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2016-07-15 16:12:1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共6篇)关于农村老党员建党90周年之际现状调查报告(1)关于农村老党员现状的调查报告——红色土地余干县信丰乡退休老党员生活现状问题及探究 摘要: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上下均在隆重纪念建党九十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在许多学术报告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农村老党员建党90周年之际现状调查报告(1)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一篇

关于农村老党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红色土地余干县信丰乡退休老党员生活现状问题及探究 摘要: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上下均在隆重纪念建党九十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在许多学术报告中,都曾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11年7月,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赴余干县信丰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正式出发,以“农村老党员建党90周年之际现状”为调研课题,采用座谈调查和典型人物专访的方式进行调查。本调查报告首先阐述了此次调查的大背景和活动的意义所在。随后借助走访和典型人物专访分析了农村老党员现状的优势和问题,并重点关注了基层农村老党员生活现存的一些切身问题。最后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村老党员生活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建党90周年;农村老党员;老龄化,信丰乡;调查报告

一、关注农村老党员与举国同庆建党90周年的大背景 “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这是我的1000元党费,也算是为党和人民作的最后一点贡献。”这是在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最多还能活半年时间”之后,任培增向党组织交上的一笔特殊党费,凝聚了他坚定信念、坚持党性的忠诚之心。这是一个农村老党员生命终结之时真实的写照。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时,就肩负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抗日战争到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到现如今的十二五规划。一批又一批的党员为了中国的未来走在了革命和改革的先列,尤其是那些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扎根在农村,虽然今天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城市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农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量相当之大,而农村老年党员数量多、党性强、群众工作把脉准、工作热情高,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而他们也没有选择进入大城市安度他们的晚年,而是接受的祖国的安排,继续在农村中发光发热,为农村的建设不遗余力的努力着。他们从建国初期甚至更早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如今五六十年了,风风雨雨经历过,大灾小难熬过去,就算到了现在他们依旧情系着百姓,心念着国家,在中华大地上挥洒着自己的热情。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各地农村老党员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次的盛世中来。老党员是党史的见证者,是活历史,他们的讲述能让新一代的党员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党的壮大和

未来,这是祖国和人民和对农村老党员几十年成绩的认可。同时在现今空巢老人现象频发的社会,农村老党员也不能幸免,没有子女的关怀,免不了心灵的孤单寂寞,因此,听老党员讲当年的故事,温暖送给老党员等形式的活动在各地开展。江苏省如皋市县人大代表在慰问当地79岁高龄的老党员时,亲切的握着老党员的手说:“老党员是党和国家农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尊重、学习、关心、爱护老同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老党员如今的生活也是建党九十周年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常高唱没用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我们更要高唱没有老党员就没有新中国。

二、信丰乡老党员背景调查及生活现状

——以信丰乡三名典型退休老党员为例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走访前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赴余干县信丰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首先对全村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主要从性别组成、文化程度和年龄构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性别组成方面,男女比例为5:1,绝大部分都为男性。其次,在文化程度方面,多数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党员的总体质量不高。从年龄构成上看,本村党员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此次服务队主要选择了本村60岁以上的老党员作为走访对象。从他们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下面选取就了三名较具有代表性的党龄都在40岁以上的老党员的现状做具体采访。

1、人物一:刘炽达;77岁;党龄55年

(1) 人物简介:刘炽达,男,现年77岁,1956年入党至今。16岁加入东海舰队作为海军服务八年。曾任东海舰队司令部秘书。24岁保送进入江西教育学院就读。毕业后经国家分配进入三塘中学教学。辛勤工作30载后,因其视力不好,党和政府照顾其身体原因,将其调至信丰乡工作,并为其解决了住房问题。其后他还曾在当地公安局等单位工作,成为了一名外调干部,直至退休。

(2) 现状概览:现在,刘炽达住在一栋几层高的小楼房里,屋子宽敞明亮,冬暖夏凉。前门种着一些花草树木,后门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风景如画,视野开阔。虽然视力不好,但身子骨依旧健朗。退休后,刘炽达成为了当地老人协会的秘书,重操了几十年前的旧业。老年协会现在有40多人,都是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生活都过的不错。除了日常的生活

琐事,老人们都很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每个月的15号,老人协会都会开会,集中讨论社会上的一些时事,或者学术上的问题。老人们的生活都比较充实和有意义。

现在,刘炽达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有2000多元,他并没有种田,日常经济生活非常有保障。老人的孙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老人的生活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了。党和政府照顾了刘炽达50多年,现在,刘炽达说:“不要再麻烦党和政府了,生活很安稳很美满了,不用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2、人物二:方迪春;63岁;党龄40年

(1) 过往简介:方迪春,男,江西省余干县人,现年63岁,1969年入党至今。15岁开始当兵,在部队5年后,自愿服从党组织安排下放到信丰乡,从城镇转向农村,与其他来自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的青年同胞一同来到信丰乡,并自此在余干县信丰乡安家落户。曾任信丰乡垦殖场生产队队长。当时的垦殖场到处都是未开垦的荒地,下放来的几百名党员很多都没有房子住。在条件艰苦的当时方迪春和生产队的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生产,渐渐也习惯了农村的生活。1999年受信丰乡垦殖场招聘成为一名招聘会计干部,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0年后未到退休年龄即被信丰垦殖场辞退,与其他100多名老干部一同下岗,除了老师和医生外,其中有60多人并未安置。后在家务农至今。

(2) 现状概览:方迪春被信丰乡垦殖场辞退后退休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每个月只有600多元,根本不足以保障他和老伴的生活。2009年,方迪春在多次和垦殖场反映情况无果后,和其他几十名同样遭遇的老党员一同来到了省里上访,希望问题能得到解决。省里的态度很明确,一定要照顾好这些老党员干部,然而此行最终因当地公安局的干涉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垦殖场给了方迪春等人每月增加200元的补贴作为最终方案。此次艰难的上访过后,方迪春等人也渐渐打消再度上访的念头,虽然生活依然没有很大改善,但是想到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再也没有了这种想法。方迪春表示,党的政策一直是好的,但是政策到了下面有时候就很难落到实处。虽然大部分地区都是按章办事,邻村的一些老党员生活得也都不错,政府也给了他们很多优待,但是难免还是有一些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据了解,现在农村每亩田应该有100元左右的补贴,但方迪春家里实际拿到的只有20多元每亩,比起邻村来少了一半以上。现在,他和老伴两人住在乡下的老屋里,靠着每月900块钱的收入生活着,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理农活,平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与他年纪相当的当时一批下放的同志也因为各自思想上有些不同,很多都淡了来往。对他来说,党给予的关怀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普照到他的身上。

3、人物三:吴天林;82岁;党龄52年

(1) 过往简介:吴天林,现年82岁。在新中国解放前,13岁的他靠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接受了教育,后成为当地一名会计师。作为业务干部的他一直享受国家支付的社保600到700元每月。

(2)现状概览:1990年退休后,吴天林每月有退休工资1300多元,加上农村老人每个55元的低保,经济可以说是有保障的.吴天林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家里放着一辆轮椅。他的听力也已经下降,和记者聊天时颇有些吃力。他的老伴也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是很好。但即使这样,他们家的院子里还是种着一些简单的蔬果,都是他们自己栽种的,看的出被打理的很好。这些蔬果并不拿到市场上卖,都是自给自足,权当生活乐趣。家里养着一条黑色的大狗,已经陪了他们10年,非常通人性。吴天林的儿子前几年都在外面务工,直到今年才回来,孙子也已经大学二年级了。家里平时也没什么客人,这只狗就成了老两口最亲密的伙伴。

吴天林说,党这些年的发展很快,尤其是经济和科技上的,以前什么都要靠国外,现在中国人什么都能自己造了,国际威望也高了,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些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现在的干部没有以前那么贴近人民。以往的干部和人民的关系非常亲密,现在的干部作风就没有那么亲民了。逢年过节,也没见有什么干部来慰问他们,有也只是极少数的几个人。对他们来说,精神上的孤独恐怕是最大的问题。

三、信丰乡老党员生活现状评估

(一)老党员生活稳定原因分析

信丰乡有100多名退休老党员干部,其中大部分生活稳定,身体健朗,收入在1300到2000元左右,这和党一直以来关心老党员,尤其是退休党员干部的宗旨是分不开的。此外,信丰乡良好的环境依托和老党员自身较高的精神品质、良好的心里状态也起了重要作用。

1.环境依托

(1)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信丰属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适宜,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资源丰富、作物多种。信丰生态环境优越,空气品质高,水质优无污染。全场现已开垦耕地2万余亩。辖四个农业分场、二个行政村委会,一

个工业分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2)交通便利:信丰垦殖场位于鄱湖南岸,地理位置阶于东径116 `27`,北纬28 `50` 。南一条余信公路接206国道,东一条公路通珠湖农场,水路横穿鄱阳湖经长江至全国各地。

(3)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开辟的无公害农业示范区,盛产的优质大米,莲藕等农付产品走俏市场,养殖的鸭鹅和特色水产品乌鱼、鳝、螺等倍受青眯,远销国内外。

(4)民风淳朴:“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中国的农村都是一样的民风淳朴,信丰乡也是一样,一样的土老屋,一样的石墙,一样的老头儿老太太。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显然是自由而舒适的。

2.政府帮助

(1)生活补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财政部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民发[2006]98号),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补贴对象为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补贴的标准根据老党员入党的不同时期分别为:1937年7月6日前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1800元(150元/月);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1440元(120元/月);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960元(80元/月)。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老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标准,按每人每年600元(50元/月)标准发给补贴。《通知》下发前已对老党员实行生活补贴的地方,补贴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按照补差原则发给补贴;补贴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补贴。向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7省(直辖市),中央承担所需资金的25%;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承担所需资金的50%。中央承担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中央管理的党费共同承担,其中党费占15%;地方承担的补贴资金,其解决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会适时的调整有关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贴标准。这个标准能保证部分无劳动能力人员的基本生活。这是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心,同时也是对老党员过去所做工作的肯定,农村老党员大多年纪偏大,且年轻时工作量较大,那时的生活环境又比较恶劣,导致如今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大病虽然没有,但是小毛病不断。因此不能干过重的活。对于这次的补贴,能够保证老党员的晚年无忧,可以安详的度过。

关于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二篇

关于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我镇党委立即对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中生活困难党员的底数。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的基本情况。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共140人。其中:在城镇生活的没有;在农村生活的有140人;1937年以前入党的老党员0人;1938——1945年期间入党的4人;1946——1949年10月前入党的136人;生活困难老党员已经办理低保的6人,占老党员人数的4.3%。70岁以下的0人,71-80岁的99人,81-90岁的38人,91-100岁的2人,100岁以上的1人。二、我镇今年来帮助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做法。我们镇近两年在专题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鉴于有些建国前老党员年老多病,无医疗保障,生活普遍困难,我镇研究制定了一些具体关爱措施,切实解决建国前老党员的实际困难。一是在市统一发放补助的基础上,我镇又在年底实行统一发放救助金,适当提高老党员的生活补助,每年年底为“三老”对象发放救助每人1300元。近两年来共累计发放补助金62900元。此外,有条件的村如郭家河岩、北高家庄从村集体资金中对建国前老党员每人每年发放300-500元不等。二是定期、不定期送温暖。每年的中秋、春节、“八·一”及生病住院期间,我镇都带慰问品、慰问金登门慰问。三是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将我镇确实生活有困难的6名建国前老党员纳入低保范围。四是采取措施,破解建国前老党员就医难题。今年来,我镇为“三老”对象(老烈属、老伤残、老复员)在因病住院期间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报销60%。针对目前老党员看病难的问题,我镇划拨专项资金,为每位建国前老党员免费办理合作医疗,受到了全镇老党员的高度赞扬。三、对今后做好关心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给予生活补贴,在解决这些老党员的生活困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生活用品及药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而且老党员的年龄不断增大,患病增多,原来的补贴金额已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因此,应提高对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他们的补贴金额,在分配上要按照1937年以前、1938年至1945年、1946年至1949年10月三个入党时间段重新确定补助金额。资金来源除党费补贴外,可以采取地方财政拨款、民政部门从相应经费中补贴、社会福利资金补贴等途径。

2015老党员情况调查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三篇

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农村老党员、老村干部目前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这些人过去为农村发展、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疾病缠身,年事已高,自身致富水平低,生活困难,他们要求政府体现组织温暖,出台相差优抚政策予以适当照顾。为此,我到渡口镇对老党员情况通过走访、到政府核实等方法,进行认真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渡口镇老党员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渡口镇现有党员681人,55-59岁的党员105人,60岁以上的党员242人,55岁以上的党员占全镇党员总数的55%,其中特困党员55名,占老党员总数的15.8%。他们的基本特点如下:

1、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特困党员干部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637元以下,大多数非特困党员家庭人均年纯收也仅千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为士地种植,基本没有其他副业收入。

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大多数只读过小学。在特困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0名,占特困党员总数的90%。

3、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加上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长年身患疾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66%。

4、子女普遍缺乏赡养能力。老党员中能被子女赡养的占35%,且其中大多仅解决吃住,有的仅资助点生活费。

(二)思想情况

1、这批老党员党龄多在30年以上,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起来的,为农村发展、农村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政治觉悟较高,都能极积主动交纳党费,除身体原因外,都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在群众中口碑较好,基本上能自觉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

2、由于年龄偏高,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尽管政治观念比一般群众坚定,但在发展经济、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甚至有的还存在着生儿子传宗接待的思想和宗族观念。

3、普遍存在着经济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人守旧意识浓厚,缺乏对市场经济和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对脱贫脱困缺乏信心。

二、老党员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1、受思想观念的制约,缺乏创收脱困手段,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小农意识太强,没有科学种植经营意识,缺乏闯劲,惧怕生产中的新投入,害怕自己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

2、年老体弱,因疾因祸致贫致困。困难老党员中有许多本人或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残疾,受疾病困扰,无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失去经济来源。在55名特困党员中,年老体弱者有35人,占总数的63.6%,有重大疾病的20人,占总数的36.4。在全镇老党员中,长年疾病缠身的也高达66%,因医疗开支过高,导致欠帐万元左右的占20%。

3、子女无力赡养老人。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故在老党员绝大部分子女都比较多,无儿无女外,大多却有两个以上,然而并没有起到“防老”的作用。他们的子女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所以难有赡养老人的能力。有的在打工反而需要老人养育自己的下一代。调查发现,这些子女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仅有初中学历的占60%。而那些子女学历较高,或有一定技术的,大多经济状况较好,老人的生活也能得到保障。

4、经济基础差,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为种植业,经营士地缺少科学技术,仅能解决口粮问题,基本没有副业收入,无致富项目,也缺少致富项目的投资。

三、对策和建议

1、领导重视。这些生活困难党员大多是长期奋斗在基层的老党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各级党委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关心老党员生活,决好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极端重要性,始终将此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要将是否关心老党,能否有效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衡量各党支部建设和支部领导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党支部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2、加强医疗服务,关注卫生条件。在老党员中,由于年老体弱,因病致祸致贫的问题相当突出,需引起高度注意。首先要加强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下乡义诊,关注老党员生体健康,以免他们因经济问题延误治疗,将小病拖成大病。基层医疗机构要尽可能地提供平价药品。其次要关注农村卫生条件。据调查,渡口居民主要饮用水源——西湖,因放肥养鱼,,水质遭到严重破坏,饮用后对人体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有着严重的损害,这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的健康无疑有着巨大影响。防重于治,卫生条件如不改善,对他们的穷困只会雪上加霜,陷入越穷越病,越病越穷的恶性循环。再次要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在农村,许多老人还有喝生水的习惯,有的老人为了节俭,甚至吃隔夜饭菜,人与动物的接触也缺乏心要的防护,这些都严重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最后还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加大农业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3、提高子女赡养能力,宏扬中华传统美德。

2016关于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四篇

关于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根据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我镇党委立即对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中生活困难党员的底数。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的基本情况。

我镇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共140人。其中:在城镇生活的没有;在农村生活的有140人;1937年以前入党的老党员0人;1938——1945年期间入党的4人;1946——1949年10月前入党的136人;生活困难老党员已经办理低保的6人,占老党员人数的4.3%。70岁以下的0人,71-80岁的99人,81-90岁的38人,91-100岁的2人,100岁以上的1人。

二、我镇今年来帮助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做法。

我们镇近两年在专题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鉴于有些建国前老党员年老多病,无医疗保障,生活普遍困难,我镇研究制定了一些具体关爱措施,切实解决建国前老党员的实际困难。

一是在市统一发放补助的基础上,我镇又在年底实行统一发放救助金,适当提高老党员的生活补助,每年年底为“三老”对象发放救助每人1300元。近两年来共累计发放补助金62900元。此外,有条件的村如郭家河岩、北高家庄从村集体资金中对建国前老党员每人每年发放300-500元不等。

二是定期、不定期送温暖。每年的中秋、春节、“八·一”及生病住院期间,我镇都带慰问品、慰问金登门慰问。

三是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将我镇确实生活有困难的6名建国前老党员纳入低保范围。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四是采取措施,破解建国前老党员就医难题。今年来,我镇为“三老”对象(老烈属、老伤残、老复员)在因病住院期间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报销60%。针对目前老党员看病难的问题,我镇划拨专项资金,为每位建国前老党员免费办理合作医疗,受到了全镇老党员的高度赞扬。

三、对今后做好关心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给予生活补贴,在解决这些老党员的生活困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生活用品及药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而且老党员的年龄不断增大,患病增多,原来的补贴金额已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因此,应提高对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他们的补贴金额,在分配上要按照1937年以前、1938年至1945年、1946年至1949年10月三个入党时间段重新确定补助金额。资金来源除党费补贴外,可以采取地方财政拨款、民政部门从相应经费中补贴、社会福利资金补贴等途径。

2015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情况分析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五篇

文章标题: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情况分析与对策

——年党员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一、农村党员结构变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退耕还林后我乡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待业人员,他们对村级组织的依赖逐步减少,而务工需要依赖度逐渐增加,由“农村人”向“社会人”转变,因此,农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加大、加重。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农村居委会职能的转变,农村居委会地域比原来的居委会要大的多,农村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农村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也已不再是村委会原来所管理的那些退休职工党员,农村党员大部分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就业的党员、流动党员也将更多地由农村委会党组织来管理。这样,农村党员正逐步呈现出三多现象:即老龄党员增多,流动党员增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增多。同时,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对农村党组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今年党员年报统计,2015年全乡共有党员249名,其中农村党员为184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为69名,比1996年净增30名,高龄党员占农村党员的37.5,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这一发展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其次,流动党员增多。1996年以前,几乎没有流动的党员。2015年至2015年,全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沿海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多,为农民党员务工创造了条件,2015年,全乡处出务工党员达31人,2015年,外出务工党员16名,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农村中的流动党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再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域范围的扩大及流动党员的增加,农村党员的文化结构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6年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党员为105名;2015年农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为175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70.8,比1996年上升6.7。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低,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的要求。从以上我乡农村党员的数字资料及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党员的结构正逐步趋向老龄化和文化程度较低,流动党员占一定比例这一方向发展。二、党员结构变化对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农村党员的结构变化对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中党员数量的比例有了提高。随着大批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党员和企业转制后失业、待岗职工党员转移到农村,使得农村中党员人数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在我乡的7个村中,平均每百户中就有11—12名党员,比以往提高了4—5个百分点。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农村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壮大了,党员人数的增加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也有利于农村中其他优秀分子要求入党,增加了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力。2、党员的结构变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农村党员的增加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党员的数量,增加了党员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党员队伍的质量并不可能同时俱增,从2015、2015两年的年报分析来看,党员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大多数农村党员80以上的是61岁以上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从2015年年报看,目前,全乡农村党员中70.8的党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因此,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这些党员思想中的老观念多、新思维少,对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上有抵触,还是以老眼光来看问题,与农村党组织的沟通上还有一些距离。另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且相对滞后,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党员在思想上难以接受,认为党组织没有考虑到他们,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怎样支持工作,搞新农村建设?因此,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要难些。如何在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外出务工,他们务工地点不稳定,外出时间长,流动性较大,党组织难以联系,教育、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我乡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做法和今后打算农村党员是农村党建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乡党委关注的问题,自我乡开展农村党建工作以来,我们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1、努力提高农村党务工作者的水平。从98年以来,乡党委为了加强农村工作者的力量,连续几年都由乡党委下派干部

2016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第六篇

**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区委组织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区委组织部深入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调研,通过走访党员、座谈讨论、听取意见、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近年来党员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思考,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区现辖10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31个社区。区委下设21个党委、总支,其中乡镇、街道党委10个、行业党委6个、企业党委1个、直属总支4个,基层党支部484个。现有党员10291名,其中,女党员3074名,占党员总数的29.87%;少数民族党员63名,占党员总数的0.61%;党政机关党员1221名,事业单位党员1849名,国有、集体企业党员195名,离退休党员2551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441名,农民党员2228名,其他党员1806名;35岁以下2164名,占21.03%,36-59岁的5198名,占50.51%,60岁以上2929名,占28.46%;大专以上4420名,占42.95%;中专(高中)及以下5871名,占57.05%。

二、主要做法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跨越发展"的目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按照"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的要求,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狠抓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全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全面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为重点,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在区委全面部署、区委组织部协调指导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有效提高全区党员干部队伍质量。

一是强化认识抓保证。首先,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就发展党员工作做专题培训讨论,反复组织学习有关规定,讲清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基层党委书记和分管党务工作副书记的素质。并要求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参与到发展党员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把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年举办1-2期发展党员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丰富组工干部知识,强化组织干事的素质,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第三,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乡镇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村(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质量重培养。抓规划。每年年初根据各党组织上报的发展党员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全区的发展党员计划,通过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抓基础。在宏观上,注意把握好五个比例:即每年退休党员和发展新党员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比例;发展新党员中生产一线和管理人员的比例;35岁以下新党员和新发展党员的比例,高中以上学历新党员和新发展党员的比例,通过努力,近五年新发展的党员中,青年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生产一线党员都实现了规划的目标,保持了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1:2:4的塔式结构,始终保持一支近1300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抓标准。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为真正体现党员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提出了发展党员要把好"德、才"兼备的标准关。"德、才"兼备的原则:即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吸收入党时必须把思想方面、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严把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了"五个不批",即对发展党员过程中材料不齐全的不予批复,程序不规范的不予批复,未经政审的不予批复,未参加培训的不予批复,团员入党不经团组织"推优"的不予批准。

三是强化重点抓实效。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各乡镇党委坚持把发展农民党员的重点确定为:优秀回乡青年和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做好在妇女中发展党员。五年来35岁以下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党员占发展总数的85%左右,妇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9%。同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做好两个衔接:即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推优"计划与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衔接;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教育考核与党组织培养考察衔接;五个倾斜:即一是向相对后进村倾斜,以先进带后进,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打好基础。二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倾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打好基础。三是向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为培养选拔"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干部打好基础。四是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倾斜,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五是向妇女倾斜,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采取"三定"措施,认真抓好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首先是定人培养。对每个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确定1-2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负责对其培养教育,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汇报。其次是定岗锻炼。要求各总支、支部适当对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压担子,有意识地给她们安排一些较为重要的岗位,交派一些急、难、重的任务,提高综合素质。第三是定期考察,要求各总支、支部每半年对妇女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谈话,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做到好中挑好,择优发展,为党组织输送合格人才。同时,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团妇工作相结合,通过"巾帼建功"、"青年文明号"等有效活动载体,考察妇女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

(二)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紧密结合全区实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重点做好党员教育培训,流动党员、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分类管理教育,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一是夯实基础,强化措施,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近年来我区以"造先锋模范党员队伍、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三年规划,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一是明确培训对象。每年将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居民群众党员作为培训重点。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重点是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居民群众党员培训的重点是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区委政府的重要部署及再就业培训等相关内容。2016年以来,全区共培训党员5192名,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员2696名,企业党员57名,"两新组织"党员17名,城镇党员、农民党员205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187名,党务工作者179名。二是落实培训经费。区委将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从党建经费中解决用于各乡镇、街道开展的党员培训经费。2016年以来,区财政补助20万元用于党员培训工作,对全区党员队伍培训的各类培训主体班次,给予全额补助。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采取各乡镇培训、区委党校培训、基层党组织培训、选派到上级相关党校、外地考察等多渠道的培训形式,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2016年,区委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从区纪委、组织、宣传、信访、农业、科技、司法、民政、综治、计生等部门单位选聘37名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轮训。

二是优化设置,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党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我区以"三抓三创新"(抓创建,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抓机制,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抓实践,创新党员活动载体)为载体,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模式,拓展活动领域。一是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党组织设置。2016年区委组织组织部指导将原**区非公经济党工委划分到**工商分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工商分局非公党委、**西区工商分局非公经济党委、**高新分局非公经济党委3个非公经济党组织,在全区1755家非公经济中建立党(总)支部181个,并将属于城市社区的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络。各街道党委按照"一社区一党组织"和便于党员集中活动的要求,纺织路街道长安路社区成立了党支部,工农路街道火车站社区、人民路街道人民路社区等11个社区针对党员人数增加的特点,及时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公园路街道胜利路社区、建银社区、银光路社区、兰包路社区在成立党总支的基础上,创新设置,下设了离退休党员党支部、下岗无业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并将党组织向小区和楼栋延伸,在社区居民楼栋、楼宇建立党建立党小组135个,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213个,聘任270余名社区党员担任"楼栋长",担当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员、政策讲解员。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网络。在区党建网设立大学生村官"网络型"党支部,通过视频对话、QQ群、飞信等形式,每季度开展"上一次党课、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发表一篇党员微博、汇报一次思想动态"的四个一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目前已完成网络页面设计,计划于9月底投入运行。在水川、四龙两镇采取"农家乐+支部"的形式建立党支部;在**、强湾两乡采取"运输协会+支部"的形式建立个党支部;依托种植、养殖产业优势,先后建立"合作社+支部"、"公司+支部"等8个"产业型"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党员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引进等服务,形成党建互动、发展共谋的生动局面。

二是摸清底数,严格程序,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力度。区委组织部按照"一月一摸底、一月一上报"的要求,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管理信息,从程序上严格把关,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力度。目前,我区现有外出流动党员275名,接收外来流动党员17名。对外出的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跟踪式管理。一是及时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二是建立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制度,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及时传递信息;三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外出党员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四是建立查验制度,对转移组织关系的外出流动党员归来时,要查验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出具的外出期间表现证明;对持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返回时,及时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中记载的内容,详细了解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接收的外来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挂靠式"管理,对在同一单位内工作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督促他们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党组织;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工作单位不稳定,但住处固定的流动党员,就地转入组织关系,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

(三)以深入开展党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近年来,我区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选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找准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是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内动力。近年来,我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模范带头人",争创"**先锋",争当"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优秀村干部,争做"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先富好党员等活动。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照活动方案,紧盯列入中长期整改和尚未整改的问题,逐一拉出了清单、排出了时间表、制定了方法措施、列出了时限要求,采取挂牌督办、跟踪问效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扩大活动成果。目前,全区第二批活动列入整改的559个突出问题,已整改落实549个,整改比例为98.2%;第三批活动列入整改的889个突出问题,已整改落实845个,整改比例为95.1%。同时,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废、改、立"工作,共废止制度315个,修改和完善851个,建立新制度512个。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区528个党组织和10291名党员以"强堡垒、夯基础,抓队伍、树形象,促进科学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题,以"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先锋"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区委"一二三四"的工作总体思路,努力在推动发展上争创佳绩,在促进和谐上争当表率,在展塑形象上当先锋,为实现"十二五"再造一个新铜城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联动强基"工程,搭建党员服务平台。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实施了"三级联创"、"双联双带"暨"四联四帮"活动,在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增强基层发展后劲、帮助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继续实施以"城乡联动,结对帮扶,强化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强基"工程,全区30名县级领导干部、81名科级领导干部,81个区直部门联系帮扶79个村、社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213户农村困难户、党员困难户或城市下岗职工户,深入开展"六个一"(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走访慰问一次党员群众、开展一次党性实践活动、联系培养发展一名新党员、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办一件实事好事)活动,帮助村、社区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区水务局负责人深入联系村四龙镇永兴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现场商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初步确立了今年帮扶实施的1个小水工程和1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区农牧局、科技局、扶贫办等部门技术人员与农民党员、产业大户结成31个帮扶对子。区司法局等26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主动深入联系村、社区和联系户中了解情况,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离任村、社区干部260余人次。目前,各联系单位已帮助45个村、34个社区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共计兴办实事好事76件。

三是创新党员活动载体,丰富党员活动内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选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找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一是用"活"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乡镇、村"全覆盖"的资源优势,以区党建网为龙头,以远程教育培训等为主渠道,组织农村党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四个一"(上一次专题党课、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撰写一篇党员心得、汇报一次思想动态)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党员的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帮助农村党员致富创业、为民服务。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次,培训党员1552人次。二是激"活"社区党员资源。围绕社区"特色型"党支部党员职业相近、经历相似、居住相邻的特点,结合社区治安、绿化、安全等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党员"三定"、党员责任区、"双服务"(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等党性实践活动;利用各类文化广场和体育设施,组织党员开展红歌大家唱、曲艺演出、全民健身等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公园路街道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服务站,广泛组织开展了"双服务"活动(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居民)。三是盘"活"党员活动资源。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健全相关配套机构,活动场所整体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农村活动场所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工作室等,80%以上的村达到八有标准。在社区设立党员咨询服务站等,条件成熟的16个社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区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党建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虽然近年来党的建设已得到明显的加强,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着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有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一些党员过分自我保护,缺乏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党内一些不正常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另一方面只满足于洁身自好,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对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看不惯,但不斗争、不抵制。

二是党员老龄化、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活动开展难。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党员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三难现象。一是流动党员管理难。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党员队伍的流动性不断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党员外出从商或者离乡打工,有的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面。对其的管理、教育出现真空。二是老龄党员管理难。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等问题突出。这些老龄党员,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支部组织活动,有的不愿参加组织生活。加之农村贫困老党员生活来源无着落,其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较为低下,或者只参加一些发放误工费的党支部会议和活动,影响了党员的整体形象。三是活动开展难。由于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老龄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农村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着无党员参与的尴尬境地。由此引发了一些有选举任务的会议上,党组织不得不采取发放误工费或补贴的形式来吸引党员参加会议的不良风气。

三是入党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不均衡。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非公经济基层组织中比较明显,存在着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非公经济组织入党积极性不高。根据与乡镇的同志座谈了解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这几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发展农村年轻党员、致富党员力度不够;二是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有所抬头,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征地拆迁等方面因利益纷争,一些党员干部对此不敢管不敢问,削弱了党员、党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影响力;三是一些党支部书记怕新入党的人与自己竞争,怕自己会在以后的组织选举中落选,不愿不敢吸收他们入党。加之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只搞近亲繁殖,挫伤了群众的入党积极性。

四是基层党组织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在村级组织中,经济发展滞后,经费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有的基层党组织也想开展一些活动,但是却苦于没有经费,如救济贫困党员、帮助党员发展经济、设立党员活动室等;一些党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党务工作者没有精力、财力、时间,与他们联系。以至出现了这些党员与组织两不找的现象,党员不过组织生活,生活、工作中有困难无人过问,村里或单位有事党员也不闻不问、不关心,这一现象在困难企业及后进村存在。

四、对策建议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塑造党员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一)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以远程教育为载体,把农村党员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以及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要作为主要工作目标,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远程教育培训,逐步、有意识地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二)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决定了党员管理工作的多样性。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各项党员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二是适应形势,分类管理。以实施"六项工程"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对流动党员、非公党员、农村党员、社区党员、(

(三)党员发展问题上突出严肃性。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主攻方向。发展党员上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各行各业中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的致富能人,单位骨干力量,从复退军人和村干部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党员组织活动上突出多样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各类党员队伍的实际,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主,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促其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五)壮大集体经济上突出必要性。壮大集体经济,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没钱不行,从根本上说,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党群关系,还靠发展农村经济,集体有钱了,各项工作也就好做了。因此,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积极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有钱办事。这样才能给农民更多的实惠,为职工谋求更多的福利,各类公益事业才好发展,干群关系才能得到缓和,各种矛盾才易于化解。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状况调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4879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