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2016-03-03 14:03: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一)《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走近孩子,走进幸福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系部名称:民航飞行学院 专业:民航运输管理 年级:大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政府及小学

实践时间: 2010年7月5日 至 2010 年7月20日 共15天

前言:据目前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5700万,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地区,实践调研,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并达到以下目的:①让政府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的现状。②让学校能够根据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③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④让父母能够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和关爱的力量。⑤让儿童更加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艰辛和对他们的无私的爱。⑥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⑦宣传民航知识,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正文:

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烈展开,我们组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分队,成员9人,计划深入陕西省咸阳市农村地区,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展开留守儿童课题研究。7月8日,我们到达活动目的地——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开始为期7天留守儿童调查行程。

在乡亲们家安顿好后,队长找来竹竿将院旗立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民航飞行学院)向村民们介绍了团队的来意。出乎每一位成员意料,短暂的支教活动引起了乡亲们热情的关注,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接受队员的指导。

当笑容满面的孩子们早早地端正坐在教室里,队员们感动不已。一张张纯洁的面容,像是一幅幅无瑕的画卷,让队员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为了更有效率的指导孩子们学习,团队分成八组,分别指导一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级七到八人——后来队员们得知,原来这所乡村小学总共仅有56名孩子。教学开始,第一天没有准备齐全,队员们在教育中显得有些紧张。但一天的初步指导后,他们也很快发现了情况:这群孩子们不乏性格孤僻、沉默不语的“问题学生”,而且接受的教育也多少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竟不会两位数乘除,仅仅依靠手指头计算加减法。这些问题显得急迫而困难,队员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学到该懂的知识,并与他们的家长耐心的交流。第二天,学习照常进行,三个时间段——“7:00-9:30,10:30-12:30,15:00-18:30”,孩子们按时上课。不同的是,孩子们比第一天竟多出了一倍:村里人听说大学生来支教后,纷纷让自己的孩子赶来接受辅导。在村里人眼中,放假了的孩

子是格外调皮、捣蛋的,而在学校里,孩子们才能乖乖地学习,不调皮捣蛋。因此,团队的教学中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保障每个人的安全。“铃„„”,熟悉悦耳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纷纷欢喜地冲进教室找好位子坐下。这温馨的场面让每一位队员很感动,这也是他们曾经历过的。

七月的咸阳,天气灼热烤人。而队员和孩子们毫无倦意。对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差距明显,所以一些三年级的孩子不得不被放在一年级中指导,而一些五年级的孩子则已经可以预习初中的知识。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儿,虽已小学三年级却还仅仅会单位数字的加减法。如此掉队的学习热情让指导她的刘文学队员极其担心,队员们商量一下后,决定用各自的空余时间对她进行额外辅导。乘除法不会,便从简单的加法教起,甚至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让她熟悉基本的运算法则。短暂的几天支教,也许并不会对她的学习状况有根本改变,但她脸上的笑容至少证明队员们的努力给她带去过鼓励、欢乐。

七月十一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离开了支教长达一星期的咸阳市礼泉县庄河村。这段独特的“旅行”给队员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尤其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留给队员深深印象的同时也提醒了每个人:“留守儿童”问题任重而道远,对孩子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带着种种疑问和沉重的责任感,团队开始了实践调查的第二站——陕西省政府。

经过队员们提前百般预约,最终团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人力资源部陈建强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两名队员在陈秘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办公室,陈秘书长打开电脑,耐心的查阅相关资料。经过介绍,队员得知,陕西省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旨在对下一代儿童加强学习、心理上地辅导。当被问到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在陕西省各地的落实情况时,陈秘书长认真的说:“大量的留守儿童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单靠政府的政策是难以解决的,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让社会行动起来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队调查发现员们应该继续进入基层发现问题,在大量分析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见。两个小时的访谈,让队员们切身体会了政府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此时此刻,队员仍旧感到肩上的重担,责任在催促着每一位同学马不停蹄地工作。

面对即将结束的行程,每一位成员心情仍旧沉重。就在团队刚刚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报纸上便出现了一则惨痛的新闻:陕西丹凤县五名儿童相约自杀。而经过了解,其中三名是因为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如此的重担摆在眼前,即便是出现很久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如今进步的社会里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继续追踪问题的深层细节,得出最终的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行程结束,队员们搜集了一个星期的支教中所相积累的资料以及之后的采访调查报告。在查阅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积极的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我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心理问题

在我们支教礼泉县小学中,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总和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整日沉默不语,性格孤僻。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得知她并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可能是家长的疏忽及周围的同学冷淡的态度导致她怪异的性格。长期的不合理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

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造成不良后果。

2.学习问题

在这所小学里,家长对孩子成绩普遍的关注。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的。一方面,农务繁重,家长抽不出时间监督;另一方面,家长本身文盲,无法给予孩子知识上的辅导,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在最后一天的孩子家长会上,将这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讲将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提出孩子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加上监护人本身意识问题,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3.生活问题

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城里孩子那般阔气。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结合陕西省留守儿童问题政策及礼泉县(活动实践地)政府政策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2、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3、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4、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总结:

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样的一群孩子,本身并没有任何缺陷,真正缺少的是社会给予的优良教育和心理指导;他们缺少的是社会本应带给他们的快乐。十几天的支教活动,走近了孩子,也走进了幸福。与孩子的相处,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内心质朴的对于快乐的渴望,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带给他们充实的生活。这也许就是经历的责任感,也带给了我久违的幸福。他当队员们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答了他们沉思已久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会激动不已,拿起一小截儿铅笔在纸上努力的演算。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渴望有人给他们讲解心中早有的疑问。他们是快乐、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注意到被社会的忽视,没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点塑造,也没有对前途隐隐的担心。为什么当孩子们的父母去外地辛辛苦苦的打工为社会奉献大量的劳力和时间,而孩子们却得不到本因属于自己的教育和关爱?这是社会的缺陷,是社会的忽视。农村地区原本落后的生产力会在如此循环往复的体制中愈发落后,而进步的社会如果能回过头拉住他们,便会改变这一现状。

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就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和关爱,让社会关注起来。当孩子们一切安好,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二)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附件一:

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学生姓名:张威 专业班级:机制1班 学号:1003010136

籍 贯:湖北枣阳 调查时间:2012/7/11 地点:武汉工程大学

调查人签名:张威

2012年 7月 11 日

武汉工程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专业:机制 班级:1班 姓名:张威

学号:1003010136

2012年7 月 11 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 背景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 调查

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众所周知,然而具体薄弱在哪里,好象鲜有提起。我于2012年7月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枣阳市七方镇助教。七方镇小学学校占地15000余平方来。现有小学班9个。初中班8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

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 调查数据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5%

父母只有过年才回家的80%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95%

非常想父母的65%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37%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5%

害怕陌生人的25%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1%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5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心理上的寂寞与生理上的缺失,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三)
《关注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 告 名 称: 关注留守儿童

学 院: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班 级: 10物流2班

指 导 教 师: 陶国成

学 号: 10492030

时 间: 2012.8

地 点: 凤凰镇山南村

二○一二 年 八月十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通过对凤凰镇山南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种种问题,留守儿童成绩问题悬而未决,辍学情况加重,社会关系增多,家庭联系增多、孩子心理问题加重,留守儿童出路问题凸显,而在当前情况下的突出问题是儿童缺少家庭关爱,心理健康成长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度的将农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心理问题

【调查目的和意义】

1、通过与凤凰镇山南村群众的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帮助。

2、通过讲解和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使凤凰镇山南村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对国家政策有更好的了解,以便于维护自身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稳定。

3、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了解。对政府与司法部门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提供宝贵意见。

4、呼吁社会各界采取适当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等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号召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加爱乡情结,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清社会使命,明确成才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1、对该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作答方式。

2、走访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家庭以及邻居、村委会,调查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

3、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对比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的考试成绩,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4、与村领导进行交流,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 附件:调查问卷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谢谢参与! 江西财经大学

2012.7

一、基本信息

性别:_____ 年龄:______ 年级:______ 监护关系:______

二、情况调查:

1、你的父母为什么不在你的身边?( )

A、都出去打工 B、有一方去世 C、父母都去世 D、父母离异

2、你现居住卫生状况怎样?( )

A、比父母在家时好 B、与父母在家时一样 C、比父母在家时差

3、你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怎样?( )

A、常做 B、偶然做一些 C、不做

4、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

A、孤单没人聊天 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指导监督 D、其他

5、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 ( )

A、每天 B、一周以内 C、一周到一个月 D、无所谓

6、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 ( )

A、时常有 B、有时有 C、没有

7、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 ( )

A、有,能全面辅导 B、有,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 C、没有人

8、你的监护人对你学习情况监管得怎样? ( )

A、要求严格 B、有时过问 C、基本不管

9、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 )

A、有 B、没有

10、你最想对你父母说的一句话:

【基本情况与分析】

通过与村领导、留守儿童的交流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得到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

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评价建议或对策】

(一)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三)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四)
《关注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

“关注民生·实践成才”

——“心系民生”材冶学院赴清原社会实践团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普遍的情况是城市经济较农村经济发达,所以许多人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这样农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留守儿童。为此,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农村,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状况。 留守儿童也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孩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由于家庭的贫困给了他们太多的苦楚以及压力,但是他们依旧渴望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也同样能感受到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在生活方面我们走访看到许多留守儿童都在家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做饭、洗衣服等等家务活他们从小就会做了,在学习方面那些孩子学习也都特别努力,学习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的收获。这是我们第一次我们走出校园。踏上前往清原的火车时,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的实践团队,更是代表着“东北大学”。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展现出我们东大人的风采。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再有学校的庇护,我们要自己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长大,必须完成蜕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走出校园的时候没有畏惧。到了清原我们自己找旅馆,找饭店,同时还得考虑经费问题,因此在生活方面我们学会了精打细算。组织活动时我们自己联系领导,这是我第一次见领导,没有经验但我没有胆怯,因为我们作好了充足的准备,虽然过程中也会出现了一些意外但是我们都是能很好地处理。这次的实践锻炼了我们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事情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遇事要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

这次活动让我对留守儿童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或许我们这次的活动不能帮助他们太多,但至少我们留下了最真诚的关心和爱,从这个方面说我们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成功。我们在活动结束之后会认真地整理调研,掌握较详细的资料后,将利用各种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互连网、广播、报纸等等唤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足够的重视,让这些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关怀,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关注留守儿童,我们一起行动!

作者:汪爽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五)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村里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理合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正文】

一、 调查开展基本情况

(1)调查范围:家乡的乡镇中、小学学生。

(2)调查对象及内容:中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在提取数据。

本次调查的3个乡镇学校,随机抽选100人中,农村家庭留守率平

均为70%。农村家庭留守率最高为75%。城区家庭留守儿童问题也同样存在,城区家庭平均留守率为30%,低于农村家庭平均留守率。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的父母有60%都在“省外”打工;有60%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读小学年级前就已到外地打工了;10%的留守儿童父母要“半年以上”回家一次,“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65%,“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20%;有5%的要“三年以上”才回家一次;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监护)的比例高达75%,有1%的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不到一星期”就与父母联系一次。联系方式主要以电话为主。通话内容以身体、学习、生活为主,较少涉及心理层面只有7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

随机抽选100人中,对生活居住环境进行调查。农村家庭学生中生活居住环境与城镇生活环境家庭相比,60%居住生活环境较好,20%生活居住环境比较俭朴,20%生活居住环境比较艰难。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

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3、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4、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六)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2》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杨婷

班级:2012级5班

专业:初等教育

调查对象: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 2013年1月20日---2013年1月28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酉阳县桃花源小学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

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长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

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

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活动总结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在收获一些东西,即使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着,却又一直充满热忱地想要进行下去。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一个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我们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好多社会上的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会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六、 畅想未来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大学生的热情和爱心牵手留守儿童。呼吁每个社会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送上我们对特困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让他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向宽阔的蓝天勇敢的飞翔的。

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加油吧!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的的到来!!! 总结: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篇七)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2》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张俊林

班级:2014级2班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调查对象: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 2015年1月30日---2013年2月5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

调查地点:四川省射洪县潼射镇幸福村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

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长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

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

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活动总结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在收获一些东西,即使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着,却又一直充满热忱地想要进行下去。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一个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我们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好多社会上的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会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六、 畅想未来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大学生的热情和爱心牵手留守儿童。呼吁每个社会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送上我们对特困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让他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向宽阔的蓝天勇敢的飞翔的。

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加油吧!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的的到来!!! 总结: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走进留守儿童 切实走进留守儿童 走进留守儿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走进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2793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