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2016-03-17 12:05: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共5篇)小学教师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小学教师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在审查本次市级课题立项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问题:1、课题论证针对性不强,理论套路过多,言过其实。研究内容与预计突破存在泛泛而谈不具体的现象,缺乏专业化语言表述;有的课题虽有专业化语言,但都是理论的堆砌,丝毫没有涉及到该项课题,存在着“两张皮”...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小学教师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小学教师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在审查本次市级课题立项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1、课题论证针对性不强,理论套路过多,言过其实。研究内容与预计突破存在泛泛而谈不具体的现象,缺乏专业化语言表述;有的课题虽有专业化语言,但都是理论的堆砌,丝毫没有涉及到该项课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还有的课题名称与研究内容有不尽一致的地方,侧重点把握不准。

2、研究内容和切入口均过大,有的甚至要形成理论和实践模式,显然不是基层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人力条件下能完成了的。还有的课题缺乏科研含量,只是一些普通的教学活动而已。

3、缺乏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有3个课题根本变没有谈这方面的内容,对相关资料准备不充分。

4、填写课题申请书马虎,存在排版格式不正确、不美观和标点符号混乱的现象,连起码的语句重复问题都未能校对出来就草草上报。有的课题是手写的(这是可以的),但字迹潦草,甚至看不清。尽管我们评审专家都很认真,但申报者自己都如此马虎,还能要求别人对你的作品仔细地审阅吗?

本着面向基层、鼓励为主的原则,我们对市级课题立项审核工作还是比较宽松的。希望被市级或省级立项的课题组把过程做扎实,递交结题报告和申请书时要认真、规范。

现在,就“教师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思考,供老师们参考。

第一部分 功夫在诗外

做一个课题主要有三大步: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就是实践操作;第三步是分析、总结。每步又有具体的做法,今天主要谈第一个方面。

一、要学会选题

在刚进入课题研究时,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虽然题目以后可以改,但选一个确切、实用、新颖的题目还是应该慎重的。

那么,哪里去找我们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

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他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 „„这时,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强烈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小孩是最天真的,他们总想早点长大,能与大人对话,但为什么他在课堂上宁愿选择沉默。这就是

问题。“如何来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呢?”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法、观察法等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课题研究的来源。 学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足、缺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们不缺课题的来源,我们缺乏的是从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提炼有价值的课题的意识。

如这次歙县城关小学申报的 “数学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 课题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要求想到了现在的孩子学得不主动,他们习惯于到课堂上听老师说,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学得不愉快,感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因此,构想了“数学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课题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体

验中,形成和发展数学素养。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再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这次申报的黄山区焦村中心校“教学反思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验研究”、休宁县秀阳中心校“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双向反思的研究”两个课题都谈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谈的都不错。

二、要学习理论文献

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也能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作为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水平。

1、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但是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看教育文摘类的杂志和报刊,阅读

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

2、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在学科中具体反映,能使我们以最捷径的方式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不管是用什么教材的,都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投入到这场教育革命。因此,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课题的方向。我想再忙、再累,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一定要仔细研究的。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寻找到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使我们的课题既有实用价值的,又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

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3、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当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后,还很有必要去收集别人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的资料,学习他人的经验。这样,能使我们了解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在什么层面上: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有待我们去研究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了解别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事件”,重复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费。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看名人的专著,还可以上网根据你研究的课题检索。

三、要设计好课题方案

篇二:《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方法

沿河县城区小学2014-2015学年度寒假教师继续教育专题讲座

和平镇教育管理中心——朱群星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

教育科研的特点: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2、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二、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三、怎样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师要突出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将自我反思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三)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3.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从事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①轻视思想。②无关思想。③顾虑思想。④畏难思想。⑤急功近利思想。⑥不思进取思想。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研究范围;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五、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怎样选定课题? ①课题的来源;②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2.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①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②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③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④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⑤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3.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②课题名称外延太大;③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二)检索资料

检索资料的方法:①时序检索法:②追踪检索法:③综合检索法。

(三)申请立项

1.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

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2.申报的有关要求。

(四)制订研究方案

1.题目;2.署名;3.问题的提出;4.指导思想与原则;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

七、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

(一)教育日志;(二)教育叙事;(三)教育案例;(四)教育反思;(五)教学课例。

八、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

3、需要总结什么样的成果

4、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5、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题目和署名;(2)摘要;(3)关键词;(4)引言(前言);

(5)正文;①课题的提出;②课题的设计;③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④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⑤讨论和思考;⑥附录和参考文献。

6、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

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九、课题申请结题、鉴定

1.申请结题的一般程序;2.课题结题评审鉴定的方式。

十、课题的推广

课题推广难是当前学校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必须尽早规范课题研究。

(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果。

(三)必须建立健全推广制度。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教学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学课题研究:

教学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教学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一提到科研、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解题时抄抄写写、东拼西凑材料。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

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得多、做得多,留下的记录少。没有规范、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举例:1、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做思想工作;2、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目的只有一个:怎样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积极参与。所以你们在平时备课时都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想尽办法尽量让学生都能学会、积极参与教学,最终学生在你们的引导教育下,乐意学习、参与积极性高成绩上来了。如果你们能把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法、教法成功失败的感悟都能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课题研究。当看到学生们的进步,老师们高兴了,快乐了。这足以说明科研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不是负担。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去搞科研就没意思,反而真的觉得是一种负担;如果为了解决问题去做科研,会觉得科研很有意思,并且也觉得很有收获。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对第二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为什么搞科研)。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提升教师的基本能力,

3、从经验从经验性走向研究型教师。

4、促进了教师发展和收获。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三:《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与

反思。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总是用一种方法,缺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的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会一题多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从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再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单一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会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其目的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策略。

4.选择的课题具有可行性。

课题的选择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对选择的课题有没有条件去做,有没有能力做。有没有条件做,即指学校是否开展课题研究的条件、师资、经费等。有没有能力做。即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太空,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否则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无法开展下去。

(二)撰写课题申报实验方案。

课题实验的方案的基本框架包括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

依据和研究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测、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等。

1.问题的提出。小学教师之所以做实验研究,是因为发现或者遇到了某个教学上的问题才去做。课题申报要阐明本课题实验方案的背景,产生问题的种种因素,即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比如我们的课题提出的背景是:在新的课改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而数学问题开放性课堂对变静态封闭式为动态开放性,使学生活动有更广泛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体现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教育体现着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阻隔,同时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主动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

通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阐述,预期使学生达成的目标。如我们基于对提出问题的认识,提出“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思路开放等方面入手,自主设计内容和形式新颖多样的开放性

算术题、应用题、趣味题,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更适应他们特点的开放性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不同潜能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课题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

“周期”,是指所做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步骤,是指你把课题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哪些工作。一般来说,总是把课题研究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写、实验前学生情况摸底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等;在实验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动研究、资料积累、问卷调查、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研究、实验课堂展示、实验课的教学反思、优秀论文评比及实验阶段小结等;在总结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课题效果检测、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4.实验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做完了,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常见的成果形式有:(1)是通过典型课例展示;(2)是实验研究论文;(3)是学生检测成绩;(4)是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5)是其它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如我们学校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的预期成果是论文汇编、经验总结、案例分析、典型课例现场汇报、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实验课教学比武、结题报告等。

5.实验研究的组织结构

包括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还要明确的分工负责。课题

篇四:《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xx年xx月xx日

[篇三: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课题申请表,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课题申请表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如同要盖一个大楼,计划盖写字楼还是公寓楼,多大面积,投资多少,几年完成,是个大致的框架。而课题实施计划则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3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2年3月——2004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04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04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04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篇四: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1)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2)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篇五: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07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 ,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篇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20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 ,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荣成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近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2010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08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平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xx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篇五:《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课题研究报告格式。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报告格式。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比如可以是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讲座等。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存在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篇二: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篇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2007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07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 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荣成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近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2010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08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平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08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08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教师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3054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