关注骨干教师到关注全体教师,实现全员参与

【典型案例】长兴县古城中学——“多层互养梯度推进”机制

背景:

1997年起,古城中学为摆脱师资和生源薄弱的困境,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确立了“同学科、同年级、同教材”及“选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定课”的“三同六步”课堂教研活动模式。这一模式,一直坚持,从未间断,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04年,学校规模扩大,多校合并,教师资源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流动与组合。“三同六步”模式作为省规划课题继续坚持,发挥作用。但实施中教师“陌生感”、“高原感”和“研究倦怠”现象的出现,给了该校深刻的反思。

2006年下半年起,该校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从教师达到200人、学生已超3000人的办学规模和教师群体师资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出发,悟于农村池塘养鱼理论,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并实施了以学科教学为抓手、以新课堂实践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多层互养”做法。这一做法主要体现在“三同六步”教科研活动之中。

做法:

所谓多层互养,它是将同学校的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按照年龄大小、业务强弱或职称高低分为指导组、提升组、学习组三层。三组层次不是刚性划定的,它可以自由认层,

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篇七
《徐家店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情况调研报告》

校本教研情况调研报告

徐家店镇中心小学史永忠

根据市教科所工作布署,大力发展教科研工作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我校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致力于校本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困惑,我们开展了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现状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将教师转型为研究型教师,将课堂转型为研究型课堂。将教学研究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的调查:

一、校本教研的现状

本次调研以谈话调研为主,为获取比较全面的数据,共涉及我镇三处学校的126名教师,其中语文、数学各31人,英语7人,剩下的就是副科教师与艺体卫等,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又就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访谈,以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对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都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策略,但与新课程改革对校本教研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现状一 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上感觉多是流于形式,在于应付。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的认识,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调查中,虽然绝大多数老师口头认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已经认识到校本教研对新课程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改进教研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但50%的教师感觉到教研员和专家的要求与一线教师无关,30%的教师觉得天天教学精力不够,没时间搞教研。只有20%的教师觉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现状二 校本教研活动表现在常规要求多,深入研究少。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教学研究”功能。反映了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有6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校本教研还是停留在常规工作上,没有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的功能。学校校本教研的主流虽然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教师们也有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觉得平时也是有问题同事之间相互讨论,也能够解决一部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现状三 校本教研活动资源上大多是引进外校特色,很少注重本校研究。校本教研的主要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逐步深入过程中,校本活动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校本活动的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学校自身的活动资源很少。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也主要来自于网络培训和教学书刊, 可见,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状四 教师个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表现上多实践、少反思。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擅长梳理教研活动中讨论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占35%,善于听取同事发表的意见(47%),并愿意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18%。同样我们发现,教师们在“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偏低,而“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的少。

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

需求一 教师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集体研讨比独立钻研好、有专家指导的

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由此可见,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实践共同体”,专家的引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需求二 教师需要有合作的、以课例为主的专业指导方式。教师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是:来自专业人员、专家的引导,教师最想得到网络培训、资料剖析的帮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比较容易从网上获得一些资料,但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对象,利用好网上获得的有用资料,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何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深入的、能用理论指导操作层面的研究探讨等,所有这些,教师需要相互作为合作伙伴,围绕教学问题共同分析和研究,有更直接的、面对面的指导。反映出教师们既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探讨、解决具体问题,又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指导、互助、反思的不断循环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需求三 教师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教师们倾向针对某一课例进行解剖分析,希望自己成为集体研讨中的积极参与者,这反映出绝大多数老师希望通过互动提高专业水平,而对单纯的理论讲座和纯粹的听课评课比较反感。在座谈中也有老师指出,既然是教研活动,理所当然应该是集体研讨,因而不少老师也不欣赏独自单干行为。说明随着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的合作、研究、参与等教研意识已有所增强,这也反映出当前教研员、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多数教师被动倾听的教研方式越来越“不得人心”。

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角色尚未明显改变,仍停留在过去各做各的的研究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因而,教研活动的效果也不理想,没有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于是教研活动之后,总有人感到“流于形式,无效果”。如何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形成支撑校本教研活动持续有效运转的教师共同体,仍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细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方面调研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1956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